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对马海战沙俄太平洋舰队是有优势的,为什么最后输了?
首先,双方当时的国势处于不同的阶段,沙俄作为一个昏昏欲沉的传统封建帝国,虽然比清朝是强了很多,但是也摆脱不了沉重的封建负担。比如,沙俄的军人地位不高,被贵族称为灰色牲口,比如沙俄的官方很冷血,尼古拉二世即位的时候,发生了几千人伤亡的群众踩踏事件,他都置之不理,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民心。
图为描绘对马海战场景的绘画,图中最近处为日本海军当时的旗舰三笠号战列舰。
其次,从外交上来看,沙俄当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或者说盟友,唯一支持沙俄的也只是动口不动手的德国,德皇则是一个口是心非的人,他表明支持沙俄,实际上是怂恿沙俄去和日本火并送死,然后打自己的小算盘,德国和沙俄没有真正的友谊,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就是位于不同的阵营,双方直接的矛盾也很多。
英国当时对日本给予的支持很大,图为日本富士号战列舰,英国出口给日本6艘前无畏战列舰。
至于其他的欧洲大国,比如当时的世界超级大国英国,那是日本的铁杆盟友,英国出口给日本6艘英制战列舰,帮助日本迅速建立起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舰优势,在后来战争爆发后,英国和法国都大量给日本提供低息贷款,帮助日本打赢了战争,而沙俄则从法国开出高额利息都借不到钱,沙俄当时已经处于崩溃边缘。
图为对马海战时的沙俄海军旗舰,他的技术比起当时日本的英制战列舰差了不少。
沙俄的贵族军官们指挥能力也不如日本当时经历过统一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年青一代新锐将领,在海战的大胆性和创造性上不足,最后只能逼的沙俄孤注一掷寻求主力决战,然而为时已晚,日本当时在对马海战之前,已经在海上和陆地上都建立起了优势。而对马海战中的沙俄舰队,则是千里迢迢从欧洲赶来,当时尚且不具备战斗能力。
图为对马海战中的三笠号战列舰。
所以,沙俄在对马海战中的失败其实是综合国力使然,明面上沙俄很强大,但是是个纸糊的强大,一捅就破,日本鼓起勇气捅了,这是日本当时冒险政策使然,但是也体现出日本对当时实力对比的此消彼长的明确判断,可以看出两国在战略操盘上也是差了一个层级,所以沙俄必败。
日俄对马海战沙俄太平洋舰队是有优势的,为什么最后输了?
波罗的海舰队航行时间太长,船壳上附着了很多海洋生物,航行时速下降。日军以逸待劳,并有效使用了下濑火药。
日俄对马海战沙俄太平洋舰队是有优势的,为什么最后输了?
对马海峡之战中,俄军的是远道而来的波罗的海舰队,而不是太平洋舰队,部署在旅顺港的俄国太平洋舰队早在之前的作战中就已经被日军歼灭了,波罗的海舰队远道而来赶到时已经是数月之后了。
日俄战争爆发后,最关键的作战就是围绕旅顺港展开的,旅顺港及其周边高地等,已经被建设成了一个严密的要塞体系,成了日军必须攻克的目标。同时,俄国太平洋舰队选择龟缩到港口内,期间多次出击,然后立即撤回港内,这样一支舰队对日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其随时可能出港攻击日军。后来日军攻下二零三高地后,使用陆军重炮轰击停泊的俄军战舰,最终歼灭了太平洋舰队。
但是沙皇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因此早在战局已经陷入困境时,便派遣波罗的海舰队前去支援(结果途中太平洋舰队就已经被歼灭了)。但是从波罗的海远赴东亚,期间少不了补给,但是由于主力舰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只能绕道非洲。
俄军军舰还装了大量煤炭等物资,从开始行动到到达对马海峡的8个月航行途中,长期无法停靠修整,连战舰都因为缺乏维护性能下降,舰员的状态也很不佳,这样的舰队还要和占据主场优势的日本舰队作战,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波罗的海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仅有少量舰艇侥幸幸存。
日俄对马海战沙俄太平洋舰队是有优势的,为什么最后输了?
是波罗的海舰队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