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个人物吗?为什么?

提到《红楼梦》,很多人都会想到金陵十二钗,想到“宝黛钗”之间的风花雪月,想到“四王八公”的政治倾轧,却唯独会遗忘一个着墨不多但却形象生动的小人物——刘姥姥。

笔者个人认为,刘姥姥虽然装傻充愣,虽然甘当丑角,虽然供人消遣,虽然有些势利。但是,她却是全书最真实,也最贴近生活的人物,难道为了生计勇敢的活着有错吗?

刘姥姥其实和贾府没有半毛钱关系,就只是一个贫苦的农村老太太。因为丈夫过早亡故,她的生活相当艰难,只能依靠女儿和女婿勉强度日,艰难抚养着外孙。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女婿狗儿的祖上曾经做过官,而且还和如今显赫的贾家能勉强搭上亲戚。于是,从来没有放弃希望的刘姥姥心动了,《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这样写道:

咱们谋到了,靠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当日,你们家和金陵王家连过宗,如今王府虽升了官儿,只怕二姑太太或许还认的咱们,有些好处也未可知。

不过,女儿和女婿已经完全认命,当即就驳斥了刘姥姥的想法。书中这样写道:

就你我这样的嘴脸,怎么好到她门上去?只怕门上也不肯进去通报,没的白打嘴现世!

此时,没有出过远门的刘姥姥也犹豫了,但考虑到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她还是决定出去试一试:

还是舍着我这副老脸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也算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

简单准备后,刘姥姥带着自己的外孙板儿一大早就出发了,路上不停地揣测可能会遇到的结果。来到“敕造荣国府”,眼前的富丽堂皇和高大威武将她吓懵圈了,但还是壮着胆子往里凑。

通过不断磕头和作揖,她终于打听到了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住址。通过周瑞家的媳妇帮助,刘姥姥终于通过角门进入了贾府,还见到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的妻子王熙凤。

对于她的到来,王熙凤显然没有当回事,只是随便敷衍了几句。刘姥姥抓住机会,一股脑儿将提前背好的台词全说了一遍,比如生活艰难、亲戚亲分等等,说白了一句话,赏点儿钱呗。

谁知,王熙凤竟然不紧不慢地说贾府只是外表光鲜,其实也有太多的艰难。好在,她最后还是看在王夫人的面子上表示:

既老远的来了,怎好叫你空手回去。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若是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得到二十两银子后,刘姥姥激动的手舞足蹈。回家后,她终于可以购置一头牛和几亩地,生活也算是有了一些保障,境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为了报答贾府的资助,刘姥姥在秋收后将新鲜的瓜果和蔬菜都带上,第二次来到了荣国府。这次入贾府,她的人生实现了重大的转变,因为恰巧碰到了贾母的寿诞。

来到大观园后,刘姥姥本想给贾母磕头拜寿完就离开,可是却被留下吃饭并且住上两天。期间,她为了讨得贾母开心,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将装傻充愣的技艺发挥到了极致。

几天下来,不仅贾母非常高兴,就连王夫人和邢夫人以及其她的小姐丫鬟们都乐不可支,对刘姥姥态度转变最大的却是王熙凤。见识了刘姥姥的深藏不露,她还特意要求为自己的女儿取名字。

临行前,王夫人直接赏了刘姥姥一百两银子,其她的小姐丫鬟们也都有赏赐。就这样,刘姥姥收获满满的回到了自己家。

谁曾想到,这样的豪门竟然在一夜之间彻底崩塌,男的被前线充军,女的被发配为奴。之后,所有人都与贾府积极撇清关系,甚至还有落井下石的。

只有刘姥姥怀着报恩的心态前去牢房探视,见到了曾经杀伐决断不可一世的王熙凤。此刻,她唯一的牵挂就是自己的女儿贾巧姐,请求刘姥姥代为照顾。

在贾府即将被查抄前,王熙凤偷偷将女儿巧姐送到了自己的娘家。谁知,弟弟王仁竟然完全不顾至亲血缘,眼见贾府败落后,竟然将自己的外甥女卖到了风月之地。

刘姥姥接受了王熙凤的嘱托,回家卖掉了这些年辛辛苦苦攒下的田地,在贾芸和小红的帮助下赎出了巧姐。从此,将其隐姓埋名后嫁与了板儿为妻,过上了清贫安稳的生活。

像刘姥姥这样的人,完全可以担得起“有情有义”这四个字。@文史不假

你喜欢《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个人物吗?为什么?

