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高校正处,转任地方副县长,合适吗?

很合适。高校正处级干部算不上领导干部,转到地方任副县长是真正的领导干部,而且也是公务员,还能通过在地方任职实践中能比较会了解社会,比高校职位上搞社会调查更能客观认识社会,帮助高校的同事在治理学校时给予帮助,也是对自己一个全面成长自己的一个机会,应当珍惜。当然了,副县长要做好,比高校辛苦多了,如果你是心里做好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准备,那就好好去任职吧。

43岁,高校正处,转任地方副县长,合适吗?

不合适!

43岁,高校正处级,转任地方副县长,这样的安排对自己来说是不合适的,主要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1、从职务上来说,不太合适

首先从职务来说,是不太合适的。虽然高校正处级可能没有地方上管理的事情多,但是毕竟也是正处级了。如果到地方上任职副县长,虽然也可以括弧正处级,但是实际上对于自己的今后发展来说是不合适的。

在高校已经正处级了,那么下一步就有可能校长助理了,甚至有可能一下子就提拔成副校长了,那可就是副厅了。

而如果是在县里面副县长一职,想提拔成副市长,可能需要几年转任县长,然后过几年转任县委书记,然后才有比较大的可能提拔成为副市长等职务的。

因此,如果从职务上来说,可能有点不合适。

2、从工作复杂程度来说,也不合适

在高校工作,正处级,本部门就是自己说了算了,上面跟学校领导汇报好就好了,而且工作上可能更得心应手,而且事情也不是很庞杂,年龄才43岁,未来提拔副校长的机会是很大的。

但是如果到了县里任职副县长,那么事情可能就比较多了。一般县里面的副县长,管理的事情非常庞杂,而且事情可以说更加难处理。而且作为副县长,很多事情可能也是很难做主的,再加上事情多,人员多,可以说事情更难处理。而未来想提拔成为副市长,可以说困难是比较大的了。

因此,从工作复杂程度来说,可能也不太合适。

3、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正处级转任地方副县长,是不太合适的。一般来说,从高校出来到地方任职,如果能够高套一级,比如正处去担任科技副市长,可能就是比较合适的事情。

43岁,高校正处,转任地方副县长,合适吗?

高校管理五级职员也就是正处能够转岗地方担任副县长,个人认为已是相当不错的安排,有意从政可以尝试去搏一搏。

高校最大的优势是级别高。普通的本科院校一般都是正厅级单位,专科院校也有副厅,在高校走行政路线晋升职级相对地方容易太多,30出头的正处副处一抓一大把,因此不能完全将高校的级别与地方行政级别划等号,两者没有可比性。这点从组织部门选派高校干部到地方挂职普遍都是“降级使用”,比如正厅安排地市市委副书记、正处安排地方副县长或市直机关副职,就可以看出学问。

高校毕竟不同于地方。在高校担任一个正处级领导职务,管得无非一个部门或一个局部系统的工作,涉及的人和事体量有限,说白了,管天大了也就是几十号或者几百号人。而一个地方的副职特别是副县长这样的职位,协助县长分管几摊子事,面向全县,上对市级部门,下对乡镇街道,管的事情、涉及的人以及工作的复杂性都远远大于、难于高校。从干部成长和基层锻炼的角度考虑,能够把一个高校干部直接放到县区政府副职的岗位上实属不易,更遑论更高级别,对把握全局、解决问题能力要求更高的县长和书记了。换言之,如果涉及调整的高校干部此前不是在地方基层有过任职经历,对地方事务比较了解,无论级别再高,组织部门原则上是不会把一个只有高校经历的干部使用到地方或部门主要领导岗位上的,多半情况会以“蹲苗”等方式降格下派到地方任职,享受级别待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才有可能有机会使用到原级别的岗位。

说得更透彻点,高校的级别其实只适用于高校,代表的是工资待遇和学校内的政治待遇,现实中如果高校干部不是自身有深厚的“内功”,几乎不会有到地方任职的机会。也就是说,高校干部可以到地方任职而不是挂职已经难能可贵,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这一步的,因此对职务最好不要奢望太多。有能力有本事,眼光应该会放得更长远。

