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的“战斧”导弹有多厉害?在实战中有哪些表现?
“战斧”式巡航导弹过去很厉害,现在不厉害了,实战表现过去很优秀,现在也一般般了。
总的来看,“战斧”式巡航导弹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很快就会被现代战争所淘汰,这绝非危言耸听。说起来,“战斧”式巡航导弹之所以被人们铭记,主要因为他总是代表美军的“第一枪”被打出去。
图为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美军“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
海湾战争中,美军第一波次的进攻有“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参与,伊拉克战争中,更是“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打响了对伊拉克开战的第一枪。正是这种曝光度,使他成为了代表美军干涉作战、攻击他国的代号,再加上诸如“一发战斧从另外一发战斧炸开的洞口穿进去,炸掉坚固的堡垒”等宣扬战斧式导弹精度高的经典传闻的作用,“战斧”式导弹一下子成为了人尽皆知的美军“杀手锏”。
图为美军测试“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画面。
但是事实上,“战斧”式导弹远没有那么强大。“战斧”式导弹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是巡航导弹发展的一个比较低潮的时期,在“战斧”式巡航导弹之前,美国研发过“蛇鲨”、“纳瓦霍”等战略巡航导弹,以及“斗牛士”、“天狮星”等战役级巡航导弹,不过以当时的科技来看,巡航导弹故障率高、发射机动性差、飞行速度慢、毁伤威力差,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不约而同的放弃了巡航导弹的发展,转而开展了激烈的弹道导弹竞赛。
图为美军试射“战斧”式巡航导弹,飞机伴飞用于近距离观察导弹飞行状态。
“战斧”式巡航导弹悄悄诞生的时候,并没有人注意到他,和冷战时期其他导弹一样,“战斧”式导弹也搭载了核弹头,不过比起动辄搭载10多枚弹头,有1万公里射程的弹道导弹,“战斧”导弹当时可谓是名不见经传了。由于美苏战略武器裁剪协议的签署,“战斧”式导弹核弹头版被作为裁剪的导弹逐步淘汰掉,美国为其更换了常规弹头,继续保留了常规版“战斧”式导弹。
图为“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结构图。
“战斧”式导弹一战成名还要说海湾战争,美军一场战争中发射了300枚左右“战斧”式巡航导弹,把伊拉克的地面设施炸了个遍,一下子击垮了伊拉克的防御体系。其实当时美军也没有想到“战斧”有这种能耐,大量发射只是因为“战斧”式巡航导弹是当时美军手中唯一可以在海上发射,远程精确攻击地面目标的常规导弹。但是从海湾战争之后,“战斧”式巡航导弹声名遐迩,一下子成为了巡航导弹的代名词,说巡航导弹就注定绕不过“战斧”。
图为“伯克”级驱逐舰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
“战斧”式导弹长6.25米,刚好可以装进7米深度的MK-41型热垂发中,常规弹头重454公斤,威力中等,刚好可以摧毁一座大楼,或者一个雷达阵地,或者是敌人的防空导弹阵地;他的射程为2500公里,能够使发射“战斧”导弹的军舰在安全的海面上巡航,毕竟一般的战斗机和轻型轰炸机都没有2000公里的作战半径。就这样,BGM-109C型“战斧”式常规版巡航导弹变成了低伤亡战争的首选武器,成为了“非接触式”战争的利器。
图为B-52轰炸机挂载空射型“战斧”式导弹出击,“战斧”式导弹最大的优势恐怕就是他的射程了。
然而,“战斧”式导弹飞行速度只有0.8马赫,这个速度在上世纪倒没有太大问题,毕竟巡航导弹飞行高度低,很难拦截。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巡航导弹已经是世界上最容易拦截的导弹,尤其是“战斧”这种亚音速巡航导弹,可以轻易被高机动过载的点防空导弹拦截。可以把“战斧”导弹想象成一架在低空慢速飞行的无人机,就很好理解这个问题了,拦截这样的目标,甚至不用导弹,用高炮都有可能击落他。
图为“战斧”式巡航导弹飞行轨迹图。
如今,超音速巡航导弹、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隐身巡航导弹、智能攻击导弹、小直径精确制导弹药等大量的出现,飞航式导弹(自己起飞、没有攻击的话自己能返航)也开始出现,类似于“战斧”式巡航导弹这种上一代笨拙、中等精度、亚音速、非隐身的巡航导弹正在被淘汰中,我国的“长剑-100”超音速巡航导弹、俄罗斯的KH-101隐身巡航导弹、法国的“暴风雪”隐身巡航导弹都在逐步改变巡航导弹的战法,反倒是原本领先的美国,还在死抱“战斧”不放,成为了落后的那一个。
图为核潜艇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
“战斧”式巡航导弹不再先进,这很好理解,武器的发展就是这样,作为一个诞生了30多年的导弹,想不落后都难,只是一些媒体至今还在神话“战斧”式导弹,那就大可不必了。
美军的“战斧”导弹有多厉害?在实战中有哪些表现?
