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在被吕后施行人彘前,有自尽的机会吗?
吕后将戚夫人做成人彘,为的就是让她在痛苦中慢慢死去,怎么会给她自杀的机会呢。
戚夫人本无罪,但奈何她在吕后不在刘邦身边的时候,无意中取代了吕后的位置,结果遭到了吕后的嫉妒。再加上后来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差点抢走了吕后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吕后更是对戚夫人和刘如意恨之入骨,所以她在刘邦死后就毒死了刘如意,还将戚夫人做成人彘。
吕后在蹲大牢的时候,戚夫人鸠占鹊巢,抢了她的位置。
事实上,就出身而言,吕雉要比刘邦强,所以她嫁给刘邦算是下嫁。刘邦还在做亭长的时候,穷困潦倒,但吕雉家可不穷,沛县的官员和乡绅都是她家的座上宾,这样的家庭绝对不差钱。
刘邦三十多岁了还没有老婆,只是跟寡妇曹氏生了个儿子刘肥。吕雉家搬到沛县后,刘邦看上了年轻貌美的吕雉,就耍无赖,跑到吕雉家蹭吃蹭喝,也不知道吕雉的父亲吕太公看上了刘邦什么,竟然决定将女儿吕雉嫁给他。
虽然吕雉是一百个不愿意,但父命难为,她就嫁给了刘邦。吕雉先后生下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但刘邦家的日子很苦,她只能带着两个孩子下地种田,刘邦则整日在外面跟狐朋狗友鬼混,后来还因为放走了犯人而触犯法律,最后干脆拉杆子造反了,吕雉因此整天在家担惊受怕。
刘邦跟着项羽南征北战,最后消灭了秦朝,还被封为汉王。随着地位的提升,刘邦开始有些膨胀了,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他身边的女人越来越多了,这里面最出名的一个女人就是戚夫人。
戚夫人是定陶人,她的父亲是秦朝的将领。秦朝灭亡后,戚夫人流落天涯,被刘邦无意中得到。戚夫人人美歌甜,还特别有女人味,很对刘邦的胃口,刘邦十分宠爱她,对她百依百顺,因此将逐渐年老色衰的吕雉给抛在了脑后。
当然,在老家种田的吕雉对这一切还一无所知,她是个老实本分人,以为刘邦在外面干大事业,自己照顾好家人就好。但刘邦后来跟项羽打仗,沛县被项羽占领,刘邦的父亲和吕雉则被项羽抓去当了人质。
项羽将刘太公和吕雉关在监狱里,这这段日子对他们来说是十分艰苦的,期间还发生了楚汉大军在鸿沟对峙的事情,项羽差点就将刘太公给煮着吃了,刘邦在对面还厚颜无耻地对项羽说,要是真煮了,就分我一杯羹!
当时吕雉听到这句话,内心是绝望的,她完全看不到老公刘邦要救她的意思。好在后来楚汉达成和解,刘太公和吕雉得以回到刘邦身边。但吕雉却惊奇地发现,刘邦身边有好几个美女,其中戚夫人最漂亮,也最得宠,而且她身边还有个孩子,也就是刘如意。
吕雉就有些受不了了,自己辛辛苦苦在老家干农活,照顾长辈,拉扯大孩子,刘邦却在外逍遥快活,将自己完全抛在脑后了。吕雉心里又气又恼,但转念一想,刘邦已经是汉王了,身份不一样了,自己长久不在刘邦身边,要是又哭又闹,怕是连正妻的位置都保不住了。
在随后的日子里,吕后隐忍了对戚夫人的仇恨。刘邦每次出去都带着戚夫人,吕雉则留守大本营,她虽然心中不爽,但她知道还不是对付戚夫人的时候,只能默默等待机会。
吕后顺利成为皇后,儿子刘盈也成为太子,但戚夫人却有意让儿子刘如意取代刘盈,这让吕后对她恨之入骨。
吕后隐忍了心中的不满,还表现得十分大度,对刘邦的妻妾很好,刘邦对她很满意。刘邦登基称帝之后,吕雉作为嫡妻被顺利封为皇后,她的儿子刘盈作为嫡长子,也被刘邦封为太子。
但那时候戚夫人更加年轻貌美,而吕雉则年老色衰,刘邦宠爱戚夫人,吕雉则越来越受到冷落。这些吕后都可以忍,但戚夫人却打起了换太子的念头,这是吕后很难容忍的。
事实上,最开始有换太子想法的是刘邦本人,因为他觉得刘盈太文弱,不像自己;而刘如意虽然只有几岁,但性格很像自己,所以他就打起了立刘如意为太子的念头。戚夫人时常在刘邦身边,知道了刘邦的心思,便觉得机会来了,所以不断献媚于刘邦,还经常哭着闹着要刘邦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更过分的是,有一次戚夫人将刘如意抱到刘邦身边,母子二人一起大哭起来,边哭还边对刘邦说,难道你要让刘盈这个不成器的儿子位居我们的爱子刘如意之上吗?刘邦也于心不忍,便打算换太子,但大臣周昌和叔孙通等人极力反对,刘邦才没有下决断。
吕雉得知戚夫人开始鼓噪刘邦换太子,恨得咬牙切齿,但又无计可施。后来吕雉找张良给出个主意,张良怕得罪戚夫人,开始还不敢。吕雉便找人劫持了张良,张良这才迫不得已给出了个主意,说皇上是因为担心刘盈才能不足,所以才想换太子的,您如果能请来皇上十分尊敬的商山四皓来给太子当老师,那么他就不会换太子了。
