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后, 被发掘的古尸是怎么安置的?
1972年,马王堆出土一具千年女尸,皮肤细腻有光泽,关节还可以转动。
1980年,新疆出入一具3800年前的干尸,皮肤仍有弹性,指甲完好,容貌出众。
1994年,盗墓贼对一具皮肤仍有弹性的千年女尸施暴,扯头发、扒衣服,拖行……
关于古尸的处理与安置,你真的了解吗?
案例一:千年女尸1972年,长沙东郊正在挖一个防空洞,意外挖出一座千年古墓群,后来,这个古墓群被称之为马王堆,主人是西汉长沙国的丞相利苍。
此地共有3座古墓,其中,一号墓是利苍妻子的墓,二号墓是利苍本人的墓,三号墓是利苍儿子的墓,而我们这次要说的便是一号墓。
利苍的妻子人称辛追夫人,她在地下埋藏了2200多年,正常情况下,她早就应该化作一捧黄土了,可是,考古专家发现她的时候,她的尸骨竟然还保存的好好的,全身的皮肤依旧有光泽,且富有弹性,甚至连身体的关节还可以转动。
想要将尸体保存2000年,这并非没有可能,可是,在辛追夫人出现之前,也只有被制作成木乃伊的干尸可以保存2000年,然而,辛追夫人却以湿尸的状态保存了2000年,这绝对是一个奇迹。
于是,辛追夫人的遗体就成为了考古专家眼中的至宝,他们愿意付出所有,来保护辛追夫人的完整性,希望能在辛追夫人身上发现更多古人的秘密。
现如今,辛追夫人的遗体被保存在湖南省博物馆,是湖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每年慕名参观辛追夫人的游客络绎不绝,试问,谁不想亲眼见一见2000多年前的古人呢?
案例二:楼兰美女1980年,新疆出土了一具干尸,是个漂亮的女人,她有一张消瘦的脸庞,大眼睛高鼻梁,深凹的眼眶,有一头披肩的褐色长发,典型的异域美女,所以,人们也喜欢称其为“楼兰美女”。
楼兰美女出土的时候,仰卧在一座风蚀沙质的高台里,她身上裹着一张羊皮毯子,毯子的边缘用树枝别住,防止散开,脚上穿着一双毛皮靴,头上带着一定毡帽,帽上插了两枝雁翎,脸上带着浅浅的微笑。
专家经过鉴定发现,楼兰美女去世的时候是45岁,身高是157公分,血型是O型,死因是肺病,距今已经有3800年的历史了,可是,她在出土的时候皮肤还有一定的弹性,指甲也保存的很好。
2004年,赵成文教授花费了3年时间,对楼兰美女的样貌进行了复原,最终得到了她30岁的样子,能够看到,楼兰美女不仅颜值出众,而且还有一张成熟娴雅的感觉。
现如今,楼兰美女被保存在若羌县楼兰博物馆,这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以楼兰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案例三:战国女尸1994年,湖北荆门市郭家岗一号墓被盗,现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盗洞,直径达1.5米,深度超过5米,盗洞周边散落着一堆五花黏土,土中还散落着一些黑色棺木的碎片,很显然,盗墓贼已经得手了。
这伙盗墓贼水平很高,盗洞挑选的位置也相当精准,直接打在了主墓室的头顶上,考古人员进入古墓之后发现,下面有很多泥水,泥水当中还残留着一些丝绸碎片。
这伙盗墓贼将墓中的文物一扫而空,然后便逃之夭夭了,紧接着,第二伙盗墓贼出现,别人吃了肉,他们想要跟着喝点汤。
此时,墓中已经没有什么值钱的宝贝了,他们一怒之下凿开了棺材,开始对棺材里面的女尸施暴,女尸的头上插着一把簪子,盗墓贼上手就拿,拿出簪子的同时,还连带着薅掉了一大把头发。
几天之后,他们再一次返回古墓,还想从女尸身上找宝贝,这一次,他们的行为更加过分,他们掰开了女尸的嘴巴,拔掉了女尸的衣服,把女尸从棺材里面拖了出来,直接丢在泥水里,很可惜,他们没能找到任何宝贝。
后来经专家鉴定,这是一具战国时期的女尸,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出土的时候,皮肤很有弹性,关节还能转动,是一具保存极为完好的古尸,价值极高,但是却惨遭盗墓贼破坏。
后来,实施暴行的盗墓贼全都被抓了,有3个人被枪毙,因为一具尸体而付出3条人命,人们称之为一尸三命。
现如今,这具古尸保存在荆门市博物馆,对外展出,游客可以看到。
考古发掘出的古尸,应当如何安置?考古学家不仅要研究文物,还要研究古尸,从古尸保存的完整程度、毛发状态、骨骼特征、器官状态等方面,都能分析出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对我们了解历史大有益处。
