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帅大将上将,出自黄埔军校的是哪些?

如题。你应该知道的历史常识。

1955年我国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度,借鉴前苏联和邻国朝鲜的军衔制度,我国军衔分为6等19级:元帅两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元帅;将官四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四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四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另外为安排十几万副排职干部,暂设了准尉)军士三级:上士,中士,下士;兵两级:上等兵,列兵。

从1955年开始实行军衔制度,到1965年废除军衔制度,这期间我国一共授衔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1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57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77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360人。这其中,出身自黄埔军校的一共有52人,分别是元帅5人,大将3人,上将9人,中将12人,少将23人。

我们可以看出,元帅、大将、上将一共有17人,这17人分别是:

元帅:叶剑英、聂荣臻、陈毅、徐向前、林彪。

大将:陈赓、罗瑞卿、许光达。

上将:周士第、陈明仁、肖 克、张宗逊、陈奇涵、杨至诚、宋时轮、陈伯钧、郭天民。

这18人当中,有4人是黄埔军校的教职人员。

叶剑英元帅:1924年,叶剑英是担任建国军粤军第二师参谋长,受廖仲恺的邀请,叶剑英参与了黄埔军校的创建工作。黄埔军校成立以后,叶剑英担任教授部副主任,并且成为黄埔军校很有名的一名教官。

聂荣臻元帅:聂荣臻1922年赴比利时留学,后来又去了苏联留学,1925年回国后进入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领导政治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并且担任社会发展史和政治教官。

陈毅元帅:黄埔军校在武汉设置分校-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之后,陈毅曾在该学校做过文书工作。

陈奇涵上将:陈奇涵1925年进入黄埔军校任教,先后担任学生队长、连长、政治大队长,少校军衔。

另外13人都曾是黄埔军校的学生。

徐向前元帅: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一期,毕业之后留校,担任排长。

林彪元帅:林彪1925年考入黄埔四期,1926年毕业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任见习排长、排长,并参加了北伐战争。

陈赓大将:陈赓1924年考入黄埔一期,毕业后留校担任队长、连长,并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东征。

罗瑞卿大将:罗瑞卿1926年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黄埔六期),毕业后参与了平定武汉的叛乱和南昌起义。

许光达大将:1925年受组织派遣,许光达考入黄埔五期炮兵科,毕业后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炮兵营见习排长。

周士第上将:1924年5月,周士第考入黄埔一期,毕业后参与了组建“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

陈明仁上将:1924年毕业于黄埔一期,后来历任国民党兵团司令和湖南省主席,1949年率部起义后担任我军兵团司令、湖南省主席、第五十五军军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肖 克上将:肖克于1926年考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改教练所后来并入黄埔军校,属于黄埔四期。肖克毕业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叶挺部任连政治指导员、连长。

张宗逊上将:张宗逊1926年考入黄埔四期政治课,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第3师第9团政治指导员办公室干事兼2营政治指导员、国民革命军第24师新兵营排长、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第3营连长等职务。

杨至诚上将:杨至诚1925年考入黄埔五期,毕业后被派到由贺龙任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3师,担任连政治指导员。

宋时轮上将:宋时轮1925年考入黄埔五期,毕业后遭遇国民党在广州制造的“四一五”惨案,宋时轮作为共党嫌疑人被判处1年 徒刑。

陈伯钧上将:陈伯钧1927年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黄埔六期),毕业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教导团。

郭天民上将:郭天民1926年考入黄埔六期,毕业后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历任工农革命军第4师、第2师任排长、副连长。

以上17人都是在1955年被授衔,其中只有陈明仁一人之前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后来参加起义,才被我党授予上将军衔,其他16人都是很早就跟随共产党参加革命的军事将领。

开国元帅大将上将,出自黄埔军校的是哪些?

