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过50岁,别对儿女太大方,要给自己留足养老钱”,你怎么看待这句话?
说的太正确了!
我今年45岁,上有四个70岁以上的农民父母,下有一个22岁读大三的孩子,家庭月收入15000元,每月要承担2000元的生活费,我父母1000,对方的父母1000,老人生病住院,不仅要鞍前马后的伺候,还要支付医疗费,真的感觉苦不堪言。自己也是人到中年,受过高等教育,也深知孝亲敬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生活中也是尽量严格要求自己,好好赡养老人,一旦碰上两个老人同时生病住院,自己累得一地鸡毛,脑子里还是会有些奇奇怪怪不好的想法,尤其是看到跟自己同等收入的同事,有父母帮衬或者不需要帮衬父母的,生活品质比自己明显好很多时,心理的小恶魔也会升起。孩子也即将大学毕业,现在就业压力又大,万一孩子迟迟就不了业,在看看自己肩上四个等待赡养的老人,有时候,也真是夜不能寐!
有人说“人过50岁,别对儿女太大方,要给自己留足养老钱”,你怎么看待这句话?
确实如此。
人过五十,身体功能、知识退化,赚钱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同时身体大不如前了,各种腰酸背痛等都冒出来了,是“拿钱保命”的时候。
可以说,过了这个年龄,你手头的钱是“只出不进”,用一个少一个,真的要考虑自己的后事,留点养老钱。
而且,等你到这个年龄,儿女也基本长成了,可以独立了,就没必要再为他们大包大揽了。
甚至有些不孝之子,你老了没钱了还一身病,会嫌弃你的。万一儿女不照顾你,自己又身无分文,没了后手,那真是惨不忍睹!!!
我一姨爹早年丧妻,孤身一人带着女儿长大。后来女儿结婚成家了。一天女儿跟他商量市内买房,说带他去养老,他一激动把一生攥的十几万全拿出来了。
等房子搞好后,女儿女婿再不提养老的事了,把他一个人扔在了农村乡下,孤苦伶仃的。
一天他去找女儿说理,女儿不在外孙开的门。等姥爷介绍完自己后,孙子冷冷的说,我又不认识你!“哐”的门就关上了!
有人说“人过50岁,别对儿女太大方,要给自己留足养老钱”,你怎么看待这句话?
从小姑子家目前正经历的故事来看,这句话是对的,这也为我提了一个醒,父母对儿女不能总想着无私奉献,家里的钱,一分半文的都想着砸到孩子身上,觉得钱给的是自己孩子,又不是什么外人,有什么要紧的,其实不然,孩子或许是父母的唯一,而父母却不可能是孩子的唯一,有的时候,也得为自己留条后路才行。
我老公有两个妹妹,一个妹妹小我一岁,一个妹妹大我五岁,我今天讲的正是大我五岁的这个小姑子的故事。小姑子今年过完年,正好满50岁,她老公大她三岁,今年53岁。两人育有两个儿女,大的是女儿今年28岁,小的是儿子,今年26岁。女儿读的是中专,学的是护理,中专毕业后就在市里的一家医院打工,儿子呢大专毕业后,也在省城一家公司打工。
小姑子和老公两口子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还有年迈的公婆要管,所以也没有出去打工,就一直靠在家栽种十来亩烤烟供两个娃娃读书,和一家人生活,现在两个孩子都长大成人,参加工作,我们都觉得他家两口子可以松口气,不用再那么没日没夜辛苦了,可后来才知道不然了,更费钱的还在后面呢!
