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怎么越打越像演“双簧”?

俄乌之战,就像是美国和俄罗斯共同导演的“双簧”。

应该说,俄乌战争有一个很关键的爆发点,那就是美国想让俄罗斯打,俄罗斯自己也想打,于是俄罗斯就在美国的推波助澜下,处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打了这么一场战争。在俄乌之战爆发之前,俄罗斯和美国为首的北约进行了多轮谈判,想要在停止北约东扩、降低对抗等方面达成协议,然而这些努力全部白费,美国似乎就在逼俄罗斯动手打乌克兰,因为美国一旦答应了不许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条件,俄罗斯就会乐于接受这个结果,而不会选择开战。

图为俄乌交战局势图。

正是美国拒绝俄罗斯的提议,反复表示愿意接纳乌克兰加入北约,导致了俄罗斯忍无可忍,必须以武力方式解决问题。同时,在俄罗斯依然没有决心开战的情况下,美国却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要撤侨,美国这一举动被视作是推动俄罗斯动武。毕竟,美国外交机构在那里,俄罗斯可能还有所顾忌,美国一撤侨,俄罗斯就有了动武的条件。

图为俄乌目前争夺的重点,马里乌波尔的战局图。

然而,俄罗斯当时并没有决定要动武,俄罗斯还明确表示美国的行为“莫名其妙”,似乎就像是美国掌握了什么情况一样。但是实际上,俄罗斯当时已经开始以结束俄白联合演习为由,从乌克兰周边逐渐撤军,体现出不计划动武的意愿。而乌克兰自己也表示,美国正在制造战争危机。不过,美国对此都没有进行任何回应,只是怂恿乌克兰去打顿涅茨克,毕竟俄罗斯都开始撤军了,乌克兰腰杆自然就能硬起来。

图为乌克兰军队。

可是,就在乌克兰刚刚在顿涅茨克开启战端之后,俄罗斯忽然杀了一个回马枪,宣布开始特别的军事行动。那么俄罗斯又是什么考虑呢?对于俄罗斯来说,其实战争是解决乌克兰倒向西方这一问题的最干脆、最彻底的办法。2014年以后,乌克兰就决定彻底倒向西方,不但寻求加入欧盟,还寻求加入北约,同时以武力和俄罗斯相对峙,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反俄亲美国家。

图为进入乌克兰作战的俄军。

对于这样一个乌克兰,俄罗斯完全无法通过谈判的方式令其保持中立态度,即便是俄罗斯和西方的会谈,也无法取得俄罗斯想要的结果。北约就是要东扩,美国就是要挤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对于俄罗斯来说,战场上没有拿到的,谈判桌上一点都拿不到。因此,俄罗斯必须,也只能通过战争手段,来彻底解决这一困局。

图为顿涅茨克民兵攻下马里乌波尔一处行政大楼。

为什么俄罗斯不允许乌克兰加入北约呢?北约是一个专门针对苏联、俄罗斯成立的军事同盟组织,把与俄罗斯对抗作为自己最大的任务,对于北约而言,俄罗斯就是自己的第一对手,而对于俄罗斯而言,北约就是自己天然的敌人。北约东扩是为什么?不过就是为了压制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而乌克兰一旦加入北约,那西方的军队就直接开到了俄罗斯国境线上,俄罗斯连一点缓冲区都没有了,俄罗斯怎么可能接受这一局面?

图为在乌克兰作战的俄军。

于是,俄罗斯选择了对乌克兰动武,只有在战场上彻底击败乌克兰,打服乌克兰,并且以威慑手段阻止西方干预战争,俄罗斯才能逼迫乌克兰认清自己被西方抛弃的现实,从而接受俄罗斯的“去军事化、中立、去纳粹化”的条件。因此,俄罗斯在2月24日果断发动了俄乌之战,乌克兰虽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也争取了国际社会的最大限度支持,但是依然被俄军造成了很大损失。于是,乌克兰选择了接受俄罗斯提出的部分条件,比如保持中立,作为回应,俄罗斯表示不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

从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来看,美国和俄罗斯纷纷出手,似乎联合导演了这场战争。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如果美国拒绝乌克兰加入北约,那么美国就能保住乌克兰,也能制止战争,可是美国偏偏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接纳乌克兰;而俄罗斯则通过俄乌之战,达到了阻止乌克兰彻底倒向西方、加入北约的意图,迫使乌克兰保持了中立,也达到了自己的意图。可以说,俄乌之战,美国获利,俄罗斯也获利,唯一被打击的就是乌克兰,不但失去了加入北约的可能,而且还失去了大片土地,由此可见,美俄不愧为世界大棋局的棋手,乌克兰不过是大国眼中的棋子。

俄乌战争,怎么越打越像演“双簧”?

政治只能猜,普通老百姓短期内很难知道真象。但双簧的其中一个角色不可能是乌克兰。因为无论怎么样,乌都是最后最大的输家,其他的输赢家现在还不好确定。

现在回头看开战之前的操作,普京在冬奥开幕期间访中,签定了一系列协议,协议的内容覆盖面很多,包括了能源,粮食,投资等。其中有一点很有意思,那就是能源协议里用欧元结算,这是白送蛋糕给欧盟。但后面的发展使得欧盟不但没吃这块蛋糕,也许是不敢吃,而且还连俄欧能源贸易欧元结算的蛋糕也极可能丢。

这背后都是去美元化的角逐,俄欧能源贸易用欧元结算,这动了老美蛋糕,于是搅黄北溪2号供应管道,又使劲在乌克兰捣乱,使得原有的俄欧能源贸易也黄,这是美的目的。谁叫你不用美元结算呢?

