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5年启动的ATF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中,如果美军当时选了YF-23,现在是不是更厉害?

YF23确实在部分性能上比YF22更强,但是作为一个航空工业和空军体系完整的超级大国而言,选择任何一种作战飞机都是基于全面考虑的,美国绝对不会选择一种使自己更弱的战机服役,可以说,选择YF22作为ATF(战术战斗机)计划的获胜者,美国是经过充分论证和考虑的。

图为YF23战斗机的CG图,他是一种在全球拥有巨大粉丝群体的战机。

首先,YF22比YF23便宜。在技术测试阶段,美国拨款给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各6000万美元,作为验证机的制造费用。洛马用了2亿美元制造了完成度很高的YF22验证机,他的完成度有多高?在验证机阶段,YF22就已经基本达到了如今的F22A战机差不多的技术状态,甚至装备了火控雷达,试射了AIM120和AIM9两款美军常用的空空导弹。

图为比翼齐飞的YF22和YF23两款美国ATF战斗机计划验证机,这两款战机一个代表了成熟和保守,一个代表了激进和风险。

但是YF23的技术状态还不完整,他的弹仓使用串列弹仓,没有侧弹仓,但是两个串列弹仓只在验证机上体现出一个,第二个弹仓还没有来得及完成设计制造,只是在演示画面中有展示。同时,整个试飞阶段,YF23都没有进行过武器使用测试,其仅有的弹仓也只是一个样子展示,而不具备实际使用能力。即便如此,YF23不完整状态的价格都超过了YF22完整状态价格,超出部分高达20%,按照美国空军的理解,如果选择YF23,光是完善技术性能就需要多花不少钱,战机单价还会继续增高。

YF23的截面积较小,非常的扁平,为此牺牲了很多设备的可靠性,设计过于激进。

其次,YF23的隐身能力确实超过了YF22,但是也造成了机动性欠缺。YF23非常照顾隐身能力,使用了比较极端的菱形主翼,这样虽然对于飞机的隐身性能和高速飞行比较有利,在测试中,YF23也确实飞的比YF22更快,而且因为菱形机翼本身的简单化,因此飞机的雷达截面更小,但是菱形机翼没有三角翼给飞机贡献的升力更大,也没有三角翼更好控制,飞机的飞控系统高度复杂之下,YF23却没有YF22在中低空状态下的良好机动性能,这一点非常致命。

图为YF23验证机,飞的快并不等于先进,必须要综合性能强大才行。

另外,YF23没有尾翼,只有大倾角的垂尾,以这对大面积、大倾角的垂尾来取代过去2对翼面的工作,这样显然可以有效降低飞机的重量,提高飞机的隐身能力,但是也造成了飞机在俯仰控制上的不足,整个测试阶段,YF23都没有进行过大仰角飞行展示,造成了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号称的YF23没有攻角限制的说法成为空谈,整个测试阶段只展示了25度攻角。

图为YF23战机三视图和实机,能够从图纸走向实机,YF23已经算是留名世界航空史了。

总的来看,YF23在测试阶段并没有表现出令人信服的优秀性能,除了他设计理念上的先进,以及发展潜力的巨大之外,并没有比成熟可靠的YF22强出太多,处于对技术风险的控制考虑,以及美国对价格成本的要求,最终美军选择YF22可谓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外观的前卫并不等于性能的先进,YF23如果服役,只会比YF22更糟糕。

在1985年启动的ATF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中,如果美军当时选了YF-23,现在是不是更厉害?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YF—23?这可是好东西啊,当年它可是和F—22一块出道的,都是隐身飞机,最重要的是YF—23的隐身能力要比F—22高出一倍都不止,可惜的是美国军方在选择他们一下代主力战机的时候,没有选择YF—23,而是选择了F—22。

以至于后来很多军迷说起YF—23的时候,都是一脸的可惜,有那么个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所以给YF—23起了很多外号,什么败中王者,什么优秀的落败者等等。

说道这里有些人会有疑问:“这么厉害的优秀,怎么最后让美国人给淘汰了,这不矛盾吗?”

