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为什么叫慈禧“亲爸爸”,而不是叫“亲妈妈”?

光绪皇帝并不是慈禧亲生的,他是慈禧亲妹妹和醇亲王所生的儿子,从小就被慈禧抱进了皇宫成为了皇帝,可是他在当皇帝期间经受的痛苦和内心的折磨可能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最值得玩味的就是他对慈禧的称呼。

他不称慈禧为“皇太后”,也不叫“皇额娘”和“老佛爷”,而是有个有趣的称呼“亲爸爸”,他这样称呼让我们看不懂了,慈禧明明是个女的,为什么不喊“亲妈妈”而要喊“亲爸爸”呢?

光绪从4岁进宫以后,就生长在慈禧强势高压的环境下,没有自我,没有小孩子该有的天真,慈禧对他非常严苛冷酷,稍有不顺就罚他跪着不起来,在身体和精神上都给他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光绪的一切都必须按照慈禧所定的规矩行事,事事听命于慈禧太后,但是慈禧太后还是有不满意的地方,每次光绪请安的时候,对慈禧说一声“皇太后吉祥”,总是能听到慈禧太后一声冷哼,有时候甚至莫名的发火,这让光绪很郁闷,不知哪里又得罪了慈禧。

后来李莲英告诉光绪应该称慈禧为“亲爸爸”,光绪听了感觉很别扭,但是知道李莲英最会揣摩慈禧心思,听他的没错,因此在第二天,光绪硬着头皮憋着气,说了一声“亲爸爸吉祥”。

光绪一叫完“亲爸爸”,慈禧顿时乐开了花,拉着光绪坐下来,亲热了好几倍,从此以后光绪就和慈禧叫“亲爸爸”了。

慈禧之所以喜欢光绪叫她“亲爸爸”,更多的是因为她内心想获得男人的尊严和地位。

作为一个女性统治者,虽然慈禧以太后相称,然而和女皇帝一样,因此她希望有着男性的称呼,被光绪称为“亲爸爸”,就好像自己是光绪的父皇,慈禧自己是太上皇一样,有了这个称呼,她在心理上真正成为了太上皇,作为女人的自卑也得到了安慰和满足。

而“爸爸”加上“亲”也是为了弥补慈禧和光绪尴尬的关系,光绪是慈禧妹妹的儿子,叫“亲爸爸”表示和她亲生儿子一样,慈禧因此对这个称呼很满意。

然而“亲爸爸”这个称呼对于慈禧也只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而已,光绪哪里会因为这个称呼就把她当做自己内心最亲的“亲爸爸”呢?

光绪皇帝为什么叫慈禧“亲爸爸”,而不是叫“亲妈妈”?

光绪对慈禧的这个称呼,有人说是满族传统,因为满人管老爹叫“阿玛”,反而会把老娘叫“爸爸”,所以慈禧就是光绪的“亲爸爸”,也就是亲娘。

听上去好像是那么回事,但实际上,满人确实叫老爹“阿玛”,但老妈却是“额呢”(即额娘)——有个清国宗室后代(据说是慈禧太后的侄孙女)写的书里就是这么说的。

当然皇室称呼又有些不一样,汉人朝代,普通人称呼父母为“爹”、“娘”,皇室子女则称其父母为“父皇”、“母后”。而在大清国,光绪与慈禧是侄子和伯母关系,也是甥姨关系,最亲近也只能算是过继母子关系,以常理论,“皇额娘”是最合理靠谱的叫法。

但实际上,光绪在向老佛爷慈禧太后请安时说的一句话是:“亲爸爸吉祥!”

为什么不叫“皇额娘”?慈禧没这么做,难道是她潜意识里在给妹妹保留了一个母亲的名分?

或许有这个可能,但更大的因素,显然不是这个。慈禧的亲生儿子是爱新觉罗·载淳,也就是同治皇帝。19岁那年病死。皇位由谁来继承?慈禧拍板,让小叔子醇亲王的4岁儿子载湉来做,便是光绪帝。

光绪帝的母亲是慈禧的妹妹。从父系这边称呼,光绪帝得称慈禧为伯母;从母系这边称呼,得称慈禧为姨母。

但事实上光绪要这么叫,慈禧马上就得翻脸。因为她的地位,其实是太上皇。只不过一般意义上的太上皇,都是皇帝的父亲。慈禧咋办呢?

