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母亲为何逼迫陆游休了唐婉?
陆游是南宋文学家,出生于名门望族,一生笔耕不辍,词风多沉郁悲凉,一首《钗头凤》让陆游成为了后世人心中的情种。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这首词中陆游对唐婉的疼惜怜爱之情力透纸背,让很多人为这对曾经恩爱却劳燕分飞的情侣叹息, 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因为自己的妻子唐婉被陆游母亲赶出了家门,改嫁后和陆游在沈园偶遇,陆游想起从前的过往,才写下了《钗头凤》,分别十年之久,心中的感情却不曾放下,可见感情很深。
但是很多人想不明白,既然陆游如此深爱自己的娇妻唐婉,分开后思断肠,那为何陆游母亲要逼迫陆游休了唐婉呢?也许你会以为唐婉一定和陆游母亲有很大的愁很大的怨,其实不然,唐婉是陆游母亲的侄女,陆游和唐婉就是表兄妹的关系,唐婉的父亲是陆游的舅舅,按理说陆游的母亲应该和唐婉的婆媳关系相处的很好。
可是陆游母亲并不喜欢这位侄女,唐婉是个乖儿媳妇,而且还是个才女,这样的儿媳妇聪明贤惠又温柔,如果遇见一个好婆婆那尚且过得下去,可是唐婉却遇见了恶婆婆,因此她的遭遇注定是悲惨的。
《齐东野语》记载,陆游和唐婉婚后感情很好,天天沉浸在卿卿我我中,陆游也没有心思读圣贤书,整天沉浸在娇妻唐婉的温柔乡中,而陆游的母亲望子成龙,想让自己的儿子考取功名,但是看到儿媳妇整天和儿子腻歪在一起,十分看不惯,担心儿子的前程被儿媳妇唐婉给毁了,因此逼着陆游把唐婉给休掉了。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唐婉自从嫁给陆游后,一直没有怀孕生子,这在古代是非常丢面子的,陆游家是名门望族,开枝散叶是宗族中很看重的事情,因此陆游母亲认为唐婉不配继续做他们陆家的儿媳妇,而陆游也是个孝顺儿子,即使深爱唐婉,也迫于母亲给的压力而写了一纸休书休掉了唐婉。
休掉唐婉后,陆游的母亲为了断绝两人的念想,马上又安排了另一桩婚事,让陆游娶了本分贤惠的王氏为妻子,陆游就是在这样家教很严,母亲很强势的家庭,无奈只能放弃自己心爱的妻子和自己的爱情。陆游和沈婉的爱情故事完全就是封建礼教压制下所产生的悲剧,你们说是吗?
陆游母亲为何逼迫陆游休了唐婉?
原因嘛,很简单,就是唐婉不会生孩子。
不过,十分讽刺的是,在陆游母亲逼着陆游和唐婉离婚没多久,唐婉就嫁给了宋太宗赵光义的五世孙,并且,两人结婚之后,唐婉还先后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和一个闺女。
那么,在得知前妻和别人生儿育女后,陆游是什么反应和态度呢?对于母亲逼着他休了唐婉,陆游有没有后悔过呢?
