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人是什么关系?为何会成为高考作文?
齐桓公与鲍叔牙是亦师亦友同时又是君臣关系。
齐桓公与管仲是君臣关系。
鲍叔牙与管仲是发小、患难之交、是管仲的伯乐,后又一起为齐桓公效力,所以也是共事同事关系。
这三个人由鲍叔牙牵线,齐桓公领导,管仲助力,强强联手,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团队,成就了以齐桓公为首的春秋霸业。
这三个人为什么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成为了历史中被铭记的人物,在今天的高考作文题目中又赫然的出现在莘莘学子的眼前,这三个人物为何会成为高作文题目呢?
第一,这三个人物是正面正能量人物
在这三个人物中,都有着他们的优点。
齐桓公:不计前嫌,善于纳谏,心胸宽广,这是撑起他霸业的根基。曾经的管仲是辅助公子纠的, 是站在齐桓公的对立面,并且有一次差点被管仲射杀,巧用装死才逃过一命,最后公子纠失败,公子小白成为了齐国的储君,也就是世人皆知的齐桓公。对过去差点要射杀死自己的敌人管仲会如何处置呢?很多人会认为那肯定是要杀之人,可这一次意外的是,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建议,不但没有杀掉管仲,反而予以重用,封管仲为相,从此齐国一路绿灯,畅通无阻,管仲成功的铺平了这霸业之路。
鲍叔牙:重情重义、品德高尚、才能卓越、眼光敏锐、宁愿牺牲自己的位置,举荐有才之人成为齐国栋梁。鲍叔牙的这等心胸是高尚而伟大的。他本自己可以为相,可为了齐国的未来,他甘居其下,可见他的格局之大。同时他和管仲是好友,一直走在帮助管仲的路上。所以在仕途上鲍叔牙是以大局为重的人,在友情上他对管仲是重情重义之人。
管仲:管仲具有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他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齐桓公对他弃一箭之仇,为了感恩,他不负齐桓公期望,治国有道,成为了齐国贤相,也为齐桓公称霸诸候、建立伟功奠定了基础。管仲在他人生初期是不顺利的,家境贫寒,经商失败、做官被逐、打仗败北、他辅佐的公子纠也沦为阶下囚。当然经历这一连串的打击,也磨练了他的意志,积累了丰富的阅历,为他之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学习历史,传承优秀精神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可以流传至今天,那正是因为这样的文化一直有人在传承,有句俗话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优秀的精神是值得宣扬和学习的。
第三,高考是为将来选拔人才做准备的,将来国家的栋梁之才或许就是其中的某一位学生
把齐桓公、管仲、鲍叔放在这次的高考题目中,也正可以考核一下学生们对这三个人物有什么样的认识。这三个人的品德、格局、能力正是这些学生们所需要学习的。无论学生们选择哪一个人物论述,都好写,也都有的写,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作文题目。
此次高考作文题目,就这几个用意,学习历史文化,传承优秀精神,以历史为镜,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人是什么关系?为何会成为高考作文?
感谢提问,我是@一周一本书,我来回答。
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都会成为热议的话题。今年出圈的作文题,是全国I卷,关于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人的,写一篇发言稿,看到这题目,庆幸我不是今年高考,感觉分分钟就要离题了。
在写这篇文章前,我们必须要先了解一下,这三人究竟是谁,三人间有啥关系呢?