光绪皇帝能管慈禧叫皇阿玛吗?不能,因为就法理而言,光绪继承的是同治的地位,同治才是他的皇阿玛。当然,这样就乱了辈份,实际上光绪和同治是同辈,在法律上也算是咸丰的儿子。

光绪皇帝能管慈禧叫皇额娘吗?也不能,因为就法理而言,光绪如果算是咸丰的儿子,那么慈安才是他的皇额娘。

所以慈禧就寻思开了,小光你就甭叫阿玛额娘了,我虽然是个女人,你却得管我叫“爸爸”,而且要加个“亲”字。因为:“皇帝的父亲是醇亲王,母亲是我的妹妹。我妹妹生的儿子,就跟我亲生的一样。”这个“亲爸爸”,其实和“老佛爷”是一个思路。“爷”是满族人对男性的尊称,慈禧很喜欢。再来个“爸爸”,其乐融融是也。

光绪皇帝为什么叫慈禧“亲爸爸”,而不是叫“亲妈妈”?

慈禧太后是清朝末期的统治者,这个女人的事迹不一般,她的一辈子可以说是拥有着权力与荣华富贵,也拥有着清末时期的万人敬仰。

晚年的她,痴迷权术,即使有着光绪皇帝的存在,但光绪皇帝只是她的傀儡,真正的权利还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

慈禧与光绪皇帝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慈禧太后年轻时期是清朝咸丰皇帝的兰贵人,位分不高,在后宫里平平常常。她和别人不同的是她会写毛笔字,并写得一手好的毛笔字,可以与咸丰皇帝聊得来,因此获得咸丰的宠爱。

因为会写字,她可以为咸丰替笔,这样可以让日理万机的皇帝得到一点清闲,也算是为皇帝分忧。开始是慈禧太后为咸丰皇帝替笔,后来慈禧为咸丰皇帝生下了他唯一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在偌大的后宫往往是母凭子贵,当时的慈禧太后就由兰贵人变成了懿贵妃。身份的变化,她的角色也因此不容小觑。

那段历史是内忧外患的状态,政治上错综复杂,咸丰皇帝允许她表达自己在政治上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慢慢的有些事情由慈禧太后掌控着,一点点拥有了权力。咸丰皇帝驾崩后,因为自己的儿子还年幼,便安排了八位顾命大臣辅佐自己的儿子。

同治皇帝登基后,年龄还小,无法亲政,于是就由这个皇帝的亲额娘,也就是慈禧太后在朝堂上垂帘听政,然而那八位顾命大臣有三位被杀,五位被革职。由此可见慈禧太后想要手握重权的想法。

同治皇帝在位十三年,但不幸的是他英年早逝,年仅二十岁便驾崩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同治皇帝过世后,慈禧太后把下一任国君的人选目标落到了自己亲妹妹的儿子爱兴觉罗载湉的身上,在载湉登基后,慈禧太后便把年号改为光绪。 当时的光绪年纪很小,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慈禧太后一人手中。

据说在光绪还小的时候,慈禧太后很喜欢他,常常把光绪带在身边。然而清朝时期有一个规定,那就是在皇帝大婚之日必须亲政。在光绪大婚时,慈禧太后也是搬到了颐和园居住。

随着光绪皇帝的一天天长大和当时国情的严重,光绪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慈禧太后只把他当作傀儡皇帝,并未想给他真正的权力。

光绪皇帝长大后,慈禧太后对他的态度也是一般。他们俩人是近亲。光绪的妈妈是慈禧的亲妹妹,而光绪的爸爸是咸丰皇帝的亲弟弟。

为什么光绪每次见慈禧,都要喊一声“亲爸爸吉祥”

光绪喊慈禧太后“亲爸爸”,是因为在旗人文化里,女人很能干,就算男人在外耀武扬威,在家内都会对妻子恭敬。就算是女性,自家孩子也会叫一声“爸爸”。由于慈禧与光绪之间是近亲,也算是亲上加亲,所以叫一声“亲爸爸”也不足为过。

