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为何甄嬛一定要请皇上以端妃姐姐为尊?
在《甄嬛传》第六十七集中,皇后在元宵节组织了家庭宴会,大胖橘从前朝开完会后就匆匆赶了过来。在这场元宵家庭宴会上皇后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喜讯,那就是安小鸟已经怀有三个月的身孕了。
宣布完喜讯之后,皇后便又为安小鸟请求从嫔位晋升为妃位,皇帝显得有些为难,不太情愿,结果皇后又用胎儿给皇帝下了一剂猛药,言外之意是,如果皇帝不答应的话,那安嫔腹中的胎儿恐怕难保。
皇帝出于对皇嗣的考虑,才勉为其难地答应封安小鸟为妃。很明显这是皇后在为自己的团队赢得更多可利用的筹码。
皇后宣布安陵容怀孕
安小鸟怀孕本就是皇后的一石二鸟之计,与安陵之间也是一场交易,她利用这一胎扳倒甄嬛,皇后帮她救出父亲。
这一招皇后既可以为自己的团队注入力量,还可以将甄嬛一网打尽,可谓是两全其美,这是皇后打的如意算盘。
可甄嬛这边也不是吃素的,皇后这边一提出晋安小鸟为妃,甄嬛就紧锣密鼓地跟上了节奏,向皇帝奏请大封六宫,连死去的都有份:
甄嬛奏请大封六宫
甄嬛:臣妾想求一求皇上的恩典,再赐眉姐姐一份哀荣吧!
皇帝:逝者已逝,生者也不能为她们多做些什么,那就依你所言,以表追思吧!皇后病着,这事就交由你处理。
甄嬛:是!既然皇上说了,那臣妾就斗胆再求一份恩典,齐妃是畏罪自戕,依例是不能追封的,但三阿哥年纪渐渐大了,也得顾及他的颜面。
皇帝:既然如此,那些已故的嫔妃就一起追封了吧!年羹尧与隆科多都已伏法,朕也不想落个苛待后宫的名声。就封华贵妃为皇贵妃吧,也算是尽朕的一份哀思。
华妃被追封
甄嬛:说起追封一事,倒叫臣妾想起了今日皇后在景仁宫说的一句话。
皇帝:噢?
甄嬛:皇后娘娘说,六宫妃位多悬,臣妾也是这样想的,宫中不乏比臣妾资历深厚德行贵重的嫔妃。臣妾添居高位,常常自觉不安。
皇帝:说起来六宫之中也是许久没有大封过一次了,皇后不提,朕都疏忽了。
甄嬛:臣妾也是这样想,已故者可以放一放,倒是宫里朝夕相处的姐妹该好好晋一晋一位分了。后宫和睦,对皇上的前朝也是有所助益的,臣妾只求皇上一样,无论如何加封宫中各位姐妹,只请皇上一定要以端妃姐姐为尊,居于臣妾之上。否则臣妾终究会难安。
甄嬛为端妃说话晋位
皇帝:端妃进宫最久,皇贵妃这个位置本也当得,只是朕心里总是更属意于你。
甄嬛:皇上心里有臣妾,臣妾心里明白,不愿在名位上计较。
皇帝:既如此,那朕就册封端妃为皇贵妃吧!朕早些年很委屈了敬妃,她又素性温和,就册为贵妃与你并尊吧!另外,欣贵人也是伺候朕多年,就册为欣嫔吧!
甄嬛团队大获晋封
在这一局中,皇后与甄嬛打擂,可以说是输得一败涂地,她派出的战队成员安小鸟除了赚到了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鹂妃“封号之外,其他是一无所获,反倒让甄嬛捡了便宜,其团队已端妃为首的战队成员全部装备升级,得到晋封。
在这一次晋封中,甄嬛力推自己战队成员之一的端妃晋位,在皇帝面前为端妃说尽好话,让其在嫔妃之中一定要以端妃姐姐为尊,并且自己甘居之后,这又是为何呢?
