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第六集团军巅峰时期是否能打赢同时期的日军十个甲级师团?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二战期间,德国的一个集团军,与如今一个军的概念的不同。当时的一个集团军兵力高达二三十万人,等比于今天的好几个军,日军的一个甲级师团也就相当于如今一个师的兵力。
在二战期间,德国有三大世界上公认的战斗力强悍的集团军,这三个集团军全部出现在苏德战场上。按实力排名的话,依次是第十一集团军,第十八集团军,第六集团军。别看第六集团军位于德国三大集团军之尾,但是拿到世界上,那绝对是一流的存在,鲜有可以与之相抗衡的部队。
毕竟在东线战场上,第六集团军可以凭借不到30万人的部队,打的5倍于己方的苏军险些丢失城池,拖延10倍于己方的苏军数月之久。如此强悍的战斗力,根本就不是日本陆军十个甲级师团可以相比的,况且第六集团军在德军中的装备并不是最先进的。
而在日本陆军中,作战实力最强的也就是甲级师团。所谓的甲级师团也只能在亚洲地区耍一波威风了,放到欧洲战场上,那就是分分钟被剿灭的存在。所以说,十个甲级师团也比不上一个第六集团军的战力。
先来看第六集团军的作战实力其实,第六集团军是经过两次加强才达到巅峰状态的。第一次加强是在1940年初,德国对法国的战争中,这时的第六集团军是由第十集团军改编过来的,下辖有四个步兵军和一个装甲军,共计12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除此之外,还有后勤、防空、侦查等部队,拥有20万人的总编制。
第二次加强是在1941年初,苏德战争之前。这时的第六集团军下辖有第四军、第八军、第十一军、第五十一军、第十四装甲军,战斗力空前强大,拥有超过26万人的庞大编制。除此之外,第六集团军还有第四装甲集团军和第八航空队的大力支持。
综合来看,第六集团军巅峰时期的战力,就是装备有3600门大中小口径的火炮,1000辆坦克和装甲车,空中支援有第八航空队近1200架作战飞机,大量的MG42机枪,98K突击步枪等等。
第六集团军除了装备比较先进之外,在战术素养上也相当不错,否则也不可能力敌数倍于己方的苏军了。
再来看日军甲级师团的作战实力一个甲级师团下辖8个联队,包括“4个步兵联队,1个骑兵联队,1个炮兵联队,1个工兵联队,1个辎重部队”。
火炮数量
按照日本军队的标准,一个炮兵联队下辖有1个榴弹炮大队,3个野战炮大队,而每个野战炮大队又下辖3个中队。其中榴弹炮大队装备有12门91式105毫米大口径榴弹炮,每个中队拥有4门38式75毫米野战炮。也就是说,一个炮兵联队就有48门火炮。
而每个步兵联队中还有一个步兵炮中队和一个速射炮中队以及三个步兵炮小队。一个步兵炮小队有2门92式70毫米步兵炮,一个步兵炮中队有6门92式70毫米步兵炮,一个速射炮中队有4门94式37毫米速射炮。这样算下来,一个步兵联队中就有12门火炮,而4个联队中就有48门火炮。
总得来看,日军的一个甲级师团中一种拥有96门各种口径的火炮,这还没算掷弹筒,一个甲级师团的掷弹筒数量在144具。
重机枪数量
一个步兵大队有8挺重机枪,一个联队也就是24挺重机枪。而一个骑兵联队拥有2挺重机枪,一个甲级师团一共拥有98挺重机枪,轻机枪数量为300挺左右,而步枪的数量就更多了,达到了1.4万支。
综上所述,日军甲级师团共拥有1.4万支三八大盖,300挺十一式轻机枪,98挺九二式重机枪,96门火炮,关键这还只是甲级师团自身的武器装备。
除此之外还可以得到空军,海军,装甲部队的支援。那么十个甲级师团就拥有14万支三八大盖,3000挺十一式轻机枪980挺九二式重机枪,960门火炮,十几万人而已。
关键是日军甲级师团连一支装甲部队也没有,反观德国第六师团1000多辆主战坦克和装甲车,绝对可以碾压日军10个甲级师团。
综上所述,别说日军十个甲级师团了,就算三十个甲级师团也不是德军第六集团军的对手。
尽管,德日两军没有交过手,但是都与苏联交战过。日苏是在诺门坎战役,苏德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基辅会战,列宁格勒战役。
通过这几个战役的过程和结果可知:日本关东军被苏军痛打,而苏军往往要用多于德军几倍的兵力,才可以打赢战役。由此可见,日军与德军的战术素养,武器装备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那么,结果也就很明显了,日军的十个甲级师团是根本无法战胜德国第六集团军的。
德国第六集团军巅峰时期是否能打赢同时期的日军十个甲级师团?
