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宣布将无限期停产F-35战机?
美国宣布无限期停产F-35战斗机,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因为疫情的发展,导致F-35生产所需的供应链出现了断裂,这款战斗机何时复产,要看美国国内产业形势的变化了。美国这一表态不但给自己制造了一定的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到了自己盟友的利益。
疫情的发展真能让F-35停产吗?显然是可以的。虽然美国并没有采取任何的经济停顿措施,但在美国国内,一些行业处于对员工保护的需要,还是做出了一定的停产安排,还有一些州政府,在自己本州采取了一定的防控措施。这些都导致F-35制造所需的设备、材料、部件出现了断供。像F-35这样的先进五代机,要全速对他进行制造,所需的电子设备、新型复合材料、特殊合金等实在是太多了,供应链上稍微有些风吹草动,都会导致飞机生产减缓。
不过,还有消息说,美国F-35战斗机的停产,和我国减少稀土的出口有关系。因为稀土是制造战斗机发动机必须的材料。战斗机的发动机需要极高的涡轮前温度,比如美国F-22A战斗机使用的F-119发动机,其涡轮前温度高达1800K左右,因为只有高温的空气,才能实现充分的燃烧,产生更大的推力。需要使发动机达到这一温度水平,需要为发动机涡轮叶片掺入铼。
铼是生产高温发动机所需的单晶材料的必需品,加入更多的铼,还能保持发动机叶片不变脆,这是战斗机涡扇发动机单晶材料主要解决的问题。但铼是一种稀土材料,他的产量极低,在全球每年的产量据说只有30吨左右,而且还要大量用于工业生产领域,还需要用在电子设备领域,每年只能有一小部分用于战斗机的发动机。
由于全球疫情的影响,以及中美之间经贸关系的变化,美国现在每年能拿到手的铼并不足以支持战斗机的大规模制造,特别是美国F-35战斗机所用的F-135发动机,他还是推力达到18吨的全球推力最大战斗机发动机,其涡轮前温度也是全球战机发动机中最高的,因此离开了铼的有效供应,F-35也就只能停产。
何况,F-35战斗机本来也就存在很多问题。早在几年前,美国就对F-35战斗机进行过一些服役之后的问题调查,一共发现问题831处,其中很多问题有可能危及飞行员的安全,以及战斗机的正常使用。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F-35战斗机的环境控制系统有问题,曾经因为这一问题,F-35战斗机被迫停产停飞过一次。
环控系统的问题,说起来其实是散热的问题。F-35战斗机号称是隐身战斗机,他之所以能够隐身,一方面因为他能够躲避雷达的探测信号,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可以躲避红外的探测信号。如何做到呢?F-35使用了特殊的热沉设计,使用战斗机的燃油作为冷却液来消耗飞机自己产生的热量。为何选择燃油呢?因为战斗机如果要用液冷方式来实现降温,就必须要有一种可以在全机身循环流动的冷却液,如果不用燃油,而是专用一种冷却液,那就意味着在寸重寸金的战斗机上,要增加不少对战斗力发挥毫无作用的死重。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当然就是用飞机上唯一大量存在的液体,也就是燃油。但是由于F-35战斗机燃油本身的问题,他自己还需要冷却后才能发挥出作用来,在以色列,甚至需要为F-35战斗机的燃油建设单独的空调房,战斗机也都是从冷却后的空调房内开出作战,而使用燃油作为冷却液,又会让F-35战斗机的燃油快速加热起来。于是就出现了F-35战斗机著名的“半油不能开雷达”的问题,因为不足以支持功率巨大的AN/APG-81雷达的散热。
要开雷达也可以,F-35战斗机需要在低油量时依托冲压空气来散热。说的好听叫冲压空气,说难听点,那就是打开腹部弹仓,在那里利用空中的冷气流来散热,这种散热方式,导致F-35每飞行一段时间就要开一次弹仓,不但增加了红外信号暴露的风险,还因为打开弹仓破坏隐身外形,导致增加了被雷达探测到的风险。
同时,F-35的散热系统一旦出现问题,供氧就会不足,有飞行员反映自己在驾驶时有时会头晕,这就是缺氧所致,这些都是对战斗力极大的损耗。当年F-35因此停飞,要求解决好环控问题后再复飞,但是现在看来,这些从设计时就带有的问题,是很难通过临时措施来彻底解决的,这些问题作为隐患,F-35肯定是要进行改进的。
这次F-35战斗机生产线的停摆,就是此前多种问题叠加,以及F-35战斗机供应链受损导致,最受伤的还是美国的那些盟友,毕竟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都等着F-35来提升自己的五代机队实力,也是他们唯一能买到的五代机。当年F-35战斗机计划开始的时候,就是一个照顾多国需求的项目,才导致了F-35一开始就有3种不同的型号,来满足不同的需求,也导致F-35的空战能力较差,对地打击能力较强的特点,毕竟大部分国家都没有多少空战压力。
然而,现在F-35停产了,这些美国盟友们前期是投入不少资金的,现在这些投资打了水漂,先进的战斗机也得不到了,这些国家又该何去何从呢?