端妃坐上皇贵州妃之位
一、端妃段位在线,是打怪升级的一把好帮手端妃是后宫之中一名元老级别人物,甄嬛在她面前也只能算小菜鸟一只。在后宫之中,她看起来是弱不禁风,身体孱弱,可实际上这是隐忍之下所收敛的锋芒。
华妃在后宫之中凭着娘家的权势和皇帝的宠爱横行后宫,面对嚣张跋扈的华妃,端妃选择了暂时的隐忍和退让。
直到甄嬛的出现,端妃在甄嬛身上看到了扳倒华妃的希望。于是已经装病隐退多年的端妃准备出山了……
端妃出山
她出山的第一件事就是助甄嬛破了华妃的木薯粉陷害事件。这次若是没有端妃的出马,甄嬛的处境是十分的危险了。
皇帝虽然对她十分的宠爱,但是涉世未深的甄嬛还没有领略过后宫之中的阴谋诡计,她没有在后宫之中站稳脚跟。
倘若在这时没有人站出来为她解围的话,皇帝对他的宠爱极有可能会随着这一事件而消失,她掉进的也将是后宫之中的万丈深渊。
端妃为甄嬛说话
端妃这一次关键性的出手,也算是给了甄嬛一个见面礼,两人也算正式结盟。
端妃出山之后帮助甄嬛的第二件事是力救槿汐,槿汐是甄嬛身边的得力助手,二者不仅仅是主仆关系,在日积月累的相处中,二人的关系早已超越了主仆,应该是像姐妹一般的亲人了。
槿汐与苏培盛对食之事被有心之人利用,让皇后抓到了他们的把柄,皇后借题发挥,将此事告到了皇帝的耳中。
皇后早就视甄嬛为眼中钉,肉中刺,抓到这等机会,岂有放过之理,所以导致了槿汐下狱,苏培盛也在皇帝面前受到了冷落。
槿汐被抓
甄嬛心急如焚,在细思之后,她来到端妃宫中,向其求助。端妃出马,槿汐安然无恙地回到了甄嬛身边,可见端妃在皇帝面前说话的分量那可不是一般滴。
端妃出山之后帮助甄嬛的第三件事是在滴血验亲中,助甄嬛险中求胜,滴血验亲对于甄嬛来说,如果失败,给甄嬛团队带来的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皇后策划这一事件,也就是想将甄嬛一党一网打尽,皇后这一计划如果当场是用的皇帝的血去验的话,那正好是歪打正着,甄嬛将没有退路。
甄嬛身陷危局
因为甄嬛的龙凤胎真的不是皇帝的,而是果郡王的种。在这种万分紧急的情况下,端妃从甄嬛的眼神中打探到了些消息,如果孩子真是皇帝的,那自然不打紧。
甄嬛的紧张让端妃看到了真相,她立刻当场提出,“龙体不可损失的”观点,这个观点成功地将目标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人的身上,并且转得合情合理,天衣无缝。你们不是怀疑温实初吗,用温实初的血就好了,哪能用皇帝的龙血。
端妃为甄嬛解困
这一次端妃又将甄嬛从水火之中拉上了岸,若不是端妃在关键时刻的机智,甄嬛这次是很难脱身了。
端妃对甄嬛的这次三帮助,也让甄嬛步步高升,稳坐了熹贵妃的位置。所以甄嬛在皇帝面前说要以端妃姐姐为尊,是因为这端妃姐姐身上实在有让人为尊的实力。
甄嬛一路打怪升级,端妃姐姐功不可没!
