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西逃前,为何要处死珍妃?
作为光绪皇帝最宠爱的皇妃,也作为满清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妃之一,珍妃历来就属于流量满满的历史人物。尤其是,关于她和婆婆慈禧太后的“生死结”,更是被后世不断提及,有人认为珍妃被投井是慈禧太过于辣手无情,也有人认为珍妃之死实属罪有应得。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晚清的那段历史,竭力还原珍妃之死的历史真相。
珍妃(1876年2月——1900年8月),出生于镶红旗的他他拉氏,户部右侍郎长叙之女。
他他拉氏属于满族的古老姓氏之一,追随后金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入关前后都被皇族爱新觉罗氏所器重。珍妃的祖父名叫裕泰,曾在道光朝、咸丰朝被委以重任,官至湖广总督一职。
裕泰生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长善、次子长敬和三子长叙。珍妃就是长叙的女儿,她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姐一同被选入宫册封为瑾妃,共同侍奉光绪皇帝。
光绪十三年,慈禧开始为养子兼外甥的光绪选后,要求文武群臣将适龄的在旗女儿呈报。当时,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后位已经内定为慈禧的侄女静芬,加之宫廷内斗太过凶险复杂,所以显贵世家报名选秀的积极性并不高涨。
在此背景下,十三岁的珍妃和姐姐一同被选入宫,开始了自己的后宫生活。
珍妃从小在广州成长,那里可以算得上是闭关锁国的满清朝最开放的地方了,加之家族对她进行了相对开明的教育。因此,她接受的思想比较新潮,对封建礼制和宫廷规矩略显不足。
好在,这些不足反而与光绪皇帝形成了某种共鸣,加之外形灵动俏丽,珍妃很快便成为了光绪的心中所爱。婚后,二人的生活非常甜蜜,也算是给暮气沉沉的后宫带来了些许的生机。
这段时期,慈禧和光绪之间还算融洽,虽然谈不上“母慈子孝”,但慈禧对自己的亲外甥也算是关爱有加。因此,对于光绪最为宠爱的这个嫔妃,慈禧并没有讨厌,相反还时常赏赐于她。由于《清史稿》对于珍妃的记载极少,所以只能从其它史料寻找依据,据《慈禧轶文》记载:
珍妃尝代太后书写福寿鹿虎等擘窠大字,年终颁赐大臣,有青出于蓝之誉。 又常侍太后批阅章奏,预测批答,百不失一。
由此不难看出,珍妃在入宫之初不仅赢得了光绪的宠爱,就连慈禧太后也非常喜欢她。最起码,远没有到厌恶她的程度。
当时,紫禁城中已经引入了西方国家的照相技术。通过流传下来的相片不难看出,慈禧太后对这种新奇技术也并不排斥,甚至亲身示范。
珍妃对于照相技术也非常感兴趣,还购得一架照相机自行练习拍照,整天都搔首弄姿照相显摆。据《宫女谈往录》记载:
妃喜作男装,并与德宗互换装束,以游戏之,并摄取各种姿势影子。
本来,喜欢照相这种奇技淫巧也就罢了,但如果换穿龙袍可就大为不妥了。对此,慈禧太后曾经当面斥责过她,希望珍妃不得恃宠而骄,更不能违背礼制。
可惜,不知天高地厚的珍妃,显然没有听进去。她继续依仗光绪的专宠,在后宫为所欲为,终于被慈禧太后心生厌弃。
当珍妃又一次换穿光绪龙袍拍照后,慈禧太后下旨“掌嘴”之刑并且褫夺了珍妃的封号。一年后,在光绪皇帝的求情下,慈禧才重新恢复了珍、瑾二妃的妃位。不过,珍妃不仅不知自省,反而开始与慈禧太后结怨,甚至挑唆光绪和慈禧之间的“母子关系”。
在慈禧和珍妃的关系中,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她就是慈禧的亲侄女和光绪的隆裕皇后。身为皇后,虽然自己的外形丑陋,但被光绪皇帝近乎羞辱似的“闲置”,她对最受宠的珍妃产生了巨大仇恨,不断在姑母慈禧面前进言。
当然,说到底还是珍妃自己不知进退,在与慈禧太后交恶后继续涉足朝政,终于成为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甲午战争前,珍妃积极鼓励光绪采取强硬措施对日交战,而且还多次插手官员的选拔和任用,甚至卖官鬻爵。据多种史料记载,珍妃大肆收取宫外的贿赂银,多次向光绪推荐官员。比如,大字都不识的玉铭竟花费四万两银子买通珍妃,成功担任了四川盐法道,不久就东窗事发,遭到了言官的接连弹劾。
盛怒之下的慈禧太后终于再次出手,不仅下旨将她降为贵人,而且施以了“褫衣廷杖”。
虽然说,扒了裤子打屁屁的廷杖制度古来有之,但针对皇帝的嫔妃还是第一次使用,因为这“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据说,当时的光绪皇帝吓得战栗跪地求饶,甚至就连参与告状的隆裕皇后都吓坏了,希望慈禧太后可以从轻处罚。但是,珍妃却不适时宜的豪横,甚至公然道:“女人干政不是您老人家教导得好吗?”
