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科索沃战争停战后,俄军现身科索沃,北约为什么不开枪?

俄罗斯神兵天降科索沃,差一点就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事件的的背景是科1999年索沃战争。当时科索沃还是塞尔维亚的一个自治省,由于民族矛盾激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趁机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空袭,持续了78天。后来在俄罗斯的调和之下,南斯拉夫联盟和北约达成了和平协议。1999年6月9日,南斯拉夫联盟和北约签署了撤兵协议,科索沃以南斯拉夫的失败而结束。

1999年6月10日,联合国召开了安理会,会议上通过了科索沃问题决定协议,决议中允许北约部队进入科索沃“维和”,而俄罗斯作为联合国五常之一,还是科索沃问题得以解决的最大推动者之一,却不被允许进入科索沃,这让俄罗斯十分恼怒。既然联合国安理会被北约主导了,那么俄罗斯就决定单独行动,派兵进入科索沃。

兵贵神速,为了抢占战略要地,俄罗斯决定先派遣一只精干小队首先把科索沃普里什蒂纳机场给占了。这只小分队隶属于76空降师下属的空降部队,人数大约在200左右。

1999年6月11日,也就是在联合国安理会结束之后的第二天,俄罗斯的空降兵小分队就悄然出现了普里什蒂纳机场,他们在机场附近拉起了警戒线,把数千名英国士兵拦在了机场之外。这些英军是奉命前来抢占普里什蒂纳机场的,虽然速度已经很快了,但是还是慢了俄罗斯部队一个小时。

俄罗斯部队出现在普里什蒂纳机场让英军感到十分震惊,因为在不就之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里,并没有让俄罗斯派兵到科索沃。更何况,科索沃战争的实质其实就是北约和俄罗斯之争,这是谁都知道的,那么俄罗斯军队突然出现在科索沃的机场意味着什么,难道俄罗斯想要再次挑起战争吗?

英军对俄罗斯的意图并不明确,但明显已经感受到了威胁。随着时间的推移,到达普里什蒂纳机场的英军越来越多,各种重型武器也相继抵达,再加上法国、德国、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友军相继抵达,联盟军的实力大大增强,在实力上绝对是强过占领机场的俄罗斯部队的。得知消息的联盟军总司令克拉克将军,开始也要求英军对占领机场的俄罗斯部队发起攻击,但是英军却拒绝了这一要求。

英军为何拒绝进攻,具体原因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俄罗斯的架势十分吓人,突然占领科索沃的机场,而且态度强硬,寸土不让,这可能让英军有点害怕,毕竟俄罗斯既然敢派两百人来占领机场,谁能保证没有援军呢?而且科索沃战争原本就没有俄罗斯则直接参与,一旦英军开始,就会把俄罗斯直接推向对立面,美国人下令英国人开火,这不是让英军当炮灰呢,英军自然就不干了。

但不管怎么说,二百人的俄罗斯空降兵小分队最后确实震慑住了七千多人的北约联盟军,并且迫使北约同意坐下来与俄罗斯谈判。谈判的最后结果是,俄罗斯空降军小分队得以继续占领普里什蒂纳机场,并且在一些问题上和北约达成了和解,俄罗斯冒着巨大的风险换来了一个理想的结果,这是俄罗斯的荣誉。

俄罗斯这一次的闪电行动,是俄罗斯第一次被北约“亮剑”,效果是很显著了,北约开始重新审视俄罗斯,以后再也不敢轻视俄罗斯了。但是比较奇怪的是,当时的克里姆林宫并不清楚是谁下的命令!

不过后来有人分析说,当时的俄罗斯总统是叶利钦,但实际上一部分权利是由普京在掌握的,因为做出决定的时间很短,普京在执行这一策略的时候并没有统治叶利钦和俄罗斯外交部,以至于北约在向俄罗斯询问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可以回答俄罗斯为何出兵科索沃。不过不久之后,叶利钦就把权利交接给了普京,普京也开启了全面对抗北约的人生历程。

其实当时这件事的凶险之处就在于,普京冒了一个很大的风险,他本人无法笃定北约就一定不敢对俄罗斯部队怎么样,一旦北约真的对俄罗斯部队动手,那么俄罗斯势必发起更大的反击,进而进发大规模冲突,甚至有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也许这也正是北约忌惮的原因所在。

事后就有人“诸葛亮”站出来说,俄罗斯的这一行动虽然结果是好的,但是在战术上是错误的。不过也就普京干得出这种事,换个人还真不一定有这个魄力。但不管怎么说,普京敢于向北约发难,真不愧是领导战斗民族二十年还屹立不倒的大人物。

1999年科索沃战争停战后,俄军现身科索沃,北约为什么不开枪?

