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为何甄嬛用一壶简单的糙米薏仁汤就消除了太后的疑心?

在《甄嬛传》第五十七集中,祺嫔用梦魇之病抢走了半夜睡在欣贵人床榻上的皇帝,为治这股嫔妃与嫔妃之间的吃醋之风,甄嬛在第二天一大早就派小允子给祺嫔送去了一壶糙米意仁汤:

皇帝:现在心口还慌吗?

祺嫔:皇上不来,臣妾总是心慌。

皇帝:那朕听听!

小允子:皇上熹妃娘娘让奴才送东西给祺嫔。

皇帝:什么东西?进来说吧!

小允子:娘娘听说祺嫔梦魇心慌,特意主奴才煮了一壶糙米意仁汤来。太医说解梦魇是最好的。

皇帝:嗯,快喝了它,专治你的病。

祺嫔:臣妾不喝,臣妾喝了,皇上就不来了。

皇帝:哎!朕来不来是一回事,熹妃为你好,你就喝了它。

祺贵人喝意仁汤

小允子:小主请吧!

祺嫔:这糙米怎么喝得下去啊,臣妾不喝。

小允子:娘娘说良药苦口,但凡是药都不会是好喝的玩意儿,您为了玉体安康,喝了吧!

祺嫔:拿开拿开,不喝!

皇帝:你若是不喝这药,就说明你没病,以前都是诓朕来着。

祺嫔:(听一皇上的话,端起碗喝下了一碗糙米意仁汤)

皇帝:(皇帝向小允子示意再倒一碗)

小允子:娘娘吩咐了,药要喝尽了才好呢(又倒了一碗)。

祺嫔:(又喝下了第二碗,实在太难喝,喝完就咳着跑出去了。)

太后看不上甄嬛

我们都知道,太后一开始就不喜欢甄嬛,为什么呢?因为她长了一张纯元脸,皇帝曾对纯元如何,太后心知肚明,她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怕甄嬛恃宠而骄,狐媚惑主,影响朝政。只是在选秀时,太后熬不过皇帝的执意,才留下了牌子。要是依着太后的意思,甄嬛在选秀那一次就会与进入后宫失之交臂。

甄嬛获宠早就是太后预料之中的事,直到皇后设计诛心让甄嬛心死离开皇宫之后,太后对她的疑虑和顾忌从未消除。甄嬛出家甘露寺成为了废妃,在这一刻太后应该是对她不再有什么担心和顾虑了。

只是在后宫之中没有了华妃,又没有了甄嬛,皇后一手遮天,开始作威作福,并在得知甄嬛很有可能要回宫的消息后,迅速想要铲除异己,在弘历的甜品中下毒。

皇后谋害四阿哥

太后对皇后的毒辣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眼看没有制衡皇后权力的人在,在这样的局势下就勉强地答应了甄嬛回宫一事。如果甄嬛一直在甘露寺呆着,太后对她倒是不会有过多的担心。

可是她在宫外有孕,并且还被皇帝封为熹妃,用半副皇后的仪仗威风凛凛的回宫了,足以可见皇帝对甄嬛的宠爱不是一般的程度。

那么太后对甄嬛的一股疑虑之火又在心中熊熊燃起。废妃在宫外有孕,皇室血脉是否纯正?皇上对其如此宠爱,甄嬛又会不会是狐媚惑主之人?她又有没有能力来制衡皇后?这等等一切的问题,皆萦绕在太后的心头。

甄嬛回宫,太后担心

甄嬛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会感知不到太后心中的这些问题呢!于是就有了祺嫔用梦魇之事来争风吃醋,甄嬛给祺嫔送去了一壶糙米薏仁汤之事。这壶汤一送之后,太后竟对甄嬛大为赞赏,还消除了对甄嬛的疑心,这是为何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壶说是简单的糙米薏仁汤但又并不简单的糙米薏仁汤之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处事智慧和运筹帷幄:

