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五皇子永琪那么受宠,为什么其生母珂里叶特氏生前只是个妃位?
谢谢悟空邀请。
乾隆的五皇子就是我们熟知的五阿哥永琪,永琪从小天资聪颖,文武双全,不仅书读的好,而且骑马射箭样样精通,精通满语、汉语、蒙古语,在众多阿哥中确实出类拔萃,深得乾隆喜欢,乾隆曾经一度想立他为储君,那既然五阿哥永琪那么受宠,为什么他的生母在生前仅仅只是个妃位呢?之所以导致永琪生母生前仅仅是个妃位的原因,更多的是她的出身及后宫地位所决定的。永琪生母是乾隆时期的珂里叶特氏,她和其他后宫其他嫔妃的出身比起来算是比较低微,父亲是个员外郎,在雍正年间,参加了选秀,被选中后,没有成为雍正的女人,而是被雍正赐给了当时的弘历作为侍妾。当然这期间因为珂里叶特氏性情比较寡淡,并没有赢得弘历的宠爱。后来弘历也就是乾隆皇帝继位后,珂里叶特氏被封为常在,后来和其他后妃一起集体晋封为愉嫔,后来生下了永琪,晋封为愉妃,对于珂里叶特氏来说,这个封号对于出身并不高的嫔妃已经算很不错的了。难不成还要封贵妃或者皇贵妃吗?愉妃一直在后宫低调做人,因为自己生的儿子深得乾隆宠爱,本来可以后半生母以子贵,谁料到永琪年纪轻轻,就得了一种叫做附骨疮的疾病,这在当时已经算绝症了,后来不久,25岁的永琪在病痛折磨中去世,永琪的离去,也让愉妃失去了一切,从此再也没有生育,也没有晋封。珂里叶特氏之所以一直是妃位除了出身不高,还有个原因就是她在后宫非常不起眼,乾隆早就把她遗忘了,从她生下永琪被封为愉妃一直到她去世,整整47年,她的位分一直都是愉妃,这说明乾隆早就把她忘了好多年,后宫佳丽如云,生儿子的也不只愉妃一个,乾隆这个风流天子早就把她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估计都不记得有这号人,怎么可能还想着晋封?愉妃后半生就是没人疼没人爱,没人记得,孤独的生活在自己的宫殿里,在孤寂和对儿子的追忆中度过了26年,后来在乾隆五十七年去世,享年79岁。
乾隆的五皇子永琪那么受宠,为什么其生母珂里叶特氏生前只是个妃位?
皇五子永琪是珂里叶特氏的唯一一个孩子。他聪慧,善骑射,精通汉满蒙三种语言,深受乾隆帝钟爱,被封为和硕荣亲王,乾隆皇帝曾经打算传位于五阿哥永琪。可惜,永琪年仅26岁就患附骨疮不治去世。
然而,历来母以子贵,加上永琪又非常受宠 ,母亲柯里叶特氏,也因儿子的到来而发生了转折,在后宫的位置也是不断上升。而后来为什么就止步于愉妃的位置了呢?其实,从珂里叶特氏在后宫的嫔妃轨迹看,她并不受宠!
愉妃并不起眼愉妃,祖上珂里叶特氏,原为蒙古族姓氏,冠汉字姓海。在雍正年间,愉妃也只不过是众多女孩中最平凡的一个,如果以“海”作姓,那么可称她为海姑娘。
她的父亲是额尔吉图,官职不大,虽说员外郎是清代中央六部的一个官职,但随便一抓一大把。不过相比于布衣之女,海佳氏显然算是幸运的,毕竟是从五品官员的女儿,自小衣食无忧。但比起皇宫王府中的金枝玉叶,却又显得平凡而庸常了。
因此,在雍正时期入侍当时还是弘历的藩邸的珂里叶特氏,只是一个格格。
清朝时期,亲王、郡王的妻妾的称谓格格是最低阶的侍妾,最高阶是嫡福晋,到侧福晋、庶福晋、格格。从这几个称谓排序的不难看出,海姑娘在宝亲王藩邸地位低微。
在清朝,皇帝给亲王选秀,最首要的条件是出身、背景,并不是容貌。而对于那时的女人来说,容貌又是可以提高地位的重要筹码。若一个女子出身高贵且眉目如画,那么前程灿烂可期。
珂里叶特氏知道,自己能入藩邸,是因为出身还说得过去;只能做侍妾,也是因为自己的出身在尊贵的王公贵冑中实在不值一提。
至于姿色,珂里叶特氏自小相貌平平。好在腹有诗书,肚里有水墨,也曾熟读《女戒》《女德》,加之性情温和,知礼守节,低调谦让,恰如她那不出众的出身,她似乎注定要走一条并不出众的路。
入侍藩邸以来,海佳氏谨言恭行,低眉顺目。她从一开始就知道府上比她尊贵的人太多,而且宝亲王弘历对自己是没有喜欢的。
嫡福晋富察氏出身高贵,端庄文静,姿容窈窕,温婉大方,弘历对她钟爱异常。