这是一次几乎差点引发世界大战的军事行动。1999年6月10日,科索沃战争停战。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科索沃“和平决议”案,南斯拉夫承认失败。“和平决议”允许北约部队进入科索沃执行“维和”行动。在南斯拉夫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俄罗斯被排除在外,这是不能容忍的。于是俄罗斯军队出手了!

要在战后维和行动中拥有话语权,就要在停战前抢占战略要地,让俄罗斯在科索沃站稳脚跟。俄军提议派遣精锐小分队占领科索沃普里什蒂纳国际机场。当时俄军面临巨大压力,因为北约刚刚打赢了这场战争,所以很霸气。如果在占领机场期间与北约发生正面冲突,后果将非常严重。

俄罗斯最高层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做出了决定,6月11日,一个加强连的200多名俄罗斯伞兵被派往俄罗斯边境,乘坐15辆BTR-80轮式步兵战车和20辆越野车,途经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等地,在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边境遇到了守卫边境的美国士兵。然而,俄罗斯伞兵无视美国人的存在,越过检查站继续向普里什蒂纳前进。经过7个半小时500公里的行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提前一小时抢占了科索沃的普里什蒂纳国际机场。俄罗斯空降兵在机场拉起警戒线,与抵达的英国装甲兵对峙。这让北约军队大吃一惊,也让世界意识到俄罗斯空降兵的战斗力。

执行任务的俄军突击支队都来自俄军第76空降师,都是参加过第二次车臣战争的老兵。他们战斗经验丰富。前北约盟军最高指挥官韦斯利克拉克将军曾下达命令,要求英军必须在俄军抵达普里什蒂纳机场之前务必抢先进驻。但英军还是晚了一步,当时有近七千名英军赶到机场。他们有坦克和步兵战车等重型武器。此外,还有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等国的军队。但让北约部队望而生畏的是200人的俄罗斯伞兵,他们在人员和装备上拥有绝对优势。

克拉克将军还下令机场周围的英军向俄军开火,英军拒绝执行这一疯狂命令。

后来占据先机的俄罗斯对北约做出放低身段的态度,但仍占领机场,双方达成妥协。俄军和英军就占领机场进行了谈判,双方对普里什蒂纳进行了分地区处理。很多的对峙和纠纷,要求迅速反应,当场打回去,然后大家坐下来谈判,以限制使用武力。

虽然这件事的最高决策者是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但实际的执行者是普京。当时,俄罗斯安理会秘书普京已经接手了大部分最高政治事务。半年后,叶利钦辞去总统职务,把权力交给普京,这件事完美体现了普京的冒险精神和坚韧的决断力,也体现了叶利钦灵活的斡旋手腕。这是一次教科书般的行动,毛熊真的是敢说敢干!

1999年科索沃战争停战后,俄军现身科索沃,北约为什么不开枪?

1999年6月9号,南斯拉夫在跟北约签署撤军协议后,第二天就撤出了科索沃,北约军队也停止了所有的军事行动,随后另一场精彩的大戏开演了,这场大戏就是俄罗斯与北约争夺对科索沃控制权。

为了在英国军队到达之前占领科索沃省首府普里什蒂纳的斯利季奇机场,俄罗斯秘密出动了200名空降兵急行军500公里,最终成功地占领了该机场,很多人认为当时差一点就引爆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在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之后,俄罗斯和北约一直在对入驻科索沃的国际维和部队该由哪些国家组成的问题争吵不休,最终俄罗斯高层认为再这么争吵下去不会有任何结果,经过一番研究之后,俄罗斯决定与其跟北约争吵,倒不如先下手为强。

1999年6月11日,驻扎在波黑的俄罗斯维护部队突然接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命令,命令的内容是让他们挑选200名精锐空降兵向普里什蒂纳的斯利季奇机机场急行军,在英国军队到达之前占领那里,并且准备好跟北约军队交火。

接到命令后,波黑维和部队指挥官冷汗直流,他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当时北约军队刚赢得战争,士气正旺,在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会毫不犹豫的向他们开火,一旦开火,他们可能会全军覆没,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可能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时间紧迫,200名精锐空降兵很快就集结完毕,他们带着足够多的弹药和补给,然后乘坐轻型军用吉普车,油门一踩到底向目标进发,很快他们就到了波黑边境,守卫边境的是美军士兵,面对美军士兵,他们没有做丝毫停留,而是直接闯过去,当时美军士兵一脸懵逼,满脑子都是问号,这群毛熊都发了什么疯?