这一切,还得从陆游和唐婉的那段爱情悲剧是如何发生的说起。
陆游和唐婉,均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并且,从亲戚的角度来讲,唐婉还是陆游的表妹。
陆游父亲名为陆宰,而陆宰的妻子,也就是陆游的母亲唐氏,则是时任郑州通判的唐闳之妹,因此,唐闳的女儿唐婉,需要叫陆游的母亲一声姑姑。
这么算下来的话,陆游和唐婉之间,属于“姑表亲”的关系。
有了这层亲戚关系,再加上从小两人就生活在一起,因此,用“青梅竹马”,来形容陆游和唐婉最为合适不过。
自然而然的,两小无猜的二人,心生爱慕,暗生情愫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陆游用一支家传凤钗作为信物,与表妹唐婉定亲,到了次年,两人正式结为夫妻。
此时,陆游十九岁,而唐婉则刚满十六,两个同样喜好文学,擅长诗词歌赋的年轻人组成了一个小家庭,对于未来,他们充满了期盼。
有道是琴瑟和鸣、夫唱妇随,人生最难得的就是有一个灵魂伴侣,而陆游和唐婉则十分幸运,在对的时间里遇上了对的人。
不过,就在二人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甜甜蜜蜜的时候,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
这个不和谐的声音来源,是陆游的母亲唐氏,她对自己的儿媳妇十分不满意,几度提出要陆游将唐婉休掉。
为什么不满意呢?最直接的原因,是唐婉嫁到陆家一年多了,肚子始终没有动静。
那么,陆游母亲这个不满意是不是真的的?答案确实如此,根据史料记载,唐婉与陆游结婚后,一直就没有身孕。
古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于子嗣的传承和香火的延续,古人是十分看重的,尤其像陆家更是如此。
陆游的父亲陆宰,一共有三个儿子,但这三个儿子中,最具有才气,并且最有可能光宗耀祖的就是老三陆游,至于老大老二,相比陆游而言,确实要差上不少。
因此,陆游的父母从小就对陆游期望极高,而在陆游的父亲过世后,陆母更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小儿子身上。
所以,小儿子陆游的婚姻大事,是陆母一手操持的,而结婚后,她眼巴巴地等着抱孙子,但等了一年多,始终没能抱上。
这就让陆母极为不满,而这也成了导致陆游和唐婉婚姻破裂的一个导火索。
对于母亲的反应,当时的陆游不是不知道,但生孩子这种事情,并不是说有就有的,为此,他没少劝慰母亲,希望母亲能多给唐婉一点时间。
至于说唐婉为何一年多没有身孕,这个真实情况已经无从考证,不过,陆游本人倒是曾经就此事提过,说唐婉属于是“暮花迟”。
什么叫做“暮花迟”呢?大概的意思,就是说由于人和人体质的不同,唐婉当时的身体状况,还没有到可以怀孕的程度,说白了就是受孕成功率较低。
但陆母却不管这些,在她眼里,唐婉就是一个生不出孩子的人。
当然,如果仅仅是因为唐婉暂时没有生育,那么也不至于后来会被陆母逼着陆游休掉她,真正导致陆游休妻的,其实还是陆母那颗“望子成龙”的心。
前文讲过,陆游是家中的幼子,他的父亲陆宰,在北宋时期,曾任京西路转运副使,而到了宋高宗建立南宋后,又继续在朝中出任淮西提举常平等官职。
除了陆游的父亲之外,陆游的祖父陆佃官至尚书右丞,而高祖陆轸更是担任过吏部郎中。
并且,陆游的父亲陆宰在去世后,被南宋朝廷追赠为少师。
也就是说,陆游是一个典型的宦门之后,用我们现代话来说,就叫做“官好几代”,而既然是宦门之后,那么光宗耀祖的重任那就必须是他来担着了。
之所以必须是他,前文也做过介绍,陆游弟兄三人,他的两个哥哥资质平庸,只有陆游是集才气于一身,所以,陆母的全部希望几乎都在陆游身上。
这样一来,就应了那句“爱之深,责之切”的话,陆母希望儿子继承祖业,去谋个一官半职,好光耀门楣。
但由于陆游刚和表妹唐婉成婚,有道是新婚燕尔、其乐融融,作为初尝爱情甜蜜的陆游来说,什么官位,什么未来,都比不上表妹的一颦一笑。
而陆游的这种行为,与母亲的殷殷期望刚好相违背,所以,陆母就不得不站出来阻止了。
其实陆母的这种行为,也不是不能理解,在当时的那个社会背景下,一个读书人最大的成功,那就只能去参加科举,最终能在朝廷里当上一个官员。
正所谓“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皇家”,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代最能体现成功的方式,也无非就是封侯拜相,再不济也得混个官职。
因此,陆母就对陆游沉迷温柔乡这种行为,十分不满意,在她看来,如果儿子这么继续下去,那么所有前程就都毁了。
所以,必须让儿子陆游从这种状态中改变出来,让他刻苦读书,考取功名。
而如何让儿子快速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呢?相信陆母肯定也采取过其他方式,比如劝告、谈心等等,但估计效果不怎么好。
也正是因为其他方式效果不好,所以陆母就直奔问题的核心,那就是唐婉本人。
在陆母看来,所有问题的关键都在唐婉身上,正是她将儿子陆游迷的神魂颠倒,正所谓“擒贼先擒王”,只要将她解决掉,那么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因此,逼着陆游休掉唐婉,就成了最后的,也是唯一的办法。
而当时陆游对于母亲的这个决策持什么态度,这个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但我们能看到的是,陆游最终选择了屈服,一纸休书,就将唐婉扫地出门。
坦白来讲,这个结果对于唐婉绝对是极为残忍的,她从头至尾,没有做错任何事,但却遭到了这样的结果,而原因就是因为她“耽误”了陆游的前程。
至于一直没有身孕,未能生子,只不过是一个掩饰的借口罢了。
那么,在唐婉和陆游劳燕分飞之后,两人又分别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呢?
