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量24000吨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落伍了吗?

这艘军舰远未落伍,不说别的,就说这个核动力水面舰艇,就够别人追赶多少年了,而且还是一艘排水量超过2万吨,拥有区域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和远程反舰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军舰,载弹量超过200枚,这样的火力又有谁敢说落伍呢?

基洛夫号核动力巡洋舰是俄罗斯北方舰队的旗舰,正在改造的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将会采用比基洛夫号更加先进的设计,它将会加入棱堡防空系统,包括5P20K搜索雷达和5P27对空雷达,这些都是有源相控阵雷达,同时还会继续保留弗鲁克E雷达和顶板三坐标两部对空中距离搜索雷达,用于对付掠海目标,该舰上打算改造装备的锆石反舰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投入使用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飞行速度高达7马赫以上。

英国简氏将该舰列为战列巡洋舰,有其道理,毕竟从任务上来看就是这样的,他是一艘主力舰,这是毫无疑问的,他以歼灭敌人的大型舰只为目标,这也是一样的, 他是舰队的核心舰和旗舰,这一点类似于过去的战列舰,他的主要功能是确保舰队的作战稳定性,并且为载机巡洋舰提供保护,这一点和二战时的战列巡洋舰已经没有区别了,所以除了使用导弹武器以外,他就是战列巡洋舰的继承人,何况他还有120毫米厚的主装甲带。

他诞生于冷战时期,姊妹舰一共4艘,目前只有1艘在役,基洛夫号也是俄罗斯海军的象征,纳希莫夫号改造完成后,俄罗斯将会拥有两艘11442M型核动力巡洋舰,这将会是强大的作战能力,他在远洋的作战稳定性极好,可以依靠核动力持续不断的在区域施加影响力,这是普通的常规军舰无法比拟的。

排水量24000吨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落伍了吗?

彼得大帝号1986年开始建造,1989年下水,1998年服役。问题是它属于基洛夫级巡洋舰,这款舰1974年设计定型。设计定型是不能乱改的,定了就定了,这一批舰全按这套设计造。表面上是某年某月开始造,实际上很多部件如发动机、雷达、通讯、导弹,都得提前造。零件造出来,这边设计改了,肯定不行。部件是一批一批的造,一批部件对应一批军舰,都是规划好的。这艘建完了,下一艘改设计,也不行。就像伯克级驱逐舰,到现在还在装无源相控阵雷达,没办法,定下来用这款,就得用这款,不能有新雷达立即换新的。想换新雷达,得等下一型号的全新设计。中国电磁炮实验,很多人立即来了灵感,装到055上,这都是不可能的。中美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都很普遍了,但伯克舰,歼15换不了。歼11换都得费很大的劲。

彼得大帝号也是一样,它虽然是1998年才服役,但采用的都是苏联上个世纪70年代的技术。而且......这么多年没升级!

彼得大帝号采用的是顶板三坐标雷达,这是标准的苏联70年代雷达。苏联70年代的雷达,跟现在的有缘相控阵雷达比,就是12寸黑白电视机和100寸智能液晶显示器的区别。大哥大手机和苹果12的区别。

这种70年代的苏联雷达早就不能用了。

彼得大帝号上的雷达对战斗机的探测距离能达到230公里,对导弹的探测距离能达到50公里。问题是这个探测距离指的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战斗机和导弹。更主要的是这个探测距离指的是探测中高空目标。80年代开始,战斗机、导弹就追求超低空突防了,这样一来,老式雷达的作用会打上一个很大的折扣。所以强国都追求预警机,从上往下探测,能发现低空目标。彼得大帝的雷达,探测低空目标是短板。到了现在,飞机已经开始隐身,导弹要么隐身,要么3倍音速,末端机动。现在最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面对这些威胁都只能是勉强支撑,70年代的机械扫描雷达放到现在,能发现飞机、导弹,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现在的相控阵雷达由几千个发射单元组成,简单的讲:雷达阵列。几千个小雷达组成一个大雷达。彼得大帝的雷达和相控阵雷达比,相当于几千个小雷达中的一个。70年代几吨重的雷达,得益于电子技术进步,现在能做到几公斤。有源相控阵雷达相对于彼得大帝的雷达而言,是千倍的提升。而且舰载相控阵雷达都是四面,上万发射单元,上万个小雷达。

