精神上赡养父母,算是尽了赡养义务吗?

赡养老人,因人而异。缺钱的父母,给钱,孤独的父母,给陪伴。遇上既缺钱又孤独的父母,只能两者兼顾。

如果父母有稳定收入,能够做到精神赡养也是尽孝了。父母有稳定收入,自己的钱都还要贴补儿女,儿女自然不用再给予父母物质方面的赡养,但是,为了传情达意,增进亲子关系,送点小礼物逗父母开心也是应该的。

如果父母没有稳定收入,随着年岁增高,已经没有生活来源,这样的父母,是一定要给以物质赡养的,首先要帮助解决生存的问题,其次是头疼脑热的不时之需,所以,儿女不仅要照管父母的一日三餐,还要留足备用金,解决老人生老病死的若干问题。

如果父母既没收入,也没更多儿女亲人陪伴,这样的儿女最辛苦,出钱出力一样都没法落下。

我认为,赡养父母就跟父母当初抚养儿女一样,儿女有什么条件,父母就过什么样的晚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用在父母接受儿女的赡养上也一样适用。

精神上赡养父母,算是尽了赡养义务吗?

您好!

不能绝对说算与不算。

所谓赡养义务,其实是以满足父母养老需求、赡养人量力而行的概念。换句话说,精神赡养算与不算,看的是父母是否还有其他必须的赡养需求、赡养人是否具备满足父母其他赡养需求的能力。

关于赡养,包括经济、生活和精神等三种形式,出处依据可参考《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十四条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

  • 并非三种必须都尽到才算赡养。例如,在父母没有经济需求的情况下,可以不给父母赡养费。哄的老人高高兴兴,依然认为赡养。
  • 反之,如果父母确实经济生活困难、需要子女给予一定的赡养费,子女有经济能力却以“精神食粮”来满足父母,这种情况下,恐怕不能认为子女尽到赡养义务。

99%以上的家庭都会面临继承问题!请关注“一纸家书”头条号,持续为您讲述身边的遗嘱、继承故事,为您系统讲解遗嘱、继承专业知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