黄埔英杰出将星,名帅开国万世颂,彪炳千秋垂史册,矢志不渝照汗青。

开国将帅是指中为创建新中国做出重大贡献,在1955~1965年间被授予或晋升军衔的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其中出身黄埔军校的53人,包括:元帅5人(占半数),大将3人(占30%),上将10人(占17%),中将12人(占6.78%),少将23人(占1.69%),这其中上将及以上者18人,占比23.38%,比例相当高。

黄埔军校的历史比较复杂,曾几度更名(陆军军官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并在武汉、南京等地开设分校和各种训练班,后又搬迁校址,因此对黄埔军校同学身份的认定比较复杂,但开国将帅都是早期毕业生,因此身份认定上没有疑义。

这53人中,既包括教职员出身,也包括毕业生,具体名单如下。教职员出身7人,其中元帅3人,中将1人,少将3人

叶剑英(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聂荣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教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陈 毅(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文书,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曾泽生(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队区队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袁也烈(黄埔军校政治部干事,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戴正华(黄埔军校军医处军医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魏 镇(黄埔军校长沙分校军事教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毕业生出身46人,其中元帅2人,大将3人,上将10人,中将11人,少将20人

为统计列表方便,以下按照毕业期次列出名单,同一期次内按军校高低排列。

第一期(1924年)6人,其中元帅1人,大将1人,上将2人,中将2人

徐向前(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陈 赓(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周士第(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明仁(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阎揆要(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彭明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三期(1926年)3人,其中中将2人,少将1人

常乾坤(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韩练成(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徐介藩(步科,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第四期(1927年)13人,其中元帅1人,上将3人,中将4人,少将5人

林 彪(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肖 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张宗逊(政治科,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奇涵(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倪志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郭化若(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莫文骅(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唐天际(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曹广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逸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方之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洪 水(政治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白 天(步科,1957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五期(1928年)5人,其中大将1人,上将2人,中将1人,少将1人

许光达(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杨至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宋时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谭希林(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廖运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六期(1929年)7人,其中大将1人,上将3人,中将1人,少将2人

罗瑞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陈士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伯钧(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郭天民(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王 诤(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张开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周文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七期(1930年)5人,其中中将1人,少将4人

何德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陈锐霆(炮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启明(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兴纲(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作尧(步科,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第八期(1931年)3人,全部为少将

张希钦(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陶汉章(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朱家璧(步科,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第九期(1932年)1人,少将

吴克之(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第十期(1933年)2人,全部为少将

张学思(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高存信(炮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十一期(1937年)1人,少将

黎 原(步科,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开国元帅大将上将,出自黄埔军校的是哪些?

黄埔军校是时代的产物,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将领和士兵,主要将领出自1至6期。

(十大开国元帅)

(十大大将)

(57位上将)

我国开国十大元帅中其中有5人是出自于黄埔军校,十大大将中有3人也是出于黄埔军校,57名上将中也有8人出于黄埔军校。总共有16人出自于黄埔军校。出至于黄埔军校的元帅

1叶剑英,

黄埔军校原教授部副主任,时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兼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叶剑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帅,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

2聂荣臻,

黄埔军校原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时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是个不管是对人对事都讲究党的原则,绝不搞人情交易,绝不看风使舵,绝不如何势头的人。

3陈毅,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中共党支部书记,时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

4徐向前,

黄埔军校第1期,时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徐向前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对共产党主义具有坚定的信念,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百折不挠,义无反顾,鞠躬尽瘁。

5林彪,

黄埔军校第4期,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

出自于黄埔军校的大将

1陈赓,

黄埔军校第1期,时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防部副部长。

2罗瑞卿,

黄埔军校第4期,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军教导团二连副班长。时任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总参谋长。

3许光达,

黄埔军校第4期,国民革命军第4军炮兵营见习排长,时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

出自于黄埔军校的上将

1周士第,

黄埔军校第1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时任人民解放军防空部对司令员,参与过指挥抗美援朝战争防空作战。

2宋时轮,

黄埔军校第3期,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委,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参与恢复军队校园和教育训练工作。

3陈伯钧,

黄埔军校第6期,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参与过湘西剿匪。

4杨至诚,

黄埔军校第6期,时任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5郭天民,

黄埔军校第6期,时任云南军区第1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参与了万里长征。

6陈奇函,

黄埔军校第4期,黄埔军校的教师。时任中共中南局委员、军事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7陈明仁,

黄埔军校第1期,国民革命军兵团司令员、湖南省政府代表主席。时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五军军长。

8张宗逊,

黄埔军校第4期,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军校部部长、总后勤部部长。

除了这些出自于黄埔军校的人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革命将领,他们用血泪为我们铸造了新中国,他们都是我国的开国功臣。

开国元帅大将上将,出自黄埔军校的是哪些?