甲午战败后,珍妃又替光绪帝推卸战争的责任。不久,她又开始拉拢官员支持光绪发动戊戌变法,暗中怂恿他利用维新派向慈禧太后进行夺权。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软禁于瀛台,而珍妃被禁足于“北三所”。
义和团运动出现后,打出了“扶清灭洋”的旗号。慈禧太后希望利用这起事件打击各国的势力,不断推动义和团运动的发展,终于遭至了各国列强的强烈反抗,纷纷向清廷施压,甚至要求慈禧交权,由光绪皇帝主政。
忍无可忍的慈禧太后同时向各国列强宣战,八国联军乘机攻入了北京城。早在各国联军进城前,慈禧太后已经携光绪皇帝一同西逃了,还在临行前命太监崔玉贵等人将珍妃投入井中。
等到《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终于退出了北京。慈禧回京后,开始整日恶梦不断,梦见珍妃从井中爬出向自己索命,终于同意将珍妃的尸骸从井底捞出装殓入棺,葬入了阜成门外的宫女墓地。
在光绪和慈禧相继过世后,隆裕太后追封她为恪顺皇贵妃,迁葬于光绪崇陵妃寝安葬。
正值青春年华的珍妃被投井,的确令人唏嘘不已。但是,她恃宠而骄甚至大肆干政,并且还卖官鬻爵,终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文史不假
慈禧西逃前,为何要处死珍妃?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清朝盛产小皇帝,十一位皇帝中便有五位是幼年登基。其中,顺治五岁,康熙七岁,同治五岁,光绪四岁,宣统三岁。
前两位由孝庄太后主持,倒还有模有样,后三位由慈禧太后主持,什么状态大家都很清楚了。同是女人,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1875 年, 19 岁的同治驾崩,光绪即位。光绪能坐上皇帝的宝座,与慈禧有莫大关系。
同治帝名载淳,光绪帝名载恬,二人都是载字辈,是堂兄弟。当然,载字辈儿并非光绪一人,更重要的是,光绪的母亲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也就是说,慈禧太后既是光绪的叔母,又是光绪的姨母,这关系不当皇帝还能是谁当皇帝?