这事要是说起来,那可就远了,接下来小编就给您说道说道这些事,有兴趣的小伙伴您可以接着往下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ATF,然后顺着这条线,再来介绍一下这两款飞机竞争过程,最后在把题主的问题给解决了。

什么是ATF

这么说吧,不管是飞机还是其他的军事装备,他不是说需要了,这就开始琢磨怎么搞。而是在还没有这个需要的时候,就开始琢磨展望一下下一代武器装备该是一个啥模样。

就拿这个ATF来说,他就是这么来的。

在1969年到1970年的时候,美国人在筛选谁才是新一代重型战斗机的最后阶段(最后选了F—15)。

美国人就已经开始琢磨,这个F—15以后的后续机型,他的继承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了。

为了这个事,当时的美国战术空军司令部就投资了一个项目叫TAC—85,这就开始对F—15后续机型,进行理论上的探索。

在1971年的时候就形成了报告,提出了一个概念原型,叫先进战术战斗机,这个就是ATF。

当然了,这个点上的ATF还是相当粗糙的,只能说一个大概的概念,从这里你是看不出如今的F—22长啥样子的。

仅仅知道航程要比F—15远,还可以超声速高空巡航,并且具有隐身能力,机动性能好,再加上容易维护。

当时美国战术空军司令部,各个部门已经动起来了,但都是一些小规模的研究,目的是为这个ATF做技术储备。

等到F—15首飞成功之后,美国人就展开了对下一代战斗机的全面研究了。

差不多有个四五年的时间,美国人就积攒起一点东西了,您比方说超临界翼型,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等等。

到了1975年初的时候,美国空军就提出了要在1977年到1981年之间先造两架ATF原型机出来。

当然了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美国空军拿小算盘这么一算,发现要真搞出两架原型机出来,花费是他们承受不起的。

一说到钱的话,有些小伙伴会觉得不可思议,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吗?

当然,在1974年十一月的时候,F—15A已经开始小批量的列装美国军队了,这要是没啥大的变化,很快就会大批量的生产。

这些小飞机,您感觉生产出来美国军方不会掏钱吗?掏的是哗啦哗啦的。

再加上1975年一月份,F—16也要挤到美国空军部队了,这还不算美国还要改装他们的轰炸机。

您以为这就完了吗?没有,美国空军还打算扩编他们的空军。

好吧,这些东西看着您就知道金额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而这个点上,美国空军异想天开还要展开所谓的ATF原型机的研究,那么坐在国会的那些人,会批吗?

而且国会的人认为,目前的F—15已经够用了,你还搞什么更先进的,有毛病吧!

所以这个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就停在了纸面上,没有动静。

时间拨到到1983年才有了动静。很多美国的知名公司开始往这个概念机型里头挤,您比方说波音,通用动力,洛克希德等等。

到了1985年九月份的时候,美国空军开始了他们的招标。

磨蹭到1986年的七月份美国军方收到了七份竞争方案,至于其他的,在前期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他们吃不了这口,要么放弃了,要么凑一块一起搞,最终就剩下七家。

七家歼方案放到美国空军手里进行筛选,最终美国空军就留下两份,一份是洛克希德的YF—22(就是以后的猛禽F—22,前头加一个Y代表这是原型机),另外一份方案就是诺斯罗普公司和麦道公司推出的YF—23。

YF—22和YF—23的竞争

您都不知道,这笔合同的金额达到了怎样一个恐怖的数字,七百五十亿美元到一千亿美元。

那您知道,他们前期投入的研发样机用了多少吗?双方都差不多花费了十亿美元。

好吧,你不得不承认,这份ATF合同是一块美味到能吃吐了的大蛋糕。

您就说吧,他们不玩命都不可能了。

尤其是双方都陷入了利润下滑的境地,他们会更加的疯狂。

您比方诺斯普罗公司当时他们公司的收益有一半是来自于制造B—2轰炸机(单价八亿六千五百万美元),但他们遇到了美国军方挥起的大砍刀,将原定订购数额砍掉了一半,变成了七十五架,这也就算了,到了国会这里他却只批了十五架。