自上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以来,战斧导弹以其远射程、高精度、强毁伤,成为名扬世界的明星武器,也成为美军最具威慑力、最具代表性的进攻利器。在美军参与或发动的历次战争中,都能看到战斧喷吐火光发射升空的画面,算起来,这种圆柱弹体、平直机翼的远射程武器,应该是当今世界毁伤设施、杀伤人员最多的凶器!
战斧导弹长6.25米,重约1590公斤,使用的常规弹头重454公斤。战斧最早研发于1972年,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用于防区外纵深打击的武器,1983年开始装备部队,并逐步成为美军三军通用、全天候多用途亚音速远程巡航导弹,整个导弹家族主要包括BGM-109A型的海基对陆战略核导弹、BGM-109B型反舰巡航导弹、BGM-109C常规对陆攻击导弹(单弹头)、BGM-109D常规子母弹的对陆攻击导弹、BGM-109G陆基战略核导弹等型号。一般简单分为搭载核武器战斗部的战略打击型以及搭载各种用途常规战斗部的战术战斧(攻陆或攻舰)。
根据1987年美苏《中导条约》,美国陆基型战术(战略)战斧被分批次公开拆毁,只剩下舰载、潜射和空射型核常兼备的战略(战术)战斧,不过鉴于美军拥有强大的空中和海上进攻平台,陆基战斧的裁撤对于美军影响并不大。
战斧导弹在战争中的突出优势在于,无需人员操控,这就很像一架无人机,可以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引导下,以0.8马赫的高亚音速打击2000公里外的目标,从而在实现精确打击的同时,确保美军在战场的“零伤亡”。
1991年海湾战争中,战斧巡航导弹在首秀中大发神威,从驱逐舰、战列舰、巡洋舰、核潜艇和远程轰炸机发射的52枚战斧,对伊拉克的关键目标实施了精确打击,破坏指挥控制和防空体系,为后续各型战术飞机空袭打开了通道。
美军在海湾战争期间共发射291枚战斧,其中的80%用于战争初期打击关键节点、破坏指挥和防空系统,导弹命中率达到了85%。当时的伊拉克军队在没有任何察觉的情况下就遭到了重创,这种精确堪比外科手术的远程打击令世人震撼。
战斧的精确巡航和打击的基本过程,先通过卫星、侦察机对战区和路径沿线测量拍摄制作数字地图,然后根据目标位置规划导弹精准航线,导弹发射后根据路径沿线的实景与预存的地图比对,从而引导到目标位置。早期的数字地图规划时间过长,使得战斧无法攻击移动目标,只能打击建筑物、机场工事等固定目标,而且飞行途中无法改变航线,很容易被瞄准击落。
因此,战斧也不断进行改进,先后发展出了BlockⅠ、BlockⅡ、BlockⅢ和最新的BlockⅣ。到了BlockⅢ型就进一步改进了战区任务规划性能,使得从任务下达到打击由过去的数天时间缩短至24小时以内。最新型的BlockⅣ通过融入网络中心战、提升智能化水平、采用隐身涂料等措施,使得导弹能够在战区上空长时间盘旋搜索识别,在此过程中可以自主改变航线去攻击其他目标,甚至可以根据敌方雷达波自动规划规避航线,有效降低被发现的概率。
当然,战斧也有其难以克服的缺陷:突出体现在速度慢、高度低,现有尺寸之下,为了实现更远的航程,导弹只能采用亚音速飞行,而且巡航高度低,尽管能够借助地面杂波掩护,避免被雷达发现,但也同时容易被地面防空火力击毁。
总的来说,尽管各类新概念、新型号远程武器不断涌现,但战斧导弹伴随着军工科技的发展也在持续改进,不断适应新的战场环境需求,至今仍然是最先进、最成熟的巡航导弹,同时成本又得到了大幅度降低,因而仍是美军进攻作战中的首选。
美军现役的战斧导弹仍有3000枚以上,最新的一批采购是在2017年12月,雷神公司以3.037亿美元的价格,为美国海军制造214枚战斧Block IV型导弹及其备用件。据报道,此后战斧导弹的生产已基本终结。
战斧的主要作战经历如下:战斧导弹诞生以来,先后在海湾战争、沙漠之狐行动、科索沃战争、利比亚战争、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等行动中参与作战十余次,发射各型号战斧巡航导弹1000多枚,命中率超过80%,较好的实现了作战意图。
1991年海湾战争中,发射导弹291枚,发射成功率95%,命中率是85%。
1998年的沙漠之狐行动中,发射325枚战斧巡航导弹,其中292枚命中预定目标。
1999年科索沃冲突中,使用238枚战斧,其中198枚命中目标。
2014年9月,在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的行动中,共发射47枚“战斧”导弹。
2017年10月、2018年4月,美军利用战斧导弹,攻击了叙利亚境内所谓化学武器研究机构和储藏点,尽管事后证实这些化武研究机构不过是白头盔们摆拍捏造的虚假信息。
美军的“战斧”导弹有多厉害?在实战中有哪些表现?
