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项羽爱虞姬,那为什么到死都没给她名份而只是个美人?

项羽对虞姬的爱情确实不掺假,一把剑,两刎颈,成就了英雄项羽和虞姬千古爱情的凄婉美谈,至今为后人传颂,可歌可泣。

虞姬被称为虞美人,据秦朝的制度来看,美人是仅次于皇后和夫人的第三品爵位,虞姬是个美人的称号,项羽作为西楚霸王,为什么到死都没给她王后或者夫人的名份而只是美人呢?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项羽妻妾无数,且已经有正妻

项羽年少英俊,天生神力,身材魁梧,而且出身楚国贵族,虞姬是吴中虞氏美女,项羽最初跟随叔叔项梁起事的时候,转战到吴中,那一年遇到虞姬的项羽24岁,虞姬是项羽手下一名战将虞子期的妹妹,虞姬和项羽互相爱慕,因此项羽纳虞姬为妾。

古人结婚很早,而且大多三妻四妾,项羽在此之前肯定已经结婚,有正妻,因此就没办法给虞姬正室夫人的名分,虞姬并非项羽的妻子,只是时刻跟随项羽的女人而已,也只能称为“王的女人”。

第二:项羽虞姬双方都不在意名分

之所以虞姬一直没有名分,还有个可能是双方都不在意,既然是真正的爱情,何必在意这些?当时项羽已经有妻子,虞姬不可能不知道,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没必要纠结,两人在一起是两情相悦,当时兵荒马乱的,英雄美女在一起,高兴就好,双方自然不在乎名分。

第三:项羽正妻身份高贵,对项羽有扶持作用

虽然历史上没有明确说项羽的正妻,然而在《史记 陈丞相世家》中记载陈平和刘邦的一段对话,称项羽在用人方面“任其所爱,非诸相即妻之昆弟”。

也就是说项羽任人唯亲,喜欢任用自己妻子的兄弟们以及自己家族的人,而项羽正妻必然也是出身楚国贵族,家族都极力支持项羽,因此项羽正妻地位无法撼动,自然没办法给虞姬名份。

综上所述,因为虞姬的身份决定了她始终没办法“转正”拥有正妻的名分,不过这些在现在看来并不重要,毕竟他们的爱情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这是不争的事实。你们说是吗?

都说项羽爱虞姬,那为什么到死都没给她名份而只是个美人?

项羽是喜欢虞姬,但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生死不离,虞姬也并不一定殉情而死。

项羽与虞姬“霸王别姬”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史记》。

(霸王别姬)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这个故事主要内容是:楚汉相争时,项羽被刘邦围困于垓下。项羽夜不能寐, 闻四面楚歌, 便起床在帐中饮酒。项羽看着美人虞姬舞剑,抚摸着乌骓马的鬃毛, 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和歌而舞, 项羽自知将败, 泣泪数行, 左右也都凄然泪下。虞姬为了不连累项羽,舞罢剑舞后,自刎而死。

(虞姬自杀)

  

这个故事很美,也很能表现项羽虞姬的爱情,但很可惜是假的。

清代吴永和有诗《虞姬》云:“大王真英雄, 姬亦奇女子。惜哉太史公, 不纪美人死。”

如果虞姬真的为了项羽而自杀了, 司马迁不可能惜墨如金,一点都不写;之所以没有写, 因为司马迁认为虞姬没有自杀。

班固、司马光等大史家对这段历史也进行了研究, 但查遍《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均未载明虞姬自杀于垓下之事。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的故事属民间虚构,项羽被汉军困于垓下时, 汉军的包围并不紧密, 因为韩信判断项羽在这种情况下, 一定会采取速战速决、突击突围的战术。

所以, 他命刘贾、英布军自南封闭楚军外围出路, 命彭越军自北封闭通路, 亲率三十万主力在正面迎战,孔将军率军数万为左翼;费将军率军数万为右翼;刘邦率本部主力二十余万尾随韩信军, 周勃、柴将军率军断后。韩信采用“以逸待劳”战术, 施以“四面楚歌”之计, 涣散楚军军心。

汉军的包围圈故意留有缺口, 以便楚军将士逃走,符合《孙子兵法》“围必有缺”的要义。所以项羽率800骑兵“直夜溃围南出”, 未经多少抵抗便顺利突围, 汉军直到天亮才发觉。虞姬在这种情况下毫无必要自杀, 完全可以跟随一道突围。

(虞姬)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第一次出现虞姬的和歌:“汉兵已略地, 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这首和歌有很多疑点:虞姬不可能用五言诗来和项羽的骚体诗,秦末时盛行骚体诗, 还没有产生规范的五言诗。五言诗始于西汉, 戚夫人的《舂歌》被认为是五言诗的起源。

