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60岁大寿,刘墉送一桶生姜,众位大臣嘲笑,为何乾隆看了龙颜大悦?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天选之子,从小就被看重,又在康熙、雍正两位皇帝将大清带到盛世之后,乾隆皇帝才拿过接力棒,真可谓是清朝最幸运的皇帝之一。但是乾隆皇帝也不是个碌碌无为的君主,一生之中成就了“十全武功”,自号“十全老人”。

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乾隆皇帝虽然有“十全武功”,但是其性质却大不一样,有些确确实实是保国安民、开疆辟土的大事,有些却是多管闲事和小题大做的好大喜功之举。说白了,乾隆虽然是个好皇帝,但是也有其虚荣的一面。

乾隆一生功绩很大,但是在其执政中后期,朝廷出现了以和珅为首的贪官污吏,官场的风气也都被他们带坏了,搞得清官反而显得孤僻和不入流。而这些官场清流当中,刘墉还算得上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刘墉出身很好,他的父亲是康熙朝的重臣刘统勋。刘墉自己也很争气,不仅顺利考上进士,还顺利进入官场。在其为官期间,虽然在也犯了很多错误,但是其始终保持着秉公执法、清正廉明的官声。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刘墉升任江宁知府。由于之前犯错被贬黜,对于这次重新被起用的机会,刘墉十分珍惜,他工作很认真努力。而且最终效果也不错,刘墉在百姓当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其公正廉明的作风也被传颂到了乾隆皇帝的耳朵里。乾隆皇帝想让他进京面谈一下,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转眼来到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这一年是乾隆皇帝六十岁的大寿年,按照以往的惯例,各地官员都会送上贺礼,而刘墉这个知府级别的官员还可以进京当面向皇帝进寿礼。本来见皇帝是好事,但是刘墉却有自己的苦恼。

正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是刘墉太过于清廉,他竟然拿不出钱来给乾隆皇帝买礼物。刘墉起初觉得有点尴尬,他想过去借钱,但是以自己的身为地位也不好张口;他也想过拿点家里的东西去当铺换点钱,可是找来找去,除了他父亲留给他做纪念的物品之外,其他的也没啥值钱的。正在他一愁莫展的时候,一个计策突然涌上了心头。

乾隆的寿辰定在他八月十三他生日当天,刘墉提前几天就来到了京城,他拜访了一些故旧,然后在京城里逛了逛,便找了个地方住了下来。乾隆寿宴的前一天,刘墉去了一趟集贸市场,买了点东西,连包装都没有便带回了家。

原来,刘墉这是去给乾隆皇帝买寿礼去了。

第二天,乾隆皇帝的六十寿辰如期举行,众臣都向乾隆皇帝进献了珍贵的礼物,唯独刘墉提着一桶生姜献给了乾隆皇帝。众臣都嘲笑刘墉,还说他的礼物太轻,难登大雅之堂,唯独乾隆皇帝看到那一桶生姜之后兴致盎然,产生了很强的好奇心,便问刘墉为何送他生姜。

刘墉摸了摸他的小胡子,然后跪在地上,大胜对乾隆皇帝说,祝皇上长命百岁,一统江山!乾隆皇帝心领神会,很高兴地命人收下了那一桶生姜,还夸奖了刘墉一番。刘墉这到底是何意呢?

原来,生姜是阳物,又有祝人好运和长命百岁的寓意。刘墉在乾隆生日寿辰上送他一篮子生姜,是在祝他健康长寿,国运昌隆;而姜与江同音,桶里的姜堆积如山,这很容易让人想起“一统江山”这个词语。刘墉送一桶生姜给乾隆皇都,正是送他“一桶江(姜)山”啊。对于乾隆皇帝这种胸怀大志而又好大喜功的皇帝而言,没有什么比这种美好的期望更好的礼物了。

刘墉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囊中羞涩的尴尬,还高明地拍了皇帝的马屁,实在是个聪明之人。这件事之后,乾隆皇帝对刘墉又加深了了解,刘墉后来也步步高升,最后做到了体仁阁大学士的高位。虽然刘墉晚年在工作中也出现了很多失误,但乾隆皇帝还是念在他是个公正廉洁之人,没有太为难他。嘉庆九年(1804年),刘墉因病去世,享年85岁,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