为什么美国宣布将无限期停产F-35战机?
公开报道说是由于贸易制裁,原材料缺乏(如稀土)被迫停产。
我认为更大的可能是由于卫星、雷达等技术的进步,可以很好地发现、锁定F35战机。一款为隐身而存在的战机,隐身优势不存在了,还有必要继续花大价钱装备吗?说不定某大国把F35训练的航迹传给了美军,美军一看傻眼了:买尬得,都在对手掌握中!
曾经的隐身战机F117,在空袭南联盟的战斗中被揍下一架后,就全部退役了,就是这么个理。
再有可能的原因是美军通过F35与歼20的模拟对抗,发现F35的胜率极低,网上看过几个贴子,好像不到2%,这不等于靶子么?!不过这个数据还是有点难以置信,希望军迷们继续深挖。
为什么美国宣布将无限期停产F-35战机?
其实早在研制F-22的时候,就有观点提出,F-22同时发展出战术打击型,但是因为利益问题,最终还是花落F-35。
但在F-35服役之后,大量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机载惰性气体生成系统(OBIGGS)存在缺陷,无法在雷雨出战,冬季低温也会影响F-35战斗机;弹出式座椅设计受飞行员体重的影响,在弹出时飞行员将面临轻则脖子骨折,重则失去生命的危险;迎角大于20度时,飞机变得非常不稳定和不可预测,很可能会失去控制;以30度着陆时,具有垂直起飞功能的F-35B战斗机发动机通常无法应付负荷,并且无法提供足够的推力来安全着陆;机身太弱,不能长时间超因素飞行,同时在高载荷的情况下,飞行时会破坏战斗机的天线,机壳和尾部;携带弹药量不足,仅F / A-18的一半;F-35A型25毫米口径GAU-22 / A加农炮系统的新问题;驾驶舱的氧气供应系统存在问题;空中加油系统可能中途停止……据美国政府问责局公布的数据情况,F-35战斗机存在着将近1000个零件缺陷,其中有111个被归为一级严重(可能严重影响用户的安全性)。
一般来说,只要战斗机出现上述问题的一种,这款飞机都应该立马停止生产并改正。但美国在F-35战斗机的研制上投入太多资金和人力,据USNI News透露耗资至少1.5万亿美元资金,这就导致后续只能花费数百亿美元来完善,但目前来看,又不知道它何时能够成为一个完整品。
目前情况看,据《国务新闻》报道,美国国防部与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商议后,宣布暂时停产,注意用词:将放弃旧的F-35战斗机,重新采购装备研制新的F-35战斗机。换句话说就是你改了之后我再买。所以,停产的是旧型号,把缺点改了之后以新的型号命名再生产。
为什么美国宣布将无限期停产F-35战机?
如果此消息确定是真的,最大可能就是美国六代战机已经设计完成。否则就是忽悠中俄。
为什么美国宣布将无限期停产F-35战机?