在海湾,在南联盟,包括去年叙利亚,美军每战必射“战斧”,大量的地面目标,就是给“战斧”打掉的。为何必射“战斧”?飞行高度低,突防能力强,打击精度高,威力又很大,射程远可大量使用,以减少人员伤亡,当把自感威胁的目标都打掉,人员再进去,基本上就可以大摇大摆,太平无事了。有意思的是,2018年执行打击叙利亚任务中,竟然有2枚未爆炸,东西完美无缺地拉在了俄军手中,俄罗斯专事设立相关研究机构,来好好看看“战斧”到底是什么玩意。俄罗斯也打了“口径”,美国指责说,违犯了中层反导条约,嘻嘻,美军发射了30多年“战斧”没有事,俄罗斯自然也没事。只是“口径”在技术上可能没有“战斧”那么高,所以互相借鉴参照,就是在所难免的了。
▲价格太高。升级到BLOCK4的“战斧”,大概在100万美元左右,因使用了过于复杂的技术,自然是水涨船高,有通货膨胀的因素,没有最贵,只有更贵,成为美国装备很感头痛之事。关键是,好了还想好,总是最好的,最好的当然也是最贵的。美军大感不适,在设计BLOC4的时候,特别规定,不得超过15万美元,结果造出来说是75万美元,但稍加点零碎就不得了,一听就是生产商玩的小手法,因此价格低廉,只能是想像。伤不起,怕死人,才有了“战斧”,现在变得打不起,每次小冲突,都能把库存给打光了。2018年4月,在指责“口径”的同时,美军说要关掉“战斧”生产线,关掉了靠什么打仗呢?正在搞的AGM-158C LRASM远程反舰导弹和NGLAW对陆攻击导弹,恐怕并不比“战斧”差多少,要换一家生产商,他们要得太贵,也好遮人耳目,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穿个马甲,大约世人也都认得吧?
▲传说中的“战斧”。一旦撂到了俄军手里,那是一定要研究一番的,也对比“口径”,看看何粗何浅,谁的先进。俄罗斯的“口径”,还没实现通用化,飞机能发射,战舰和潜艇也可以,在技术上,应该实事求是,毕竟谦虚才能使人进步,俄罗斯当然有大国的心胸,对送到嘴边的肥肉,哪里会客气。“战斧”传说了这多年,此前的“战斧”大约规划线路,要费时间,复杂气象条件,也会看不清,发射出去就要击中,所以存在打不准,偏离目标的情况。终极型号BLOCK4不但射程远,由1500公里提高到了3000公里,燃料充足,可以在目标上空先飞一会,当接受到新的目标信息,再发动攻击。这样就有了一定的任务弹性,当然,在威力上,美军可使用多种任务弹头,如打击地堡的,有打电厂的,寻思着通过分散不同模块,把价格降下来,结果仍然是个不行。恼一恼,怒一怒,干脆拉倒。
▲美军不舍。几十年用得好,执行纵深打击任务,只有“战斧”,效费比甚高。如果遣无人机去执行,早已扩散开来的单兵防空导弹,正是其克星,如果使用隐身型号,价格会变得更高昂。如美国测试过“死神”,MQ-9C,一时称做“复仇者”,陆军看不上,海军连瞄它一眼的力气都没有,摇身一变成高端,卖给印度,其实作战价值不大,很容易就把打下来。“无人机”还没有这么好,可用堪用的利器,目前大约也只有“战斧”,说是关掉,除非NGLAW更低廉,现在普遍认为,使用多模制导方式的“战斧”,百万美元已是最低了,不能低得更低,使用惯性制导,地形匹配模块,都有GPS,还有景象匹配,已不惧雨雪雾等不良天侯,舍此何求呢?世上巡航导弹多,都没有“战斧”好,它是第一,第一自然就贵,呵呵。
美军的“战斧”导弹有多厉害?在实战中有哪些表现?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有多厉害?这老话说的好,小母牛坐飞机,这都牛到天上去了。至于实战,您说美国不管怎么扯,他也就是二百来年的建国史,但他的战争您平均一下,几乎可以说每年都在打仗。
而战斧巡航导弹,这玩意作为一款美国先发制人的武器,实战能少的了吗?
