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火攻烧了半个东京,为何最后盟军却放弃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直接出兵对日本作战,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达到了最大化。在这场战争中,美军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军事将领像麦克阿瑟、尼米兹、金凯德、斯普鲁恩斯和李梅等人,如果评选谁功绩最大的话恐怕会见仁见智,但如果评选谁消灭敌人最多的话必定众口一词,那就是李梅。
柯蒂斯·爱默生·李梅出生于1906年11月15日,是美国空军的四星上将,曾在二战期间实施了战果突出但却颇具争议的战略性轰炸,几乎将东京夷为了平地。若干年后,面对日本民众和媒体的叫嚣,他依然坦坦荡荡地表态:
杀死日本人并没有使我感到不安,使我真正感到不安的是战争。
接下来,文史不假带您回顾历史,竭力还原李梅在二战期间的表现,尤其是由他所直接领导的“李梅火攻”。为了抵制抄袭,声明本文只发表于百家号和头条号这两个自媒体平台,声明配图全都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941年12月7日凌晨,在永野修身的推动下,在山本五十六的策划下,在南云忠一的指挥下,日本第一航空舰队以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这六艘航母为核心,长途奔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驻地,史称“偷袭珍珠港”。
完全没有防备的美国海军面对日本海军的不宣而战,彻底被打得晕头转向。两个波次的攻击过后,珍珠港内停泊的6艘战列舰中有4艘被击沉,1艘被搁浅,6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丧失作战能力,188架飞机被击毁和上百架飞机被击伤,另有近6000人伤亡。
消息传到华盛顿时,社会各界都沸腾了,成为美国自建国以来第一次遭遇的外敌攻击。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罗斯福总统在第一时间赶往国会发表演讲:
1941年12月7日是可耻的一天,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精心策划的突然袭击!
在演讲时,整个国会都表现得“庄重而又气愤”,台下议员不时都会通过雷鸣般的掌声和跺脚声表示赞同。之后,参议院以82票全票通过,众议院以388票对1票几乎全票通过,授权罗斯福总统对日本宣战。
1941年12月21日,罗斯福在白宫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正式下达了轰炸东京以报复日本的命令。他认为,这次轰炸不仅能够鼓舞美国人民的士气,而且还能够震慑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气焰。
当时,美国距离日本最近的威克岛已经失陷,其它轰炸机都因为作战半径不够而无法返航。如果动用仅存的三艘航母,又担心行动失败后西海岸和本土的防御力量不足,因而海军方面显得左右为难。
1942年1月,海军参谋次长罗尔视察位于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军用机场,发现跑道正途装成航空母舰甲板进行战机的起降训练。于是,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利用陆基轰炸机作战半径大的优势去轰炸东京。
经过紧锣密鼓的可行性测试,王牌飞行员杜立特同意率队去完成这次轰炸东京的任务,而且选定了由北美航空公司生产的B-25。经过彻底改装,这款中型轰炸机不仅被拆除了机腹的四挺双管机枪和照明设施,而且还加装了副油箱,从而在理论上能够实现返航。
由于理论和实战存在着重大差异,美军也考虑到了B-25在轰炸东京后无法顺利返回的情况,要求飞行员在中国东部的沿海地区进行迫降。可以说,这是一次九死一生的作战任务,每个人都对此心知肚明。
为了实现这次作战任务,美军出动了仅存三艘航母中的两艘,分别是“大黄蜂号”和“企业号”,希望可以最大限度接近日本本土。经过二个多月的秘密训练,有16架参加轰炸任务的B-25停靠于航空母舰上,悄悄向北太平洋驶去。
经过五天的海上隐蔽航行,这支编队尚未抵达预定海域就被一艘日军巡逻舰发现,随时会遭到日本海军的围堵和进攻。无奈之下,杜立特只得亲率16架B-25提前起飞,以超低空飞行的方式躲避日军雷达,终于6个小时后飞抵日本并且轰炸了东京、横滨、大阪和神户等地。