我喜欢《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个人物吗?

呵呵,太喜欢刘姥姥这个人物了,虽然刘姥姥到了大观园,似乎都觉得什么都新鲜好奇的,贾府里的太太小姐们都那么的高贵,与这行为古板老实,说话粗鄙的乡下的刘姥姥和她的孙子板儿有很大的距离。所以,就引来了荣国府的太太、小姐们、甚至丫鬟的阵阵发笑了。

为什么?

贾母说:你都75岁了,身体还那么硬朗,比我还大几年呢。

可见刘姥姥也有让贵族的贾老太太羡慕的地方呢。因为刘姥姥生活在广阔天地的农村,什么农活都亲力亲为,有着一副结实的身板子,这个是最令人羡慕的。

刘姥姥给贾府送上新鲜的蔬菜水果,贾母觉得新鲜可口,还羡慕着刘姥姥天天能吃上自家种的新鲜的瓜菜和水果呢。

天天吃着山珍海味的贾母也有自己认为不如人的地方,她感觉刘姥姥身板子灵活健康还每天吃着新鲜天然健康的蔬菜水果,这也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啊。

刘姥姥虽然75岁了,她与贾府的关系其实一点都不沾亲,是她的女婿,王狗儿的祖父与凤姐的祖父认的亲,属于连宗之族两家都姓王吧。凭着刘姥姥的心思,在自己被王狗儿接到女儿女婿家时,这个家穷困撩倒,老太太呢,就想着去一趟贾府碰碰运气,可见这刘姥姥是一个头脑精明及能干的人。

当时凤姐呢?也觉得贾府虽大,这个家也不好当,所以呢,就随意地拿了20两银子给刘姥姥孙儿做件衣服,打发了这位刘姥姥。而20两银子对于一个乡下的老太太用场就大了,刘姥姥这乡下人虽然说话粗鄙惹人笑。但此行不虚呀。

贾母是个爱面子的人也叫下人给了很多东西给刘姥姥,这回呀,刘姥姥没白来,还满载而归呢,所以才有后来刘姥姥在贾府被抄家之后就救下凤姐的准备被贾府兄弟卖到青楼的女儿巧姐儿。

所以,感觉到刘姥姥就是一个会感恩的人,才觉得她有可爱的一面呢,我也喜欢上她这个人物了。

继续欢迎亲爱的读者光临点评!给予我们更新更佳的观点哦。谢谢!(*°∀°)3

#彩霞原创#

你喜欢《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个人物吗?为什么?

很喜欢《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个人物。

喜欢这个物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刘姥姥是个善良淳朴的农民,生活在远离城市的乡村,以租种田地糊口,一身破衣,一身汗,种好田地,带好孙,在青黄不接时可能会吃了上顿,愁下顿,寒冬腊月愁棉衣(从刘姥姥前两次进贾府,贾母给点银两和旧衣的现象可知)。

刘姥姥贫苦的人生经历令人同情。

看到书中刘姥姥进贾府的细节描写,就联想到我的父亲曾多次讲过:解放前夕,遇水灾或干旱,租田收成极少,父亲的爷爷领着他,从乡下去城里远房亲戚家借点儿钱粮,回来度过荒年。

这也许是同病相怜吧。

二,刘姥姥虽然是个年老农妇,但她的智慧与口才令人敬佩,从她几次进贾府的言行便可知晓。大观园宴席上那开堂白令众人捧腹大笑;饮茶行"令"中也能接住命题句(《红楼梦》第四十回)。那几句接句虽无华丽的词藻,但朴实的语言突显劳动者的本色,大意是治虫、栽蒜种萝卜,秋季南瓜红,反映劳动人民辛苦劳作,喜获丰收的情景。