而洛克希德公司,他们想要重振自己的飞机制造业,要知道在1990年的时候,因为P—7A反潜机的成本问题,他和美国海军闹翻了,五十亿的订单取消了。

所以双方为了这份合同拼老命都是有可能的,于是他们动用了五千多名工程师和计算机专家。

也不知道是不是美国军方故意刺激双方,在研制和试飞阶段,把这俩公司都安排到了爱德华空军基地的同一个飞机库进行,双方的中间就隔着一块金属板,他们可以大眼瞪小眼的相互欣赏对方的杰作。

那么双方的飞机如何呢?

美国空军给出的条件很多,但一架小小的飞机,你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条件作为主要条件进行发展,只能选择其中你认为的几个作为主要的,其他的作为次要的进行搭配。

而YF—22和YF—23是两个不同的团队,他们必然会走上不相同的道路。

YF—22估计您会很了解,毕竟他就是F—22吗?这款飞机他的侧重点在机动性和近距离格斗。

而YF—23将隐身和巡航速度作为了重点,这也是为什么YF—23要比后来的F—22的隐身能力高了一倍的原因。

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隐身。

一说到隐身,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想法就是隐身材料,那么YF—23比F—22的隐身材料更加的好?

不是的,是YF—23机身设计更加的优秀,增加了飞机的隐身能力。

首先是机翼,YF—23的机翼采用的是B—2轰炸机技术,实现了四波瓣反射技术,当雷达波击中飞机的时候,他会将雷达波向四个方向反射。

其实这可以理解,毕竟YF—23的开发公司,就是制作B—2的,拉过来现有的技术用用是没多大问题的。

而YF—22他就没有这个技术储备,他只能实现八波瓣反射,这么一比可不就让YF—22被雷达发现的概率提高了一倍吗?

再有就是尾翼,YF—23采用的是自己独创的V字形尾翼,他可以大大减小飞机侧面的雷达反射面。

而YF—22用的老款四尾翼设计,在这里他又和YF—23没法比。

再有就是进气口,YF—23给你放在了机翼的下边,周围了还装了多孔式附面层吸除装置,顺道还把进气道内向,压气机叶片啥的都给你藏了起来。

不仅是进气口,连喷口都给你处理的妥妥的,提高了红外隐身能力。

所以隐身这一关YF—22可以说是完败,比都没法和YF—23比。

接着看看动力,这绝对了飞机的航行能力。

一开始YF—23用的是老款的涡扇发动机,后来为了更突出这款飞机优秀的巡航能力,诺斯鲁普公司更换两台更加强力的YF120发动机。

这款发动机是当时前沿的一款产品,他可以在亚音速飞行的时候,切换成涡扇发动机模式。

那么YF—22的团队就保守了,他们选择的还是那款老式发动机。

从这里一解释,您就明白了YF—23一直坚信自己的目标,强调他的隐身性能和动力,与之而来的结果就是,YF—23的低速机动能力就降低了。

这也就算了,回头还让YF—23在低速飞行的时候,有一个不稳定的现象。这其实就是YF—23采用了新款发动机YF120的结果,这发动机就这毛病。

那么YF—23的设计团队难道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吗?

咋能没发现呢?但在YF—23的设计团队看来,他们家飞机啥时候用低速?不会的!他们坚信未来的空战,是不会出现可视距离的战斗,都是在用眼睛看不见对手的时候发起攻击的。

而且YF—23的团队认为,他们的飞机绝对不会给对手近身的机会,所以牺牲一点点机动性,有问题吗?木有的!