端妃与甄嬛结盟
二、俗话说:“枪打出头鸟”,适时地退让是一种自保在后宫之中的竞争,就如同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华妃与皇后之争,华妃与甄嬛之争,皇后与甄嬛之争,在这三个人之间,她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斗争。
有的争的是宠,有的争的是权,有的是既要宠也要权。但皇帝只有一个,皇后之位也只有一个。在这场争斗中要想获得最终的成功,自保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后宫斗争激烈
在后宫之中,如果不懂得自保,那是十分危险的,搞不好,一不小心小命就被人给算计没了。没有了命还拿什么去跟人斗。
而甄嬛就是一个懂得自保的高手,首先是她懂得收敛自己身上的锋芒,并在适时的时候肯让步,肯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
就如她提出让皇帝要以端妃姐姐为尊之事,为尊是怎么尊?那就是尊她为皇贵妃,可皇贵妃之位直接是越过了她熹贵妃之位,并且皇上也说了,本意是想晋她为皇贵妃。
端妃看中甄嬛身上的实力
但她却回答皇帝说:“我有皇帝的宠爱就足够了”。
这话一出,她又成功地拉拢了两个人的心一个是端妃,一个当然是皇帝,在皇帝面前她对权力显得是这般淡泊,与其他的嫔妃相比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这更会让皇帝对她刮目相看。
然而此举虽然牺牲一些个人利益,但是位高权重,高处不胜寒呀!人越是在醒目的地方,就越容易遭人嫉妒和打压。她让皇帝以端妃姐姐为尊,实际上也是一种自保。
甄嬛自保
三、甄嬛擅于揣度圣心,也擅于为自己的团队谋取利益以端妃姐姐为尊,让皇帝封她为皇贵妃,这也是甄嬛擅于揣度圣心之举。按照晋封礼制,端妃在没有重大功劳的情况,直接越位晋封是不太合乎礼制的。
端妃从妃位晋一级,也只是贵妃之位吗?何以一步到皇贵妃之位呢?那就是皇帝对端妃那是心怀一份深深的愧疚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端妃为皇帝办了一件上不得台面的事,那就是担下了杀死华妃腹中胎儿的罪名。不想让华妃生子,实则是太后和皇帝的意思。
甄嬛步步为赢
然而端妃却为他们母子二人背下了这锅。华妃是个什么角色,她把痛失爱子之仇的这笔账,全都寄到了端妃名下,为了报复,她也给端妃灌下了红花,也造成了端妃终生不孕的惨局。
所以当甄嬛在皇帝面前提出要以端妃姐姐为尊,晋她为皇贵妃时,皇帝对她的话是给了一种肯定的回答。甄嬛也早就料定,晋端妃为皇贵妃之事皇帝也一定会答应。甄嬛对圣心的揣度到位,直投所想。
甄嬛摸透了皇帝的心思
并且此举也显示出了甄嬛对其团队成员的重视,这一次大封六宫,端妃是越级进位,其他成员除了安小鸟之外,皆是甄嬛战队的成员。
跟着这样的领队也是极有安全感的吧!能把自己的利益先抛开,为自己团队的成员极力地争取各种利益,这既可以壮大自己的团队,也可以收服人心,实在是一举两得呀!
甄嬛成为了最后的人生赢家
写在最后甄嬛在皇帝面前提出以端妃姐姐为尊,实在是一种高明的手段,一是对皇后的出手给了有力的回击,二是为自己的团队注入一股新的力量,
三是自己还可以安安稳稳地坐在钓鱼台,继续钓鱼、观景,搞自己的升级大事业,还可以像隐形人一般的,不用引人注目。
否则枪打出头鸟,升级事业面临的将是阻碍重重。这样看来,甄嬛确实是很聪明的一枚小美女呀!不仅人长得美,还具有大BOSS般的智商头脑。爱了爱了的有没有?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甄嬛传中,为何甄嬛一定要请皇上以端妃姐姐为尊?
皇帝与甄嬛都欠端妃人情,甄嬛建议端妃为皇贵妃皇帝没有任何异议。
安陵容有孕,晋封为妃,甄嬛借机建议大封六宫,不但打击皇后与安陵容,还卖了一众人情,结成更为强大坚实的同盟战线。
甄嬛一步步引导皇帝大封六宫,先从死了的嫔妃说起,当然第一个自然是她的眉姐姐。
甄嬛:“安妹妹封妃倒叫臣妾想起入宫的情景,臣妾与安妹妹和眉姐姐同时入宫,又一直情同姐妹。”
皇帝:“眉庄在时朕没有好好待她,现在想起来心里不安那。”
甄嬛:“臣妾想求皇上的恩典,再赐眉姐姐一份哀荣吧!”
甄嬛又提到齐妃,皇帝就说还有华妃,凡是故去的嫔妃一并追封。甄嬛又从死去的嫔妃引到宫中的这些嫔妃:
甄嬛:“臣妾倒是想到皇后在景仁宫说的一句话′六宫妃位多悬‘(本来是皇后为了安陵容晋封说的,现在却被甄嬛利用),宫中不乏比臣妾资历深厚,德行贵重的嫔妃,臣妾忝居高位,常常自觉不安。"
皇帝:“说起来六宫之中也是许久没有大封一次了,朕都疏忽了。”
甄嬛:“臣妾也是这样想的,已故妃嫔可以放一放,倒是宫里朝夕相处的姐妹们该好好晋一晋位分,后宫和睦对皇上的前朝也是有助益的。臣妾只求皇上一样,无论如何加封宫中姐妹只请皇上以端妃姐姐为尊,居于臣妾之上,否则臣妾终究难安。”
皇帝点头道:“端妃进宫最久,皇贵妃这个位子本也当得,只是朕心里更属意于你。”
甄嬛:“皇上心里有臣妾,臣妾心里明白,不愿在名位上计较。”
皇帝:“既如此,就册封端妃为皇贵妃,朕早些年多委屈敬妃,她又素性温和,就册为贵妃与你并尊,欣贵人伺候朕多年,就册为欣嫔吧!”