我说刘姥姥真有才。

贾母喜欢与刘姥姥聊天,宝玉爱听刘姥姥讲故事,众小姐们喜欢刘姥姥的笑话,这些例子无不反映刘姥姥迎合人们心理的聪明智慧,与富人周旋的能力,以求眼前生存的燃眉之急。

三,刘姥姥心灵美,懂得感恩。 刘姥姥来贾府时总会带些新鲜的瓜果蔬菜之类的农副产品,贾母很是喜欢。这些东西虽不好用银两来平衡,但表现了贫苦人家尽其所能的感恩心意。

刘姥姥第三次进贾府时,宁荣二府已经是风雨飘摇,满目苍凉,死的死了,住牢的住牢,被骗的不见啦(这是作者要想的结局),而刘姥姥没有回辟,先是在贾母灵位前哭得死去活来,然后帮助曾经笑弄过她、趾高气昂的王熙凤寻找女儿巧姐,并安排好巧姐以后的人生之路。

刘姥姥不但懂得感恩,而且还宽容大度,善良淳朴。

四,刘姥姥是个有素养的人,从带她带着板儿初进贾府时可以看出,穿门过廊,走厅入堂,一路上死死盯着板儿,防上孩子言行举止出格,影响不好。反映刘姥姥,家虽贫,家教不贫。

以上四点是刘姥姥人物形象的概括,说明了人们喜欢刘姥姥的原因。

你喜欢《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个人物吗?为什么?

喜欢刘姥姥这个人物 :

1 . 刘姥姥面对困难,想的是办法,并积极的面对。

刘姥姥在女婿家生活着。一家人为生活奔波,但是生活照样艰辛,甚至难以维继,终于想到了原来的一个老关系,那就是王夫人。可门第之间的悬殊又使他们对王夫人望而却步,不过这毕竟是一根救命稻草。

如何使用?最后重担还是落在了刘姥姥身上,她带上板儿前去贾府。带板儿是刘姥姥的聪明之处,因为他不清楚到贾府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但有了板儿多少能够在遇到坎儿时,有一个缓冲的地带。

她去了贾府,也非常成功的回来了。刘姥姥没有惧怕自己家庭生活的艰辛,更没有惧怕到贾府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他是面对困难迎难而上。

2 . 刘姥姥面对受难者,想到的是,积极的搭救他。

生活的磨砺没有使刘姥姥失去善良的本性,第一次进贾府,贾府是有恩与刘姥姥的。那么按照常理就应该报答人家,因此有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这一次他没有空手而来,他是带来了他认为最好的农产品。

进了贾府,不出所料,大家对他所带来的这些都非常欣赏。而这一次进贾府,比上一次更加丰富了,可以说刘姥姥是满载而归。他懂得在贾府,能够得到如此丰富的东西,王熙凤这个当家人是功不可没的。

若干年后,王熙凤女儿巧姐落难了。刘姥姥家庭生活状况,也未必太好。然而善良的本心不能让他顾忌这些,他完成了对巧姐的搭救。

3. 刘姥姥面对众小姐,给他们带来,别样的欢乐。

刘姥姥的生活经历,并不是贾府众小姐所经历过的,他无论是讲故事还是与大家对话,都使人感到新鲜有趣,其实这正是刘姥姥大智慧,她把她自己的艰辛的生活趣味化了。

他没有向众小姐诉说他作为一个农家婆妇的艰苦,刘姥姥展现给他们的完全是对生活的自信。他积极地配合众小姐,给他头上插满了鲜花,他也和王熙凤、鸳鸯等人完成了饭桌上的一系列的表演,使王夫人、薛姨妈开心,使众小姐更是失去常态。

刘姥姥把有声有色的农家生活,搬到了贵族的殿堂,刘姥姥也把自己融入到了众小姐的群体之中,其实这也是刘姥姥的智慧所在。

刘姥姥在他的实际生活中,肯定也是非常有趣的,任何困难打不倒他的,相反他面对困难,会用他的善良、乐观来对待,这样的刘姥姥有谁不喜欢呢?

