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读音一是xiá,二是xié,你选第一还是第二?
当然是读第一个个。
“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读音一是xiá,二是xié,你选第一还是第二?
谢谢您的邀请。
“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我肯定会读成“xiá”。
上小学的时候,是语文老师告诉我们这个字就是应该读成“xiá”,特别强调绝对不能念成“xié”,还讲了当时没有听明白的好多理由,但死死的记住了“xiá”的这个读音。后来大学期间学汉语时,教授又讲这个问题,和小学老师讲的完全相同。
读“xiá”,第一是为了押韵,第二则是字义上的问题,“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的诗中的含义是弯弯曲曲,没有“xié”的意思。
近年来一直对这个字的读音分歧甚多,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主张改“xiá”为“xié”,在《诗经韵读》中说:“我们并不要大家用古音来读《诗经》,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其所以不可能,因为如果按古音来读,那就应该全书的字都按古音,不能只把韵脚读成古音,其他多数的字仍读今音。如果全书的字都读古音,那就太难了。其所以不必要,是因为我们读《诗经》主要是了解它的诗意,不是学习它的用韵,所以仍旧可以用今音去读,不过要心知其意,不要误以为无韵就好了。”他的观点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读音一是xiá,二是xié,你选第一还是第二?
试答如问如下:
“斜”读xiá,我第一次知道这个读音,不是在“远上寒山石径斜”这句里,而是在读一年级的时候。
我一年级老师,是一位年轻的民办教师,蒙古族人,讲课的时候带有浓重的,很好听的蒙语口音。她课教得很好,是我的启蒙老师。
我的小学1~4年级是两个年级,在一个教室同时上课(复式班教学),原因是学生少。学生少,学校也就小。教室和老师办公室离得很近。老师之间讨论问题,在门外是能够听到老师之间说话的。
有一次,一位学富五车,粉笔字、毛笔字写得非常地道,打一手好算盘的老师,与她讨论“代”字中的斜勾,是应该读“xiá”。
我经历的不同的老师,把“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有读“xiá”的,读这个音的。多数是年长者,他们认为,读这个音是合理的。汉字的写法在连续不断的简化中,读音也在变化的。权威的《新华字典》里只有“xié”是值得商榷的。
小编认为:读xiá合理,读xié合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小编简介
孙庆国:读了不到2年的高中,教了不到3年的学(民办教师),参加了4次高考(自学的高中教材)的机械工程师。
孙庆国:业余时间专注中高考30年,对中高考至今“不忘初心”、“痴心不改”、“死不改悔”、“顽固不化”、“一如既往”。
“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读音一是xiá,二是xié,你选第一还是第二?
第二。
“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读音一是xiá,二是xié,你选第一还是第二?
我选第一个,Xⅰa。因为古诗比较注重韵律,一首诗其韵脚相符,即压韵。这首诗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叶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读音一是xiá,二是xié,你选第一还是第二?
当然是读作xia了。
斜在古代就读作xia(侠)。本人是山西运城人,运城方言与陕西话极为相似,保留了大量古语古音!
这个斜字,在运城方言里,就读作xia,与大侠的侠是一个读音。我们小时候,看到某个东西是歪歪斜斜的,就说它是“xiaxiai”(侠侠)。
所以上学的时候,老师讲这一句古诗“斜”字要读作xia时,我们是很容易理解的。
另外,从整首诗韵脚考虑,也应该读作xia。山行这首诗,一共四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按照绝句押韵的规矩,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最后一个字应当押韵,也就是说应该是同一个韵母。
第二句最后一个字“家”,第四句最后一个字“花”,韵母都是“a”,所以,整首诗的韵脚应该是“a”。只有第一句的斜读作“xia”,整首诗才能押韵。
最后,说点题外话。除了这个斜字。运城方言里还有很多古语古音。
比如,“携”字,运城土话里,有“携娃”这样的词汇。就是抱着孩子。说起来好像是土话,土得掉渣。但是写出来,看文字,竟然那么文雅,古意盎然。
再比如,“让”字,先秦时期,让字,主要是批评,责备的意思。这个意思,至今完整保留在运城方言里。
再比如,“床”字,它最初的含义是胡床,也就是一种板凳。运城方言,保留了床最初的含义和读音。运城人把小板凳叫做/fuə/,这是国际音标。因为拼音字母无法标音。
还有很多例子,这里不一一例举。写这么多,只想说一句,那些认为粤语是古汉语读音的观点,真是脑袋被驴踢了。汉语古音,从古至今一直都有方言存在。而汉语雅音,一直都在中原大地,并且现在仍然以方言的形式充满活力的存在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