吕雉便派人给商山四皓送去了很多礼物,他们果然下山辅佐刘盈。高祖十二年,刘邦打仗受了重伤,便决定马上撤换太子,但他在宫里散步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四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正在给刘盈上课。
在得知那四个人是商山四皓之后,刘邦十分开心,便问商山四皓为什么会辅佐刘盈,商山四皓得人钱财替人消灾,便当着刘邦的面大大地夸奖了刘盈一番,说刘盈既孝顺又懂事,学习成绩不错,在民间的人气也很高,是当太子的料。刘邦便觉得刘盈可能确实有才学,自己以前的想法是错的,所以就打消了换太子的念头。
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吕后好不容易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但事后她觉得此事细思极恐,戚夫人用心歹毒且不说了,自己好歹是找到对策了,但万一刘邦没看见商山四皓,那刘盈的太子之位岂不是就被刘如意夺走了?刘盈如果不是太子,自己的皇后之位也就不保了,那戚夫人肯定就是皇后了,她还不得将自己往死里整啊!
吕后越想越害怕,也越想越恨戚夫人,所以她决定进一步巩固地位,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人立威!
于是,趁刘邦生病期间,吕后主导了诛杀淮阴侯韩信和梁王彭越的行动,她的手段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历练,她已经变成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了,而她的残忍将会在刘邦死后得到发扬光大。
刘邦去世前,因为戚夫人和刘如意的缘故,吕后的妹夫樊哙差点被杀掉,两人的仇恨因此进一步加深。
刘邦在决定不换太子之后,便封十岁的刘如意为赵王,并让他去赵国就国。后来刘邦病情加重,他担心吕雉会杀死戚夫人和刘如意,便让周昌去担任赵国的相国。周昌为了保护戚夫人和刘如意,便上书对刘邦说,樊哙是吕后的同党,您如果不在了,那么樊哙肯定会杀掉戚夫人和赵如意。
刘邦忧心忡忡,于是秘密派遣陈平和周勃去樊哙军中将其处死。但陈平为人圆滑,他知道刘邦就要死了,刘邦一死就是吕后当权,所以他故意没有杀死樊哙,只是将樊哙押解到京城。陈平还没到京城,刘邦去世的消息就传来了,陈平便提前返回京城,将樊哙没死的消息告诉吕雉。
吕雉后来有得知是因为戚夫人和刘如意的缘故,才差点让自己的妹妹吕媭守了寡,因此更加痛恨戚夫人和刘如意。刘邦去世后,刘盈登基为帝。但刘盈年幼,所以吕后代为处理朝政,她因此开始了长达十几年临朝称制的历史。
吕后终于熬出了头,开始对戚夫人和刘如意进行打击报复。
吕后一当权,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刘邦宠爱的妃子下手。除了不受宠的薄姬之外,刘邦的众多妃子都被吕后囚禁在宫中。
对于戚夫人,吕后自然是“格外关照”的,她将戚夫人剃光头发,在她脖子上套上铁圈,给她穿上红色的囚徒的衣服,让她在冷宫永巷做苦役。
据说,戚夫人经常舂米,因为她有些才学,也通音律,所以写了一首叫做《戚夫人歌》的歌曲,每天没事就唱这首歌,唱得听的人无不落泪。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吕后听说这件事,知道戚夫人是在思恋自己的儿子,就对她说,你难道还想靠你的儿子吗?戚夫人知道吕后是要对儿子刘如意下手了,便苦苦哀求于她,但吕后不为所动。
刘如意对母亲戚夫人的遭遇一无所知,他还以为戚夫人在长安过得很好,却不知道戚夫人实际上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戚夫人对他的哭喊和诉求,他一个字也听不到。
为了对刘如意下手,吕后以刘盈的名义下诏让刘如意回长安。刘盈跟刘如意的兄弟感情很好,而且刘盈宅心仁厚,他知道吕后要对刘如意下手,便亲自去迎接刘如意,还每天跟刘如意同吃同睡,不给吕后留任何机会。
有一天,刘盈一大早起来狩猎,但刘如意年纪小无法早起,便继续睡觉,刘盈便自己带人去了。因为刘盈的这个小小的疏忽,给吕后留下了杀害刘如意的机会,她派人拿着毒酒去强行给刘如意灌下,刘如意最终当场身亡。刘盈回来之后发现刘如意被毒死,因此非常自责,但又无可奈何。
刘如意一死,赵国就对吕后没有威胁了,所以她便开始折磨戚夫人。也不知道吕后是怎么想出来的办法,她让人砍掉戚夫人的双手双脚,挖掉她的双眼,用药草将她的双耳给薰聋,又给她灌哑药喝,还拔了她的舌头,眉毛也都拔掉了,再将她扔到猪圈里,吕雉给她起了个很生动的名字,人彘!
