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30与苏35的区别是什么?
这俩飞机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区别,在我国,苏30MKK和苏35的区别是一个是主要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斗轰炸机,一个是主要执行制空作战任务的歼击机;而在俄罗斯,苏30和苏35的区别则类似于我国苏35和歼16的区别,在俄罗斯,苏30SM则是一种重型双座远程制空战斗机,苏35则属于单座型的格斗战斗机。
图为俄罗斯的苏30SM战斗机,他是俄罗斯在欧洲方向布置数量最多的重型制空战斗机。
苏35S战斗机被称为是最强侧卫,也被俄罗斯宣传做是第4++代战斗机,也就是无限接近第五代战斗机的四代机,作为一架重型四代机来说,苏35S和五代机的苏57除了外壳不一样,不能隐身之外,其余性能非常接近,而且机载设备也非常类似,发动机目前也都是117S发动机。当然,苏35S还是更侧重于空中机动能力,机动过载很大,格斗能力较强。
图为哈萨克斯坦空军装备的苏30SM战斗机。
苏35S战斗机是俄罗斯目前最强大的制空战斗机,苏57还没有服役。
苏30SM则是作为苏27UB战斗机的发展型得到的,苏联在尝到重型双座战斗机在远程制空作战和攻势制空作战中的优势后,开始发展更为强大的机型,也就是专门强化远程奔袭能力的苏30,首先在印度的出资下完成了苏30MKI,然后把这些技术移植到俄罗斯自己的苏30SM战斗机上,苏30SM战斗机拥有仅次于苏35S的机载设备,但是其矢量发动机和双座的布局则带了有效的能量空战和远程机动能力,成为俄罗斯远程航空兵的一部分。
图为我国空军的苏35S战斗机,在执行远程巡逻任务。
但是苏30MKK战斗机在我国则是执行不同的任务,在我国引进苏30战斗机后,主要运用了他挂载量大和作战半径大的特点,把他改造为一款炸弹卡车,也就是战斗轰炸机,甚至是专门的战术轰炸机,号称一架飞机的载弹量可以摧毁一个中型城市了,由此可见,在我国,苏30和苏35S走上了不同的发展路线,我国的苏30MKK的作用,更加接近俄罗斯的苏34鸭嘴兽轰炸机,而俄罗斯的苏30SM在我国则对应的是歼16战斗机。
图为我国的歼16战斗机,他的任务特征和俄罗斯的苏30SM就非常类似了。
苏30与苏35的区别是什么?
苏-30是苏系战斗机家族中最为成功的一个双座型号。作为从苏-27UB为基准延伸出来的双座改进型,苏-30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两条不同的研发道路,也带来了完全不同的任务类型。
首先是伊尔库特的苏-30系列飞机,该主机厂所研发的苏-30战机得益于最早期的苏-27PU(远程截击型)的研发计划,由于大型制空战斗机对于机动性的要求,伊尔库特的苏-30系列从最早期的苏-30M开始,就走上了经典的三翼面、推力矢量发动机、大型相控阵雷达的设计道路,研发目标是产生一型具备极强制空战斗力的重型双座战斗机。目前,从伊尔库特的苏-30开始延伸出两个重要型号,一是印度空军的苏-30MKI,一是俄军自用版的苏-30SM。这两型飞机都以夺取空中优势任务为主,兼顾对地对海打击任务。其中,俄军的苏-30SM任务类型相对单一,主要承担空优任务;苏-30MKI则走上万金油的道路,开始携带各种空对面的大型载荷了。
至于共青城的苏-30系列产品,本质上是苏-27M改进计划的产物。相比经典的苏-27S/P,苏-27M主要加强了机体结构,更新了电子设备,在制空战斗力方面有一定提升。但是由于机体较重,且发动机增推有限,也并未采取比较激进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因此相比较苏-30SM系列在制空方面相对不足,由于俄军对于苏-30系列的定义与期待一开始就是大型制空战斗机,且相应的对面攻击任务还有苏-24与苏-25担任,因此共青城的苏-30系列一开始并未引起俄军的兴趣。但是该型飞机较强的重载荷挂带能力却引来了我国极大的兴趣——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双重任务战斗机使用。因此,我国果断拍板为空军采购了76架苏-30MKK,海军采购了24架苏-30MK2,这批飞机在我空军中主要承担制空与对地、对海攻击并重的任务。
至于俄军最新锐的苏-35战机,笔者认为在苏-57战机迟迟没有后续的情况下,俄军有较大的可能性已将其作为现役制空战斗机的高端机型来装备使用了,总体的任务要点是与苏-30SM形成高低或者任务搭配,共同执行夺取并保持战区制空权任务。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苏30与苏35的区别是什么?