侧福晋高氏,初入藩邸时只是个使女,后来因为其父高斌为正二品总督,被超拔为侧福晋。
侧福晋那拉氏,也是雍正亲赐给弘历的福晋,弘历对她感情一般,但婆婆钮祜禄氏一直非常爱喜欢她。
众人皆羡皇家富贵,却不知一入皇家深似海,出身决定立场、容貌决定恩爱,其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明暗交替。所以珂里叶特氏在藩邸如同池中之鱼,不争不抢,不妒不羡,她是静侍于莲叶一隅的那一位。
愉妃并不得宠宝亲王弘历继承帝位后,乾隆第一次册封的情况来看,愉妃确实是不被宠的,富察氏无疑为皇后,超拔侧福晋高氏被封为贵妃,乌拉那拉氏为娴妃,格格级别得苏氏也为纯嫔,甚至还将已逝的两位格格黄氏和富察氏,追封仪嫔和哲妃。而她海姑娘,只被封了一个小小的“海常在”。
乾隆元年,“海常在”又晋升为海贵人。
海贵人虽是藩邸的旧人,但在这深宫中,没人会记住她,既不受宠爱,又无过多特权,但倒也不招人忌惮,所以过得无思无虑。
海贵人的永和宫里,尽管皇上基本不会在永和宫露面,但她并没有抱怨和消极,每日除了早起向皇后和皇太后请安,此后便与小宫女们谈笑自若。
愉妃生命的转机乾隆五年,有一日,乾隆无意间经过了海贵人的永和宫,出于好奇就在宫门前驻足,坐在那里歇息,经身边太监提醒,犹如久梦乍回,才想起居住在永和宫里的海贵人。
乾隆皇帝见到海贵人后,才明白海贵人就是藩邸的珂里叶特氏。夜里,海贵人被乾隆翻了个绿头牌,自亲王藩邸做侍妾至今海贵人,被宠幸的次数,用两只手都能掰得过来。
这次乾隆皇帝突然起意召幸,她觉得许是乾隆皇帝白日里看到藩邸旧人的缘故,便对她有几分恻隐之情;许是为了后宫的“雨露均沾”,而对她宠幸吧。
总之,乾隆皇帝对海贵人这次的眷顾,实则是给她带来生命转机的改变。乾隆六年,皇五子永琪诞生,海贵人的生命也随之发生变化。
五阿哥永琪出生不久,宫人为永琪“洗三”时,永琪放声大哭。因为若孩子在“洗三”时大哭了,称为“响盆”,是大吉之兆。所以在永琪大哭的那一刻,乾隆皇帝大喜。众人皆长跪,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永琪的到来,让乾隆怡然自得,着实觉得这海贵人功不可没,便封她为愉嫔,此后愉嫔开启了一生中最为荣耀的阶段。
母以子贵的愉妃像愉妃这样的女子,如果不是五阿哥的出生,真的可以忽略不计,毕竟真的不受宠。在永琪出生之前,尽管乾隆已经有了四个儿子,但乾隆皇帝却格外喜爱永琪这个儿子。
这不仅仅因为永琪在“洗三”时,发出“响盆”,乾隆就对他喜爱,更主要的是,永琪从小乖巧聪慧,初接触字文,过目不忘,更是精于天文历法和算学,令乾隆皇帝甚是惊喜。且永琪性情平和、懂事,小小年纪便懂礼让,更让乾隆皇帝以此为傲。
乾隆十年,也就是永琪五岁时,愉嫔被册封为愉妃,连愉妃都觉得老天对自己是厚爱的,这是她晋升间隔最短的一次,不过也是最后一次。
愉妃极尽呵护永琪,悉心教导,永琪虽然小,但十分懂事。他工书善画,读书习字,作诗弹琴,都是样样精通,每每考测时,都会得到乾隆的大力称赞。
清朝于马上得天下,自然十分重视皇子骑射训练,永琪稍大点便开始骑马射箭练习,武技也常常得到乾隆盛赞。待到永琪成年,俨然已经成为乾隆心目中最出众的儿子。
乾隆二十八年,那场失火,弘昼和永琪一起赶去圆明园,很多人都逃出来了,但乾隆还困在大火中,连弘昼都不知所措,而五阿哥永琪二话不说,第一时间冲入殿内,背起乾隆逃出大火,嘴里还说“父皇,儿臣来迟了”,永琪的“恪守孝道”这件事,令乾隆深受感动,所以他第一生出了让五阿哥继承帝位的这个想法。
乾隆三十年,永琪被封为和硕荣亲王,亲王加“荣”字,就显得更加尊贵了,由此看出,五阿哥永琪在乾隆的心里可见一斑。
只是上天从不肯给予任何圆满,总会给一点火苗后又彻底将它浇灭。在永琪被封为和硕荣亲王不久,因发病急,病情突然加重,俗话说“过慧易夭”,大抵就是这样吧。第二年,最受乾隆皇帝宠爱的五阿哥永琪去世。
永琪早逝,乾隆皇帝十分悲伤,而愉妃更是受严重打击,悲痛欲绝,一夜白了头发,面容更加憔悴,她悲痛的不是那唾手可得的地位和尊贵突然消失 ,而是悲痛儿子年纪轻轻离她而去,从此生死两茫茫!