现在的雷达,成千上万个小雷达协同工作,探测距离更远,精度更高。可以分别使用不同的发射单元,这一簇十个单元盯着一个目标,那一簇是个单元盯着另一个目标,所以相控阵雷达可以同时盯着几百个目标。并自动判断危险程度,同时引导防空导弹攻击其中几十个目标。

这是彼得大帝的雷达做梦也达不到的。它只能是探测三五个目标,至于判断,还得靠人工。

彼得大帝的雷达是机械雷达,2.5秒转一圈。在这2.5秒期间,雷达扫描,转圈,会在某个瞬间探测到目标。2秒钟雷达是空白,0.5秒是目标显示时间。现在的相控阵雷达是电子雷达,电磁波持续发射,没有间隔。可以一直锁定目标。

现在的雷达是持续不断的盯着几百个目标,彼得大帝的雷达是隔2秒,看一眼三五个目标,这又是多大的差距?

中美的盾舰是垂直发射,彼得大帝的也是,虽然都是垂直发射系统,但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是相控阵雷达,随时盯着几百个目标,所以盾舰可以1秒发射1枚导弹,持续拦截目标。所以想突破盾舰的防空网是很难的,得对准一艘盾舰一次发射几十枚导弹,饱和攻击,一瞬间导弹全打到眼前,让盾舰忙不过来。如果几十枚导弹是分前后来的,有几秒钟间隔,恐怕全都能被拦截下来。彼得大帝则完全没这个能力,受雷达限制,它只能理论上达到2.5秒发射1枚防空导弹。

彼得大帝采用的是70年代的机械扫描雷达,放到现在相当于2000度近视。

彼得大帝的防空导弹是SA-N-6,说直白点:S300。S300导弹说实话,在当年,真心不错。但它也是70年代的设计。现在都S500了,而且S400在叙利亚,在伊朗,在以色列战机面前,表现的很平庸。S300放到现在,也已经大大的落后。

防空导弹是俄罗斯强项,S300是40年前设计的,放到15年前,依然能算得上不错。这成绩不容易。但毕竟又过了15年,肯定是落后。S500先进,S400一般,S300落后,很正常。

彼得大帝这个配置:老式的“顶板”机械扫描雷达+S300防空导弹。放到现在,战机、导弹的超低空突防,饱和攻击,隐身飞机,隐身导弹,3倍音速的反舰导弹,它都应付不了。之前我看有人说基洛夫级巡洋舰能拦截弹道导弹......苏联上个世纪70年代的机械扫描雷达,能发现弹道导弹、能持续跟踪,并能引导S300把它打下来,这得是什么节操的作者能写出来,这得是什么脑袋的读者能信?

当然,顶板加s300打个客机还是没问题!

彼得大帝搭载的反舰导弹是花岗岩,SS-N-19,当然也是70年代的产品,而且是70年代早期就服役了。这种导弹能突破现在的防空网吗?45年前的导弹能击沉现在的新式驱逐舰吗?不可能的。这种导弹体积巨大,虽然速度快,但它走的是高空路线,燃烧猛烈,红外信号强烈,没有任何隐蔽性可言。而且它也不具备现在导弹的末端机动能力,一条直线简单粗暴的冲过去。现在的雷达跟踪它,引导防空导弹把它打下来,和打靶没区别。现在的反舰导弹都是:低空掠海突防,能躲避雷达的探测,在末端机动,改变飞行轨迹,增加拦截难度。这都是四十多年前的花岗岩无法比的。而且现在的导弹体积小的多,同样射程,只有花岗岩的四分之一大小。军舰可以搭载更多,装填更方便,被拦截的概率还低。

日炙导弹的编号是SS-N-22,比花岗岩问世完10年,在技术上也比花岗岩先进一些。但这种导弹现在属于白给都不要。中国买的四艘现代级军舰搭载的日炙导弹,这几年宁可费事,花钱改装,也得把日炙撤了,换国产导弹:实在将就不了。

花岗岩、日炙都号称航母杀手,但那得是30年前、40年前。宙斯盾舰问世,他们就不灵了。还是上面说的,用现在最新的反舰导弹打盾舰,都得是几十枚的超饱和攻击。像彼得大帝这种舰,20枚40年前的反舰导弹,用它打现在的驱逐舰,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认为彼得大帝号很强的人是这样的逻辑:

1,彼得大帝上的老式机械扫描雷达+S300旧式防空导弹,能拦截住现在能超低空突防、机动变轨、隐身、3倍音速的先进反舰导弹。而且是几十枚的饱和攻击。甚至能拦截弹道导弹。

2,相反,现在的盾舰,带着4面相控阵雷达,最新的防空导弹,又拦不住彼得大帝40年前既不能低空突防,又不能末端变轨,也不隐身,数量还不多的老式反舰导弹。

这明显不是军事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智商出了问题。

40年前的雷达+导弹是拦不住现在反舰导弹的,而40年前的反舰导弹,也是不能击穿现在的防空网的。40年前的装备放到现在已经落后了,这是任何一个正常智力的人都能判断出来的。

彼得大帝号,苏联40年前的装备,到现在已经落后,是一个非常正常,非常客观的现实。也是最简单的事物发展规律。

像彼得大帝这种情况,放到现在真打仗,对手在几百公里之外向它发射反舰导弹,发射导弹的平台,战斗机,它绝对发现不了。面对导弹,也只能是打到眼前,才能发现。根本没防御的机会。

它搭载花岗岩导弹号称射程550公里,但里面有个前提:直升机中继制导。需要直升机在前方指引,它才能发挥出最大射程。现在打仗,直升机跑到前面搞中继制导,属于典型的作死。没有直升机的帮忙,依靠彼得大帝自身,花岗岩只能打几十公里距离上的目标。现在航母舰载机作战半径1000公里,挂200公里射程的反舰导弹,加起来能打1200公里之外的军舰。而且最新的反舰导弹的射程已经达到800公里,舰载机能打到1800公里之外的军舰。就算彼得大帝的花岗岩导弹能打到550公里,它也摸不到人家的军舰。

按最近的1200公里算,人家在这个距离就能打你。彼得大帝还得再向对手冲650公里才能发射花岗岩。以30节的全速冲,彼得大帝也得开12个小时。先挨12个小时的导弹攻击,它才能向对手发射花岗岩。这在实战中可能吗?老式雷达+老式防空导弹,挨12个小时导弹攻击,早沉了。

而且就算找机会把花岗岩打出去了,也不可能击穿现在的防空。

彼得大帝号在防御方面,无法对抗现在的战机、导弹。进攻方面,也无法对抗现在的防空体系。打、打不了,防、防不了:它那个核动力有啥用?25000吨的排水量有啥用?没用。又聋又瞎,长的再大,长的再壮也没用。

把泰森眼睛和胳膊摘了,换个2000度近视,再换上林黛玉的拳头,他就没战斗力了。这是彼得大帝现在的情况。眼睛不行:雷达落后。拳头不行:导弹落后。

核动力、25000吨的排水量是好东西,但只凭这两点没有用。得换上最新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最新的防空导弹、最新的反舰导弹,甚至主炮换成电磁炮,这才行。核动力和排水量只是个平台,平台再好,上面唱戏的演员太次,也是白扯。总不能拿着彼得大帝去撞航母。

拿彼得大帝号和055比较一下就能看出来,这种舰已经没必要聊先进还是落后的问题,这是一艘:古代的战舰。风帆舰和蒸汽铁甲舰的差距。

单看配图就能看出来,彼得大帝号有着浓浓的大和、武藏风。已经严重的落后于时代。隐身、简洁、整体,都谈不上。但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这款舰,喜欢这种暴力美学。我也希望中国未来的军舰能苏维埃一些......现在的055、952看着太民主。但是,喜欢是一码事,落后就是落后,先进就是先进,这是另外一码事。就像我喜欢唐刀,但我不能说唐刀比冲锋枪还厉害。

排水量24000吨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落伍了吗?