德国第六集团军是二战德军一支极为精锐的集团军,虽然在斯大林格勒最终全军覆灭但是其强大的战斗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甲种师团也是日军级别最高的师团,是二战日本陆军最精锐的主力师团。第六集团军和十个日军甲种师团对攻,胜负如何呢?下面先来分析一下双方的实力。
战斗力强大的德国第六集团军德国第六集团军是斯大林格勒德军的参战主力,全程参与了斯大林格勒,和我们一般印象中集团军编制不同,第六集团军兵力非常强大。
根据德军解密资历,德国第六集团军满员情况下兵力及装备如下:
1、兵员数量
军官:9207人;士官及士兵:327555人;行政官员:2247人;
兵员合计:33万9009人。
2、武器装备方面
榴弹炮、迫击炮、重炮等火炮:合计3500门;
坦克、装甲车:1500辆;
3、部队编成
德国第六集团军共下辖3个步兵军,1个装甲军,其中:3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步兵师,14个步兵师,1个高炮师,合计4个军21个师,都是满员满装备的一流师,这个集团军是德国最精锐的集团军之一。
十个日军甲种师团的战斗力甲种师团是日本陆军的最高级别师团,抗战初期整个日本陆军也就只有十七个甲种师团,十个甲种师团基本占去了日本一半以上的陆军精锐。
日军甲种师团正常情况下满员状态下兵力及装备如下:
1、兵员数量
甲种师团战斗、非战斗人员为28200人,这个取得是最高值,战争后期日军甲种师团也缩水到了2200人。
2、武器装备方面
甲种师团一般轻重机枪为650挺,火炮108门,装甲车和坦克44辆。
3、部队编成
满编满员的甲种师团,拥有四个步兵联队,一个兵工联队,一个重炮联队,一个辎重兵联队。
那么日军十个甲种师团的兵力装备一般为:
总兵力28万人左右,轻重机枪6500挺左右,火炮1080门,装甲车和坦克440辆。
第六集团军VS十个甲种师团1、先比较兵力
德国第六集团军满编满员33万人;日军十个甲种师团满编满员28万人。
对比结果:德军从兵力上明显占优,比日军多5万人。
2、武器装备比较
德国第六集团军各个型号火炮3500门;装甲车及坦克1500辆。
日军十个甲种师团各个型号火炮1080门;装甲车及坦克440辆。
对比结果:德军火炮是日军的三倍多,装甲车及坦克是日军的三倍多;德军火炮、坦克、装甲车等重武器是日军的三倍多,同时单兵武器日军以轻重机枪配合三八大盖为主要单兵火力,而德军第六集团军早已机械化,单兵武器以冲锋枪等全自动、半自动武器为主,这个差距就更大了。
3、兵员素质比较
论玩命板载冲锋德军肯定不如日军,但是双方合计六十多万人的大对战,靠的是单兵的综合素质,就综合素质而言日军肯定是不如德军的。
结论:德军在重装备数量上是日军的三倍,更要命的是武器型号火力也高日军太多,若论火力恐怕至少是六倍的差距;德军第六集团军还有三个齐装满员的装甲师,就这三个装甲师都够十个甲种师团尿一壶的;最后一个差距就是德军连兵力都占优势。
德、日两军如果是大平原上对决,十个甲种师团不过第六集团军三天打的,如果是丘陵这种地带日军可以多坚持一些时间,但是必败的结果是不会改变的。
德国第六集团军巅峰时期是否能打赢同时期的日军十个甲级师团?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这答案想都不用想,第六集团军打败日军十个甲种师团一点问题都没有,这就是胳膊拧大腿的较量,基本上可以做到完全碾压的程度。
当然了,说任何事都得有依据才行。
首先从双方部队的数量和质量做比较,然后在看看第六集团军在德军中的分量,就明白了。
德国第六集团军和日军十个甲级师团的比较。首先从人员数量来做个对比。
德国第六集团军。
话说德国的集团军人数一般情况下,也就十来万人。
当然按照作战需求也会也会有所调整,比如山地集团军几万人而已。
那么第六集团军对于德军来说,是进攻苏联的排头兵。
怎么就能成为排头兵呢?