你喜欢《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个人物吗?为什么?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是一个积年的寡妇,跟着女婿过活。她为了生存,不顾自己年迈,仍不是奔波劳累,积极求索,是一个非常值得人尊重的老人。

一,积极乐观,不怨天尤人,且不怕困难,勇于实践。

当女婿王狗儿家中生活贫困潦倒,连置办冬事的钱都没有了付,刘姥姥的闺女婿王狗儿只会在家中“闲寻气恼",而刘姥姥却是积极想办法,她想到了多年前曾经与王狗儿家连过宗的王夫人,想到了王夫人的脾气禀性,然后她告诉王狗儿: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我到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我也知道她的,只是许多时不走动,知道她如今是怎样,这也说不得了,你又是个男人,又这样个嘴脸儿,自然去不得,我们姑娘年轻媳妇子,也难卖头卖脚的,倒还是舍着我这副老脸去碰一碰,果然得到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市面,也不枉我一生。

聪敏幽默,豁达通透。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被贾母知道,贾母正想与积古的老人聊天,刘姥姥去见贾母时,虽然紧张,但仍能够通过察言观色,知道了哪个是贾母,知道了众人想听什么样的故事内容,然后投其所好,引得众人都非常高兴。

在参观大观园时,也能根据当时情况,说一些引人发笑的话,而且在自己摔倒时,以也通过自黑的方式避免了尴尬。

在王熙凤和鸳鸯捉弄刘姥姥时,刘姥姥不气不恼,并且配合着他们的捉弄,自我扮丑,自我解嘲,让轻松,快乐,活泼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大观园。当事后王熙凤和鸳鸯向她道歉时。刘姥姥笑着告诉她们,说她早就知道了他们这样做不过是讨老太太的欢心,大家取个笑儿,心里要是恼,就不会再配合她们了等。

见多识广,不卑不亢。

刘姥姥虽是农村妇人,却也知道的很多。逛大观园后,贾母,王熙凤的女儿巧姐都不太舒服,刘姥姥马上想到哪可能撞客了,不管是不是真的,王熙凤针对这样的说法,所采用的法子,竟然很有效。

王熙凤的女儿因为出生在7月7日,被认为日子不好,刘姥姥就根据这种情况,为王熙凤的女儿取名为巧姐, 并且很有见地地解释了一番,说什么"以毒攻毒"的法子,并且用了这个名字以后会避凶趋吉,遇难呈祥等。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因为他的本色表演,让荣国府的许多人都很喜欢。刘姥姥也收获很多,但是当王夫人给了刘姥姥100两银子,让他以后做个小生意,不要再投亲靠友,刘姥姥也非常的懂进退,从那以后再也不曾进荣国府,直到荣国府被抄,刘姥姥为了搭救贾巧姐,才又三进荣国府。

也许有人会嘲笑刘姥姥,认为她为了生存,太卑微,讨好巴结贾母等人。可是我们生存于世,又有多少人不是像刘姥姥这样为了自己的生存在,巴结着比自己有权势的人呢?贾母对南安太妃,对皇家,不也需要仰视吗?只要她不曾陷害谁,不曾损伤谁,都没有资格去鄙视刘姥姥的卑微。

你喜欢《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个人物吗?为什么?

看过《红楼梦》的人大多数都是喜欢刘姥姥的,我问为她是纯朴善良的代表。一个人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多么好的一个人。大观园中给大家带来了快乐,上至贾母下至丫鬟没有一个不喜欢她。刘姥姥的处世观代表了大多数的价值观,《红楼梦》中的小人物无不是大仁大义行侠仗义,相比于上层统治阶级的龌龊肮脏丑陋不堪,这些人太可爱了。对待生活的态度积极乐观,不会因为些许的挫折而踌躇不前。试图勇敢的改变命运改善生活,同样是受过贾家恩惠的贾雨村之流不可同日而语。贾家以后落魄受难时,贾雨村之流避之唯恐不及,有刘姥姥等人竭尽全力营救。人格的高尚令多数人难以企及。就这个人物形象来看,她不输于贾家任何高贵的女性。从人性的细微处入手洞察世态人心,用一双普通人眼睛看到了大观园中的奢华。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如此穷奢极欲如此挥霍怎能不败落呢?刘姥姥更像是一年比一面镜子,照出了自己也照出人情世故生活常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