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队将军陈纳德遗孀陈香梅过世,如何评价她的传奇一生?
“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为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陈纳德于1968年去世。而他的妻子在他死后一直在美国居住,独自抚养两个孩子。陈香梅于3月30去世,享年94岁。
陈香梅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陈香梅一直在美国白宫工作,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和1979年两国正式建交,陈香梅为促成这两件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80年,里根总统委任陈香梅为亲善大使访问大陆和台湾,增进了两岸的沟通和交流。陈香梅曾今说过:“只要中国人能扬眉吐气,我余愿已足”。
陈香梅不仅在国际上帮助中国,也很关心中国的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1999年陈香梅启动“香梅千校工程”,帮助西部地区发展教育基础建设;2010年陈香梅又成立了“陈香梅公益基金会”,支持中国的公益事业。
今年9月,陈香梅还接受了习近平同志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以表彰他为我国做出的巨大贡献。
可以说,作为一个中国人,陈香梅为了中国的发展不遗余力,鞠躬尽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了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做的一切。在此愿陈香梅女士安息,我们会永远铭记她的贡献。
飞虎队将军陈纳德遗孀陈香梅过世,如何评价她的传奇一生?
有这样一位出身名门的女子,她拥有一段跨国恋情,并且是第一位走上美国政坛的华人女性。她还曾被评选为全美七十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前后服务过八位美国总统,也是促进中国影响世界的重要人物,更有夸她:全世界也只有一个她。
一个如梅花般,既有梅的香气也有梅的傲骨的女人,在海峡两岸,及中美两国之间无人能出其右,她被称为真正的中国女儿,她是女人中的女人,活着的传奇!她,就是陈香梅。
1925年6月23日,陈香梅出生于北平的名门世家,六姐妹中排行老二。父亲陈应荣是牛津大学的法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博士。母亲廖香词在欧洲学习音乐和绘画,会说六门外语。
1937年,七七事变后她随家人流亡到了香港,战乱中资金短缺,生活艰辛,随后母亲病逝更是给家里沉重一击。45岁的母亲廖香词病逝前曾告诫女儿们:“女人要有女人的气质,随时随地像个淑女。穿着得体,举止大方,是一个女人最基本的优雅。”
1941年12月,英军撤离香港,这里也被日军占领。她的父亲又远在美国任职。16岁的陈香梅意识到香港不宜久留,凭着自己的早熟的勇气带着妹妹们离开香港,开始逃亡之旅。
路途多有凶险跋涉几千里,从香港到澳门、广州……最后辗转到了昆明。安顿好妹妹们,联系上父亲,其他五姐妹都要去美国,只有她选择留在中国。她说:“我不能在祖国受难时离开她。我要工作,要尽我对祖国的责任。”
随后她先是入读岭南大学,被选中19岁的陈香梅就成为中央社的第一位战地女记者;任职于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也是因为这份工作,她遇到了此生挚爱——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将,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
1937年春,陈纳德应蒋介石、宋美龄的邀请,到中国亲察中国空军。当考察快结束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纳德将军看到中国百姓深受战乱之苦时,决心要协助中国。他在美国召集了100多名志愿飞行员,300多名机械人员和文职人员,组建成了震惊世界的飞虎队!
飞虎队到了中国,在中国上空与日本飞机展开激烈的交战,以寡敌众,威震长空。让中国的领空不再是日本人随意飞行的“花园”。在飞虎队的保护下一个又一个中国百姓看着那些头部画着鲨鱼头的飞机,把这支飞行大队誉为空中的猛虎,陈纳德也成了中国人眼中的保护神。
而蒋介石和宋美龄,无意中成了陈香梅和陈纳德的媒人。陈纳德有一次举办记者招待会,刚刚上班没多久陈香梅被派去出席,那天她穿着阴丹士林旗袍,美丽而青涩。
陈纳德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招待会,他身着帅气的飞行皮夹克,一头黑发让他带上了些许东方味道,虽然面容有饱经风霜的苍老,但眸子却如鹰般精光四射。
虽然又青涩又紧张的陈香梅,没能在记者会上提出问题。但在散会时,陈纳德却找到她交谈起来。因为陈香梅的父亲陈应荣时任中国驻美外交官,与陈纳德将军是故交,飞虎队员到中国的签证也都是他协助办理的。
19岁的陈香梅第一次遇到了51岁的陈纳德,陈香梅觉得他:这个人具有惊人的毅力,和无畏的勇气与超人的智慧。陈纳德觉得她:这个女记者和其他人不一样!