根据史料记载,唐婉离开陆家后,先是回到了娘家,在娘家黯然神伤了好一阵子,总之就是极为失落。
想想也是,一个女子被夫家休掉,这在古代可不是一件小事,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但唐婉自此就扣上了一顶“被休妻”的帽子,这对她将来的生活,影响相当巨大。
而在娘家也不是长久之计,毕竟她始终是个女子,哪里有女子一直住在娘家的呢?因此,在不久之后,经过娘家人的安排,唐婉嫁给了一个名叫赵士程的人。
这个赵士程,根据史料记载,是宋太宗赵光义的五世孙,也算是皇室后裔,并且,当时他的爵位为永嘉郡王,官职则为武当军承宣使。
而他之所以会纳唐婉,是因为他的正妻一直没能给他生下子嗣,因此这才纳了唐婉。
既然是纳唐婉,就说明唐婉并不是去给赵士程当正室的,按照古代婚姻中的说法,只要小妾或者侧室才称作“纳”。
并且,按照相关史料记载,赵士程比唐婉要大上十几岁。
所以,根据这些我们就可以判断出,赵士程和唐婉的结合,并不是两情相悦,极有可能是唐婉迫于家人的压力,选择的一种妥协。
但即便是妥协,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那个时代的女人,始终要找一个归宿,哪怕是给人当小妾,也好过孤独终老,最起码也算有个家。
但十分有意思的是,原本在陆家迟迟未能怀孕的唐婉,在嫁给赵士程后,先后生下了一儿一女,由此可见,唐婉不能生孩子这个说法,确实是陆母想逼走她的一个借口。
而陆游,则是在离婚之后,听从母亲的吩咐,又娶了一个温顺本分的女子为妻,并且,自此开始专心功名,一门心思往仕途上发展。
就这样,陆游和唐婉分别开始了各自的生活,但命运似乎并未准备放过二人,在绍兴二十一年,陆游参加礼部的会试后,由于考试失利,心情十分郁闷,就应好友邀请,来到山阴的沈园游玩,凑巧的是,在这里,刚好遇见了唐婉与丈夫赵士程。
这一见面,让陆游感慨万千,而心中泛起的更多是难过之情,而唐婉也同样如此。
原本二人是琴瑟和鸣的恩爱夫妻,如今却物是人非,再加上当时陆游考试失利,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就更让他情绪激荡。
不过,陆游在当时还是极力控制住了情绪,而唐婉在征得丈夫赵士程的同意之后,单独敬给了陆游一杯酒。
这杯酒,是忘却不掉的思念,也是曾经海誓山盟的眷恋。
之后,陆游在沈园里,写下了著名的《钗头凤·红酥手》一诗,带着“一怀愁绪,几年离索”,转身离开。
而在五年后,唐婉再次来到沈园,看到了墙上陆游留下的笔迹,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名为《钗头凤·世情薄》的词。
同年秋,唐婉郁郁而终,年仅二十八岁。
陆游母亲为何逼迫陆游休了唐婉?