祺嫔用手段抢来皇帝

一、甄嬛用一壶糙米薏仁汤整治了后宫之中的一股不良之风,显其识大体

祺嫔从欣贵人床上用手段将皇帝抢走,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欣贵人人微言轻,又没有强大的家世背景做靠山,在后宫之中她也没有选择站队,所以她是孤立一人,对于祺嫔明目张胆的抢夺她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皇后作为后宫之主,本应该站出来管理此股不正之风,可祺嫔是和她一个阵营的人,所以她根本就不会管,不只不会管,她还是这股不正之风幕后的推手。敬妃虽然有协理六宫之权,但在皇后手底下,这协理六宫之权不过是形同虚设,敬妃根本没有能力去制衡皇后,所以敬妃对于此事也并不敢管。

太后给甄嬛赏赐

此时甄嬛出手了,她给祺嫔送去了一壶糙米薏米仁汤,并且是当着皇上的面送去的,而这壶薏仁汤让祺嫔也是骑虎难下,不得不喝,你若不喝那么就证明你没有病,你所有的行为就是诓骗皇上来着,诓骗皇上那可是欺君之罪,祺嫔在甄嬛的这种强压逼迫下喝完了这一壶薏仁汤。糙米薏仁汤很难喝,难以下咽,而甄嬛送此壶汤的目的就是要告诉祺嫔,看你以后还敢不敢使用手段来抢夺皇上。

祺嫔嫉妒甄嬛

事后皇上是这样评价甄嬛做的这件事的:

皇帝:你和祺嫔置什么气呀?她就是这样的性子,虽然肤浅张狂,倒也不失可爱。

甄嬛:皇上以为不过纵容祺嫔几次,却不想后宫众人以后都会群起效仿。欣贵人之流,日久难免心生怨恨,而祺嫔之流则恃宠而骄,如此不宁,则后宫不宁,长久下去,岂非酿成大祸。

皇帝:嬛嬛此言很识大体。如你所说,朕是该对祺嫔略施薄惩。也要对欣贵人加以安慰。

皇上一开始还以为甄嬛在争风吃醋,听完甄嬛的解释之后,皇上竟十分的赞赏甄嬛是识大体之人。并肯定了甄嬛的做法,而且还听取了她的意见。这也从侧面证明,甄嬛自己不会去做那种争风吃醋的女人,反之她是正了这股歪风。意仁汤的这一层表现让甄嬛在太后那里的印象搬回了一局。

祺嫔与欣贵人势同水火

二、为自己设立了贤德之妃的人设,并不会狐媚惑主

太后从始至终,最担心甄嬛的一点,那就是狐媚惑主从而影响朝政。无论是离宫前还是在回宫之后,皇上对甄嬛的宠爱那是集万千于一身。在后宫的这么多女人之中,除了已故的纯元皇后之外,就没有任何一个妃嫔可以盖过甄嬛,这怎能让太后放心呢!

祺嫔恃宠而骄

万一甄嬛是那种狐媚惑主的女人,那大清的江山不就危矣!太后要考虑的是后宫与前朝休戚相关的联系,想的是儿子要怎样才可以稳稳妥妥地坐稳皇位。后宫之中若出现了赵飞燕等宠妃之流,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甄嬛也心知肚明,太后虽然同意她回宫,但并不代表就能无条件地信任她。太后疑心她,她和肚子里孩子的命就如同悬在线上。一旦露出诛丝马迹,不用皇后动手,太后也不可能放过。所以甄嬛给祺嫔送薏仁汤的第二个目的便是为自己设立贤德之妃的人设,以她自己来做表率,以身作则,取得太后的信任。

祺贵人吃醋

三、甄嬛杀伐果断的手腕,让太后佩服和心安

甄嬛给祺嫔送糙米薏仁汤一事,让太后看到了甄嬛的处事能力。这样既教训了祺嫔,还敲打了皇上,也震慑了其他妃嫔,并且还了欣贵人之流一份安慰。也看得出来她一心为皇上协理六宫,而且是非分明,同宜修相比,两人在处事能力上就立见高下。