在后来的接触中,两人交谈的忘记时间,心有灵犀,互生情愫。陈香梅说:“这是我们心灵相融、默契的开始,这种默契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结束。”
在抗战最黑暗的岁月中,陈纳德率领的飞虎队,这样一支由退役军人乃至律师、医生组成的业余空军,驾驶着英国人不要的老型飞机,与不可一世的日本人作战,飞虎队屡战屡胜,大大提振了,当时正处于抗战低潮中的中国人的信心,陈纳德带领的飞虎队功不可没。
1945年,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时,陈纳德提出了辞呈,他虽实现了打败日本人的抱负,却没有机会欢庆最后的胜利,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在与中国人的告别仪式上,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涌来重庆,他们挥舞着飞虎队的标志,高喊着陈纳德的名字,这是陈纳德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刻。蒋介石授予陈纳德中国最高勋章,他成了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外国人。
陈纳德离开之时,陈纳德与陈香梅吻别,并清楚的告诉她:“我会回来的!”4个月后,陈纳德将军从旧金山来到上海,并在人群中呼喊陈香梅的名字:“安娜,安娜”,两个人紧紧拥抱在了一起,许久没有分开。
当晚陈纳德深情的跟陈香梅表白,并告诉她自己已经离婚准备和陈香梅在一起。他握住了陈香梅的手,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而且我想你也一定知道,我爱你,我要你嫁给我。”她眼含热泪,接受了......
陈香梅不是一般的寻常女子,面对真爱好不怯懦,毅然的嫁给了一位比自己大了32岁的外国男人。为了让家人同意,陈纳德层层攻破, 每次见到陈香梅的外祖母,他就送上美丽的玫瑰花,见到陈香梅的外祖父,他就陪他喝酒聊往事,打桥牌。
陈香梅对自己的父亲也表示:“我只要跟他在一起,五年、十年我都愿意。我宁可要轰轰烈烈而短暂的炽热爱情,也不愿意过一辈子,平平淡淡没有涟漪的生活。”
1947年12月底,他们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婚礼,穿上白色婚纱的陈香梅和一身军装的陈纳德在1000朵白菊花的花架下,互相承诺终生相守。
婚后的陈纳德夫妇,始终恩爱得像一个人似的。陈纳德常常对人说起:“我数十年来如今才尝到真正的快乐!”陈香梅则常常对人这样说:“西洋人以结婚为爱的坟墓,因为两人相悦到极点时,爱也走到终途,在那时结婚,已淡然无味;东方人以结婚为爱的开端,因为未结婚前两人相知不深,甚至根本不认识,然后才领略人生的温暖。陈纳德是美国人,我是中国人,我们把东西习俗来一个折衷,恰到好处,永无止境。”
1949年2月8日,第一个女儿在广州诞生,取名为:美华。1950年3月10日,第二个女儿在香港诞生,取名为:美丽。两个名字含义接近,是美丽与娴雅之意。宋美龄还亲自当了她们的教母。
遗憾的是,他们的爱情,注定无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1956年夏天,陈纳德的慢性支气管炎,日趋严重,每日剧咳不止。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是癌。
当时癌细胞,已经蔓延到了他的喉部,他不能说话,只能笔谈。情深至此,却没能感动那无情的死神。1958年7月27日,飞虎将军陈纳德离开了人间,享年67岁。
此后,才33岁的陈香梅带着一双未满10岁的女儿,和那份刻骨铭心的爱情回忆迁居美国。一边照顾子女,一边处理陈纳德生前的公司和与前妻之间的遗留问题,困难可想而知。但她没有放弃,她开始学英语,学服装设计、烹饪和美容。为了维持生计,她到处找工作。
1959年,她开始在乔治城大学,主持机器翻译的研究。并且开始学习演讲口才,随后以个人经历和中国问题为题,在全美开始了巡回演讲。还在1961年出版了一本《中英文简繁字字典》。
身在异乡的单亲妈妈,随着岁月的沉淀,却变得更加美丽动人。陈纳德将军去世后,就有很多人向她求婚,如果她找一个男人,托付自己,那她在美国的日子一定会轻松很多,但她却此生不愿再嫁,她爱的,只有将军一人。她告诉其他的追求者“我要葬在阿灵顿军人公墓,陈纳德将军的身旁,不能改名换姓。”
