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口粮“炒面”到底是怎样一种食品?
炒面不是面,解放军吃得是精神食粮。
什么是炒面?炒面是我国解放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普遍食用的一种简单食物。简单来说,就是将大米和高粱或者黄豆,玉米磨成粉,再放入适量盐炒熟。炒面既可以冷食,也可以冲水泡食。炒面
为什么吃炒面?炒面是如何诞生的?在抗美援朝时期,我国经济还比较困难,战士在前方打仗,国家只有能力提供大米,面粉和土豆等干粮。但是当时美军的空中打击力度非常大,导致我军在生火做饭时常常遭到美军的飞机炸弹轰击,很多战士因为一顿饭就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战士背着装有炒面的袋子
面对这个难题,我军后勤部长李聚奎脑洞大开,想起了北方食用的一种食物-油茶。油茶是用一种多种配料组成的粉状食品,吃起来方便,不用在战场上生火做饭就可以直接食用,非常符合我军的情况。于是炒面就应运而生。
在彭德怀元帅的指示下,抗美援朝前线开始大批量供应炒面,很好地解决了我军做饭难的问题,也得到了前方战士地普遍认可。
炒面好吃又健康吗?北方的油茶里面有芝麻,还加入了调节口味的佐料,吃起来非常好吃。而且油茶富含营养,长期当作口粮完全没有问题。战士一边吃炒面一边吃土豆
可是炒面就不一样了。由于条件所限,炒面只是简单的干粮组合,既不好吃又不好消化,也缺乏人体所需的营养和多种微量元素,短暂地解决温饱还行,长期食用不利于战士地身体健康。
为此还想了很多办法来补充营养和维生素,但是还许多战士因此而生病。战士们都是咬紧牙关,一把炒面一把雪,在枪林弹雨当众挺过来的!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战士在恶劣的环境下,在食物极端单一的情况下,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不得不说,这是我国伟大的胜利,也是炒面的胜利!炒面的功绩将永远被我们铭记,激励我们在新时代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野战口粮“炒面”到底是怎样一种食品?
说起“炒面”,还真有印象,在我们这个地方,过去使用地瓜面(生地瓜切成片晒干打成面),放在锅中炒制,看着简单,就是不停地翻炒,其实技术含量不小,火力大小的掌控,尤其是炒制的程度,全凭经验。炒轻了,难以生发出浓厚的香味,炒过了,就会带来一股苦味,甚至不能食用。炒制好了,用热水调制,吃起来浓香扑鼻还带有淡淡的甜味(有人喜欢加糖,但地瓜干做的炒面不加糖就有甜味)。
现在,还有人自己炒制炒面,不过,用的原料变成了小麦。工艺上也有不同,是先炒好再粉碎。
这说起来,与藏族的“炒面”——糌粑,制作方法差不多,只是糌粑用的是青稞。并且,糌粑是藏族的主食。原因是青藏高原的大气压较低,大家知道,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升高。因此,我们平时说的水的沸点100℃,到青藏高原上就80℃~90℃水就沸腾了。而液体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利用我们平时蒸煮的方法,在青藏高原上根本就煮不熟饭菜。用锅炒制,青稞直接从过吸热,就不难炒熟。然后磨成面粉,用酥油茶调制就可食用。
提到炒面,不能不提到抗美援朝,英雄的志愿军战士,就是靠一把炒面一口雪,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侵略者。
野战口粮“炒面”到底是怎样一种食品?
战争时期的炒面跟我们印象中的炒面可是两回事,相信很多人看到炒面首先想到的是炒的面条,是下图这样的,味道很不错的。
但红军吃的炒面可完全不会这回事,而是炒的面粉,是下面这种。
条件好的时候用的是七成白面,然后加点高粱、玉米面、大豆等。而长征期间的炒面还是用青稞面做的。
这种炒面里面没有调味料,只有少量的盐。说是炒,其实很多时候连油都没有,就是放到锅里干炒,把面粉炒熟不至于吃生的。
本来炒面是要用水煮着吃会好点,但是打仗时候都不具备生火的条件,大部分时候根本就没条件做饭。战士们只能生吃,吃起来的口感非常差,非常涩,难以下咽,吃进去还不好消化,可以说条件极度的艰苦。
小学课本里就有过这样的描述,红军战士的炒面非常干,根本咽不下去,吃能吃一口雪再吃一口面。
抗美援朝时期的志愿军同志情况也好不到哪,很多时候都是拿着冰块,吃一口冰吃一口炒面。
野战口粮“炒面”到底是怎样一种食品?