慈禧老太后办事儿向来很彻底,自己的儿子同治做了皇帝,妹妹的儿子光绪也做了皇帝,光绪成年后皇后的位置还空着呢。慈禧赶紧回娘家找找,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光绪做皇后,即隆裕皇后,也就是后来的隆裕太后。
肥水不流外人田,慈禧干这事儿倒不稀奇,历史上比比皆是,早年不可一世的吕后也干过同样的事情,而且干的更出格。
吕后有一子一女,儿子即汉惠帝刘盈,女儿即鲁元公主。吕太后对这双儿女爱的不要不要的,自己做了皇后,儿子做了皇帝,女儿虽然做了公主,吕后觉得还不满意,于是将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嫁给了儿子刘盈做皇后。
仔细捋捋这关系,乱的一塌糊涂。刘盈和鲁元公主是亲姐弟,娶了侄女张嫣后,姐姐鲁元公主成了岳母,姐夫张敖成了岳父。张嫣本是吕后的外孙女,一下子升格为吕后的儿媳妇。刘盈本是张嫣的舅舅,转眼变成了丈夫。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这话没毛病。刘盈压根儿就不喜欢自己的这位妻子,宁愿跟宫女一块玩耍,也不愿和自己的这位外甥女搅和在一起,把吕后气得够呛。
顺治即位为帝,孝庄老太后也是如法炮制,赶紧回娘家,找来侄女做顺治的皇后。顺治同样不喜欢这些从大草原上来的蒙古女子,到对董鄂妃念念不忘,爱的死去活来。
(漂亮的珍妃)
这回慈禧太后的侄女做了光绪的皇后,但皇帝不可能只有皇后呀,这时一对姐妹花进入后宫,妹妹便是大名鼎鼎的珍妃。
珍妃早年时曾随叔父在广州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想想当年的广州是个什么状态,通商口岸十三行!当活泼开朗,见过世面的珍妃和古古板板的隆裕皇后站在一起,光绪会选择谁?答案不言自明!
隆裕是正宫皇后,又是慈禧的亲侄女,光绪偏爱珍妃,隆裕不能忍。于是各种小报告便传到了慈禧的耳中,隆裕与珍妃的后妃之争,导致了慈禧与珍妃的关系不睦,这是原因之一。
珍妃早年在广州生活,对各种新鲜事物的接受度颇高,照相机新衣服来者不拒。另外,珍妃也非圣人,好东西自然是想要的,曾经穿着光绪帝用一千颗珍珠作的旗袍到处走动被慈禧撞见。珍妃的这些生活细节也让慈禧十分不满,这是原因之二。
(光绪帝与梁启超康有为)
光绪帝在位 33 年,在这之间发生了很多大事,比如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日俄战争等。但很不幸的是,当我们谈论这些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问题时,期间没有光绪的影子,光绪毫无存在感。
当然,光绪并非一件事也没做,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是他的巅峰之作,也是他留给中国近代的为数不多的政治遗产。在这期间,慈禧太后先默许后干涉,而珍妃对变法却颇为支持。这一方面在于其少年时的生活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接受度颇高,另一方面也源自她对光绪的爱,丈夫想干的事情,作为妻子自然鼎力支持。这显然与慈禧的政治主张相佐,这是原因之三。
(光绪帝皇后 隆裕)
隆裕皇后给慈禧太后的各种小报告并非全是假的,有假也有真。比如珍妃的新生活方式,不遵守宫里的礼节,生活奢侈等等,甚至包括卖官,这些都是真实的。珍妃大手大脚,自己的工资显然不够花,于是也干起了卖官的买卖。当然这种事情皇宫内外大家都在干,但很不幸珍妃的这些行为便成为慈禧针对打压她的把柄,所谓后宫干政,据说珍妃也因为这些事情被慈禧当庭杖责。珍妃有把柄,有污点掌握在慈禧和隆裕手中,这是原因之四。
于是, 1900 年,当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之时,慈禧在跑路之前命太监宫女将已被打入冷宫的珍妃推入井中。珍妃时年 24 岁,花样一般的年纪就此定格。
慈禧还京后,为了掩人耳目,以珍妃为守节而跳井,还假惺惺的提升珍妃为珍贵妃。
慈禧西逃前,为何要处死珍妃?