她将对丈夫的思念写成了一本书《一千个春天》,在纽约出版后大热,一年之内就销了二十版。还成为了1962年《纽约时报》,书评上的十大畅销书之一。
1963年,她成为第一位进入白宫的华裔。1964年,她开始进入华人参政的主流社会。1970年,她成为美国航空公司,第一位女副总裁。并加入美国大银行,成为第一位亚裔董事。1972年,她被选为,全美七十位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从肯尼迪到克林顿,先后美国八位总统都对她委以重任,她参与并见证了众多重大的历史时刻。
但她从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她不止一次地说过:“不管我手中持有何国的护照,血管里流着的是中国人的血。”她在白宫里“穿旗袍,讲中文”。她的名言就是:“只要中国人能扬眉吐气,我心愿已足”
1980年,她作为里根的亲善大使访问北京,在人民大会堂的国宴上,将她安排在第一贵宾席,位在美国参议员史蒂文斯之前。
她也一直关心着祖国两岸的和平发展,她向台湾当政的蒋经国,提出开放两岸探亲问题。很快就促成通过了,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的规定。1989年初,在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之时,她组织并率领庞大的台湾工商界人士到大陆考察。
陈香梅非常注重祖国的教育工作,1984年开始,在中国大陆设立专项教育基金,设立了“陈香梅优秀校长奖”,“陈香梅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出巨资奖励中国的优秀校长与教师,支持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办学的教师和优秀学生。
到了92岁高龄,她依然精神抖擞,充满活力!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永远不会退休”。
2018年3月30日,陈香梅女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华盛顿家中逝世,终年93岁,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
一个人的质量其实,是与梅花相似的,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陈香梅女士用自己的一生,向世人证明爱情的力量、生命的坚韧和温柔爱国情怀。致敬,伟大的女性,世纪的奇女子——陈香梅女士!
飞虎队将军陈纳德遗孀陈香梅过世,如何评价她的传奇一生?
答:要说陈香梅,就不得不说陈纳德。
陈纳德原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师范学院的毕业生,在乡间担任教师,机缘巧合,先是到路易斯维尔基督教会任体育教练,后考入印第安纳州本杰明士官学校,正式投身行伍。
但不久便退出军界,到克里佛航空学校攻读,在得到飞行员职位后,被新组建的陆军航空堆录用为空军军官。
但同样好景不长。
在一场陆空联合演习中,陈纳德与陆军部总参谋基尔伯恩发生了争执,惨遭从军官名册上除名,该年是1934年,陈纳德44岁,耳聋,身体多病,未来的生活前景似乎暗淡无光。
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的侄子毛邦初在陈纳德的落魄之时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把他推荐给时任中国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宋美龄。
一向迷信美国人、并对美国人怀有特殊亲近感的宋美龄向陈纳德发出邀请,请求他到中国担任空军顾问。
陈纳德在1949 年出版回忆录的《一个战士的道路》中,详细写了罗伊•霍尔布鲁克(Roy Holbrook)带他去见蒋夫人的情景,里面有一细节:“罗伊戳了我一下,对她说:‘蒋夫人,请容我介绍,这位就是陈纳德上校。’”
注意,陈纳德以上尉军衔从美军退役的,此前也没有获得过比少校更高的军衔。如果霍尔布鲁克真的称他为“上校”,那么这个头衔如果不是来自中国政府的颁授,就是这些美国人伪造出来的。
考虑到在20 世纪30 年代和陈纳德共事的中国军官都一致认定中国政府没有向他授衔,则“美国人伪造军衔”一说就成为事实了。
陈纳德怎么会来到中国呢?