从这里您就能看出来YF—23的团队很高傲啊,也很前卫,但前卫同样意味着不合群,这或许就是美国空军没有选择YF—23的一个原因吧!有时候太过优秀了也不是一件好事。

说道这里,小编说一个小知识。

咋说呢?飞机这东西你在进行日常维护,这就要开维修口,一般的飞机没毛病,你在机身上随便开口子,甚至多开俩口子作为维修口这都没问题。

但这事要是搁到隐身飞机上,那就是一个麻烦,开的口子越多,而且开的地方不对,那么就会大大降低飞机的隐身性能。

所以隐身飞机一般就只开一个维修口,把飞机上比较容易坏的,容易出现故障的设备线路集中到一块,一打开维修口就能瞅见。

而今天说的这两款飞机,他们的维修口在武器舱和起落架舱里头。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看这些飞机图片的时候,一打开武器舱那那都是线,瞅着都让人心烦的原因。

好了,咱接着说。

那么这两款飞机,经过五年的角逐,到了1990年的十二月份,这就开始了试飞和最后的测试。

就这点事又用了半年的时间。

这中间发生了很多事,首先这YF—22把样机送上天比YF—23晚了三十天。

而YF—23试飞的时候,被一股子风给撕掉了一大块尾巴,飞机好悬没炸了。

当然YF—22的尾巴也不怎么好,他们为减轻飞机的重量,对这个尾巴修改了两年,就是这个尾巴让YF—22比原定装机推迟了六个多月,顺道还报废了几百万美元的零部件。

但整个试飞的过程中YF—22进行了七十四次,而YF—23仅仅只有五十次。

所有的数据,资料都采集的差不多了,全部都堆到了美国空军的面前,两家眼巴巴的瞅着,就等着美国空军的回复。

咋说呢?这两款飞机都有严重的偏科,短板也非常的明显,但不可否认他们都很优秀,只要选择了一个,另一个就直接被判了死刑,再也看不见了。

所以美国空军也犹豫了老半天,为了下了这个决定,一拖就拖了四个月。

在这个四个月中,FY—23的老板很开心,因为在他看来,他们的飞机比对手快了不少,但这种开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就被完全的打败了。

没有别的原因,因为YF—23败给了现实,他们太前卫了,前卫到美国空军认为未来的战斗机进行战斗的时候,你不管怎么变化,怎么先进,他们最终的决战一定是在可视范围之内。

当然除了这个原因之外,美国空军还给出了其他的原因,YF—22在维护保养方面更胜一筹,而且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很大。

最后一个原因是,YF—22他的价格更加的便宜一点点。

那么在外界看来,当时美国的这个计划其实针对的是苏联的苏—27,而苏—27就是一架高机动性能的飞机。

毕竟苏—27在1989年的巴黎航展中的普加乔夫眼镜蛇动作,让美国人惊掉了一地的下巴,所以美国空军才选择了YF—22.

好吧,一锤子定音,YF—23被淘汰出局,而YF—22胜出成为了美国下一代主力战斗机,于是大家伙就看到了F—22猛禽。

那么事情走到这里,您以为就结束了吗?没有,关于这两款飞机的争论他就一直没有停过,都为FY—23叫屈。

但不管怎么说吧,YF—23最终就造了两架原型机,一架是黑色的被叫做黑寡妇II,另一架是灰色的,被叫做灰魅。

所以您以后要是看到这俩个名字,其实指的就是YF—23。

那么YF—23真的就被废弃封存了吗?其实好东西多会都是好东西,据说这家伙被改成了一种高速侦察机了,至于是不是?谁知道呢?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在1985年启动的ATF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中,如果美军当时选了YF-23,现在是不是更厉害?

历史小挖客说,YF-23漂亮优雅、隐形性能出众,但并不会比F-22更适合。因为如果对手也隐形,可能交战距离非常近,近身格斗的可能性大增,而近身格斗YF-23明显不如F-22。此外,完成度、价格也都不如F-22。

隐身性能可能导致格斗更加重要

21世纪之交,美国飞机的隐形性能独步天下,但是之前都是应用在对地攻击的飞机,如下图。ATF选型时是首次在主力制空战斗机上提出隐形要求,此时美军已经在考虑未来如果对手也掌握了隐身技术的话,未来空战会是什么样的?