可是,考古学家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古尸,面对不同的古尸,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1,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古尸,应存放在博物馆中。
从马王堆出土的辛追夫人,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从新疆出土的楼兰美女,至今已有3800多年的历史了,从湖北出土的战国女尸,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
正常情况下来说,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遗体早就化作一堆白骨了,甚至早就变成一捧黄土了,可她们却在机缘巧合之下,或者使用了特殊技艺保存了下来,对我们研究历史、研究防腐技术有着巨大的意义。
类似于这种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古尸,都应该妥善处理,存放在博物馆当中,好好保护起来。
2,具有一定价值的古尸,一般会就地保存。
河南殷墟墓曾出土过一具古尸,这具古尸经过了上千年的时间,却仍旧保持着赶马车的姿态,让人一看就能感受到来自千年前的画面。
这种具有一定价值,且保持着特殊姿势的古尸,不适合长途运输,所以一般会留在当地的文物机构中保存起来,并进行展览,这么做的目的是让更多人看到古人的风采。
3,普通古尸,一般会进行二次埋葬。
普通的古尸,经过上千年的岁月之后,几乎都变成一堆白骨了,通过骨骼的摆放位置,可以推断出一些历史事件,可以推断出当事人的身体状态。
这类古尸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价值不高,所以,考古学家在研究完之后,一般会进行二次埋葬,并不会放在博物馆里面展览。
一方面是因为这类古尸价值不高,普通人不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普通古尸太多了,博物馆放不下。
4,有毒的古尸,应该进行火化。
古人的死因千奇百怪,有人溺水而亡,有人中毒而亡,尸体在腐败过程中,极有可能会产生一些细菌或病毒,墓室当中也可能会存在毒气,所以,考古人员在进入墓室的时候,都会穿上一整套防护服,确定无毒的时候才会开始发掘工作。
假设古尸身上携带着病毒或者毒素,肯定是需要火化的,不能让危险进一步扩散,如果此人的身份极其特殊,古尸有重大保存价值,那也有可能会将古尸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然后保存起来。
以上便是古尸的4种安置方式了,你觉得是否合理呢?
考古发掘后, 被发掘的古尸是怎么安置的?
首先大家要清楚一件事情,并不是所有的古墓打开之后都是有尸骨的,很多古墓打开之后棺椁里都没有尸骨,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尸骨早就腐烂没了,最多也就是有一些零散的骨头,其余的早就尘归尘土归土,完整的尸体其实还是比较罕见的,至于类似辛追夫人的尸体基本上见不到,只要出土便会轰动世界。
那么假如说古墓中挖出了尸骨一般都是如何处理的呢?首先第一步肯定是想办法拼凑出完整的骨头,然后拿回实验室进行各种研究,研究结束之后大部分都会被封存起来,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尸骨都有考古价值,这些也就只能封存起来,如果是有价值的尸骨,研究结束之后还会送进博物馆进行展览。
没有考古价值的尸骨有的时候也会被一些小地方文物局要去,他们会将其放在某个地方,进行展览吸引更多的人参观。假如说是保存完好的尸骨,甚至是类似辛追那样不腐的尸体,肯定是要用最好的技术继续保存的,这样的尸体考古价值非常高,不仅仅是需要做研究,每年还会有无数慕名而来的人前来参观。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些尸骨既没有考古价值,而且上面还带有尸毒,这样的尸体只会保留一点,剩下的全部都会火化处理,简单的说,发掘出的古尸重点还是要看有没有价值,如果没有一点价值的尸骨,那肯定是得不到重视的。
有趣的是当辛追夫人出土之后直接轰动世界考古界,日本首相访华的时候,专门说能不能送他几根辛追的头发,这个要求直接被拒绝,后来美国更是提出要拿月球上的一点土壤来交换辛追夫人的几根头发。所以说考古发掘的古尸如何处理,主要是看其价值。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考古发掘后, 被发掘的古尸是怎么安置的?