一、齐桓公这王周王朝的统治经过昏君的瞎搞,从此诸侯并起,进入了春秋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五个“超强”的国家,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春秋五霸”,而最先冒头的就是“齐桓公”,他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小白”,小白这个人呢,他是一个三好青年,好玩、好酒、好色,从以往的历史来看呢,这简直妥妥的亡国之君。但他没有,就是因为他遇到另外两位——管仲和鲍叔牙。
二、管仲和鲍叔牙这两友鲍叔牙和管仲,他们两个可以说是“青梅竹马”,发小的关系,鲍叔牙是商人出身,当时管仲家境不好,又要养老母亲,鲍叔牙就叫上管仲,一起来做生意,兄弟齐心,后面也过上了不错的小日子,每次分钱,都是管仲拿得多,但鲍叔牙一点也不介意,他知道管仲家里有老母亲要养,后面生意失败了,两人就约好去当兵,上战场后,管仲临阵脱逃,士兵们都笑他,看不起他,鲍叔牙还一直跟士兵们解释,他一直相信管仲,很尊重他。
三、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三人的关系想当初,鲍叔牙和管仲分开后,鲍叔牙追随了齐桓公小白,管仲追随了公子纠,各随其主,算是从兄弟,变为了“竞争对手”,这个时候齐国内部叛乱,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外逃了,公子小白逃到齐国的一个小县城,公子纠则到了鲁国。而作为“对手”的手下,管仲打算为了主人,暗杀公子小白,可惜射杀没成功,公子小白装死躲过一劫,管仲以为完成射杀,就去向公子纠复命了。
公子小白自然是非常生气,顺利回到齐国后,他继承了王位,成为了齐桓公,登基之后呢,公子小白发誓要报仇,要把管仲抓回来,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全力劝告公子小白,如果一上位就去攻打鲁国,会让别的国家觉得小白是个残暴的君王,风评不好,不如给鲁国国君写封信,让他去秘密处置公子纠。
另外呢,鲍叔牙当然要站在兄弟“管仲”这里,这样的一个人才不能放过,必须要委以重用,齐桓公虽然很生气,但听了鲍叔牙这番话,还是因为管仲有才能,而没有处罚他,而管仲也被他感动,从“对家杀手”变成“迷弟”。管仲到来之后,为齐桓公制定了重要的国策,那就是历史上的“尊王攘夷”。
简单来说,就是让齐桓公持续为“周天子”打call,人设是“死忠粉”。比如坚决为周天子助威,帮助周天子抵御周边的少数民族,这些行为得到了“周天子”的点赞,有了官方盖章,齐桓公办事就简单多了,比如有外族打其他诸侯国的小伙伴,他就去撑腰,比如大诸侯欺负小诸侯,那就去揍一顿,为小诸侯出出头,如此一来,齐桓公成为了诸侯们的大哥,有事大哥出马。众心所向之下,齐桓公小白越来越飘,甚至打算站着来接受周天子的信物,幸好管仲在旁,最终还是谦逊的接受了信物。
他们三个人的关系,就好像齐桓公在中心,管仲和鲍叔牙为左膀右臂,很多时候,君王身边说真话的人,时刻督促自己,一旦想法行为有所偏差,就应该要立即纠正,这一点管仲和鲍叔牙都做得很好,他们也都是非常有才能的人,三人经常一起交流“治国”策略,亦师亦友,放现在来看,他们一定是精英Team,有野心、有实力能干,也能沟通无阻。管仲的大器晚成,鲍叔牙的仗义重情,齐桓公的既往不咎,都是我们能找到的人物特点!
四、写在最后成为高考作文,并不奇怪,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都是精华。这些历史文化,需要继续传承下去,这种文化底蕴,其中的精神,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还记得那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以借历史上的成败作为鉴戒,时时思考,我想这才是“出题者”所想要看到的吧!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人是什么关系?为何会成为高考作文?
首先感谢命题老师,我觉得这样的题目才适合高考,为什么高考要考外国的名著?我国较之世界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没错,就是文化不断层,这是多少个国家所羡慕的,我们的文化是他们想羡慕也羡慕不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考我国历史文化还是非常好的,最起码这次考试让多数人记住了这几个历史人物,也是不错的。
在第一个考生出来告知题目的时候,很多人都蒙了,管仲、齐桓公、鲍叔牙?这几个人物是谁啊?类似的评论有很多,但是大致意思都是在说对于这三个人物不太了解,认为这作文题目实在是难了,并且还有人评论如果不是这次高考作文,他还不知道历史上有这三位人物,这无疑是让人痛心的,那就先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三位的历史关系吧,小板凳做好了,老师要讲重点了。
时代背景既然要说这三位人物,自然是要先说背景的,这三人是在同一个背景之下,算是比较早期的春秋时期了,这里是个知识点,虽说春秋战国读起来很顺,但是这却是两个时代,春秋在前,战国在后,中间的分界线就是三家分晋,也就代表着从春秋进入战国。
春秋时期可以说是礼乐崩坏的一个时代,在这个时期周朝的势力已经大不如从前,而周朝有分封制的传统,就是将大块土地封给有功之臣,刚开始还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周朝的影响力在不如以前,于是各方诸侯就静不下来了,纷纷开始闹事,吞并别人的土地从而壮大自己的势力,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生活。
人物关系这三人中阶层并不统一,齐桓公是齐国的皇子,鲍叔牙是商人,管仲就是一个普通人,那么最终三人是如何走到一块的呢?