第六集团军是灭亡波兰的德国集团军之一,1940年攻入比利时,随后又和伞兵部队配合,一举击穿英法联军的防线。
再往后攻入法国,在法国投降之后,第六集团军又被安排到了诺曼底一代驻守。当然驻守的目的是为了,随后参与到所谓的海狮计划中,进攻英国用的。
不过后来海狮计划被撤销,第六集团军又被调到了德军的南方集团军群,参与到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德军偷袭苏联成功之后,第六集团军又参与到了围攻基辅的作战当中。
要知道基辅之战,第六集团军是当作正面决战的主力军来使用的。
在补充一点,德国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其实就是出自后来的第六集团军司令官保卢斯。
所以第六集团军是德军精锐中的精锐,他的编制要比一般的德军要大。
第六集团的人数是一般德军集团军人数的两倍左右,达到了三十三万。
其中光军官的数量就达到了九千二百多人。
说道这里,估计会有质疑,因为有些资料上会说,第六集团的兵力是二十七万,并不是三十三万。
二十七万的数量其实也对,但问题中问的是第六集团军最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第六集团军的人数确实是三十三万。
至于出现的二十七万的数量,是来自于《伟大的卫国战争》这部纪录片的。
日军的十个甲种师团。
日本在二战前有十七个常备师团,使用的是四四编制,因为本身就是一个岛国,资源匮乏,也养活不了多少干吃饭不事生产的人员,所以战斗人员一般在一万五千人到两万人之间。
当然加上非战斗人员,这里包括师团部,旅团部以及野战医院什么的,会攀升到两万八千多人。(按照最高配额算的)
这十七个常备师团,算是日军在二战前对他国入侵和扩张用的部队。
所以日俄战争,一战时期都没有经历过裁撤。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了大大小小的作战,所以这十七个师团算是日军的战斗力之首,是主力中的主力。
而这十七个师团,也就成为了日军所谓的甲种师团。
这么算下来的话,十个甲种师团也有近二十九万人吧。
德军的第六集团军三十三万多人,这么一比较,德军还占据一定的优势,多了四万多人。
四万多人,这可相当于一个半的日军甲种师团。
接着是武器装备的对比。德国第六集团军有四个步兵军,一个装甲军,三个装甲师,外加三个摩托化步兵师,一个高炮师等等。
要说日军的甲种师团对于日本来说建军历史悠久。
那么德国的第六集团军下辖的师级单位也不逞多让,比如第十四师团的前身是,德国在第四步兵师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
而这个第四步兵师,是德国起家的七个老底子步兵师之一。
第十六装甲师,虽然是在第十六步兵师的基础上组建的,听起来有些不伦不类的,但这个装甲师的核心作战力量是来自德军的第一装甲师的,是德军最早成立的六个装甲团中的一个。
第二十四装甲师,前身是第一骑兵师,在巴巴罗萨计划进攻的时候,是德军唯一一个骑兵师。
第三摩托化步兵师,依然是德国七个老底子师中的一个。
所以第六集团军下辖的作战单位,都是德军老牌部队,就算是最差的第三八九步兵师,也就是组建的时间晚一点而已(第十八波次)。
但问题是这个步兵师的作战力量,全部都是参加过波兰战役和西线作战的老兵。
而且这些老兵在组建之后,还专门进行了强化训练。
就这战斗力,要是搭配上好的武器,作战能力就不用说了。
一个德国团,就装备了二十四挺重机枪,一百零七挺轻机枪,冲锋枪三百三十四支,一百二十毫米的迫击炮四门,八十一毫米的迫击炮六门,两个型号的步兵炮八门,各种反坦克武器四十一件(其中包括五门反坦克炮),另外在加上三门榴弹炮。
布置在师级单位的火力就更多了,什么一百二十五毫米的榴弹炮,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二十毫米防空炮,七十五毫米反坦克炮,火焰喷射武器等等。
这么算下来的话光炮数量高达三千五百门,坦克和各种装甲车有近两千辆。
这就结束了吗?