考古发掘古墓葬时,其实很多时候是找不到尸骨遗存的,因为古墓葬距今时间太久,加上地下的埋葬环境不佳,尸骨往往腐朽无存或者只剩下一点点骨头渣子。
根据《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规定,人类遗骸、动物骨骼一般应全部采集。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限于客观条件,往往又无法完全按照这个规定来操作。
那么当考古工作者发现尸骨的时候会怎么样具体处理呢?应该分情况讨论之。
1.干尸
在西北干旱地区,尤其是沙漠地带,往往会发现古代的干尸。比如在新疆罗布泊发现的著名的“小河公主”,就是一具距今约4000年之久的女性干尸。由于位处大漠深处,环境干燥,她的尸体保存得很好,连眼睫毛都没有脱落,让人不难想象到她当年的美丽,而且能够明显看出,她不是典型的亚洲人种,而是具有欧罗巴人特征。
对于这样的古代干尸遗存,要整体带回文物库房,有时候连同棺木一起打包提取,以待下一步的研究或者展示。
2.湿尸
湿尸主要见于南方饱水地区,也就是地下水位很高的地方,墓室完全进水之后,氧气被隔绝掉,有利于有机质遗物的保存。俗话说“干千年,湿万年”就是这个道理。
除了这种情况,有些距今时代略仅的明清墓,由于棺材密封好、板材坚固,也能够把尸体较好地保存至今。
湿尸如何处置也存在差别。
- 对于距今时代较远的,会类似于处理干尸那样,整体带回实验室研究,有的还会进行展示,如马王堆汉墓的辛追老太太。
- 而对于那些距今时代较近的明清湿尸,有时候会选择找地方重新安葬。
这里顺便一提,当前基层考古发掘主要为配合基建的非主动发掘,考古工作者自己并不能选择挖哪里、不挖哪里。虽然大家都不想挖墓打扰古人,但是一旦建筑工地挖开了明清墓,遇到湿尸,考古队员就必须去发掘清理。那个味道,简直酸爽。。。
3.骨骼
古墓葬中最常见的人体遗存其实是骨骼,有的保存比较好,呈完整的骨架状,有的则只有部分保存下来,甚至只有几块碎骨而已。
前面说了,根据工作规程,这些骨骼也是要提取带回的。但是在现实工作中,有时候基建工程时间紧迫,而墓葬数量又很大,就难以完全落实,只能选取其中部分保存较好的作为标本,其他的另找地方埋葬。
当然,遇到特别重要的墓葬,哪怕只有几块碎骨,也要作为标本。
比如河南安阳西高穴大墓,墓主人有可能是曹操,墓葬由于被多次盗扰,遗骨保存很差,其中可能是曹操本人的男性墓主人的头骨都已经不完整。但是这些碎骨也被考古工作者小心提取,妥善保管起来。
总的来说,古人遗骸的处理是一个涉及到考古学、文物保护学乃至伦理学的复杂问题。很多不了解考古工作的人,往往简单地将考古看做“挖墓”、“打扰古人”,有的还恶言相加,恨不得考古工作者各个“不得好报”。
实际上呢,考古工作者一边被误解被喷,一边还是得做该做的事儿,跟挖掘机、盗墓贼争分夺秒抢时间,抢在那些古墓葬古遗址被彻底毁灭之前,将这些文化遗产抢救出来。
对于古人的遗骸来说,被考古发掘出来妥善处理更好呢?还是被毁灭更好呢?可能你有不一样的看法,欢迎讨论。
考古发掘后, 被发掘的古尸是怎么安置的?
我亲自见过古尸,原来还会放这种地方,有一种打开后,尸骨直接没了,真相难以置信!
