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存一些白酒自己喝,不是用来投资,哪种酒比较适合,便宜点的,如何保存比较好?

朋友,我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你,供你参考:我喝过不少酒,有高档的,也有很普通的,但喝过后比较顺且不上头、口不干的酒,你还是最好选择以下几种酒:一是矛台,矛台镇生产的酒,现在很多,也很乱,但我还是喜欢矛台,赖矛也还行,别的不好说;二是二锅头,这款北方酒,要数红星与牛栏山;三是尖庄和五粮液。

想存一些白酒自己喝,不是用来投资,哪种酒比较适合,便宜点的,如何保存比较好?

存酒不是用来投资,而是用来自己喝,这种方式和理念我是非常赞同的。

那么哪些白酒性价比比较高?又适合储存呢?

我本人是从事白酒行业的,我就给你推荐几个白酒,你自己去选择。

首先存酒要记住几个要素,第1个要素必须是纯粮食酒,第2个要素必须高过50度。

我是做纯粮小烧的,做的是固态发酵高粱原浆酒没有任何添加。

已经做了20多年了,所以我对存酒是非常有经验的。

存酒的也要看你的兴趣爱好,如果你喜欢清香的,那么汾酒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因为汾酒都是粮食酒。

酒精勾兑酒千万不要去存因为没有任何意义,酒精勾兑酒,是死酒,因为我们存酒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白酒中的杂醇杂荃挥发,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让酒中的酸酯形成增多,所以酒的口感才会更加的醇香柔和。而酒精勾兑酒里边没有酸酯。它们的口感都是靠香精甜蜜素来实现的,所以酒精勾兑酒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

而纯粮食白酒相比酒精勾兑酒而言,它所含有的杂醇杂荃更少,并且纯粮白酒主要原料都是高粱,而高粱是还有很多单宁的,所以高粮酒的口感是非常醇香浑厚的。

如果喜欢瓶装,可以选择汾酒银习,等等这些粮食酒喜欢酱香,可以存一些茅台迎宾王子。

如果不在意包装品牌只在乎性价比的话,也可以选择一下我们这种农村的纯粮小烧。性价比高,而且都是纯粮食酿造。

最后就是存酒的环境要恒温恒湿避光。

整酒的容器尽量选择土陶坛。陶瓷的也可以,玻璃瓶效果不好。

因为存酒是让酒呼吸,也就是说这种容器要透气不透水,醛类和醇类才会挥发。

千万不能用。塑料制品或者金属制品来存酒。

我是一个农村人,做了20多年的纯粮酒,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想存一些白酒自己喝,不是用来投资,哪种酒比较适合,便宜点的,如何保存比较好?

对于想存一些白酒自己喝,不是用来投资,哪种酒比较合适,便宜点的,而且如何保存比较好?其实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口味,千人千口,百人百味,对口则美,适中者珍,希望酒友们能找到自己喜爱的口感。

的确,有这样想法的人真不少,喝老酒存新酒的理念慢慢地深入人心,家里有些闲钱,存点白酒,无论是今后自饮,还是三五朋友小聚,拿出一两瓶老酒,而且是知名的老酒,感觉就是不一样,请客的档次立马得到很大的提升,特别是中低价位的的品牌酒,因不在意收藏,消耗量大,十年以后有钱也不好买到?

我家里收藏着许多各类品牌酒,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发言权。1:首先要存些50度以上的高度酒,这样的高度酒,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结合比较牢固。白酒陈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化学、物理变化的过程,随陈化时间的变化可知,高度酒在贮存过程中乙酸乙酯相对稳定,低度酒在贮存过程中质量下降明显的原因是酯水解、酸增加幅度较大。2:要存就存大曲纯粮酒,因纯粮酒有长期发酵,自然发酵的过程,窖香,粮香,糟香,花香等呈香物质丰富。酒精勾兑酒就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存放多长时间也提升不了酒的质量:3:存酒就存知名品牌白酒,知名品牌的白酒质量好,饮用有保障,大众认知度高。下面我来推荐几款价格适中,若干年后酒质能得到很好提升的白酒。