愉妃因子早世,从此被遗忘终其一生,愉妃只生了一个儿子。而乾隆皇帝登基之后二十来年里,从其他嫔妃当中就可以看出愉妃的受宠程度。就拿淑嘉皇贵妃和纯慧皇贵妃比较,从二人频繁生子来看就十分受宠。而愉妃珂里叶特氏自从1741年生了永琪之后,再无所处。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皇帝登基之前,还是在登基之后,永琪的母亲并不得宠爱。而且乾隆后期,皇帝总是会喜新厌旧,喜欢年轻漂亮的女子。所以后来的令妃比较受宠,从一个宫女一步一步爬到贵妃的宝座,最后更是因为儿子嘉庆皇帝,追封她为皇后。
而愉妃,五阿哥年轻早逝之后,一个本身不受宠的妃子,加上受宠的儿子已经死去,青春年华时,乾隆目光不曾放她身上,更何况人老色衰,爱子已逝呢?所以她在妃位上想要再晋升,那真的不太可能。
而在这二十几年里,从藩邸陪伴乾隆皇帝的旧人,不是病逝,就是被幽禁,之后悒悒而终。
只有当年的那个性情温顺,相貌平平的珂里叶特氏,从年少到年老,一直陪伴了乾隆皇帝近一生的时光。一生那么长,陪伴那么长,可惜的是,她永远不被想起。
自永琪去世后,在这座寂静的紫荆城中,她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孤独的日日夜夜,最终她以少有的七十九岁高龄溘然长逝。虽然一生止步在妃位,但也得到了善终。
结语可见,论资历,当时后宫里位分比较高的有纯贵妃、娴贵妃、愉妃、嘉妃,她们都是早年的藩邸旧人。但愉妃相貌平平,在后宫想要妃位以上的位置,要么有荣宠,要么有家族靠山,要么母以子贵。愉妃这一生虽然没有多少荣宠,也没有任何靠山,唯一一个优秀的儿子也早逝。可就是这样一个女子,毅然坚强地、低调地生存在后宫。
乾隆的五皇子永琪那么受宠,为什么其生母珂里叶特氏生前只是个妃位?
五阿哥永琪,荣亲王,在乾隆登基的第六年,1741年二月出生。是乾隆非常喜爱的一个皇子,因为永琪出名好学,才华横溢,善骑射,精通满文和汉语。乾隆帝曾一度的想离五阿哥永琪为太子,可惜永琪只活了26岁,英年早逝。
一般像晋封亲王的,基本上都是在死后才追封的,只有五阿哥,永琪在活着的时候被封为亲王,而且还是荣亲王。封亲王还能得“荣”字,也是被乾隆帝给予厚望,因为荣字本来就是十分尊贵,可见五阿哥永琪确实非常的乾隆的喜爱。乾隆皇帝在永琪死了20多年之后,在外国使臣面前也毫不吝啬的表达,对永琪的喜爱和怀念。如果永琪不死乾隆很大上会把皇位传给永琪。
《清史稿列传八·诸王七·》:荣纯荣纯亲王永琪,高宗第五子。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荣亲王。永琪少习骑射,嫺国语,上锺爱之。三十一年三月,薨,谥曰纯。子绵亿,四十九年十一月,封贝勒。嘉庆四年正月,袭荣郡王。绵亿少孤,体羸多病,特聪敏,工书,熟经史。
永琪虽然只活了仅仅26年,但确实是非常得乾隆的喜爱。历来母以子贵,加上儿子又非常受宠 ,自从永琪的母亲柯里叶特氏,生了永琪以后在后宫的位置也是不断上升。永琪的母亲为什么止步于愉妃的位置呢?