鲍叔牙和管仲可以说是发小,从小两人的关系就很不错,成年之后两人试图做一些生意,在挣钱的时候每次都是管仲拿的多,但是鲍叔牙不以为然,因为他知道管仲家中有老母需要照顾确实需要钱财,他反而认为管仲有情义,后来做生意失败了。
两人就开始约定一块去当兵,但是到了战场上管仲却开始临阵脱逃,身边的士兵都瞧不起他,只有鲍叔牙一如既往的支持他,认为他非常的有孝心,于是他耐心的给大家讲解,说管仲家中有老母,如果管仲死了的话,家中的母亲就没有人照顾了。
后来两人因为目光不同就分道扬镳了,鲍叔牙跟随齐国的公子小白也就是齐桓公,管仲则是跟随公子小白的对手公子纠,后来齐国因为内部动乱,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开逃跑,公子小白逃到一个县城当中,公子纠则是跑到了鲁国,一段时间齐国的内部稍微好了一点,但是群龙无首,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明白谁先回到齐国谁就会是齐国的王。
但是公子纠距离齐国比较偏远,如果单纯的靠追赶的话肯定是比公子小白慢的,于是就让管仲骑上快马去追击公子小白,管仲成功拦截住了公子小白,并且射箭一下子射到了公子小白的肩膀上,公子小白为了活下去只好装死,管仲看公子小白死了也就回鲁国了。
死里逃生的公子小白赶紧回到了齐国继承了王位成为了齐桓公,而另一边公子纠则还在庆祝自己即将成为齐国的王,还准备许诺给鲁国一些好处,登基后的公子小白也就是齐桓公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就准备攻打鲁国直接杀死公子纠和管仲,这时候鲍叔牙出来拦住了他,他认为公子纠可以死,但是管仲不能死,管仲对于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公子纠的指示,并不是个人所想。
并且鲍叔牙认为不能直接攻打鲁国,这样其他国家会认为自己当上国君之后对开始对自己的亲兄弟进行残害,这样风评不好,最终鲍叔牙书信一封,告知鲁国国君,现在公子小白已经当上了齐国君主,如果不想惹怒齐桓公的话,最好秘密把公子纠处决了并且把管仲这个罪人给送回来。
当时鲁国的实力远没有齐国强大,于是连夜处决了公子纠,并且派人将管仲押送回齐国,到了齐国之后鲍叔牙开始求情,说管仲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如果杀了会后悔的,齐桓公半信半疑,最终决定跟管仲见上一面,之后齐桓公就拜服了,管仲确实是一个人才,之后就认命管仲对齐国进行变法,而鲍叔牙则是管理内政。
对后来的影响要说春秋时期最为出名的几个人,春秋五霸必须上榜,虽然春秋五霸中有几个人的地位一直飘忽不定,但是位于首位的齐桓公则是让人心服口服,在管仲和鲍叔牙的管理下,齐国一举成为了当时春秋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并且为后来成为战国七雄奠定了基础。
结语这就是三人的关系,以这个命题来写作文的话我觉得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可以从这三个人中分别挖掘到不同的特点,比如说管仲的大器晚成、鲍叔牙的重情重义和齐桓公的不计前嫌等等,这些都是素材,并且分析起来都不算太难,如果熟悉历史的话那么写作文肯定会行云流水一般。
但是如果一味地刷题从而忽视了原本的历史文化,那么这个作文写起来还是比较棘手的,从这个事件就可以看出现在国有文化正在一点一点被忘记,还是请大家多多关注我国的国有文化,毕竟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敢跟我们比的,其他国家需要创造历史,而我们只需要熟读历史就可以。
关注文青,看各种新鲜事~
(网络配图,侵权删除)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人是什么关系?为何会成为高考作文?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人是什么关系?为何会成为高考作文?