不,作为摩托化部队,没有卡车和摩托是不成的。
所以各种轮式车辆第六集团军就有五百八十多辆,还有四百辆的摩托车。
回头看看日军的甲种师团。
前边已经说了,日军的甲种师团算是日本陆军中装备最好的部队。
一个师团有五十四门野炮和山炮,重机枪九十六挺,轻机枪二百四四挺,一百四十四个掷弹筒。
至于运输车辆,就不要提什么摩托车了,卡车还有点一百到一百五十辆吧。
日军一个甲种师团的装备,不管怎么看和德军的一个师都没法比。
在加上德军二战中的装备,走的精英路线,好多名枪,什么毛瑟啦,什么MG42通用机枪等等。
日军呢?要说有点名气的有三八大盖,问题是这枪都用了四十年了。
当然还有他们的歪把子,弄个小漏斗,别搞笑了,打着打着就卡弹了。
那么十个日军甲种师团的火力有多少呢?一千零八十门各型火炮,装甲车坦克四百四十辆。
不说火炮如何了,不是野炮就是山炮,再不就是步兵炮了。
就说这坦克吧,皮薄的,用重机枪都能穿成筛子。
所以从装备上来说,德国一个第六集团军不论从人员还是武器装备上都可以碾压十个日军的甲种师团。
在这里再补充依据,当时德军的第六集团军,还有一个一千一百架飞机组成的机群作为支援的。
而且每一个连,都会有一到两辆的坦克支援。
话说到这里了,仅仅是双方在人员和装备上的数量比拼,但作战这个事情,不能光看数量的,得有实例加以作证才是行。
接下来就说说实例。那么在二战期间,日本和德国是一个战壕的,他们打起来的战例根本没有。
但他们都和美军作战过,不妨用美军作为中间的一个对比,来比较一下。
首先都知道美军在太平洋战役中,和日军打得难解难分,一开始美军被碾压,后期美军又把日军打了个稀里哗啦。
前期美军之所以战败,更多的原因是驻军不多,军队的作战能力不强,毕竟是殖民地的驻守部队。
后期美军的兵力摆开了,但和日军打得也难解难分。
比如硫磺岛战役,冲绳战役等等,从美国人拍摄的电影也能感觉出来美国人打得很幸苦。
请记住,在整个亚洲,日军的主要兵力有三分之二是压在我们这里的,他们用于太平洋上的作战的力量只有三分之一。
而在太平洋战争中,参战的国家高达三十七个,历时三年零八个月结束的战争。
那么在当时,美军的主要作战力量是放在欧洲的,他们秉承的思想是先欧后亚。
最明显的就是,给亚洲的美军部队换装总是比欧州部队要差一点,晚一点。
话就先掐到这里,回头再说说德军和美军的作战。
怎么说,整个欧洲战场上,苏联算是出了最大的力量。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苏联将战线向西一举推进了六百多公里,跟着库尔斯克大会战,双方的作战虽然没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那么激烈,但这一战,苏联将德军的最后战略预备队给打光了。
战略预备队被打光了,这意味着德军已经成为了被动挨打的一方,他们再也没有能力对战线上出现的漏洞,进行补救,就更加别说主动出击了。
这一年是1943年的七月份(八月底会战结束)。
跟着美军带着同盟国就开始了诺曼底登陆,三百万的各国部队如狼似虎地开辟出了第二战场,德军开始陷入两线作战。
而诺曼底登陆的时间是1944年的六月份。
要知道,在很早之前,苏联就要求美军尽早开辟第二战场,美军迟迟没有回应。
最终答应下来之后,美军却在非洲登陆了,并没有直接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等到苏联和德国双方,最终决出了可以看到结果的时候,美军开始登陆作战。
当然作战是作战了,但美军带领的盟军在西线仅仅是和德军的20%的部队作战,而且这些部队大多是建制不全,作战能力差一点的部队。
而东线,德军和苏联的角逐却使用了80%的兵力。
美军是六月份从诺曼底登陆的,到了七月四号的时候,苏联已经解放了明斯克,这个地方距离柏林一千一百多公里。
而盟军还在卡昂艰苦作战中,卡昂距离柏林一千二百公里。
最终苏联距离柏林六十公里的时候,美军带着的盟军还距离柏林四百八十公里。
最终柏林是被苏联拿下的。
如果这么对比的话,就很明显了。
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装备不如欧洲战场上的,最终美军将战火烧到了日本本土。
那么在欧洲战场呢?
