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邬先生是不是就是雍正的另一面?

在雍正王朝中,我们可以看出,雍正和其谋士邬先生的对比。 雍正之所以能够夺取皇位,离不开邬先生的辅佐,此人对康熙的了解之深,除了康熙无人能及。 雍正身为康熙的儿子,自然也对康熙的性格非常了解。 历史上虽然也有邬思道此人,但是却无雍正没有任何交际,更谈不上助其争夺皇位。

经典历史大剧《雍正王朝》中,皇四子胤禛在正式登基前,为了从“九子夺嫡”中胜出,虽不像太子党和八爷党那么明显,但也秘密筹备了自己的四爷党。至于四爷党的成员,除了我们熟知的胤祥、张廷玉等人外,还有一些文人和谋士。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其中最著名又最低调的一位,他就是被人称为黑暗谋士的邬思道。此人很早就投靠了胤禛,做事和筹谋都极其的稳准狠,深得胤禛器重和信任。

从某种意义上讲,邬思道的性格特点和雍正非常相似,甚至算得上是雍正的另一面。以下,我们通过几件事来浅谈,为何邬思道算得上是雍正的另一面?

在《雍正王朝》中,原吏部主事任伯安私自编写了一份官员秘档,将朝中三百余位官员的隐私和罪证都搜集起来并秘密记录,装满整整的四大箱,还美其名曰是“百官行述”。

当胤禛知悉此事后,在邬思道的建议下,四爷党的骨干成员皇十三子胤祥密令四川提督年羹尧,让他带兵赶赴江夏镇,夺下这份百官行述集。

不过,由于任伯安的诡计多端,他早已将这些证据寄存到了远在京城的万永当铺中。于是,年羹尧血洗江夏镇后,除了捞取钱财外,只带回了一张存放百官行述的当票和太子胤礽写给任伯安的密信。

在这位黑暗谋士的密谋下,四爷党设下圈套,一举夺得了百官行述,并在众位皇子面前当众烧毁了这些证据。

不过!看似公允的老四胤禛,并没有将这些证据全部烧毁。他暗自留下了太子胤礽写给任伯安的密信,以留作日后制衡或者要挟太子。不过,老四尚存宽忍,并不打算立即拿出密信与太子胤礽撕破脸。

果然,到了争储的关键时刻,他身边的黑暗谋士邬思道又献出一计。假借府里的奴才高福(坎儿)之手,邬思道或者说老四胤禛将这封密信交给了最迫切置太子于死地的老八胤禩。

果然,八爷党没有客气,更没有手下留情,其成员皇十四子胤禵给康熙帝上疏,并将这份密信附寄给康熙御览。而康熙在看到奏折后,果然第二次废除了太子胤礽,为老四胤禛扫清了障碍。

虽然说,太子被废是罪有应得,而老四、老八、老九、老十四等人也在暗中落井下石。但是,真正抠响发令枪的那位,却是躲在胤禛身后的黑暗谋士邬思道。

如若不是他借由高福(坎儿)之手将密信递出,绝对不会有此一系列的后续事件发生。最起码,太子胤礽不会因此而被迫兵变并第二次被废被囚。

在尽心竭力和死心塌地辅佐老四胤禛取得“九子夺嫡”的胜利后,邬思道却选择主动隐退,远离纷繁的朝政而甘愿远走他乡。他的这招可谓高明,真的是见好就收,知进知退。

雍正登基后,他继续进行追缴欠银的工作。山西的巡抚诺敏为了邀功表现,竟然上书朝廷,宣称自己在半年内就追回了之前历年的三百多万两库银。

雍正见到奏折后,立即引起了雍正的高度重视。为了加大追缴的力度和坚定追缴的信心,他开始大肆宣扬此事,将诺敏树立成了忠君爱国的典型,同时御赐了“天下第一巡抚”的牌匾。

在雍正的宠臣田文镜途径山西时,偶然发现了诺敏的瞒上欺下行为,他立即上密折弹奏这种欺君行为。同时,曾经的四爷党成员张廷玉也委婉进言,指出诺敏或许存在问题。

雍正也开始认为,几十年长期积压的欠银,断不可能一撮而就完成追缴。

为了查清此事,雍正下旨由田文镜担任钦差大臣,负责在山西追查诺敏一案的真相。田文镜为了不辱使命,不断明察暗访,可却始终没有查出有价值的线索。

就在此进退维谷之际,雍正帝的另一个宠臣李卫出现了。更重要的是,他还带来了退隐的邬思道,这位黑暗谋士没有寒暄推托,当场表示能够帮助田文镜查出诺敏一案的真相。

之后,邬思道开始履行自己黑暗谋士的职责,告知田文镜,山西当地的商户和富户甚多。若由当地衙门出面,很容易就能借贷到这三百万两的白银。

经过点拨,田文镜顿时就恍然大悟,终于以此为突破口,查清了诺敏一案背后的真相,严惩了这些涉案官员。

回想当年,雍正即位之初就曾表示要重用邬思道,但却被他婉言回绝了。可见,邬思道不是一个恋权之人。而今,他向田文镜索要八千两白银,而且还是当着李卫和田文镜这两位雍正的心腹宠臣。难道,他就不怕被这二人告状吗?