1144型重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苏联绰号"海鹰"(Орлан),西方以其首舰名称,命名为"基洛夫"级。而第4艘是"彼得大帝"号Пётр Великий,是俄罗斯时期才服役的。自该级舰服役以来,世界舆论场就不断高度关注,一直是流量话题!都已经几十年过去了,围绕该级舰,每隔一段时间就能拿出来炒一番。毕竟这船大,稀有珍贵,特立独行。这都2019年了,还能围绕他还先不先进,再开一番话题…… 你说先不先进呢?"基洛夫"级巡洋舰,首舰服役时间1980年,距今39年。39年啊!他要到了39年后的今天,还不落后,这得是外星人造出来的船吧?!有人说,"彼得大帝"号是1998年服役的,不是1980年。问题是,1998年,距今也有21年时间了!而且"彼得大帝"号很多配置,是1998年时最先进的,比1980年的时候要好多了,比如30H6E1型相控阵制导雷达、赞歌-M型电子战系统、台风-2电子支援系统、РБУ-12000M反潜火箭等等……但是,"彼得大帝"号舰体、上层建筑和主要舱室,这些基础都没变啊!你不过是在一个老基础上,去盖个新房而已。实际上,"彼得大帝"号还是1980年时候的"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所以,追溯"彼得大帝"号的历史,可不是只到21年前的1998年就行!

好吧,再退一步讲,如果我们就算21年,21年前下水的任何军舰,21年后还能继续先进么?举个例子作为对比,就什么都清楚了!俄国对家美国,二战中期开始建造"巴尔的摩"级重型巡洋舰,满载排水量17000吨,1943年4月15日首舰入役,当时可是先进得不得了!它的三座三联装55倍径203毫米主炮,20公里外打日本条约时代的重巡洋舰,一点问题都没有;还有127毫米38倍径副炮,和最时髦的无线电近炸引信炮弹,轻轻松松打日本飞机。你说当时这么先进的船,到了21年后的1965年,还能先进么?20世纪60年代,早就导弹时代,甚至核导弹时代了好吧!1960年服役的苏联57比斯型驱逐舰,苏联叫大型导弹舰,排水量4200吨,只是"巴尔的摩"级的四分之一!57比斯有2部П-1型"狗鱼"型反舰导弹,核战斗部,80公里外把"巴尔的摩"级一发带走!

所以,和美国巡洋舰一样,"彼得大帝"号作战能力多个方面,21年后的现在,基本都落后了。对舰作战上,П-700远程超音速导弹系统,北约代号"海难"!20发导弹威力无穷,但那是在使用核战斗部的条件下,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水面舰已经撤装所有核到头了……而"海难"导弹用常规战斗部,威力大打折扣!"海难"系统使用3M45型弹药,全长约10米,弹径0.85米,发射重量7吨,与1架米格-21战斗机不相上下!目标太大,又笨重,容易被当今先进雷达发现;2.5倍音速也不够用了,躲不过标准-3/6之类的先进防空导弹;而且П-700导弹电子战也落后了,容易被干扰掉。防空作战方面也一样。"彼得大帝"号主要使用C-300ФM“堡垒”M防空系统,前甲板一座3P41型(“顶罩”)制导雷达,可同时对付3个目标,后甲板一座30H6E1型(“墓碑”)相控阵雷达,可同时对付4个目标。全舰最多控制14发导弹,打7个目标。这个能力,还不如美国"伯克"级驱逐舰的中期型号。 所以整体上先不先进,其实看看时间就知道。基洛夫可能落后了,但落后没关系,改进嘛!海军任何舰只,都需要有序提升、螺旋形发展,通俗说就是要不断改进!15年最好就中修,趁着这个机会,增加或者换掉一堆东西。到25年时,再来一次……比如"巴尔的摩"级重型巡洋舰,在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2艘改装为"波士顿"级导弹巡洋舰,拆1个主炮炮塔,换上"小猎犬"防空导弹,马上"鸟枪换炮",能打苏联轰炸机了,成为航母新型合格带刀护卫。这就是找准定位,及时改进的好节奏!这就是老树发新枝,旧瓶装新酒!下面👇🏻就是"巴尔的摩"级改装的"波士顿"级导弹巡洋舰。

二战船都能改装,核动力的"基洛夫"级,有什么不能改?!该级舰第三艘,也正在针对性改装—— 一个是改进突击能力。拆掉П-700导弹,那20个巨大的、10多米深的CM-233发射筒没了,换上80个,注意是80个,新型УКСК大型垂直发射单元。为什么是80个?那就是比着现在世界攻击力第一的、美国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大型驱逐舰来的!美国多少我多少,这就是俄国人的信条!美国这种1.4万吨的驱逐舰,也带了80个MK-57垂发!而"基洛夫"级的垂发,能发射3M-54型“口径”Калибр系列巡航导弹,射程高达2000公里;以及П-800“缟玛瑙”超音速反舰导弹,突防速度达到3倍音速;以及91РЭ2型反潜导弹,这个反潜导弹都是超音速的!后续,还将装备3M22型"锆石"高超音速导弹,突防速度更是高达恐怖的6-8倍音速,现有防空系统几乎无法防御! 下面👇🏻就是垂发单元,和"锆石"导弹!