实战打多了,必然会找到缺点,缺点有了必然会修修补补,所以实战的表现只能说越来越好。
所以这玩意厉害不厉害咱也不羡慕,他也不是咱家的宝贝,在小编的眼里,怎么都不如咱家的东风系列,自己家的孩子咋看咋顺眼不是?
再说咱也没那么多功夫整啥实战的,过好自己的日子难道不香吗?
不说这个了,咱就说说战斧吧!战斧巡航导弹说起来,这东西算是老物件了。1970年的时候通用动力公司就给推了出来,您自己算算这都五十多年了。
发展都发展到第五代了,咱别的不说,就光说这技术积累,半个多世纪的技术积累,外加实战应用,别人追还真就不好追。
说道这里,小编不免想起有些人,歪着嘴一脸不知道是啥表情说什么:“你瞧瞧人家多少年的作品,这么老的东西,中国咋就拿不出能超过去的东西呢?”
说的,一嘴的冒酸水,听着还以为中午吃多了,反胃!
这玩意人家不是一直保持第一代的技术,等着你,而是每时每刻的也在研发,毕竟美国人就是靠这玩意打仗呢?
不扯这个了,说起来也没劲,毕竟你没法叫醒一个试图装睡的人。
咋说呢?第一代战斧巡航导弹,应该算是冷战条件下逼出来的一个东西。
就是为了装个核弹头,用来吓唬苏联人的物件。目的就是对陆地纵深进行核打击,具体目标是谁呢?小编不说您也知道。
所以当时的战斧巡航导弹在美国五角大楼里头,被认定为核武库的第四根支架。
瞅着这名字,您就知道美国人对战斧巡航导弹的看重程度。
那会的战斧巡航导弹带着惯性制导外加地形匹配,对目标地进行制导,据说还有一定的隐身功能(这个隐身小编翻了一些个资料,没找到相关介绍,就是在网络上瞅见过,也许是小编孤陋寡闻吧!)
再往后呢?苏联解体了,这冷战就得丢一边去了,毕竟美国一眼望过去,全球就他脑袋最大,没人能奈何的了他了。
所以这战斧巡航导弹的功能也应该进行改进了,这就从核打击上向着常规对陆地攻击进行发展。
这不就有了第二代战斧巡航导弹,这里头包括两款,一款是普通型号的,另一款是子母弹。
这玩意头一次亮相就是在海湾战争中,这也让战斧巡航导弹成为了二战以来第一款应用在实战中的巡航导弹。
整个海湾战争中,美国人一口气就丢出去二百九十一枚,那家伙燃爆了整个国际军界,让世界知道了,战争还可以这么打。
二战以后,大家伙苦练的一些个战争理论,就开始落伍了。
当时美国人的概念就是,用先进的武器,将陆地上高价值的目标追个点名,然后再排部队进行攻击,最后步兵上场。
等到步兵上场的时候,基本上就到了打扫战场的时候了。
而对高价值目标点名的重担就是战斧巡航导弹担任的,不得不说战斧巡航导弹做的相当不错,命中率是85%。
而第三代战斧巡航导弹,算是对第二代在实战表现出来的缺陷,进行了修修补补吧!用咱官话说,就是改进型号!
