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会说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是世界第一水平呢?

显然,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肯定达不到世界第一的水平,目前的世界航发第一大国应该是美国,接下来才轮到俄罗斯,而且第二名俄罗斯对于第三名英国的领先优势并不明显。

117S发动机先于美国实现了三维矢量,确实算是一大成就了。

俄罗斯航空发动机贵在全面,几乎能够涵盖各类型航空器和飞机所需的几乎所有种类的航空发动机,但是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从性能上而言,并不如美国的同类产品。就拿最常见,也最具代表性的战斗机发动机来说,美国的F119发动机推力为15.5吨,F135发动机的推力为18吨,俄罗斯推力最大的117S发动机推力仅仅为14.5吨。

F135发动机的寿命和推力都比俄罗斯的同类发动机要更好。

拿在研发中的战斗机发动机来说,美国的改进型F135发动机的推力有望在2022年通过扩大涵道比,增加涡轮前温度等手段达到21吨推力,这可是单发的推力。而俄罗斯在研发的产品30发动机则有望在2020年左右服役,推力达到18吨,也就是目前美国F135发动机的水平,可以说在这个领域,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已经落后美国10年的差距了。

上图为美国测试F119发动机,下图为搭载F135发动机的F35战斗机。

如果我们再算上同样高技术难度的民航发动机来说的话,那么俄罗斯的落后将会更大,俄罗斯的民航发动机无论是寿命还是推力都落后于美国,更不用提和波音、GE等大户竞争了。但是俄罗斯的发动机也有他的优势,比如战斗机发动机来看,俄罗斯的战斗机发动机先于美国实现了三维矢量,这就是他的一点点优势了。

117S发动机已经随着苏35S战斗机,出口到了我国。

为什么有人会说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是世界第一水平呢?

首先明确一个问题,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水平绝对不是世界第一!世界公认的航空发动机三巨头分别是美国普惠,GE和英国的罗罗,其中美国占两家,英国一家。而俄罗斯无论是著名的礼炮还是现在风头正盛的土星,都榜上无名。有一个事实必须承认,在航空发动机这个领域,美国人的的确确是一枝独秀。无论是航空发动机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材料研发,航空发动机推力性能,使用寿命,美国人都领先整个世界。不能否认,俄罗斯的航空工业非常值得敬佩,在如此严峻的经济压力之下,依然保持着航空发动机产品和核武器的更新。目前俄罗斯两家航空发动机公司的代表产品分别是礼炮的AL-31F和土星的产品30发动机,其中AL-31F是用于苏-27等四代机的,而产品30则是用于苏-57的五代机配套航空发动机。产品30是目前俄罗斯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但是其技术水平才堪堪超过美国80年代的F-119-PW-100发动机,双方航空发动机研制水平高下立判。117S

此前俄罗斯苏-57战斗机使用的AL-41F1发动机,即117S。这款发动机是AL-31F的魔改产品,性能虽然较之前有不少提升,但是依然不能满足五代机超音速巡航。而产品30发动机则不同,这是俄罗斯土星设计的一款全新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107千牛(11吨),加力推力达到176千牛(18吨),和原本的117S相比,推力性能提升了至少20%。产品30发动机的研制成功,也加快了苏-57的研发进程,这对俄罗斯航空工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然而横向对比就可以发现,俄罗斯的产品30发动机技术水平才堪堪超过美国80年代的水平,所谓的世界第一简直是无稽之谈。80年代美国的中坚产品就是现在F-22战斗机使用的F-119-PW-100发动机,其最大推力10吨,加力推力达到16吨。推力数据对比之下,就可以发现,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远远不如美国。发动机除了推力之外,还有一个硬性指标,那就是使用寿命。在俄罗斯的理念里,航空发动机是消耗品,说过分一点就是一次性用品。像著名的3马赫米格-25“狐蝠”装备的两台R-15B-300加力涡喷发动机,基本上飞行员推一个加力到底,飞个几分钟落地发动机就得报废,几乎就是一个一次性用品。因为这个理念,俄罗斯航空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一直较短。像AL-31F系列首次翻新在600小时左右,总寿命也只有1500小时。而最先进的产品30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估计也仅仅能够追平上世纪80年代F-119的4000小时。F-135发动机

就在全世界都在惊叹美国人航空发动机推力大,使用寿命长的时候,普惠又推出了最新的F-135增推计划而且取得第一阶段成功。如今的F-135发动机最大推力已经从191.27千牛增加到204.12千牛,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推力超过200千牛的小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另外一边的俄罗斯呢?产品30发动机还停留在工程测试阶段,都还没拿到军方AL开头的代号开始量产,离真正服役不知还要多久。