美军打德军很费劲的,而且还是装备优于太平洋战区的情况下打的。
不言而喻,德军的战斗力确实要比日军强。
接着来看看德军的第六集团军战斗力。1941年的六月二十二号,巴巴罗萨计划被德军开启。
第六集团军和德军的第一装甲集群做了一对搭档,从波兰突然的攻入了苏联。
在整个巴巴罗萨计划初期,德军用三百万的力量,直接冲垮了苏联二百多万的驻防部队。
那么到1942年的夏天,德军的作战优势一直强于苏联。
第六集团军,更是在哈尔科夫和苏联的作战中,在苏联有着劣势兵力下,还是将苏联的西南方面军击败,俘虏了二十四万苏军。
到了1842年的七月二十号的时候,第六集团军更是一路杀向了斯大林格勒。
苏联在之前虽然一败涂地,但这一路上的狙击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拖延了时间,聚集起一定程度的作战力量和作战物资,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最后胜利打下了一个基础。
而这个时候,德军的南方集团军群被分成了两个集团军,而第六集团军被放在了B集团军群,这个集团军群有一百多万人,七个集团军。
看着人数很多,其实除了第二集团军,第六集团军,以及装甲第四集团军是真正的德军,其他四个集团军都是德国的仆从军。
所以B集团军群的负担就在第六集团军的身上。
那么在这个时候,第六集团军又出现了这么一件事。
巴巴罗萨计划开始的时候,第六集团军的司令其实是赖歇瑙。
这个人是个疯狂的纳粹分子,但又不得不承认,这个的战斗指挥能力相当了得,作战经验极其丰富。
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就参加过。
而赖歇瑙的搭档就是后来投降的保卢斯,当时保卢斯是作为第六集团军的总参谋长出现的。
两个人搭档还算默契。
第六集团军在赖歇瑙的手里作战一直是相当优秀的,也得到了希特勒的极度信任。
那么一直到1941年的十一月三十号的时候,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龙德施泰特,不仅患有心脏病,还不服从希特勒的命令,于是就被撤销了职务,然后赖歇瑙就被调任到了南方集团军群做了总司令。
而第六集团军就归保卢斯指挥。
那么赖歇瑙的指挥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随后的冬季作战,让南方集团军群避免了多次危机。
但随着战争的深入,德军兵力的捉襟见肘的弊病就开始出现了,赖歇瑙就算是有三头六臂也应付不来了。
于是到了1942年的一月十二号,赖歇瑙突发心脏病死了。
前后也就两个月时间。
那么保卢斯做为一个参谋长还行,但是让他作为一名军事指挥者还是差了很多。
德军在进入巷战的时候,朱可夫在伏尔加河岸上悄悄的摆出了五十万的军队,保卢斯都没有发现。
最终第六集团军就陷入了苏联军队南北两线的夹击。
突围还是不突围?
保卢斯选择听了希特勒的话,不突围,曼斯坦因的建议被丢在了一边。
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保卢斯不是合格的统帅。
于是三十万的第六集团军就被苏军包了饺子。
而保卢斯在成为陆军元帅的时候,也就投降了。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德国第六集团军巅峰时期是否能打赢同时期的日军十个甲级师团?