欧洲最尴尬了,随美国急急丢了几颗炸弹,连王炸也出来了,以为可以赢了,可不知俄手里也还有炸弹,而且威力不低于王炸,这下这个炸弹到底炸给谁了呢?也许炸的是欧自已。

俄有东面和南亚做能源贸易收入的后盾,欧却没有能源进口的备胎。到底双簧角色是谁,或这根本就不是双簧,这是生死博弈,国运搏弈。

能源贸易是不会停止的,停了欧洲的社会经济,生产经营,居民生活也基本就停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欧盟各国政府也是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的。真发生意味着政府真无能,那可以破产下台了。

其实,俄欧在关于能源贸易支付结算方式的方案上都是留有余地的,这个是国家利益所致。但也留给人们很大的遐想空间。

如果这是欧盟和俄罗斯的双簧,欧盟的苦肉计就比三国里黄盖的苦肉计还牛。

而遮脸司机现在连靠近牌桌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远远观望等待大佬们这局牌分出胜负,然后屁颠屁颠来收拾桌子板凳,打扫地上的烟头瓜果皮,估计饿着不住了还会乘旁人不注意偷偷喝下玩牌人剩下的半瓶啤酒和半片面包。

俄乌战争,怎么越打越像演“双簧”?

俄罗斯早有准备!普京大帝一路导演!目的就是抓准美国需要这场战争,不会出手,整欧盟。欧盟一直以来都看不起俄罗斯,认为俄罗斯只是拥有核武器的沙特阿拉伯!核武器又不能随便用,所以俄罗斯跟沙特阿拉伯是差不多的。谁知道普京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整得欧盟进退两难。

俄乌战争,怎么越打越像演“双簧”?

俄乌爆发冲突,源头是北约东扩,本质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争夺国家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俄罗斯要通过乌克兰战争,变被动为主动,夺回全球战略主动权,确保俄罗斯的战略安全利益。乌克兰作为弱势一方,要通过加入北约,拖美国和北约下水对抗“战斗民族”俄罗斯,确保国家安全独立。

1991年苏联解体前,苏联与北约签订《明斯克条约》,规定北约不得东扩,不得把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拉拢进北约。1991年12月26日,超级大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解体成15个国家,北约向俄罗斯口头承诺绝不东扩,会保证俄罗斯核心的安全关切。但北约没有遵守承诺,自1999年3月至2020年,“北约五次东扩”向东推进1000余公里,抵进俄罗斯家门口,并部署大量先进的进攻性战略武器,严重威胁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为消除北约东扩给俄罗斯造成的负面影响,2014年3月,俄罗斯采取军事行动,正式吞并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并加入俄联邦。2022年2月23日,普京总统指责乌克兰拒不履行新明斯克协议,承认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共和国独立,24日俄罗斯展开军事行动,开战至今已一月有余。

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建国。它继承了前苏联30%的财富,包括200多枚洲际导弹、1200多枚核弹头、170多座核弹发射井、6000多辆坦克、1500多架战斗机,具备从核弹到航母生产的所有基础条件和工程师,是名副其实的欧洲大国。辽宁号航母的原型“瓦良格号”就是从乌克兰黑海造船厂购买的半成品研制而成。1994年,乌克兰同意销毁核武器,并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98年至2006年,乌克兰销毁了核导弹、炸毁了导弹发射井、肢解了核轰炸机,轻易地“自废武功”“一失足成千古恨”,如今正为当年的“愚蠢”“买单”。

俄乌战争,怎么越打越像演“双簧”?

一本《哈姆雷特》,但每一个读者心中的哈姆雷特都是不相同的。所以,你将俄乌血腥的战争看成“双簧”也是允许的,但在别人眼中,这场战争就是另一个“哈姆雷特”了!

在我眼中,已经以“万”为单位不断死掉大量人命的战争,真的没办法视为是“演双簧”,这种视人性命如草芥地“上帝视角”,真不是我一个小老百姓能够承受的。

所谓“双簧”,就是有深厚默契的搭档,严丝合缝地进行表演。因此,如果一定要说交战双方在“演双簧”,大概就是双方在交战中,都已经摸清了对方的底细,变成“所谓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敌人”了。由此双方都知道对方的一切信息,通过蛛丝马迹就能推测出对方的正确意图,从而拿出最合理的应对之策。这样,在我们这些外人眼中,不就是在“演双簧”吗?这是双方在刀尖上跳舞啊!必须一步不错,错一步就是死!

这种生死间的“默契”是用人命堆出来的,因为所有的“不默契”,后果就是最少几十条人命打底啊!这种用人命“培养”出来的默契,你不觉得恐怖吗?因为每一次的应对都不能出错,只要出错就是不知道多少条人命被当成“后果”牺牲掉了。

至此,你能够想象这个“双簧”演得多残忍了吧。这是用人命在验证上位者的判断啊!

俄乌战争,怎么越打越像演“双簧”?

战争是血与火的政治,战场充斥着尔虞我诈。泽连斯基开始打错了算盘,总以为美、欧会直接参战。天天在狗洞里哀嚎,却等不来美、欧援军。眼见乌克兰国破家亡,只得步步退让。俄罗斯仅其欧洲部分面积就有426万平方公里,是乌克兰的21倍。虽然这些年遭到美、西欧制裁,发展受到迟滞。但它的体量太大,又有战斗民族之称。普京号称硬汉,不干则已,干则必取。他是不会和译连斯基演双簧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