雷达反射面积大幅减小,会使机载雷达、导弹雷达制导头的有效距离急剧缩小。原来先进机载雷达对典型战斗机的发现距离约100公里,而对真正的隐形飞机会急剧缩小到10公里以内,锁定距离会更小!因此双方的制空战斗机都具备隐形性能时,近距离格斗的可能性大增。

美国很早意识到这一点,中程和超远程空空导弹、主动雷达制导原本是美国领先的技术,但90年代以来俄、欧大力发展远程超远程空空导弹,美国却不太在意:自己的超远程空空导弹(下图)下马,让AIM-54加“雄猫”梦幻组合退役,AIM-120射程的改善也只是动力优化的结果……这些迹象都表明,美国认为未来隐身技术扩散后,超远程空战并不重要,机载大孔径雷达发现隐身形飞机都那么难,弹载的小雷达肯定还不如红外导引头呢!

YF-23不适合近身格斗

先看它漂亮的蝶形V尾,阻力小、隐形性能好,如下图。而F-22的垂尾和平尾之间形成角反射器效应,隐身性能当然弱于蝶尾。

但是,蝶形V尾只有两个活动翼面,进行各种机动时需要混合控制,而混合控制往往会产生一些附加效应,比如大迎角下偏航转向,可能会掉高度等等。因此这样的尾翼不太适合进行复杂机动的精确控制。

气动操作面弱,还可以通过矢量喷管来进行“直接力控制”,但偏偏装了矢量喷管的是对手F-22,见上图!YF-23的尾喷管类似自家另一款隐形飞机B-2,优点是红外信号弱,但不能偏转提供控制力!B-2无所谓,它是轰炸机,可YF-23是要格斗的制空战斗机啊。

另外,YF-23的机头隐形性能好阻力也小,但明显空间比较小,很难装下大尺寸雷达天线,而雷达天线尺寸对于探测距离至关重要,这对隐形战机之间的对决也是不利的。

最后结论

其它答主已经提及,比如完成度低、没来得及装内置弹舱、价格偏高等等,不再赘述。

总之,YF-23隐形性能很可能优于F-22,但在隐形战斗机之间的对决中,可能只是晚几公里被对方发现而已,这已经在目视距离以内,此时格斗性能差就是致命的弱项!而F-22综合性能优异不偏科,在隐形战斗机之间的对决取胜把握更大,是竞标得胜的关键。

在1985年启动的ATF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中,如果美军当时选了YF-23,现在是不是更厉害?

如果在ATF计划中,美国空军选择了YF-23放弃了YF-22,那么美国空军会不会比现在更厉害?

这个问题包含了三个小问题:YF-23厉不厉害?F-22是否很差劲呢?为什么会选择YF-22而不是YF-23呢?那我就从我的角度上对这两个问题来一个简单的较为全面的分析,当然我一个人难免会有局限性,会产生部分错误,欢迎在评论区理性指正。我们先从第一个问题开始。

伴飞的YF-22和YF-23。ATF计划对后世的战斗机的格局造成了巨大的影响,YF-23和YF-22的这一次的交锋直接影响到了五代机乃至六代机的具体设计指标

YF-23是否强大?

我们知道在羽毛球领域,李宗伟和林丹可以说是天生的宿敌,两个人的羽毛球水平可谓是不分伯中,在多次交手中也是各有胜负。但在世界锦标赛中李宗伟屡次败给林丹,对比林丹全球第一的高人气,意外的是李宗伟也有很多粉丝。甚至还有人以李宗伟为原型拍了一部名为《败者为王》的电影。

在战斗机中这点也是适用的,我们往往能够发现被淘汰的战机的粉丝数量也很多,比如苏-47和今天我们要说的YF-23。

YF-23和李宗伟一样都失败了,但其前卫,科幻的外形给予了它大量的粉丝和支持者,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一个问题,YF-23是否是真很强呢?