众所周知,日军一个师团的人数超过了2万人,十个师团则为20多万人。而德军第六集团军人数为27万人。在兵力对比上,二者几乎不相上下。在兵源战斗素养上,二战期间的德军可谓是打遍天下无敌手。而二战初期的日军,单兵作战能力也是极强。因此,抛开其他因素不谈,仅从兵源战斗素质来讲,德军和日军是旗鼓相当。
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不仅仅是人。德军的武器装备远比日军先进,要知道,二战中的苏德战场和亚洲战场几乎是存在“代差”,亚洲战场还停留在一战的水平,而苏德战场则是实打实的钢铁洪流的碰撞。当时,德军之所以可以充分使用“闪电战”,主要原因还是德军的重装甲部队所向披靡,强大的苏军面对德军的装甲部队尚且无可奈何,更遑论在诺门坎战役期间被苏军蹂躏的日军了。轻武器方面,军惯用的三八大盖其实就是德军19世纪八九十年代毛瑟枪的仿制品,前者的配置明显不如德军。日军一个小队的重火力就是几个掷弹筒,而德军的MG-42机枪则配备到了班一级。因此从武器配备上来看,德军第六集团军是远胜于10个日军甲种师团的。如果从纸上谈兵的角度来说,日军几乎是完败于德军。
当然,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可能影响战斗结果。如果日军充分利用战略战术、地形地貌,也不是没有胜利的可能。
德国第六集团军巅峰时期是否能打赢同时期的日军十个甲级师团?
第六集团军是二战时期德军最精锐的部队,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是一支极为强大的武装力量,指挥官是大名鼎鼎的德国元帅保卢斯。拥有3个步兵军,1个装甲军,3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步兵师,14个步兵师。总兵力超过30万人,各类火炮3500门,坦克和装甲车约2000辆。在二战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第六集团军作为德军第一波攻击部队,以30万之势进攻上百万苏军把守的斯大林格勒,险些打的铁戈尔多夫、崔可夫和叶廖缅科等一众苏联英雄丢盔弃甲。在战役后期,在不具备战斗条件的情况下,第六集团军同样拖住了反攻的苏军,使得高加索A集团军群得以撤离。而二战时的日本甲种师团主要是战前组建的17个常备师团,每一个师团人数在28000人左右。甲种师团组建于日俄战争时期,且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就已经在中国多地作战,因此战斗经验丰富。德国第六集团军人数规模月33万,日军十个甲种师团月28万,不严格计较的话双方的规模是相当的,因此可以认为仅就人数来说算得上是势均力敌。但是问题在于,二战时的德国是一个完全工业化了的国家,而二战时的日本则是一个被戏称为“穷逼帝国主义”的国家。1937年的时候,德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达到了10.4%,而日本只有3.5%,是德国的三分之一。1940年德国产钢2154万吨,日本只有686万吨。同时,日本机床水平落后,同时间段内生产出来的武器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如西方列强。反映到武器上,1941年到1945年,日军105毫米口径以上火炮生产数量仅有604门,70到105毫米口径火炮生产数量6512门,飞机69888架,整个二战中日本总共生产了5000辆坦克。即使是轻武器,战争后期的日本也难以满额配给部队。而德国在二战期间生产飞机超过10万架,坦克生产数量约为26000辆,机床数量210万台。因此,德国第六集团军打十个日军甲种师团,将会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在战争初期双方还能够有来有回进行一系列精彩的作战,但是随着武器弹药的不断消耗,日军将不得不用人命去换德军的坦克装甲车,就如同真实历史中日军“神风特攻队”“人操鱼雷”攻击美军舰艇一般。但是这种行为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却根本无力改变战局。而到了最后,可以想见唯一能够制约第六集团军的就只有后勤问题。相对于日军来说,德军更为现代化,对后勤要求更高,如果后勤保障能力出现下降,其战斗力也会随之下降。而日军作为一支不把人当人的部队,会肆无忌惮地在后勤问题上压榨底层士兵,同时依靠近乎宗教洗脑的手段保持战斗力。不过,这里所说的制约,仅仅是指德军的战果如何,后勤不给力的话战损可能会有所提高,但是战役的胜负结果则无需多虑,德军必胜。
德国第六集团军巅峰时期是否能打赢同时期的日军十个甲级师团?
先说结论,德国第六集团军单挑日军十个甲级师团,绝对是没压力的。
我是干货党,不喜欢那些虚的,只用数据说话。
咱不妨从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规模等等来做一个综合对比。
首先我们得了解德国第六集团军是一支怎样的军队?