除了这一原因以外,慈禧太后也不同于历朝历代的皇太后,手握皇权,并以太上皇自居,身份地位可与男性相比,所以有这不一样的称呼不足为怪。

据说,光绪称慈禧太后为“亲爸爸”,也是得到了大太监李莲英的指点。有一天,光绪去给慈禧请安,慈禧见到他并不高兴,还让他多跪了一会,但光绪并不知道里面的原因。

后来李莲英对光绪说“皇上您叫老佛爷一句亲爸爸,她老人家一定很高兴。”光绪因此把这事记在了心里,第二天再给慈禧请安时,先是按正常理教来请安,慈禧依旧不开心,之后光绪便到慈禧的脚下喊了一声“亲爸爸”,慈禧便露出牙大笑起来。从此,这一称呼就一直被用。

除了这一称呼,也有人叫慈禧为“老佛爷”,这是慈禧太后身边的大太监李莲英为讨好慈禧太后而想出来的称呼。满语里有一称呼为“满柱”意思是“佛爷,吉祥”。当然“满柱”也是对有丰功伟绩的男性的称呼。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这一称呼无疑是对慈禧太后夸大的赞美,而看中身份地位的慈禧也因此而高兴。

所以说,在当时的文化,国情,传统礼教的背景下光绪皇帝叫慈禧太后一生“亲爸爸”也是有因可寻。

后来由于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在政治上的意见相左,光绪皇帝被软禁,清朝的末期政权一直被慈禧太后紧握在手中。

一九零八年,光绪皇帝暴毙,他死后不到二十四小时,慈禧太后也仙去。后查证,光绪是砒霜中毒而死。

光绪皇帝为什么叫慈禧“亲爸爸”,而不是叫“亲妈妈”?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将权力玩转得炉火纯青的女人,一个是唐朝时期的武则天,公然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另外一个就是清朝时期的慈禧太后,虽然她没有成为女皇帝,但是皇帝之于她而言,已经只是一个傀儡,形同虚设。

就是这样一位特别的女人,与大清江山的断送脱不了关系,后人很多都对她十分不满,可是这又能怎么样呢?想当初这个女人也曾风光一时,就连皇帝,也要对她让三分才行,关于慈禧的故事,且待我慢慢细说。

一、慈禧如何从一个兰贵人成为老佛爷的

慈禧最先的时候只是咸丰皇帝的一个兰贵人,基本上按照常理而言,她不仅长相一般,而且能力也不是最显眼的,根本没有机会成为权力中心的人物。可惜造化弄人,慈禧写得一手好字,而懒惰的咸丰刚好需要这样一个人来帮自己写字,慈禧的机会就此拥有。

一开始慈禧只是在咸丰的监督下帮忙处理签字之类的事情,后来咸丰越来越懒,就让慈禧参与一些简单的朝政工作,因此慈禧得到不错的锻炼,心中对于权力的欲望也越来越明显,最后终于彻底释放出来。

咸丰比较短命,他去世后让自己儿子,也就是慈禧的亲生儿子同治成为皇帝,同治在位期间,慈禧作为母亲,当然是需要亲自辅佐的,她将咸丰留下来辅佐同治的8位大臣慢慢收拾,最后权力全部集中在自己手里,同治皇帝已经成为实际上的傀儡皇帝,慈禧反而掌握实权。

可惜同治皇帝比他爹咸丰还要悲惨,年仅20出头就去世,没有子嗣可以传位,最后慈禧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妹妹生的儿子继位成为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光绪皇帝也许没有想到,这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十分不错的机会,实际上却是一场噩梦的开始,光绪一生不得志,完全活在慈禧的控制下,可悲可叹。

而慈禧,却从原本的一个兰贵人,如今成为一国之主,太监都要叫她一声老佛爷,就连皇帝光绪,也只能无奈叫她“亲爸爸”。

二、光绪为何叫慈禧“亲爸爸”

慈禧明明是一个女人,为何光绪皇帝要叫她为“亲爸爸”而不是“亲妈妈”呢?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以下三个。

1、血缘关系

光绪皇帝是慈禧妹妹的儿子,与慈禧自然是有血缘关系的,因为当时慈禧保举光绪成为皇帝,自然相当于再生父母,所以按理来说光绪皇帝认慈禧做干妈未尝不是不可以,干妈的称呼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会叫“亲妈”,也就是说光绪按照正常程序叫慈禧一声亲妈是对的。

但是慈禧在当时的地位已经不仅仅是一句亲妈就可以表示的,并且慈禧看起来根本也不像一个女人,她内心对权力的渴望超过正常男人,所以光绪假装把她当做一个男人,根据血缘关系直接叫她“亲爸爸”,这样一来皆大欢喜。