这个问题,有书君来回答:
陆游,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才华横溢,写诗千首,是被称为存诗最多的诗人,一生爱国,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诗人。
可他的一生,仕途不顺,爱情之路更是令人嗟叹。
二十岁那年,父母选中了舅舅家女儿唐琬做儿媳,门当户对,亲上加亲,陆家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为信物,与唐家订下了这门婚姻。
虽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与表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陆游非常开心愉快的迎娶了心爱的唐琬。
两人都擅长诗词,花前月下,吟诗作对,从此,开始了幸福的婚姻生活!
像这样美满的婚姻,本应该是白头偕老,相携走到生命的尽头。
可事不总如人愿,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
因为陆游母亲发飚了!
陆母对陆游说:""速修一纸休书,将唐琬休弃,否则老身与之同尽"。
有书君就很好奇,对陆游的母亲来说,儿媳妇是自己选的,自己既是婆婆又是姑姑,为什么会这么厌恶唐琬,居然发这种使儿子陷入困境的指令,逼迫陆游休了唐婉呢?
有书君为此,查阅史料,据经典礼,归纳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仕途原来,在当时,"仕必由进士,婚必与高门″,陆游在迎娶前,曾经两次名落孙山。
而陆家父母,以为儿子年岁不小,先成家,自然安心读书了。振兴家族的希望,落在陆游身上。
唐婉,从小知书识理,貌美聪慧,又是自家哥哥的女儿,知根知底,应是最佳人选。
但陆游婚后,整日与唐琬在房中,吟诗作画,引起陆母对唐琬,极大不满。
其二、家规唐婉也是官家千金,婆婆又是姑姑,可能平时也有点任性、怠慢、疏忽了。
其三、无子其实,这才是最、最、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唐琬成亲三年,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她犯了古代"七出″之首罪。
"七出″,指无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
唐婉犯了这条,在当时的社会化观点来看,她的婆婆做的没错,虽然她的遭遇令人同情,但是整个社会,却没有一个人,为她喊冤,其中也包括她的家人。
而陆游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出身名门,非常强势。
她需要一个自己能够压制住、又不会跟她抢儿子的话语权,最好只能负责传宗接代的木偶儿媳。
这一点,后话中,从唐琬被休,陆母后又为陆游选了新妻王氏,四年生了三个儿女可见,陆母还引以为傲,更加佩服自己英明果断;
而在当时,为了家族荣耀,子孙昌盛,为了自己的绝对威严,陆游母亲给唐琬定了"倦于科举;不能传宗接代"两宗罪,下令把唐琬逐出陆家。
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
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虽心悲如绞,但孝顺的"妈宝男",面对以死相逼的母亲,畏惧母亲所代表的封建礼法,又不敢反抗。
除了暗自伤悲,实在也没有其他更妥的办法,陆游与唐婉,终归还是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陆游与唐琬,凄美的真爱挚情,因为陆游母亲的"棒打鸳鸯″,更谱出千古绝唱"钗头凤″,这首缠绵幽怨的情歌,无奈伤情的挽歌唱了九百年。
时光机的回放,带着有书君又回溯了那段悲情而娓婉的的时光。
月岁流逝。十年后的陆游,外出游学做官,时运不济,始终不没能发迹。
在一次散闷中,来到沈园,与唐婉不期而与。
陆游几杯酒下肚,万千愁绪,涌上心头,找来笔墨,在沈园墙壁上,当众题词一首《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心中幽怨又无处言说的苦痛啊,因酒抒出,唐琬如同那绿柳一样遥远了,即使当初的誓言还在,现在却不能再交书信了。
总在失眠后的感觉,那是“相思”;总在分手后的目光,那是“眷恋”;总在离别后的心情,那是“失落”。
春光依旧,佳人空瘦,如此憔悴的形象,可见离别的几年,都是在痛苦折磨中度过。词未尽言泪,却尽带泪;未尽言情,情却更深,错、错、错,莫、莫、莫,无可奈何花落去,淒凄惨惨悲悲切切。
唐琬看到这首诗,勾起伤心往事,想起自己和表哥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想起自己,曾是被离弃的妇人,心痛难抑,随后和对了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阑干。难,难,难!人成个,今非昨。病魂常系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千愁万绪一旦被勾起,就再也不能放下,世事炎凉,晨风吹干了昨夜的泪痕,害怕别人的询问,自己要忍住泪水,在别人面前还要强颜欢笑。
一个被离弃、不能生育的妇人,可想而知,平素里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可孤独内心的苦闷又向谁诉说呢?"难、难、难"。
陆游离开了,唐琬虽然表面平静,内心波澜起伏,无数个夜静阑珊的时刻,半夜醒来,泪流满面,生活是多么压抑和憋屈,故作坚强,强作欢笑,唯有瞒、瞒、瞒啊!
