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印度隔一段时间就买一次SU-30系列,难道从来不考虑自己仿制吗?

印度当然考虑过仿制,而且也非常想要仿制,但是印度没有这个技术水平呀。苏30战斗机的仿制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且先不说印度的水平了,就算是我国,也到现在都不敢在国产的歼11B战斗机上改变苏27SK战斗机的气动布局设计,一点都不敢动,因为有些事情知其然不一定知其所以然。

图为生产制造中的苏30MKI,可见其非常复杂的机体结构。

所有的战机在设计中都要经过复杂的论证和测试,包括风洞试验。有些性能指标是基于一定的战役思维要求达到的,对于苏27SK的气动布局优点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人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苏27SK就必须要这个样子,改一点不行吗?不好说,因为苏27在T10验证机设计定型后,并不是说就是按照试飞的验证机的样子制造的,他把背部的直线过度改为曲线过度,进一步提高了翼身融合,这不是因为T10此前的气动布局不好,而是因为没有达到苏军想要的指标。

苏30MKI战斗机是印度空军绝对的主力。

在我国对苏27的气动布局和结构布局进行了多年研究后,尚且不敢大改其布局,依然在这个基础上改进发动机和电子设备,使得其作战能力不断提升,发展出歼16、歼15等不同用途的新型战斗机。这是我国这种拥有第五代战斗机歼20研发制造能力的国家才能做到的事情,像印度这种国家,自研轻型四代机尚且不能成功,逆向仿制复杂的四代重型战斗机难度更大。

苏30MKI的机体结构设计非常成功,图为俄罗斯在其基础上发展的自用型苏30SM战斗机,性能更加强大。

印度自研的轻型四代机是LCA战斗机,研发历经前后30年时间,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把这款战斗机彻底研发成功,只是强行制造了20多架,强塞给并不想接收的印度空军。LCA战斗机才8吨重,是世界上最小的四代机,或许称他为四代机都有点过了,他更接近一种轻型攻击机的概念,都不可以被称为是战斗机,毕竟挂弹时的飞行速度都很难超过1马赫。

图为LCA战斗机,印度自己连这种8吨重的,用国外设备攒出来的战斗机都研发不完整。

苏30有多重?30多吨的全重,是LCA战斗机的4倍不止,使用的发动机是AL31FP发动机,推力为单台13.2吨。印度的自研航空发动机中没有一台投入现役的,只有躺在实验室里的卡弗里发动机,他的推力连美国的F404都不如,寿命短、故障率很高,于是被印度放弃,本来打算用它装备LCA战斗机,结构换成了美国F404这款在二代机时代诞生的中等推力发动机。

图为LCA和苏30MKI的对比,可见这根本不是一种战斗机。

因此,对于印度来说,苏30MKI的作战设计思想、技术特点、结构特征、研发的关键点等他都不知道,而且他自己的航空科研能力较差,对于先进战斗机的理解有很多偏差,也没有相关的发动机可以供他选择,因此完全不具备仿制苏30MKI的能力,所以也就只能一直不断的购买了。

有人说印度隔一段时间就买一次SU-30系列,难道从来不考虑自己仿制吗?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总共290架苏30MKI中的240架由印度自行生产。

印度空军给大家最深刻的印象,除了接二连三的坠机外,就是全世界“买、买、买”的土豪作风。依托得天独厚的国际关系,印度能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购买军机,比如近期即将交付的阵风战斗机。但是作为一个骨子里认为自己是世界大国的国家,印度从未放弃建立军机研制工业的梦想,苏30MKI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苏30MKI之于印度很多程度上就像歼11之于中国,是印度建立现代化战斗机研制工业的里程碑项目。目前印度空军装备的272架苏30MKI中(包括坠毁的数架),有222架是印度自行生产。近期为了补充坠毁的苏30MKI造成的空缺,以及维持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纳西克工厂的生产线,印度增加了18架苏30MKI订单,这样使得苏30MKI的总数量将达到290架。这两百多架双发、重型苏30MKI也成为印度空军当之无愧的支柱

与我国的歼11项目相似,印度的苏30MKI也是走了一条先整机引进、然后通过许可证生产的道路,对于航空工业比较薄弱的后发国家来说,这是非常合理而稳妥的选择。1996年印度与俄罗斯达成了引进40架苏30MKI的协议(其中8架是苏30K作为应急,1998年又追加了10架苏30K.目前这18架苏30K已经全部退还给俄罗斯,由正儿八经的苏30MKI替换)。2000年俄罗斯与印度签署协议,由印度国有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按照许可证组装生产苏30MKI,首批生产数量140架,2007、2012、2019年分别又增加40、42、18架订单,使得苏30MKI的生产总数将达到290架。上图就是HAL纳西克工厂的苏30MKI生产线,目前印度苏30MKI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58%,除发动机、机载雷达以及一些航电系统外,其他部件几乎全部能够国产。