在光绪的一后两妃中,珍妃是最出众的,在她刚嫁入深宫的时候,一切看上去挺美。
隆裕皇后是慈禧外甥女,指定的,相貌不行,性情也很木讷,自进入紫禁城那天起,光绪就不待见她,只是迫于慈禧的威严不好发作罢了;珍妃的姐姐瑾妃也是个平常女子,跟光绪也只是相处漠漠,谈不上坏,也谈不上好;只有生性乖巧、善解人意、相貌颇佳的珍妃是如意的,每天侍奉光绪左右,共食共寝,同欢共乐,光绪很喜欢她,史书上说“德宗尤宠爱之,与皇后不甚亲睦”。
不光是光绪,慈禧在起初的一段时间里也很喜欢珍妃,据记载:珍妃初入宫时,颇得慈禧欢心,教以双手写字。后慈禧赐群臣福、寿、龙、虎等字,均妃代笔。
然而这一切对珍妃而言,不过是昙花一现。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珍妃的悲惨命运即有她自己的问题在。
第一缺少规矩。珍妃喜欢照相,常艳装露容,任由内监拍照。这事多了,慈禧就皱眉了,常以“宫嫔不应所为”加以斥责。对她戏着男装,慈禧更认为是放浪不羁,大逆不道。
第二不知深浅。珍妃有爱慕虚荣,奢侈用度的毛病。为了花销无忧,她仗着光绪的宠幸,居然联合宫中太监卖官卖爵。因为在光绪身边很会吹枕头风,她卖出去的官不少,而且有的官职还挺大,最终弄得光绪都看不下去了。光绪因宠能包涵,但到了慈禧那里就没那么简单了,敲打警示光绪,慈禧一开始借的就是这个事。
为此,珍妃遭过慈禧当众扒衣毒打,其不幸的命运从这时其实就已经注定了。
第三不知收敛。珍妃是个聪明,争强好胜,但丝毫没有城府的女人。跟慈禧相处的时候,她就常常在慈禧面前逞能,侍奉慈禧披览奏章的时候,她从旁窥测,为了显示自己能耐,她经常提前说出慈禧的批答内容。不仅如此,下来还要跟旁人炫耀。
殊不知,这是大忌!
慈禧怎能容忍第二个像自己一样的女人出现。
另一点就是高调支持光绪变法,在她看来,这么干好像就能跟慈禧叫板了是的。
殊不知,这是找死!
有这几点,尤其是光绪变法触及了慈禧的底线,珍妃接下来的命运便可想而知了。
戊戌变法一失败,慈禧将光绪幽禁在瀛台的同时,毫不留情地就把珍妃打入了冷宫。
这其实就是待死了。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挟带光绪西逃,珍妃没份同行,被强制留下来那就意味着必须死了。
就这样,逃离京城前,慈禧命令李莲英指挥崔玉贵、王德怀将珍妃朝井里推,光绪见此情景,心如刀绞,跪地求情,但换来的只能是慈禧的厉声斥责。
据说,自知必死无疑的珍妃喝令太监不准靠近,径自走到一口八角琉璃井边,纵身跳了下去。之后,崔玉贵马上向井内投了两块大石头,珍妃就这样死了,年仅二十五岁。
又据说,珍妃死前对慈禧说了些大不敬的话,这些话甚至可以理解为诅咒。
慈禧西逃期间,据说常做噩梦,梦见珍妃浑身水湿,遍体血迹,目眦欲裂地前来索命。为摆脱惊吓之恐,慈禧便假惺惺地施以恩惠,希望以此平息珍妃冤屈亡灵。
1901年,慈禧从西安返回京城,一方面为了掩人耳目,一方面为了摆脱恐惧,于是便对外宣布,珍妃是为了免遭洋人侮辱从而投井自尽的,给予恢复贵妃名誉。
此时距离珍妃惨死井中已经一年多了。打捞珍妃遗体的时候,因为井口太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捞出来。有诡异的说法说珍妃的尸体完好无损,这是不可能的,早已惨不忍睹了。
最终,其弟将之草草埋在了西直门外田村。
1915年3月,珍妃棺椁从北京移到了清西陵。11月,贵妃葬仪,最终落葬光绪陵寝崇陵旁的崇妃园寝。
冤死之魂就此才得以安息。
但20世纪30时代,清西陵曾发生过珍妃墓被盗事件,但有的说被盗的其实是她姐姐瑾妃的墓——
慈禧西逃前,为何要处死珍妃?