邬思道非但不怕,他还希望将此事的前后经过都被雍正知晓。因为,这不是他的鲁莽之举,更不是贪财,完全就是深谋远虑的一步妙棋。

在封建时代,皇帝并不担心臣子贪财,甚至贪权。他们最担心的是臣子无所贪,这样的臣子才是最难对付的,极有可能会贪恋江山社稷和祖宗基业。而这,才是最致命的事。

邬思道当年远离雍正选择隐退,就是因为他曾给这位心思难以揣度的主子出过不少的“阴谋”和“阳谋”。其中,很多点子都是见不得光的,完全不登大雅之堂。担心自己被雍正反攻倒算,

邬思道才选择主动离开。

虽然离开了,但又能躲到哪里,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邬思道为了防备雍正对自己的猜疑和顾虑,又不敢离得太远,索性依附于李卫和田文镜这两个宠臣,好让雍正放心。

邬思道又深知,虽然自己对于朝局不能干涉太多,但也得时不时出来冒个泡。他查出诺敏追缴欠银的谎言,还有后来为年羹尧押送粮草并出谋划策平定西北,都是出于这个目的。

一句话,邬思道和雍正存在太多相似之处,甚至于,他这位黑暗谋士俨然就是雍正的另一面。

回答完毕!欢迎关注文史不假。

雍正王朝中,邬先生是不是就是雍正的另一面?

雍正可以说是历史上一个非常皇帝的皇帝,什么意思呢?当一个人具有了皇帝的身份后,要想做好这个身份,他必须要抹灭掉人性的一些部分,这其中包括人的一些情感和私利。而雍正在当上皇帝前后,这点体现的格外明显,而邬先生正式雍正的一个分身,是雍正情感和人性的一部分,在雍正登基前邬先生一直追随在其身边,当登基后,邬先生也就自然隐退了!所以可以说邬先生在剧中就是雍正人性的一面!

雍正王朝中,邬先生是不是就是雍正的另一面?

本人非常同意题主的观点,邬先生这个角色是二月河小说艺术升华的效果,历史中只有原型,没有小说和电视剧中表现的那么利害,简直就是神人的表现!

作者写这个人物写的非常出彩,个人认为他存在的作用更多的是作为小说,电视剧旁白!因为艺术的表达太过于隐晦,会让人非常看懂,也就是说看起来很高深的样子,但没什么用,因为我们看不懂,作者为了广泛流传设置这么一个人物,使我们轻松秒懂,而且使小说更加流畅丰满,我们不得不佩服二月河老师的良苦用心!

其实邬先生所想正是雍正皇帝心理活动的表现,有这个人物艺术的加工,也表现出雍正皇帝的识人,多疑复杂的个性!完美帝王的体现!

雍正荣登大宝后邬先生主动告老还乡,不在为雍正出谋划策!他是个聪明人,知道鸟尽弓藏的道理!俩人分开后,剧情开始脱离权谋诡斗的一面,开始展现雍正皇帝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一面!

所以说题主这样理解也是非常正确的!

雍正王朝中,邬先生是不是就是雍正的另一面?

邬先生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就是戴铎,雍正当上皇帝后怕他泄露自己以前的秘密,找了个理由将他处死了

雍正王朝中,邬先生是不是就是雍正的另一面?

九王夺嫡是二月河小说中最精彩的一部,而书中最精彩的人物莫过于邬斯道,对他智力描写更胜于算无遗策的诸葛亮。后人对诸葛亮评价是近乎于妖,那邬斯道就是妖中之精,所以他不可能是雍正的另一面。雍正性格偏执,如果他有邬斯道那样的智商,情商就不可能在处理朝政上行事偏执,并且初一继位,就错看诺敏,闹出大笑话!九王夺嫡时哪个王府不是豢养一批幕僚?邬斯道就是其中一名。

雍正王朝中,邬先生是不是就是雍正的另一面?

正史和野史里都没有乌思道其人,作品“雍正王朝”中乌思道这个人物,是二月河先生为了烘托“雍正”这个人物设计的。是通过乌先生的嘴从另一个侧面来反映“雍正”为人刻薄、虚伪、狠毒和阴险多疑的复杂性格。使其作品的观赏想更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