于是大封六宫:晋端妃为皇贵妃,敬妃为敬贵妃与熹贵妃同理六宫事宜,安嫔为鹂妃,欣贵人为欣嫔,宁贵人为宁嫔,瑛常在为瑛贵人。
那么甄嬛为什么一定要以端妃为尊呢?首先端妃于甄嬛有恩,其次端妃无子(仅有养女温宜)不会为了私利搅乱前朝后宫,还有端妃资历老德行好服众,还有一点就是甄嬛有皇子,如果自己位份居尊必将成为前朝后宫的焦点,让自己居于炭火之上。
端妃于甄嬛之恩,是甄嬛刚得圣宠之时,华妃嫉妒,以木署粉掺入马蹄羮中喂温宜公主,公主呕吐哭闹不止,太医查出马蹄羹中有木署粉小孩吃了伤胃。华妃栽赃甄嬛,说只有甄嬛宫中领过木暑粉且让宫女指认看见甄嬛进入清谅殿。
虽然当时甄嬛正得宠,但甄嬛拿不出自证清白的证据,而且此时年氏气焰最盛,皇帝也得罪不起华妃。
皇帝也想为甄嬛开脱,说:“什么人证明你没有进入清凉殿的,你就告诉朕。”
甄嬛摇头,皇帝说:“如此,朕只好让你禁足再做打算,你要相信朕一定会查清此事,并不使一人含冤,这是你同朕说的。”
华妃得意地笑,端妃适时地带着宫女吉祥进来说:“当夜莞贵人同臣妾在一起。”
皇帝大喜道:“免礼、赐坐,你怎么来了?″
端妃:“听说公主不好想来看看,见堂中似有大事发生,一时不敢进来,还好臣妾来了,不然这里要唱窦娥冤了。”
皇帝:“端妃你说当夜你跟莞贵人在一起,真的吗?”
端妃:“那日臣妾见莞贵人似有醉意,一时不放心,便同吉祥一起去看顾,然后一起去了臣妾的宫中,聊了很久。”
端妃咳喘成一团,唤吉祥。
吉祥道:“是,当夜娘娘与莞贵人讲论佛经,很是投契,后来莞贵人说时辰不早了,才匆匆回去。”
皇后:“这么说,温宜公主的事与莞贵人没有关系。”
华妃:“端妃真如及时雨一般那,端妃向来在宫中养病,足不出户,怎么那晚不顾太医叮嘱漏夜出门了呢?”
端妃:“久病之人的确不宜出门,那日宫中家宴,臣妾听到了极好的丝竹之声,一时神往,便出门了,不想与莞贵人如此有缘。”
华妃:“哦,那莞贵人适才为什么不提起与端妃相遇之事?”
端妃又咳喘成一团了,暗示着甄嬛。
甄嬛:“臣妾本不该隐瞒,只是那日端妃娘娘出宫并不想让人知道,以免皇上皇后担忧,所以娘娘与臣妾相约此事不让旁人知晓,谁知道会牵涉公主一事。臣妾心想,皇上圣明,皇后端慧,必定还臣妾清白,臣妾不想失信于端妃娘娘,所以三缄其口。”
端妃:“本宫病躯不宜多事,何故要做慌言袒护一位不熟悉的贵人。”
皇帝高兴坏了,不住口地夸莞贵人信守承诺。端妃与甄嬛的友情也始结于此。
至于皇帝一直对端妃有愧疚之情,当年皇帝给华妃的那碗打胎药是端妃端去的,替皇帝背了黑锅,事后,华妃给端妃灌了红花,造成终身不孕。
现在甄嬛提议端妃为尊,皇帝自然无异议,这样端妃就册封为皇贵妃。再者端妃、敬妃都居高位对于甄嬛也有制衡作用,所以皇帝对甄嬛说的:皇贵妃之位,朕心里总是属意于你。不过是句空头人情罢了!