慈禧西逃,不想带珍妃,把她留下还不放心,所以她只能死。
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担心被抓,怕夺她的权甚至要她的命,赶紧西逃。逃跑又不是出游,当然是被保障的人越少越好,队伍小了行动方便,所以人员尽量精简。珍妃就在精简之列。
戊戌变法后,慈禧要换掉光绪,遭到西方列强反对,没有换成。虽然是个傀儡,但光绪却是慈禧的权力来源,慈禧要发号施令,必须走到哪把光绪带到哪。
珍妃也参与了戊戌变法,她把老师文廷式和堂兄志锐弄来帮助光绪,因此戊戌变法后,她也被囚禁起来。慈禧西逃时,珍妃相当于在服刑。慈禧西逃,带上珍妃毫无用处,完全是多余的。不带珍妃 ,她又是一个不安定分子,慈禧离开北京,失去了对珍妃的控制,她要是从禁所逃出来,说不定会干出什么事来,慈禧对她不放心,不如杀掉省心。这是原因之一。
还有一条原因也很重要,光绪喜欢珍妃,远离隆裕皇后,戊戌变法后,光绪被软禁瀛台,珍妃被囚禁寿药房,两人分开后,慈禧希望光绪能亲近隆裕,但还是没有效果,慈禧想借机把珍妃干掉,让光绪断了念性,逼光绪就范,亲近隆裕。
很多人认为,珍妃被杀是因为她说“皇帝应留在北京,处理与洋人交涉事宜”,激怒了慈禧,慈禧才动了杀心。实际上,慈禧见珍妃之前就决定要杀她了,如若不然,紧急出逃的慈禧没有必要单独和珍妃见面。
根据把珍妃投井的崔玉贵回忆,珍妃让光绪留在北京的话是在与慈禧见面时说的。
慈禧说,“形势紧迫,我要和皇帝出去避一避,带上你不方便,不带你,恐怕洋人来了,看你年轻貌美,玷污你,坏了皇家名声,所以你就自决罢!”珍妃不想死,于是说了让光绪留下的话。慈禧心想,你这是要夺我的权啊!所以非常生气,说,“你死到临头,还嘴硬。”于是命崔玉贵和一名宫女一起把珍妃投进井里。从慈禧的话里也可以听出来,慈禧出逃前去见珍妃,目的就是要整死她。
所以,豫有得认为,慈禧杀珍妃决不是因为一句话,而是有目的的,这目的就是切掉光绪的情感寄托,逼他就范,希望他能够和隆裕亲近。
慈禧西逃前,为何要处死珍妃?
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紫禁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临走前命人将幽禁于北三所的珍妃推入水井溺亡。慈禧跟珍妃有何深仇大恨呢,为何非得置珍妃于死地呢。愚以为可能有这些原因。
其一、慈禧与珍妃其实早有嫌隙。珍妃从小在广州长大,而广州自鸦片战争后,就是著名的通商口岸。珍妃从小耳濡目染,接受西方思想熏陶,思维与慈禧相比,更加活跃开放。自珍妃13岁进宫后,由于活泼可爱,年龄又小,光绪皇帝非常宠爱她。而慈禧呢,思想守旧,慈禧对珍妃的行事和作风越来越不满。史载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以“忤逆太后、尚浮华不尊家法”的罪名重罚了珍妃。珍妃受到了“褫衣廷杖”(脱了衣服打板子)的重罚,这种刑罚对后妃来说是极为罕见的。可见慈禧非常不满珍妃举止言行,二人嫌隙较大。
其二、戊戌变法后,二人矛盾激化。甲午中日战争惨败后,光绪目睹国家危亡,力主变法。珍妃作为西学引领者,参与其中,对慈禧来说实际是犯了后宫干政的大忌。慈禧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在她的临终遗言居然是“以后不要再有后宫干政”,可见慈禧是非常抵触和恼怒珍妃的行为的。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光绪皇帝被囚禁在“瀛台”,珍妃牵连其中,被软禁在北三所.