从渊源上来说,苏30是远程截击机,而不是什么战斗轰炸机,而苏35是以制空为主的多用途战斗机,
苏30与苏35均为著名的苏27系列的发展型号,也是目前俄罗斯空天军的主力,论订货和装备数量,苏30系列更多一些。
苏30SM,最典型的特征是双座、三翼面布局,这款飞机是“借鸡生蛋”的成果。它是在印度投资的苏30MKI的基础上,全面使用俄罗斯航电设备、以及升级的推力矢量发动机。由于苏30SM技术成熟可靠、价格相对低廉(俄罗斯自用型4000万美元左右),目前是俄罗斯空天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战斗机。该机的生产厂商是伊尔库茨克工厂。
苏35是苏27家族的终极改进型号,是一款单座多用途战斗机,使用了先进的航电系统以及“飞飞-火-推”一体的矢量技术。论技术水平要高于苏30SM,用俄罗斯方面的口径,这是一款4++战斗机。但是由于价格相对高昂(俄罗斯自用型超过6000万美元,出口单价1亿美元左右),装备和订货数量低于苏30SM.
自苏27诞生以来,苏/俄就对这款基础设计优秀、升级潜力巨大的重型战斗机进行不多的升级改进,由此产生了眼花缭乱的型号。而且中国在引进俄苏27之后也以此为基础发展了若干型号,使得苏27系列子孙满堂。
苏27的后续型号简单区分的话就是分为两个支脉:三翼面布局和常规布局。前者以伊尔库茨克工厂为主,后者以共青城加加林工厂为主。
在网络上主流观点认为双座的苏30系列是战斗轰炸机。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尤其是中国引进的苏30是歼16服役前对地打击能力最强的机种),实际上这是根本不了解苏/俄战术飞机发展思路的表现,也不符合这两款飞机目前的实际使用情况。这种说法是用美系标准去硬套苏/俄体系,出发点是错误的,结论自然就有偏颇。
在说苏30这款飞机之前,首先简要向各位读者介绍一下一些背景情况。
苏联时代,苏联的空中力量编制与西方国家有非常大的不同,苏联不但有空军,还有国土防空军。从任务定位上来说,苏联空军是以夺取前线制空权和进行战术打击为主;国土防空军是以拦截北约的战略轰炸机、侦查机为主。冷战时期核对峙情况下,苏联面临着世界上最强大的空中战略力量的威胁,因此国土防空军的地位要高于空军,体现在飞机装备上,则表现为国土防空军主要以截击机为主,而空军前线航空兵以歼击机为主。而且从技术水平来看,同时期的主力装备,防空军的要高大上一些。
上个实际70年代,国土防空军的主力装备是米格25这样的高富帅。
同一时期的空军的主力战斗机是米格23这样的屌丝。双方地位可见一斑,当然这是由苏联方面可观的作战环境和军事决定的。苏联地大人稀、边境线漫长,地面基础设施不足,因此大力发展航电、火控系统完善的重型截击机,图128、苏15、米格25、米格31都是这种思路的体现。而在打核战争的思路下,前线航空兵的战斗机都是些被视为消耗品的短命货,犯不上用高级货。苏联前线航空兵的灵魂装备是苏24、苏34这样的轻型高速轰炸机。
苏联空军前线航空兵这种后娘养的角色一直到苏27这款飞机上才有了一个根本的转变,主要是因为F15的横空出世给了苏联高层极大的刺激,不得不发展一种对等的战斗机用于争夺前线的制空权。
苏27使用升力体+后掠翼+大边条,较好的实现了载荷航程性能和机动性的统一,基础设计非常优秀。苏联方面决定在苏27的基础上发展一型远程截击机,作为米格25/31的后继机。这个成果就是最早的苏30。
苏联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在双座型苏27UBK的基础上完成了苏27PU的研制,这就是苏30。苏联使用双座型发展远程截击机不是出于对地打击的考虑,而是因为双座型可以更好的利用自身航电使用复杂的远程空空武器,这与F-14一个思路。苏27PU外观上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加装了受油管。后来苏27PU 获得新的编号苏30。从苏30的发展起源来看,苏联压根就没有半点把它发展成战斗轰炸机的意思,是苏联版的“没有1磅重量用于对地打击”。