太后佩服甄嬛的杀伐果断,敢为他人不敢之事,心安的是甄嬛有心为皇上修整后宫之风气。在此之前,皇上的后宫被皇后治理得一塌糊涂。如果这种不正风再不治理,那么祺嫔之流的恃宠而骄就会更加的肆无忌惮,也会引发更多人来效仿,纵容下去就会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渐渐也会成为后宫之中的一个大毒瘤,这毒瘤若不趁早治根,那么将来就会成为大的“隐患”,故后宫不宁则前朝不宁,甄嬛此举大大解决了皇上的后宫之忧,这也是太后最认可甄嬛的一点。

太后与甄嬛谈话

甄嬛通过给祺嫔送一壶糙米薏仁汤事件,成功消除了太后心中的疑虑,并取得了太后的信任:

沈眉庄:此事一出,后宫再没有妃嫔敢恃宠而骄,太后知道了,很是欣慰,不住口的赞你。

甄嬛:太后也知道了。

沈眉庄:合宫里还有谁不知道的,熹妃娘娘好大的气势,一下子就镇住了后宫不良之风,太后本来还对你心存疑虑,现下倒是一百个放心了。

甄嬛:你哪里晓得我的为难之处,若不是拿祺嫔做样子,难免太后总对我心存疑虑,怕我狐媚惑主。

沈眉庄与太后大感情甚好

从沈眉庄和甄嬛的这段对话中我们也可以知道,甄嬛这壶简单的糙米薏仁汤看似她是送给祺嫔的,其实啊她就是以祺嫔做样子,特意为太后和自己准备的呢!她是为了给自己在太后面前正名,同时也是让太后看到自己的能力和为人以及要为皇帝打理好后宫的决心,祺嫔之事只是为甄嬛在太后面前搭了一条桥而已。从这背后我们又可以看到甄嬛的处事手段高明,堪比诸葛孔明之流呀!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甄嬛传》为何甄嬛用一壶简单的糙米薏仁汤就消除了太后的疑心?

甄嬛是一个有能力、有权谋的女人;而太后,同样是这样的女人。为人秉性自私,太后同样如此。正因为太后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她会对与自己能力相似的女人特别防范。

在太后的眼中,甄嬛当初不顾一切地离宫,和突然地回心转意与皇帝言归于好,都显得非常不合情理。

事出反常必有妖,太后对甄嬛起了疑心是正常的事情,这位身经百战的女人,一定会觉得甄嬛一定有某种不可告人的谋算……

甄嬛能够回宫的原因,连蠢货祺嫔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不过就是因为她的肚子!

因为甄嬛腹中有皇嗣,太后才能允许她回宫。

可太后对甄嬛从来不放心,糙米薏仁汤,不过就是两个有着巅峰计谋的女人,互相试探又互相妥协的一次较量……

一.一切都是相互妥协的结果

后宫中的斗争,从来都是波诡云谲。皇帝和太后之间同样为了某些利益要相互妥协。

皇四子的乳母被毒死这件事,太后只是简单地推理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件事情只能是皇后做的。

虽然太后把这件事情压了下去,但是这位上届的宫斗冠军也必然清楚,这件事情皇帝不会不知情。

皇帝明明知情,却又没有发作,本来就是给太后一个天大的面子。

皇帝对甄嬛一直余情未了,当甄嬛又对皇帝使用了某些手段之后,他们重修就好,然后如胶似漆是必然的事情。

这件事情太后不能管,这就是皇帝同太后之间心照不宣地相互妥协。

甄嬛有了身孕,太后爱惜皇嗣,这才使甄嬛有了回宫的机会。

而那时的甄嬛必须回宫,只要她回宫,就必须承太后这份情。

面对太后对甄嬛所有的疑虑,甄嬛都必须给太后一个合理的解释。

甄嬛必须表现出足够地谦卑,她要让皇帝和太后看出,自己因为太后和皇帝的厚恩,才有机会回宫,这一切让让她感激涕零;

甄嬛必须做一个循规蹈矩的贤妃,有班婕妤般却辇之德,在后宫循规蹈矩、严守妇德。

狐媚惑主,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做;