其实我觉得,之所以有人会认为俄罗斯航空发动机世界第一,是因为有些人没有基本的概念,同时曾经的苏联的航空工业也的确创下过灿烂的辉煌。当年前苏联的航空工业与美国不相上下,米格系列,雅克系列,还有苏霍伊系列都出了不少经典之作。这些经典战斗机都用的前苏联自己研制的发动机,虽然粗糙但也皮实耐用,性能出色。但就算如此,前苏联在航空领域也终究没能赶上美国,而且后来俄罗斯航空工业资金不足,人才流失,发展停滞以后,进一步拉开了与美国的距离。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眼里只有俄罗斯,没有横向对比,才会以为俄罗斯第一。什么你说我怎么不提民用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这个不提了,俄罗斯会被碾压成粉末的,给它点面子吧。如今世界上造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没有哪个国家比得上美国的GE。面对GE的领先,在民用航空发动机领域耕耘数十年的英国的罗罗都要拱手叫一声大哥。GE9X发动机是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性能和加工工艺最先进的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470牛。仅靠两台发动机,就可以推着一架大型客机上天!俄罗斯的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水平如何呢?估计和美国相差也就3-40年吧。

为什么有人会说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是世界第一水平呢?

虽然说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的水平在某些方面上不如美国航空发动机,但是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却依然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跟美国相竞争的发动机,从这一点上来说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就是世界一流的水平。只不过是同为一流的水平,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要稍微逊色于美国的航空发动机。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苏-57

目前世界航空喷气发动机已经成熟的发展了第四代,目前正在研制第五代航空发动机。不过在第四代航空发动机上,只有美、俄完成了第四代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和应用。美国是以F-119发动机和F-135发动机为代表的,而俄罗斯则是以AL-41F1S(F-117S)发动机和产品-30发动机为代表的。美俄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我们还在路上,也许还要等两年才能看到我们的第四代发动机WS-15的真容。传说中的WS-15发动机

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以AL-41最为成熟,产品-30也已经开始下线。AL-41作为留里卡-土星的主打产品,加力推力在167KN左右,推比9.5-10。而AL-41F发动机为了提高推重比,是以牺牲寿命设计来提高推力的。对于AL-41F的寿命指标在3000-4000小时之间。这与同期的美国发动机就差别很大了。117S发动机

而美国的F-22战机所配备先进的F119-PW-100发动机在2002年就通过美国空军ISR验证,F-119发动机在4000多小时的飞行试验中,F119发动机没有发生空中停车或发动机失速的现象。这就足以见得其可靠性和结构完整性的优势,其大修间隔时间就4000小时,整个发动机寿命高达10000小时以上。F-119加力推力15吨(156KN),推比超过10,但是推力显然没有AL-41大,但是同样推重比的情况下,俄罗斯的发动机显然要重一些。F-135发动机和F-119发动机台架实验

而俄罗斯宣传的“产品”-30发动机,根据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公布的数据“产品30”推力为107千牛,加力推力为176千牛,比AL-41F1提高了近20%(不知道俄罗斯的数据到底哪个是真的),使飞机具有不开加力的超声速巡航能力,这也是五代机的基本要求。土星宣称其具有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和更长的寿命,大大提高飞机的使用性能和作战能力。本图片来源于兵器解析,感谢提供!

虽然如此,俄罗斯航空产品与美国的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整体上俄罗斯依然是世界第二航空发动机强国,这一点短期内是不会被改变的。即使是欧洲国家在航空发动机上拥有雄厚的实力,但是在大推力军用第四代发动机上他们仍然是空白,他们只有M-88、EF-200这样的中推发动机。但是在民用发动机领域俄罗斯就很差劲了,俄罗斯远远比不上欧洲的发动机。那么俄罗斯凭借这样的实力,算不算是一流的航空发动机水平呢?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有人会说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是世界第一水平呢?

关于俄罗斯航发,魂舞大漠想,一句话就能说明问题,基本可满足使用。比欧美差,比我们强,致说是否一流,值得商榷。可以说他所有的型号不尽完美,但经过大量实用以后,不断改进、调整和提高,大部分都可以达到理想的状态,就是说始终能满足使用。不过个别先进型号,如五代战斗机的航发,产品30,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要说与欧美的差距的话,这便是差距,与我们一样,需要时间来完成积累,以实现跃升。可以说他不强,可维护性不高,但经过地面大量维护,可用亦堪用,西方则不然,基本装上去不用管,而且耐久。与西方不同,苏俄以前走过的路也与西方迥然有别,只要能满足于使用就可以,看上去粗糙,用起来性能完全不差,可以说,前苏联在技术性能上与西方没有差距,现在差距拉大了许多。