黄埔军校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成功的军校了,为中国培养了非常多的军事人才。黄埔军校只是我们现在的总称,其实它的名字一直都是变化的。1924年国民党建校时期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改名扩大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9年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到1946年末改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1950年10月台湾当局在台湾高雄凤山区复建“陆军军官学校”延续至今。

但是黄埔军校虽然一直存在,从1924年到1949年国民党去台湾之前有几十期,但是真正厉害的还是国共合作的前六期中,基本上国共两方的很多牛逼的人物都是前六期出来的,后来的黄埔军校基本上没有什么有名的人。

来说说我们新中国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有哪些是从黄埔军校出来的。

十大元帅:朱德,林彪,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十大将军: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十大元帅中有5人都从黄埔军校出身,叶剑英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聂荣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教官。陈毅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文书。徐向前,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林彪,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

十大将军中有3人,陈赓,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许光达,黄埔军校第五期学员。罗瑞卿,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

其实除了这些元帅和大将之外,还有很多的上将,中将,少将都是从黄埔军校出身的。57位开国上将中有10人都是黄埔军校出身的。177名中将里面有12人出身黄埔军校。1360名少将中有23人出身黄埔军校。我们可以发现元帅,大将,上将这些的比例比少将,中将的比例还要大。可见黄埔军校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地位了。

开国元帅大将上将,出自黄埔军校的是哪些?

开国元勋中,上将以上军衔出自黄埔的特别多,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是黄埔的荣耀。

1955年,新中国实施军衔制度,解放军高级将领中涌现了元帅10人,大将10人,上将57人,上将以上总计77人,这77人中,有几个人出自黄埔呢?

总数是5+3+8=16人。听我给你介绍一下这16人。

5位黄埔走出的元帅是林彪(四期)、徐向前(一期)、聂荣臻(教官)、叶剑英(副主任)、陈毅

林彪带领的军队从龙冈伏击战开始,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几乎可以说击败了黄埔军校出来的老师和师兄师弟。位列十大元帅第三位。

徐向前,在黄埔军校时其貌不扬,不受重视,但他带领红四方面军把巩固和扩大了鄂豫皖根据地,让黄埔校长蒋介石肠子都悔青了。对于捉拿徐向前,蒋介石给出的报价是20万大洋,与朱老总相当。

聂荣臻,在黄埔军校时是周恩来总理的主要助手,抗日战争中带领115师东进建设了晋察冀根据地,在解放战争中领导了华北军区。

叶剑英,叶剑英在黄埔创建时已经是粤军名将,长期担任红军、八路军的总参谋长,尤其是抗日战争中,常驻重庆,为统一战线做出了卓越贡献。

陈毅,曾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党委书记,所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很多将军,实际上是陈毅的学生。陈毅抗日战争中担任新四军军长,解放战争中担任华东野战军总司令,他知人善任,让粟裕以副职领导全军,做出卓越贡献。

3位从黄埔走出的大将:陈赓(一期)、罗瑞卿(武汉分校)、许光达(五期)

陈赓是黄埔一期的佼佼者,与蒋先云、贺衷寒并称为“黄埔三杰”,东征时还救过蒋介石的命。陈赓在抗日战争中担任旅长、军区司令,在解放战争中担任纵队司令、兵团司令,是我党的传奇将军。

罗瑞卿毕业于武汉分校,在解放战争中与杨得志、耿飚一起领导了有名的杨罗耿兵团,建国后曾任任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总参谋长等职。

许光达毕业于黄埔五期,抗日战争中担任120师旅长,解放战争中担任纵队司令、兵团司令。建国后,许光达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卓著贡献。