愉妃本身并不得宠永琪的母亲愉妃,在乾隆潜邸是格格的身份,相当于侍妾。据说在乾隆还没娶富察皇后的时候,乾隆的府里有八九个格格,其中就有永琪的母亲珂里叶特氏。
1727年,乾隆皇帝与富察氏大婚,富察氏是乾隆皇帝的嫡福晋。
1735年乾隆登基。然后大封后宫,永琪的母亲被封“海常在”(估计是因为珂里叶特氏,也称海佳氏,所以才封海常在的)
1737年,被封为海贵人,
1741年,生永琪,晋封愉嫔
1745年,晋封愉妃
1792年,死后追封愉贵妃
乾隆册封愉妃:朕惟化理肇于宫闱。令仪是式。功容凛夫图史。位序宜崇。爰贲徽章。用昭懿典。咨尔愉嫔海氏。性生淑慎。质秉柔嘉。力佐椒涂。恒服勤而弗懈。荣分象服。早敬慎而无违。兹仰承皇太后慈谕。以册印封尔为愉妃。尔其祇承休命。愈怀谦抑之衷。式荷鸿禧。永迓骈繁之祉。钦哉。
从永琪的母亲珂里叶特氏在后宫嫔妃位置的轨迹上来看:
- 乾隆登基前,永琪的母亲根本不受宠,伺候乾隆十多年没有生下一个子女。乾隆在登基之前,可能是真喜欢富察皇后,也可能是为了保证嫡系血脉先诞生,所以自从乾隆皇帝大婚之后,特别宠爱富察氏,到1731年,五年时间给乾隆生下了两个嫡子和一个嫡女。
- 乾隆登基后,宠爱别的嫔妃。纯慧皇贵妃生了乾隆皇帝登基后的第一个皇子,在乾隆皇帝登基之后十来年里,淑嘉皇贵妃和纯慧皇贵妃,从两人频繁生子上可以看出,两人比较受皇帝的宠爱。珂里叶特氏自从1741年生了永琪之后,再无所处。由此可见,无论是在皇帝登基之前,还是在登基之后,永琪的母亲并不得宠爱。估计就连永琪也是侥幸怀上的。
- 乾隆后期,皇帝总是会喜新厌,喜欢年轻漂亮的女子。所以在乾隆后来的时候令妃比较受皇帝的宠,从一个宫女一步一步爬到贵妃的宝座,最后因为儿子当上皇帝追封为皇后。而愉妃,五阿哥年轻早世之后,一个本身不受宠的妃子,加上受宠的儿子已经死去,所以在妃位上想要在晋升,真的不太可能。
永琪的母亲珂里叶特氏愉妃,其实从刚开始到最后一直处于不受宠的状态。可能是因为愉妃的性格或者是不够貌美,总之是没有被皇帝放在心上的一个妃子。
愉妃的母家不够显赫,自己也没有什么手段愉妃是员外郎额尔吉图的女儿。这个员外郎在京城一抓一大把高官权贵的地方,员外郎这个官实在不起眼。所以曾经在乾隆潜邸的时候,以格格的身份存在,这个大多数都是一些官位不高的官员家,把自己的女儿直接送到府里。在后宫:
- 母家不显赫的话,在后宫女子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像家里非常显赫的,嫁给皇子不是嫡福晋就是侧福晋。
- 在后宫受宠就有孩子,有了孩子位置就能提升。后宫也有家族不够显赫的女子,像令妃,刚开始是个宫女。凭着自己的心计,手段,一步一步的爬上了贵妃的宝座。所以在后宫里,要么家族显赫家族不够显赫的,得自己有手段。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高宗诸妃有子女者:忻贵妃,戴佳氏,总督那苏涂女。女二,皆殇。愉贵妃,珂里叶特氏。子一,永琪。舒妃,叶赫那拉氏。子一,殇,未命名。惇妃,汪氏。尝笞宫婢死,上命降为嫔。未几,复封。女一,下嫁
从1741年永琪出生到1745年,珂里叶特氏,从海贵人—愉嫔—愉妃。
1766,儿子五阿哥,永琪去世。也带走了愉妃的希望。
1.在乾隆登基的时候,从常在到贵人,用了六年(1935年到1941年)。生了儿子得的晋封,在儿子不到五岁的时候,又升到了妃位。纵观后宫,向愉妃这样的女子,如果不是生了五阿哥永琪,真的可以忽略不计。毕竟实在太不受宠了。虽然不太受宠,在没有儿子的情况下,活到79岁也算是得到善终。
2.虽然不受宠,但是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子。这里从他的儿子五阿哥可以看出来,五阿哥永琪有能力,满语和汉文都很好,骑射也好。大清皇族的祖先是从马背上打下的天下,所以好的骑射当然受皇帝的喜欢。非常可惜的是五阿哥的英年早逝,不然皇位还真有可能是永琪的。能教出一个可以让皇帝想立太子的儿子,愉妃自己本身肯定足够优秀。可惜不对乾隆的胃口。
3.低调的生活在后宫也是聪明女子的一个选择。可能愉妃曾经有过雄心壮志,不然也不会培养出一个那么优秀的儿子。可是随着儿子五阿哥的死亡,也带走了愉妃的希望。在后宫一个没有儿子靠山的女人。只有低调的活着,很显然愉妃在永琪死去之后,活的很低调。加上儿子曾是乾隆最喜爱的皇子。至少可以在后宫平安到老,得到善终。
后宫和战场一样。看看那么多早逝的皇子,还有年轻嫔妃的死亡,可以看出后宫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后宫里想要生存下去,那得有手段,有心机,要么就低调过日子。不然分分钟被人整死。再说愉妃儿子都没了,想要升皇贵妃,贵妃真的不太可能。再说妃位也不算是低。
总结:在后宫想要妃位以上的位置,要么有荣宠,儿子,还有家族靠山愉妃这一生虽然没有多少荣宠,母家普通所以无法给自己当靠山。唯一的儿子在26岁也死去,可就是这样一个女子,毅然的生存在后宫。低调,坚韧。
虽然一生止步在妃位,但是得到了善终。活到了79岁。再说本身没了儿子,想挣也没什么可挣的。不如过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活的舒心。
此后追封贵妃
愉妃,死后是按着贵妃的葬礼办的。虽然葬礼的规格不如忻贵妃、庆贵妃的规格大。能在死后还能得到乾隆皇帝给追封的哀荣,可见在皇帝眼里印象还是不错的。
乾隆的五皇子永琪那么受宠,为什么其生母珂里叶特氏生前只是个妃位?