据报导,F35停产原因是因贸易制裁而缺乏原材料?这不应该是主因。最可能的是F35在中国高科技武器面前落后了或有重大缺陷,在作战时无法取得优势,因此停产。
为什么美国宣布将无限期停产F-35战机?
网上许多自媒体将之解读为“中美发生摩擦,中方中断稀土贸易,制裁洛克西德公司,导致F35停产”。
这种说法并不能完全站住脚,中国对洛马公司的制裁主要集中在个人和企业项目方面,比如与洛马合作的发电站项目、卫星、电子产品等等,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稀土封杀说。
其实主要原因是因为特朗普造成的乱局,以及F-35本身就不争气所致,这里面水深着呢。
实际上F35并未全线停产,其主要停产的是F35A型,即专为空军设计的基本型。
A型没有B型的短垂功能,也没有C型的着舰能力,但因为少了升力风扇和着舰钩等部件,外形也有相关优化,因此性能比BC型更好。
因此,F35A也是订单量最大的型号,大部分国家订购的都是F35A,比如日本,他们曾一度追加F35A的订单,像上次那个坠海的飞行员,他驾驶的就是架F35A。
仅有部分做航母梦的国家订购了少量的F35B,比如日本,前年总共下单147架,其中42架是F35B,其余为F35A,这些B型都是为“准航母”们准备的,目前B型的订单仍在完成中。
F35A的停产,很有可能是美国的内部倾轧所致,这些年其它公司对洛马的围堵非常厉害,而且F-35自己表现的也不够完好,可谓错漏百出。
曾经在JSF联合攻击机项目上败北的波音公司,他们在作战部队、装备部门、国会中拉拢了大批的盟友,鼓吹削减不靠谱的F35项目,重新增加波音新型战机的订购。
有些人也确实很卖力,很快就找到了F-35的软肋。五角大楼在2018财年的年度作战评估报告(DOT&E)中表示:“整个F-35计划已经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烧钱之最,然而如此昂贵的武器系统却依然问题重重。F35几乎在每一个关键领域都缺乏进占,它的透明度也明显低于以往的报告,甚至没有提供前几年所强调的严重缺陷的最新情况,报告中批评该计划的调查结论也比以往同类报告少得多,并且几乎没有关于F-35最紧迫问题的定量结果,没有提及其完全任务的能力比率,根本没法面对当前或未来的威胁。”
2001年五角大楼又更新了吐槽:作为一架主打“廉价”的多用途战机,当年以单价3800万美元的价格胜出,现在这些问题重重的战机却售价1.584亿美元一架,它们在可靠性、实用性、受命测试等关键领域的表现可并不好。
就连特朗普都在帮腔——太贵了!这东西应该降价!降价!
后来再次爆料,2018年夏季F-35与A-10那场表现完美的飞行测试,实际上都是在不现实的条件下进行的,是有利于F-35的表演。
之后又又又被吐槽,F-35在围观图-160时,让人家轰炸机活生生甩了三次,楞是追不上,简直现实版的癞蛤蟆吃天鹅肉。
在F-35不断被吐槽的同时,波音公司也在拼命的研发和推广自己的新型战机。
这些战机有FA-18改进的电子战型海军舰载机EA-18G“咆哮者”,有F-15的最新升级款F-15EX,还有在卡塔尔大秀“旱地拔葱”的F-15QA等等。
波音并没有像当年X-32那样大跨步的扯蛋,反而一反常态的做起了经典机型的强化改造工作。
像EA-18G“咆哮者”就曾经在“咸狗”中队的测试中获得了一致的赞誉,甚至还表现出干掉F-22的实力。其电子作战能力也俨然夺走了F-35曾经一度吹嘘的“高级电子压制性能”,让后者颇有不上不下之感。
美国海军对“咆哮者”不是一般的满意,很快就将之变成了航母的标配,并称之为“目前最先进的,综合能力最强的电子战机”。
F-15EX也属于旧瓶装新酒的类型,但F-15本身就是神机,波音毒辣的直指F-35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以及F-22日益陈旧和后继无力的痛点,整出了这种载弹量堪比轰炸机,飞行性能横甩F-35的升级机型。