完成轰炸任务后,这16架B-25冒着猛烈的防空炮火返航,其中的15架成功飞抵中国沿海地区并且实施迫降。最终,除3人阵亡和8人被俘外,其余的64人均被中国军民搭救并且返回了美国。
1942年的这次东京轰炸象征意义十足,极大地震慑了日本的高层,就连天皇裕仁都“吓得肝颤”,紧急躲进了皇宫的地下掩体。而且,它还为日后的“李梅火攻”提供了相关的参数和借鉴。
中途岛战役后,美军彻底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劣势,开始一步步逼近日本的本土。为了持续威慑日本高层,罗斯福总统认为远程轰炸是最好的办法,于是要求军方采购比B-25中型轰炸机更优秀的战机,由波音公司研发的B-29便应运而生了。
B-29是当时最先进的大型轰炸机,机身翼展就达到了43米,而且载弹量高达9吨,被誉为是“超级空中堡垒”。而且,它可以在4万英尺的高度以近600公里的时速飞行,日军的防空火力和战斗机都无法将其击落。
B-29虽然足够优秀,但最大的缺陷却在于航程,像B-25一样无法完成轰炸东京并且顺利返航的任务。而且,由于设计定型并开始量产,这种作战半径的短板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弥补。
为了能够完成轰炸东京并且顺利返航,罗斯福希望国民政府可以在四川成都附近建立军用机场。作为一款重型轰炸机,B-29的起降跑道起码需要长2600米、宽60米和厚1米,因而对于施工的要求极为严格。
经过地形勘察,国民政府选择成都附近的新津、邛崃、彭山和广汉这四地修建重型轰炸机机场。为了支持抗战大业,周边地区的几十万民众都积极主动参加施工,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在短短半年时间就全部完工。
1944年4月24日,随着第一架B-29成功降落,这些重型轰炸机军用机场终于投入使用。虽然说,成都是同盟国方面距离日本本土最近和最可靠的陆上飞行基地,但仍然有3700多公里的距离,继续以东京为目标有些吃力。
经过权衡和考量,美国空军将原先的目标东京改为了南端的九州,这里是日本重要的钢铁基地。从此以后,从中国成都附近起飞的B-29专门针对日本九州以及沿途的重要设施进行轰炸。
塞班岛战役后,这里成为了美军在马里亚纳群岛的重要基地, 逐渐取代中国成都成为了B-29新的飞行基地。从这里起飞后,不仅能够轰炸日本本土,而且还能轰炸菲律宾和东南亚的日军设施。
1944年11月24日,随着太平洋战场形势的明朗化,美军集中出动了100多架B-29飞抵东京再次轰炸,以求逼迫日本投降早日结束战争。不过,这次轰炸的象征意义同样大于实际意义,日本依然还在继续叫嚣和抵抗。
从1944年6月到12月,美军对日本的轰炸共计有20次之多,投下的炸弹多达数千吨,可始终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在此背景下,空军五星上将亨利·哈利·阿诺德推荐李梅出任前线指挥官,具体负责轰炸东京和日本本土。
李梅有着十分丰富的轰炸经验,亲自组建并且训练了著名的“305轰炸机大队”,在欧洲战区屡建奇功。虽然只是一名少将,但他却是空中轰炸的专家级人物,接到调令后信心十足地抵达了战场。
通过调查研究,李梅发现日本的房屋为了防潮和防震而多为木质结构。因此, 他创造性地提出不再使用炸弹而改用燃烧弹,借助风势很快就能引燃大片的区域。而且,日本本土的成年男性甚少,消防队员自然非常短缺,火势很难在短时间内被扑灭。
1945年3月10日,人类历史上杀伤力最强的常规空袭开始了,300架B-29轰炸机仅一个晚上就向东京投掷了2000吨的燃烧弹,将60%的商业区和20%的工业区都焚烧殆尽。甚至于,就连天皇裕仁皇宫内的明治神宫也被彻底烧毁。
此次成功轰炸东京后,美军又接连出动B-29对日本的其他城市实施了三个月的持续轰炸行动,直接造成了十万人死亡,数十万人被烧伤,上百万人无家可归。据一些幸存者回忆:
眼睛所看之处,河水被蒸发,河床上全是烧焦的尸体,警察和士兵正在清理蜷缩的尸体,空气中都弥漫着烧焦的臭味。那一刻,我怀疑自己是不是还在人间。
除了接连不断的“李梅火攻”,美国海军也在步步逼近日本的本土。到了1945年7月时,死硬的日军依然认为可以守卫本土,因而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陆军大臣阿南惟畿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等人甚至还鼓吹“一亿玉碎”计划。
其实,早在德国投降前夕的1945年3月,美军就制定了登陆日本的“没落行动”计划,准备首先登陆九州岛南部,然后以此为跳板攻占本州和其余岛屿。但是,面对日本的疯狂之举,美国人的确有些发怵了!