另一个是改进防空能力。原来的3P41、30H6E1型火控雷达,3C41发射装置全部拆掉!换装最新型3К96 型,也叫"鲁道特"Редут型防空系统。这个系统,能装备射程高达250公里的,48H6ДМ型防空导弹。制导雷达也变成5P20K型"涂金漆料"相控阵雷达。另外,该舰电子支援、电子干扰、近防系统中的全部更换,把能改的都改掉!这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基洛夫"级满载排水量24000吨的舰体,以及他的核动力系统。只要把突击能力搞好,把生存能力搞好,基本性能就能保证!

当年的"彼得大帝",号称“500导弹闯大洋”,"核动力巨兽"纵横四方!现在,你不是说我不先进,那就改装啊。只要俄罗斯钱到位,那都不是事儿!改装后的"基洛夫"级,照样能打能抗,北方巨舰开出去,照样再续传奇 !

排水量24000吨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落伍了吗?

▲“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图片来源于:网络)

俄罗斯目前现役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是前苏联时代设计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的四号舰,而由于其建造过程中遭遇了苏联解体,经济不景气等原因,故而其直到1996年才完工下水,1998年才服役。

▲海上高速前行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的四号舰,“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自然就继承了“基洛夫”级排水量大的特点,其排水量据称达到了2万4千吨,而拥有了如此大的舰体,固然该舰就可以携带大量的导弹、舰炮等舰载武器装备和众多的雷达等电子设备,并还能携带3架卡27反潜直升机,故而该系列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即是目前现役排水量最大的非航母水面战斗舰艇,同时由于其火力强大,也被称之为战列巡洋舰或武库舰(其各型导弹携带量可达到500枚左右)。不过,由于该舰设计时间是冷战时期,因此舰上的很多武备系统和电子系统也已经到了要过时的地步,因此,俄罗斯海军在近些年也宣布将对目前服役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包括“彼得大帝号”)进行现代化改造,改造的重点一方面是升级其舰载的武备系统,比如将“花岗岩”反舰导弹换成更加先进的“锆石”高超音速反舰导弹,而另一方面则是升级其电子设备,比如换装更先进的相控阵雷达等。

▲“锆石”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将是未来“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上的反舰杀手锏(图片来源于:网络)

综合来说,由于“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的舰体年龄还不算太老旧,加之其平台大,改装潜力也大,因此相信,在此轮改造后,这型世界上最大的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将重新展示它的雄风。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排水量24000吨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落伍了吗?

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是前苏联海军基洛夫级巡洋舰(1144型)的4号舰,目前是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的旗舰,下水时间为上世纪1989年,但由于受到苏联解体前后的经济问题影响,直到1998年才正式入役俄罗斯海军,也就是说,如果从下水时间开始算的话,“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已经是30多年前的玩意了!

其实年代久远不算什么,问题不在这,毕竟美帝的阿利伯克也是90年代下水的,问题是在于:从“彼得大帝号”从下水到现在,俄罗斯海军基本上没有对其有过大型现代化升级,从苏联在1991年解体,再到现在的俄罗斯,北极熊的日子其实一直都没好过,也就没有多余的精力来给海军装备升级了,其实俄罗斯海军已经有20多年没有下水过大型水面舰艇了(唯一上得了台面的就是前几年才服役的排水量在4500吨的22350型护卫舰),就算有点家底,也砸在了核潜艇上!

▲22350型护卫舰

在毛子的几艘“基洛夫级”武库舰中,目前处于现代化升级过程中的是“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他在2012年就展开了现代化升级工作,预计2018年完成,不过由于财政问题,可能要拖到2022年才能重新交付俄罗斯海军了,至于“彼得大帝号”,俄罗斯海军在短时间内并没有对其进行大改的计划,所以,基本上就只能在北德文斯克的小星星造船厂波罗的海造船厂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维护性升级了(黑海造船厂就别提了,早就凉透了),想要有质量上的变化不太可能,其实就算是“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的现代化升级,也没有什么底子上的改变,无非是在原舰体结构的基础上整合现代化装备罢了!

