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远活了256岁,是真的假的?

莫非是阎王爷丢了生死簿,256年后才找到?

一说到长寿,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是彭祖,他可是有名的长寿代表。有人说彭祖活了800岁。可据我所知,彭祖所在时代,60天为一年,那么其实他也不过才活了相当于现在的120岁左右,但这毕竟不可考。不过就我们所认知的来看,120岁可能性很大,现在世界上超过120岁的大有人在。但是李庆远活了256岁,这就有点超出我们的认知能力了,莫非真的是被阎王丢了生死簿?

配图

我们抛开封建迷信用事实说话。纵观李庆远被记录下来的生平,简直是漏洞百出。据记载,李庆远生于1677年(康熙年间),卒于1933年,终年256岁。一生取了24个妻子,有180多个孩子。100岁的时候因在中医方面的杰出贡献被清政府嘉奖,200岁的时候还去各地大学讲学、接受记者采访。问题在哪里?

首先,李庆远的魅力和生殖能力简直超出了人类的范畴,而且现在也居然没有一个人出来承认自己是李庆远的后代,值得怀疑。其次,据我调查,中国第一所相当于大学的学校是1895年设立的北洋大学堂,李庆远是去的哪几所大学讲学?再次,清政府并不太可能对某个人进行医学方面的嘉奖,对于李庆远的医学成就也没有记载,这又是为何?还有所谓的访问。据说当时有一本叫《气功》的杂志访问过他,李庆远在杂志上大谈自己的长寿是因为练气功。这明显是在打作假广告,李庆远不是宣称自己的长寿是因为中医养生吗,怎么又说是气功上去了?

李庆远

综上所叙,我认为李庆远可能确实是个中医,而且也确实因为中医养生而长寿,但绝对不可能活到256岁。至于说为何造假,很可能是为了利益考虑。想想看,如果一个人宣称自己活了200多岁,这可是天大的消息,非常的吸引眼球。以此作为噱头来获取经济利益,自然与他的身份相得益彰。

这一切都是谎言。我们也不要只当看客,认清事实,不要盲从。

欢迎大家关注我,更多的精彩内容在路上哦!

李庆远活了256岁,是真的假的?

美好的愿望,梦想的谎言。过去的科学医疗,远远落后于现在。解放前国人的寿命平均三十五岁,八九十岁就比较稀有了。当今科学医疗如此发达,有没有活到二百多岁的人?

李庆远活了256岁,是真的假的?

话不能说死,只能说极有可能是假的,也许有这个人,但他的故事大部分应是杜撰。

据说李庆远活了256岁,生于1677年,死于193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九位皇帝,生生将大清朝由盛到衰到灭亡看了个遍,简直是行走的历史书。相传他一辈子娶了24个老婆,后代就有180位,康熙都没他繁殖能力强。

这位老寿星还有自己的一套养生方法,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长期服用黑豆、马齿苋、芹菜、金银花、山楂、绿茶、海藻、菊花等,其命名为“百草长生方”,以保持人体三通,血通、尿通、便通。

中国上古确实有不少长寿人的传说,据说彭祖就活了800岁,三皇五帝平均年龄95以上,让人怀疑上古怕是个世外桃源,时代一直在倒退,人们越来越短命,然而古人装了几千年的逼也没有考证的必要,但是这个近代最长寿的人我们还是可以稍稍考证一下的。毕竟封建时代连皇帝平均寿命都不足不惑,下层劳动人民更是人到七十古来稀,即使立马嗝屁,那也是个喜丧。李庆远真的活了256岁么?

个人认为应该是谣传,系民间编出的故事。

李庆远这个姓名首次出现是在1986年《气功》杂志第6期刘成勋宣告的一篇叙说自己看望李青云(即李庆远)的文章《气功摄生的寿星——忆二百五十六岁的龟龄白叟李庆远》。这杂志本身就是个野鸡杂志,自身可信度不高,这篇文章也没有提供任何可靠的证据。

据《重庆晚报》记者寻访,当地图书馆、民国人物志、县志等文字资料中没有关于李庆远的只言片语,仿佛李庆远只是存在在人民群众的口口相传中。

传闻是李青云1928年所撰《长生不老窍门》一书,记者在三地图书馆都没有找到索引,似乎是后人假借他名写的。相传李的妻子和180位后代,没有一人出来承认为李家后裔。wiki上认为,那张李青云的相片是军阀杨森拍的,可能杨森为了取悦蒋介石供出的“人瑞”。

清朝正史中亦没有这个人的记载,乾隆60年将百岁老人全部召集起来搞了一场“百叟宴”,其中名按理李庆远已经118岁,但名单中并没有李庆远的名字。

传言在李庆远200岁时,仍常去大学讲学。但李庆远200岁时是1877年,但我国最早的大学是1895年的北洋大学堂,讲学什么的不太可能。

再者李庆远又叫李青云,两个名字谐音相似,很有可能是在口口相传中混为一谈,本来很可能只有一个名字。

综上,这个老寿星及其故事恐怕是有心人虚构出来的。

李庆远活了256岁,是真的假的?

彭祖之智不出尧舜禹而寿八百。

关于古人最长寿的传说,可能也就是《列子》里面所记载的彭祖,总共活了八百多岁。然而这种说法一直被认为传说,晚清时期又说李庆远活了256岁。然而人真的可以这么长寿吗?