从这个角度来看YF-23真的很像科幻电影里的战斗机

我个人认为YF-23很强,因为为了竞争ATF计划的结果,诺格和麦道共同设计完成了YF-23。这两大军用飞行器领域的巨头在当时拥有极其强大的实力,我不认为它们会在这样重要的计划中随便敷衍了事。

我们先来简单看一下YF-23的气动设计,从总体上来说,YF-23采用了菱形翼+V形尾翼的设计,这个设计是经过多方面考量的结果。

1.机翼设计:为什么采用菱形翼呢?是因为YF-23的隐形设计,YF-23的隐形设计时继承B-2的,两者一样采用的是四波瓣隐形设计,这样的设计要求机翼前缘和后缘平行。

从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出来B-2对于机翼的隐形设计,机翼前后缘平行

B-2和YF-23关于发动机的处理也有相似之处,我们从两者的正视图也可以看出来,毕竟这两架飞机的设计都是出自诺格之手

所以YF-23只有两个选择:1. 像B-2一样将机翼的后缘设计成后掠与前缘平行。2. 将机翼后掠设计成前缘,这样就可以实现对边平行,就像是平行四边形一样。

但是两者都有各自的缺点,前者十分影响内部结构,从而影响内部空间,进而影响航程,这和ATF提出来的要求显然是不满足的。

后者则十分影响机翼后缘襟翼和副翼的气动效果,这很不利于飞机的机动能力。

但最终诺格选择了菱形翼,也就是机翼后缘前掠的设计,只不过取了一个中等展弦比来减小对机翼后缘气动装置的不利影响。

从YF-23的顶视图中,我们可以看见YF-23的主翼前后缘对边平行,这和B-2的选择不一样,是综合考量的结果

2.尾翼设计:同机翼的选择一样,诺格对尾翼的选择同样最先注重了飞机的隐身性能设计,所以诺格选择了单独的V形尾翼。

这固然是有利于飞机的隐身能力,去掉多余的平尾也减小了部分重量和阻力,但是少了平尾气动装置的操纵效率更低。

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是YF-23的横滚一定是不高的。因为在没有平尾,副翼效率较低的基础上,YF-23还选择了发动间距较宽的设计,这无疑加大了转动惯量,进一步加大横滚的困难。

我们可以看见YF-23的V形尾翼的确是很独特

3.机身设计: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YF-23要比YF-22要长一小截,按理说更长的机身一般会有更大的内部空间。但是YF-23的内油含量反而略低于YF-22,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虽然YF-23的机身更长,但是其机身横截面面积更小,最终导致内部空间反而略小于YF-22。

我们知道飞机的气动设计中,往往会产生相互矛盾的设计。根据超音速面积率来看,如果飞机的机身横截面积越小,那么它在跨音速时所受到的波阻就越小,但是横截面积越小,往往会导致机身内部空间减小,对应五代机就是航程减小。

在机身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YF-23选择了减小波阻,而不是更大的航程。

YF-23的确要比YF-22更长一点

从上述三点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诺格对YF-23的气动设计是最先注重飞机的隐形能力的,其次是飞机的超巡能力,然后是飞机的航程,最后才是飞机的机动能力。

从这里我们就能感到洛克希德和诺格对于WTF计划的理念差别,相同的ATF计划却造就了两种不同的战机,这也仿佛注定了最终的结果。

从大致的气动分析来看,我们发现了YF-23不仅外表科幻,而且自身气动设计的结果也注重隐形设计和超巡,YF-23的气动设计很优秀,如果最后是YF-23胜出,那么搭配先进的航电和导弹,YF-23必定也是一架强大的战斗机。

F-22是否很差劲呢?