唐琬写下此词后,日渐消瘦,心郁成疾,不久便香消玉殒。
陆游多年后,见到这首词,痛哭流涕,悔恨不已,然情意己化作那一江春水,付于东流。
有些往事,经年也不会消逝;有些记忆,终老也不会磨灭;有些伤口,只是静静地藏在你的心里,别人却无法看见。
陆游和唐婉的爱情,就是一场世俗的悲剧,陆游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最爱的女人,孤独的远离;最爱的女人,寂寞的死去。
陆游和唐婉的爱情,谱出的就是一曲悲情袅绕、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
天长地久有尽时,
此情绵绵无绝期。
以上是有书君个人见解,供大家探讨!
陆游母亲为何逼迫陆游休了唐婉?
陆游的母亲以唐琬生不出孩子为由,逼着陆游和唐琬离婚,可当唐琬再嫁人时,她已经和别人生下了孩子。
在古代历史上,陆游和唐琬的结合,被誉为最为“美好”的爱情故事,可惜这对神仙眷侣,却被陆游之母唐氏所拆散,唐氏的强势地要求他们夫妻二人分开,这种强势的底气,就是来自于陆家的家世。
出身陆家的陆游是绝对属于两宋之际的望族,陆游的祖父陆佃,曾经是王安石的学生,在宋徽宗时期,担任了副宰相的职位,并且编著了《哲宗实录》,在宋代,一般编史的高级官员,地位都是非常之高的。
因为陆佃的缘故,陆家在政治一途上肯定是非常顺畅,可是在不久之后,一件震惊古史的大事发生,打断了陆家上升的趋势。
公元1125年,陆游出生于前往汴京的路上,他的父亲陆宰进京赴职,而在两年后,也就是1127年,汴京被金人逼迫打开城门,两个皇帝被俘虏北上,北宋政府灭亡。
这件事情,对于陆游一生的政治理念,文学思想是影响至深的。
当陆游长大成人的时候,已经是南宋时代了。
陆游自小被很多文人教导,因为家里是政治贵族,所以他还没参加科举,才十几岁,就被授予“登仕郎”的闲职,虽然对于朝堂而言,这个职位没有意义,可陆游也算有了官身。
除了这一点外,陆游的科举也和别人不同,陆游考的,乃是“锁厅科举”。
所谓锁厅,指的就是陆游这些官宦世家出身的子弟来进行的科举考试,而陆游本来考得非常不错,却因为和秦桧的孙子秦埙同一个批次,为了照顾秦埙,陆游的排名被下压,后来更是被打击到不得录用。
幸好是秦桧在两年后病亡,陆游才得以重新出头。
这个时候的陆游,人生波波折折,在此之前,陆游还和“前期”唐琬藕断丝连,因为陆游母亲唐氏的强行勒令,陆游娶了新媳妇王氏,在经历了感情的巨大波动后,陆游又经历了人生事业的波动。
和唐琬的分开,史书难以明说陆游有多难受,可是从后来的《钗头凤》中能悟出陆游对于唐琬这个人的爱恋。
本来他们两个就是应该走到最后的一对神仙侣人,只可惜的是,唐琬和陆游成婚多年,却没有诞下孩子。
他俩的结合很美妙,陆游有才,唐琬有才更有貌,他们在当时,象征的是年轻人最完美的爱情婚姻状态,可问题是,一般年轻人喜欢的东西,老一辈人都会反对。
面对儿媳妇的有才,陆游的母亲并不觉得是好事。
唐氏乃是陆家女主人,公公是徽宗时代的副宰相陆佃,丈夫乃是当年的京西路转运使,在心理上,她自然就把陆家放在了很高的位置,在她看来,唐琬就应该好好当个生育工具,不应该天天才气四溢。
唐琬没有生育,陆游给母亲解释过,说唐琬的体质就是这样,再晚一些时间,唐琬也是能够生下孩子的,但唐氏却不把这些理由听进去,她真正气愤的,是他儿子仕途受阻之余,还要回来和唐琬花前月下。