要说“十全老人”乾隆皇帝最出名的儿子,既不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出的永琏和永琮,也不是孝仪纯皇后所出的嘉庆帝,而是英年早逝的皇五子永琪,也就是《还珠格格》中的男主角之一。
《还珠格格》让永琪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也因此,很多人就有了一个疑问,历史上乾隆皇帝真的有一个儿子叫永琪吗?他为什么没有成为乾隆皇帝的继承人呢?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永琪早逝。
其实,永琪曾经进入过乾隆帝的视野,曾是他选择的继承人对象之一,当然子永琪之前,乾隆本来也是有选择的,他的第一选择就是富察氏所生的嫡长子永琏,甚至还秘密建储了,但很不幸的是,永琏九岁就夭折了。
永琏死后过了差不多十年,乾隆又等来了富察氏所生的嫡次子,即永琮,结果还没有等到秘密建储,永琮不到两岁就夭折了。这给了乾隆很大的打击。
而当时乾隆之所以着急立储也是因为要稳固政权,历来将太子之位定下来是很有利于皇帝稳定自己手中的皇权的,而随着永琏和永琮的相继夭折,乾隆的政权也已经很稳定了,也就不再急着立储。
所以乾隆放缓了秘密建储的步伐,他有更多的时间来观察他的儿子们,从而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继承人。这个时候,永琪就渐渐走进了乾隆的视野。
永琪确实是才华横溢,很有才能,在乾隆诸多的儿子中是排在很前面的,他是少有的文武双全的皇子,精于骑射又博学多才,满语、汉语和蒙古语都很精通,而且熟谙天文、地理、算法、书画等等,更重要的是,永琪恪尽孝道。
1763年发生了一件事,让乾隆对永琪更加的器重,这一年的端午节,乾隆在圆明园九洲清宴殿举办家宴,宴会之后,大家都回到了自己在圆明园的住所,而乾隆还在九洲清宴殿内小憩。
不知为何,九洲清宴殿突然着了火,乾隆被困在殿内,诸王纷纷进园救火永琪更是不顾凶猛火势冲进殿内将乾隆背了出来。
这件事给乾隆的触动很大,他原本就对永琪很满意,经过这件事就更加满意了,当然有满意就有不满意,当时乾隆的“长子”(在世的论)永珹并没有积极救援,而住所离九洲清宴殿最近的弘曕更是出现的最晚,还和皇子们嬉闹,完全不关心乾隆。
所以这件事之后,乾隆很快就将永珹过继了出去,而对弘曕也很是不满,倒是对永琪更加看重。我们看1763年冬天过后乾隆诸子的情况,永珹和永瑢都过继了出去,最小的儿子也已经出生,只不过他17个儿子只剩下了七个:
永琪、永璇、永瑆、永璂、颙琰、皇十六子(四岁夭折,没有名字)、永璘。
其中颙琰(1760年出生)往后的儿子都还很小,不再考虑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只有永琪、永璇、永瑆和永璂算是在同一时期是乾隆从中选择的对象。
而在这四人中,永琪无疑是最合适的,永璇此人做事不得体,一直不被乾隆看重,而永璂虽然是皇后那拉氏的儿子,但资质平庸,只有永瑆能和永琪相提并论,但永瑆偏科很严重,能文却不善武,对骑射不感兴趣,而且“柔而无断”。
所以文武全才又恪尽孝道的永琪成为乾隆的最佳选择,然而1765年的冬天,永琪病了,得了附骨疮,并于1766年三月去世,此时的永琪刚过完25岁生日,真真是英年早逝,而乾隆也因此失去了永琪这个继承人。
永琪去世二十多年后,乾隆曾说了这样一番话:“其时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更觉贵重,且汉文、满语、蒙古语、马步、骑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示明言,及复因病旋逝。”
这说明乾隆确实是想让永琪做继承人的,只不过还没有等他秘密立储,永琪就死了。乾隆对永琪的看重是真实存在的,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既然乾隆如此看重永琪,为什么永琪的生母在生前只是占了一个妃位呢?