图片上志愿军战士正在阵地上吃炒面,这种简单的“野战口粮”没有什么营养(热量值低于普通白面馒头),更没有什么口感味道,仅能果腹罢了。
“炒面”这种食物古代就有了,并不是志愿军后勤部门发明的,它是古代的一种“路食”。“路食”这种食物品种很多比如:新疆的馕、西北一代的炒面、山东的煎饼…每个地域都有的各种酱,甚至蒙古大军西征时候的肉干、奶酪……都属于“路食”这个范畴。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也没有多少交通工具,人要是出一趟远门至少几个月的时间,而且都是步行(骡马相当于现在的奔驰、宝马不是谁都有的)并且路上住宿的地方也非常少,风餐露宿是经常的…对于吃饭这个事情只能是在家先做好,要携带耐储存、不易变质的食物,这样可以在几个月的路途中不至于饿肚子…而根据考证“炒面”基本属于西北一点产麦区的“路食”。以后根据这种食物变化成了我们现在吃的“油茶面”。志愿军战士正在领取一个班的“炒面”一袋在5斤左右 是一个星期的“应急食物”。根据王树增同志在《远东––朝鲜战争》里的描述,炒面的基本成分是85%左右的小麦粉,还有一些高粱面、玉米面,炒熟磨粉后的大豆面和一点食盐。制作的方法就是用铁锅小火慢慢加热将所有的面粉焙干、焙熟,很简单!所以抗美援朝期间,我国城市和农村从领袖到农村大嫂都加工过这种“野战口粮”。
通过对“炒面”这种简单食物的成分和加工过程,可以知道这种食物基本上没有什么营养,满足不了大运动量的热量补充!主要成分就是淀粉,严重缺乏蛋白质、脂肪(炒制过程中要是加食用油,夏季极易腐败),更缺乏维生素!以至于志愿军入朝初期经常食用炒面出现嘴角、牙龈溃烂等维生素缺乏症,甚至由于缺乏维生素A造成了“夜盲症”,只得熬松针水缓解。这里要纠正一个问题:一把炒面一把雪……炒面不是这样吃的,这样吃很容易呛入肺是很危险的!而是冬季把炒面和雪放在一起包好, 放在棉衣内雪化了之后润湿炒面后再吃……。我军最早的压缩饼干,就是因为“炒面”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军后勤部门紧急研制的…在炒面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花生、芝麻一类干果仁粉和一些糖分,以提高蛋白质含量和热量,并且块状包装携带要比炒面袋好的多。
抗美援朝战场与国内解放战争期间不一样,后勤保障只能靠国内解决,加之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也没有多少食品加工企业……发动群众制作炒面也是不得已为之的事情,“五次战役结束”之后,敌我双方进入到了阵地战对持阶段,这个时候我军的后勤保障也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可以往前线运输大量的后勤补给,早期型的“压缩干粮”取代了炒面成为主要的应急口粮(电影《上甘岭》里有吃压缩饼干的情景),但早期型压缩饼干在现代人看来也是粗砺食物,没有水根本咽不下去。
总之,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民族重新奋起的战争!在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以劣势装备战胜了现代装备之敌!我们的先辈就是吃着炒面赢得了战争,我们今天社会安康、人民幸福,食品极大丰富要感谢我们的先烈们,是他们用艰苦卓绝,乃至生命代价替我们争取来了!
野战口粮“炒面”到底是怎样一种食品?
现在如果说到炒面的话,很多人都想起来饭店里面或者是街边某一个摊头炒的那种炒面,感觉很美味,感觉很好吃,但事实上,志愿军嘴里面说的炒面和咱们吃的那种炒面,可以说有着天壤之别。
志愿军所吃的炒面,实际上就是字面意思,炒熟的面粉!这里面的成分包括70%的小麦粉在加上大约30%的玉米粉,高粱粉或者是其他一些面粉,另外在加上食盐!条件好的话可以拿胡萝卜或者是菜纤维扔进去,算是补充维生素了。
但是很多人都已经看出来问题了,这种食物不仅特别的干燥,难以下咽,味道奇差,而且没有补充到必要的维生素,这也就是为什么志愿军在前期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大规模的口腔溃疡。
为什么志愿军要使用这种食物?