201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8月24日,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美国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在成都举办了“弘扬飞虎精神,传扬中美友谊”演讲会,邀请美国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馆长、陈纳德将军外孙女尼尔•凯乐威(Nell Calloway)发表演讲。
凯乐威告诉记者,她的外祖父曾经这样说过:“来中国这项任务,除了有点不错的报酬外,其意义非凡,因为我的微薄之力有可能影响历史,实在无法拒绝。”
那么,陈纳德所说的“有点不错的报酬”是多少呢?
根据民国政府与美国飞行员签订的合同,每一位飞行员的月薪600美元,小队长月薪650美元,中队长月薪700美元。另外击落每架日机有500美元奖金。
与此相比较,一年后美国陆军航空队飞行员月薪最多也只有347美元,而当时国军空军军衔最高的空军上校飞行员一月薪俸仅折合为180美元。
由此可知,陈纳德的飞虎队绝对是一支纯正的高薪雇佣兵部队。
不仅如此,这些飞虎队队员在中国全都得到了国宾级的待遇。
根据陈纳德提出的要求,国民政府“应给每个飞行员提供单人房……给全体人员提供分隔、独立的浴室及厕所……给每五十个人提供游戏娱乐房。这些房间应该有打牌桌、游戏桌或乒乓球桌。”
据飞虎队通讯员R.M.史密斯在《飞虎队日记:与陈纳德在一起》中记载的,当他抵达昆明时,“房子又新又干净。餐桌上有白布……以及很不错的美式火腿、鸡蛋、咖啡。招待所里买得到骆驼牌香烟。浴室有淋浴和热水……二楼还有真正的酒吧……这里的生活太不费力……我把脏衣服扔在地上,服务员把它拿走,洗干净后再拿来,放在适当的衣柜里。我吃午饭或早饭时,两、三个中国佣人在给我洗车。”
国民政府为这些雇佣兵提供高标准的伙食,成为了各地的沉重负担:昆明一地的黄牛被杀光,继以杀水牛、牦牛。
根据当时日本陆军航空队在缅甸战场上的部署以及日方的战损资料来观察,飞虎队击落了115架日本战机,自身则损失了80架战斗机。
相比苏联志愿航空队在1937年至1941年在中国战场共摧毁日机195架,并向中国提供2.5亿美元低息贷款,又先后向中国出售1285架飞机及其他作战物资,其对中国抗战所起的积极意义实在远高于飞虎队。
不过,单纯把飞虎队定位为高薪雇佣兵也不大准确。
因为,陈纳德来华参战是得到美国政府和军方鼓励和默认的,他后来也因此能重返美国军队,晋升成为了高级军官,担任第14航空队指挥官。
美国政府和军方为什么鼓励陈纳德来华参战呢?
原因大致有三:
一,让陈纳德来华帮助中国重建空军,阻止日本控制中国;
二,让陈纳德和“飞虎队”来华积累对日本航空兵作战的实战经验,有利于将来美军对日作战;
三,通过美国媒体对陈纳德和“飞虎队”的报道,推动国会放弃孤立主义和绥靖政策。
最后,特别要指出,1949年8月5日,美国发表《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后,毛主席为新华社写了四篇评论,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就直接揭露了陈纳德帮助蒋介石打内战的罪行;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人民日报》也发表过《陈纳德空运队屠杀中国人民的证据》、《美军曾恣意凌辱劫掠我同胞,昆明市民愤怒控诉并揭发空中强盗陈纳德罪行》等报道……
介绍过陈纳德,下面可以说说他的遗孀陈香梅了。
其实,不用说也知道,陈香梅并非陈纳德的原配夫人!
