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机动可以甩掉红外导弹吗,为什么?

眼镜蛇机动是苏联的王牌飞行员普加乔夫摸索出来的一个利用战机的优秀气动设计做出来的过失速机动动作,该动作不一定需要矢量发动机,但是不论用不用矢量发动机,他都会让战机处于非常危险的飞行状态中。不过这个花里胡哨的动作,并不具备战术上的价值,他是一种展示战机优秀性能的动作。

图为进行眼睛蛇机动的歼10B TVC矢量技术验证战斗机。

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初现于1989年的巴黎航展上,当时普加乔夫驾驶一架经过特殊改造的苏27战斗机在飞行中忽然作出了机头垂直向上,战机速度大大降低的机动动作,该动作引发了世界的震动,一方面他的特殊姿态非常美观,极具观赏性,一方面他很快的降低了飞行速度,在作战中可以将后面尾随的战机一下子放到自己的前方,被人推测具有很强的战术作用。

图为歼20战斗机进行眼睛蛇机动,歼20虽然没有矢量发动机,但是全动垂尾+大鸭翼+边条的设计让他有5对涡流可以操控,飞机在大过载机动时,机翼载荷可以降低很多。

然而在实际作战中,这种动作无异于自杀。首先,做眼镜蛇机动时,飞机的机翼承受很大的机翼载荷,对于飞机的机体结构强度挑战很大,不能在飞机有较大的挂载的时候作出,否则机翼有折断风险。其次,做这个动作时,飞机的速度下降很快,现代空战是高速空战,是能量空战,速度和高度等于一切,如果飞机失去了速度,需要重新爬升和加速,那么就会极易遭到导弹的打击。

飞机要躲避导弹,需要持续的加速,然后进行规避,飞行中还需要开启电磁干扰并抛出红外干扰弹,就算如此都很容易被导弹打击,毕竟导弹的机动过载实在是太大,一般空空导弹都有超过30G的机动过载,战机的机动过载则因为载人和人的承受力上限缘故,被限定在9G机动过载以内,实际上能够承受8G过载的飞行员都是很少的,所以说导弹一旦进入最后的打击距离,那么就算是进入了飞机的不可逃逸区。

图为俄罗斯的苏27、苏30战斗机进行眼睛蛇机动。

现代空空导弹使用近炸引信,靠近飞机就可以引爆,如果一架战机进行了眼镜蛇机动,飞行速度瞬间掉到了100公里/小时左右,那么导弹会轻易的追上他,并且轻松的在其附近爆炸,将其击毁。实际上,现代空战中远距离发射导弹的一个目的本来就是让敌人提前进入规避,消耗敌机的能量储备,降低高度和速度,使得自己一方占据能量空战优势,提前占据优势阵位,所以根本不会有人在实战中主动做出眼镜蛇机动。

上图为米格29战机进行眼睛蛇机动,下图为眼睛蛇机动解析图,这种动作使飞机速度掉的非常厉害。

但是我们也不能说眼镜蛇机动就是完全无用的,因为眼睛蛇机动需要战机有非常优秀的气动设计,或者使用矢量发动机,他对于验证飞机的飞行性能非常有帮助,也是向世界展示飞机机动特征的一个方式,否则再先进的战机,做不出眼睛蛇机动,也会被人认为是机动性不佳。

眼镜蛇机动可以甩掉红外导弹吗,为什么?