所谓彘,其实就是猪的意思。吕雉对戚夫人这般折磨,还把她变成猪,这即是伤害又是侮辱,实在是狠毒啊。
更为狠毒的是,吕后将戚夫人做成人彘后,还对她的伤口进行了处理,这可以保证她不至于快速死去;又因为戚夫人失去了行动能力,连舌头都没了,所以她就是想自杀都不可能,只能任人摆布。
吕后先是将戚夫人放在在猪圈,后来又让人将她扔到茅厕里,只露出头来呼吸。吕雉又将刘盈叫来观看,刘盈起初没有认出是戚夫人,只见一个光秃秃的人头张开了一张很大的嘴巴,似乎是想要呐喊,但因为没有舌头发不出声。
刘盈便问身边的太监那是何人,太监告诉他是戚夫人,刘盈大为惶恐,突然晕倒在地上不起,太监们费了好大劲才将其弄醒过来。刘盈面色铁青,对身边的太监说:
人彘之事,非人所为,戚夫人随侍先帝有年,如何使她如此惨苦?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刘盈的意思是人彘这件事不是人干得出来的,可见有多么可怕。刘盈回去之后,就一病不起了,一年多时间没有下床。等刘盈病好之后,知道自己只是个傀儡皇帝,于是整日饮酒作乐,几年之后就死去了。
刘盈满打满算只当了七年皇帝,戚夫人的惨状对他的惊吓是很大的,也是导致他开始变得颓废的原因之一。
也不知道戚夫人最后在厕所里待了多少天,直到最后活活饿死渴死。我们其实可以想象得出,戚夫人最后岁月是极其痛苦的,她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折磨都很强烈,特别是连她的儿子刘如意都死了,她还有什么希望活在人世间呢?但她求生不能,求速死不成,最后只能在折磨中慢慢死去,实在是太悲惨了。
戚夫人死后,吕后有杀死了刘邦的几个儿子,到吕后去世的时候,除了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之外,刘邦的其他几个儿子都死了。最后大臣们因为害怕吕氏一族,所以发动政变将其铲除,然后扶持刘恒登基为帝。
由于人彘实在是太残忍了,所就有史书评价说,古时候楚怀王割掉妃子的鼻子就已经很残忍了,吕后将戚夫人作成人彘的刑罚,才是真正的残忍。妒忌本是女人之常情,但吕后的妒忌心大大超出了人的底线,因为她已经笑到最后了,竟然还痛下杀手,杀掉十岁的刘如意,将戚夫人做成人彘,实在是难以想象。
戚夫人在被吕后施行人彘前,有自尽的机会吗?