8位从黄埔走出的上将:张宗逊(五期)、萧克(四期)、周士第(一期)、郭天民(六期)、杨至成(五期)、陈伯钧(六期)、宋时轮(五期)、陈明仁(一期)。

上将中,最值得一说的是周士第和陈明仁。

周士第,国民革命北伐时就担任叶挺独立团的营长。抗日战争中曾任八路军第120师参谋长,解放战争中曾任第18兵团司令,协助徐向前元帅解放了山西全境。

陈明仁,历任国民革命军少将旅长、中将师长、军长、兵团司令官、湖南省政府代主席。他这个人是纯粹的军人,抗战期间曾因为顶撞蒋介石被冷藏。在抗战缅甸战场,他带领71军打通了中印公路保障了盟国的支援。解放战争中,他曾在东北战场的四平死守,建设的“陈明仁防线”让我军吃了不少苦头。湖南长沙起义后,他成了唯一的国共双料上将。

在共和国上将以上的开国将军中,黄埔军校出来的比例并不高,那是因为,更多的黄埔人在红军时期牺牲了。

改革开放后,解放军厘定了人民军队建设过程中做出巨大贡献的36位军事家,都是领袖、元帅、大将资质,他们分别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林彪、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其中,在解放前牺牲的军事家是叶挺、许继慎(黄埔一期)、蔡申熙(黄埔一期)、段德昌(黄埔四期)、曾中生(黄埔四期)、左权(黄埔一期)、彭雪枫、罗炳辉、黄公略(黄埔三期)、方志敏、刘志丹(黄埔四期)。这些人中,有7人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的。

开国元帅大将上将,出自黄埔军校的是哪些?

黄埔军校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军事学校,是国民党于1924年到1930年在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建设的一所军官学校,校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我曾经到此校遗址去瞻仰过一番,其校门两边的对联蛮有意思:“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据说,当时这副对联是经过了孙中山先生的亲自批准后,才挂到了校门口的。

孙中山先生当时在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上,曾经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我们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要从今天起,重新来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一心一意的来革命。”孙中山先生的这段话语,可以看作对这副对联的深入解读,也就是他办这所学校的目的和初衷。

黄埔军校经过了数次改名,初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后改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又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再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国民党又改校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而广大老百姓基本都叫它“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在中国大陆创办了几十年,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军事人才,特别是国共两党的要员,有很多是出自这所军校的,这里作了一个列表,国共两党中出自黄埔军校的最著名人物:

国民党军官:胡宗南、杜聿明、贺衷寒、张灵甫、戴笠、宋希濂、郑洞国、毛人凤、关麟征、乔家才、邓文仪、李仙洲、李默庵、陈明仁、康泽、郑介民、李延年、李弥、胡琏、唐生明、俞济时、黄维、郝柏村、蒋仲苓、王升、黄珍吾、彭孟缉、桂永清、谢晋元、范汉杰、邱清泉、蔡文治、李桂丹、廖耀湘、郑作民、王竣、黄翔、曾泽生、徐会之、侯镜如、王耀武、孙元良、刘戡、黄杰、张耀明、廖昂、吴起舞、彭士量、邱行湘、陈大庆、刘安祺、赵子立、阙汉骞、董钊、李铁军、王敬久、滕杰、罗奇、贺忠汉、胡靖安、王慧生、宣铁吾、黄梅兴、姚子青、钟彬、陈颐鼎、李以劻、肖赞育……

共产党军官:徐向前、林彪、左权、陈赓、萧克、蒋先云、周逸群、刘志丹、罗瑞卿、黄公略、周士第、王尔琢、王良、许光达、陈伯钧、宋时轮、赵一曼(女)、杨至成、郭天民、陈奇涵、陈浩、陶铸、程子华、廖运周、冯达飞、蔡申熙、曾中生、许继慎、赵尚志、宣侠父、阮山(原籍越南)、李运昌、段德昌、贺声洋、萧方、曾士峨、朱云卿、陈东日、曹福昌、邓萍、唐澍、姜镜堂、常乾坤、伍中豪、周维炯、杨其纲、彭干臣、阎揆要、郭化若、陈毅安、王诤、谭希林、彭明治、曹渊、唐天际、张宗逊、刘畴西、卢德铭、李之龙、张子清、余洒度、徐彦刚。

根据此表,加上黄埔军校的教职员工,名单一目了然。

共和国开国元帅出自黄埔军校的5人: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陈毅、林彪。

出自黄埔军校的大将3人:陈赓、罗瑞卿、许光达。

出自黄埔军校的上将9人:周士第、陈明仁、肖 克、张宗逊、陈奇涵、杨至诚、宋时轮、陈伯钧、郭天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