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过年的约束是越来越少了,小时候你最厌烦的过年习俗是什么?为什么?

现在过年的约束是越来越少了,小时候你最厌烦的过年习俗是什么?

小时候过年的习俗很多,受的约束也多,特别是小孩子受着约束时难免不开心,但那时就是因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传统习俗,过年也就越发的有了年味!

还记得小时候年三十吃年夜饭,煮炖的猪肉在锅里热气腾腾,肉香味萦绕灶间,肚里的小馋虫以经不住这肉味飘香的诱惑,于是一家人就吃起了手撕肉(俗称砧板肉)你一坨我一坨就用手儿抓着吃,屋子里弥漫着肉香味,还有其乐融融的一家人。晚上吃完年夜饭后,烤着火开始看春节联欢晚会,当然大人们都还得忙着准备大年初一的早饭,新年的第一餐饭是很重要的,准备也比较丰富,最好的菜肴都会端上餐桌。

要说最厌烦的过年习俗是什么?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大年三十睡觉时,外婆一定会叮嘱我和妹妹还有弟弟,说明早我叫你们起床吃饭时,我一叫你们一定要回答“好”,然后立刻要起床,不能拖拉。我们老家过年大年初一早上吃饭,有吃的越早就越好的习俗,于是村子里的人大家都会去用一挂鞭炮去告诉大家在什么点吃饭了,小时候总在睡梦中被鞭炮声吵醒,其实也用不着外婆叫了,这鞭炮声把整个早晨都提前叫醒了!那时最厌烦的就是不想早起。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那时有点厌烦,但深深的浓浓的年味情一直镌刻在我的脑海海里,萦绕在我的心间,我依然喜欢这个有点烦的年味!

现在过年的约束是越来越少了,小时候你最厌烦的过年习俗是什么?为什么?

是的,现在过年的月数越来越少了,越来越感到自由了,同时不知怎么的?也越来越感到没有年味儿了,所以总认为,某些约束规矩,反而增加了,神秘感和内涵,就像生活在农村和城市一样,开始我生活在农村,村子里面许多人都认识,所以言行举止,都怕别人说三说四,好像没有太多的自我,没有太多的自由,然而现在生活在城市,整天对门都不说几句话,人是自由了,也有自我了,然而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体贴就也没了,也有许多的不方便,比如一旦发现小区里面的孩子,跌倒或者摔伤什么的,都得费很大的劲,才能找到他的家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如果让你选择,你更喜欢哪一个?

现在过年的约束是越来越少了,小时候你最厌烦的过年习俗是什么?为什么?

谢邀!从小至今我都厌烦去别人家拜年,感觉浑身都不自在,仿佛过了年一切都变了,哪哪都别扭,却偏偏生在一个特别爱热闹的家庭。

小时候每年吃过年夜饭,父亲就安排大年初一我必须要做的事情了,无一例外我要去二伯家拜年。二伯家就在村头,平时也经常走动。照理也没什么,这不新年嘛,好像我不再是我,二伯不再是二伯似的,因此拜年自然就成了沉重的负担,想到大清早的就要去二伯家恭恭敬敬的向二伯拜年,我就觉得特别别扭,我都愁S了。可是父亲那副家长式的威风,硬是逼得我五六年没敢提出异议。

有一年,大约是读小学四年级的样子,我终于憋不住了,弱弱地表达了不想去二伯家拜年。父亲马上不高兴:不去也可以,那就在家写信!事实上,我宁可写信。那天我就呆在房间里,以我的名义给父亲的六位朋友每人写了一封信😄😄,结果皆大欢喜,从此父亲不再安排我出去拜年。

时间一年年过去,厌烦拜年一点都没有改观,是没出息吗?我不想承认,好像也不是。反正我就喜欢呆在家里,简单过,挺好的。

现在过年的约束是越来越少了,小时候你最厌烦的过年习俗是什么?为什么?

最讨厌的就是“算账“!每到大年三十这天晚上大人都要给我们小孩"算账"。小孩又没钱算什么账?就是算你今年有那些不听活,做坏事,做错事的账,算账是要挨打的(是真打,打屁股,打掌心),所以我们最怕大年三十夜晚。但也最喜欢,因为打完后大人就给我们发红包(压岁钱),说我们新的一年要听大人的话,会发财(才),会辟邪辟灾,会保平安!