陈纳德出生于1893年,早在1911年在路易斯安那州乡下当教师时,他就与同校美女耐尔•汤姆逊结婚了。
但陈纳德和他的飞虎队在中国大出风头时,当他的英雄事迹和“救世主”身份诱惑到时年19岁的“小迷妹”陈香梅后,为了得到陈香梅,他回国后,二话不说,就把年老色衰的耐尔•汤姆逊休掉了。
1947年12月21日,时年54岁的陈纳德开开心心地与23岁的陈香梅走上了结婚殿堂。
话说,陈香梅是怎么被陈纳德猎中的呢?
陈香梅的父亲陈应荣是牛津大学的法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博士,抗战期间,任中国驻美外交官,与陈纳德在美国时相识。
实际上,飞虎队员到中国的签证也都是陈应荣协助办理的。
而陈香梅在岭南大学毕业后,被选为中央社的第一位战地女记者,任职于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
那么,在多次采访英雄人物陈纳德的过程中,两人就擦出了火花。
陈香梅后来回忆,说她和陈纳德是一见钟情、互生情愫。
她是这么说的:“这是我们心灵相融、默契的开始,这种默契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结束。”
从陈香梅这个角度说,她是情窦初开,芳心可可,难以自控。
而从陈纳德的角度说,就如钱钟书在《围城》里说的一样:老年人的恋爱,就像老房子着火,救无可救,只能一烧到底。
所以,陈纳德义无反顾,回国后,抛妻弃子,全心全意地扑入到与陈香梅的恋爱事业中去,他当时见人就诉说:“我数十年来如今才尝到真正的快乐!”
可惜的是,这种快乐,也只仅仅维持了十多年——1958年7月27日,陈纳德因病离开了人间,享年67岁。
陈香梅该年才33岁,领着为陈纳德生下的两个女儿,开始了漫长的守寡路,这一守,就守了60年!到了2018年3月30日,才在华盛顿家中逝世,终年93岁。
不过,这漫长的60年,陈香梅并没有虚度。
陈纳德在世时,她只是一个活在陈纳德身影下的影子;陈纳德去世后,她才真正的活出自我。
她打理陈纳德生前的公司、写书、做翻译,慢慢进入了华人参政的主流社会,成为美国航空公司第一位女副总裁,加入美国大银行,成为第一位亚裔董事,参与和见证了众多重大的历史时刻,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女性。
飞虎队将军陈纳德遗孀陈香梅过世,如何评价她的传奇一生?
陈香梅,可谓是一名传奇女人物,许多和她有关的事情,差不多可以称之为世界之最。
(陈香梅年轻时候)
1925年6月23日出生在中国北京的她,和兄弟姐妹过着无忧无虑的十二年生活。
直到现在1937年七七事变的发生,打破了安宁的生活,七七事变发生后,陈香梅全家不得不走上了香港的流亡旅途。
她当时就寄读在:比利时修女管理的,圣保罗女书院。
1941年香港被日本鬼子攻占,这是她的母亲去世,父亲在美国任职,陈香梅六姐妹又不得不去往广州开始流亡。
1942年陈香梅躲到了广州湾的赤坎,幸运的是,她联络好了桂林的学校。但不幸的是,日军的不断逼近,致使她与父亲失联。
之前由于父亲的安排下,陈香梅顺利入读岭南大学。
1944年,她加入了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当时陈香梅要撰写一篇关于陈纳德的人物专访,值得一提的是,她是中央社的第一任“女记者”。
因为这个专访,她钟情于飞虎队的队长陈纳德。
1947年和陈纳德结了婚,两年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习俗,跟随陈纳德离开大陆。
在期间撰写回忆录:《一个斗士的自述》。
(陈香梅和她的丈夫陈纳德)
1958年,丈夫死后,她开始了辉煌传奇的职业生涯。
1963年,受肯尼迪总统的委任,去白宫工作,她是第一位进入白宫的华裔。
1967年,尼克松委任她为全美妇女支持尼克松竞选总统委员会主席,兼任亚洲事务顾问;1968年又被任为共和党行政委员和财务副主席。
1970年,担任飞虎航空公司副总裁,是美国航空公司第一位女副总裁;并且进入美国大银行,也是第一位亚裔董事。
(陈香梅和总统)
在后面的事也是数也数不过来,也就不一一细说。最有深刻意义的事就是享有“中美民间大使”的称号,为中美建交发挥了巨大贡献。
并且得到过美国8位总统的重大委任,可见他对中美两国的国家都有很大的影响。
(陈香梅)
她是中国海外交流协会顾问,是中华全国妇联名誉顾问,是中国国家旅游局特别顾问,是教育基金会董事长,也是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的客座教授。
这样的一生能说不传奇吗?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牙签妹妹
飞虎队将军陈纳德遗孀陈香梅过世,如何评价她的传奇一生?