为了减少数十万部队的伤亡,接替罗斯福担任总统不久的杜鲁门只得叫停了“没落行动”,也叫停了“李梅火攻”。最终,他批准使用刚刚通过“曼哈顿计划”而试制成功的原子弹。
1945年8月5日,保罗·蒂贝茨驾驶B-29轰炸机从塞班岛起飞,在广岛上空投下了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由于日本继续死硬抵抗,查理士·斯文尼又在8月9日驾驶B-29轰炸机在长崎上空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胖子”。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终结。可以说,“李梅火攻”虽然没有原子弹来得那么立竿见影,但的确大幅度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进程。
战后,有人认为李梅使用燃烧弹轰炸东京的做法造成了巨大的平民伤亡,但更多人却认为他以“舍我其谁”的壮举加快了战争的结束。对于自己的行为,他在回忆录中这样表示:@文史不假
我能想象到一团团火球舔噬着企图逃生的人群,人类的尸体像木头一样燃烧……。但是,我必须打赢这场战争,如果美国输了,我充分绝对自己会因为战争罪而受到德国或者日本的审判。
李梅火攻烧了半个东京,为何最后盟军却放弃了?
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先解释一下李梅火攻。随着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节节胜利,使得美军有条件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但轰炸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1945年1月,柯蒂斯·李梅少将从欧洲战场调往太平洋战场,被任命为第21轰炸机部队司令。李梅经过调研,发现日本的军工厂大多建立在以加工零配件为主的作坊基础之上,而大多数建筑物都是以竹木等一些易燃材质建造起来的。于是他改变战法,改战术轰炸为战略轰炸,从高空轰炸变为低空轰炸,从白天轰炸改为夜间轰炸,从用常规炸弹改用燃烧弹。这时,美军生产一种新型燃烧弹,它的内部填充物为环烷烃和铝盐以及棕榈酸的汽油,此时汽油呈现胶状,因此也被称为“凝固汽油弹”。使用时以集束方式投放,38颗捆绑,爆炸时凝固汽油点燃并向外喷射,最远可以喷射30米,燃烧温度可达一千度。只要沾上,常规办法根本扑不灭。毛岸英烈士就是因这种可恶的燃烧弹牺牲的。
1945年2月23日,美军首次对东京采取大规模燃烧弹攻势,至1945年7月4日,美军宣布当时日本已遭受10万吨炸弹的轰炸。其中1945年3月9日、5月25日两次对日本首都东京的轰炸,尤其是1945年3月9日的轰炸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非核武空袭,美军投下逾2千吨燃烧弹。据当时日本政府统计,在当晚的轰炸中有约10万人被烧死(另一种说法是8万人),另有10万人被不同程度烧伤,伤亡人数竟超过1923年9月1日东京大地震的死亡数(7.3万人),比后来广岛或长崎在原子弹爆炸中死亡的人数还多。另有100万人无家可归。
而轰炸引发的大火几乎将所有东西都点燃了,金属都被高温融化,人和木头都在令人窒息的高温中自燃。许多躲在防空洞 里的人都被活活烤死或窒息而死,四下奔逃的人群近乎疯狂,到处是乱窜的火苗,到处是恐怖的惨叫。很多人认为水中安全,纷纷跳入附近的池塘和河流,但是灼烈大火所形成 的高温将池塘里的水都烧沸了。池塘成了开水锅,水中避难的人都被滚烫的水活生生煮死。其状简直如人间炼狱,大火之后日本政府花了二十五天的时间才将烧焦的尸体清除完毕。
火攻东京次日,美军又夜袭名古屋,使该市的飞机制造中心化成一团火焰。13日,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也遭到了300架B-29的轰炸,使用了1700吨燃烧弹,约20.7平方千米的市区在3小时内焚毁。16日,美军又轰炸神户,使其造船中心被摧毁。美军于四、五、六月又大举空袭日本各大中小城市。