永琪的生母是愉贵妃珂里叶特氏,贵妃是死后的追封,她生前最高的位分是妃。
珂里叶特氏出身并不高,她出生于1714年,在1727年左右成为皇四子弘历的格格,类似于侍妾的一种存在。
她虽然成为弘历女人的时间比较早,但并不受宠,要不然也不可能只生了永琪这么一个孩子。她的晋封是当时的大清后宫是非常普通的。
弘历继位之后,她被封为海常在,两年之后又成为海贵人,等到生下永琪之后按照惯例进了一级,被封为愉嫔,永琪很是聪慧,得乾隆喜欢,到了永琪四岁的时候,愉嫔再次进了一级,成为愉妃。
愉妃在妃位上从1745年正式册封到1792年去世,一共是47年的时间,奇怪的是,这47年里,愉妃的品级一直没有变过,没有升也没有降,这其实很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愉妃并不受宠,她之所以能成为愉妃是因为永琪这个儿子的缘故。
这算是典型的母凭子贵了,但随着永琪的去世,愉妃也就在乾隆这里存在感不强了,既不受宠也没有犯错, 所以一直待在妃位上。
当然,愉妃本身在乾隆的后宫其实品级是很高的,位在她之上的妃子其实很少,妃位之上还有贵妃、皇贵妃和皇后。
皇后那拉氏被乾隆不废而废之后,其实一直是没有皇后的,也就是在愉妃上面的只有皇贵妃和贵妃,而皇贵妃这个位子几乎没有妃子在生前得到,一般都是死后追封,能生前成为皇贵妃的很少,贵妃也是。
这样看起来,愉妃的品级算是很高的了,她一度还是四妃之首,由此可知,不受宠的愉妃靠着永琪还是在后宫占有很重要的一席的。
如果永琪活得稍微再长点,愉妃生前可能就是愉贵妃了甚至愉皇贵妃了,要是永琪能熬到乾隆去世,那愉妃就可能在死后被追封为皇后了。
当然假设只能是假设,并不是真正的历史,真正的历史上,永琪25岁就死了,愉妃倒是很长寿,78岁才去世,而乾隆88岁才去世,有这么一对长寿的父母,可惜了永琪。
乾隆的五皇子永琪那么受宠,为什么其生母珂里叶特氏生前只是个妃位?
这个问题的确提的质量很高!
珂里叶特氏就是愉妃,永琪的生母。永琪是公推的勤勉好学,多才多艺,擅长骑射,精通满语。优秀如乾隆,对他也是钟爱满意,一度欲立他为储君,母以子贵,愉妃却在妃位上硬生生地呆上了四十七个年头,至死不得寸进。带着疑惑,我曾经查了很多资料,想寻找一下愉妃犯过受罚的记录,但真的没有。
清朝对我国现有疆域贡献很大,但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底气不足、不自信的行为。例如:在修明史方面,他们前后用了九十四年,字斟句酌,修完明史后,百分之九十的明朝资料原件都没有了。因为这,我就想:会不会是有人把涉及到愉妃犯过的信息抹掉了呢?从理论上说,应该不会,因为永琪英年早逝,愉妃失宠于圣上,外人犯不上干这吃力不讨好的活。
排除了这些,我就只能很程式化地分析原因了。用很直白的话说,愉妃混得好不好,与下面三个方面紧密相关。
首先,和愉妃的娘家家族地位有关,娘家显赫,乾隆自然会高看愉妃一眼。愉妃的爹是额尔吉图,官职有记载的是员外郎,应该是管理哪条线的副职吧!愉妃进宫,我的理解是皇家海选充实内眷进来的,这个听起来很好,可以攀高枝。其实,当时在朝廷上混的人,大多不愿意把自己的宝贝女儿送进宫,他们通过行贿相关的海选人员,在初选中就淘汰掉自己家的女性。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在通向皇后和贵妃的这条路上,指标太少,竞争太激烈。天家水深,一个跟头栽下去,女儿毁了,还连累娘人吃瓜落。都是在体制内混的人,不差养活女儿的那点钱,别看敲锣打鼓送进宫,日后难逃面向青灯守活寡。
不仅如此,愉妃当初入选藩邸起点很低,是从最基层的格格做起,格格是那批秀女的通称。当然也有重点培养的对象,例如富察氏是弘历的福晋,那拉氏是弘历的侧福晋。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为了说明:愉妃的娘家不咋地,做不了她的靠。
然后,和愉妃的儿子永琪有关。愉妃一生仅得永琪一子,永琪很出色,几乎被立储,但有个前提,必须是在永琏和永琮死后。原因无它,乾隆最爱富察皇后,立嫡是首选。永琮是在1748年夭折的,永琪是在1765年死的,所以,这中间 的十七个年头,才是永琪才真正走入了乾隆视线的时间段。别忘了,这其中还有一个永瑆,他的乾隆第十一子,学习能力很强,还是一位书法家。网传,乾隆进入他的书房,总要先欣赏一会他的书法,然后再聊事。乾隆书法好,可见永瑆 更加不得了,还有后来的启功先生,书法肩架结构另辟蹊径,都是大师啊!史料记载,1763年的一场大火,永琪背着乾隆从火里逃生,也许正是这次,在乾隆心里埋下立储永琪的种子。但1764年,永琪染病,好像是邪寒入骨,不见好转。1765年,乾隆封其为荣亲王冲喜,三月后亡。我标明时间,是想说明乾隆心中确定立永琪为储到永琪发病,是一年不到的时间,按理说,这一年内,乾隆应该给愉妃晋个级,也许是他忙,也许是他忘了吗?