戚夫人被铁圈套脖子,像牲口一样看管着,哪里的机会自杀?再说戚夫人要是有这个勇气和脑子想到自杀,也就不会混这么惨了!戚夫人根本没有机会自杀。
“人彘事件”是汉高祖刘邦的正妻吕雉和宠妾戚夫人之间的后宫争斗,戚夫人没有斗过功于心计的吕雉,被做成了“腌肉”放到罐子里展览。
“人彘之祸”是两千多年来惨了的后宫相斗的产物之一,戚夫人的美人心计换来了自己的痛苦不堪,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尔虞我诈的后宫,不是毁灭别人,就是被别人所毁灭。
在大家眼里,自杀是戚夫人当时最好的选择,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吕后的智商。吕后焉能不知自杀简直是便宜了戚夫人?因此戚夫人根本没有机会自杀。另外从戚夫人性格来看,她也不会选择自杀。
首先,汉高祖死后,戚夫人作为宫斗里落败的那一方,被吕雉囚禁在了永巷,把她剃光了头发不说,还用“钳”,也就是铁圈束住了脖子。
戚夫人想自杀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咬舌自尽,但用这种方式是不可能的,吕雉派人把她看管的牢牢的,哪能让她这么轻易死去?要知道戚夫人被做成人彘后,整天叫嚷痛哀嚎,吕雉就把她的舌头割了,充分说明咬舌自尽并不靠谱。
另外,戚夫人有个儿子叫刘如意,才十五岁,被封赵王,虽然留在封地没法救她,但毕竟是个念想。
吕雉和刘邦是患难夫妻,苦难的生涯让她迅速成长。两千多年了,好像人们对汉代“人彘”事件两个女主角态度很鲜明,对戚夫人表示同情和怜惜;对吕后的残忍感到深恶痛绝。
吕雉,也就是后来的吕太后,是汉高祖刘邦的结发妻子,家境是相当不错的,配小混混刘邦是绰绰有余。父亲做主把她许配给刘邦后,吕雉吃尽了苦头,和刘邦算是一对患难夫妻。
在婚后数年,吕雉亲自下田耕作,任劳任怨,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还承担了一家老小的经济重担。为刘邦生下了一儿一女,却从未嫌弃过这个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老公,简直是“模范”老婆。
刘邦经常惹是生非,常常触犯法律,一次被他羁押的犯人逃跑了,导致刘邦不得已躲到了芒、砀山的岩石之间,这段时间里,吕雉毫无怨言,冒着生命危险积极寻找这个不省心的丈夫,还给他带去吃的穿的。
刘邦率众起义后,吕雉被刘邦连累进了大牢,期间的磨难和羞辱可想而知了。出狱后,又跟随刘邦南征北战,一直颠沛流离,吕雉啥话也没说,对刘邦那是铁了心的支持。
可以想象,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苦难生涯,让吕雉迅速成长。
心狠手辣是生活磨炼出来的。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的斗争到达了白热化,刘邦在彭城败北后,项羽“乃取汉王父母妻子于沛,置之军中以为质”,把刘邦的父母、老婆、孩子都擒来当了人质,吕雉和刘邦父母这个人质一做就是两年。
后来项羽把吕雉等人押到两军阵前,阵前支了口大锅,恐吓刘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老婆、孩子都煮了啊!
“大丈夫”果然是“大丈夫”,想刘邦是何许人也,人家面不改色心不跳,镇定自若地说:项羽啊,你爱煮便煮吧,煮好后别忘分我一点肉吃,“幸分我一杯羹”啊!
吕雉跟着刘邦,早已磨炼出坚忍、阴险的心性,成王败寇的道理她岂能不知。
另一方面,吕雉和刘邦在精神上是势均力敌,这是戚夫人无法做到的,吕雉对稳固刘氏江山起到莫大的推动作用。刘邦称帝后,封的这些个异姓诸侯是很大的隐患。陈豨(xi)谋反,刘邦去平叛,吕雉就留守长安,和萧何商量把阴谋策应陈豨的韩信给骗到了宫中,并将韩信处死,诛灭三族。
刘邦出兵打陈豨,向大将军彭越征兵,谁知道彭越却称病不去,刘邦只是把他贬作庶人,而吕雉觉得处理得太轻了,为防患未然,夷其宗族。通过这些手法,可以看出吕雉简直不要太狠,但是吕雉的这些做法确实稳固了刘氏江山。
也正是因为吕雉的狠,让刘邦对戚夫人有深深的担忧,反而做了激怒吕雉的重大错误。
实践证明,在政治场上仅仅能取悦老公是远远不够的。对比下吕雉的人生经验、手段、心性,戚夫人简直逊色太多,她的地位完全是靠老公靠孩子。戚夫人是怎么认识刘邦的呢?
