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士兵们从半空快速垂降落地,而不是等直升机接触地面?

机降作战分为好多种,包括单侧卸载式、两侧卸载式、机尾卸载式、吊放式和索降式。

图为索降式卸载。

其中题主所说的半空中垂直降落的方式就是索降式和吊放式。这些不同的下飞机的方式可有很大的不同,里面门路可深了呢。首先说单侧卸载,这样的卸载方式是在飞机降落或者悬停的情况下,单侧开门,士兵从飞机的一侧下飞机的方式,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再飞机的另一侧开门布置火力,压制该侧当面的敌人,并且以飞机为掩护,帮助另外一侧的士兵卸载。

图为单侧卸载。

两侧卸载最大的好处就是迅速,这种卸载方式一般是机头迎敌,士兵从飞机两侧快速下地,这样的卸载布置作战力量迅速,适合攻坚作战,而且飞机的机头火力可以迎敌作战,不好地方就在于这种卸载方式不利于重武器卸载。

机尾卸载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运载重型武器,比如车辆,但是这种卸载不好的地方就在于飞机必须落地,而且长时间不能起飞,这样的卸载方式部署兵力较慢,一般用于冲突不是很剧烈的地区,这样飞机可以安稳的卸载士兵。

索降式和吊放式的好处是一样的,都是对飞机有一个最大的保护,这种方式一般用于敌人防空火力较为密集的地方,直升机不宜久留,放下部队就要马上升高高度离开战场,这种时候要求士兵落地后马上投入对周边敌人火力点的打击和压制,以掩护飞机撤离,所以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部署士兵快、飞机撤离快,缺点就是这是最缺乏重火力的方式,士兵很难携带重量较大的武器索降到地面。

图为机尾卸载。

回答者简介:张浩,亚太智库研究员,《舰载武器》杂志评论员,在《兵器》、《舰载武器》等多家军事期刊发表《现代山地战怎么打》、《共和国炮艇小传》、《夺滩奇兵》等文章30余篇,在海军作战理论和海上作战武器装备等领域有独特见解,著有《预警机、电子战机》一书,获得军迷群体一致好评。

为什么士兵们从半空快速垂降落地,而不是等直升机接触地面?

直升机的悬停阶段,于直升机平台来说是可以快速撤离、人员落地,即可“拉起”脱离机降区,是更安全的。但最显性的是直升机的机轮无需“触地”,也就是对场地有着最低限度的要求。比如说,着降场地是崎岖山地、林间、山顶、建筑的楼顶、丘陵等地形,直升机是完全没有降落的空间,这时人员的直接索降即是优势。

而且,比如沙土地、草地等这些场地,虽然挺开阔有可供直升机起降的空间,但这时又可能存在的问题就是,场地很可能是硬度、平整度不够,直升机机轮可能一落地就陷进去了,这时很危险的。而像沙土地、草甸草原等地形上,又会有“飞沙走石”的危险(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可能会打坏螺旋桨、以及旋翼会卷起地面上的杂物打伤周围人员。所以,这些场景下,开始索降有着机降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当然了,只有直升机降了下来、落地后,才能有车辆或伤员担架等来进出机舱,所以这种机降又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如果场地条件和战场情况允许的话,机降是最佳选项。另外,即便是野战环境下,并没有铺设钢筋混凝土的起降场地、地形上又可能会“飞沙走石”,那怎么办?

直升机场地,铺设上的摊。

在沙尘气象里,直升机与空气中的沙粒摩擦,翼尖有着亮光。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在机降场地铺上块“毯子”来开辟出起降场地。这也就是前期己方人员先期地带做足了准备,包括在降落区进行空情的引导、起降的调度,就是战场上的临时一块小机场了。这时,这些运输直升机运来的很可能就是战场物资了,包括武器弹药等,显然这就得降落,然后搬运。或者战场前言,直升机降下,拉上伤员,向后方医院快速转运。

总结说来,是选择索降,还是机降,都是“各取所需”,视情况而定。

为什么士兵们从半空快速垂降落地,而不是等直升机接触地面?

非常感谢受邀回答这个问题,以下内容仅供抛砖引玉,欢迎更多朋友参与互动讨论。

在直升机投送中,分为两个重要的运输手段:“机降”和“索降”。也就是题主所说的“半空快速垂降落地-索降”“直升机接触地面-机降”。

“机降”简单的来说是飞机落地,装备和人员从舱门或者解锁吊钩到地面上;”索降“一般是直升机悬停,人员顺着吊索滑降地上,适用人员投送,但是不适合装备物资投送。

至于直升机在运输中使用“索降”还是“机降”,这个是根据不同的战场条件决定的。比如:如果地面上地表稳定、场地宽阔,并且有人提供警戒力量,这样的情况下比较适合直升机机降作战,方便卸载重型装备和派遣人员。如果是深入敌后,面对可能的伏击,首选索降,这样有助于构建防御圈,并随时应对可能突发情况。