我们在夸奖自己喜欢的事物时,通常喜欢通过贬低它的对手来赞扬自己喜欢的事物。我见过不少更喜欢YF-23科幻外形的网友,贬低F-22的气动设计。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F-22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比较遵循传统,但是它的气动设计同样精巧,洛克希德对ATF计划的理解不同于诺格注重隐身性。

F-22的气动设计是全局兼顾的,由于出众的子系统设计,F-22的性能做到了样样全能

洛克希德的F-22更注重机动能力,其次是航程,隐形,超巡的全方位兼顾,这是两种不同的思路,你可以说它更遵循传统,但不能说它是垃圾。

最终的结果就是F-22的机动性冠绝全球,其的机动能力在各个速度区间都很优秀,F-22在1.5Ma的飞行速度,9000米的飞行高度下依然可以做到6G的稳定过载盘旋。

不只是稳盘,F-22综合的能量机动也很强。毕竟升阻比和推重比都很高,能量机动不会差。F-22EMD的使用空重是16.33t,但是一个F-119的台架加力推力在17.7t左右。

那么F-22EMD的空机加力推重比在2.16左右,在考虑生产型F-22的减重,即使是增加3t的燃油重量,F-22的推重比依然可以超过1.8。

3t的燃油实际上已经不少了,如果按照苏-27的耗油率标准来计算的话,3t的燃油可供其加力飞行3.7分钟,实际上这已经超过了苏-27的空战标准载油。(苏-27虽然因为内设超载油箱导致其可装载9.4t,但是苏联空军要求苏-27的空战模式满油也不可以超过5.2t,所以实际上当我们以取半油来计算空战燃油量时,苏-27的燃油通常只有2.6t,在上文中已经小于F-22的3t燃油)

F-22携带3t重燃油,其推重比依然可以超过1.8,那么再加上其超强的升阻比,那么F-22的能量机动性是非常优良的。

F-22的角度机动和过失速机动能力也很优良,F-22的瞬盘速率大致在40度-60度/秒,这个虽然没有具体数据,但是通过航展视频我们大致观察到可以看出来。

F-22的大攻角性能优良,其可控攻角在YF-22时期就已经展示过60度的测试结果。眼镜蛇机动,落叶飘等过失速机动,这些对F-22来说都是手到擒来的。

这是F-22眼镜蛇机动转大攻角通场,在航展中,F-22展示过很多的过失速机动,在此我也放一个动图

除此以外,F-22的RCS也很低,虽然比起YF-23可能是略有不足,但是有论文指出,F-22由洛克希德最新披露的数据为-42DB,大概是相当于一个小小的弹珠。

文章中同样指出F-22在超巡中可以达到1.78Ma的速度,较大幅度地超过了ATF原计划中的1.5Ma。

F-22是全能,在突出气动设计的同时兼顾了航程,航程,隐形这样的一架飞机怎么可能会弱呢?

为什么会选择YF-22而不是YF-23呢?

其实这两架飞机都性能十分优良的战机,无论是YF-22还是YF-23的气动设计都很优良,搭配出色的航电和导弹,两者最终都会是十分出色的战斗机。

那为什么美国空军选择了YF-22而不是YF-23呢?我觉得还是和两者的气动设计有一定的关系。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的是:F-22的气动设计更加遵循传统,但也很优良。它既做到了机动性的十分突出,也做到了超巡,航程,隐形全面优秀。

而YF-23的设计是偏重于隐形和超巡的,其次才是航程,最后才是机动性。YF-23的设计更加激进,它基本上抛弃了自身的敏捷性,机动性恐怕也是要较大幅度的弱于YF-22。

这是两家公司对待同一个ATF计划的不同理解,没有谁是错误的。

两架飞机都是十分出色的飞机,是改变了世界战斗机格局的飞机

但相比较之下,因为F-15出色的机动性而保持自身绝对空优地位的美国空军无疑是偏爱机动性更加优良的飞机。

这在ATF计划中也不止一次的体现了出来,在1984年底,美国空军提出了更为详尽的ATF计划。其中包括明确的各速度高度区间的稳盘瞬盘过载,加速性的要求。

而且直到现在F-35依然具备强大的亚音速机动能力,这足以看出来美国空军对于飞机机动能力的重视。

YF-23输给YF-22的原因很简单:1. 自身激进的的设计将飞机的机动性放在末尾。2. 美国空军重视飞机的机动能力。

至于当时选择了YF-23,现在会不会好一点?我认为是有一定可能的,因为目前飞机的机动性越来越“不重要”了。

所以从这一点来考虑,如果YF-23当年胜出,可能会比现在的F-22做的更好一点。

但这又不重要啊,无论是F-22还是未出现的“F-23”两者谁胜出,它们都能够从F-15手中接过绝对空优的名称。

在1985年启动的ATF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中,如果美军当时选了YF-23,现在是不是更厉害?