陆家的衰落,让唐氏对于儿媳妇这种“才华”不能容忍,当时思想对女性的禁锢实则已经开始了,唐琬还很年轻,自然无法与唐氏共情,一来二去,家庭产生了很大的矛盾,闹到了非要陆游休妻的程度。
面对母亲的咄咄逼人,陆游也没有说反抗母亲,陆游的态度,成为他和唐琬婚姻里最大的悲哀,他听从了母亲的意思,让唐琬搬了出去,不过陆游一开始还把唐琬安置在一个别院,显得十分难舍。
不久之后,唐氏就知道了这件事情,他找到了陆游,再次因为这件事情对陆游开始批评,而后她找来了陆游的第二任妻子王氏,让他们成婚,迫于家庭压力,陆游开始了第二段婚姻,至于唐琬,也许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被休掉的唐琬是很悲哀的,不过唐琬究竟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他很快又被其他的青年才俊所追求,就这样,她和她人生的第二任丈夫“赵士程”。
在宋代,赵姓乃是大姓,而赵士程也的确是皇族子弟,而且赵士程还不是一般的皇族子弟,他的父亲“赵沖湜”,在靖康之难后差点被六军推上皇位,成为皇帝,即便赵沖湜没当上皇帝,赵士程的地位也很高,乃是“永嘉郡王”。
当时赵士程也在求偶,恰好他们都在一个地方,这桩婚事就成了,不过唐琬也不是赵士程的第一任妻子,赵士程曾经也结过婚,所以这段婚姻的本质,还是非常公平的,这也让唐琬在这段婚姻里,受到足够的尊重。
陆游和王氏结婚后,接连诞下子嗣,唐氏的脸上笑开了花,她始终觉得,此前陆游无子嗣,肯定是唐琬的问题,也是因为和唐琬分开后,陆家才迎来那么多后人。
但是唐氏这个想法很快也被“打脸”,因为唐琬和赵士程结婚后,唐琬也开始怀上了孩子,这正说明了当年陆游的解释是没有错的,唐琬或许真的只是身体还没到那个阶段罢了。
所谓物是人非,莫过于陆游和唐琬这对夫妻,他们有着出身望族的无奈,特别是陆游,面对着母亲的强势,他没有办法抵抗,陆游的一切来自于家族,自然就是要顺应着家族的利益而行。
多年后,陆游游玩临安当地一处名园:“沈园”,恰好唐琬和她的丈夫赵士程也在这里游园,夫妻再次相见,是一种无奈的局面,不过唐琬走出那些曾经苦痛的记忆,她大方地走向陆游,打了招呼,说了过往。
和前妻相见,面对她的坦然,陆游一阵恍惚,其实两人的心里都有无尽的苦楚,原因就是他们各自为家,陆游生下了孩子,唐琬也生下了孩子,可偏偏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却生不下孩子。
征得赵士程的同意,唐琬敬了一杯酒给陆游,敬的是彼此的初恋,敬的是那个世界里最适合的两个人,却没有走到一起的悲哀。
此事了后,陆游回忆万千,他记得当年娶唐琬的时候,送过一只“金凤钗”,而这只金凤钗,也早已经因为两人的分手物归原主了,陆游回想起了徽宗年间的一词“可怜孤似钗头凤”,这便是《钗头凤》的词牌名。
陆游把这首词题在了沈园的墙壁上,“错错错”、“莫莫莫”,词中所反馈清晰的情感,即便是多年了,也未曾褪色,陆游生动地展现出了这段不成熟但却热烈爱情背后的怀念,人生何处不相逢,最怕相逢就别离。
在陆游的《钗头凤》出现后,唐琬看到了前夫的这首词,于是也提笔写下了另一首《钗头凤》,在唐琬的笔下,陆游母亲唐氏的咄咄逼人,还有人生的无奈都展露无疑,两人在文字中互相以神交悲伤,但也理智保持距离。