正如前文所说,印度的苏30MKI项目与中国的歼11系列很像。1991年中国与俄罗斯达成首批苏27SK战机引进项目,前后共引进苏27SK/UBK战机70余架,2000年后又引进100架苏30MKK。在引进整机的同时,中国也同时开启了苏27国产化之路,1996年与俄罗斯达成通过许可证在沈飞生产歼11A的协议,以这种方式生产歼11A百余架。后来,水平渐长的徒弟决定甩开俄罗斯老师傅,依托自己更高的航电系统研制能力研制更强的国产侧位系列,这就是后来的歼11B、歼15以及歼16等。依靠这中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中国已经超越了原来的师傅,不但拥有了全球数量最大的一支侧位机队,而且也成功研制了歼16这种最强侧位。更重要的是,通过苏27系列的引进以及国产化,中国逐步掌握了现代重型战机研制经验,为歼20、歼31的横空出世积累了基础。

与中国国产侧卫枝繁叶茂相比,印度的苏30MKI则要暗淡的多。除了接二连三的因质量问题导致的坠机事故外,印度对苏30MKI的消化、吸收乃至举一反三显然不及中国同行。苏30MKI国产化已近20年,但是发动机、火控雷达等关键部件还没有完成国产化,而且集成“布拉莫斯”巡航导弹等工作也离不开俄罗斯的技术支持,更不用提计划中的换装新型发动机及火控雷达的“超级苏30MKI”项目了。这背后就是两国在航空工业水平方面的巨大差距。

文末,笔者多说几句。很多中国军迷以讥笑、奚落印度航空工业水平为自己找优越感,笔者觉得这没必要,也非常LOW。作为一个后起国家,印度在很多方面与(曾经的)中国很像,包括军工。印度航空工业虽然水平仍然较低,但是通过苏30MKI和光辉战机初步入了门,算是打好了基础,随着未来国力增长、投入增加,印度造出一型水平不错的战机是可以预料的。笔者觉得,印度现在的航空工业水平与我国2000年前后相当,苏30MKI对应歼11,光辉对应歼10。10年后,我们就会看到印度造出第一架隐形战斗机。

有人说印度隔一段时间就买一次SU-30系列,难道从来不考虑自己仿制吗?

印度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采购一批俄罗斯战机,这已经见怪不怪了。说到这可能就会有人问,为什么印度不能把进口的俄罗斯的先进战机内化成自己的呢。这样一来不用再花费资金从俄罗斯进口了,也同样提升了本国的军事科研实力,一举两得。实际在改造内化俄罗斯战机这件事上,真的不能怪印度人,他们也想像中国一样通过进口苏-27实现跃飞,到奈何自身实力太差了,根本达不到仿造的要求。

由于印度几乎每个月都会摔一两架苏-30MKI战机,所以经常向俄罗斯采购那是必须的,否则空军空缺无法填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其实在印度本土是有一个专门生产苏-30MKI战机工厂的,其隶属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早在多年前就已得到了苏-30MKI战机的全部生产线,俄罗斯人能给的都已经给了,当然除了零部件之外。说来也搞笑,印度人自己组装制造苏-30MKI战机,却自己完全生产不出来任何主要零部件。没有办法,只能向俄罗斯采购零部件,俄罗斯则狮子大开口。零部件采购成本上升了,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生产的苏-30MKI战机成本也就上升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印度自己生产的苏-30MKI战机买到7000万美金以上,而俄罗斯进口的仅仅只有4000万美金的原因。

一个便宜一个昂贵,印度空军再傻也不会跑去专门买贵的,更何况印度生产的更贵的苏-30MKI战机根本不顶事。我们都知道,当年印度从俄罗斯那里争取生产线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给印度这些苏-30MKI战机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升级。好家伙,飞机本来没有什么大毛病,没想到被印度自己工厂保养维修过就出事了。差不多就是上午刚出厂,下午就出事的这种。维修升级苏-30MKI战机都如此,组装制造的质量就更不敢恭维了。抛开钱不说了,就为飞机质量和飞行员安全,印度空军部队也是愿意跑去买俄罗斯的而不愿买自己国家生产的。自己组装都搞成这个样子,还谈什么内化,什么仿造出自己的飞机,这对印度人来说比登天还难。

对印度军工业更加雪上加霜的事情,就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已经宣布到2020年后不再继续制造苏-30MKI战机这件事了,其给出的理由是专门用来生产苏-30MKI的工厂由于不能够得到更多来自空军的订单,现在已经快支撑不住了,不出意外将会在最后一批订单完成后关门。这对印度军工业来说是巨大的损伤,其牵扯到的大大小小企业多达400多家,一旦上游关门,下游所有企业也都要遭殃。另外必须说明的一点,以后印度在苏-30MKl上,或者军用飞机上将会更加依赖俄罗斯。长期依赖必然导致自身难以发展,莫迪有心,印度无力,这应该才是印度军工业当下最真实的写照。

有人说印度隔一段时间就买一次SU-30系列,难道从来不考虑自己仿制吗?