2、地位使然

就像武则天时期一样,武则天成为女皇帝,身份已经完全不一样,如今慈禧虽然没有称帝,但是实权在握,大清江山完全掌握在她手里,她的身份地位等同于当时的皇帝,或者是类似于乾隆拥有实权一般的太上皇。

根据这些复杂关系,光绪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只能降低身份叫慈禧一声“亲爸爸”,只要慈禧的地位稳固了,光绪的皇帝之位暂时也不会有什么危险,这个屈辱求全之策也是可以的。

3、讨好慈禧

慈禧是一个居功自傲、盲目自大之人,特别喜欢别人的称赞,不喜欢别人说实话批评她,太监李莲英经常在她身边,深知慈禧的爱好,所以告诉光绪以后叫慈禧“亲爸爸”,这样会让慈禧开心,光绪也可以少受一些苦头。

当时的老佛爷称号也是李莲英这些人想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讨好慈禧太后,慈禧开心了,升官发财那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光绪也许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自己努力讨好慈禧的同时,慈禧生命已经逐渐接近尾声,自私的慈禧太后,在生命即将结束之时,对光绪说“吾不能先于尔死”,然后有人给光绪送去一碗汤,不久后光绪一命呜呼。

在光绪去世后不到24小时,慈禧也一命呜呼,慈禧死后,清政府很快就把她风光大葬在已经修好的地宫中,光绪却一直等了很多年,清政府才筹集出钱为他建造皇陵,将其安葬。

在1985年考古学家清理光绪陵墓时,发现一个十分重要的秘密,后来经过科学分析研究,发现光绪的体内含有大量砒霜,也就是说,当时光绪突然死亡,并不是意外,而是有人故意为之,这个人是谁呢?大家心知肚明!

结语

权力是一个神奇而丧失人性的东西,会让人变得失去人性,慈禧就是这样,为了权力,为了虚荣,可以挪用国库仅有的用于北洋舰队的军费来举办六十大寿,为了权力,哪怕最后自己生命即将结束,也要拉一个垫背的!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光绪皇帝为什么叫慈禧“亲爸爸”,而不是叫“亲妈妈”?

答:这个问题我必须好好唠叨唠叨一番。

是这样,以前我曾从慈禧和光绪皇帝的血缘关系、以及慈禧对政治饥渴程度作过一番分析,写了一篇题为《慈禧身为女人,为何要光绪皇帝叫自己“亲爸爸”》文章,该文后来收入了我的著作《熬通宵也要读完的大清朝》中。

这部著作问世,得到了很多读者的检阅和指导。

有读者针对光绪皇帝叫慈禧“亲爸爸”的问题,跟我进行了探讨。

他说,“爸爸”的读音,在汉语里,自然是对父亲的称呼,但在满语里,却是对母亲的称呼。

怎么会这样?

我大吃了一惊。

不信?

他举例说,在汉语里,称呼母亲的读音是“妈妈”,有些地方,也叫“阿妈”。但在满语里,“阿妈” 其实是称呼父亲的。不过,作为区分,在用汉字表其读音里,写成了“阿玛”。

嗯,称呼父亲为“阿玛”,相信广大人民都知道,毕竟,铺天盖地的清宫戏里,尤其是琼瑶阿姨的格格戏里,那几个小燕子、小格格一口一句的“皇阿玛”,大家都熟悉得很。

读者又例举了满语读音里“妈法”表祖父,“达妈法”表高祖、“翁库妈法”表曾祖父、“阿妈哈”表公公,来加强了论证效果。

他最后再一次强调,在满语里,“爸爸”的读音就是对母亲的称呼。

……

对于读者的说法,我还是存疑的。

但根据他的指点,我去看了慈禧太后的侄孙女、隆裕太后的亲侄女叶广芩著作的《采桑子》,书中侄子侄女对姑母的称呼就是“姑爸爸”!