到了第四代的时候,美国人开始尝试让战斧巡航导弹变的聪明起来,毕竟美国人赋予战斧巡航导弹的任务是越来越多,智能化差了的话,这挑子可是挑不起来的。
到了第五代,还没出来呢?估计还是在智能方面进行优化吧!据说在2015年的时候,这家伙可以瞄着移动中的金属箱子发动攻击,并且成功的击穿这个箱子。
貌似这货真的变聪明了,可以选择目标打击了。
当然,要命的问题就来了,战斧巡航导弹这玩意是越来越贵了,不知道美国人靠着战斧巡航导弹还能打多久。
别的不说,就他们家第三代,说好的把成本控制起来,不要超过二十万美元,结果呢?好家伙成品出来之后,这就是七十多万美元。
您这要是想来个豪华版的,在战斧巡航导弹上添加一点零零碎碎的东西,别想了,没个一百万美元这都拿不下。
要不说,美国人一打仗,多少钱都不够!整个就是一无底洞,如今帝国坟场阿富汗,美国人也撑不住了,这多少年了,也不知道填进去多少钱,养肥了多少军火商。
到了最后,再瞅瞅,啥也没改变不说,把个阿富汗整的倒退了多少年。
美国人扣扣索索的都不愿意带着,为他们服务好些年的翻译离开,说道根子上,美国人也打的没钱了。
好人都不愿意装一下,至少之前为了炒作他们的战争行为,派个记者站在废墟上摆活一通:“至少他们得到了自由!”
好吧,如今连这些个装模作样的话都没有了。
回头咱在来看看,战斧巡航导弹他的发射平台。咋说呢?最开始的时候美国人首先将这玩意装在了水面舰艇和潜艇上了,作为发射平台。
在这些个平台上发射成功之后,这战斧巡航导弹就进入了实装阶段。
所以战斧巡航导弹是从海射开始的,这款型号是BGM—109A。
那么海射成功之后,美国空军这就开始尝试制作陆射巡航导弹。
这个陆射造出来之后,根据《中导条约》,这款型号的陆射巡航导弹最后就全部销毁了,但他的技术是被储备起来了。
当然您不要以为美国有什么好心,在他们看来,随着苏联的解体,这陆射的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而且维护他也费劲,花钱。
所以在1991年的五月份就被销毁了。
而海射的美国人可把他保留了下来,您就知道美国人是咋想的了。
再往后,美国人想把这东西装到了飞机上,实现空对地的打击能力,后来就出了一款BGM—109空射型,当然这玩意在竞标的时候失败了。
当然竞标是失败了,但您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战斧巡航导弹,美国至少在海射,陆射和空射都有技术储备,别看现在没有,但只要用,拉出来就能造。
不得不说,咱的注意这方面的发展变化。
接着咱再说说战斧巡航导弹的精度。第一代的时候,他们的精度就已经达到了百米级别,就这个精度,当时给核弹准备的,没多大问题。
毕竟核弹的攻击范围太大了,百米级别的差距,还是在他的容忍范围的。
当然,随着苏联的解体,这核弹美国人就有点嫌弃了,后来不就造常规战争使用的战斧巡航导弹吗?
你这百米级的精度就不够看的了。
第二代他在第一代惯性制导加地形匹配的基础上,他们又引入了数字景象匹配技术。
就这技术全得仗着美国全球的侦查能力,才能硬上。
就这技术上了之后,战斧巡航导弹一家伙有百米级就提升到了十米级,这效果,现在看来,简直就是突飞猛进啊!
到了第三代的时候,就这数字景象匹配技术又进步了,再加上美国那GPS全球定位组网了,这精度又咔咔的提升到了米级。
这可以说是,钻个门洞算是有误差,但钻个楼房,问题还是不大的。
到了第四代的时候,又提升了2.5倍,这个时候钻个门洞应该没多大问题了。
美国人一天到晚的嚷嚷外科手术式打击,在这种精度的前提下,您还别说,还真的就可以实现。
硬件上去了,就看看软件给不给力了。
回过头来,咱看看咱自己家的。说真格的,咱发展巡航导弹是晚了一点,再加上咱的基础条件本来就差。建国的时候,啥也没有,造个显微镜的玻璃片子都造不出来。
那么美国人的战斧巡航导弹对咱就有了借鉴的作用,咱可以摸着美国人的脑袋过河。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咱不知道他的技术啊!”
不知道技术,至少知道他的发展方向吗?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不就完事了。
您可不要小看咱的努力,当年美国人牛叉轰轰的要搞什么白皮书蓝皮书的,每年规划个方向,定个目标,划拉个内容。
其实美国人压根就没当回事,就是对未来的一个展望,告诉世界上所有的人:“俺们打算朝这个领域迈步了,看看你们!”