就是这两首好像是对话般的词,成为了千古的名篇,唐琬的生命很短暂,还不到三十岁就早逝了,而陆游却很长寿,几乎活到“耄耋之年”,而在他三十五岁之后的人生里,是完完全全地失去了唐琬。
后来陆游在《沈园》中如此写道: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四十多年后重回沈园,唐琬已经“香消玉殒”四十年了,沈园里的柳树也在变老,变得跟他一样老了,不过有的人却不会再老,也不会再回来。
最后的人生光阴里,陆游唯挂念两件事,一是濒临破碎的家国,他本来应该仕途坦荡,却因为力主收复中原而屡次被投降派打压,郁郁不得志,二是逝去的前妻唐琬,这是他心灵的最后净土,是年少不够坚持的一道遗憾。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陆游母亲为何逼迫陆游休了唐婉?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从小就能写诗填词,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钗头凤》是著名的词作之一,写的是陆游和前期唐婉的爱情悲剧。
陆游和唐婉是婊兄妹关系,陆游的母亲是唐嫣的姑姑,陆游的父亲陆宰曾任转运副使,唐婉的父亲唐闳是郑州通报,两家可谓门当户对,亲上加亲,然而这样的关系也没有走到最后,而是被迫分道扬镳、散伙走人。
陆游自小与表妹唐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在那个近亲结婚无所顾忌的年代,陆游和唐婉在豆蔻年华就顺利地成婚了,陆游还送了一个祖传的凤钗作为信物,婚后夫妻感情和睦,非常恩爱,经常相伴出去游山玩水,陆游为妻子创作了很多动人的词作,妻子唐婉同样文静宁秀、才华横溢,自然也会回赠词作给丈夫。
不过这一切让陆游的母亲看不下去了,他母亲认为陆游应该好好读书,走上仕途,不应该醉心于儿女情长,而且唐婉没有生出一儿半女,于是母亲提出让陆游休妻,陆游自然不同意,但在那个年代忤逆父母就是不孝子,会受尽人们的唾骂,此后母亲以死相逼,陆游只能休了唐婉,另娶新妻为陆家生了三个子女。
陆游发奋读书,科举考试考取了第一名,但被秦桧暗箱操作,让第二名的秦桧侄子上位,抹去了陆游的功名,陆游只能失落的回到家乡。
一晃眼十年过去了,陆游去沈园游览,正巧碰到了前任唐婉也在沈园,十年惜别,蓦然相逢,恍若隔世,二人相见竟无言以对,一时间一幕幕往事涌上陆游的心头,百感交集于他的笔端,陆游提笔在沈园写下了那首悲伤绝伦、荡气回肠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地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写完,陆游怅然离去。
唐婉回到家中有事伤心欲绝,也写下了一首回赠此《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
人成名,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以后就一病不起,不多久就与世长辞。
的确每当回味起这两首千古绝唱的《钗头凤》就无不感叹陆游与唐婉的不幸,就会怨恨陆游的母亲为何如此的绝情要将他们分开,那么陆游的母亲何以至此呢?