1989年巴黎航展的机场上阳光明媚,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空中一场又一场的飞行表演上。突然,一架前苏联参展的全新第三代战斗机苏-27进场,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驾着自己国家最先进战斗机的飞行员普加乔夫非常机动,他想用一场与众不同的飞行表演来让世人记住优秀的苏-27战斗机,让世人记住他的名字。在脑海里思索片刻之后,他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要在今天的航展中表演此前自己在飞行试验中误打误撞飞出来的类似眼镜蛇抬头的机动动作。说干就干,他迅速爬升,放平机身以425公里/小时的速度平飞,然后突然猛拉操纵杆,飞机机头迅速昂起,并且急剧丢失速度,下降到110公里/小时。这个时候飞机的机头已经超过竖直位置达到120°,以机头在后,机尾在前的状态继续向前飞行,就像一条眼镜蛇抬头。这个可怕的机动动作惊呆了当时所有在场的观众,并且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惊呆了当时整个世界航空界。苏-27和普加乔夫也就此成名,这个机动动作也被称为“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眼镜蛇机动问世之后,因为其优美的飞行姿态,受到各国争相模仿,一时间甚至能不能飞眼镜蛇机动都成了衡量一款战斗机性能的指标。各国的导演也不甘落后,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示这个神奇的过失速机动,特别是我国拍的几部和空军相关的电影,几乎没一部都能看到飞行员飞眼镜蛇机动。然而电影并不是现实,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艺术作品。于是在大肆宣传之后,眼镜蛇机动被神话,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制胜的绝招。但其实,眼镜蛇机动的战术意义非常有限。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在狗斗被对方咬住尾巴的时候迅速摆脱,并占据攻击位置,调转攻防。但是如果没能及时作出眼镜蛇机动,逃离敌机的锁定,敌人的导弹已经锁定并且发射的话,眼镜蛇机动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这个时候做眼镜蛇机动简直是一个蠢到家的行为,不但不能逃离导弹的锁定,而且还会死的更快。因为此时正处于空空导弹的不可逃逸区,无论是速度还是机动性都远远强于战斗机,战斗机根本无路可逃。红外制导说简单点其实就是热追踪,利用战斗机尾喷口温度高达1000多摄氏度,和周边环境相比红外特征非常明显的特点对目标进行锁定。由于红外探测器必须在低温环境下工作,所以在互相咬尾的过程中,飞行员会根据空战情况提前打开导弹引导头的冷却装置给引导头降温,保证红外引导头的工作。并给导弹接电,使其提前处于待发射状态。等到雷达和光电设备彻底锁定敌方目标时,再按下发射按钮,导弹像离弦的箭,迅速朝着目标战斗机高速飞去,将其摧毁。一般来说,因为人体对加速度承受能力有限,所以战斗机在设计时最大机动过载不超过9个G。所谓的机动过载,意思就是战斗机在做机动动作时由于产生加速度所承受的力。平时我们在坐车的时候,有推背感也可以说是过载,但是比较小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可是战斗机不一样,战斗机机动时加速度非常大,飞行员需要承受几倍于重力的过载,如果超过了9个G(9倍重力)很有可能导致意识模糊,甚至是死亡。但空空导弹不一样,它在设计时不用考虑人对过载的承受能力,只需要考虑材料和弹体强度的强度问题,所以空空导弹的机动过载一般可以达到30个G甚至更高。更大的机动过载带来的是更强的机动性,加上精确性非常出色的红外引导头制导,现代空空导弹的不可逃逸区非常长。一旦战斗机被近距离锁定,基本上除了像米格-25“狐蝠”那样,直接油门推到底,加力开到底,飞出超过3马赫的高速甩开导弹逃生。眼镜蛇机动逃生根本不可能,还是赶紧跳伞吧。

眼镜蛇机动可以甩掉红外导弹吗,为什么?

完全甩不掉,而且眼镜蛇机动压根就算不上是一个实战技巧,现代空战那么讲究能量,一个眼镜蛇导致的能量损失足够你被炸死无数次了。

首先导弹压根不需要考虑转向过载时候人能不能承受,所以在做机动时候比飞机快的多。飞机再怎么眼镜蛇都躲不过,想靠忽然拉升减速让导弹飞过头这种操作想都别想。

再者空空导弹又不是得撞到敌机上才炸,而是近炸引信,一般引爆距离在20米左右,做眼睛蛇机动时候的速度丧失怕不是让弹道更快追上来....

眼镜蛇机动可以甩掉红外导弹吗,为什么?

被锁定状态下用"眼镜蛇机动"来逃脱红外格斗导弹,结果只有一个死的更快!

1989年6月巴黎航展,苏联著名试飞员普加乔夫第一次在全世界面前表演眼镜蛇机动,由于该机动观赏性能奇佳,让第一次见到该机动的观众大感震惊,这一动作又被称为“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

该动机基本流程是这样的:以约425公里/小时速度进入机动路线,猛拉杆使机头上仰至110度-120度,飞机急速减速到110公里/小时。这时会有短暂时间机尾在前机头在后继续平飞形似眼镜蛇,然后推杆压低机头再恢复到原来水平状态。

这种机动造型在航展现场再配上拉烟效果很好,很具备观赏性,但是实战中应用范围不大。上面有讲到在进到这个眼镜蛇机动时,战斗机本身速度很低而且由于姿态的问题基本不能做出特别剧烈的机动动作,如果实战中被导弹锁定,眼镜蛇机动非但不能摆脱,反而会增大被打中的概率。

不过该机动动作还是有一定的应用效果,特别是战机进入狗斗抢位时,谁能保持跟在敌机后方谁就是胜者。万一狗斗被人追的很紧,这时来一手眼镜蛇机动瞬间可以跑到敌机后方或两侧,然后该用机炮、导弹随便揍。大概效果看下面这个动图。

眼镜蛇机动可以甩掉红外导弹吗,为什么?

谢邀,根本不能!