这和当时我国面对的实际情况以及志愿军在前线遇到的困难有关!
首先,志愿军在前线作战,少说几十万人,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远距离的需要供给他的物资,还有粮食,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运输的东西最好是越简单越好,我没有那么好的条件给你去运送肉类呀食物啊鸡蛋啊这些东西你要送东西就给我送的简单一点,否则第一路途遥远,地儿冬天的气温零下几十度啊,那一冻啥纤维素什么的全部坏掉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有人提出来用炒面来作为部队的单兵口粮,而且大规模的共计志愿军!
当时的运输线特别紧张,美国轰炸机天天在头顶上转悠,然后运输的补给线也就那么两条路,很多志愿军士兵甚至手里都没有拿到棉衣呀,活活被冻死的,由此可见,当时运输物资有多么艰难。
人吃的面粉是当时国内还算是比较富裕的,可以提供前线的口粮!这首先就是这个东西加工起来比较方便,食物必须要在后方进行加工,如果说你把食物只是简单的运送到前线,前线部队还需要负责将这批食物加工一下,才能投入战场的话,那么对于前线部队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负担。跟美国军队作战就已经构成中得了,这个时候还要去分担加工食物的任务,(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这简直就是把前线部队往死路上逼,炒面不用像美国人的各种各样的罐头食品,还有那种袋装食品这个东西支起一口锅子,然后自己炒!稍微学过两下的人就可以大规模的生产这种食品,你包括周总理当时在北京也自己在院子里支了一口锅,在这儿炒炒面,全国上下一起在那里炒炒面,这样,前线几十万志愿军的口粮问题才得到解决。
另外一个方面是来自于前线部队所面临的实际压力。
美国佬的飞机天天在头顶上转悠,只要你看见有一缕炊烟升起来,那么美国的轰炸机的炸弹就直接往你头上砸!所以你吃的食物不能够有明火或者是明显的烟来指引美国飞机,所以当时很多不对他把行军锅都已经丢在一边儿了这东西已经没用了。
但是你还是必须得吃东西啊你一天到晚吃也裹着是吃不饱肚皮的人,尤其是当时在三八线附近作战的志愿军士兵来说,每天都坐站任务是很繁重的,必须要吃的东西多,而且还必须要吃饱。
所以当时的前线部队就是要求部队吃炒面,为什么这个东西只要或者水,然后把它搅拌搅拌,弄成一个团子就可以直接啃着吃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把炒面一把雪,就是这个时候诞生的,这个东西吃的时候躲在某个地方,然后不需要生火,也不需要太大的动静,就可以直接吃起来,并且能够填饱肚子,对于当时的志愿军来说已经是很符合实际作战情况的食物了。
并且我们比起美国前线的部队来说,美国前线部队有卡车,有坦克给他们运送罐头,运送各种干的粮食,中国军的没有,中国军队要想吃饭都得自己背着,所以美国的军官才会提出一个礼拜攻势,就是志愿军身边所携带的粮食大概就只有七天,只要能够撑过七天,那么志愿军的攻击的势头将会被减弱下来。
以前我在看这段文章的时候我都感觉特别奇怪,什么样的粮食能够在自己身体上储存七天的量,炒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过红薯!下回你煮这个东西的时候,你水稍微放少一点儿,然后你再去吃那大个儿的红薯,你会发现你自己噎得慌,噎完了之后你会感觉自己肚子很胀,吃不下东西了。
炒面大致也就这个道理只要吃一点炒面你会感觉肚子有一种肿胀感,这不是你肚子吃饱了是干的慌。
所以当时志愿军能够战胜美国的军队,美国佬自己都不相信!你们这群人到底是怎样战胜我们的?
必须要为这一批最可爱的,挑战人类极限的革命先烈致敬,并且在这之后很多人的传奇并没有结束,还有许多人到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导弹工程的建设里面,并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这样的军队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都能打胜仗。
野战口粮“炒面”到底是怎样一种食品?
西藏的糌粑就是炒面的一种,高原烧开水不到90度,炒熟再磨成粉就好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