首先应该是唐婉一直没有生儿育女,唐婉自从进入陆家一直到被逐出家门都没有生育,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虽然陆游并非独子,但就个体而言确实是个问题,陆游后来娶了王氏女为妻,生有三个子女,而唐婉嫁给赵士程后也育有一双儿女,近亲的原因让唐婉无法生育,这也是陆游母亲逼迫陆游休妻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唐婉早早生下孩子,纵然其母亲又不满,出于对下一代的爱护,也不会轻易逼儿子休妻。
其次其母亲担心唐婉红颜祸水,影响陆游的前途,陆游和唐婉结婚后,整天吟诗作对,吟风弄月,天天秀恩爱、腻歪在一起,让陆游不能专心学习考科举,陆母怕耽误了陆游的前程。
还有陆母比较强势,陆游就必然性格比较柔弱,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妈宝男”,不会处理母亲和妻族之间的关系,再过唐婉作为一个知识女性,文艺女青年,想必身上也有许多毛病,恃才傲物是她们典型的特点,在那样的社会里是不容易得到常人的认可,估计和陆母的关系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而陆游又不善于沟通交流,不然这样的亲戚关系是不会走到撕破脸的地步。
唐婉是一个极重情谊的女子,与陆游的爱情本身十分完美的结合,却毁于世俗的风雨中,后夫赵士程虽然重新给了她感情的抚慰,但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与陆游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处,自从看到了陆游的新作《钗头凤》后,她的心就再难以平静,追忆似水的往昔,叹息无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煎熬着她,使她日臻憔悴,抑郁成疾,在秋意萧瑟的时节化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逝去,只留下一阙多情的《钗头凤》,令后人为之唏嘘叹息。
陆游母亲为何逼迫陆游休了唐婉?
唐婉,字蕙仙,浙江绍兴人,据《赠亡妻》描述,唐琬是郑州通判唐闳的独生女儿,母亲李氏媛,祖父是北宋末年鸿儒少卿唐翊。
除此以外,唐婉还是陆游的表妹,唐婉的爸爸是陆游的舅舅!
姑妈做婆,亲上加亲,在古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不存在生理学上的障碍,且两人结婚以后,鸾凤和鸣,花前月下,可谓神仙眷侣,却生生被姑妈给拆散了,为什么?
(1)唐婉没有生育陆游19岁娶唐婉,20岁唐婉被逐出家门,期间并无生育,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虽然陆游并非独子,但就个体而言的确是个问题。陆游后娶王夫人,子嗣众多,而唐婉嫁给赵士程后,也育有一双儿女。生理问题应该是休妻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唐婉早早生了孩子,纵然婆家有不满,出于对下一辈的爱护,也不会轻易逼儿子休妻。
(2)陆母对小夫妻花前月下不满意所谓十年寒窗,陆游出身官宦世家,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官至尚书右丞,陆游的父亲陆宰,北宋末年出仕。这样的家庭背景注定陆游要走上官宦道路,而陆游本人从小聪明伶俐,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家族对他寄予厚望,从上到下不愿意他结婚后沉迷风花雪月,耽误了前程。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唐婉是个很有才华又很会生活的小资女人,与官宦世家的陆公子简直是绝配,但在当时,就成了陆母眼中阻碍儿子前程的红颜祸水,陆游一天没有高中,唐婉这黑锅就一天也下不来。
(3)家庭矛盾 八字不合婆媳矛盾是千古难题,只不过古代读书人家讲究孝道,儿媳在面对婆婆的时候不敢僭越,但如果婆婆对儿媳不满意或者有其他问题,就要另当别论了。坊间有种说法提到陆母去尼姑庵算卦,说唐琬会克死自己,所以责令儿子必须离婚。日慕君认为不可信,古人迷信不假,但要是如此相信算命先生,婚前应该早就做好功课,还能等儿媳妇过门一年才想起来,纵然是有,也不过是陆母强行找来的说辞:儿子你看,不是老娘不喜欢他,是老天决定你们不能在一起,如果老娘和媳妇只能选一个,你选谁?
至于其他原因,可能还有,清官难断家务事,家长里短累计起来的矛盾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但发展到休妻这一步,还是自己的表妹,两家为此撕破脸,应该不是小矛盾。
有人认为陆游应该为了表妹放弃一起,勇敢与封建礼教做斗争。这锅太大,陆游背不起,家长里短的事情并非封建礼教特有的,放在今天,也是大有人在,何况当时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在这件事情有绝对的发言权,刚满二十岁的陆游哪是母亲的对手,在强大的家长面前,只能乖乖就范。
陆游和唐婉能为后人传颂千年,唏嘘不已,主要还是因为陆游写下的名篇“钗头凤”,两人在重逢以后以沈园作为留言板,互诉衷肠,留下一段千古佳话,可惜唐婉命薄,虽说赵士程皇室贵胄,对她也是千依百顺,无奈早早去世,成为陆游四年一生的遗憾。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