在接到士兵汇报后,北约高层立刻就想到了俄罗斯的用意,于是一支英国军队也迅速行动了起来,从另一个方向赶往普里什蒂纳,就这样,俄英两支部队展开了一场速度的较量,不过英国军队始终慢了一拍。

一路上,俄罗斯军队遇到了不少南联盟民众,他们神情激动,不断的向俄罗斯军队挥手致意,经过几个小时的急行军之后,在天还没有亮之前,俄罗斯的200名空降兵终于赶到了目的地,驻扎在机场的塞尔维亚士兵热烈欢迎俄罗斯军队的到来,并且表示他们已经等了很久。

在塞尔维亚士兵的帮助之下,俄罗斯军队很快就做好了战斗部署,他们分散在机场的每个角落,并且子弹上膛,他们心里很清楚,接下来很可能会遭遇英国军队的猛烈攻击。

几个小时之后,英国军队才风尘仆仆的赶到斯利季奇机场,而等待他们的是已经做好战斗准备的俄罗斯空降兵,面对英国军队的警告,俄罗斯军队毫不示弱,无奈之下,英国军队指挥官向上级请示,当时北约盟军最高司令,美国人韦斯利·克拉克下令消灭机场内的俄罗斯军队。

正当他们开始展开进攻的时候,又接到了一个命令,北约联军的英军指挥官麦克·杰克逊命令英国军队不要跟俄罗斯军队发生冲突,并告诉他们那样可能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于是英国军队停止进攻原地待命,机场内的俄罗斯士兵都松了一口气。

北约军队为什么在最后一刻停止进攻俄罗斯军队?

归根结底还是担心会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毕竟一旦真的消灭那200名俄罗斯士兵,俄罗斯方面肯定会做出猛烈的报复,到时候双方你来我往,爆发大战在所难免,最后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谁也不知道,为了一个小小的机场去承担这么的严重后果太不值得。

事件结局就是俄罗斯兵行险着成功地得到了自己所希望的国际维和计划。

1999年科索沃战争停战后,俄军现身科索沃,北约为什么不开枪?

这事应该说的是俄军抢占科索沃的斯利季奇机场吧?当时北约确实打算开枪的,但是英国人不敢啊。

本来在整个科索沃战争中,俄罗斯除了喊两句以外,没有给南联盟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而南联盟这边在经历了北约长达78天的狂轰乱炸之后,只能选择屈服。就在所有人认为事情已经完结的时候,俄罗斯终于在最后放了一招,那就是派遣200名俄罗斯空降兵强占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附近的斯利季奇机场。

接受这个任务的是正在波黑进行维和任务的俄罗斯近卫空降第76师,由扎瓦尔津中将率领的200名俄罗斯士兵,分乘15辆装甲车、30辆卡车及5辆乌阿斯牌汽车长驱500公里来到了科索沃首府的斯利季奇机场。驻守的南联盟军队对俄军的到来非常的高兴,很快就协助俄军占领了整个机场。

就在俄军占领机场没多长时间,北约派来占领机场的英军也赶了过来,然而一步慢步步慢,英军只能在机场外面与俄军对峙。而北约盟军司令是美国的四星上将韦斯利.克拉克将军,这个克拉克真是不嫌事大,他居然命令英军攻击占领机场都俄军。英军一听这命令头都大了,幸好英国的迈克尔・杰克逊将军拒绝执行克拉克的命令,并且直接告诉克拉克:“我不会为你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

可以说,当时北约与俄军没有在科索沃爆发直接冲突,英国人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英国人机械的执行北约司令官克拉克的命令,那第三次世界大战还真可能就爆发了。

不过话也说回来,貌似俄罗斯占领机场这事也没多大作用,南联盟该解体还是解体了,科索沃也在事实上独立兵获得了100多个国家地区承认,就连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也被抓到了海牙国际法庭。

1999年科索沃战争停战后,俄军现身科索沃,北约为什么不开枪?