甄嬛传中,为何甄嬛一定要请皇上以端妃姐姐为尊?
皇后请封安陵容,甄嬛借机请皇帝大封六宫。这是甄嬛党同皇后党的一次抗衡。但嫔妃在后宫结党,必然会被帝后所不容。
甄嬛结党若有了实锤被皇后抓住把柄,必然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甄嬛请封以端妃为尊,有效地避免了结党营私的嫌疑。
一.端妃的地位
端妃出身武家,是皇帝的第一个女人。在王府时就服侍皇帝。论资格在妃子中最老,以端妃为尊并不过分。
太后同皇帝曾经算计过端妃,他们暗中胁迫端妃把一碗所谓安胎药送给了华妃,除掉了华妃腹中的孩子。
而华妃也灌了一碗药给端妃,使端妃不能生育。这样这两个岀身武家的女子,都无法生出孩子。皇帝也就避免了外戚专权的可能性。
对于端妃,皇帝和太后都有着深深的内疚。在甄嬛入宫前,端妃就居后宫高位。
后宫排位在端妃之前的齐妃和华妃已死,端妃补位成为皇贵妃是一个正常的顺序,不会起任何争议。
而且在表面上,端妃同甄嬛并无不过多的往来。甄嬛如此推荐,还能显得自己岀于公心,不嫉妒,在皇帝面前为自己赢得好感。
而甄嬛资历浅,自己若居高位,只要皇后微微一挑拨,她同端妃、敬妃的关系就会变得非常微妙。甄嬛党难以和谐,形成对皇后有利的对抗。
二.帝王猜忌
最是无情帝王家!皇帝的宠爱是最虚无缥缈的东西,一个合格的帝王对任何一个人都不会真正信任。
《甄嬛传》中的皇帝更是一个腹黑、有权谋、心机深沉之人。
甄嬛育有皇子,倘或她自己身居皇贵妃之高位,帝王的猜忌马上就会到。
皇帝会觉得甄嬛意在后位,然后扶自己的儿子为太子……皇帝一旦有这种想法,甄嬛个人会死于非命,还会贻害甄家满门!
爱之深,则计之深远。甄嬛是深深的爱着她的孩子。从内心里她根本不想自己的儿子走进这波诡云谲的宫廷斗争中去。
做个逍遥王爷,平安一生。是甄嬛这位母亲对自己儿子最好的祝福。
但这份真正的母爱,是皇后宜修这种贪慕权贵的人永远无法理解的。
三.队伍的和谐
甄嬛是个有大格局的女子,站队她的人,她都会给一份平安与稳定。
平安与稳定是后宫女子最缺的,也是她们最需要的东西。
相较于皇后,甄嬛是大气的,也是无私的。甄嬛可以把端妃推向皇贵妃的高位,然后让敬妃为贵妃,同自己并尊。
这同皇后的心理阴暗,用人狠毒,完全不相同。
齐妃,祺嫔,安陵容都曾站队皇后。看看她们的下场多惨啊!
皇后暗示愚蠢的齐妃给叶澜依送了一碗红枣汤,让叶澜依不能生育。之后留子去母,借机逼死齐妃,夺了皇三子的抚养权。这计谋真是干净利索。
在滴血认亲事件中,皇后党完败。皇后用祺嫔家人的安危威胁,祺嫔承担了所有的罪责。被打入冷宫之后,皇后一句求情的话也没有,最后被乱棍打死。
安陵容为皇后鞍前马后驱使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甄嬛党揭发她擅用迷药,秽乱后宫。用舒痕胶伤害甄嬛腹中孩儿的事情,也一并事发。
这时的安陵容一样要独自承担罪责,被囚禁,皇后仍是一句求情的话也没有。
皇后同甄嬛相比,人品立见高下。以端妃和敬妃之聪慧,一定会选择站队甄嬛。
后宫是天下权力的集中地,便注定是的肮脏龌龊的地方!身在局中的女子,便各有各的苦楚,各有各的无奈。这些后宫女子只能抱团取暖罢了。甄嬛给了端妃和敬妃地位和温暖。帮助端妃获得了温宜公主的抚养权,把自己的女儿胧月送给敬妃抚养。端妃也选择了站甄嬛,协助她、辅佐她、对她忠诚。甄嬛传中,为何甄嬛一定要请皇上以端妃姐姐为尊?