撒娇邀宠,这种事情也断断不可行。

甄嬛正需要做这种表态的时候,祺嫔这个蠢货就主动送上门来。

祺嫔是一宫主位,每当皇帝去探望在她宫里同住的欣贵人时,祺嫔就假装梦魇,从欣贵人处抢走皇帝的恩宠。

在皇帝的眼中,这不过就是女人间的小把戏。虽然显得很蠢,但也有几分轻薄可爱。

可皇帝并没有注意到,一旦家庭琐事牵扯到了后宫规矩,就变得有几分棘手。

祺嫔敢抢欣贵人的恩宠,皇帝并没有处罚,只能使祺嫔之流恃宠而骄;

祺嫔敢抢欣贵人的恩宠,皇帝没有反对就等于默许,这就等于纵容后宫众人去争宠。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旦后宫开始争宠,就等于规矩彻底失控,会使皇帝的后宫永无宁日!

这一切皇帝没有看到,甄嬛却替他想到了,这是一个后宫贤德妃子的本分;

这一切甄嬛没有纵容,而是对祺嫔平进行小惩大诫,这既是甄嬛在给祺嫔立规矩,也是甄嬛在给自己立一个贤德的人设。

甄嬛把糙米薏仁汤往祺嫔的宫里一送,就意味着她君子不党;

甄嬛把糙米薏仁汤往祺嫔的宫里一送,就意味着她平衡皇后势力的功能正式开始启动。

祺嫔是皇后的人,这是后宫中公开的秘密。这个秘密已经公开到了,不只是后宫嫔妃,连小允子这样的太监都知道。

那么当时的太后,自然对甄嬛的知情识趣感到满意。

所以借着沈眉庄的嘴,表面上夸奖了一番。但这份夸奖,表面上是夸奖实际上却是敲打……

二.永恒的利益

太后对甄嬛的夸奖,同时就是一种敲打,后宫中人做了什么事情都瞒不过太后。

太后与皇后出自同一个母族,她们二人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共同的利益,导致了太后会永远支持皇后。

但是,皇后实在太嚣张了!

皇后为了收养皇三子为养子,算计并逼死了皇三子的生母齐妃;

皇后为了无人同皇三子竞争太子位,居然令人直接在皇四子的绿豆汤里面下毒。

皇后的地位固然重要,可太后始终更在意的是江山社稷和她的皇孙。

所以必须有人出面去制衡,已经丧心病狂的皇后。

而甄嬛就是在恰当时间出现的人选,那个时候甄嬛已经怀孕,而太后必须出面保全皇孙。

可太后要保全的也只是皇孙,并不是甄嬛这个女人。太后绝对不会允许甄嬛有心上位,取代宜休成为皇后。

太后的耳目,其实一直都在盯着甄嬛。

太后自己是怎么上位的?

她巴结宠妃,勾结权臣,最后才把亲生儿子拱上了皇帝的宝座。

如果那时候甄嬛有心上位,她会怎么做?

她会借着自己怀孕,弄出一些祥瑞事件;

她会利用各种时机,去笼络王公贵族和权臣;

她会在后宫广施仁德,借机去邀买人心。

如果甄嬛做了这些事情,那么等到孩子出生后,她的结局就会和曹琴默一样,被太后暗中算计致死。

可是甄嬛的所作所为,确实让太后放松的心情。

甄嬛从未依仗着怀孕,生出任何事端;

甄嬛也为仗着圣眷正浓,笼络任何王公贵族;

甄嬛甚至没有在后宫中笼络任何嫔妃,这一壶糙米薏仁汤就是证据。

后宫中的人都是千年的狐狸,这壶糙米薏仁汤,表面上是为祺嫔治梦魇、调理身体。

可实际上就是在给她立规矩,对她不守宫规、争宠这件事情进行惩罚。

这件事情发酵下去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祺嫔受到了惩戒,皇后也跟着没脸,也许可以压一压皇后的气焰。