其实印度想仿制都快想疯了,印度看到我们仿制苏27战斗机后可以随心所欲的制造,印度都眼红不已和羡慕不已!可是印度的航空工业实力不允许印度这样做,其它不说,印度自己国产的那款光辉战斗机就是最好的证明,刷新世界战斗机研制的多项世界纪录,三十多年了,到现在还是一身病,属于半成品,连印度空军自己都不想采购,觉得还是苏30MKI战斗机好用。

另外印度隔一段时间就买苏30战斗机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虽然没有实际的空战损失,但是印度空军自己摔的多啊,曾经两个月内坠毁四架,这样坠毁的频率,印度想不采购都难。就在上周,印度还有一架苏30MKI战斗机在起飞的时候撞鸟了,导致发动机报废。

俄罗斯出售给我们国家武器的时候,都有点担心害怕,因为我们可以很快的就能仿制出来,所以就导致俄罗斯说出售给我们也可以,但是数量必须要超过多少,俄罗斯要赚钱,而且也只能赚一次性钱,因为后面我们就可以自产了!就比如苏35战斗机和S400防空导弹系统,俄罗斯说少于多少它们不卖,俄罗斯知道我们购买它们的先进武器,不光是提升军事力量,还是想消化学习。

不过对于印度,俄罗斯从来就不担心被仿制,俄罗斯可以随便卖!给印度专门定制了苏30MKI战斗机,满足印度的各种需求,而且还同意印度自己组装,几乎把技术都给印度了。就算是这样,印度还是仿制不出来,只能看着干着急。

其实从印度组装苏30MKI战斗机的能力也可以看出来,就连组装,印度能力也很差。印度国内组装的苏30MKI战斗机,好多架还没有交付部队,也就是刚出厂还在试飞呢,就摧毁了。苏30MKI上午刚出厂,下午就接到消息说没了,这就是印度的航空工业实力!

组装不行,维护和维修印度总可以了吧,这个是最简单的事情。不过不好意思,印度还是不行,不只是苏30MKI战斗机,印度服役的其它战斗机,只要经过印度航空工业公司的维修升级,那么出事的概率就会大大的提高。甚至印度有家航空公司,只要经过它的维护和维修,就百分百的会发生坠机。

还是回到印度引以为傲的光辉战斗机,这是最能代表印度航空工业实力的,1983年就开始研制,到现在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而且主要的飞机设备,比如发动机和雷达等主要设备都是进口的,基本上还是可以理解为组装机。所以有人说印度光辉战斗机唯一国产的,可能就是印度飞行员了。

您是怎么看印度总是进口苏30而不选择仿制这件事的?

有人说印度隔一段时间就买一次SU-30系列,难道从来不考虑自己仿制吗?

印度做梦都想自己制造苏30MKI重型战斗机,但是薄弱的工业基础让印度力所不及,虽然早在21世纪初“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就引进了苏30MKI的组装线,但差不多20年过去了,国产化率不到60%(一说是57%),即便是这样低的自己率也大部分集中在战斗机的机身制造上,而航电系统、发动机这两大最主要的子系统仍然由俄罗斯制造。

“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苏30MKI组装线,到目前印度空军装备的近270架该型号的战斗机当中,有240架左右是这家航空企业组装的,但是组装质量照比俄罗斯伊尔库斯克制造厂和共青城制造厂的原装品差了一大截!印度最近三四年坠毁的苏30MKI有七八架之多,在后来的调查当中都认为是组装太次引起的。

苏30MKI这样的重型战斗机是非常复杂的航空工业制成品,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都不具备制造能力,因为制造它需要完备的:航空金属冶炼/加工能力、先进的航空标准的电子工业能力,涉及到了几乎所有的重工业门类,并且不但要有这些基础工业,还要求工业水平非常的高。

苏30MKI使用的AL31FP矢量喷口发动机,虽然只能上下15°转向调整,但这台发动机目前世界也只有三个国家可以制造,我国也只是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歼10B战斗机使用了“太行”矢量发动机(WS-10B3)进行试验,到现在也没有真正的使用在其它战斗机上(歼20B疑似使用了)…英国罗.罗公司这样发动机巨擘都制造不出来,这说明矢量发动机实在是难以制造,印度就甭想了。