甄嬛传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节。雍正想把甄嬛提拔到皇贵妃之位,以褒奖她为自己生了三个孩子。甄嬛不但推辞了,还一定要皇上在皇贵妃之位方面必须以端妃为尊。很多人看到甄嬛这么做,都觉得她对权利地位根本不在乎,才故意让贤。其实,这是甄嬛躲避危险和隐藏自己野心的高招,也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
甄嬛救家人,并非只有复宠回宫一条路,她是放不下自己的野心甄嬛当初设计让雍正上当,并告知雍正她已经有孕在身,想借机复宠回宫后,就知道她的野心非常大。
如果她真的是一个无欲无求之人,自离宫之后,应该看透了世间百态,安心在凌云峰好好呆着,过自己想要的恬淡生活。
毕竟,那时候她的心里已经有了最爱的人,原先的男人雍正早已被她从心里剔除了,已经被果郡王替代。她和果郡王爱得死去活来!
可能有人会说,甄嬛设计雍正复宠自己,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拯救她在宁古塔受苦的家人,迫不得已而已。
虽说甄嬛要救身陷苦难中的家人可以理解,但是并非只有设计复宠这么一条路。何况,她当时已经怀了果郡王的孩子,此时又用这样的手段,在外人看来,甄嬛非但做得不地道,人品也很渣。
当时,甄嬛至少有两个人可以帮她救家人!
第一个人是沈眉庄。
沈眉庄虽然不是宠妃,但是她的家世背景也很强大,并且一直深受太后的喜爱。只要甄嬛将自己的请求,通过温实初递给沈眉庄,她肯定会为甄嬛积极奔走,并且为甄嬛达到目的。
就算眉庄的家人能力真的有限,做不到将甄嬛的家人救出火坑,只要她亲口跟雍正提这件事,雍正肯定会答应眉庄的这个要求。因为雍正知道她假孕事件受人陷害后,心里一直对她有愧,总是想寻找办法进行弥补,但是沈眉庄却并未给雍正机会。从雍正这种心态来看,只要眉庄开口了,他肯定会答应。何况,甄嬛给他还生了一个胧月公主,心里对甄嬛的旧情分还是有的。
第二个人是果郡王。
当时甄嬛用计复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以为果郡王死了,所以才想复宠回宫拯救自己的家人。
其实,一个女人真要是对另一个男人用情至深,对方死了,真的很难从痛苦中自拔。何况这个女人还怀了对方的孩子,她更应该替对方守节,将孩子生下来照顾好,这才是真正爱这个男人。
如果那时候,甄嬛再多等一会儿,果郡王回来之后,得知甄嬛的家人身陷苦难之中,以他王爷的身份,肯定有很多办法将人给救出来,真的不必甄嬛多此一举。
在有两个得力之人可以帮助自己的情况下,甄嬛全然没有考虑其中的一个,说明甄嬛可能还是不舍宫中的荣华富贵,以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
回宫之初,甄嬛就嗅到了危险甄嬛回宫那天,心情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前来传旨和迎接她的正是自己心爱的男人果郡王。
这样的情景,换了一般的女人,可能情绪早就崩溃了。可是甄嬛的泰然自若,似乎她和果郡王之前的那些浓情蜜意并不存在一般,昂首挺胸迈进了紫禁城,回到了后宫。
在自己的住所落脚后,甄嬛得知皇后在内务府原有的基础之上,又添置了很多高档的陈设布置之后,很快她就明白皇后在未能阻止她顺利回宫的情况下,准备在别的方面想让甄嬛的回宫,变成她的引火自焚。
隐形的办法就是,用一些远远超出甄嬛这个妃子品级的陈设,来误导外界甄嬛是妖妃。不然雍正怎么可能用超规模的方式,来为她搭建豪华宫邸呢。
当时甄嬛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皇后看似在做好人,实际上是在给她拉仇恨。
正是因为,甄嬛提前从皇后的险恶用心中,看到了处处想置她于死地的陷阱,她才不敢表现得非常张扬,步步小心谨慎,就怕被人抓住把柄。
太后一番话,更让甄嬛知道很多人都想要她的命让甄嬛觉得自己一直身处险境之中,还源于另一件事情。