康熙57年的《睢宁县志》记载,刘邦在彭城兵败了以后,被项羽追得走投无路,慌乱间逃到一个口枯井里躲过了一劫,之后被戚氏妇女给救了,才捡了一条小命。
落难的刘邦自然是感激他们的救命之恩,愿以身相报,其实不过是看重戚氏的美貌,白捡了个大便宜。谁知戚夫人出身不凡啊,是西汉初年的歌舞名家,擅长唱歌、跳舞,是个妥妥的艺术系高材生。
戚夫人尤其擅长汉初流行的楚歌巫舞,在紧张的战争间隙,她是刘邦的温柔乡,可以缓解刘邦的紧张情绪。最重要的是戚夫人不懂政治,不会像吕雉似的经常和刘邦讨论军国大事,让刘邦感到身心愉悦,给刘邦带来完全不同于吕雉这个强悍妻子的情感体验。
自此,刘邦宠幸戚夫人直到死去,恰是刘邦的宠幸给戚夫人埋下悲惨的结局。
宫斗失败,靠老公的戚夫人如何搞得定实力派吕雉?刘邦和戚夫人成亲的时候,正是吕后颠沛流离之际,在情感上一落千丈,内心极度的不平衡。相比依靠刘邦这棵大树的戚夫人,吕雉完全是靠自己的实力上位。
如果说在吕雉和戚夫人之间早期是夺夫之恨的话,那么之后就变成了权力之争。戚夫人自知自己是斗不过吕雉的,只能靠儿子刘如意当上太子,换取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刘邦宠爱戚夫人,对刘如意也是十分疼爱,常有想废了她和吕后的儿子刘盈太子的心思。戚夫人似乎是得到了暗示,常常在刘邦跟前哭诉,让刘邦当机立断赶紧立自己儿子为储君。
其实刘邦也完全知道一旦自己撒手人寰,凭吕后的心狠手辣一定不会放过戚姬母子的,刘邦这时心一软决定废掉刘盈改立三子刘如意为天子。
也正是这么一波操作,彻底激怒了吕雉,决定想尽一切办法保住儿子太子身份,并在站稳脚跟后,对戚夫人母子进行残酷迫害。
动了吕雉的奶酪,让你有今生无来世。为了稳固太子地位,吕后凭借自己的人脉和威望,打通关节,笼络一批大臣,并游说开国大臣张良给自己亲自谋划。听过一番劝说,刘邦也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在政治当前,所谓戚夫人、所谓爱情都成了可有可无之物。
刘邦死后,刘盈做了皇帝,吕后也变成了吕太后,吕雉开始释放所有愤怒。不仅囚禁了戚夫人,还剃光了她的头发,给她戴上铁圈,穿着一身囚衣,派她日夜舂米劳作。
当年那个青丝飘逸、彩袖殷勤、体态婀娜的舞者已经不复存在。
只会唱歌跳舞、安于享乐、头脑简单的戚夫人哪受过这等折磨,于是悲伤之余,随口唱了首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春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就是这首歌传遍宫廷,传到了吕后耳中,吕后勃然大怒,欲将戚夫人母子斩草除根。断了戚夫人手足,挖去她的双眼,把她丢到一个坛子里,扔到厕所,并让自己儿子去参观。
这种变态行径,简直是宫斗中的极品案例,绝对比现在的清宫大戏惨烈多了啊!
戚夫人在被吕后施行人彘前,有自尽的机会吗?
这是一个好问题,戚夫人被吕雉施行人彘酷刑前是有足够机会自尽的。
但她咋就没有自尽呢?反而是选择屈辱的活着。
宫廷争斗是残酷的,愿赌就要服输。
没有做好死的准备,就不要轻易的下赌注。
只想赢,不考虑输,这不是好思路。
特别是高危的事,首先考虑胜算有多大,失败了如何解套,起码是做好死的打算。
戚夫人就是胸大无脑的女人,不考虑这些问题,她哪里是吕后的对手。
没有杀尽天下的野心,哪能会成为天下的主人。
想有杀尽天下的野心,就必须做好被千刀万剐的准备。
戚夫人一条命都舍不得,岂能会成为天下的主人。
01
刘邦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为戚夫人母子创造机会。
汉朝建立之初,刘邦就让中尉戚鳃掌管北军。
戚鳃就是戚夫人的父亲。
汉代官职职责,南军由卫尉统率,负责守备宫城;中尉统率北军,屯卫京师。
后来追随周勃诛灭诸吕的正是这只北军。
这恐怕是刘邦为赵王如意提前做出的打算。
同时,刘邦让周昌做赵王如意的相国。
周昌坚韧刚强,直言不讳。不仅萧何、曹参等重臣,就连刘邦本人对他也非常敬畏。
但他是坚决反对刘邦废长立幼的。
刘邦要派遣周昌去做赵王的相国,周昌哭哭啼啼不愿意去,说:"从一开始我就跟着陛下,为何半路上把我扔给了诸侯王呢?“
刘邦解释说:“我也清楚这是降职,但我很为赵王如意担心。考虑再三,除您之外,别人还不行。迫不得已,您就勉强替我走一遭吧。”
或许刘邦这也是为赵王如意的上位做准备。
可是,刘邦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再次遭受箭伤,引发重病。
刘邦预知来日无多,废长立幼的意愿更加强烈。
但已经没有时间替戚夫人母子做更多的事了。
刘邦首先考虑的是除掉异姓诸侯王,保住刘氏江山。
第二步才是除掉反对废长立幼的重臣,让赵王上位。