▲俄罗斯需要时间。仅以整体局面来说,差距当在20年以上,民用航发不能使用,算只有一款M146,也是与西方合作的结果,军用大推还远未达到使用状态,正在使用的三代机航发,在使用寿命上仍有质的代差。差距原因,是国力使然,也是解体以后被耽误了多年,从根本上来说,研发体制从苏联时期就不尽合理,举国来搞研发,一时是容易保证使用,但在耐久性方面始终有一定的差距。俄罗斯独立后,在经过十年的迟滞后,技术徘徊不前,八大集团破产的破产,被私营的私营,形不成技术拳头,只见一刀挥去,而有了现在的三巨头,土星、礼炮和进步,说清楚,此种重组,是在吸取过去教训,不过也有强力作用的影子,技术整合还是存在着大量的体制问题。总之需要时间,慢慢来调整,好在大体理清了体制,投入重金健全了实验设施,这一点却是重要的,没有这些,航发即不能向前发展。

▲逆势而起。资产流失,技术停滞,人才匮乏,一度师学西方,在管理模式和研发体制等方面,借鉴参考,但学来的毕竟皮毛,难以在国内强推,现在被强行改组的双巨头,礼炮和留里卡土星,正在各以优势项目发展,政府投入并不稳定,还能看到举国体制的影子,但至少在产业政策上有了稳定的支持,确保了研制的延续性,比如靠政府投入建立了此前没有的核心机研发研制,预研下一代技术以确保未来不致过于落后。为确保两家的横向合作,政府试图建立一个机制,以避免力量分散和重复建设,钱是一回事,长期规划指导又是一回事,现在至少看起来是有模有样了,在经过艰难的一段过沟爬坡后,各种新型号俨然已显现在非常光明的曙光,也许这都拜改革所赐吧。

▲俄不离中。与中不离俄一样,两家相互支持,共同走过了一段技术艰难期,我们需要俄罗斯的发动机,俄罗斯赢得了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终得渡过了漫长的严冬。如果中俄能合作,或者说,有无可能,将AL-31F-M3/M4的合作继续,或说采用一种成功合作的模式,共同来促进提高呢?现在看不到这样的迹象,RC929可以暂时安装PD35,这样可加速PD35的成熟,但显然,我们有着自己的型号。航发必须自主,各国都一样。我们的C919正在使用西方发动机,自己的CJ1000A正在密集展开实验,技术上已能独立,完全没有任何依赖于人的想法,现在试飞用的是美法赛峰的LEAP-1C,未来也可以成为一种动力选择,以保证C919销量,俄罗斯的MC21正使用自己的PD14在试飞,说是足够成熟,魂舞大漠的看法,恐怕也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这便是俄国航发现状的一个缩影吧。

为什么有人会说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是世界第一水平呢?

关注小编,了解更多军事内容。

如果有人说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处于世界第一水平,那么这些人很可能就是Russia,我们不得不承认代表当今世界上发动机最高综合水平的国家只有美国,但是俄罗斯也不甘示弱,屈居第二,但是俄罗斯在航空发动机部分领域领先世界,这就是三维矢量技术,这就是俄罗斯战机在机动性方面领先美国的重要原因,甚至作为四代半战机的苏-35机动性高于美国第五代战机F-22。

美国才是当今世界上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龙头老大。全球四大航空发动机公司美国占了一半,分别为通用动力公司,普拉特·惠特尼集团公司,另外两个则为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和俄罗斯的联合发动机制造集团公司。我们就来简单的说一下美国这两大航空发动机公司对美国甚至对世界航空界的贡献。通用动力公司在航空领域包括商用和军用飞机,全球第三大航空企业,研制出著名的F16和F111战机,其中该公司研制的GE-90发动机是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发动机,主要用于民用航空。而普拉特·惠特尼集团公司主要研制军用航空发动机,较为著名的有应用在F15,F16战机上的F100发动机,F22搭载的F119发动机,以及推力达到20.5吨世界之最的F135,该款发动机主要装备在最新一代战机F35上。这些发动机的性能在其他国家看来都是难以企及的。俄罗斯的发动机三维矢量技术。该技术可以使飞机发动机喷口360度无死角转动。反观美国只有二维矢量技术,发动机喷口只能够上下运动,这在战机进行超机动时受到很大限制,没有俄罗斯战机机动性强。

航空发动机寿命俄罗斯明显落后。美国生产的航空发动机寿命可以长达4000小时,而俄罗斯发动机寿命只有约1000小时,即使翻修之后也只能延长400小时,产生这种原因主要是由于俄罗斯受二战时期设计思想的影响,战时战机的实际寿命根本达不到设计的总寿命。

俄罗斯不仅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优秀,而且火箭发动机领域更是一家独大,甚至美国都从俄罗斯进口火箭发动机,不是因为美国造不出来,而是美国如果造需要很长时间且技术还没有俄罗斯成熟,一向出手阔绰的美国就选择从俄罗斯购买。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评论。