结果美国人还没动手呢?咱按照他的想法,把东西到是搞出来了。
把个美国人惊的掉了一地的下巴磕,到了最后,这个什么皮子的书,也不整的那么具体了,生怕咱把他们的想法再借鉴过去。
这让咱很唏嘘了一段时间,只能自己给自己安排路子了。
无所谓,之前是走别人的路子,让别人无路可走,现在只能走自己的路子,让他们闻着咱的味跟上来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美军的“战斧”导弹有多厉害?在实战中有哪些表现?
以战斧为例,整体讲讲巡航导弹。
巡航导弹的鼻祖是德国的V1,诞生于二战末期。巡航导弹的本质是无人飞机。巡航导弹使用的是和飞机一样原理的发动机:装载燃油,吸收空气,空气和燃油混合燃烧,产生动力。巡航导弹和飞机一样,带有翅膀,能调整飞行轨迹。
从V1导弹到战斧,以及其他所有的巡航导弹,都是像飞机那样,在大气层内飞行,前面有进气口吸收空气,后面发动机喷火,带翅膀。所有的巡航导弹都这样,因为这是定义巡航导弹的标准。在大气层外飞,不吸气就不是巡航导弹。
归类讲,巡航导弹是跟飞机是一大类,充其量再细分,它和无人机是一类。
所以从V1开始到战斧,以及所有巡航导弹,都是可以被拦截的,而且难度非常低。二战的时候盟军就用战斗机拦截V1,战斗机用机炮把V1打下来,甚至可以用飞机尾流干扰V1,使其失控坠落。有的飞行员能用机翼把V1挑翻。
只不过当时的侦查预警落后,很多的V1导弹没被发现,这才能击中地面目标。如果能被发现,用战斗机、高射炮把它打下来,比较容易。
现在也是一样。
战斧以及以前的所有巡航导弹,在现代防空系统面前,是一定会被发现的。无人机,飞机,有什么发现不了的?巡航导弹和部队用的靶机只差里面有没有装炸药,其他方面都一样。靶机肯定是能被发现,能被击落。
绝大部分的巡航导弹都是亚音速,战斧是0.9倍音速,亚音速飞机,速度很慢。巡航导弹是按照预定好的路线飞行,它里面没有人,途中如果有战斗机、防空武器拦截,它自身是不知道的,自然也不会根据威胁规避。而且巡航导弹的气动外形,机翼设计,也不具备战斗机那样的高超机动能力。
巡航导弹完全能被发现,速度很慢,没有机动规避能力。现在的战斗机、防空导弹、高射炮拦截它,非常容易。
巡航导弹的使用,不是距离敌人几千公里之外按下按钮就万事大吉了,不是巡航导弹单枪匹马自己就杀到敌人家里。如果对手是一个中等军事强国,有正常的防空体系,单纯向他发射巡航导弹,只能说,发射过去1000枚,能拦下来980枚,最低。
战斗机、防空导弹、高射炮、驱逐舰,战斗机上的导弹和机炮,都能把巡航导弹打下来。
巡航导弹能发现,可拦截,而且不难,这是它无人机本质决定的。有人的战斗机比巡航导弹快好几倍,灵活几十倍,再加上之前咱们说的,驾驶员的本质是超级计算机,也比巡航导弹聪明1万倍。战斗机打巡航导弹,是手掐把拿的。其他防空武器也是一个道理。
战斧这类的巡航导弹,不能在战争开始的第一波,自己单枪匹马的就往对手家里飞,这是给人家当靶子。使用战斧以及其他巡航导弹是一大套系统工程:
1、得先规划路线。侦查卫星、侦察机、情报部门把敌人家里情况摸得透透的,哪里是重兵防御,哪里防御薄弱,要搞清楚。然后武器部门再为导弹规划一条安全路线,避开敌人的防空系统。不能拿巡航导弹正面硬闯。
2、还得是战斗机、轰炸机、武装直升机甚至是地面特种部队先把附近的防空系统干掉,帮巡航导弹清理出安全通道。
3、附近电子战机干扰、压制敌人的防空系统。战斗机在伴飞巡航导弹,防止敌机拦截。
美国使用战斧,其他国家使用巡航导弹,都得是这么一大套体系作战。单凭战斧自己也行,但得是打塔利班那种级别的对手。即便是打塔利班,战斧也得靠地面特种部队指引目标,都不是战斧自己能完成的。
战斧、巡航导弹不能自己单独打仗,没那么厉害。
巡航导弹的速度很成问题。战斧导弹是0.9倍音速,但这是它最大速度,不是平均速度,在很多时候达不到最高速度。巡航导弹往往都是2000公里的射程,按亚音速算,飞满全程得两三个小时。以前出现过美国导弹飞到的时候,塔利班的人已经走了,只炸个帐篷的情况。所以巡航导弹只能打固定目标,譬如大楼。而且飞好几个小时,也是被拦截的主要原因。
那些吹俄罗斯的文盲,是觉得图160几千公里之外把AS15巡航导弹发射出去,就万事大吉了,他们是不知道巡航导弹是能被发现的,几千公里要飞好几个小时,导弹飞得很慢,没有机动规避能力,单凭1架图160上的12枚巡航导弹攻击一个正常国家,被拦下来的概率就是100%。
