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晚清海军进口的主要是大口径重炮、厚重装甲、低航速的传统舰船?

因为当时的蒸汽轮机铁甲战舰就发展到这个水平,而且这就是最好的,也是符合当时的军事思想的,而且大口径和厚装甲也一直都是炮舰时代的发展要求,不论是一战还是二战,都是一样的,军舰比拼的技术性能中,主炮口径和主装甲带的厚度都是重要指标,所谓口径即正义。

图为定远号战列舰,图中可见其主要火力在船腰部分的两座共4门305毫米舰炮。战列舰出现之前,铁甲舰就是海上头等主力舰。

在清朝引进定远和镇远两艘主力战舰的时候,铁甲舰这种厚甲、巨炮、航速慢的军舰就是海军的一等绝对主力舰,地位就和后来的战列舰与现在的航空母舰是一样的,你可以把他们看作是清朝引进了两艘航母,这样你更容易理解定远镇远的强大和先进。铁甲舰是海军进入蒸汽时代后诞生的第一种主力舰,他让海军发展进入了近代,进入了快车道,那是一个海军发展日新月异的年代,在追求了口径和装甲后,人们才逐渐注意到了航速问题,这都已经是后话了。

图为德国海军当时的萨克森级铁甲舰,他还没有定远级先进呢,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当时的铁甲舰作为最早的一批蒸汽动力、铁甲覆盖、大口径舰炮的舰种,他们在当时确实是发展的潮流。

但是在后来军事理论和思想更新之后,清朝海军还是死抱着低航速军舰,这就不对了,毕竟军舰在进入蒸汽动力时代后,提升航速虽然很难,但是也一直是一个追求,一战的前无畏战列舰和无畏舰除了火力差距外,最大的差距就是动力和航速的差距了,清朝海军的几艘主力舰很少有航速上了20节的,因为要照顾阵位中的低航速军舰,所以所有军舰都必须要低航速,而且只能船首接敌,这样就笨拙了许多,也埋下了失败的根源。

铁甲舰的主炮开始逐渐向着首尾布置,然后将火力集中在舷侧,诞生了战列舰,图为法国海军当时的奥什号铁甲舰/前无畏舰,他是铁甲舰发展为战列舰的一个过渡产品。

海军的发展进入这个时期后,关于主力舰的概念开始不断的更新,从铁甲舰开始,大型主力舰的火力角度和层次就不断更新,人们逐渐发现船腰火炮射界不好,如果放在首尾更好,可是如果首尾布置,就需要横向接敌,横向接敌就不能船头向敌了,对于海军的机动阵位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如何发扬首尾和中部一侧的火力集中在侧舷成为了一个课题,由此,铁甲舰的主炮口径开始继续扩大、旋转炮塔开始向首尾转移,中部船腰部分布置了层次的中口径火炮,这样就形成了最早的战列舰--前无畏舰,终于铁甲舰过时了。

图为德国海军勃兰登堡号前无畏战列舰。最终,航速更高、火力强且采用舷侧集中火力的前无畏舰出现了,前无畏战列舰的出现,使得海军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

但是请记住,在铁甲舰过时之前,他们确实是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他们是真正的海上霸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