德军第6集团军,隶属于德国B集团军群,后改为德国南方集团军群。
辖有两个直属师,即第168步兵师和第213警卫师;编有四个军,分别是第17军,辖有第50、第62、第298步兵师;第29军,辖有第44、第289步兵师;第44军,辖有第9、第57、第262、第297步兵师;第55军,辖有第75、第111步兵师。
总计13个步兵师的规模,人数大约是21万左右。
当然这仅仅只是初步编制,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国第六集团军被改组入,顿河集团军群规模一度扩张
下辖有3个步兵军,1个装甲军,3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步兵师,14个步兵师,1个高炮师等。此外,有集团军直属部队,包括4个工兵营、2个烟雾发射器团、2个迫击炮团、4个轻型榴弹炮团、4个重型榴弹炮营,3个重型炮兵营等。
第3、29、60摩步师,第14、16、24装甲师,第44、71、76、79、94、100、113、295、297、305、371、376、384、389步兵师,第9高炮师。直属部队,第51和第53迫击炮团,第2、第30烟雾发射器团,第4、46、64、70炮兵团,第54,616,627,849炮兵营,第49、101、733重型炮兵营,第6、41轻工兵营。
其人数规模总计超过三十万,拥有榴弹炮、迫击炮等各类火炮3500门,坦克、装甲车约1000辆,此外第六集团军还得到了一支航空兵部队的配合。这便是第六集团军的巅峰状态。
这样一个规模和装备的德军,如果对上日军十个甲种师团是怎么一个状态呢?
从人数上讲,日本一个甲种师团,平均人数在2.8万左右,所以双方差距不大。但是武器装备上差距可就大了。
比如火炮无论是口径还是数量,那都是远远不及德军的。
可以不夸张的讲,凭借装备优势,德军一个步兵师,就能硬刚日军的一个甲种师团。
我为什么这样说,老规矩,看数据。
德军一个老式步兵师,满编人数在1.7万左右,人数上肯定是劣势。但胜在装备优势。
常规而言,一个德军步兵师装备有至少500挺轻机枪,120挺重机枪,10门20毫米防空炮,80门50毫米迫击炮,75门75毫米反坦克炮,20门75毫米leIG18型轻步兵炮,58门81毫米迫击炮,40门105毫米火炮,14门150毫米火炮,450辆摩托车,800辆轮式车辆,1000辆马车,5000匹马。
而日军一个甲种师团呢?
432挺6.5毫米轻机枪,96挺7.7毫米重机枪,16门37毫米反坦克炮,16门41式75毫米山炮,24门70mm步兵炮,400多具50mm掷弹筒,以及8000匹左右的马匹。
很明显,德军在70方面以上的大口径火炮方面以及机动能力占有绝对优势,虽然这并不足以保证德军能在人数劣势的情况下平推日军甲种师团。但凭借火力优势,形成一个对抗形式那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但咱们讨论的并不仅仅是一个步兵师和一个甲种师团的强弱,而是德国第六集团军单挑日军十个甲级师团。这样的的步兵师,第六集团军有14个。其足以对抗日军的十个甲种师团。然后德军还有三个装甲师和三个摩托化步兵师以及师直属部队。那可是上千辆坦克装甲车,而其其中大部分都是日军现有火力无法抵挡的存在。
难道你指望那几门37毫米反坦克炮能挡住德军的钢铁洪流?
明显不对等。
除非一种可能,那就是战场在东南亚。其山地密林的地形环境,不利于德军大规模装甲部队的展开,甚至于依靠大口径火炮和轮式车辆建立的火力与机动优势都不复存在。
那么如此一来,日军的装备劣势就会被抵消,同时其依靠强大的山地丛林作战能力,是有机会干翻德军的。
这里不是说德军没了装备优势就不行了,只是单纯的考虑到一个水土不服的因素。日军的山地丛林作战能力,在整个二战期间大家师有目共睹的,东南亚的英军和美军,哪个不是被日军追着打?
德军虽然强,但是到了这地方,估计也得被扒层皮。
至于其他战场,我都不知道日军该怎么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