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巅峰时期军事力量有多强?
苏联的巅峰军力出现在1985年代左右,当时的苏联GDP雄踞世界第二,超过美国的60%,而且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器库,最多的核潜艇,当时的苏联红海军在海军发展历史上被称为是一支战略核海军,其主要作战力量由核动力舰艇和核武器构成。
图为苏联海军的双航母编队,两艘四万吨级的基辅级载机巡洋舰并排航行,是当时西方难以匹敌的海上打击力量。
当时的苏联海军装备了阿库拉级核潜艇、阿尔法级核潜艇、维克多级核潜艇等三代先进攻击型核潜艇和塞拉级核潜艇,这些攻击核潜艇以猎杀敌人的战略核潜艇为主要任务,长期保持对美国海军舰艇的跟踪,而且其中有些核潜艇采用了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其加速和极速性能都超过压水反应堆,这些流淌着液态金属血液和钛合金艇体作为耐压壳的深海杀手,可以在600米以上的海底猎杀敌人的舰艇。
图为苏联海军未尽的理想,乌里扬诺夫斯克级核动力航母。
苏联当时已经发展出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该舰排水量达到了2万吨级,可以发射花岗岩核反舰导弹,打击能力强悍,是令人生畏的主力舰,被英国的简氏舰艇年鉴划分为战列巡洋舰,成为现代海军硕果仅存的战列舰(但其实人家就是巡洋舰)。另外,苏联当时还打算发展11000,11990等多种核动力巡洋舰和驱逐舰,目的就是发展出一支全核动力和全核武器的强大红海军,而且作为核心的核动力航空母舰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也进入了发展阶段。
图为苏联海军发展史上的经典一幕,双航母同时建造,两艘6万吨级的航母同时建造,这一盛景也出现在如今2018年的中国大连。
当时的苏联海军还拥有扬基级和奥斯卡级以及查理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他们也分属于三种不同类型的核潜艇,虽然都是巡航导弹核潜艇,但是扬基级类似于美国的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改造出来的对地打击巡航导弹核潜艇,扬基级也是从战略导弹核潜艇改造为巡航导弹核潜艇,他的巡航导弹也是主要打击地面目标使用。
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可以发射20枚花岗岩核弹头反舰导弹,打击能力超群。
而奥斯卡级则是一种专门设计的巡航导弹核潜艇,他可以发射花岗岩反舰导弹,可以携带核弹头作战,这些核潜艇属于超视距决战型主力舰,他们被称为是水下巡洋舰,这些战舰可以在600公里外超视距发射花岗岩导弹,编列在导弹打击群中,不和敌人发生直接的接触,就能实现打击,属于早期的非接触作战思想产物。
苏联在浮船坞中完成了4艘基辅级航母的建造工作。
查理级则属于一种在70公里内发射反舰导弹的核潜艇,这种巡航导弹核潜艇自带反舰导弹火控雷达和对海扫描雷达,在声呐确定目标精确方位后,可以在近距离单独发射反舰导弹,而不需要其他体系的支援,因此查理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属于专职于反舰作战的核潜艇。
红海军的第一款航母,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虽然叫直升机航母,但是他完成过雅克38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起降测试工作,堪称是真正的航母了。
在苏联兴盛的80年代,冷战进入了美国收缩和苏联扩张的时期,苏联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在这个短暂的阶段,苏联曾经在军事实力上被评为超越美国达到世界第一,也带领整个苏东集团在世界局势中发挥主导作用,但是随着苏联一脚踏进阿富汗,一切都成为了泡影。
苏联巅峰时期军事力量有多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苏联最强大的时期,是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