▲被拆的干干净净的“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

至于“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有哪些升级计划,首先是雷达,将会采用22350型护卫舰上的“5P-20K”四面固定阵列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这玩意的最大探测距离为200公里,可以同时跟踪处理200个以上的目标;远程雷达则将会使用MR-650“桦木林下”L波段远程警戒雷达以及来自“顶板”家族的最新改进型“5P-30P”S/C波段三坐标雷达。接着是武器方面,武器方面将会使用3K14“海军通用垂直发射装置”,可发射多型号远程巡航导弹(“缟玛瑙”、“俱乐部”、“口径”等),负责对陆以及对海打击,至于防空导弹系统和近防系统,不细说了,总之也有一定的升级(弹炮合一系统、一坑多弹等)!

我上面提到的“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升级计划,就是想说,经历了这种级别升级的武库舰,也许才能真正的适应现代化战争,不是说导弹多就完事的,各种舰电系统不升级,拉出去也不知道怎么打,尤其是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彼得大帝号”导弹多,打不到别人也没用,所以,说“彼得大帝号”已经过时了并没有什么错!

排水量24000吨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落伍了吗?

“基洛夫”级巡洋舰苏联内部官方代号为1144型重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绰号"海鹰",“基洛夫”这个名字其实是北约组织起的代号而已。该级舰满排2.5万吨以上装备四百多单元的垂发装置,火力之强无出其右。由于技术问题该级舰的建造周期长达近30年,见证了苏联红海军发展衰亡的全过程。类似于这样的苏联末日遗产武器其实还有很多,图-160“白天鹅”战略轰炸机、“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虽然苏联解体了但这些武器的人气一直居高不下,妥妥的流量王。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彼得大帝”号由于年久失修战斗力其实已经所剩无几,未来应该不会再出现类似的战舰。

巡洋舰?战列巡洋舰更为合适!

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全长252米,宽28.5米,吃水9.1米,标准排水量23 750吨,满载排水量25860吨,速度为32节。英国简氏甚至直接将其划分到战列巡洋舰序列中,严格意义上讲简氏这样划分其实也没毛病,吨位不用说绝对达到了战列巡洋舰的水平,任务属性也和二战时期的战列巡洋舰如出一辙,充当舰队的旗舰指挥整支编队再远洋执行任务。

年久失修战力堪忧

“基洛夫”级巡洋舰虽然载弹能力恐怖,但由于军费不足年久失修。目前搭载的几款最主要的导弹还是P-700反舰导弹、S-300F“堡垒”防空导弹,这几款导弹如果放到本世纪初或许还能算作主流配置,但再2020年完全不够用。S-300防空导弹对付F-15、F-16这样的三代机或许没有问题,在F-35满天飞的今天还能发挥多大的能力值得质疑。P-700“花岗岩”最大射程700公里以上虽然纸面数据不错,但导弹巡航高度通常在17000米左右。这样的高弹道在“宙斯盾”面前毫无躲避的能力,成功突防的概率很低。

雷达电子系统落后

现代战争其实就是雷达电子系统的比拼,那方的雷达电子系统更先进,那方就获得了交战的先机。为什么美军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服役后就迅速风靡全球?日、韩、丹麦等国家相继引进相关技术仿制?很简单就是为了获得那一套“宙斯盾”拦截系统,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买“宙斯盾”系统附送“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这一点刚好是俄式武器的短板,直到现在俄罗斯都没能真正掌握研制大型四面相控阵雷达的能力。而“彼得大帝”号巡洋舰据说使用的还是落后的电子管技术,怎么和宙斯盾舰交手?

21世纪的恐龙

如果不出意外未来应该不会再出现这样的舰艇了,21世纪的军舰并不是一味的比拼谁的载弹量更多、吨位更大,隐身性、通用性、信息化、才是未来发展潮流。未来驱逐舰的理想吨位应该在一万吨左右,彼得大帝这样毫无隐身设计的巨兽,恐怕刚进入交战海域就被对方火控雷达锁定了。

以上是军武尤里的解答,如果读者大大感觉文章不错,希望能点一波关注!每日更新军事文章,欢迎私信交流。^_^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