持续四个月的战略轰炸使日本到处是火海,遍地是废墟。一共造成了50万日本人死亡,800万人无家可归。虽然美军将日本天皇居住区列为受保护地区,不予以轰炸,但日本皇宫与宫殿一部分被焚烧,明治神宫焚毁。因为指挥这一系列轰炸的美军指挥官是李梅少将,因此史称李梅火攻。在民间也将李梅火攻戏称为李梅烧烤,李梅被调侃为烧烤达人。日本人则将李梅称为鬼畜。
李梅火攻至今是日本人心中的噩梦,给日本造成了巨大心理阴影,日本至今都不愿回忆。东京是受常规炸弹破坏最严重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受常规轰炸死亡最多的城市。火势一度蔓延到裕仁天皇的皇宫正殿,裕仁天皇差点就被李梅给“烧烤”了。
李梅火攻之所以被放弃,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美军战略轰炸目的基本达到。如日本东京除皇宫等少数建筑外,已成一片瓦砾。上百万人逃往农村,在工厂工作的工人也大大减少。东京留守的医务人员仅剩9名医生、11名护士。再炸就只有炸皇宫了,而日本天皇裕仁是日本人的偶像,如果炸掉皇宫等于摧毁了日本人心里的信仰,这将会导致日军以及平民的疯狂报复,这是美军所要刻意避免的。
二是美国虽然转入了战时生产体制,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但连续4个多月的比下饺子还厉害的轰炸,已把美国生产的凝固汽油弹储备基本耗尽,美军已经没有多少可用的凝固汽油弹。如日本再不投降,美军倒有一个计划在秋季用凝固汽油弹对日本的谷物、粮仓等继续进行轰炸,以造成饥荒。
三是最重要的,美国终于在1945年7月15日研制成功原子弹,为进一步摧毁日本的抵抗信心和士气,很快就迫不及待的分别于8月6日和9日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焦头烂额的日本天皇不得不下了停战诏书。
李梅火攻烧了半个东京,为何最后盟军却放弃了?
因为该烧的都烧的差不多了,没有继续烧下去价值
李梅的火烧东京,从1945年2月23日开始,到1945年5月25日结束,期间成规模空袭可是进行了七次。终止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东京地区该烧的都烧的差不多了,地面引燃物已经不多了,纵火编队转去烧名古屋、神户、大阪等日本其他城市去了。
主力纵火犯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
第一次火攻是试运行,投入轰炸机数量并不多,因而取得战果最大的是1945年3月9日夜晚的空袭,精心挑选东京连续多日晴天以及有6级大风的天气进行。而且“鬼畜李梅”把此次“纵火”的主要目标区域定为东京的下町地区。该地区是日本工薪阶层主要居住区,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城中村出租房地区。不到30平方公里范围内居住超过110万人,人口极度密集,建筑物间间距十分狭小。有大量小供应商,战争期间也堆积大量与军工相关但易燃易爆物品。
1945年3月9日的东京夜景
所以这次空袭效果是空前成功,219架B-29轰炸机总共投下了1510吨燃烧弹,造成了约10万人死亡,超过12.5万人受伤,26.7万幢建筑物被焚毁,超过100万人无家可归。空袭过程中产生几乎横扫一切的火龙卷,甚至参与空袭的轰炸机返回后大部分机身都沾满灰烬。很多居民试图跳入河流和水池求生,结果被高温煮沸河水湖水烫死。
更加深层次的打击是,此次空袭导致日本东京地区几乎陷入瘫痪。超过120万居民逃离东京,工业生产陷入停滞,东京地方政府完全被救灾、医疗、防疫等工作挤满。但相应的,这也注定今后的空袭是无法取得相似的战果的。密集人口被疏散,引火物大量减少,人们的防火和逃生经验也更加丰富。
轰炸过后的东京
实际上,美军规模最大的空袭是在5月25日,美军一共出动了470架B-29轰炸机,规模超过3月9日空袭的一倍,但仅造成不到7000人伤亡。再加上经过多次轰炸,东京超过一半区域已经被焚毁。剩下的区域大多没有轰炸价值或被定为非轰炸区域(皇宫、使馆区、医院、教堂以及学校等),李梅的东京烧烤行动也已经达到战略目标,东京地区工业生产陷入瘫痪,所以也就停止了无意义的轰炸行动,纵火编队也转向轰炸日本其他城市。
顺带一提的是,李梅反而是战后第二位获得日本最高勋章的“一等旭日大勋章”的美军将领。理由是帮助重建日本航空自卫队,朝鲜战争期间李梅是联合国军空军指挥官,在他要求下重建了日本航空自卫队为美军承担后勤和巡逻等支援任务。
李梅火攻烧了半个东京,为何最后盟军却放弃了?