而“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这句诗更是似乎能够未卜先知的本事,虞姬怎么知道项羽不能咸鱼翻身?假如项羽不自杀,“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所以这首虞姬和歌应该是后人伪作。

《史记》也没有虞姬的这首和歌, 充分说明《虞姬和歌》应是后人伪作。

(英雄末路)

唐代冯待征《虞姬怨》一诗描述了虞姬的生活经历:“妾本江南采莲女, 君是江东学剑人。逢君游侠英雄日, 值妾年华桃李春。”

在项羽那个年代,美人是一个很高的名分。秦末汉初后宫有八个等级,分别是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美人在这八级中位居第三,如果要和后世相对应,那么第二级的夫人对应皇贵妃,第三级的美人对应的应该是贵妃。作为一个出身寒微的“江南采莲女”,这个品级已经是很高了。

项羽的正妻是谁,史料上面没有记载,但可以肯定不是虞姬。

《史记·项羽本纪》中说“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常幸从”说明项羽的女人不止虞姬一个,只不过项羽喜欢带着她四处征战罢了。

“常幸从”绝对不会用在正妻身上。

比如刘邦喜欢带着姬夫人,《史记·吕后本纪》记载:“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只有年轻的妾才会带在身边,以解作战的单调孤独,这是人之常情。

君主的正妻身份尊贵,是不能带着四处征战的。所以虞姬只是小妾,一个没有背景的小妾能得到“美人”这样高贵的封号,正说明项羽对她的重视。

(虞姬)

谁才是项羽的正妻?

《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陈平说过:“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陈平的意思是说项羽任人唯亲,只信任自己的宗族和妻子的兄弟,哪一个才是项羽正妻之昆弟呢?

陈平说过:“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正因为项羽任人唯亲,这几个人中一定有一位是项羽的妻弟。

(项羽)

除去年老的亚父范增,钟离眛、龙且、周殷三人谁才是?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

这个中途叛变的周殷首先排除。如果他是项羽的小舅子,至少不会那么早叛变吧。

《史记·陈丞相世家》又说:“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眜等。”

项羽这么容易相信钟离眛经不起考验,钟离眛极有可能不是他的小舅子。

(龙且)

那个始终没有背叛项羽的龙且,那个“项王闻龙且军破,则恐。”的亲信,才极有可能是项羽的小舅子。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妻弟,项羽才不会也不能轻易换掉正妻,所以虞姬最多也只能做到“夫人”这一级。

公元前209年项羽和叔叔项梁一起造反,公元前202年去世,中间七年。如果从公元前206年自立为霸王时算起,他的鼎盛时期只有4年。

在四年中,虞姬从一个没有品级的江南女子连跳数级,做到第三等的美人,相当于后世的贵妃的位置,不正是说明项羽对她的宠爱吗?

君王封王后,更多的是要综合考虑,平衡各方利益。所以没有背景,没有兄弟撑腰的虞姬,对“美人”这个封号应该满足了。

(王者之死)

虞姬最后的结局,《史记》也没有记载。

但一个弱女子在乱军之中能有什么好结局呢?我宁愿相信她死于乱军了,我可不想去猜测她被刘邦得到,被这个大流氓沾污,这会引起我的极度不适。

因为单纯从个人角度,我喜欢项羽多一些。

原创文章,喜欢的请关注!谢谢

参考资料:司马迁:《史记》

张守节:《史记正义》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作者:冯生

都说项羽爱虞姬,那为什么到死都没给她名份而只是个美人?

虞姬没有名分那就代表着项羽不喜欢虞姬吗?答案是否定的,“相爱之情天地生,此情可待成追忆。”我本人对于“霸王别姬之爱”姑且有两种看法。其一:项羽爱虞姬如何?且看一看唐玄宗之爱与杨贵妃、顺治帝之爱与董鄂妃,回头再看项羽虞姬,玄宗顺治二帝都想给之爱人皇后名分,最终不也迫于形势,没有达成嘛?再说虞姬的美人身份在当时人看来已然不低;其二:果真是真心相爱的话,又何必在乎名分不名分的。“郎情妾意双牵手,千户追随无家还”,这句话果真可以将霸王项羽对虞姬或者虞姬对项羽的真挚爱意和郎终妾追的凄惨结果描述的淋漓尽致,如今“霸王别姬”别开生面地被搬上了大众舞台,耳熟能详的我们还是更倾情于项羽和虞姬的那段生殇爱恋……