陈香梅,1925年6月23日出生于北京,世界著名华人华侨领袖、社会活动家、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早期在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工作,是中央社的第一任女记者。后与中国空军美籍志愿大队指挥官陈纳德结为夫妇,二战后一直活跃在美国政坛。
陈香梅的一生是开挂的一生,她所取得的成绩让很多男性汗颜,作为一个独立的女性,她不仅支撑其姐妹们的生存,还成就了自己一番事业,并且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她开挂的人生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逃亡之路,展露女性独有的锋芒。
七七事变发生后,陈香梅一家逃亡香港,在1941年12月香港被日军占领后,她在母亲去世,父亲在美国工作的情况下,陈香梅6姐妹再一次踏上了逃亡之旅。1942年7月逃亡到广州,后到桂林。1944年她加入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工作,成为中央社第一位女记者,抗战结束后被调到上海中央通讯社工作。
第二部分:婚姻生活,生活中的小女人。
1947年12月21日,陈香梅与陈纳德在上海完婚,1949年随丈夫陈纳德民航公司离开大陆,安家台湾,专事写作,协助丈夫写作回忆录《一个斗士的自述》。1958年陈纳德去世,她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赴美国华盛顿定居。
第三部分:美国开挂人生,小女人大作为。
1.学习演讲,以自己和中国为题开展全国巡回演讲,她的《一千个春天》出版成为畅销书,一年内重印二十版。
2.1963年受肯尼迪总统委任到白宫工作,成为第一位进入白宫的华裔。1964年在华府参加支持高华德参议员竞选总统委员会发起人委员会,开始进入华人参政的主流社会。
3.1967年被尼克松委任为全美妇女支持尼克松竞选总统委员会主席,并兼任亚洲事务顾问。尼克松获胜后,1986年被任为共和党行政委员和财务副主席。
4.1970年,她担任飞虎航空副总裁,为美国航空公司第一位女副总裁,并加入美国大银行,为第一位亚裔董事。1972年,她被选为全美七十位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5.1978年她为里根竞选总统铺路。1980年出任白宫出口委员会副主席,并两度被选为美国共和党少数民族全国主席,是共和党亚裔委员会主席。陈香梅曾经深得美国8位总统的信任而被委以重任,参与和见证了众多重大历史时刻。1981年元旦前后,作为美国总统里根的特使访问北京,这成了她政坛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
6.1989年布什总统上台后,她继任总统府白宫学者委员会委员。1991年,出任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美国内政部环保委员会委员、美中航运总裁。
同时,她想享有“中美民间大使”的美誉,她说:“只要中国人能扬眉吐气,我于愿已足”她对养育过她的中国一脉情深,为中国的发展不遗余力。她是中国海外交流协会顾问,中华全国妇联名誉顾问,中国国家旅游局特别顾问,陈香梅教育基金会董事长。还是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的客座教授。
2018年3月30日,陈香梅女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华盛顿家中逝世,享年93岁。
飞虎队将军陈纳德遗孀陈香梅过世,如何评价她的传奇一生?