为什么有人会说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是世界第一水平呢?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因为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具备自主设计制造航空发动机的能力。目前,在军用航空发动机领域美俄属于第一集团,而在民用航空发动机方面美欧则处于领先地位。俄罗斯的军用航空发动机与美国相比各有优劣,但是总体来看,美国军用发动机还是要比俄罗斯领先一些。

(军用航空发动机堪称工业皇冠的明珠)

俄罗斯军用航空发动机在寿命、重量、加工工艺和维护方面都不及美国发动机,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长处,俄制发动机比较皮实,而且价格便宜,在一些关键领域也有自己的优势。俄罗斯的军用航空发动机在推力、三维矢量控制方面有着独到之处。俄罗斯图160轰炸机上所装备的NK-32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了245千牛,而美国同类轰炸机B-1b的F101-GE-102发动机最大推力却只有140千牛。117S发动机所采用的三维矢量控制系统也比美国F119发动机的二维矢量推力要先进一些。

(图160轰炸机使用的NK-32发动机)

(B-1b轰炸机使用的F101-GE-102发动机)

美国和俄罗斯的喷气式军用发动机技术都源于德国。二战末期,德国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实用喷气式战斗机Me262,一时间令所有盟国战机难以招架。随后美苏开始收集德国喷气机技术,而喷气式发动机更是重中之重。不过,两国关注的重点稍有不同,美国搜罗了一大批德国专家,而苏联则拿到了大量实物,随后美苏便分别开始了喷气式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苏联主要是仿制德国的技术,但由于苏联当时元气大伤,加上搜罗来的德国发动机不成熟,所以进展非常缓慢。直到苏联得到了英国罗罗公司的RD-45型发动机,才仿制出了克里莫夫VK-1型发动机,并将它装备到了米格15上。受二战经验的影响,苏联认为一旦爆发战争,己方的飞机很快就会被打掉,所以苏联强调航空发动机要价格低廉、易于生产、性能可靠,对发动机的寿命和维护性并不重视。另一方面,受限于苏联的工业加工水平的影响,致苏/俄发动机的结构重量通常很大,而且推重比也不如美国同类型产品。

(Me262采用得Jumo004发动机)

(米格15采用得克里莫夫VK-1型发动机仿制自罗罗公司的RD-45型发动机)

美国依靠自己强大的工业能力和科技实力,在航空发动机加工工艺、材料和整体设计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与苏联相比,美国更看中发动机的性能、重量、寿命和维护性能。美国人认为发动机是战机的基础,所以他们在航空发动机研究方面投入巨大,往往是先研制一代发动机,再研制一代战斗机。苏联恰恰与之相反,认为发动机只是战机的一个子系统,所以发动机往往根据战机型号要求进行研制。这种研制模式会导致对发动机研制难度认识不足,因此一旦发动机研制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战机项目的延迟。当年中国可也走了同样的弯路,涡扇6研制了20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终却无疾而终,这极大影响了我国一代战机的研发。

(AL-31与F100发动机相比在发动机性能和使用寿命上都有一定的差距)

(涡扇6发动机)

由于苏联工业实力较弱以及对航空发动机研制的偏见,导致苏/俄制发动机同美国一直存在着差距。如今到了俄罗斯时代,他们已经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重视发动机寿命、大修间隔等一系列问题。不过受俄罗斯经济低迷,航空发动机技术人员流失的影响,俄罗斯的军用航空发动机虽比其他国家先进,但是距美国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美国的F119-PW-100发动机大修间隔为4000多小时,使用寿命也达到了10000小时以上,加力推力15.6吨左右,推重比到达了10以上。而俄罗斯计划为苏57配备的AL-41发动机,最大推力只有18吨左右,推重比为10,而且为了保证维持性能牺牲了寿命,这导致AL-41的使用寿命只有4000小时。由于AL-41发动机尚未成熟,俄罗斯的苏57目前只能使用117S发动机,117S作为AL-31发动机的改进型,距离F119-PW-100至少有10年的差距。F119-PW-100从1983年开始研制,距今已经有近20年的时间了,这足以看出美俄之间的差距。

(F22使用的F119-PW-100二维矢量发动机)

(AL-41发动机)

(117S发动机改进与AL-31发动机)

俄罗斯军用航空发动机整体上逊色于美国,但是要强于其他国家。不过,受经济不景气、科研人员流失的影响,俄罗斯在军用航空发动机领域存在着比较多的困难。虽然通过牺牲部分性能,暂时获得了还“能用的发动机”,但是下一步的路如何走已经成了俄罗斯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美国开始下一代航发研究,以及中国和欧洲对军用航空发动机的日益重视,俄罗斯还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已经成了未知数。

(中国研制的涡扇15发动机)

(歼10B使用的矢量推进发动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