愉妃止步于妃位,和她在乾隆面前失宠关系最大。
乾隆16岁大婚,原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妃嫔42人,其中皇后三位(孝贤纯皇后、皇后那拉氏、孝仪纯皇后),皇贵妃5位,贵妃5位,妃6位,嫔6位,贵人12位,常在4位,答应1位。看看吧,这都是乾隆的后宫,国家承认的。还有野史上的:他的舅母娘棠儿、四春八艳,更有人说,乾隆下江南,每到一地,必来上一梳子才肯走。
愉妃的颜徝应该不高,因为她在乾隆十二绝色后妃中落选了,这十二后妃中有:皇后富察氏、高佳氏、纯妃、嘉妃等,反正没有她。
另外,愉妃生产可能有很深的妊娠纹,有一次乾隆临幸,看见了,说:“你辛苦了!”然后掉头就走。
史料记载,乾隆南巡,没一次带着愉妃玩。
乾隆皇帝忙国事、忙后宫,上头忙,下头也忙。愉妃生前止步于妃位,毕竟福浅而寿高,活了七十九,何况,她死后被追封为贵妃。
会典事例中有:五十八年葬裕陵妃园寝,奉谕照贵妃例办理,一应礼仪与庆贵妃同,设神位于飨殿正龛东次,仅次于纯惠皇贵妃。
真的可以了!相较于辉发那拉氏在皇后位剪发明志,后事凄凉,愉妃也算有始有终了。说句大实话,那拉氏的家境和颜值,真要甩愉妃几条街。
以下图片来源于网络。
乾隆的五皇子永琪那么受宠,为什么其生母珂里叶特氏生前只是个妃位?
一部《还珠格格》,让乾隆皇帝的五阿哥永琪就此家喻户晓,其知名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乾隆皇帝的继任者嘉庆皇帝,成为了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乾隆皇子。
其实,历史上的五阿哥永琪本就是所有乾隆皇子中最为出类拔萃的,他不仅文武双全,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和信任,更是年纪轻轻就被晋封为了亲王爵位,并且还有机会角逐储君之位。只可惜天妒英才,永琪在其25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了,就此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然而,尽管永琪的表现非常出色,乾隆皇帝对其也是宠爱有加,可永琪的生母愉妃珂里叶特氏,却没有因此得到乾隆皇帝的恩赏,始终都只是妃一级,此后四十多年没有再进一步,直至其去世的时候,才被乾隆皇帝追封为了愉贵妃。
那么为何会出现如此情况呢?在这里,我就来为大家做一个解读和分析。
五阿哥永琪,最出类拔萃的乾隆皇子。乾隆皇帝的五阿哥永琪生于乾隆六年(1741年),自幼聪明好学,虽然其出身并不高贵,但凭借其卓越的才识,令乾隆皇帝对其是刮目相看。
在文化上,永琪博学多才,工书善画;在武艺上,永琪的弓马骑射是样样精通;不仅如此,永琪还在天文、地理、历算等领域造诣颇深。因而,单从聪慧和能力上来说,称永琪是乾隆皇子所有皇子中最为出色的一位,这是丝毫不过分的。
然而,永琪最令乾隆皇帝感动的事情还是在于,永琪曾“救”下了乾隆皇帝的性命。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圆明园九州清晏殿发生火灾,乾隆皇帝被困其中,正是永琪不顾火势冲入其中,亲自背着乾隆皇帝逃离火海,使其摆脱了危险。也正是这件事情,给了乾隆皇帝以极大的震撼,使得其更加对自己的这个儿子是刮目相看。
于是,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十一月,年仅24岁的永琪就被乾隆加封为和硕荣亲王,成为第一位晋封亲王爵位的乾隆皇子。
而在乾隆在位期间,也仅仅只有三位乾隆皇子被晋封为亲王,永琪如此年轻就享受到这样的殊荣,则更显得是难能可贵。
只不过天妒英才,永琪在被乾隆皇帝晋封为亲王爵位仅仅五个月后,即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三月便因病去世了,对此乾隆皇帝是伤心不已,除了厚葬永琪外,还为其上谥号为“纯”。
而就在永琪去世三十多年后的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乾隆皇帝在面见英国使者马戈尔尼时,还曾这样评价五阿哥永琪:
“其时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更觉贵重,且汉文、满语、蒙古语、马步、骑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示明言,及复因病旋逝。”
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于永琪的英年早逝是极为伤感和遗憾的,尤其是在乾隆晚年的时候,他对于立储一事迟迟下不了决定,也是因为在自己这些尚且在世的皇子中,实在选不出来一位合适的继任者,而即便是选择了嘉庆,也仅仅是“矮子里面拔大个”而已。
所以,毫不夸张地讲,乾隆皇帝在前后失去二阿哥永琏和七阿哥永琮,这两位由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的嫡子后,在所有皇子中,他最心仪的接班人非五阿哥永琪莫属。