但突然的箭伤,让刘邦的身体出现了大问题,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加之吕后采纳张良的建议,请出了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得知太子已经羽翼丰满,没法冒然行动。
失去了刘邦的支持,此时的戚夫人就应该做出抉择。
保住自己和赵王如意的生命是最大的目标,其次是做好死的准备。
为刘邦殉葬是不错的选择,这样还体面一些,或许会受到后世的敬重。
02
戚夫人除了哭哭啼啼,恃宠撒娇,别无任何政治智慧。
前196年,刘邦重病在身,戚夫人日夜侍奉皇上,一刻不停的哭哭啼啼。时常把赵王如意抱到刘邦面前,恃宠撒娇,让刘邦为其母子打算。
刘邦也认为太子刘盈过于仁弱,不像他自己,而认为如意更像他。
而且跟戚夫人说:“终究不能让不成器的儿子居于我的爱子之上。”
想当初,刘邦在被项羽的军队追赶的危急时刻,居然一脚把刘盈和鲁元公主踹下车;
现如今,把刘如意抱在膝盖上,宠爱有加,简直是天壤之别。
尽管时势不同,但作为政治家,过于感情用事,不是好习惯。
刘邦一生,玩得就是帝王权术,但最后却没有给最宠爱的女人和爱子,想出一条后路。
戚夫人哭哭啼啼只会求告刘邦之外,别无他法,就此可确知,她既不是一个智慧的女人,也不是一个有气节的女人。
贪生怕死,只能依靠傍大腿的女人,在后宫争斗中是很难胜出的,而且死的一般都很惨。
刘邦得知太子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就在《手敕太子文》中嘱托刘盈说:“其他的儿子都自立了,怜悯如意这孩子太小了,最担心牵挂的就是如意母子。”
后来,刘邦听到有人诋毁樊哙和吕后结党,将来要除掉如意母子。
刘邦就让陈平和周勃把樊哙斩首,还没处理好这事,刘邦就先挂了。
真正威胁如意母子的是吕后,不除掉吕后,只处理其爪牙是不够的。
吕后刚刚从项羽营中回到汉营时,就开始参与汉营中的重大决策。趁刘邦外出征伐之际,设计与萧何除掉了韩信。
这足以显示出吕后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手腕。
03
苟延残喘,爱惜生命。
刘邦一去世,吕后就把戚夫人囚禁在永巷,惩罚她从事苦役劳作。
同时,吕后三番五次,严令赵王回都城长安,借机毒死了他。
戚夫人不堪其苦,做《戚夫人歌》,发泄自己的不满。
戚夫人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吕太后得知后大怒,命人砍去了戚夫人的手脚,剜掉双眼,熏聋双耳,给她灌下哑药,把她抛入猪圈,起了个名字叫“人彘”。
吕雉所作所为,的确是狠毒了些,但这个名字还是有创意。
就戚夫人的政治智慧来说,还真的跟猪一样。
就其如此屈辱的生存,也跟个猪差不多。
“人彘”的称谓,还是符合她的身份的。
死路一条,也还是一条出路,而且还有许多种死法。
即便不能有尊严的死去,起码还能含恨自尽。
如果戚夫人自尽,如意或许还有一线活下来的希望。
她不仅考虑不到这一点,还作歌企图她的儿子来救她。
这不是把她的儿子往死里整吗?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能救得了你吗?
吕后的怨恨主要在戚夫人身上,对少不更事的如意并没有直接的仇恨,只是担心如意威胁太子的地位。
戚夫人自尽,在周昌等大臣的保护下,如意还有一线生存的机会。
戚夫人这一唱,母子就一起死定了。
吕后也算定戚夫人是没有气节的女人,除了恃宠撒娇,哭哭啼啼之外,没有一点血性。
正是看到了她这个特性,才会如此羞辱她。
有人也认为,说吕后发明了人彘的刑罚,是不公允的。
尽管吕后歹毒无比,但也只是针对戚夫人一人的刑罚而已。
一个人只要自己想死,总能想到办法。
如果连死的办法都想不出,那也就只好如此,没人救得了了。
戚夫人在被吕后施行人彘前,有自尽的机会吗?
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是不可能自尽的。
“彘”,就是猪的意思,但人彘可比猪惨多了。
戚夫人因生前受刘邦宠溺,又有让儿子刘如意夺太子位的想法,让吕后恨之入骨。所以在刘邦死后,吕后便想到了如此恶毒的做法。
把人做成人彘需要以下步骤:
首先是将四肢剁掉,只留躯干,连行动的能力都没有,靠四肢自杀的可能性就没了。
然后是挖掉眼球,割去耳朵,再将铜灌进耳蜗,失明失聪,不知自己在何方了。
接下来就是割掉舌头,灌入药汤将声带破坏,痛苦都发不出声音表达,更别想咬舌自尽,因为已经没有舌头了。
戚夫人容貌美丽,秀发柔顺,所以人彘的制造过程又加入了划破脸颊,将头发连毛囊剔除的工序。
整个过程不允许戚夫人中途死去,所有流程做完便被扔进了茅厕,慢慢等死。
这是一种多么艰难的过程?吕后又是怎样一个恶毒女人?