现在过年的约束是越来越少了,小时候你最厌烦的过年习俗是什么?为什么?

不光小时候,现在还有,说不上多厌烦,只是不喜欢,就是全家大聚会,七大姑八大姨,带着一家老小,今天在我家,明天去你家,表面看上去一片和谐其乐融融,个中滋味只有自己体会了。

小时候,从大年初一开始,我和姐姐就要挨个去给在一个城市的亲戚拜年,然后就开始几家轮着请客,今天我家明天她家,我和姐姐不喜欢,两个原因,第一,我们随了爸爸的性格,不喜交际,也不像亲戚表面看到的那种活泼开朗,很多时候只想静静的吃一顿饭,但是因为是小辈,除了拜年还要敬酒,饭也吃的不自在,说的不好还会被笑。第二,从小妈妈就教育我们要懂事,吃完饭要帮着收拾桌子洗碗,去了亲戚家也一样,妈妈会主动推我们去洗碗收拾,所以我和姐姐无论在自己家还是别人家,经常都是干活的角色,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吃完了坐着玩或者聊天,我们顶着懂事的帽子直到现在。其他的什么家长之间关于孩子的攀比就不一一列举,所以小时候很不喜欢这样的聚会。

结婚以后,也是因为亲戚的孩子也结婚生子,并且去了其他城市,我家这边的聚会终于告一段落,本以为可以好好的在家过年休息,老公那边又开始了,刚开始老公也不愿意,还各种借口不去,后来顶不住亲戚的冷嘲热讽,还各种道德绑架,不得不去,结果至今很多人只见过一两面,一年到头也没联系,还要摆出一副很亲的样子,神烦,有了孩子更烦。

我不知道是我淡漠亲情还是怎么样,从小就不喜欢过年所谓的串亲戚,想着又快过年了,心里并没有一丝期待。

现在过年的约束是越来越少了,小时候你最厌烦的过年习俗是什么?为什么?

我小时侯一直在农村生活,那个时期的国家经济不是很好,农村的生活条件和物质水平还是比较差的。平时,我们只穿破旧的衣服和鞋子,吃着红薯、糙米饭之类的粗粮,吃的菜也长期是青菜、腌菜之类的素菜,如果偶尔吃上一次豆腐,都算是改善生活打牙祭了。

因此,作为小孩的我们特别期盼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时,我们才会得到一套崭新的衣服和一双新鞋子,家里也会买几斤猪肉,一条三斤多重的草鱼,还有几斤油炸豆腐,外加自己家里养的一只鸡,作为过年的食物。

一年到头,很少闻到肉腥味的我,只有到过年时才能吃几天好的。

小时侯我特别馋嘴,最喜欢吃鸡把子(鸡腿),可是要吃到鸡把子是很不容易的,那几乎成为我年头到年尾的梦想。

终于过年了,看着妈妈将香喷喷的年夜菜端上桌,其中就有两只泛着油光的大鸡把子。

约定俗成,我知道这两只鸡把子在年夜饭上只是摆设,不会给我吃的,但我趁着父母低头吃饭没注意的空隙,眼疾手快将鸡把子夹起来,刚要送进嘴里,不料一双筷子伸过来,准确无误地将我筷子上的鸡把子抢走了。

母亲将鸡把子重新放入桌上的鸡肉碗中,平静地对我说:“这鸡把子是待客的,小孩子要懂规距。”

然后,这一对鸡把子便用来待客。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只要有带了小孩来家做客的客人,母亲便会客气地将鸡把子夹给小客人吃,懂事的小孩会自己谢绝,不懂事的小孩则由大人谢绝。结果,每次待完客,那对鸡把子还是完好无损。从初一到十五,这个年算过完了,该待的客都待过了,在正月十五(我们叫出宵)的元宵夜,那对令我无数次馋涎欲滴的鸡把子终于归属于我了,可是经过无数次的加热蒸煮,尽管母亲小心翼翼用尽了她保鲜的智慧,但是鸡把子还是失去了应有的鲜香味道。

所以,我很厌烦这种将鸡把子让来让去却只是当成一种摆设,想吃却不能吃的习俗。

文丨原创丨图丨网络丨欢迎留言转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