这是太后乐意见到的。

祺嫔受到了惩戒,后宫中的众嫔妃,尤其是低等嫔妃,会感受到甄嬛强大的气场,而约束自己的言行。

这也是太后乐意见到的。

同时后宫中的低等嫔妃,也会被甄嬛强大的气场所震撼,轻易不敢去惹这个女人。

既然众嫔妃不敢结交甄嬛,那么甄嬛也就没有机会去笼络、拉拢她们,这意味着甄嬛并没有上位成为皇后的野心。

这更是太后乐意见到的。

这一壶糙米薏仁汤,更是给了太后一个假象,一个甄嬛不是朝局中人,就只是一个深宫妇人的假象。

这会令太后有着,在能力和智商上碾压甄嬛的掌控感。

有了这份掌控感,就会降低太后的甄嬛的防备。

而从甄嬛的角度来看呢?

其实这壶糙米薏仁汤,不过就是一件工具。甄嬛需要利用这件工具把戏做足,既要向后宫嫔妃立威,又要向太后表示恭顺、臣服。

这样的心思和计谋,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而这一壶糙米薏仁汤,就能消除太后对甄嬛的疑心吗?

当然不能。

只是太后做事,一定要收放自如,这样才能让甄嬛为她所用。

当甄嬛做对了事情时,一定要在恰当的时间、利用恰当的方法夸奖她一番。

至于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二人还会见招拆招。终究不过是那一句,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后宫众人,谁不是演了今天演了明天,若是随着自己的性子生活,只怕一入后宫,就直接挂了。

《甄嬛传》为何甄嬛用一壶简单的糙米薏仁汤就消除了太后的疑心?

祺贵人名瓜尔佳文鸳,她不是通过选秀进宫,而是以功臣之女的身份入宫的。当初,辅助皇上打败年氏一族的功臣里有一位叫做鄂敏的,就是祺贵人的父亲。这鄂敏表面上和甄嬛的父亲甄远道关系近,祺贵人也是一如入宫就故意靠近甄嬛,甄嬛也因为两人的父亲交好,对她没什么戒心。实际上,这个鄂敏是个小人,早就是皇后的麾下了,他暗地里向皇上告甄远道的状,害的甄氏家族下大狱。这时甄嬛才看清楚祺贵人的真面目,从此两人势不两立。甄嬛利用苏培盛引皇上来甘露寺,利用肚子里的孩子冒充皇嗣,结果成功欺骗皇上鸾凤归巢。入宫后,封熹妃,又抬为上三旗,又有身孕,还大修永寿宫赐甄嬛一人住,算是盛宠了。宫里其他妃嫔更是嫉妒怨恨,尤其是视甄嬛为死敌的祺嫔,很快就耐不住性子动手了,在六棱石子路里掺鹅暖石,害得甄嬛差点从甄嬛从轿子上摔下来。

甄嬛正愁找不到突破口对付祺嫔,没想到她自己撞到刀口上了。那天皇上明明翻了欣贵人的牌子,欣贵人和祺嫔同住储秀宫,祺嫔半夜故意以突发梦魇把皇上骗去了自己房中。原来这已经不是祺嫔第一次这么干了,她一直都这样欺压欣贵人,碍于她是主位,而且有皇后为她撑腰,欣贵人有苦无处说,备受折磨。后来甄嬛听说了这事就让小允子煮一壶糙米薏仁汤送去给祺嫔,说是专治梦魇,并且让她当着皇上的面全部喝完,当时一旁的四阿哥还特意提醒:“不用煮熟,翻滚就拿过去,治疗梦魇要紧。”娇生惯养的祺嫔哪里能喝得下这样的糙米,不过皇上看着,不想喝也强忍着喝了。很快甄嬛这一举动就震慑了后宫,传到太后耳朵里,连太后都夸赞甄嬛做的好,对她的疑心尽消。一碗小小的糙米薏仁汤既然这么有效,能连太后都收服了?确实太后很认可,原因有这些:

首先甄嬛这样做算是杀鸡儆猴,拿祺贵人开刀从而镇住了后宫的不良之风。其次甄嬛还告诫皇上宠着导致祺嫔恃宠而骄不对,会让祺嫔之流肆无忌惮,让欣贵人之流心生怨恨,这样一宫不宁则后宫不宁。甄嬛的这个做法和之前得皇上专宠和干预朝政明显不同了,这正满足太后对后宫安宁和谐的期望。再来,甄嬛借着身孕回宫,太后一直担心甄嬛利用迷惑皇上,用了什么狐媚手段,如今看来都是错怪了。最后,太后看出了甄嬛治理后宫的手腕。当初太后同意甄嬛回来,是因为皇后独大,残害皇嗣无法无天了,想找个人来制约皇后的。如今看到甄嬛的实力,也算是放心了。所以说一碗糙米薏仁汤功效奇特啊,不仅制服了祺嫔,连太后都收服了,果然手段高明。

欢迎关注我,带你跟着甄嬛走进雍正王朝,看尽后宫的纷繁复杂、尔虞我诈!

《甄嬛传》为何甄嬛用一壶简单的糙米薏仁汤就消除了太后的疑心?

当年你执意离宫修行,连刚生下的女儿都肯撇下,如今怎么又肯跟皇帝重修旧好,还有了孩子?

太后与皇帝之间虽然母子有嫌隙,但在对待前朝和后宫时,又是团结一致的。在对待后宫嫔妃的问题上,太后自然是护着皇帝,生怕有妃嫔算计皇帝。

对甄嬛的回宫太后疑心很重,所以当甄嬛来参拜她时,直接就向甄嬛发问,如果不是甄嬛机敏善辩,那对于太后这些刁钻太难答的问题,恐怕一个也应付不了。

眉庄也怕太后为难甄嬛,所以陪她一同前往,好帮着打圆场。

一去正赶上太后在不愿吃药发脾气,眉庄赶紧接过侍婢手中的药碗,服侍太后吃药,对于跪地参拜的甄嬛,太后并未搭理她。

幸亏眉庄逗太后开心,说她越活越年轻。太后才开始与甄嬛说话,说她回宫时排场大(用半付皇后的仪仗):虽然奢华,皇帝要宠着你也不算什么,有身子的人还叫跪着,你来服侍哀家漱口!

甄嬛这才起身,小心翼翼地服侍太后漱口,太后却冷笑道:服侍人的功夫见长了,难怪去了甘露寺那么久,皇帝还念念不忘,倒真是学会了狐媚惑主那一套

甄嬛吓得又赶紧跪下:太后言重了,臣妾惶恐!

太后不依不饶:惶恐?怎么熹贵妃怀有龙胎,君恩厚重也会觉得惶恐?

甄嬛:臣妾乃待罪之身,皇上顾念旧情来甘露寺探望,臣妾感激涕零,不想一朝有孕,皇上思虑皇儿是皇家血脉,不忍其流落在外,所以格外怜悯臣妾!

甄嬛说的卑微又入情入理

太后:如此说来,甘露寺一寺只是你与皇上偶遇,并非故意设计又重博圣宠?

看,太后时刻警惕的就是有人设计皇上!

甄嬛:因为臣妾当时未出月子离宫,身子一直不好,所以迁居凌云峰长住,皇上来甘露寺时不见臣妾,还以为臣妾病着,故而去凌云峰探望。

甄嬛只说自己因为未出月子落下病根,才迁居凌云峰,绝口不提皇后让甘露寺的姑子如何折磨她,把她赶往凌云峰。假如甄嬛要是流露出一丁点怨恨皇后之心,太后肯定立马对她心生反感,坐实她回宫就是为了算计报复的想法。

见甄嬛如此回答,太后颜色稍缓:果真如此,倒是哀家错怪你了?

甄嬛赶紧把错揽在自己身上:是臣妾未及时禀明情由,是臣妾的错!

太后向甄嬛抛出最凌厉的问题:当日你执意离宫,连刚生下的女儿都肯撇下,如今怎么又肯与皇帝重修旧好,还有了孩子?