先是大姑娘结婚要买房子向他们开了口,大姑娘找的对象是外县的,家里父母也是务农,他自己在市里一家修理厂打工,也算是半个手艺人。孩子都开了口了,小姑子家两口子觉得不支援一点也是不行的,更何况这也事关孩子以后家庭幸福的事。于是一套一百来万的房子,两亲家商定,一家各拿四十万,其余差的钱等付了首付后,用房产证抵押贷款给两个孩子还,房产证落在两个孩子名下。
小姑子夫妇怕姑娘嫁过去受委屈,虽然作为一个农村家庭要拿四十万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还是答应了。可钱要如何凑,两人为了难,这些年供孩子上学,家里也没有余钱,每年的化肥农村种子钱,都是先去信用社贷款,等烤烟收了卖了钱,又再去还。唯一还值钱的就是家里还养着十来头牛了二十来头羊,于是,小姑子两口子商量了一下,把家里的牛和羊全卖了凑得了十来万钱,又找银行贷了十来万,又跟亲朋借了十来万,总算是凑够了这四十万给了大姑娘。
大姑娘的事情算是解决了,这边还一屁股债没有还完,小儿子那边又需要钱了,小儿子倒没有说要结婚,只是说在外打工只是大专学业。不好混,想要去专升本,孩子知道要学习,要成长,这肯定是好事,可是这两年,小儿子在外打工,所赚的工资,也只是勉强够他自己吃喝,现在为要交一万多的学费,又跟小姑子夫妻俩开了口,现在夫妻俩是真为了难了,之前借的钱,还没有还,现在根本就拿不出这一万多给儿子交学费。
于是,他俩想啊,大姑娘这边房也买了,婚也结了,两口子也都打着工,两个人加起来也差不多有万把的工资,先跟他们伸手借一借,帮小儿子的学费交了,也可以暂时缓一口气,于是,他们才打电话跟大姑娘说明来意,就被大姑娘一口拒绝了,说道,我爹,我妈,我们现在手头也紧张啊,你看,余下四十来万的贷款,我们一月光房贷就还着三千多,再加上我们还得吃还得喝,手头也没有余钱拿出来借你们啊。
嗯,大姑娘一口拒绝了,银行这边也贷不出钱来,亲戚这边以前能开口的也全开了口,也不再好意思开口了,于是,只能委屈小儿子,向他讲明了情况,说刚给你姐凑了房钱,家里现在实在困难,实在是拿不出这笔钱了,要不,读书的事情,再缓过一两年,我们再多种几亩烤烟。
小儿子恼怒了,说父母重女轻男,姐姐这边四十万能拿出来,他这边才要个一两万怎么就拿不出来了,于是,亲子关系交恶,小儿子向小姑子夫妻俩赌气,打电话也不接。家也不回
小姑子夫妻俩也觉得愧对儿子,他们本想儿子年纪还小着一些,趁他们还苦得动,再多苦几年,再多栽几亩烤烟出来,到时儿子娶媳妇才有钱拿得出来。
现在的农村,最不缺的就是土地,村里大把的人沿进城里打工,家里的土地大都荒着,所以,小姑子夫妻俩用很少的钱,又租下了十亩地准备大干一场。
这些年,烤烟得价,一年下来,其实去掉化肥农药钱,还有五六万的结存,今年再增加十亩地,那按以前来算,最少也会有十来万,这样再买一些牛羊,然后也不用几年,欠下的钱,也还得差不多了。两口子攒足力气正准备加油干时,不巧的是,去年,我们这边遇着了百年难见的旱灾,天一直不下雨,很快连水库的水也快要枯竭,别说浇地了,连吃水也成了问题,农民这个行当,靠的就是老天,现在老天不给力,还能怎么办?
小姑子夫妻俩早上四五点就起床,开着拖拉机一早去离家几十里地的一大型水库拉水回来浇地,一天,也不知道是太累还是怎么着,拖拉机侧翻,小姑子倒没事,倒小姑子的丈夫压到了腿,后来送到医院,大姑娘呢,倒是一直操心,忙上忙下,小儿子呢,从头到尾就没有露过面。
不过没在大姑娘住多长时间,小姑子夫妻俩又回来,一方面放不下地里的烤烟,二方面,呆长了,大姑娘倒是没说什么,但她公婆的脸色不好看了。
从小姑子家正经历着的故事来看,真的,人过五十,真不能对儿女太大方,毕竟这个时候,不管是从身体还是体力上来说,已经不是壮年,有多大能力还是办多大的事情。
像我家,去年娃娃大学毕业,一直吵着要出国留学,当时,好多人劝我,既然孩子要去,还是应该支持他去的,我家另有一套房子,当时买的时候就是打动主意要买了给孩子长大后结婚用。大家都说划算把那套房子卖了,一部分去还贷款,一部分就全给他,我想想,还是拒绝了,现在有多少人出国回来,闲着找不到工作的,到时,房卖了,他回来高不成低不就,最终苦的还是我们。
有人说“人过50岁,别对儿女太大方,要给自己留足养老钱”,你怎么看待这句话?