喜欢清香型白酒的有:山西汾酒杏花村酒厂股份公司出品的黄盖53度玻璃汾酒,53度老白汾酒坛汾,53度玻璃出口汾酒,53度蓝色商务蓝汾酒。

喜欢凤香型白酒的可以选择,陕西西凤55度绿瓶高长脖纯粮高度酒,西凤52度白标出口型白酒。

浓香型白酒:古井贡升级版50度纯粮老玻璃瓶酒,洋河大曲52度青瓷纯粮绵柔浓香型白酒,全兴大曲老方瓶52度纯粮白酒,全兴大曲经典1989纯粮52度白酒,李渡一号52度纯粮白酒,刘伶醉52度老瓷瓶纯粮白酒,贵州名酒鸭溪窖54度复古版浓香型纯粮白酒。

酱香型白酒,由于酱香型白酒近年来涨价比较快,喜欢酱香型白酒的少存一些还是可以的,比如红习酒,蓝习酒,金沙回沙五星,金沙回沙8年,珍酒珍品,老珍酒,银质习酒,金质习酒,怀庄百元价格带的酱香白酒等。

存酒的方式方法,存酒一定要放在阴凉干燥之处,避免被阳光直射,酒不能横着或倒着放置,以免发生渗漏现象,成件白酒码放最高不能超过七层,以防最下面一层受损,定期检查散瓶酒的酒线,如果发现酒损不严重,用生胶带缠一下瓶盖和酒瓶的结合处便可,尽量不要随意移动酒体,让它在安静中陈化老熟。成件白酒尽量不要拆箱,目前各大酒厂的封酒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很少出现跑酒,渗酒现象,即使有也是极个别的,大可放心储存。

想存一些白酒自己喝,不是用来投资,哪种酒比较适合,便宜点的,如何保存比较好?

如果你是平常喜欢酱香型白酒的我可以推荐,红习酱1952、蓝习酱,茅台股份贵州大曲70、80年,茅台王子酒,茅台镇王祖烧坊贤以,珍酒珍五。如果是清香型的可以推荐汾酒475mL黄盖,青花瓷20、30年。凤香型西凤999,也是不错的选择。浓香型我推荐,泸州老窖30、60年。这些口粮酒基本能满足你日常畅饮所需。

想存一些白酒自己喝,不是用来投资,哪种酒比较适合,便宜点的,如何保存比较好?

经济条件往往决定你喝什么价位的酒,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无需攀比。每次写文章看到下面的留言,才发现头条上有钱人真多,张口闭口喝的都是茅台、五粮液,几十元、上百元的酒能喝吗?鄙视链在哪个领域都存在呀。

你提出的问题比较接地气,可以说代表了广大白酒爱好者的心声。

白酒是喝的不是炒作的。你想存一些白酒自己喝,存新酒喝老酒,不是用来投资的,想买一些便宜的,并想学习一些在家中存酒的知识。根据笔者十几年的收藏经验,看我一一道来。

一、关于白酒投资升值

如果想依靠投资白酒升值,中国有且只有一种白酒,那就是茅台酒,确实能升值而且容易出手变现,其他的白酒就算了吧。

二、存一些便宜的白酒存着自己喝

你想买一些便宜的白酒,今天,我打算向你推荐一些一百元以下的白酒,除了酱香型白酒不推荐,其他的香型白酒都可以,性价比比较高。为什么不推荐酱香酒?就是因为这两年酱酒毫无底线地涨价,让人深恶痛绝,原来三四十元的酱香酒现在都可以卖到一二百元,酒还是那种酒,价格却一飞冲天,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咱也不想当冤大头。