至于在苏27系列发展的战斗轰炸机另有其人,是大名鼎鼎的苏34。
笔者前文提过,进攻是苏联前线航空兵的灵魂,苏34才是苏联前线航空兵的灵魂装备。苏34的生产和订货是苏27系列中最顺利的,数量高于苏30和苏35。
在苏联解体后,经济上陷入困境的俄罗斯显然没有能力完成苏30型号的研制,俄罗斯就把该型号推向了国际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最重要的客户是印度。
俄罗斯用时髦的三翼面和矢量推力技术成功的俘获了印度的芳心,在印度大量的投资下,三翼面布局的苏30系列最终成熟,俄罗斯自己也顺手摘了桃子。俄罗斯这套“借鸡生蛋”的手法后来在米格20K这个项目上又故技重施了一把,但是在苏57这个项目玩砸了。三哥表示,你耍我可以,但是事不过三。需要说明的是,印度在引进和自行组装苏30MKI后,一直作为重型制空战斗机使用,与美国F15、英国台风进行演练对抗的也是它。印度空军对地打击的主力是米格27和美洲虎。当然,苏30MKI的载荷航程优势和挂载能力也是使其拥有良好的对地打击潜力,目前印度选择苏30成为布拉莫斯空射巡航导弹的载机。
俄罗斯用苏30MKI项目捞现成发展了苏30SM,但是俄罗斯也是把苏30SM当制空战斗机使用,这在叙利亚战场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叙利亚,苏30SM主要当做护航战斗机使用,很少执行对地打击任务,对地打击任务主要以苏34、苏24和苏25为主。
为了应对当时恶化的台海局势,中国在世纪之交引进了总共100架苏30战斗机,其中76架装备空军、24架装备海军。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并没有引进三翼面布局的苏30,而是常规布局型,主要是我国有丰富的使用苏27的经验,引进常规布局的苏30是一脉相承。中国引进苏30的目的,也是首先看重其空战能力。苏30是当时中国空军唯一能使用主动雷达制导中距导弹的战斗机,对中国空军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军方当时对苏30非常满意,部队提出了“要打赢、买30”的口号。
直到现在,这些苏30仍然是执行为中国空军远程巡航的轰6K护航的主力机型。
当然,凭借载荷航程性能和挂载条件,以及从俄罗斯引进的配套空地弹药,苏30也是当时对地打击能力孱弱的中国空军中对地打击能力最强的战术飞机。但是,在中国军队的定位了,制空是苏30的第一任务(苏30参加了历次金头盔比武),虽然苏30也能执行对地打击任务,但是与美国空军的F15E这样的战斗轰炸机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美国的F15E也保留了F15系列的空战性能,但是无论是在任务定位还是机组人员的训练上,主要是以对地打击任务为主,制空任务主要有F15C和后来的F22执行,这一点与俄罗斯、印度和我国的苏30有很大不同。简单的说,苏30作为一种双座重型战斗机,只是看起来跟F15E差不多,其实与F-14的发展思路更相似。
而且,随着航电性能的提高,战斗轰炸机和多用途战斗机性能上的区别越来越小,更多的区别只是使用定位上。之前的战斗轰炸机使用双座布局,是因为当时的航电系统水平使得只有双人机组才能有效的执行复杂、危险的对地打击任务。而目前综合化航电系统的日新月异使得单座型多用途战斗机也能有效执行对地打击任务。从任务角度说,使用精确制导弹药的苏35、阵风、台风这样的战机跟F15E、苏30、歼16有什么区别呢?而且,多用途能力更出色的四代机全都是单座型号,压根没有发展双座型号,即便是“七分对地、三分制空”的F35也不例外。
笔者觉得,像战斗轰炸机这种机型会随着技术进步和作战形态的发展而消失,就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鱼雷机、攻击机、强击机这些机型一样。
苏30与苏35的区别是什么?