当时甄嬛回宫没多久,就去拜见了太后,不曾想太后当时就冲着她劈头盖脸骂了起来。直言甄嬛是妖惑君主,明明之前连孩子也肯舍弃,以及跟雍正的情已断才执意要离宫,现在重新回宫,肯定是另有目的。
好在甄嬛非常聪明,当时就说自己当年以为雍正对她无情,才在万念俱灰之下心生绝望离宫,直到两个人在凌云峰相遇,才知道自己错怪了雍正。
这番说得合情合理,严丝合缝的话,很快就打消了太后的疑惑。
当时,甄嬛还做了一件事,让她从太后这里涉险过关。就是衣着俭朴,完全不像一个刚回宫风头正盛的宠妃,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让太后相信了她说的话。
从太后宫里出来后,不用想甄嬛都惊出了一身冷汗。这足以说明,她复宠回宫这件事,有很多人盯着她,就看她如何犯错,然后找准机会,将她铲除。
为何甄嬛一定要请皇上以端妃姐姐为尊?隐藏野心和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皇后在甄嬛寝宫布置方面的违规操作,以及太后的问罪,都让甄嬛知道了自己身边的危机无处不在。
对于甄嬛来说,后宫的危机,她可以提防,但是另一种危机她则防无可防。
自古后宫和前朝皆为一体。后宫忌惮甄嬛,不用想前朝肯定也有人在盯着她 。皇后能操纵的前朝官员,就更不用说了。甄嬛作为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这个道理她心里非常明白。
因此,当雍正想给当时已经是熹贵妃的甄嬛晋升下位份后,她当时就提出一切以端妃姐姐为尊,言下之意是,她对目前的贵妃已经很满足了,按资格端妃理应坐上皇贵妃的位子。
这一招高明之处在于,就算有人想挑她复宠回宫,想将替代皇后的问题,也无从下手。因为,她只是一个贵妃,现在前面有了一个端皇贵妃,就算她再怎么受宠,也不可能直接跃过了端皇贵妃。
同时,甄嬛还做了一件事,让后宫和前朝所有的人都拿她没办法。
甄嬛不但向外界表示自己没有野心争后位,甚至连和皇后较量的心思都没有。在她提议让敬妃也同时晋升为贵妃,跟自己平起平坐后,更加说明甄嬛回宫只是为了安稳度日,根本没有其他方面的想法,打消了所有人对她的猜忌。
试想,如果当时甄嬛想都不想就接受了雍正提议自己为皇贵妃的建议,皇后肯定会借此大作文章。前朝官员本来对之前甄嬛回宫就有非议,现在看她如此,更是会将她视为一个野心家,想办法协助皇后将她杀之而后快,以绝后患。
此外,当时雍正提议甄嬛做皇贵妃,并非诚心实意,只是想借此机会,试探下甄嬛的真实反应。如果雍正对甄嬛没有别的方面的疑心,面对自己最心爱的宠妃,就算她不接受自己的好意,雍正也一样有办法让她接受,只需要直接下圣旨即可。要不然为何甄嬛自己拒绝晋升名位,力荐端妃为尊后,雍正答应的那么痛快呢,这足以说明甄嬛早已经将雍正的心思猜得透透的。甄嬛曾经对此说过,在后宫最好的恩宠就是猜准皇帝的心思。
总结:一部甄嬛传,确实让人见识到了后宫残酷的生存法则,更让人见识到了甄嬛的聪明和应对危机的手段。
雍正大封六宫,提议甄嬛当皇贵妃,看似是一番好意,实则充满了试探。早已经将一切看得透透的甄嬛,更知道这个皇贵妃之位于自己而言,犹如锋利的刀尖,只要她坐上去了,真的随时会毙命。因为,她复宠回宫的种种,每一步都在别人的算计中,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她只有选择低调,一切藏而不露,掩饰住自己的野心,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让以后重创敌人成为可能。
因此,甄嬛传中,为何甄嬛一定要请皇上以端妃姐姐为尊?这既不是甄嬛的好心大度,更不是她对权利毫无兴趣,而是她早已经洞悉了这背后隐藏的危机。她一定要请皇上以端妃姐姐为尊,实则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图谋未来!
甄嬛传中,为何甄嬛一定要请皇上以端妃姐姐为尊?