其三、慈禧担心珍妃与光绪联合篡政,最终令太监崔玉贵处死珍妃。八国联军的入侵,慈禧和光绪面临逃亡。后人根据太监崔玉贵讲述,有书《宫女谈往录》记载,临行前,珍妃希望慈禧将光绪皇帝留下,与八国联军和谈。这正是慈禧非常忌讳之处,之所以慈禧坚决处死珍妃,是为自己清楚后患。这一点只是怀疑,正史是没有记载的。
其四、有野史记载珍妃卖官受贿,但我觉得不会,珍妃出身名门,不会在乎这点不义之财,何况是给光绪皇帝和自己抹黑,自然不太会做这种事。
其五、慈禧为了清朝皇家体面,不能留珍妃。对慈禧来说,珍妃罪行累累,既不能让他和光绪继续搅和在一起,又不能留在紫禁城,因为珍妃知道的事情又多,又是姿容较好的皇室后妃,既不能和八国联军和谈,更不能让八国联军玷污,只能由自己处死。
以上种种,是关于慈禧为何处死珍妃的几种想法,各位看官以为如何,欢迎分享。
慈禧西逃前,为何要处死珍妃?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
慈禧准备跑路了。
而临走前,她没有忘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已经被打入冷宫近两年的“儿媳妇”珍妃。
慈禧不仅此刻惦记着她,而且决意一定要处死她!
那么,慈禧和珍妃这两婆媳之间,究竟发生过怎样的故事?有多大的仇多大的恨?非要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呢?
我想,要厘清这个问题,无外乎就是如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恃宠而骄,冒犯了慈禧珍妃(1876——1900年),他他拉氏,满清镶红旗人,是光绪皇帝最宠爱的妃子。
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帝年届十七岁,按清廷旧制,慈禧太后就开始张罗给他选后妃,选定其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为光绪帝皇后,是为隆裕皇后,同时选户部右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为珍嫔和瑾嫔。
1889年,珍妃两姐妹双双入宫,13的她被封为珍嫔,居东六宫的景仁宫,15岁的姐姐被封为瑾嫔,居永和宫。
因隆裕皇后容貌丑陋,为光绪帝不喜,谨妃性情忠厚,不会巴结人,而珍妃不仅美丽动人,还生性乖巧、善解人意,13岁的小姑娘,情窦初开,也不失孩童的天真活泼。而光绪帝当时也不过十七八岁,也是青涩的年华,贪玩的年纪。然而,每天鸡不叫就要上朝开工,工作时间长达八九小时,还没有双休日,比起现在996的打工人还要辛苦。
幸亏自己身边还有一位善解人心,美丽聪慧的好姑娘珍妃作伴。
珍妃日侍左右,变着法子讨光绪帝的喜爱,加之她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无所不会无所不精;甚至经常和光绪帝互换装束,嬉戏玩乐,二人青梅竹马、相亲相爱,都视对方为知己。
然而这样一来,作为慈禧钦定的隆裕皇后,自然就会被冷落,独守空房,而年轻时一直就守活寡的慈禧太后,懂得个中滋味,自然就会为自己的亲侄女隆裕皇后打抱不平,而对恃宠而骄的珍妃,自然就有所不满,有所嫉恨了。
二、胆大妄为,受贿卖官珍妃生在皇亲国戚人家,自然从小养成了花钱大方,亳无节省的作派,而且又特爱面子,平时喜欢给下人赏赐,然而长期以往,弄得自己囊中羞涩,亏空日甚。
每年的年薪也就区区二三百两碎银,臣妾实在难呀!
在宫中,又可以到哪里去发财呢?
何不利用自身资源?