简单说: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个人都是我国春秋时期的齐国人,其中齐桓公是诸侯,是春秋五霸之一,最先称霸的人,而管仲和鲍叔牙是他的两个最得力的大夫,鲍叔牙相当于他的亦师亦友的家臣。管仲和鲍叔牙既是发小,又是朋友,还是同事,更是知己!所谓的八拜之交就有一交叫做管鲍之交。
另:有人说这个题目山东考生得益多,其实对于高中生来说,这三个人的事迹脍炙人口,事实上并没有太多的得利,选择三人哪个去写都可以出彩。
为何会成为高考作文?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高考和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选备德才兼备的人才。
齐桓公、管仲、鲍叔牙都有家国情怀,符合我们当前的大时代背景。作为新时代的学子,做事业就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而不计较个人得失。
二、我们国家是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并且文化没有断层过,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文化是当代学子的使命之一。
三、管鲍之交是君子之交,符合我们常人的君子交往标准,当前物欲横流,有很好的对比作用。考察考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记得有篇文章里面有句话:
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只要有了这精神,不论能力大小,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当前我们国家也急需大量这样忠诚可靠有能力有理想的人才。
五、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有的以后当领导,有的以后当业务主干。当领导的要有齐桓公的情怀,当业务主干要有鲍叔牙和管仲的精诚团结,只有这样才最有利于人民的事业,而不是斤斤计较。
如果不嫌弃文字罗嗦,小荷就在以下罗嗦一下他们三人之间的一点点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是发小,从小一起长大,他们曾经一起做生意,鲍叔牙出资,得利后,管仲拿大头,鲍叔牙也不计较,他跟人说,管仲家里有老母需要孝敬,他没钱,多分点是应该的;管仲曾经为鲍叔牙筹划事情,几次都失败了,鲍叔牙每次都为管仲开脱:不是管子出的主意不好,是自己没把握好时机;他们曾经一起参加军队战斗,东夷人本来就高大,但管仲个子更高大,且一只脚跛,但是逃跑起来飞快,很扎眼,这在当时是非常让人看不起的,鲍叔牙就给他们解释:管仲家里有老娘需要赡养,所以他不能死,而不是他不够勇敢或者武艺不够高强。鲍叔牙比较淡薄名利,不愿意出仕,在管仲的不断劝说下才勉强出仕,辅佐公子小白在莒国,而管仲辅佐公子纠在鲁国,两个人有没有约定不得而知,总之对他们二人来说,他们把宝压全了。无论谁最后谁取得主位,这两个朋友都进退有度。
后齐国内乱,两位公子回齐国争主位,鲁国道远,莒国道近,所以公子纠就派管仲驾快马去狙击公子小白,大长腿的管仲驾车追上了公子小白,迎面就一箭,据说正中小白的前胸,小白口吐鲜血,翻身就倒在了战车里,管仲也没继续追击,我个人猜测:因为护卫人多,并且有他的好朋友鲍叔牙在,他见目的达到,并不想继续纠缠。其实这箭被公子小白的铜质衣带钩挡住了,他咬破舌头吐血,假装死去,骗过管仲,得以先期回到齐国继承主位,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随后对公子纠一党进行铲除清算,包括管仲也要一并处死,这个时候鲍叔牙就极力劝说齐桓公放弃前嫌,重用管仲。鲍叔牙说管仲有经天纬地的大才,如果您只是想治理好齐国,那么我这样的人就足够了,但是您想得到天下,那必须任用管仲这样的人才,他射你衣带钩说明他忠诚可靠,如果您重用他,他就可以为您射取天下。齐桓公于是拜管仲为相,终于九会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们的故事还有很多,不是这点篇幅可以诉说完的,处处都体现着不俗,很多地方值得后人借鉴。
一家之言,多有偏颇,希望大家一起来分享和交流,喜欢我的回答,就请关注我,一起分享和交流更多的回答。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人是什么关系?为何会成为高考作文?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3人估计自己也不会想到,2700多年后会出现在高考试卷上,成为作文题,还“难为”了一帮孩子。但平心而论,虽然三人品行高尚、功绩卓越,堪称春秋时期大名鼎鼎的人物,但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名的人物可不只有他们,而为何他们的故事会成为今年的作文题,还是很有深意的。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这一时期,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但其中作为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出身并不怎么好。
齐桓公本名“吕小白”,习惯被称为“公子小白”,是当时齐国国君齐僖公的第三个儿子,虽然也是皇子,但却是庶出之子。所以正常来说,继承皇位这事儿跟他没有什么关系。
只是公子小白的大哥齐襄公继承齐国后,表现的太差劲了,不仅没什么作为,个人生活还挺混乱,最终结局是被人刺杀。
按照顺序,应该是齐襄公的儿子继承齐国皇位,可是嫡长子年幼,庶子因为当时齐国太混乱,而去他国避难了,根本赶不回来。所以齐国的大臣商议,决定在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即二弟公子纠和三弟公子小白中选择一个,立为君主。
但是很巧,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此时也出国避难了,而兄弟二人又几乎同时接到的信息,所以可以说谁能先赶回齐国,谁继承的可能性更大。
当时公子纠身边有一心腹,名为管仲,提议公子纠去暗杀公子小白,阻止他回国。但是公子小白装死骗过了管仲,还让公子纠误以为公子小白已经被暗杀了。
反观公子小白身边的心腹兼老师鲍叔牙,没有什么大动静,只是尽心尽力的辅佐公子小白尽快赶回齐国。当然最后是公子小白先回齐国了,而且鲍叔牙到齐国后,日处奔走帮助公子小白争取支持,最终公子小白成为齐国国君,即“齐桓公”,鲍叔牙也成为了齐国宰相。
公子纠自然是不甘心了,要争夺王位,但最终被齐桓公杀了。但当时鲍叔牙极力请求赦免管仲,不仅是因为管仲是自己好友,更因为他知道管仲的才华,而齐桓公不仅采纳了鲍叔牙建议,甚至封管仲为国相、
虽然之前有些过节,但是管仲在任职期间,可以说恪尽职守。而齐桓公在管仲和鲍叔牙辅佐下,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对内推行“叁其国而伍其鄙”,终成一番霸业。
齐桓公志心胸宽阔,不计前嫌,任人唯才;鲍叔牙深明大义,审时度势,忠心耿耿;管仲才华横溢,恪尽职守。三人均一心为齐国和齐国百姓而付出。无论是三人身上所体现的不同道德品行,还是一心为公的坚持,都跟时下社会和生活很贴近,值得后人学习。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人是什么关系?为何会成为高考作文?