而全剧大封六宫更是仅有一次,还是因为安陵容怀上了龙胎,皇后为了抬举她就央求皇上给安陵容妃位的待遇。甄嬛将计就计,不但给安陵容拟了一个“鹂”字的封号羞辱她,还抓住皇后的一句话柄,促使皇上大封六宫。这次大封除了皇后和安陵容外,其他嫔妃都很感恩甄嬛。
在甄嬛和皇上商量加封时,甄嬛曾对皇上请求,无论如何加封,一定要以端妃为尊?端妃虽是宫中资历最老的嫔妃,但她没有子嗣,只有一个养女,那么甄嬛为什么要求皇上以端妃为尊呢?
事实甄嬛的目的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大封六宫的确是增加了甄嬛党的整体实力,可是甄嬛却也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皇上的猜忌心,虽然皇上十分宠爱甄嬛,但是皇上的疑心病却一直存在,无论皇上治理前朝还是后宫,都讲究一个平衡,甄嬛回宫前是皇后坐大,可是如今甄嬛手中不仅有皇子和公主,又笼络了后宫诸人,皇上不可能没有一点察觉,一旦皇上感觉到甄嬛的威胁感,后果也就十分危险了,甄嬛要的不仅是手中的权利,更要打消皇上的疑心!
而推荐端妃是为了挡枪。大家都明白枪打出头鸟的道理,甄嬛和皇后的矛盾日益明朗化,如果甄嬛当上皇贵妃,那么她就成为了皇后的眼中钉肉中刺,皇后第一个就要除掉她,所以为了缓解矛盾,拉端妃挡枪最合适不过。端妃体弱,常年不得宠爱,身边又没有皇子,她坐上这个皇贵妃的宝座不会引起皇后的反感。且端妃和甄嬛敬妃一同协力六宫,若出了什么事,自然是位份最高的端皇贵妃顶雷,甄嬛背靠大树好乘凉。所以聪明的甄嬛才会竭力推举端妃为尊。
甄嬛传中,为何甄嬛一定要请皇上以端妃姐姐为尊?
在后宫中,皇上的宠爱决定每一个后宫女人的命运。而端妃,皇上虽然对她不宠爱,却尊重有加。甄嬛,正是看中了皇上对端妃的态度,才会投其所好,以端妃姐姐为尊。
我们先来看一下端妃的背景:
端妃是武将之后,其母家在端妃入宫时,曾与年羹尧不相上下。同时,也是让皇上忌惮的武将。当年,华妃有孕,年羹尧功高震主,为了以绝后患,在皇上太后的授意下,不明所以的端妃被当成了炮灰,给华妃端去的一碗堕胎药。华妃喝后不幸流产,反过来给端妃灌了一碗红花。从此,端妃不仅失去了生育能力,而且成了华妃的眼中钉,肉中刺。尽管如此,端妃对皇上却没有半句的怨言。在华妃的强烈打压下,端妃从此长年称病,不走出宫门半步。
虽然不出宫门,但端妃对皇上的情意却没有减半分。但皇上对端妃可能是有愧疚之心,只对她以礼相待,敬重她,却再难来她的寝宫一次。这就是端妃的前半生。
甄嬛入宫不久,端妃就帮忙解围了两次,自然给甄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端妃有远见有见识,甄嬛很快就与她交好,成了后宫不可多得的朋友。
甄嬛从凌云峰回宫后,与皇上成了后宫的两大阵营,端妃虽然选择站队甄嬛,但却并不积极。甄嬛利用皇上对端妃的愧疚,提出了事事以端妃为尊的建议,一则拉拢了端妃,二则也是讨皇上欢心。毕竟,这么些年来,皇上想补偿端妃,但却没有补偿的方案。现在,通过甄嬛的嘴说出来,自然是再好不过了。里面既有甄嬛的情谊,也有皇上的心意,一举两得。
就这样,甄嬛还是贵妃时,端妃就位居皇贵妃了。
事实证明,甄嬛的眼光是非常准的。当槿汐与苏培盛遇险,是端妃向皇上建议的“不痴不聋,不做家翁”,让两人化险为夷;甄嬛利用不能出生的胎儿,陷害皇后时,端妃同样效力不少;滴血验亲时,是端妃提议用温太医的血和皇子做试验,让甄嬛躲过了一劫;及至最后查出皇后杀死了纯元皇后,同样是端妃作为老人,说出了胎儿的异样。
就这样,甄嬛与端妃强强联手,将皇后一队打压得节节败退。最后,端妃发现甄嬛居然有心害皇上,自知回天无力的她什么也没有说,却再也不与甄嬛来往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