身边有个典型的案例。

有个兄弟是80后,早早在高校提拔了正处,后来被组织部门派到市农业局挂职副局长。两年期满后,这个兄弟很想留下来,为此找了很多关系。期间他放话,只要能留在地方保留待遇,不管去哪里干什么都成,岗位他不挑。尽管如此放低身段,但最后这位兄弟还是没能如愿留任。回到高校后,因为有执念,有两年他几乎都在忙乎转任的事,可折腾来折腾去一直没有下文,慢慢也认命了,现在每天下了班就去锻炼,过得也挺潇洒。他的经历或多或少映射了由高校转任地方的难度。

言归正传。43岁能从高校正处岗位转岗副县长,就岗位的匹配度而言已经可以了。下一步能干到什么程度,要看个人努力和造化。当然,43岁的年龄也是一个小问题,在这个年龄有正处级别留在高校会相当舒服,一般不会轻易选择出走地方,毕竟地方事多人杂工作难开展,一旦转岗势必面临很大的压力,值不值得,实话实说值得商榷。

43岁,高校正处,转任地方副县长,合适吗?

转任地方副县长,绝对不能去!一般大学的学院院长和书记、直属部门负责人如后勤处处长等都是正处级,作为一把手起码在这个单位里你有绝对的权威,在整个学校里也算是掌控一个方面,而且年纪不算太大,再进一步,就是党组成员、校长助理,能量大的可以升为副校长,跨入副厅阶层,一跃成为高级干部,如果之后一直顺利,不是没有成为正厅级校长或校党组书记的可能,能成为高校的主要领导,那就是十分显赫的人物,在国内文化届教育界都占有一席之地。

一个地方上设有七、八名副县长,如果是30来岁可以去,因为时间还有,可以熬的起,而43岁了,再一步一步熬,那就是煎熬了,你会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潭,陷入繁重的地方事务而无法脱身。有一种副县长,31岁调任本地,用了将近十多年成为了常务副县长,因一时提拔不成县长,又调回市团委当了书记,为了一个正处级别和过渡,三年后被放下去做了区长,此时,年届五十岁,雄心壮志早已碾灭。

那么有一种情形可以去,那就是直接成为常务副县长,而且事先运作好成为县长的路子。至少保留百分之八十的可能吧,因为凡事都有不可预测性和变数。成为了常务副县长,那是接任县长的第一顺位,在县里也是主要领导之一,实权颇大,转型历练的好岗位。如果几年后成为了县长,那就是一个县域社会的两名执掌者之一,自然要比高校的正处干部实际地位高得多,可谓小字号的封江大吏。再顺利的话,五十岁左右成为县委书记,那就真是仕途圆满了,主政一方,勾画蓝图,为民服务,一展所学,实现心中抱负。

所以从高校调出来的话,要充分预估远景,选择合适位置,成为关键人物,依托人脉和背景,抓住机遇,顺势而起。问题里的关键就是成为常务副县长还是普通副县长,我的意见如上,前者!

43岁,高校正处,转任地方副县长,合适吗?

我认为合适。虽然处级干部是流动的,即你可以从事业单位(高校)到行政单位(县政府)任职,但这需要上级(地、市级)编制办公室(简称:编办)批准。现在事业编制要转行政编制越来越难了,如果你不降半级要平级调动,估计不太可能。43岁当副县长,政府的责、权、利是你高校不能比拟的,况且以后晋升的空间还是很大的,退休以前至少是正处,也有可能副厅(地、市级四套班子,副厅的职数不少)。你在高校正处级已经顶天了,要升为副校长太不容易,就是升至副校长,你也无所作为,因为你只能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43岁,高校正处,转任地方副县长,合适吗?

组织任命,你却到网上询求答案,这合适吗?这与求签问卦有何区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