眉庄见太后如此发难,欲待帮甄嬛申辩,太后立即打断她:哀家和她说话,没有问你!

甄嬛低声缓缓地说:皇上是一囯之君,并非臣妾一人之君,朝堂之上,臣妾虽为父亲伤心,却也只是恨诬陷之人,不敢怨恨皇上,臣妾当日执意离宫是以为皇上对臣妾毫无情分,因而万念俱灰,皇上来甘露寺看臣妾,臣妾就知道皇上并非无情,今日侥幸回宫,臣妾只想安心侍奉皇上,弥补过错。

甄嬛再次强调自己不怨皇上,只是恨诬陷之人,又强调皇上与自己彼此有情有义,再一次把离宫之事,归为自己的过错,要安心侍奉皇上,弥补过失。

甄嬛的这番话打消了太后的疑虑,赶紧让眉庄扶甄嬛起来,又交待她要多规劝皇帝,甄嬛也表示一定尽妾妃之德,太后一听又马上警示她要尊重皇后,甄嬛依旧说皇后不待她很好。

太后这才放了心!对于甄嬛协理六宫事宜自然也没有异议。

紧接着就是祺嫔梦魇争宠之事,当小允子一早向甄嬛汇报此事时,正好四阿哥在陪甄嬛用早膳,四阿哥冷笑道:蠢货!

甄嬛当时没反应过来,问道:什么?

四阿哥说正好可以拿祺嫔立威,甄嬛会意,让小允子赏她一壶糙米薏仁粥。四阿哥还强调不必煮熟了,煮沸即可。甄嬛让小允子赶快送去,当着皇帝的面她不敢不喝!

果然祺嫔当着皇上撒娇说不喝,谁知皇上说:你如果不喝就是没病,就是诳朕来着!

祺嫔无法,只有端起碗仰脖喝下去,刚一喝完,皇上又招手,示意小允子再倒一碗,祺嫔又喝一碗…

事后皇上问甄嬛和祺嫔置什么气,甄嬛说如果纵容祺嫔,后宫众人群起效仿,欣贵人之流难免心生怨恨。

太后夸赞甄嬛,对她消除疑虑,是通过眉庄与甄嬛的对话转述出来的:此事一出后宫再也没有嫔妃敢恃宠而骄,太后知道了很是欣慰,不住口的赞你,太后本来对你心存疑虑,现下是一百个放心。

太后本来最担心的是甄嬛算计皇帝,现在甄嬛回宫后不但不是狐媚歪道,还用心用力帮助皇上整治后宫歪风邪气,太后自然是一百个放心了!

《甄嬛传》为何甄嬛用一壶简单的糙米薏仁汤就消除了太后的疑心?