当时苏联的常规作战力量非常强大,就数量上已经大大超过美国。
如果苏联联合华约国家,总战力可以达到美国以及北约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就数量上,苏军占有绝对的优势。
而美军在陆军上大体和苏军持平,空军要强出一截,只有海军才是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我们来看看数据。
苏联拥有陆军199万,分为16个军区。
编为51个坦克师、142个摩托化步兵师、7个空降师、约10个空中突击旅和16个方面军炮兵师,装备主战坦克5.5万辆、装甲战斗车辆6.3万辆、火炮2.9万门、地对地导弹发射架约1570部。
苏联拥有海军45.1万,分为4个舰队和一个区舰队。装备弹道导弹潜艇79艘,巡航导弹潜艇和攻击潜艇268艘,主要水面作战舰只193艘,小型水面作战舰只797艘,登陆舰艇187艘,主要辅助船只269艘。拥有巡航导弹核潜艇44艘;攻击核潜艇65艘,此外还有常规潜艇100多艘。
苏联拥有空军45.3万,远程航空兵约10万,编为5个集团军。装备中远程轰炸机752架;方面军航空兵约31.5万人,编入12个军区和驻东欧四国苏军集群的空军序列,装备歼击机、歼击轰炸机和强击机5167架——具体装备有防空截击机2370架。空军则为42万人,装备有歼击轰炸机2240架,歼击机2130架,此外还有运输机620架、直升机220架。
苏联拥有战略火箭军(苏联首创军种)29.8万,编为6个火箭集团军。有发射控制司令部300个。拥有洲际导弹1398枚,战略作战飞机1690架。此外还有边防军25万,内务部队35万。
以上的规模非常惊人,仅仅主战坦克就有5万多辆。而同一时代的美军,只有2万多辆主战坦克。
更重要的是,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两军大部分武器尚且没有代差。
以陆战武器来说,苏军已经开始大量装备T72主战坦克。
而美军的M1主战坦克虽然开始量产,但军队主力仍然是M60主战坦克。
客观来说,M60和T72相差不大,谈不上谁明显历史多少。
再说,当时美军当时的主力战斗机F16,也是80年代刚刚准备,70年代主要还是依靠F4鬼怪打天下。
而面对F4鬼怪,苏军的米格-23,米格-21都是可以正面对抗的,也没有代差。
等等。
然而,真正开战,苏军还是难以占据优势。
因为很多武器虽没有代差,但技术上仍然存在差距。
就比如以色列人手中的M60,在实战中往往能够重创阿拉伯人的T62,T54/55主战坦克,而且可以一对多。
另外F4战斗机如果操纵得法,面对米格战机还是具有很多优势的。它也是可以轻松兼顾战斗机和轰战机的多面手。
另外,海上差距就大了。
美军有着大量航母,而当时最先进的基辅级航母,仅仅能起降雅克-38战斗机。
而雅克-38战斗机航程非常短,被戏称为桅杆保护者。
它用于空战都很勉强,根本不可能携带大型反舰导弹,也不可能执行远距离攻击任务。
一旦开战,基辅号就是靶子。
所以,即便这个时期,苏军的综合战斗力也就是美军的七成左右,也算很了不起了。
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战力能够达到美军的七成。
苏联巅峰时期军事力量有多强?
1970年,美苏争霸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双方都剑拔弩张,大战似乎一触即发。美国国防部当时一度认为,如果战争爆发苏联领导的华约瞬间可以动员的兵力就达到700多万!10万辆坦克和2万架飞机将迅速横扫西欧。在这种实力面前,西欧能抵抗的住的可能性几乎为0!
冷战时期,苏联在东德部署的陆军是最精锐的的集团军,也就是说只要北约敢攻击任何一个地方,苏联在东德的部队都将毫不犹豫越过边境,一路平推。在装甲集群和战术导弹的配合下,把西欧变为一片火海。这样的军事实力,使得当时的西欧国家无一不敢到恐惧。
因为当时的东德地区,苏联部署的近卫集团军就拥有T80坦克1800辆,其他各型坦克装甲车不下五千辆,当时无论是质还是量,在苏联装甲军面前,欧美就是只有挨打的份。而且当时如果没有核武器的威胁,苏联估计早就动手了。
当年就单单看苏军驻东德部队就知道,北约当时想和苏联硬碰硬,除非动用核武器。否则胜利的可能性几乎为0。但是就是一支这样的部队,结局却是如此。
苏联的军事实力在解散前,都是非常令西方胆寒的。苏联解体后,大量坦克被遗弃,在东德的驻军更是把武器倒卖给军火商。令人唏嘘!
苏联巅峰时期军事力量有多强?