而且,“索降”还有一个好处,不用担心地面的各种意外。例如,如果要降落沙漠、沼泽、或者悬崖等危险地域,是否能够实施机降作战,可以先利用索降派遣突击队员进行实际探查后,再决定。

但是“索降”也有不安全的情况,当突击队员降落过程中,直升机不能做突然机动动作,否则会导致索降失败。这样的案例,《黑鹰坠落》《孤独的幸存者》这样的电影里面都有深刻描写。

“机降”还有利于方便装卸大型物资,比如:车辆、伤病员等。但是,一般机降都要选取合适的着陆场,用到直升机的时候,很难会出现这样合适的着陆场。如果想详细了解这部分,推荐可以一部动画片《复苏的天空》,里面有很详细的刻画。

所以,最终直升机降落地面会选择什么方式,这个取决于现场指挥员的决定,并没有固定的一定适合或者不适合。

为什么士兵们从半空快速垂降落地,而不是等直升机接触地面?

1、直升机降落,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很多,如:地面硬度不够直升机会下陷,为避免事故采用绳降;两侧有树木或是有其他障碍物可能导致碰挂损伤旋翼,因为旋翼直径(尤其是运输直升机的)多为20多米并非只是一小块平整地面就能满足,同时多架直升机实施机降,互相之间的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地面有大量的沙尘,浮雪,前者会严重损伤发动机,后者会严重干扰飞行员视线,等等。

2、考虑战场环境。直升机相对防护薄弱,降落后连仅有的机动性都没有了,一般而言降落到地面等待搭乘人员全部离机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战场环境下可想其危险系数。实施绳降,虽然飞行速度也会减慢,但是减少了降落和起飞的时间还可以实施一定的空中火力掩护。

3、还有一个直升机有可能出现的特情:如果直升机载重量比较大,下降速率因为某些原因(战场威胁,机降场地发现晚下滑距离短,或者靠近机降场有高大障碍物需要先超越再下降)没有控制好,可能进入涡环状态,下降率瞬间急剧增大,可能造成严重的伤亡,实施绳降虽然也需要在较高的高度悬停或小速度飞行,但是飞行只要严格控制好飞行状态和功率匹配,精力相对集中,更容易控制直升机,进入涡环的可能性相对少很多。

为什么士兵们从半空快速垂降落地,而不是等直升机接触地面?

直升机使用索降作战,主要的原因是地面不安全。

战场的地面复杂多变,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所以在地形复杂,或者无法确认地面安全的情况下,部队会选择索降。

战场的地面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情形,比如雷区、伏兵,或者不适合降落的地形等等,直升机没必要冒太大的风险落下去。

索降时的直升机有高度,有机上火力掩护,俨然一个悬浮在空中的堡垒。

此时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高处的直升机发现,继而选择是火力压制,还是结束索降逃走。

绝大部分情况下,直升机都会成为索降人员的火力掩护单位,帮助他们更快地控制地面态势。

此时直升机的舱门、窗口,都会成为轻武器发挥火力的地方。比停在地名上厉害多了。

如果降到地上才发现出了事,那想跑都得半天,也无法发挥火力。

换句话说,既然直升机停在空中与停在地面一样脆弱,那么为何不悬停在天上,好歹占据点火力优势和逃跑的先机呢?

接人时就不一样了,一方面有地面人员辅助评估了合适的降落场,另一方面不降下去靠绳梯上人实在没效率。

当然,作战时直接降落下人的情况也很多,在能确定地面安全且适合降落的情形下,直升机完全可以选择机降。毕竟这样更有效率。

比如伴随机械化作战的大规模机降,为了快速完成兵力散开,地面会先期就拟订好着陆场。

越南战争中,美军为了让直升机完成快速机降,甚至不惜使用巨型云爆弹清场,直接在丛林里炸出登陆场。

总之,直升机选择哪种下兵方式,完全是由当前作战情况所决定的,如有必要,“支奴干”等直升机还会来个半降搭桥战术,一半停在山上,一半飞在空中,让部队从容地从山头上下机。

为什么士兵们从半空快速垂降落地,而不是等直升机接触地面?

直升机从开机启动到飞起来巡航需要的时间很长,如果在战时状态这个时间就是致命的,时间就是金钱,对不对。为了避免“浪费时间”才会有现在这种情况。或者紧急情况的时候也一样,或者直升机的任务是把其中一部分士兵送到a点,另一部分飞到b点,您觉得有必要落稳了再下飞机,再加油门接着飞吗?你开车送人的时候不是一样的道理吗,如果等的时间不长,你还熄火,再打火,肯定没必要的,一切都是与实际情况关联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