美国的战斧也得是一大套系统作战,即便是现在的巡航导弹,最新的,除了中国的东风100,也都是亚音速,速度、机动能力,都没什么改变。
之前聊过类似问题,有些人拿它的幻想跟你辩论: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以为几十年前呢?现在导弹多神奇......不管什么年代,只要它是巡航导弹,就摆脱不了巡航导弹的限制。
亚音速、慢,机动能力差,躲不掉战斗机等防空武器,这是巡航两个字的限制。
无人驾驶、不能临时处理问题,不能自主规避攻击,这是导弹两个字的限制。
只要它还是巡航导弹,它就是无人机,就必须具备这些短板。弹道导弹不存在这些问题,因为原理不一样。
战斧以及其他巡航导弹,没多厉害。使用起来有很大的限制,需要一整套系统的配合。自己单独打不了仗。美国打伊拉克,以大打小,有一整套体系配合,他也得晚上发射战斧,减少被拦截的可能。就算这样,伊拉克也打下了一部分战斧。
战斧是一款大国欺负小国的武器。因为大国有一大套系统配合。所以热衷搞巡航导弹的是美国,他可以拿战斧打小国。而战斧、巡航导弹对小国而言是一款没用的武器,没有系统配合,肯定要被拦下来。所以我们看不到小国、穷国买战斧,搞巡航导弹。没用。
对于弱势国家,被动的一方,真正有用的武器是弹道导弹,这是不可拦截,可以单干。对于俄罗斯而言,有效的武器是白杨M、弹道导弹。图160发射巡航导弹,吓得美国瑟瑟发抖,都是文盲+军盲的幻想,自娱自乐。伊朗、伊拉克、朝鲜,搞的都是弹道导弹。中国也是弹道导弹家底雄厚了以后,才搞巡航导弹。
现在有些无人机是飞到目标上空,然后扎下去,和目标同归于尽。巡航导弹的原理和它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体积大了许多而已。不是什么神奇的高科技。
战斧导弹的名气很大,美国经常发射,感觉对战争的影响很大。但我们把数字总结出来,就会发现事情并不是这样。
海湾战争中,美国总计发射了288枚战斧导弹。战斧导弹战斗部450公斤。这288枚战斧总计向伊拉克投掷了130吨炸药。288枚战斧,顶天摧毁288个目标,总计扔过去130吨炸药。而美军在海湾战争中,总计摧毁的目标要按十万算,投下的弹药总量也得百万吨。战斧导弹在这里面占的比重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
战斗机、轰炸机是几吨、十几吨、几十吨/架,往敌人头顶扔炸弹。巡航导弹是450公斤的扔,总共扔288枚。差得太远。
战斧导弹打的是高端目标吗?不是。
战斧导弹打的都是电视台大楼,政府大楼,国防部大楼......这类半军半民目标。高级官员要么藏了起来,要么在前线,要么在路上,要么在地下掩体,说是国防部大楼,到了开战的时候,里面已经没正经官员,也不可能在这里指挥战斗。地下掩体、防御工事,这些纯军事目标,战斧打不动。得靠能钻进去的炸弹来摧毁。坦克、装甲部队,这些目标又不固定,过一会转移了,战斧还不能打。战斧主打的这些目标,说白了都是无关紧要的。国防部长绝大部分时间不在国防部大楼里工作,尤其有个风吹草动,早转移了。
战斧能打的目标非常有限。而且它打的这些目标,用战斗机扔炸弹,也都完全能干。
总结起来,战斧、巡航导弹对于其他中小国家,没啥用。对于美国也只是一种政治武器、广告武器。军舰上发射战斧,现场直播,再回放一下击中目标的最后镜头,你感觉美国很牛逼,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数字不会撒谎。
美军的战斧导弹库存一直保持在三千枚左右。美军各型战斗机、轰炸机的总量得5000架以上。战机是重复使用,一次能向敌人扔十几吨的弹药,能重复使用几百次。而战斧是一次性使用,只能一次扔450公斤炸药。美军所有战斧导弹加一起能投掷1350吨炸药。而美国的飞机最低最低能投掷1350万吨。
战斧导弹在美军中占的比重非常小,只跟飞机比,就只占万分之一。连辅助都算不上,只能算点缀,或者说广告。战斧导弹的政治宣传作用远远、远远大于实战作用。
中国有东风15、16、17、21、26,歼16,攻击11......作用都是把弹药投掷到1000-4000公里的目标头上,而且速度、突防能力都远远强于巡航导弹,东风10、100在这里占的比重也是很低的。管用的还得是飞机和弹道导弹。弹道导弹在大气层外飞,十几倍音速,能机动变轨,无法拦截。歼16有人驾驶,能及时面对威胁,随时调整路线、战术,一次能投掷十吨弹药。