苏联的巅峰时期是1964年至1982年的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国民经济固定生产基金增长了2.42倍,这一增长速度高于同期美国的发展速度,社会生产总值增长了1.46倍。与此同时苏联将85%以上的工业投资用于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在这一指导理念下苏联军费从1965年的326亿卢布增加到1981年的1550亿卢布,一跃增长了3.75倍。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14%,约占财政支出的1/3以上。苏军总兵力急剧膨胀到365.8万人,拥有1398枚洲际弹道导弹、1028枚潜射弹道导弹、50000辆坦克、55000辆装甲战斗车辆、40700门火炮、248艘大型水面舰艇(其中含九艘航母)、8479架作战飞机。当时的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数量为1054枚,相比美国而言:苏联在战略核武器数量方面已具有优势,比起英、法、中等国的军事力量可以说是有几十年的代差,其他国家就更不必说了。
苏联的军事实力不仅仅只单纯反映在纸面上的武器装备数量:苏联国土面积22402200 平方公里,这为苏联带来了辽阔的战略纵深以及丰富的资源储备。苏联的战略纵深优势在二战中曾得到充分验证:尽管纳粹德军在一开始凭借自己的闪电战攻势一再重创苏军,然而当德军越过斯摩棱斯克-戈梅利-基辅一线后德军的步兵和辅助单位受制于苏联国土的广袤而出现后勤补给不继的现象;装甲部队起初还能自行向东突破,然而随后不久也必须停下来休整和维修。德军装甲部队为尽可能更多地歼灭苏军有生力量决定停下来等待步兵部队,同时进行休整和维修——这恰恰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原因之一。在苏联的广袤国土之上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和平时期苏联通过出口油气资源大量创汇以补贴军费开支,一旦进入战时状态苏联将具有无可比拟的战略资源储备优势。
在古巴导弹事件中赫鲁晓夫曾对肯尼迪做出重大让步,然而到了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苏联巅峰时期却摇身一变在世界范围内主动发起攻势,一时间美苏争霸的国际格局呈现出苏攻美守的状态:苏联海军已由近海防御舰队扩建为一支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武装力量,苏联在华约组织各国、蒙古、越南、安哥拉等国都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基地。1981年9月4日~11日苏联举行了为期八天的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军事演习”西方-81演习“。这次演习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假想敌,出动了十个以上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近卫坦克军,超过五十万人参加了这次演习。光这次演习动用的坦克就有上万辆之多,这一数字超过了当年人数最多的中国陆军的所有坦克总和,而这还不到苏联总坦克数的四分之一。
“西方-81”演习重点展示了苏军在开战后的突击能力。演习计划也就是囊括了整个德国、丹麦和低地国家,试图以一次海陆空结合的装甲突击来一次性突破北约的防线,饮马英吉利海峡。苏联军方对演习的要求是“最大限度的接近实战”,因此连演习的结果想定这一环也省略了,而是命令演习双方根据战场形势临时判断进行决策,打到分出胜负为止。机械化步兵、装甲兵、炮兵、舟桥部队、防化部队、地地短程战术导弹部队、中远程战略导弹部队、空降兵、海军陆战队、海军舰艇部队、空军前线航空兵部队……几乎所有兵种都无不参加到了这次规模空前的演习当中。仅核武器就模拟发射了140次,当量从百吨级到百万吨级不等。在演习计划中“战争开始后”仅仅7-8天苏军就能控制整个德国并向法国进军。同时在波罗的海舰队的掩护下组织空降兵、海军陆战队和摩托化步兵构成的登陆集群直接登陆荷兰的泽兰省。应邀观摩演习的北约成员国无不被苏军庞大的机械化突击集群排山倒海的进攻作风深深震撼,因此达成了一个共识“仅凭欧洲各北约各成员国是无法和苏联抗衡的,只能寄希望于美国”。
苏联巅峰时期军事力量有多强?
根据《军事历史研究》1987年刊(期数已忘),中央军委在珍宝岛战役之后的兵棋推演结果是:一旦中苏爆发全面战争,苏军将从东北、蒙古、新疆三个战略方向全线进攻,其中:蒙古方向利用草原地形向心突击,7天之内即可直抵北京城下(华北平原我军无任何手段阻挡其钢铁洪流),合围我内蒙古军区和北京军区主力;东北方向,苏军将沿用1945年歼灭日本关东军的战术,直插山海关,一个月之内将我沈阳军区主力围歼在关外;其具有巨大兵力优势之中亚军区(哈萨克等中亚五国)对付我新疆军区并鼓动疆独分裂;海军太平洋舰队全面封锁渤海、黄海沿岸,俟机在辽东半岛或津沽登陆。
按当时判断,三个月之内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将基本沦陷(平原地区全面沦陷),当时11个大军区中的沈阳、北京、济南、内蒙古、新疆军区以及空军主力被围歼,兰州军区、海军损失过半。党中央将撤退至西南地区利用多山丘陵地区继续坚持抵抗,沦陷区组织游击战攻击苏军补给线,等待美欧国家的军事援助。
中苏全面战争一旦爆发,将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大的浩劫,比抗日战争更惨烈!
要喷本回复之前,先行百度一下“三线建设”、“一号命令”吧!今日幸福来之不易,不要整天妄自尊大!
苏联巅峰时期军事力量有多强?
论核打击力量,现在的中国要弱于当年的苏联,要论常规军力,现在的中国绝对胜过前苏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