人过了50岁,把儿女们已经基本拉扯长大成家,如果账户上还有大额存款,证明自己能力还是非凡的。儿女们没有太大作为,俗话说的好“贫贱夫妻百事哀”,做父母的能在经济上帮上一把,孩子们过的轻松幸福了,自己在有生之年也就不用跟着担心受怕。至于养老,真到了不能动弹的地步,还得看儿女的实力,他们有能力,甚至超过了父母,就医就不成问题。反之,他们生活一地鸡毛,哪有精力来照顾你?甚至你的存款,他们还惦记着怎么来弥补他们的生活。
有人说“人过50岁,别对儿女太大方,要给自己留足养老钱”,你怎么看待这句话?
谢谢邀请!
我不赞同这个观点。
1、儿女是亲生的,不给儿女给谁,自己留着又有何用,况且自己已过50岁了,吃喝也花不了多少钱;
2、钱不是万能的,可是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现在不给儿女,最后也是儿女的。还不如现在大方一些给儿女,让儿女高兴应急;
3、至于自己留足养老钱,现在留着不让儿女花,儿女会很伤心的。到自己不能动时再用养老钱,自己也做不了主了,还不是儿女说了算;
4、趁现在能动有钱给儿女们说好,先让儿女花,等以后自己不能动了叫儿女养老。我想儿女也是通情达理的人,会理解的。
有人说“人过50岁,别对儿女太大方,要给自己留足养老钱”,你怎么看待这句话?
有人说“人过50岁,别对儿女太大方,要给自己留足养老钱”,你怎么看待这句话?
我很赞同题主的这个观点,即人过50岁,不要对儿女太大方,要为自己的余生多考虑一下,特别是要给自己留足养老钱。因为自己有,才是真的有,世界上最靠得住的人,不是别人,还是自己。
说实话,人这一辈子,都是在“失败”中度过的。比如,童年,“败”给了卷子;青年,“败”给了票子;中年,“败”给了孩子;老年,“败”给了身子;最后磨平了性子,一晃就是一辈子。
人到50,经历了求学、成家立业、抚育孩子等一系列艰难的磨砺,已磨平了棱角激情不再,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处事不惊。
人到50,已是知天命的年纪,事业不再有大的上升空间,基本都已退居二线或完全退休在家,精力也大不如前,身体机能也慢慢退化,保养身体已提上了议事日程。
人到50,一般的情况是“上有老,下有小”,小孩或已成家立业,父母业已老态龙钟,自己的身体也大不如前,方方面面都需要自己去照管,去付出。
有人说,钱不是万能,可没有钱万万不能,要立足于人世,要生存于社会,就必须有“钱”作坚强后盾,否则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也许有人说,没钱可找儿女要啊,没错,是这个道理。可我们还得明白另一个道理,那就是“父母的,就是孩子的;孩子的,还是孩子的”,“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而孩子的家就不一定是父母的家”。
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真情”,因此,“人过50岁,别对儿女太大方,要给自己留足养老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都说“父母为了子女总是倾力而为,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不错,这就是父母的无私奉献精神,这就是父母的崇高伟大之处,当儿女有需求时,父母总是全力相助而无怨言。比如,或拖着疲惫的身子整日做着儿女倒贴的免费保姆,或将自己的毕生积蓄倾囊相助儿女买房、买车,毫不考虑自己的今后。
其实,这种情况不可取。虽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可关键时刻往往掉链子,自己有才是真的有。纵观当今社会,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教训非常深刻。
因此,此时的你,就算手头较为充裕,适当支持儿女并非不可,但不能对儿女太大方,特别是不能倾囊而为。
要知道,容易得到的,往往不懂得珍惜,你的倾囊相助,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害了自己的儿女,间接地让他们养成不劳而获的陋习,久而久之,他们就习惯获取而不求上进,最后坑爹坑妈就在所难免。
同时,一旦当你失去可利用的价值之时,你就可能被儿女“遗弃”,当你有救急或救命之需时,儿女未必就会立即重视,未必就会及时应你之需。这时,你再喊天,天将无语,你若叫地,地也无声,唯有打落牙齿往肚里吞,自作自受。
因此,“人过50岁,别对儿女太大方,要给自己留足养老钱”,是必然,也是必须!千万别被你的仁慈害了自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