眼镜蛇机动在实战中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

很多的军迷认为眼镜蛇机动是空战中的杀手锏,但这样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

现代空战说白了就是能量之争。任何机动以尽量小的消耗能量占据有利战位为第一考虑。

而眼镜蛇机动则极大的损失动量,这种好看的机动只能让战机在空战中成为一个活靶子。

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有效机动“高呦呦”

蓝机已经在一个有效的战位,红机要大角度的摆脱蓝机。这时候飞行员并没有尾随红机进入盘旋而是拉起机头爬升后快速俯冲盘旋。

在这种状态下飞机的动能转化为势能,在俯冲后势能又转化为动能,能量损失最小。因此能够继续占据有利战位。

在战机对付红外导弹的时候,本身动能优势就比导弹太差一个数量级,海耍酷来个眼镜蛇机动,那么更容易增加被击中的概率。

对于红外制导导弹,战机的应对措施是释放大量热焰弹后立刻大坡度向下转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最快的在干扰弹的帮助下脱离到的感应范围。如果要和导弹比机动能力,那么就是一种发疯的行为了,导弹的机动性和抗过载性能数倍于战斗机。这是没有悬念的自杀行为!

目前的导弹都是采用近炸引信的,只要接近了战机就会爆炸,根本不存在导弹擦着战斗机飞过头的情况。

擦着身边而过的事情仅仅存在于西班牙斗牛的表演中。

但要注意的是斗牛士手上的红布,那不就是热焰弹吗?斗牛士如果没那块红布,面对狂奔而来的斗牛还敢撅起屁股鞠躬(眼镜蛇机动)吗?

眼镜蛇机动可以甩掉红外导弹吗,为什么?

“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是1989年巴黎航展苏联飞行员普加乔夫首次公开展示的,普加乔夫用两秒左右的时间,将苏-27战机迎角拉倒120度,时速从425公里每小时,降低到110公里每小时,精彩的表演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航空界惊叹苏-27优异的性能与普加乔夫精湛技艺的同时,掀起了对眼镜蛇机动实战意义的深入探索。

眼镜蛇机动示意

眼镜蛇机动完全超出了飞机正常飞行状态,迎角120度,速度110公里每小时,两项指标都大幅度突破了飞行包线的极限,不足以产生足够的升力维持正常平飞状态。理论上简单分析,飞机应该进入失速尾旋,或像一块铁疙瘩那样坠地。普加乔夫完成眼镜蛇机动至少有三个必要条件,苏-27战机优异的气动特性,AL-31F发动机提供的强大动力(包括增推能力),以及飞行员掌握了一套连贯的逆天巧妙操作,缺一不可。

眼镜蛇机动作为第一种面世的过失速机动,对航空界的震动是颠覆性的,对空战规则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眼镜蛇机动在近距离格斗中至少有三大功效。第一,迅速降低速度,使咬尾的敌机失去锁定目标机会,脱离格斗弹的发射离轴范围;第二,尾追的敌机冲到前面,改变攻防态势;第三,由于收油门,速度骤降,发动机喷口朝前(仰角120度),红外型号大幅减弱,会导致发射后的红外制导导弹失去目标。虽然红外制导导弹速度超过3马赫,过载达到30G左右,眼镜蛇机动仍然能有效规避第二代、第三代红外制导导弹的攻击。

1989年的普加乔夫

老爷爷普加乔夫

眼镜蛇机动的实战意义,启发了第四代战机(也称第五代)的研发思路,各国把超机动性(也称为过失速机动性)作为第四代战机主要性能指标之一。第四代战机装备大推力矢量发动机,并随着“飞火推”一体化飞控技术的成熟,过失速机动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且简单,过失速机动的花样也越来越多。如“弗罗洛夫法轮”、“钟”、“落叶飘”等等,它们成为各大航展飞行表演的重头戏。

眼镜蛇机动只是一种初级的过失速机动,因为它只能改变战机的速度与仰俯角,不能改变战机横向指向。而“钟”、“弗罗洛夫法轮”、“落叶飘”等过失速机动,能够在过失速期间实现滚转与偏向(瞬间角速度能力),迅速改变战机的指向,对纵横两个面360度的目标实现对准锁定。

歼-10B眼镜蛇机动

在近距离空战中,第三代战机改变飞行方向需要进行较大角度盘旋,转弯半径大,耗时长。而拥有过失速机动能力的第四代战机几乎可以零距离迅速现实全向机动,始终处于攻击主动位置,从而做到先敌开火,犹如灵活的猴子戏弄笨拙的乌龟。由此可以看出,30年前苏-27眼镜蛇机动所带来的震撼,西方战机在近距格斗中将难以取胜,心里阴影面积一定不小。

随着具备红外成像制导功能第四代空空的使用,战机相比空空导弹,速度与机动性处于明显劣势,通过过失速机动躲避发射后的新一代导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并不影响过失速机动的核心功能——获得主动攻击优势位置。第四代战机在近距离空战格斗中,将具有压倒性优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