好吧,面对这种关系颠倒、匪夷所思的满语读音,我只能认输。

那么,再简单理一理光绪和慈禧的关系,光绪管慈禧叫“亲爸爸”,就很好理解了。

慈禧只有同治一个儿子。

同治年少驾崩,没有儿子。帝位往下传承,按惯例,得从“载”字辈的下一辈“溥”字辈近支宗室中,择立一个孩子过继为同治帝载淳的儿子,即同治立嗣,然后立这个孩子为嗣皇帝。但慈禧接受不了的。

慈禧之前曾以皇太后的身份进行垂帘听政。

如果立同治的嗣子为帝,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就会成为皇太后,她则成了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的事儿只能由阿鲁特氏去干了。

慈禧不肯,胡搅蛮缠,为同治立嗣之议泡汤,改为为咸丰立嗣。

在慈禧的操作下,同治帝的堂弟载湉被选为嗣皇帝、入继为咸丰帝的儿子。

为什么是载湉?

载湉的父亲奕譞除了是咸丰帝的弟弟,他的母亲还是慈禧的胞妹,亲上加亲,血缘上最接近慈禧。

也就是说,慈禧和光绪有多重关系。

从父系这边说,慈禧是光绪帝的伯母;从母系这边说,慈禧又是光绪的姨母。

而当光绪入继为咸丰帝的儿子,则慈禧又成了他的继母。

伯母、姨母、继母,这又双叕母,从满语的角度来说,称“爸爸”不冤。

那么,为了让光绪孝顺自己、永不背叛,永不忤逆,慈禧在“爸爸”之前再加一个“亲”字,并非什么理解不了的事儿。

光绪皇帝为什么叫慈禧“亲爸爸”,而不是叫“亲妈妈”?

说起光绪,只有一个悲字可以涵盖其一生。而这一切悲剧皆来源于慈禧对权利狂热的占有欲。慈禧独子同治帝英年早逝,可他膝下并无子嗣。按照清廷祖制皇帝无嗣,可选同辈兄弟所育子嗣承继大统。由此以来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失去了垂帘听政的权利,这是视权利如生命的慈禧,最无法容忍之事。

精于权术的慈禧决定在同治同辈兄弟之中,选择继位人选。当时符合标准人选,一是恭亲王奕訢之子十七岁的载澄,另一位就是醇亲王奕譞之子四岁的载湉。

按照祖制常规载澄应是最佳人选,可是慈禧一怕载澄已到亲政年龄不好控制,二怕其父奕訢谋略过人现已权倾朝野,将来会把慈禧挤出朝堂无有立足之地。

由此慈禧再施一把权术,声称载澄年岁已大,未经过系统的帝王教育,不具帝德帝才,应选年龄小的载湉,可以从零开始进行帝王培养。

慈禧之所以选择载湉不只因其年幼,还因其母婉贞是慈禧亲妹妹,其父奕譞懦弱少才无擅权实力,更有利于慈禧将载湉从一张白纸完全培养成提线木偶,以便慈禧第二次垂帘听政延续专权岁月。

一场继位之争,其实是奕訢与奕譞两位父亲之争,终以奕譞胜利告终。

可是奕譞并未有一丝欣喜,他为儿子取名湉是希望儿子一生平静安宁,他自知慈禧阴险跋扈,未来迎接载湉的只有悲苦命运。他却无计可施只得把儿子送入紫禁城。

自此四岁载湉承继大统成了悲情光绪帝,慈禧从严令光绪称其亲爸爸开始了傀儡养成教育。那慈禧为什么让光绪叫亲爸爸,而不是亲妈妈呢?且听有书君为你梳理分解。

一,慈禧为专权斩断光绪亲情。

慈禧嗜权如命,她最怕奕譞以太上皇自居。慈禧知道光绪只有四岁,他正处于依赖父母但还未有太多记忆时期。她要斩断光绪与生身父母的血脉亲情,将自己才是其父母的形象根植于光绪幼小懵懂内心。

封建社会父亲是家庭至高威严,母亲限于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四德桎梏,因而慈禧更想以父亲而不是慈母形象出现在光绪生命中。她不但严禁奕譞夫妇与光绪接触,让光绪称呼她为亲爸爸,甚至她与光绪谈起奕譞时将其称为“你七叔”,自此奕譞生前只是儿子的七叔而已。

奕譞深知慈禧忌讳底线,自光绪登基就称病避嫌,战战兢兢十几年好不容易才逐渐打消慈禧疑忌。偏偏在光绪大婚即将亲政之际,有人奏请赐奕譞皇帝本生父尊号。慈禧闻听火冒三丈,但又找不到理由驳斥亲情人伦,她就虚拟奕譞奏折,假称奕譞为预防奸诈小人借光绪亲政之际提出赐其尊号,已于光绪登基之日起宣布永不受封,只做醇亲王。

