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很敬重儒雅之将,你知道历史上哪些儒雅的将领?

感谢邀请。

中国历史上的儒将有很多,比如春秋时的孙武、西汉的韩信、三国时的周瑜、唐朝的李靖、明朝的袁崇焕等等。今天,我们主要聊一聊周瑜和袁崇焕。

一部洋洋洒洒的《三国演义》,虽然罗贯中将诸葛亮的光芒发散到了极致,严重抹黑了东吴的大都督周瑜,但却无法完全遮盖他的风采。

在罗贯中笔下,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和打压,几乎就成了一个心胸狭窄和鼠目寸光的丑角。为了试探诸葛亮,周瑜差点破坏了“孙刘联盟”的形成;赤壁之战中,一而再再而三的向诸葛亮发难;为了讨回荆州,周瑜又开始昏招不断,上演了“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笑谈,最终还搭上了自己的小命。

不过,《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毕竟是演义。历史上的周瑜却与之大相径庭,他是一名正儿八经的儒将。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安徽庐江县人。其父是洛阳令周异,其祖上周景和周忠,更是位列三公,是一个根正苗红的宦官后代。而且,他本人更是年轻有为,风姿绰约,不仅精通军事,更是对音律多有涉足。当时的江东,民间都在传颂“曲有误,周郎顾”的故事。

周瑜早年便与孙策交好,20岁时开始协同孙策征战四方,是东吴霸业的主要奠基人。在孙策早亡后,周瑜追随孙策的遗志,继续辅保孙权统领东吴,成就了三国有其一的蓝图。

不同于《三国演义》,在正史的记载中,周瑜为人豁达,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处处以东吴的国事为重,赢得了孙权和江东百姓的一致认可。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赤壁大战,虽然在演义中增加了诸葛亮的不少桥段,但我还是要坚决地指出,赤壁之战是周瑜指挥的,与诸葛亮并没太大关系。

当曹操统一北方后,杀气腾腾地直奔江南而来,又借着夺取荆州之地的威势,对于东吴之地可谓势在必得。当时的江东内部,人人自危,包括孙权本人在内,对于是战是降都举棋不定。

只有周瑜,没有丝毫犹豫,坚决主张对曹一战并说服了江东的满朝文武,树立了必战必胜的决心,制订了退曹的良策。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周瑜,也就不会有“魏蜀吴”的形成,更不会有后世津津乐道的“三国时期”。

讲完了周瑜,再来聊一聊另一位儒将,他的名字叫袁崇焕,也称“袁督师“,是大明崇祯时期的主要军事将领。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祖籍是广东省东莞,明万历年间高中进士。可以说,袁崇焕原本是一个文人,后来才在国家面临内忧外患时,弃文从武,以儒生之躯请缨镇守北边。

明天启时期,袁崇焕被任命为兵部主事驻守辽东,多次击退关外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的多次进攻。之后,袁崇焕被加封为兵部尚书领太子太保衔,成为大明军队的最高将领。

明崇祯二年时,关外的皇太极亲率大军,秘密绕过袁崇焕的大军,穿插迂回后直逼北京城。袁崇焕闻讯,星夜兼程率军回援京师,在首都北京城下击退了皇太极的八旗铁骑,使得大明的京师得以转危为安。

事后,刚愎自用而又猜忌不断的崇祯皇帝,认为袁崇焕有通寇之嫌,将袁崇焕缉拿收监并在第二年处以凌迟极刑。

据传,一代儒将袁崇焕,当时的行刑场面极其骇人。在崇祯的盛怒之下,袁崇焕被割下的没一块肉,都被京师百姓争抢生啖之。就这样,一代英雄被他所尽忠的国家和百姓无情地抛弃,可悲至极。

临刑前,袁崇焕留诗一首《临刑口占》: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以上,就是笔者对周瑜和袁崇焕这两名儒将的真实写照。

回答完毕。

请您关注:文史不假!

世人都很敬重儒雅之将,你知道历史上哪些儒雅的将领?

1.孙武:春秋吴国将军,可谓世界级的军事鼻祖人物,一部《孙子兵法》已开全世界军事理论之先河。

2.李靖:唐初开国名将,正统文人出身,有军事理论著作《李卫公问对》传世,最辉煌战绩是灭东突厥。

3.周瑜:三国吴名将,“妙通音律,时人谚曰:曲有误,周郎顾”。赤壁之战,千古流传。

4.左宗棠:晚清中兴名臣,举人出身,自比“今亮”,镇压太平军战功显赫,一生最骄人的战绩是入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收复新疆之战。

5.岳飞:南宋名将,著名的抗金英雄。

6.袁崇焕:明著名将领,进士出身,金庸先生曾专门撰文推崇袁督师为中国一代儒将之冠,其辉煌战绩当属著名的宁远大捷,一战击毙悍酋努尔哈赤。

7.曾国藩:晚清中兴名臣,进士出身,知名理学家,能诗善文。镇压太平军的主要将领。

8.陆逊:三国吴名将,经典战例是火烧连营七百里的夷陵之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