目前,由俄罗斯苏霍伊独立研发设计制造生产的重型多用途战斗机苏-30系列以及苏-35,这两款机型现在都在中国空军部队之中服役,且整体装备数量还不少。
至于这两款俄式重型战斗机有何区别,首先一点就是这两款战斗机在战机的代数上,就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了,特别是作为近几年才问世的苏-35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就是准三代半战机机型了,而已经问世多年且也已经在中国空军服役多年的俄制苏-30,则属于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机型。
不过,其实在战机相关的气动外形上和战机设计上,俄制苏-30重型多用途战斗机与俄制苏-35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并没有多大的不同。只是在微小的细节上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就比如说苏-30系列多用途战斗机依旧采用的是单轮起落架,而作为苏-27系列家族的魔改型号苏-35采用的就是双轮起落架,并且苏-35多用途战斗机还取消了空速管,而苏-30多用途战斗机却依旧安装有空速管。
除了这两款重型战机在微小的细节上有不同之外,苏-30与苏-35比较明显的区别就是在现场定位上,俄制苏-30重型战斗机就比较偏向于战斗轰炸机这一类型,而俄制苏-35重型战斗机就比较偏向于真正意义上的多用途这一类型上了。并且不论是在空中格斗作战或超视距攻击上又或者是在执行对地打击上,俄制苏-35重型战斗机都是要强过俄制苏-30系列战斗机的。
但也受越来越高的战机采购价格的影响,无论是俄罗斯空军部队还是中国空军部队,都不可能把所有装备的苏-30系列战斗机都换成苏-35多用途战斗机,反而苏-30的最新改进型由于采用了部分的苏-35战机技术且比苏-35战机价格更为便宜,国防预算紧张的俄罗斯空军部队目前还在批量采购这型战机。
苏30与苏35的区别是什么?
苏-30是俄罗斯苏霍伊公司基于苏-27设计的第四代多用途战斗机,主要目标是F-15的升级版F-15E。而苏-35则是在苏-30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款四代半重型战斗机,其具备远程、多用途、空优打击特性。
图、一架苏-30在张家界荷花机场超低空通场,此时飞机距离地面不到1米
苏-30作为一款承前启后的机型,在1986年苏联部长会议军事工业委员会上确定在苏-27PU基础上研发苏-30。当时苏联需要照顾北方和远东地区漫长的防线,所以需要苏-30具备更远的航程、更大的载弹量和空中加油能力。苏-30经过单次空中加油后航程达5200千米。为了保障飞行员的舒适度,苏-30还对驾驶舱进行重新设计。但是苏-30生不逢时,它诞生时恰逢苏联解体,动荡时期让苏-30也成为覆巢之卵。
图、起飞的一架苏-35S
而苏-35相比苏-30有更大的机翼、机鼻和发动机。机身也应用了更多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铝锂合金。苏-35的机鼻中搭载了被动式电子扫描阵列雷达和其他最新的航电设备。苏-35搭载了117S型发动机,当飞行员发现目标展开攻击时,他可以失速倒转,并快速发动第二波攻击。优秀的发动机性能还能保障苏-35完成低速下的攻击性转弯。
图、我空军执行绕岛飞行的苏-35
苏-35拥有极佳的短距起飞能力,它使用250~300米跑道就能起飞。苏-35迎角在某些飞行条件下可以达到100°。水平飞行速度可低至70公里/小时。试飞员在1400米飞行高度时,最大过载可以达到9个G,在高速水平急转弯时过载可达7~8个G。我国也在2016年和2017年分两批引进14架苏-35。苏-35也是我空军“绕岛巡航”的中坚力量,曾有媒体公开报道,我空军苏-35在南海参加联合战斗巡航任务。
苏30与苏35的区别是什么?
这两款战机的主要区别为任务不同,至于设计布局上采用了基本一致的气动,差别也许就是单座与双座的关系,更多是从细节上的区别。苏30属于针对于对地攻击使用而研发的多用途型,在保留制空能力的前提之下,加强了对地攻击能力,苏35则属于制空型,以强调制空作战能力为前提,特意采用了单座设计。
苏30在设计上更强调于对地攻击,格斗性能等不出众。即便也采用了矢量发动机,但是进行对比的话,在对空作战当中,苏35要比苏30要强的多,但是苏35没有过多的强调与对地攻击能力,所以它缺乏多用途性。
从它们的发展路径也不一样,目前俄军列装的苏30SM,由苏27的教练机演变而成,设计更接近于出口给印度的苏30MKI。苏35的技术则直接源于苏27基本型,属于几次修改之后的成果,只是利用苏30发展过程中的研究成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