有很多的古墓都被发掘了出来了,可能在大多数人看来,被发掘出来的古尸,都会放到博物馆里面进行保存或者展览,大多数时候的确是这样做的,但也有一些情况,可能大家意想不到,曾经我就见过古尸,今天就给大家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被发掘出来的古尸,基本上有以下几种安置或者处理方法
1、进行尸体的修补一些古尸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为了还原历史的真相,还会把一些残缺的尸体,进行缝合、修补,因为历经几百年甚至千年,尸骨已经变得残缺不堪,所以要想办法把他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状态
我国有着上下5000年的文明灿烂历史,那些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文物也被埋到了地下,所以一直保存到今天,通过考古,就能够判断出古人是怎么生存的,以及他们在那个年代使用什么物品
在西汉灭亡之际,新疆的土地上还建立过一个高昌国,这样边远的小国,很少有史料来记载当时的历史,因此,很多人都不了解,不过他们也遗留下来了许多的古墓,但是因为人烟稀少,很多盗墓贼都喜欢到这里盗墓
有一次,考古学家也来到了这里进行抢救性的发掘,还好这些古墓并没有被完全的损毁,但是因为新疆的气温比较高,蒸发发也很大,很多尸体直接成为了干尸
不过,在古代的时候,经常发生战争,古墓里埋葬的也有很多死去的士兵,考古学家就发现了一具浑身是伤的士兵遗体
也许是下葬的时候,人民出于对士兵的敬仰,还对他的伤口进行了缝合,通过考古学家的仔细辨认,发现竟然是用头发丝缝起来的,看来古人也是特别的尊重死者,还要让他们走的体面有尊严
考古学家发现破损的古尸,也会进行修补的,甚至还会通过3d技术,还原出遗体的本来面貌,让人们了解古人究竟长什么样
2、放博物院展览根据传闻,一些没有研究价值的,会重新填土埋掉,如果要是有研究价值,就拿到实验室去研究,彻底地揭开历史的谜题,或者说了解一下这究竟是什么人,研究完毕之后,就会用玻璃棺材密封,放在博物馆里面展览,毕竟,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古尸,人们也想来一睹他的风采
那些没有研究价值的古尸,就会被封存起来保管,研究价值高,保存完整,就要结合现代的科学手段,小心翼翼地保管,比如楼兰女尸
据说有一些没有任何研究价值的古尸,还有很多的细菌,就会送去火化,然后又再次埋葬
3、放在公园里还有一些会直接的放在公园里面进行展览,这一点恐怕大部分人都没有想到吧!我见到的古尸就是在公园里面见到的,大约在十年前,我跟同学去昆明的黑龙潭公园游玩,那个时候的门票是十块钱一人
进大门走了一小段路程后,就会看到水潭,里面养了很多的金鱼,很多人在那里围观,我们逛了一下,就进入了左手边的一个院子里,然后发现里面还有单独的景点,有一处是“鬼屋”,另外一处放着古尸,但是需要重新买票才能进入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门票是五块钱,我们三个人买了三张票,就进去看古尸了,躺着的好像是一对夫妻,尸体也变成了干尸,说实话,还没有想过公园里面会有古尸的
古尸是从哪里出土的也不记得了,当时是有介绍的,反正那就是真正的古尸,在我们的印象之中,被发掘出来的古尸,通常会放到博物馆里面进行展览,想不到还会在公园进行展览的,所以这也是一个安置古尸的去处吧!
有些古代的棺材打开之后,尸骨直接没有了还有一些古代的棺材打开之后,里面的尸体居然不在了,这到底去哪里了呢?一般人还真心想不到,原来这样的古墓通常都是年代太过于遥远,连尸骨都化作尘土了,只有一些凌乱的骨头,根本看不出来完整的样子了
写在最后所以这就是考古之后,古尸被安置的方法,有一些因为没有多大的研究价值,可能还会到小地方进行展览,这样就能吸引人们前来参观,研究价值高的就会得到重视,如果一些古尸是平民百姓的,根本没有什么研究价值,就会填土埋掉
有研究价值的,还可能做成标本或者进行DNA的检测,古墓大多都是抢救性的发掘,不能随便的进行挖掘,技术不过关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考古发掘后, 被发掘的古尸是怎么安置的?
我常参与考古发掘,我来说说我的见闻。
一般发掘古墓葬的骨骸,按照田野考古操作规程,保存较差的,要装袋深埋。保存较好的,要进行提取,进行人类学、病理学等研究。
对于湿尸,如果无保存价值,要通过焚烧等无害化操作。
但实际情况又是什么样子?
一般是在提取完文物、做好绘图、拍摄之后,就地掩埋。
发掘时挖出的散落骨骸,一般随渣土丢弃!
懂了再说,别不懂装懂,复制粘贴!
考古发掘后, 被发掘的古尸是怎么安置的?