只要俄军动真格了,北约一般就不会真的开枪。

只要双方没有发生全面战争的意愿,那任何军事上的对抗就是逢场作戏,不必当真,一旦对方占据有利形势,那就坡下驴就好。

比如科索沃战争时,这场北约和俄军之间的冲突。

首先得要说一下背景。

主要呢,这个苏联解体之后,叶利钦领导下的俄罗斯一度全面投向西方,不过比较悲催,听的老美的话,对西方开放金融市场,全面接受西方的“经济指导”,军事上核裁军,大量战略性武器被销毁,北约还承诺“永不东扩”,然而结果是:金融市场被西方做局全面混乱,卢布暴跌千万倍经济崩溃,大量优质资产被西方白菜价收割。军事上北约不断东扩,而且把俄罗斯在欧洲的最后一个盟友南联盟炸的一塌糊涂,这让俄罗斯,憋屈,丢人,郁闷。

叶利钦硬生生把俄罗斯整残了,而科索沃战争,也使得俄罗斯永远退出了东欧。

面对美国肆无忌惮地轰炸昔日的盟友,俄罗斯始终没能做出什么反制举动,很是郁闷。而南联盟更是被炸的很惨,挨了1.3万吨炸弹,无数建筑灰飞烟灭,上千平民丧生,经济损失2000亿美元,也充分的诠释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法则。

在战争后期,俄罗斯军队连夜急行军占领普里什蒂纳国际机场,总算是为俄罗斯在国际上赢回了一点颜面。

科索沃战争,1999年3月24日爆发,6月10日结束,而3月也是普京就任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的时候。

6月初,南联盟再也挨不住了,宣布接受北约的条件,无条件从科索沃撤军,战争宣告结束。

按照老规矩,战争结束后,科索沃地区需要进驻一些外国军队来维持和平,而进驻的细节就成了俄罗斯和北约国家的争论焦点。

美国压根就没打算给俄罗斯在科索沃地区留位置,对俄罗斯爱理不理。

然后么,普京出场了,他精心策划了这次抢占普里什蒂纳国际机场的行动,6月11日晚执行。

当天晚上,驻扎在波黑地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俄罗斯驻地接到指令:马上集结200名空降兵,赶在北约部队之前,赶到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国际机场,与那里的南联盟驻军交接,并在那里布防。

很快,200名俄军士兵乘坐多辆步兵战车、越野卡车等装备,带上武器,向机场开始了急行军。

过了几个小时,他们赶到了波黑与科索沃的交界处,此时,一部分北约美军已经刚刚占据这里,不过都是匆匆忙忙,美军也就放任这些俄军开进了科索沃。

不过,这些美军还是向北约最高司令克拉克做了汇报,克拉克马上判定了俄军的意图,下令在附近行军的英军迅速前往机场,一定要抢在俄军前面。

不过,这股英军有6千多人,人多辎重装备更多,还有坦克等等重装备,虽然他们拼命赶路,但轻装简从的俄军还是先他们一步占据了机场,并早早地进行了布防。

北约高层极其震怒,甚至一度想命令英军攻击这些俄军,但克拉克在最后还是妥协了,和俄罗斯开战,北约还真没做好准备,北约就放任俄军占据了机场。

这次行动,为俄罗斯挽回了一些谈判的筹码,而普京,也在此后的半年时间里,一路从安全会议秘书,升到了俄联邦第一副总理、代总理、总理、俄联邦代总统。

1999年科索沃战争停战后,俄军现身科索沃,北约为什么不开枪?