现代航空发动机为啥难以制造?举一个例子,航发所用的叶片要承受高达1700℃的高温,这样才能提高燃油的利用率和充分燃烧后提高更大的推力。

问题是发动机的叶片是非常难以制造的,因为第四代战机航空发动机叶片已经是第三代“单晶叶片”了,也就是基础“铁镍基合金”在冶炼和精密铸造时要梯次控温形成一个单晶体,而不是一代和二、三代发动机叶片的“等轴晶叶片”和“定向晶叶片”,第四代战机的叶片里面还要加铼金属,使其更加的耐高温腐蚀、抗氧化和优异的高温强度…可以想象一下只有A4纸那样的厚度,并且是几何形状复杂的中空(散热迅速)叶片,要承受高达1700℃的高温,还要高速旋转,能将它制造出来就必须要掌握高精尖的金属冶炼/铸造和加工技术,没有几十年的冶金工业积累是根本制造不出来的,这也是航空发动机制造被誉为“工业王冠”的原因。

苏30MKI的“雪豹”无源相控阵雷达,看上去体积和重量都很大,苏联/俄罗斯电子工业相对于西方是较差的,电子设备显得很粗笨,“雪豹”雷达也不例外,所说可以探测到400公里外的飞机,实则在80公里处都分不清米格21与枭龙,50公里处才能较精确的跟踪米格21。

2019年2月末印巴进行空战,本来印军的米格21由苏30MKI指挥引诱“枭龙”,当进入到80公里后苏30MKI的雷达根本分不清两型战斗机,最后导致印军的米格21被击落,这也说明了苏30MKI的战场感知水平太差!

但,就是这样的落后雷达印度也制造不了,因为印度的电子工业比俄罗斯还落后,军用雷达所用电子零部件对印度来说技术等级太高了,根本没法批量制造,即便是制造出来也是次品!完全不能用。

印度空军在1960年代初就开始装备苏联战斗机,从米格21开始、米格23/27、米格29空军型/海军型,再到现在的苏30MKI,长达60年的历史,但现在让印度独立不靠外援,将米格21包括每一个铆钉在内,所有零件完整的制造出来,都会极其的吃力!更不要说苏30MKI了,究其原因还是印度工业落后,不具备制造条件,再加上印度高层的买办思维,根本就是缺乏独立自主的这口气!没这口气咋造飞机?

有人说印度隔一段时间就买一次SU-30系列,难道从来不考虑自己仿制吗?

印度肯定想呀,做梦都想!其实印度有“苏-30MKI”的生产线是有能力自己组装产生“苏-30MKI”战斗机的,至于印度为什么隔一段时间要买一次“苏-30”系列飞机呢?不考虑自己仿制其实是有原有的。这个要综合印度现在的航空制造体系和军队的需要来说!

一、印度航空工业无法造出印度空军想要的飞机

印度其实现在的航空工业体系并不是很强,甚至可以说它的没有自己单独制造先进飞机的研发的能力。虽然说印度航空工业花费了将近四十年的“光辉”战机是印度航空工业的骄傲,但是在2017年4月21日,印度航展上空军上将达诺阿亲自试飞国产“光辉”战斗机,但军方却并不买账,完全看不上自己国家的飞机就可以体现出来,印度航空工业有多失败。完全没有达到印度空军的预期目标。

二、俄没有将关键技术转让印度

印度自己生产的“苏-30MKI”其实也不是锁有的零件产品自己能够生产。他只是生产一些简单的零附件和组装生产线,其关键项的重要技术其实还是把握在俄手中,不会轻易的让印度学到。由于这种重要技术印度没法得到,也限制了印度在“苏-30MKI”上的生产数量。比如“苏-30MKI”的发动机、雷达、电子产品等附件。又如最近网上所传印度“苏-30系列俄不提供导弹,导致无弹可用飞机停放机库无法进行战斗。

三、印度空军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飞机电子产品和飞机代数不断的更新,周边国家带给的压力。印度军中老旧款飞机已经无法满足军队空军的需求,需要更加先进的飞机来做军事防御等。由于印度航空工业无法向军队提供飞机,所以只能靠外购来弥补这个漏洞!如印度邻国巴基斯坦有“枭龙”战机,最近又传出有五代战机,印度军队肯定急。所以才会出现催俄把T-50系列技术给印度。

四、印度航空工业需要进步

印度为什么宁可花两倍组装的资金来装一架飞机,也要到自己国家建立自己的生产组装线?因为印度航空工业需要进步。他现在需要通过购买其它国家的先进战机,来进行学习和吸取其中的技术。只有现学习了,才能够仿制的条件,再有仿制到根据自己所需来创造,最后到超越其他国家。但是通过印度“光辉”战机后,我觉得印度想要不从其它国家购买飞机,还需要走一段很长的路。

谢谢阅读,你们又是怎样想的呢?如有不同意见,可到下方评论区进行讨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