对于考古发掘来说,不同发现的优先级是不一样的,对于常规考古来说,任何带有文字的文物价值都是最高的,其次是一些没有文字的瓶瓶罐罐。
至于古尸,其实是非常罕见的,大多数情况都不完整,但哪怕他们对于考古方面的价值不高,仍旧还是会作为研究资料整理起来。
古尸具有的意义不过也确实有些古尸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价值,其中最大的价值主要有两个: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对于历史价值来说,根据墓主人的身份不同,相对而言的历史价值也不一样,如果尸体保存完整,通过毛发、骨骼特征、器官状态都可以推算出当时的生活方式。
其中也能窥见当时人们对于尸体的处理技术,这就要提到现实意义。
只要是人,无非就是追求肉体的永生和精神的解放,在很多古籍中都记载了很多“驻龄之术”,如果古尸中发现了不腐的技术,难免让人好奇。
不得不承认,古时候的很久高超技术流传至今已经失传,也许在一些保存非常完好的古尸上可以找到一些秘密也说不定。
大体上古尸会根据自身价值进行以下几种处理方式,而我们通过发掘的不同情况,也将其细分出大致这样安置的概率。
一、回埋或保管(普通古尸)毕竟是古尸,在墓里时间非常久,这么长的时间想要保存完整还是非常难得,所以拼凑骨骼就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
当然在拼凑骨骼前需要留有记录,就如一些具有活人陪葬的墓穴,通过人物死亡时的姿势就可以推测出当时的情况,还是有一些考古价值。
不过这些古尸也大都不完整,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拼凑。
对于这类古尸,考古人员的研究主要还是围绕着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情况。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骨骼鉴定越来越准,这些群落的古尸可以搭配文字资料进行配合研究。
不过这些古尸不会对公众展示,可能会留有一些照片资料在博物馆可以看到,但骨骼都被收纳到文物局保管起来。
而对于一些完全没有考古价值的古尸,考古人员也会酌情进行回埋处理,当然是在完全调查完这些古尸的现实意义后才会这么做。
对于公众来说,这一类古尸的价值不大,真正有意义的是背后的故事。
二、就地保存(特殊动作的古尸)其实有很多古尸保存的方式非常特殊,因为其动作或者环境,挖掘出来后真正有意义的恰恰是这具古尸所表现的动作,那么就会原地保存并进行展览。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河南殷墟墓中挖掘出了一具古尸,尸体一直保持着驱赶马车的姿势,哪怕不知道这具古尸是谁,也足够让看到的人感到内心震撼。
如果这具古尸被挖掘出来后,姿势和环境就会被破坏,所以考古学家会首选将其原地保留,不过会通过一些手段进行保护。
展览的目的自然是让公众可以感受到千年之前人们的状态,这种跨越时空的交流,好像在述说着一个悲壮的古尸,为墓主人保驾护航的骑士精神。
三、火化(有毒性的古尸)另外一种古尸不仅没有考古价值,甚至对公众会有危险,这些古尸可能就只有火化这一条路可以选了。
在很多艺术作品中都会对古尸有一种非常恐怖的刻画,名叫尸毒。
这些尸毒大多情况下会寄生在一些腐烂非常严重的尸体上,一旦被带到社会中,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在每次打开棺椁的时候,考古学家都会对环境中的空气和微生物进行鉴定,只有等鉴定结果出来后才会决定下一步的动作。
尸毒的产生就是由于墓穴中封闭的环境,外加肉体的腐烂,在如此封闭的环境下,病毒和微生物疯狂繁殖,经过常年累月的变异,具有了非常危险的毒性。
在进入现代考古阶段后,考古人员下墓大多全副武装,就是为了防止尸毒,只有确定墓穴中没有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或者病毒才会正式开挖。
如果到最后,尸体还是带有尸毒,那么必然就会销毁处理。
如果墓主人的身份过于特殊,可能会取一些经过消毒处理的部分保存起来,其余古尸就会火化。
四、珍藏于博物馆(历史象征性古尸)提到这些古尸,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古埃及的木乃伊,又或者是中国的“辛追夫人”,这些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具古尸几千年埋藏在地下,不仅没有腐烂,而且皮肤和关节均保存完好,不仅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并且对尸体防腐技术也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对尸体的防腐技术从几千年前就开始研究,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文明,大都认为人死后还有一个世界,防腐技术就是为了保证一个人所谓“永生”准备的。
能享受到这项技术的人,在当时都是一些王公贵族,普通人肯定是无法享受到的。
放到现代,抱着科学价值观当然不认为人死后会有一个新的世界,但尸体的防腐是对人体组织规律的一次挑战,说大了,甚至是对造物主的一种挑战。
从古埃及的木乃伊到中国的“辛追夫人”,不约而同对肉体腐烂说“不!”,其中的价值可以说是无价的财富。
不仅中国对这些技术感兴趣,国外也对“辛追夫人”非常感兴趣,都想找到让肉体不腐的秘密,这些古尸的价值非常巨大。
所以对于这类人类智慧结晶的产物,大部分都会进行展览,有些可能是复刻,但都尽量还原这些神奇的技术。
考古挖掘的意义如果想要跨越时间的障碍进行对话,考古挖掘可能是唯一的一条出路。
从古尸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先人的健康状态和生活习惯,从挖掘出来的文物上可以通过文字或图画看到当时人们的生存场景,想要知道这些,考古是唯一的途径。
如果挖掘到一具如“辛追夫人”这样完整的古尸,背后所蕴藏的含义可能不仅仅是历史意义,更是可以看到人们挑战自然的决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