每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总是成为高考季的热门话题,今年的全国I卷作文题一下子把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位历史人物再次高调地推到了今人的视野,并通过这一扇窗让人们了解春秋战国这段特殊的历史文化。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人都是春秋时期有重要影响的人物。齐国能在春秋时期成为最早的五霸之首,离不开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完美演绎。
管仲、齐桓公和鲍叔牙都是齐国人,齐桓公与管鲍是君臣关系,齐桓公与管仲曾经是对手,管仲与鲍叔牙是八拜之交,也是成语"管鲍之交"典故的由来。春秋这一段历史中的三位人物能成为今年高考的命题作文,个人觉得非常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是考学生对春秋时期为什么齐国能称霸天下的根本原因齐桓公能成为齐国的国君,离不开鲍叔牙的鼎力相助和忠君爱国;管仲才华能得到全面展示和发挥,离不开好友鲍叔牙的伯乐识才和极力推荐;齐国能称霸天下,离不开齐桓公的宽广胸襟,不计前嫌,任人唯贤,让曾经的对手的谋士管仲为己所用,更离不开管仲的忠心耿耿和满腹才华得以施展。
这就是三位历史人物在齐国称霸天下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和缺一不可,这样的故事在后面的楚汉争霸中,再次被刘邦与张良、萧何、韩信等历史人物所完美演绎,并成就大汉帝国。
二是考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优秀的因子和基因,在潜移默化中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无论时代如何更迭,家国遭受多少灾难,这些优秀基因总是能闪耀光辉。
作文题中的三位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文化基因。如管仲的家国情怀,忠诚品格,敬业奉献精神,特别是惊世的宰相之才和辅佐之能,是不可多得的国之栋梁。成就大业伟业离不开这样的人才,要想建功立业,首先也该让自己变得有才,这才是前提和基础。
鲍叔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倡导的伯乐,他除了自己有才外,最大的优秀品质就是举贤荐能,勇于推荐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心中无私。
而齐桓公最大的品格在于大胆使用人才,给人才一个广阔的舞台,这也是古往今来能成就伟业的帝王的一个共性。
所以今年考生对此题可以三选一进行发挥,自由度比较大,只要熟悉这段历史,只要平时文化积累足够丰富,就一定能答出高分。
三是考学生对选才、用才和忠诚、胸怀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当下的信息化时代,正处在迈进智能社会的历史关口,科技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大创新大变局下的大时代,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就像春秋那个多变的时期,谁得到和重用一流的人才,谁就能引领时代的进步,谁就能笑到最后。
无论是一家企业还是一个国家,都要像齐桓公执政之初那样,不拘一格用人才,打破条条框框,唯才是用。但更要汲取齐桓公晚年因重用小人而导致国家动荡和衰弱,结果不可一世的君王被活活饿死的惨痛教训。在考核德才上,既要德才兼备,更要以德为先。也就是把人才的品德和忠诚度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否则就会出现灭顶之灾。
结束语总之,今年的高考作文出得很有水平,既考了学生对历史文化底蕴的了解掌握,也考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熟知情况,更考了学生将来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鲜明导向。
这既是对学生的一次综合文化考察,也是一次对学生进行的一次优秀传统文化洗礼,更是让学生对未来自己的一次远景思考和规划。
新时代中国呼唤大量真正的人才,需要大批具有家国情怀的人才。现在的学子唯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担起时代所赋予的重任。
我是@石润居 一家之言,欢迎大家参与讨论点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