珍妃找到胞兄志琮。兄妹俩经过一番密谋,终于找到了一桩无本万利的生意——收人钱为人跑官。
开初,两人串通奏事处太监,因为奏事处乃是太监与朝延官员的传达沟通之处,油水很肥,私卖官职所收之贿赂,一部分供给珍妃,其余由各层分赃。
当然,珍妃的主要任务是向光绪帝求情,功劳最大,自然要吃大头。
终于有一天,珍妃参与卖官的事情败露了。
一次,珍妃收到一个叫鲁伯阳的4万两黄金,珍妃觉得钱多应该给个大官,她跑到光绪帝面前给他求了个“上海道台”的官职,不料这事被两江总督刘坤一知道了,这老刘又是个生性耿直,眼中揉不得沙的人,就联合众大臣弹劾鲁伯阳,光绪帝在诸多压力下,也顾不了珍妃的面子,很快就罢免了鲁伯阳的官职。
还有一次,珍妃又为一个叫玉铭的谋得四川盐法道一职,由于这种级别的新官上任,要由皇帝召见一下,考核其是否胜任。
光绪帝就问玉铭原来在哪个衙门当差,玉铭居然说在木厂,又叫他写一份个人简历,这家伙竟然说自己是一文盲,从来就没有写过一个大字,叫他写字还不如要他的小命儿。
此事,惊动了朝野,也惊动了慈禧太后。
她责令光绪帝将此事追查到底。
最后,光绪帝实在是纸包不住火,就承认了是自己的爱妃——珍妃所为。
光绪帝知道珍妃要倒霉了: 后宫不得干预朝政,卖官收钱惑乱朝野这个罪名可不小,而且珍妃推荐的玉铭又是这样一种货色。
最后处理结果是这样的——
为严明本朝家法,珍妃降为贵人,交隆裕皇后严加管束。
于是珍妃被幽闭于宫西二长街百子门内牢院,由太监总管严加看守,吃喝拉撒睡,全在屋内,不得越雷池半步。
看守她的老太监奉慈禧圣旨,经常指着珍妃的鼻子列数罪状,珍妃得跪着听训。完毕,珍妃还得向老太监叩头谢恩。
这样一来,慈禧太后为自己的亲侄女隆裕皇后出了一口心中的恶气。
好在不久,光绪帝为珍妃求情,恢复了自由身,回到了光绪身边。
但是,她的性格一丁点儿都没有改变,她仗着光绪帝的宠爱,竟然明目张胆地跟慈禧太后作对,甚至触及慈禧的底线,挑战慈禧的绝对权威。
这下,彻底玩完。
参与朝政,与慈禧成政敌光绪帝“亲政”后,仍然未摆脱慈禧太后的控制,遇到大事,他仍要向慈禧太后请示,没有多少决定权。
珍妃为光绪帝愤恨不平。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了。
光绪帝血气方刚,主张打。
慈禧太后老谋深算,主张和。
所以在当时的朝延,形成了庭径分明的两派: “帝党”和“后党”。
珍妃当然是坚定不移地站在光绪帝这一边的,她是光绪帝的铁杆拥趸和支持者。
当光绪帝急需人才的时候,珍妃首先推荐她小时的私塾老师文廷式等人,作为光绪帝的心腹,大力任用。
珍妃在“戊戌变法”中表现活跃,经常给光绪帝出谋划策。
所以,这时的珍妃,被慈禧视为红颜祸水,恨得牙痒痒的,欲除之而后快。
时间转眼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打到了北京城。慈禧太后彻底清算珍妃的时候到了。
据《宫女谈往录》书中记载,珍妃一生中最后的日子是这样的:
以下是慈禧身边的贴身太监崔玉贵的口述
到了颐和轩,老太后已经端坐在那里了。我进前请安复旨,说珍小主奉旨到。
珍小主进前叩头,道吉祥,完了,就一直跪在地下,低头听训。这时屋子静得掉地下一根针都能听得清楚。
接下来,慈禧向珍妃宣布了死亡通知书。
大意是,现在洋鬼子要进宫了,我和光绪准备跑路,而你身为珍妃,洋鬼子来了,肯定不会放过你的……所以,为了不丢老祖宗的脸,也为你留个清白之身,你还是准备自尽罢……
珍妃一听,花容失色。
然而,珍妃仍然冥顽不化,仍然硬刚慈禧太后:“皇上叫我死,我才心甘情愿……”
慈禧顿时气得脸色铁青,钢牙咬碎,死到临头还在跟我作对!
于是,慈禧大声吆喝站在一旁的太监崔玉贵:“快,快把这个小贱人,扔到井里去……”
可怜一生受光绪帝宠爱有加的珍妃,最后香消玉焚,殒年25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