日军偷袭了珍珠港之后,太平洋战争爆发,在经过了3年艰苦的战斗之后,盟军部队取得了绝对的空军和海军优势,日军在太平洋上占领的岛屿被美军一一攻克,日军只能被迫防守本土,虽然他们知道败局已定,但是还想要通过增加盟军伤亡来为投降谈条件。
孤注一掷的日军
当时德国已经宣布投降,可是日军还想要利用陆军的优势占领我国东北,同时把本土守的固若金汤。日军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想要通过投放细菌武器来阻止盟军登陆,用自己本土平民感染盟军。
洞悉了日军计划的盟军,开始研究应对这项战法的策略,最终决定以强大的空中力量对东京进行轰炸,来迫使日军放弃防守本土的计划快点投降,除了给日本政府施加心理压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日军的平民区藏着大量的军工用品。
轰炸东京的原因
当时东京的平民受军国主义思想的荼毒,坚持跟盟军部队做抗争,而且很多人还觉得自己做的事是为了正义,所以日军军部利用这一点,将很多弹药的准备工作,转移到了平民区内,用小作坊的方式先进行初加工,然后在夜晚的时候统一运送到兵工厂去完成。
盟军在侦查发现了这一点之后,曾经用撒传单的方式劝告过这些平民,但是却没有人把盟军的警告当回事,于是盟军就利用日军夜间作战仪器不足的条件,对东京发动夜间轰炸,阻挠日军继续生产军工用品。
盟军开始“李梅火攻”
但是随着轰炸的频率越来越高,盟军发现东京的一些人真是硬骨头,盟军轰炸的频率越高他们的干劲就越足,为了摧毁东京的生产力和打击日军的妄想,在美军第21轰炸机部队司令李梅的建议下,美军派出了大量的轰炸机向东京抛下了凝固汽油燃烧弹。
在取得成效之后,美军加大了投弹量,一夜之间让东京伤亡20万人,因为当时东京建筑大多为木质结构,所以烧掉了半个东京,几乎死亡的数量甚至比一颗原子弹的伤亡量还要高。这次“李梅火攻”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可是盟军最后却在登陆前放弃了这项计划,这是为什么呢?
放弃“李梅火攻”的原因
首先就是盟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三次轰炸之后大量的平民逃到了农村,使得日军的很多兵工厂都瘫痪,工厂工人的出勤率不到从前的一半。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所以没有必要再进行这样的攻击。
其次就是这种方式受伤害最大的还是平民,当时日本本土空军和防空军已被摧毁,而且经历轰炸的东京像一座“死城”一样,其他地区又没有这样的人口密度和战略意义,所以盟军放弃了复制“李梅火攻”的想法。
总结
虽然盟军放弃了这样的进攻方法,可是日军高层却没有放弃阻止盟军登陆的目标,依旧组建了大量的师团在乡野间严阵以待,被逼无奈的美军为了完成《雅尔塔协议》中的约定,向长崎和广岛投下了原子弹,最终才让日军投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