慈禧看似轻描淡写的将事情化解,却将奕譞吓得缠绵病榻几年很快病逝了。慈禧终于消除了心头隐患,她为显心胸开阔,赐奕譞皇帝本生考的尊号。由此可见她不是怕光绪认生父,而是怕奕譞顺着儿子之势做太上皇罢了。奕譞已死,光绪认不认生父都无所谓了,自己还落得慈爱宽容美名。这一切皆是慈禧为专权断光绪亲情,才令光绪唤其亲爸爸而非亲妈妈的明证。

二,慈禧喜欢男性化称谓立太上皇威严。

清朝虽是封建末期,却依旧是男权横行时期,只有男人才是国家主宰,女人只能囿于家庭生儿育女。

慈禧作为出了名的铁娘子自视甚高,奕訢等人文韬武略再强亦不在其眼中,她自觉只有她才能掌控清廷的一切,因而她更喜欢光绪像人们称其老佛爷那样,以男性化的称谓称其亲爸爸,她想做雄霸天下之主,而不是甘于家庭琐碎事务的母亲。

皇帝的父亲就是太上皇,光绪称慈禧亲爸爸彰显了慈禧是清廷真正的太上皇。慈禧不仅在光绪面前,甚至在朝堂皆立下不可一世的威严,任男人再强大亦要臣服其脚下。可以说慈禧令光绪称其亲爸爸立威严,摒弃了妈妈称呼的柔弱,符合她妄想天下之大唯我独尊的大女人心理需求。

三,慈禧摒弃母性严训光绪孝道。

慈禧从未想过放弃权利,既使光绪成年后亲政,她亦要把光绪牢牢握在手中。慈禧为自己将来之计远,就想从小灌输光绪对其以孝侍奉言听计从的习惯理念。

也许慈禧认为只有高高在上严父才能令孩子畏惧,于是她从未想做细心呵护的母亲,既使慈禧对亲儿子同治也未曾有过母性温柔。因而自光绪进宫之日起,慈禧对光绪严加管教方式不输军事化管理,更多的是孝道训化教育。

光绪自幼每天给慈禧磕头请安时,没有慈禧发话不得起身。有时慈禧故意和别人讨论事情,把跪着的光绪晾在一边,甚至有时要跪一两个小时之久。成年人跪这样长时间都苦不堪言,更何况小光绪体质孱弱却要苦撑着坚持,慈禧就是如此要使光绪对其畏惧心理自幼养成惯性渗入骨子里。

光绪幼时因痢疾差点夭折,奕譞在其进入宫前曾拜求慈禧多加关照,可是慈禧并不以为意。

太监们欺光绪年幼无知,经常对其疏于照顾,饮食饥一顿饱一顿冷热不均,甚至有时饿得小光绪跑到太监房中偷冷馒头吃。

慈禧耳目众多对此不可能不知,可她从未对太监严加斥责督促他们精心照顾光绪。由此可见,慈禧虽是光绪伯母兼姨母,可她在光绪身上并无太多母性体现,只有想做大家长,驯化光绪听命于己的奴化教育。

我们从慈禧角度看,她对光绪的驯化真的很成功。光绪成年后不但听到电闪雷鸣等稍大些的声响惊惧不已,甚至听到有人说亲爸爸三个字立刻瑟瑟发抖。光绪帝终其一生都未能摆脱慈禧的阴影梦魇,他想脱离慈禧魔爪励精图治维新变法,可是慈禧轻而易举的就令光绪束手就擒。也许这就是慈禧让光绪唤其亲爸爸想达到的效果吧,这是亲妈妈的母性不具备的威力。

观慈禧一生就是精致利己主义,其走的每一步棋都是为自己的权欲布局。她对光绪实施“断亲情、立威严、驯孝道”严苛管教,严令光绪称其亲爸爸,而非亲妈妈,正是其妄想将光绪打造成傀儡,自己掌控一切的野心体现。

光绪被动叫了慈禧一辈子亲爸爸,却未得到一丝父爱亲情。他想叫生父一声父亲却那么难。斯人已逝,惟愿光绪在另一世界可以好好享受父慈子孝,好好叫一声父亲。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