果不其然,美空军对采购F-15这种明星战机一点心理疙瘩都没有,很快就拿下了8架试用订单,然后又给2021财年增加了12架的采购量。
这让洛克西德方面非常不满,他们觉得无法理解空军的做法,空军不断的跑去升级和采购“老款”战机,却对“新锐”的F-35漠然无比。
可以说,这几年波音把洛马的墙根挖得是啪啪响,洛马却只能蹲在F-35的泥潭中叫苦不迭。
就连“四等人”马润也对F-35不满,他们的F-35B型在耐久测试期间表现的并不好,据悉产生的裂缝高于之前所有的战机,无法完成8000小说的寿命测试。
因先天质量问题带来的受命缩短可能会非常严重,这将让马润们含辛茹苦积攒的战机最早到2026年就将被报废掉一些,而官方却要让这些战机被延寿用到2070年。
公司矛盾的同时,可能还有政治上的原因,比如受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影响。
特朗普执政期间对F-35项目非常重视,但他的做法却带有明显的懂王风格。比如,特朗普试图将F-35的部件完成“全美化”,他公开的表示,战斗机也应该重归美国制造,美国要通过本土生产缓解F-35供应链的脆弱问题。
正巧,美国闹出了F-35零部件的采购门事件,有供应商购买了来自中国的加工组件,然后让它们被安装到了F-35战机上。
但这并没有讨好到美国公司,对美国企业而言,你搞来一个本土制造的岗位,有可能会让另一个服务于进出口市场的人丢掉饭碗。
而且这得罪F-35项目的其余参与者,他们是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土耳其、丹麦、意大利、荷兰、挪威,甚至还有日本。
特朗普在此前借故踢走了土耳其人,但无法否认土耳其是JSF联合攻击机项目的参与者之一;美国人借着F-35大发横财,赚得盆满钵满,却让合作者连汤都没得喝,他们永远在“未来可期”,用未来40年的“持续性保障供应”来忽悠人。
背信弃义的事做多了,不免对欧洲政局产生了影响,欧洲人无法承受自身资金巨量投入却是给美国财团充血的事实,更警惕美国人本土化产业链的影响。
尤其对那些曾承诺F-35计划将带来欧洲工作机会的政治家来说,他们必须更多的顾及风险,至少要对美国人可能的“剥离战斗机生产项目到本土”的问题作出预案。
目前欧洲已经发生了这种变化,“F-35绑架”已经成为一种流传的共识,这将导致欧洲人离开这个项目,毕竟战斗机多的是,没必要陪捞不到好处也用不出爽点的F-35到死。
随着F-35的不断深化,美国的合作者们越来越觉得这是个过于纯洁的美国梦。
甚至包括美国人在内,都对F-35这个过于臃肿的项目存在负面情绪,反F-35者拿出了瑞典的“鹰狮”做对比,认为“鹰狮”虽然性能不及F-35,但却在项目科学性上远超后者。如今的F-35连洛马都觉得头大。
随着新冠疫情的扩张,F-35的全球合作供应链也跟着发生了问题,这让所有参与者都异常尴尬,毕竟它证实了特朗普“本土化产业链”的正确性,至少对美国人而言是有点正确的。
但特朗普的反应却让人无语,他在一次讲话时表示:“有一个大型国际武器项目可能无法通过后冠状病毒时代对供应链的安全考验,这是一架战斗机,但我不会说是哪架战机。”
这下哗然了,傻子都知道是F-35。
特朗普也干脆明说了:“F-35的计划和成本已经失控……”他甚至把问题推到了1月20号以后。
反正美国人也不急,JSF联合攻击机计划已经废掉了全世界很多国家的战机工业,或者让他们因为依赖于F-35计划而产生严重的滞后。
美国人就算自己不用F-35了,也仍然能通过现有的升级版F-15、F-18混很长时间段 日子,它们的性能早就是过剩的。
何况喂了那么多年的洛马公司,也该风水转到波音这边了,不养出膘来,怎样设计出更好的六代机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