我们现在看到的F-22五代隐身战机出自美国空军1985年提出的先进战术战斗机(ATF)计划,那时最后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F-22(YF-22)竞争的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YF-23,最终F-22(YF-22)获得了胜利。失败并不一定代表着弱小,相反YF-23也是一款很不错的五代机,甚至在隐身和超音速方面要领先于YF-22。至于为什么美国空军最后选择了YF-22而没有选择YF-23,问题可能还是出在是否适合美国空军操作上。

事实上,美国空军关于研发下一代先进战机(可以看作是目前的五代机)最早在七十年代就已经有人提出来了,这可以被我们看作是五代机最初的滥觞。在1983年美国空军提出ATF的设计概念时,就有包括洛克希德公司、波音飞机公司、通用动力公司、诺斯罗普公司、格鲁门宇航公司、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以及罗克韦尔国际公司在内的七家美国军火公司投标。美国国防部给他们每家公司各100万美金的合同,所要求的战机性能与现在的五代机类似。经过几轮反复对比,更加受美国军方青睐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设计方案和诺斯罗普公司的设计方案进入到了最后的竞争。在此后多年时间中,这两家为此进行了激烈竞争。

考虑到落选公司的成本因素和五代机研发的成本,在美国国防部建议下,落选的3家公司与获得资格的2家公司组建团队,参与设计,分摊成本,共享利益。于是洛克希德、波音公司和通用动力3家公司联合在一起,称之为洛克希德/波音/通用动力联合小组,而诺斯罗普和麦道公司则组成了的诺斯罗普/麦道公司联合小组。洛克希德马丁与诺斯罗普都属于美国国内比较知名的军工商,他们各自都有拿的出手的战机,所以都是有实力研发五代机的。

对于美国空军ATF计划的理解,两家公司明显存在差异,这也就直接导致了诺斯罗普最后的失败。诺斯罗普的YF-23更加强调隐身性能和超音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牺牲了飞机的机动性能,放弃了尾翼。总的看上去,设计比较前卫超前一些。即使到现在,YF-23的隐身性能仍然是其他第五代战斗机无法超越的。

洛马的YF-22虽然也很先进,不管从气动外形还是其他方面来说,但总体上还没有超出当代设计战斗机的大范畴,机体上该有的东西都有,属于比较保守保险的。除此之外,YF-22花费较少估计也是美军考虑的因素。据说当时空军给了这两家各自2亿美金去搞技术验证机,洛马用2亿差不多砸出来了完全成熟的验证机,而诺斯罗普则是飞到天上了还是半成品。该选谁,已经有了答案。

我们不能片面说YF-22和YF-23谁更优秀一些,美国空军选择前者,也只能说符合美军的要求,因为YF-23不太良好的机动性能可能不是太符合美军。归根结底,设计理念不同而已,没有过分优劣之分。

在1985年启动的ATF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中,如果美军当时选了YF-23,现在是不是更厉害?

理论上讲,YF-23肯定要比F-22要厉害。

但是,YF-23之所以竞争失败,就是因为性能指标“太厉害”了,包括隐身、超音速巡航等性能超过了预期,导致可靠性和经济性大大下降。所以,YF-23才输给了部分性能稍差,但技术可靠性更高的F-22。

假设F-23竞争上岗,那么造价问题可能比F-22更严重,会严重制约美国四代机的装备数量和服役进度。F-22才造了195架(8架试验机和187架生产型),而且多次出现技术故障,YF-23肯定更加不如。

所以说,YF-23即使再厉害,装备数量更少,运营更加不方便,对于实战也没有意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