李庆远出生在康熙十六年,死于民国二十二年。100岁的时候在中医学方面颇有建树,到了200岁还经常到大学讲学。一生娶了20多位妻子,有着100多名后人,甚至在一百岁的时候还生个双胞胎。如果真的如此,那么漏洞真的太大了。

乾隆皇帝对老人非常尊敬,但凡超过100岁的人都赐匾额、赏赐、建造坊碑。乾隆60年的时候还开办千叟宴,广邀天下长寿之人。一些110多岁的人甚至是授予了官爵,但是偏偏118岁的他毫无记载。说他200岁还去讲学,200岁的时候才1877年,哪来的大学给他讲?第一家大学成立于1896年,难不成还能穿越?

李庆远虽然没有256,但是估计也很长寿。之所以有这种说法,是当时的“贸易战”。三十年代时候,烟草行业竞争激烈。除了我们自己民族品牌,还有大量洋品牌涌入市场。有的烟厂就想靠长寿老人打广告,宣传自己的烟草很好。

因为从李庆远登报照片上,可以看到明显的烟草广告。左侧写着华达烟草公司,而正中间就是李庆远老人的照片,下面还写着长寿二百五十六岁。所以关于他的谣言,可能就是从这里来的。再者就算不是谣言,他当年号称的一百多位后人为什么没有一人出来承认?

所以256岁比较假,从科学来讲细胞也无法如此长寿(有的细胞死了就没了)。

李庆远活了256岁,是真的假的?

长寿是我们人类永远都在探讨的话题,据说清朝年间有一位叫做李庆远的老人活到了256岁,那么这件事情是真还是假呢?

从今天的观点来看,这件事情还是没什么科学依据的。 第一点原因:不符合科学规律,古代的科学水平是非常落后,人们在那个时期对待死亡这件事情还没有特别科学的的观点。虽然他们都知道死亡乃是自然发生的事情,可是他们也同样相信人类可以实现长生不老。

不过按照现代科学观点来看,生物学的相关理论已经解释了生命的罪根本形态。人体是由众多的细胞构成,而这些细胞在无时无刻的分裂、衰老,细胞在每一次的过程中,有关的特定基因区段就会减少一段,等到该区段(可以科普)彻底消失以后,细胞就没有了再次分裂的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宏观状态生命(人体)也会跟着消失。

根据现代生物学的研究,人体细胞的全身分裂周期是2.4年,分裂的最高次数一般不会超过六十次,这也就意味着人类的寿命极限在144岁左右(这样的岁数都几乎没人达到,因为还有生活环境的影响),所以说一个人有两百多岁,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然,我们不排除有奇迹,但是显然这个李庆远不是这个奇迹,下面两个说法足以推翻其长寿神话。

第二点原因:没有后代信息。

传言说这位老人的职业是一位普通的郎中,他这一生一共娶了二十四位妻子,这些妻子总共给他生下180个孩子,虽然这样的数量有些夸张,但是考虑到他有二百岁还是可以相信的。不过这180位后代在后来全部没有了音信,即使在他们生活的年代也没有人真正见到过这些子女。

既然自己的父亲这么出名,做孩子怎么会可能低调到这种程度。再者,有关人士对当时郎中行业的工资水平做了一些调查,这个职业并不是特别高薪的职业,养活一个四到十口的家庭已经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他又怎么可能维持一个百人家族的运转?

第三点原因:所有传言均没有正史记载。

虽然正史中有很多内容都被有意的抹去了,但是那些失去的内容基本都是跟政治有相关性的。长寿老人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祥瑞的象征,一个老人能在某个国家的统治下生活两百多年,这也能从侧面反应时代的昌盛,对于统治者来说是一件值得宣扬和记载的奇闻趣事。

不过研究清朝史籍的人并没有特别的发现,在1785年之时,乾隆皇帝曾经举办过一次千叟宴,这次宴会他邀请了帝国60岁以上的所有老人,除了彰显国家的昌盛以外,还让这些老人分享自己的长寿经验,以此让所有人都能获得养生之道。按照年龄推断,当时的李庆远应该是108岁,不过在出席人的名单之中,这位“重量级”老人的名字并没有出现。

综上所述,这个长寿的故事还是不能相信的,人类在科学理论上的极限生命尚不可能达到,更不用说有两百多岁的人存在了,所以它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传言罢了。

李庆远活了256岁,是真的假的?

不靠谱的,旧时国人喜欢神秘感,往往以讹传讹,不较真不严谨。很多的可以凭常识来判断的,都能信以为真。如麻沸散下的外科手术,关云长的刮骨疗疮,彭祖活了800岁等等。如果这个李庆远活了256岁,已在近代会有明确的记载。中国多的是地方志,县志,省志都不会漏掉的。另外还会有其自己的子女,桑梓邻居总不可能没有的。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可靠的证据可以证明。有一个笑话,西洋人来中国听人说,人早上起来吐的第一痰非常毒,能毒死癞蛤蟆。这老外较真,取来显微镜等仪器,又让多人早中晚分时各吐一口痰。化验得知,完全是无稽之谈。早中晚的痰不存在毒性变化,何来毒与不毒。很多事不难弄懂,这世界上的事,怕就怕认真二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