北约的成员国各怀鬼胎,谁都不想为了科索沃与俄罗斯撕破脸,这代价太大。

1999年3月24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没有联合国的授权下,对南联盟进行空袭,科索沃战争爆发。由于南联盟和俄罗斯是盟友,于是南联盟就请求俄罗斯出兵干预。叶利钦一口答应,还在俄罗斯电视台公开讲话时称俄罗斯将出动航母和巡洋舰支持南联盟的兄弟。当晚美国就忽悠他,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准备给俄罗斯18亿美元的援助贷款,如果俄罗斯出兵这个钱就不给了。

第二天叶利钦就以喝高了的缘故称俄罗斯出兵是酒醉后说的酒话,这事就不了了之了。直到科索沃战争于1999年6月11日结束,北约和俄罗斯的联合维和部队都将在科索沃部署。

早在1999年3月初,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就部署在马其顿共和国斯科普里。其目的是为北约的几个国家特遣队实现统一的指挥,其中包括在马其顿呆了几年的美国军队,以及新近抵达的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军队。这支部队被称为科索沃部队(驻科部队)。

驻科部队指挥官是英国中将迈克·杰克逊。他的上级军官是驻扎在那不勒斯的北约南欧司令美国海军上将詹姆斯·O·埃利斯。埃利斯需向美国欧洲盟军最高指挥官韦斯利·克拉克汇报,但实际上,克拉克经常绕过埃利斯直接与杰克逊沟通。

(韦斯利·克拉克)

俄罗斯原本希望得到一个独立于北约的维和部门,但遭到拒绝。北约之所以拒绝是因为担心,俄罗斯的维和部队单独行动,可能会导致科索沃在塞族控制的北部和阿尔巴尼亚南部之间分治。俄罗斯之前被忽悠,新仇旧恨一齐袭上心头。为了不让自己彻底被挤出巴尔干半岛,俄罗斯于1999年6月11日,将一列约30辆俄罗斯装甲车开进塞尔维亚,其中载有250名俄罗斯士兵,他们是驻波斯尼亚国际维持和平部队的一部分。上午10点30分,北约最高司令部和CNN的报导图片证实了这一点。据推测,该部队在北约部队抵达之前正前往普里什蒂纳和普里什蒂纳国际机场。

克拉克在听到消息后致电北约秘书长哈维尔·索拉纳要求对此采取行动,但被告知他已经被移交了该地区的权力。克拉克随后临时命令一支英法伞兵分队乘直升机飞抵机场,以武力夺取机场。北约成员国担心塞族部队可能向直升机开火,并忧虑在商定时间之前进入科索沃,可能导致塞族人退出协议。如果空降部队陷入困境,通过陆路很难到达目的地,那里的桥梁和隧道都是准备拆除的。

由于这次行动不符合北约部队第二天进入科索沃的新签署的协议,法国就率先打了退堂鼓。6月12日上午5时,英国第5空降旅开始从斯科普里飞抵科索沃,以保卫长达10英里的卡恰尼克峡谷,供第4装甲旅通过普里什蒂纳。此后前往普里什蒂纳的侦察部队由英国上尉詹姆斯·布朗特指挥。

1999年6月12日第一批进入普里什蒂纳的北约部队,是挪威的福斯瓦雷茨·斯佩西亚尔科曼多部队和来自英国的22个特种航空兵。但是此时他们已经发现俄罗斯军队首先抵达机场。挪威士兵首先在机场与俄罗斯军队碰面,并向杰克逊汇报事态发展。此前俄罗斯已经安排了几个空军基地待命,并准备了一个营的伞兵乘伊尔-76军用运输机前往普里什蒂纳。由于担心俄罗斯飞机正在飞往机场增援,克拉克计划让直升机封锁机场跑道,并请求埃利斯提供空中支援。然而,当时恶劣的天气条件使得这一点不可能实现。

6月13日早上,克拉克来到了杰克逊在斯科普里的总部。有人向克拉克提出,俄罗斯的支持是达成科索沃和平协议的重要关键,与他们对抗只会适得其反。但克拉克拒绝接受这一点,继续下令封锁跑道,并谎称得到北约秘书长的支持。杰克逊拒绝执行克拉克的命令,他对克拉克说:“我不会为你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当克拉克再次下令封锁跑道时,杰克逊认为这几乎肯定会被英国政府否决。

杰克逊宁愿辞职也不愿听从克拉克的命令。英国国防部授权英国部队指挥官理查德·丹纳特动用4个装甲旅隔离机场,但不封锁跑道。有报道援引詹姆斯·布朗特的话说,他宁愿面对军事法庭,也不愿对俄国人动武。克拉克的命令没有得到执行,美国只能对邻国施加政治压力,不允许俄罗斯利用其领空运送增援部队。在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拒绝俄罗斯使用其领空的请求后,俄罗斯被迫停止增援。

(迈克·杰克逊)

谈判在整个对峙期间进行,俄罗斯坚持其军队只对俄罗斯指挥官负责,并为自己的维和人员保留一个专属区。双方最终同意,俄罗斯维和部队将在科索沃全境部署,但独立于北约。碰了一鼻子灰的克拉克被建议提前离开北约,黯淡收场。

那么北约在对峙中,为何不敢开枪?