史书上关于虞姬的记载只是寥寥数笔,但是从历代史家对项羽妙笔生花的描述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历史上的虞姬还是具有超乎常人的特征的。其一:虞姬天生丽质,丝毫不输古代四大美女。自古英雄爱美人,身为西楚霸王的项羽本来眼光就挑,而且项羽最初就有原配之妻,也是楚国世家大族的女子,长相自然出众。奈何霸王见虞姬,深情且钟意。史书记载虞姬有西楚霸第一美人的美称,虞姬的长相出众,是吸引项羽的首位标准;其二:古代素来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虞姬却是琴棋书画、吟诗作赋均样样精通者。如此之才,如此之貌,当属西楚霸王之钟情者。

至于项羽时时将虞姬带在身边而征战四方,可以表露出项羽的确是十分喜欢虞姬,那么既然如此喜欢为何迟迟不肯给予虞姬以高贵名分呢?

其一:大丈夫不拘小节,好男儿志在四方

项羽相对于当时时代之众人来说,在“大男子”身份上可以以千斤分量来承担。项羽当时深陷起兵反秦和“楚汉相争”的艰苦任务上,因而项羽将大部分精力都注入在了夺取天下的大业之上。项羽是天生“君子坦荡荡”之好男儿,也根本不会在乎虞姬名分不名分的事情,在项羽和虞姬看来,只要是两人真心相爱,名分的确可以放放,毕竟项羽的天下还没有打下来,而虞姬也是十分支持项羽创业的。

其二:家中已有妻子,封建礼节束缚

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项羽对待这个问题的想法。项羽出身名门望族,自幼天资聪敏,接受过极为良好的教育,由此看来,项羽自然是对家族这些个繁文缛节极为知晓了。古代讲究问当户对,项羽出身楚国贵族,而虞姬只是山下一平常女子,当时“美人”名号已居三等,(皇后,妃子,美人)如果项羽真的要私自破格给予虞姬以更高名分的话,势必会引来家中和外界的阻止和非议。

都说项羽爱虞姬,那为什么到死都没给她名份而只是个美人?

谢邀。

项羽是秦末和刘邦齐名的风云人物,以西楚霸王的身份,跟刘邦进行了多年楚汉战争,虞姬是《史记》等史书中提到的一个项羽宠爱的女人,在项羽落败时的出场,为后人留下了“霸王别姬”的凄美故事。

悦史君认为,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虞姬没有名分是很正常的,原因我们可以分析一下。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接下来是秦二世、秦王子婴,但他们的后宫都没留下什么记载,无从知道有皇后或这个妃那个嫔。

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分封反秦十八路诸侯为王,刘邦被封汉王,而之前遵奉的义帝熊心也被暗杀,实际上,项羽就是当时最大的主宰,只是没用皇帝的头衔。

跟刘邦及之后王朝的开国皇帝不同,项羽对王朝礼仪规则缺乏尊重和兴趣,这从他摧毁秦都咸阳,回老家彭城建都就能看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的后宫女人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谜,这些女人的名分更是无从知晓。

虞姬是在项羽即将落败的时候出场的,是项羽比较喜欢的一个女人,经常带在身边,于是就有了项羽和虞姬的唱和。

但虞姬这样的女人对项羽来说,是很普通的一个,谈不上我们现在所说的爱情。

这里我们可以参考刘邦,他在建立汉朝之前,基本上也是征战到一个地方,就会多一个或几个女人,这些女人当时也没有什么名分,要到汉朝建立以后,后宫才慢慢开始确立名分。

更何况,项羽对女人的看法可能更加简单,从他对待其他问题就能看出来,虞姬没有名分也就是题中之义了。

不过,虞姬确实是王的女人,悦史君认为,这个是毫无疑问的。

都说项羽爱虞姬,那为什么到死都没给她名份而只是个美人?

虞姬和项羽相爱不不在乎名份。再一个项羽我虞姬初次见面的时候项羽就有妻子了。

项羽是楚国贵族子弟怎么可能会取一个民女为妻。在当时那种男权社会,那是不被认同的。

再说虞姬美人的名份也不低了。

就算项羽立国了,虞姬也不可能成为皇后,贵族也不会同意。所以说项羽不是不给虞姬名份而是不能给!

都说项羽爱虞姬,那为什么到死都没给她名份而只是个美人?

虞姬在史记中的记载并不详实,连起码的姓名、出生地、生卒时间都没有。并且司马迁写史记时距离楚汉争霸已经一百多年了,司马迁写史大多依据四处访探再编撰成册,所以虞姬这个人到底有没有并未可知,也许只是项羽众多女人中的一个,再就是当时史书很少记载女性,除非个别成就很高的女性,所以虞姬一是可能项羽给了她名份,但是虞姬本身没什么可写的事情,所以史记未写。二是,虞姬舞剑自杀为杜撰,并没有这么个女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