我推荐以下白酒,有三个标准:纯粮酿造、高度白酒、知名品牌,小酒厂、小地方的不知名白酒,即使再好不在推荐之列。因为不懂,也不敢瞎推荐。

1、浓香型白酒:

泸州老窖头曲、剑南春K6、古井贡酒古5、迎驾贡酒金星、五粮液尖庄红优、鸭溪窖、小糊涂仙、刘伶醉老瓷瓶等。

2、其他香型的白酒:

凤酒55度凤香型绿瓶高脖盒装和西凤酒45度凤香型绿瓶高脖(凤香型)、山西杏花村黄盖汾酒(清香型)、山西汾酒杏花村老白汾坛汾53度(清香型)、口子五年窖(兼香型)、四特锦瓷四星(特香型)(特香型)、董酒密藏54°(董香型)、李渡古窖陈香光瓶(兼香型)等等。

三、怎样在家中保存白酒?

如果想在家中收藏白酒一定要做好以下几步,未来才可以喝到醇香甜美的老酒:

1、白酒买来前一定要检查瓶口,如果想整箱保存就不要打开酒箱了。如果能打开酒盒的,最好检查瓶口是否拧紧吗?有些酒是流水线作业,个别会出现瓶盖不紧的情况,可以轻轻地再拧紧一下。瓶盖拧紧后,可以用密封水龙头的生胶带在瓶盖上缠几层,然后用塑料袋包装好。

2、最好放在温度和湿度都要相对稳定的环境,一般温度不超过30度,湿度不低于70%。

3、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也不能放在地下室、车库等潮湿的地方。

4、家中最好买一个精密度较高的称重器,把你收藏的白酒一瓶一瓶地称一下克数,记在纸上放在酒盒里,每年,拿出来测量一次,如果酒的克数下降的厉害,果断放弃收藏,把它喝掉,如果你不怕麻烦能做到这一点,就足够了。

5、存放白酒不要和有刺激性气味的物体放在一起。比如樟脑丸、化妆品、香水、油漆等物品。如果和有刺激性的物体存放在一起,容易使白酒串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白酒存放时要头朝上,不要放倒或者躺着放。白酒不像红酒,红酒躺着放是因为红酒的瓶塞是木质的,长期不沾酒水,容易开裂,出现漏酒现象。

7、平时存放白酒时,尽量不要随意搬动它们,因为频繁搬动会使酒分子活动加剧,不利于自然老熟,还容易破坏外包装,影响美观,让它们安安静静呆在那里是最好的保存方式。如果想欣赏可以每个品种拿一瓶放到酒柜里,也是一道很美丽的风景。

酒是陈的香,有人形容新酒和老酒的差别就像半生不熟的生桔子和熟透的老桔子之间的差别。可见老酒的魅力实在不一般。

现代人喜欢在家中存些酒,通过几年的存放获得比较好的口感,这个想法是好的。我个人认为,趁着年轻,在家中有意识地买点酒存起来还是不错的选择。

想存一些白酒自己喝,不是用来投资,哪种酒比较适合,便宜点的,如何保存比较好?

酒是陈的香,薑是老的辣,年轻有为时趁有能力就考虑存一些白酒放几十年后喝,喜欢喝酒的你一定不会反对,否则不会问这个问题。存什么酒先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有钱就存好酒,没钱就死了这条心,为什么说资金不足不要存酒呢,那是因为时间成本太大,存酒就必须存好酒,现在的好酒都不便宜,如果一开始就存些品质低劣的,不仅仅浪费时间和金钱,更伤了自己的心!存白酒要存自己喜欢喝的酒,如果你不喜欢酱香的味道,就不要存酱香型白酒,存白酒要存高度酒要在50度以上才不会变坏,存来自已喝的酒最佳选择是存原浆酒,用坛装保存,现成商品瓶装酒毕竟基酒调配多,不如原浆酒。存酒地方避光通风防火,高度酒易燃!最后是经常检查是否有渗漏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