北约各国国家利益不同

北约起初是为了对抗苏联主导的华约而成立了,主要是抑制华约的军事威胁。而当苏联解体后,在没有强大敌人面前时,北约就成为了口号上的团结,实质上是一盘散沙,都是各有各的算盘。

而北约尽管是美国主导,但是美国在欧洲的国家利益诉求,已经威胁到了在欧洲的北约国家。在美国主张对南联盟空袭后,欧元就开始暴跌。而且美军的空袭意兴阑珊,一共持续了78天,欧元汇率由最初的1.1:1一直跌到了0.9:1。但是美国却从中获益,据统计截止2000年3月份,出于战争扩大的忧虑,共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欧洲资产涌向了美国。这看似铁板一块的北约,其实也是暗潮汹涌。

北约的欧元国看出美国的“公器私用”后,为了不让其自身国家利益继续损失,当然不会让美国在欧洲的“绥靖”政策继续发酵。而一向以欧盟主导国自居的法国,最先退出军事行动,其实就是对美国说不。法国一向奉行戴高乐主义,认为欧洲大陆国家对美国要若即若离,因为其代表的不是欧洲的国家利益,这也是为何法国在很多重大问题上与美国唱反调的原因。而法国作为欧元区的国家之一,欧元的贬值和资本外流对其经济已经受到影响,它只是代表那些敢怒不敢言的欧元国发声,而且获得欧元国的广泛支持。

英国不想扩大战争

英国与美国同文同种,是北约里最亲美,但是当时是在欧洲里最亲俄的。苏联解体之后,英国的资本就趁着俄罗斯的国有资产在进行私有化时,抄底了俄罗斯石油和俄罗斯天然气,这两个能源公司后来成为世界的能源巨头,英国没少赚俄罗斯的钱。

土耳其的国父凯末尔曾说过,当你不会站队时,就跟着英国。此言不虚,英国军官在与俄罗斯军队对峙中,展现了极高的政治嗅觉,没有被美国人带节奏,也没一股脑地进行愚忠,可见英国人有着极高的政治素养和国际视角,就连平时被认为“大老粗”的军人也有粗中有细的一面。

英国当时在欧盟中也是若即若离,只参加了旨在打造欧洲无国界的《申根协议》,但是却对加入欧元区表示不约。说白了就是好处都要有份,义务却不承担。这是有先见之明的,使得英镑在科索沃战争中可以独善其身。但是如果在对峙中英国听了美国的指挥,那么它必定会卷入战争旋涡,被当枪使。而对于英国来说,科索沃对其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这只是北约用来制约俄罗斯势力的马前卒。英国这枪要是开了只赔不赚,这笔买卖做不得。

南联盟和俄罗斯都不好惹

北约之所以只敢对南联盟实施空袭,有极大原因是不想刺激俄罗斯的参战。而且南联盟还在北约的空袭中,打下了美国的隐身战斗轰炸机F-117,此后不久F-117就退役了。一旦转到地面作战,北约部队未必沾到便宜,再加个俄罗斯,那更加无所适从。这也是为何米洛舍维奇没有上断头台的原因。

在巴尔干半岛,就连二战时的德军都没搞得定铁托的游击队,北约如果在普里什蒂纳机场直接和俄罗斯动武,就彻底撕破之前双方达成的和平协议,因为南联盟是不会同意北约全面接管维和任务,当时其只信得过俄罗斯。

叶利钦原本以为苏联解体后,没有意识形态冲突后,美俄就是一家人了,不过还是被美国摆了一道。俄军一旦被袭击,那么其势必会参战。当年铁托在苏军的策应下,最终战胜了纳粹北约在投入地面作战后,剧本其实已经写好了,和二战的结局一样。克拉克想把事情搞大,也就成了一厢情愿。

科索沃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普京出任总理。这被外界认为是其主导俄军在普里什蒂纳机场的军事行动。普京的强硬也让后来的北约有所忌惮,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或许就如普京所说,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