甄嬛回宫,太后虽说没有阻止,但心里还是不太痛快。

太后原本就不是那么喜欢甄嬛,因为她觉得作为皇上的妃子,怎么能与天子置气,而且还参与朝政。

但儿子大了,当母亲的无可奈何。甄嬛怀孕在外,得接回宫好好养着。太后是为了孙子,而非心疼甄嬛吃苦。

所以,甄嬛回宫,太后对甄嬛还是颇有微词,也有疑心。

甄嬛狐媚惑主是真是假太后不在意,可太后在意流言蜚语

所谓狐媚惑主是否真假,太后她老6人家不在意。因为她相信自己的眼睛,甄嬛或许有姿色,或许讨皇上欢心,但不至于是属于那种货色。

太后不计较这个,但并不等于她不计较流言蜚语。皇家颜面是大,那甄嬛回宫的流言蜚语多了,就伤及颜面她就必须要顾虑了。

甄嬛回宫的流言蜚语,不仅因为皇上对甄嬛的宠爱,更是关于她怀的龙嗣。

皇上就去了一次,甄嬛便怀了孩子,这不得不让太后也疑心甄嬛是刻意为之。所以有疑心。

太后的儿子是皇帝,他的身边需要稳重顾全大局的人

因为心中有疑虑,当然不顺眼。看着不太顺眼的人,看得就仔细。

太后需要皇上身边有规劝的人,顾全大局的人,而不是只是会点小手段,只顾争宠爱的人。

从前的甄嬛宠爱过剩,性子过于要强,不能理解皇上。这是太后对甄嬛的看法,尽管在甄嬛眼里,只是想要一份真心罢了。

后宫之风从未停过,但一定不能太大

后宫女人多,嘴多,是非多。

所以说后宫之风就从未停过,可是作为太后,她要的是这风得吹,但不能太大,否则就失去了平衡。

祺嫔性子要强,头脑简单,每次都发梦魇来争宠。那么被皇上翻牌的欣贵人,知道自己留不住也就不留了。

如此一来,其他嫔妃是不是会效仿祺嫔争宠手段呢?那这股风气若是大了,皇上当如何?

后宫稳固,皇上才能在前朝安心的处理政务。

所以,当甄嬛用一碗糙米薏仁汤赐给祺嫔时,既扼杀了这样争宠的歪风,也是为欣贵人这样不吭声的嫔妃打了抱不平,让她们不会对皇上有怨气。

如此,太后放心甄嬛并非刻意用手段回宫争宠,而是为皇上考虑,顾全大局的人。

这一壶糙米薏仁汤,弘历说是甄嬛在后宫立威,太后对甄嬛回宫的疑虑尽消,一百个放心了。

皇上在这个事情里,也是显露出了对甄嬛的宠爱。祺嫔不想喝,皇上没有说不喝,反而让她都按照熹妃要求喝完。

如此,熹妃娘娘好大的架势,好威风。

后宫路漫漫,甄嬛一碗糙米薏仁汤,镇住了歪风邪气,但也埋下了不少的仇恨。

《甄嬛传》为何甄嬛用一壶简单的糙米薏仁汤就消除了太后的疑心?

甄嬛离宫修行,后宫皇后一家独大,安陵容与祺嫔争宠弄得后宫不得安宁。皇帝对甄嬛念念不忘,从圆明园领回了一个驯马女聊解安慰,这一番变动太后看在眼里很是担心。

凌云峰上皇帝与甄嬛重修旧好,甄嬛怀有身孕。太后本不希望甄嬛再回宫,但四阿哥险些被害,皇后又不知收敛,加上皇帝心意已决,最后只好顺从帝心。

太后对甄嬛是存有疑心的,一则当初甄嬛因其父获罪与皇帝斗气离宫,今又放下芥蒂重新侍候皇帝,可能是别有居心。二则甄嬛别居甘露寺多年又与皇帝重修旧好是个狐媚惑主之人。

甄嬛从准备回宫时就已做好了充足准备,她其实用了三步消除太后的疑虑,而用糙米薏仁汤教训恃宠而骄的祺嫔只是最后一步。

第一步:甄嬛有理有据的解释了和皇帝重修旧好的来龙去脉

甄嬛回宫后便和好姐妹眉庄同时也是太后信任的人一同前去给太后请安。当着太后的面将来龙去脉解释了一遍,甄嬛先是坦率承认与皇帝相见并非偶然,后又告知太后是皇帝主动去凌云峰探望消除了设计勾引的嫌疑,最后以深受皇恩解释了和好的原因。

第二步:放低姿态,承诺尊敬皇后

甄嬛以妃位荣誉回宫,又有四阿哥为子,但甄嬛没有表现出半点张狂。她去给太后请安时也是礼数周全,说跪就跪不以有孕之身讨价还价,穿着上打扮朴素,一番做派张弛有度赢得了太后的好感。最后更是向太后承诺尊敬皇后,做足了贤妃的模样。

回宫后第一次拜见太后,甄嬛就以言语和表现消除了太后的大半疑虑。

正好祺嫔假装生病实则争宠,甄嬛便拿祺嫔开刀以整顿后宫不正之风。一壶简单的糙米薏仁汤教训了祺嫔恃宠而骄,用行动向太后表了忠心,最终消除了太后的疑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