永琪倍受宠爱,但是他的生母珂里叶特氏却并没有因此得到乾隆的恩赏。永琪的生母珂里叶特氏,是员外郎额尔吉图之女,早在雍正朝时期,就嫁给了乾隆,成为其府上的格格。
这里我们还要说一下,清朝时期的“格格”,并不像《还珠格格》里面那样,是皇帝的女儿,贵为公主,其属于王府之中级别高一些的侍女,其地位远低于府上的正室福晋以及侧福晋。
于是乎,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乾隆皇帝登基后,珂里叶特氏入宫后被封为了海贵人,并在乾隆二年(1737年)的时候,晋封海贵人。可见,珂里叶特氏在后宫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其起点也并不高。
乾隆六年(1741年),珂里叶特氏为乾隆皇帝诞育了五阿哥永琪后,才被晋封愉嫔,后又在乾隆十年(1745年)被晋封为愉妃。
尽管乾隆皇帝非常宠爱由珂里叶特氏所生的五阿哥永琪,甚至之后还将其晋封为了亲王,然而珂里叶特氏始终是妃级,直到其去世前,再也没有得到过晋封。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珂里叶特氏本人的出身并不高。
前文中也说到了,珂里叶特氏是员外郎额尔吉图的女儿,而员外郎在清朝事情仅仅是个从五品的小官,这就使得珂里叶特氏在出身背景上有着极大的劣势,根本无法与乾隆朝初年时期的那些地位极高的后妃相比。
比如,乾隆皇帝的结发妻子、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出身于门第非常高贵的富察氏家族,父亲是察哈尔总督李荣保,叔叔更是康雍乾三朝名臣、“满洲首席大学士”马齐,而她本人更是雍正亲自指婚嫁给了乾隆;再看看慧贤皇贵妃高佳氏,也是大学士高斌之女;包括乾隆皇帝的继皇后辉发那拉氏,其出身也要比珂里叶特氏高贵。
再加上珂里叶特氏本身也没有什么野心和手段,为人也相对低调,这也就更使得她不会乾隆皇帝过多的重视。
其次,珂里叶特氏本人并不受乾隆皇帝的宠爱,诞育子女的数量也非常的有限。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珂里叶特氏与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以及纯惠皇贵妃苏氏的对比中看出。
珂里叶特氏与金佳氏、苏氏一样,在乾隆皇帝登基之前,都是其府上的格格,地位无法与乾隆的嫡福晋富察氏,以及两位侧福晋高佳氏和辉发那拉氏相比。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乾隆皇帝登上了皇位。苏氏因为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时候为乾隆生下了三阿哥永璋,因而在乾隆登基之后的首次册封中被封为了苏嫔。而与珂里叶特氏一样,并没有为乾隆诞育子嗣的金佳氏则是被封为了金贵人,地位也是要高于被封为海常在的珂里叶特氏的。
而苏氏先后为乾隆皇帝诞育了两儿一女,分别是三阿哥永璋、六阿哥永瑢以及和硕和嘉公主,金佳氏也为乾隆诞育了三位皇子,分别为四阿哥永珹、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至于珂里叶特氏,她的子女只有一人,那便是五阿哥永琪了。
与此同时,苏氏和金佳氏都是在生前就被乾隆皇帝册封为贵妃,并且还在去世后被追封为皇贵妃,同样高过了珂里叶特氏。
这些都说明,珂里叶特氏本人与其他乾隆朝初年的后妃相比,并不受宠。
再次,五阿哥永琪的英年早逝,让珂里叶特氏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其实,永琪的优异表现不仅仅在于他天资聪慧,并且非常的勤奋刻苦,珂里叶特氏对于永琪的培养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对于珂里叶特氏来说,如果永琪能够得到乾隆皇帝的充分重视并委以重用,甚至在日后能够继承大统,登上皇位,那么她也将凭借“母以子贵”,实现“逆天改命”,同时其地位也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只不过,便随着乾隆三十年(1765年)永琪的英年早逝,珂里叶特氏的所有的美好希望就此全部破灭。
此时的她既没有强大的外部支持力量,也没有子嗣来为他出头争气,再加上他本身也并没有得到乾隆皇帝过多的宠爱,她在后宫中的存在感也就此变得非常低了。
就这样,失去自己儿子永琪的珂里叶特氏在低调与平凡中度过了二十多年,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的时候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而在她去世后,乾隆皇帝将其追封为愉贵妃,并且以很高规格的礼仪将其安葬,同时将其神位也安排在了一个非常高的位置,在所有葬入裕陵妃园寝的乾隆后妃中,地位仅次于纯惠皇贵妃苏氏与庆恭皇贵妃陆氏,也算是给予了其充分的尊重与极高的身后殊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