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美如花,独具异域风情,寒香见在历史上真的受乾隆宠爱吗?
最近,《如懿传》中的寒香见出场,看过还珠格格的人,大概都对里面那个貌美如花的香妃印象较深,而如懿传中的寒香见,也正是还珠格格中的香妃。是一位出身天山寒部的嫔妃。原型为清高宗乾隆帝的容妃和卓氏。
寒香见在历史上真的很受乾隆宠爱,《如懿传》原著中描述她的外貌为:
“貌美体香,紫禁城所有的寡淡和重复,都因为她,戛然而止,雪色的裙抉翩然如烟,像一株雪莲,清澈纯然,绽放在冰雪山巅。”
寒香见的美,举手投足都让皇上神魂颠倒。注定是其他任何嫔妃无可比拟的。
寒香见的历史原型是乾隆帝的容妃和卓氏。入宫之后从贵人到容妃,拥有倾国倾城之容貌。虽然没有子嗣却承宠多年,所以可见她的恩宠和在乾隆心中的地位,是其他任何嫔妃无可比拟的。
从后世流传下来的香妃画像,足见是个明艳动人的美人。
乾隆对寒香见是宠爱异常的。
乾隆二十六年底,香妃由贵人晋升为嫔,三十三年又由嫔晋升为妃,称为容妃。要知道她是没有子嗣却被晋升为妃位,足见乾隆对她的宠爱。香妃在诸妃中位居第三,地位很高。香妃在宫中享有特殊待遇,乾隆帝注意照顾他的民族习惯,他在宫中长期穿着维吾尔族服装,保持维族饮食习惯,宫中专设了维族厨役,以保证她的特殊需要。每逢赏赐,他得到的哈密瓜一类的西北贡品较一般妃嫔为多。乾隆三十年春,他以嫔的身份与皇后等一起随同乾隆下江南,游历了苏州杭州等地,一路上她所得的赏赐均为清真食品技术与伊斯兰教习俗的物品。除这次随驾南巡外,容妃还多次随乾隆出巡,乾隆三十六年,随驾东巡,游历泰山曲阜;四十三年七月,随驾赴盛京,曾到沈阳故宫等处。拜谒过清太祖努尔哈赤陵。从出巡纪录来看,容妃地位在不断提高,所得赏赐不断增加。频繁的随驾出巡,在宫中承宠十数载,恩宠不衰,足见她深得皇帝宠爱。乾隆五十三年四月,香妃病逝于宫中,享年55岁,死后将其运回家乡安葬,葬在今座落在喀什市东北郊5公里处浩罕村的香妃墓。
虽然乾隆对寒香见的感情属于“乍见之欢”,但这种感情没有随着时间衰退,反而越来越强烈。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寒香见对皇上冷冷的,但是皇上一直对她这么痴迷,原因可能大多在于其他宫廷女子大多为了攀附权贵或者为了荣宠对皇上百依百顺,不择手段讨好献媚,可是寒香见却对他不以为然,身为帝王,他心中所想的可能更多的是自己能够征服的了天下江山,也可以征服一个女人的心,所以性格刚烈的寒香见却让皇上对她更加的热情。正因为他一直都没有“真正得到”寒香见,于是朝思暮想,更让乾隆对她的感情愈发炽热,身为帝王这世间竟还有他征服不了的女人?这就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貌美如花,独具异域风情,寒香见在历史上真的受乾隆宠爱吗?
后宫佳丽三千,从来不缺貌美的女子。香妃既不是乾隆登基前就陪伴其左右,又不是前期宠妃,那么香妃究竟境遇如何呢?
香妃的历史原型是乾隆帝的容妃,要推测一位妃嫔的地位,我们不妨从进宫背景、进宫目的、子嗣等方面来分析。
香妃又称和卓氏,乾隆二十年五月,清军进军伊犁,二次平定准噶尔叛乱, 图尔都等五户助战有功的和卓应召入京,图尔都获封一等台吉,其妹妹也被选入宫,册封为和贵人(即香妃)。
显然,这是乾隆皇帝统一新疆后,实行“因俗而制”的政治需要,即政治联姻。
贵人在清朝后妃的八个等级中,属于第六个等级,其前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其后有常在和答应。对比蒙古妃嫔入宫即是一宫主位,和卓氏入宫的位分并不高。
由于和贵人入宫时带来了祥瑞(从南方移栽到宫内的荔枝树,竟结出了200多颗荔枝),受到皇上、皇太后的喜爱。因此皇太后降旨,册封和贵人为容嫔。她的哥哥,原封为一等台吉的图尔都,也因追论进攻喀什噶尔有功而同时晋爵,封为辅国公。
前朝后宫,相辅相成,一荣俱荣。
乾隆第四次南巡,携皇太后、皇后、香妃、图尔都以及大学士傅恒等同行。香妃的俊俏和异域情调进一步赢得乾隆皇帝的垂爱,皇太后懿旨,将她由容嫔晋为容妃。
从贵人晋升嫔、妃,皆为皇太后下旨,为何不是皇上亲自册封呢?想必是政治因素居多。
香妃入宫十多年荣宠不衰,却并无任何子嗣,也并未晋封贵妃。甄嬛传里有句台词: 朕知道是为什么让她(祺嫔)入宫,既不会给太高的位分,也不会太过宠幸了。想必乾隆帝也是这般打算吧。
香妃入宫,政治因素居多,和亲往好了说,是双方合作共赢的协议书,如果双方合约一旦作废,和亲的女子便是人质,用于制衡对方。如懿传中皇上没有实力平定西北叛乱时,不得不答应端淑长公主下嫁,同时又担心对方会以长公主为要挟。
香妃的确美丽,但没有达到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境界,乾隆为之神魂颠倒的可能性不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