2018年3月30日,世界著名华侨领袖、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陈香梅女士在华盛顿家中逝世,享年93岁。
陈香梅一生致力于祖国的发展和统一,亲自参与并见证了许多重大的历史时刻,足以称得上传奇。
(陈香梅旧照)
1925年,陈香梅出生在北京一个外交官家庭中。受家庭氛围的影响,陈香梅自小便培养出了良好的写作能力。在1973年“七七事变”后,陈香梅一家流亡到香港。她在比利时修女管理的一所女子学校继续学习。
然而在1941年,香港也遭到日军占领。当时陈香梅的父亲远在海外,而母亲又刚刚去世不久。陈香梅便和5个姐妹一起开始了逃亡之旅。
陈香梅从香港去到广州,之后又经遂溪、廉江去到玉林。几经辗转后,最终到达了搬迁至桂林的岭南大学。
1944年,陈香梅从岭南大学毕业,此时的她才年仅19岁。毕业后,陈香梅加入了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成为了一名战地记者。
后来因为工作需要,陈香梅结识了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司令陈纳德。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并在1947年正式结婚。
值得一提的是,陈纳德也是当时备受尊敬的一位英雄人物。在中国空军无力对抗日本轰炸,大后方安全遭到严重威胁的时候。陈纳德帮助中国组织了飞虎队,建立起了一套民国空军体系,成功抵御了日本人的进攻。
抗战结束后,陈纳德卸任回国。在他离开的时候,重庆新运广场上聚集了上万人,齐声感谢陈纳德对中国人民的帮助。
(陈纳德和陈香梅)
在与陈纳德结婚后,陈香梅于1949年随陈纳德的民航公司迁居到台湾。她协助丈夫撰写了《一个斗士的自述》一书,在当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然而幸福的生活还没过多久,陈纳德就在1958年因病去世了,只留下了陈香梅和两个年幼的孩子。1960年,陈香梅移居到美国华盛顿,开始在全美展开巡回演讲。她的著作《一千个春天》,在出版后便成为了畅销之作,在一年内销了二十多版。
1963年,陈香梅引起了肯尼迪的注意。肯尼迪亲自委任她来白宫工作,陈香梅也由此成为了第一名进入白宫的华裔。1967年,在帮助尼克松大选获胜后,陈香梅被任命为了共和党行政委员和财务副主席。
1970年,陈香梅担任了飞虎航空公司副总裁,后来又成为美国大银行第一位亚裔董事。凭借数年间的高光表现,陈香梅在1972年被评选为全美最有影响力的七十位人物之一。
更为难得的是,陈香梅从来不曾忘记自己的祖国。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以及1979年中美建交等重大事件中,陈香梅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台湾问题上,陈香梅在1980年担当了里根的亲善大使,在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之间访问。她积极沟通协调两岸之间的关系,促进了两岸之间的友好交流。
她曾公开说:“只要中国人能扬眉吐气,我于愿已足。”
(陈香梅旧照)
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派使团访问北京。陈香梅作为特使之一,也去到人民大会堂面见了小平同志。当时小平同志坚持让陈香梅坐在第一贵宾位置上,而参议院史蒂文斯则被安排到了次席。本来当时的气氛颇为尴尬,但小平同志的一席话,却是让陈香梅感到身心俱震。
小平同志说:“陈香梅坐第一,参议员史蒂文斯先生坐第二。因为参议员在美国有100来个,而陈香梅嘛,不要说美国,就是全世界也只有一个。”
听完小平同志的话,陈香梅深深感到了自己在中美发展中巨大的使命感。往后的日子中,陈香梅为中国的发展不遗余力。历任的8位美国总统,都对陈香梅非常信任。陈香梅也凭着自己的力量,做了很多对祖国有益的实事。她也因此被称为“中美民间大使”。
1990到2010这二十年间,陈香梅出任了国内多所名牌大学的名誉校长,开始为祖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在2010年,陈香梅得到了“影响世界华人大奖”。2015年,陈香梅以陈纳德夫人的身份,被国家颁发了纪念奖章。
在丈夫去世后的60年间,陈香梅将所有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发展,没有再选择改嫁。
从战地记者到英雄夫人,再到中美交流的一道桥梁。陈香梅以自己的赤子之心,谱写了传奇般的人生。所幸,陈香梅在去世之前,已经看到了国家的富强。
(参考资料:《陈香梅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