汉惠帝刘盈打猎归来,就看到自己保护多时的刘如意弟弟惨死宫中,而当被宫人领到茅厕观看人彘时,那场面才是震惊:
只见粪便中一个肉轱辘微微颤抖,嘴巴大张,没有任何声响。
惠帝问宫人这是什么,当得知是戚夫人时,当场晕厥,醒来后说:这种事情不是人做出了的,母亲吕后做出来了,那她的儿子就不配再做皇帝了。
从此不理朝政,夜夜笙歌,不久便死去了。吕后得到了她的报应,但总觉得不应该是善良的惠帝去承受。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戚夫人在被吕后施行人彘前,有自尽的机会吗?
戚夫人,又名戚姬,原名戚懿。不仅长得美丽动人,还是我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个女围棋手。是汉朝第一个女歌唱家,舞蹈家。深得刘邦宠爱,生了一个刘邦最喜欢的儿子刘如意。她的儿子几欲取代吕雉的儿子的太子地位,差点成为汉朝的第二任皇帝。
《西京杂记》记载,每年八月四日,戚夫人都陪刘邦下围棋,并在宫中举行围棋比赛活动,为臣民祈福。
戚夫人的翘袖折腰舞,曼妙多姿,那是她引以为傲的绝活。
她的歌声,更是让刘邦如醉如痴。
刘邦成了她的超级歌迷。在她的感染下,刘邦也爱上了唱歌。刘邦除了打仗外,每天都和戚夫人泡在一起,两人爱得如胶似膝。
刘邦留传于世的诗歌有两首。一首是唱给他自己的《大风歌》,另一首是专门唱给戚夫人听的。
刘邦看到他和吕雉生的儿子刘盈性格软弱,不是当皇帝的料。而和戚夫人生的儿子刘如意性格和自己很像,便动了改立太子的念头。
这给了戚夫人无限的期望。
戚夫人日夜啼泣,央求刘邦废掉太子刘盈,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吕雉急了。动用了张良,将商山四皓请了出来给刘盈站队。
刘邦看到不但是朝中的大臣,就连退休了的张良都站在太子刘盈这方,反对立废立太子。
知道立刘如意为太子已无望。
戚夫人泫然欲泣。刘邦心里很难过,对戚夫人说,你跳曲舞,我为你唱首歌给你伴舞吧: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成,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这首《鸿鹄歌》是说太子刘盈羽翼已成,太子地位无可撼动,立刘如意为太子已不可能了。表达刘邦对戚夫人的安慰之情和自己悲凉无奈的心境。
刘邦知道吕雉的心性,在他百年之后,必然会加害戚夫人母子。
他示意戚夫人顺从吕雉,不要与她作对。
让御史大夫周昌去赵国担任国相。周昌是强烈反对立刘如意为太子的,对吕雉有恩,再怎么着,吕雉不会为难他。
周昌刚直敢犯上,还是大汉元老,在众臣中很有威望。由他担任赵国国相可以保护赵王刘如意。
刘邦还不放心,还交待太子刘盈,说在8个儿子中,他最担心的是刘如意,希望刘盈当了皇帝后好好保护他这个弟弟。
为戚夫人母子能做的,刘邦都做了。
刘邦和戚夫人这般恩爱,戚夫人知道刘邦是真心爱她的。她相信自己的男人定会安排好一切,让自己和儿子好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所以她压根儿就不会想到自尽。
纵使刘邦死了,她也决计不会自尽的。
戚夫人太过天真单纯了。
她把一切都压在心爱的郎君刘邦身上,而不是去想办法去经营自己的势力以保护自己。
刘邦死后,吕雉将戚夫人剃了头发,在脖子上㧜上枷锁,关到永巷去做舂米的粗活。
而戚夫人辜负了刘邦的良苦用心,低估了吕后的狠辣。
自己已是阶下囚了,在怨气丛生。她唱了一首《舂歌》: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刘邦死了,戚夫人活在世上的唯一的希望就只有自己的儿子了。
她希望有人把她的凄凉境况告诉她儿子,让她的儿子来救她。
在吕后看来,这不是戚夫人要唆使赵王刘如意造反吗?
这还得了,得斩草除根!