巡航导弹听着名气很大,其实这些年撑着的只有美国的战斧,再加上中国的东风10、100。俄罗斯的巡航导弹得追溯到四十年前,早就不能用了。英法德这些国家的巡航导弹都是三五百公里的短程导弹,数量也不多。
幻想的是导弹万能,导弹满天飞,现实情况是巡航导弹远远没那么厉害,装备的数量型号压根就没几个,作用也没多大,占的比重非常非常小。真正主导战争的依旧是战斗机扔炸弹。现在最优质的武器是:隐身飞机+激光制导炸弹。
有些国家在搞高超音速导弹,5倍音速以上的速度,这本身就是一种升级版巡航导弹,但前景也不是很乐观。道理很简单,高超音速武器能做的事,弹道导弹几十年前就能做到了,20倍音速、机动变轨,不但没任何问题,甚至做得更好。
美国新型的反舰导弹本身也是巡航导弹的一种,但它采用了隐身设计,射程1000公里,智能化程度非常高,自己能规划路线,这或许是巡航导弹的未来。隐身、智能的巡航导弹的作用应该会大很多。
战斧,太老了。当然,欺负小国,打广告,还是够用。
美军的“战斧”导弹有多厉害?在实战中有哪些表现?
战斧式巡航导弹并不只是一种导弹的名称,而是泛指整个战斧式系列导弹家族中所有的导弹。战斧式导弹家族中的成员众多,按照发射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陆基型战斧式巡航导弹,潜射型战斧巡航导弹,空射型战斧巡航导弹和舰载型战斧式巡航导弹。因为使用方式比较广泛,美国的海陆空军部队都大量装备了战斧式巡航导弹,所以在美国参加的历次战争中,都能够经常看到战斧式巡航导弹的身影。
战斧式巡航导弹是一种经过实战检验的武器,从海湾战争开始,只要是美国直接参与的战争,战斧式巡航导弹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海湾战争时期,美国共发射了288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其中有282枚发射成功,除了29枚被拦截的之外,剩余的253枚战斧式巡航导弹都成功的完成了摧毁目标的任务。在海湾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又多次使用战斧式巡航导弹袭击伊拉克境内的军事目标,在1993年美国向伊拉克境内的核设施发射了45枚战斧式导弹,其中有36枚准确的击中目标,任务的完成率接近80%。
在科索沃战争期间,美国及其盟友共发射了1000多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由于科索沃战争期间导弹的拦截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美国发射出去的1000多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中,有近30%的导弹都被南斯拉夫的防空部队拦截。从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不断升级其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制导能力,战斧式巡航导弹在战场上的战绩也越来越稳定。在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期间,美国发射了超过100枚的战斧式巡航导弹,摧毁了利比亚境内的主要防空设施。
在2017年叙利亚战争期间,美军发射了59枚战斧式巡航导弹攻击叙利亚境内的军事目标,在攻击结束后,美国宣称发射出去的59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全都准确无误的击中了目标。从战斧式巡航导弹的这些战绩来看,战斧式巡航导弹在实战中的命中率高达70%以上,是一款经过实战检验的高性能武器。
当然战斧式巡航导弹也并非是完美无缺,战斧式巡航导弹最大的缺点就是造价比较高,一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的造价高达数十万美元,有时候美军采用战斧式巡航导弹摧毁一个普通军事目标,军事目标的价值反而不如战斧式巡航导弹更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