吕后多次下诏要赵王回京,都被周昌挡下了。
这难不倒吕后。
叫不动赵王,难道还叫不动国相周昌吗?西汉封国的国相是由中央朝廷任命的,负责管理封国的行政事务。让国相回中央述职,国相是没有理由推辞的。
吕后以调周昌回京述职为由,将周昌召回京城。
周昌想到只有赵王不回京城就没事。
在周昌离开赵国时,吕后又下诏让赵王如意回京。
赵王毕竟年纪尚幼,认为有周昌在京城,自己回京城也应该没事。
皇帝刘盈急了。在赵王如意进京城前,抢先一步将赵王如意接进皇宫,让他与自己同吃同住。
吕后还是趁刘盈清早外出打猎之机,派人将贪睡的赵王如意毒杀了。
儿子是戚夫人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如果让戚夫人知道她自己的儿子死了,自己活下去人生也没有意义了,戚夫人想必会自尽。
吕后是不想让戚夫人马上死去的,而是折磨她以泄怨气。
在戚夫人在得知其子死讯前,吕后让人把她的双足双手去掉,灌下哑药,用铜水灌耳朵,挖去双眼。然后丟进侧所里,任由戚夫人像头猪一样在侧所里拱来拱去。这就是所谓的“人彘”。
此刻戚夫人纵使想自尽,也没有能力了。
绝代风华女子,遭此悲残下场,可惜了。
戚夫人在被吕后施行人彘前,有自尽的机会吗?
戚夫人在被做成“人彘”之前,应该是没有机会自尽的。
刘邦之死,就是戚夫人的“催命符”。在这之前,戚夫人还没有这么大的危机感,甚至可以说,戚夫人在和吕后的斗争中,一度占据着优势。
戚夫人不仅自己年轻漂亮,还生下了招人喜欢的刘如意,刘邦对她们母子非常宠爱。反观吕雉,年老色衰,长期不在刘邦身边,儿子刘盈也不讨刘邦喜欢,随时都有被废的风险。
这时候的局面,对戚夫人是非常有利的。若不是吕雉有权谋,朝中大臣对她的支持,刘邦做什么决定还真不一定。
此时的戚夫人,一直在努力争宠,根本不会想到刘邦死后的遭遇,更不可能想到自尽。
刘邦之死是转折点,但是戚夫人想不到吕雉会这么心狠。
戚夫人是低估了吕雉的,在刘邦死前,曾经给太子刘盈留下嘱托:非常担心刘如意母子,这个孩子太小了。
这个事情,戚夫人应该是知道,而且极有可能是她要求刘邦这样说的,戚夫人把自己和儿子的性命,交给了刘盈。而刘盈的性格人品,她是知道的,所以,此时的戚夫人,依然没有感觉到大的威胁。当吕雉把戚夫人囚禁起来的时候,她依然没有意识到危险。戚夫人一面干着舂米的活,还一边把自己的悲惨遭遇唱出来:“儿子为王,母亲为奴,一天到晚舂着米,常与死亡相伴!相隔三千里,谁能告诉你?”
这是唱给儿子如意听的吗?当然不是,如意这么小,而且离这么远,根本毫无作用。戚夫人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有人把自己的悲惨遭遇告诉刘盈,希望这个仁慈的皇帝帮帮自己。
而且,此时的戚夫人,对自己的最糟糕的打算,应该就是一直被“囚禁”着。自己毕竟是堂堂赵王的母亲,刘盈一定会救他出来的。
结果,刘盈很忙……
刘盈意识到吕雉要害刘如意,于是就和这个弟弟日夜相伴,想尽办法保护他。结果,依然被吕雉找到机会,害死了刘如意。刘盈连弟弟赵王都保护不了,哪还能想到戚夫人?
戚夫人一直不自尽,是因为她还抱有希望,希望在刘盈和儿子如意的共同努力下,自己还能恢复自由。
结果,吕雉没给她机会,直接把她做成了“人彘”。《史记》记载:“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影视剧中的刘盈)
在戚夫人完全想不到的情况下,吕雉直接让人砍断她的手脚,挖去双眼,灌了哑药……止疼药当然是不会给的,流血过多,意识模糊的戚夫人,也就是撑了几天而已。这期间能自尽不?当然能,可以选择绝食。不过,就算不选择绝食,流血过多,再加上伤口感染,也活不了几天了。
咱们看吕雉还让刘盈去看看,吓唬他一把。这说明吕后还安排人“照看”着戚夫人,以免她过早死了……戚夫人一定很后悔,为什么不早一点自尽。
现在有很多人怀疑,以当时的医疗条件,砍断四肢怎么可能活下来?
其实《史记》当中说的很明确,是断“手足”,也就是砍断手掌和脚掌,留下四肢,这样其实更符合“猪”的样子。
仅仅砍断手掌脚掌的话,汉代经常有这样的刑罚,割鼻子砍脚之类的,简单的止血和处理还是没问题的。
况且,吕后的目的很简单,让戚夫人再撑上几天,慢慢的被折磨死……所以就砍断手脚,简单止血,扔进厕所……场面太残忍。
总之,戚夫人在突然被做成“人彘”之前,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她一定指望着刘盈和刘如意搭救自己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