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哪些相声作品惊为神作?

相声界有个术语叫“把杆活”,也就是某个演员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同样的一块活,有人就能演成神作,有人就能演泥了,这是每个人先天条件决定的,比如侯宝林大师擅长柳活,那么带学唱的就适合他。马三立擅长说口,那么叙事型的作品就更适合他。李伯祥擅长贯口,那么贯口活就适合他。

列举十个本人最喜欢的把杆活,仅供参考,如有疏漏概不负责。

马三立——《买猴》

严格说马三立很多活都是炉火纯青的级别,大部分都可以说是马三立之外没有第二个人拿得动的,但《买猴》这个节目本身质量太高,是当时第一个被翻译成外文的相声作品,所以用它作为马老的代表作也实至名归。

这个作品因为讽刺得太犀利,导致马老跟何迟先生后来遭受迫害,何迟先生更是身体被摧残到瘫痪,直到1979年才被正式平反。

除此之外,《买猴》还带火了不少词汇,比如“马大哈”这个角色,也因此成为糊涂蛋的代名词。

在马老之外,刘宝瑞也演过《买猴》,刘先生版本虽然不如马老经典,但也有一些细节上的提升,比如马大哈给女朋友打电话并把单子写错的情节,马老版本是一笔带过,而刘宝瑞先生巧妙的加入了两人约定去看猴戏,结果一边聊一边写,把每一个出错的细节都呈现出来,这是刘宝瑞添加进去的一处妙笔。

另外侯耀文也改编过《买猴》,算是马老版的续集,侯耀文更是巧妙的把“被马大哈错误引导全国去买猴”,变成了“采购员明知是写错了故意跑出去公费旅游”,剧情上更加生动有趣。

侯宝林——《关公战秦琼》

侯宝林学京剧出身,所以腿子活他老人家都得心应手,但在诸多节目中,《关公战秦琼》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毕竟这是伟大领袖反复看都不腻歪的神作,作为侯大师的把杆活儿也说得过去。

这里要提一下《关公战秦琼》的原作者张杰尧,张傻爷虽然名声不咋地,但才华的确没得说,他的穿越三部曲《关公战秦琼》《罗成戏貂蝉》《焦赞打严嵩》分别传给侯宝林、罗荣寿、王世臣,但现在能拿动这几块活的演员少之又少,尤其是《关公战秦琼》,在侯大师之后几乎没人敢动了,毕竟货比货得死人比人得扔啊。

王谦祥——《罗成戏貂蝉》

跟《关公战秦琼》比起来,敢演《罗成戏貂蝉》的就更少了。因为这块活不但要学唱京剧,而且还要同时学唱旦角跟小生,相声演员有旦角底子的很少,再追加一个小生基本上就能死台上。

而同样是学京剧出身的王谦祥先生是唯一能够胜任的,这块活除了祥瑞组合,我没听到过更好的版本。何云伟李菁,徐德亮王文林都演过《罗成戏貂蝉》,但那惨烈程度堪比大型车祸,现在让这几位再看自己演的版本,那就是现场处刑,寒碜到吐血啊。

马志明——《大保镖》

少马爷的《纠纷》《五味俱全》虽然名气更大,但真正算得上把杆活的,还得数《大保镖》。

现在很多曲艺学校都是拿少马爷版的《大保镖》当教材在用,因为实在太过于标准,标准到每一帧都挑不出毛病,无论是几个身上动作,还是几段小贯口,少马爷都拿捏得炉火纯青,到底有武花脸底子,专门就为这块活定制的一般。即使是李德钖跟张寿臣这种远古大神,在《大保镖》这块活上也比不过少马爷。

王世臣——《朱夫子》

有人觉得王世臣先生的代表作应该是《老老年》,但个人觉得《朱夫子》比《老老年》更能发挥王先生的优势,也是他老人家把杆的活儿。

《朱夫子》属于文哏活儿,包袱不多,对演员的叙述能力要求极高,另外对三本开蒙书还得各种歪批,看着简单其实难度极大。最后的两个“典故”,演员必须煞有介事的说成历史事件,这也很考验演员的气质和学识,一般人还真演不出感觉。

王世臣先生形象就像个老学究,再加上低沉沙哑的声音,自带那种学者的味儿,演出来效果就特别传神。而且王老还在前面加几个小包袱,比如“你这是对我的一种粉刺”,“鸭子哪里有我笨”等等,让人忍不住捧腹。

田立禾——《金龟铁甲》

《金龟铁甲》这块活最难的地儿,就是金龟部分的小孩语,很多演员在处理的时候都去掉模仿小孩语,直接改成大人说话。只有田立禾先生能够把小孩语部分完美呈现,而且田先生还带着表情,把一个哭闹任性的小孩演绎得无比传神,效果也非常炸。

所以《金龟铁甲》仅有田立禾一家,别无分号。

魏文亮——《武坠子》

相声几个打哏节目里,数《武坠子》最难演,因为很多演员容易把角色塑造得“凶狠”“暴戾”,于是牺牲了本来的笑点,变成了舞台处刑现场。

而魏文亮先生则能演出最好的效果,他的嗓子本来就亮堂,学唱武坠子有味道,不像很多演员跟干嚎一样。魏文亮吐字非常清楚,观众能清楚知道演唱的内容,包袱也能自然铺开,这点处理上很多演员做不到,反而把表演重心放在了“乱嚷嚷”制造笑点上,实际上本末倒置了。而且魏先生声音俏皮,形象也憨憨的,表演打戏的时候,没有很强的攻击性,观众看着也舒服开心,不会有任何不适感。

李伯祥——《大戏魔》

李伯祥李快嘴,在贯口方面独具一格,老李的活大部分都会硬塞一些贯口,效果自然就火爆。《大戏魔》也是李伯祥最有代表性的贯口活,把京剧戏名串成一个节目,除了李快嘴之外,几乎没人拿得动。

苏文茂——《批三国》

文哏大师苏文茂,天生就是为了演《批三国》《文章会》这种节目的。别的不说形象上就满分,文质彬彬的一个老先生,说话和风细雨婉婉到来,每一个包袱都自然展开。“苏批三国”也是经典中的经典,让后生晚辈们高山仰止。

高英培——《教训》

高英培的《钓鱼》或许更广为人知,但那毕竟只是个小段子,内容深度有所欠缺。要论代表作品的话,还得数《教训》。这个作品当时有多火呢,高英培范振钰首演是在集中了刑满释放人员的马钢厂,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演一次炸一次,因为高英培先生最后那段忏悔演说太传神,结果这节目成了第一个把台下观众说哭了的喜剧作品。而且王鸣录因为这个相声太火,被一些不良青年砸了门窗,后来连警察都出动,演出的时候专门保护高英培范振钰,这也是相声史上的奇景之一了。

听过哪些相声作品惊为神作?

必须是郭大爷的《我是黑社会》。反复的听了不下百遍,有些梗初期听不懂,后来慢慢懂了才发现是真的搞笑,特地摘抄几段让诸位看看:

片段一,你爸爸是崔健。

郭:你,干点儿正事吧,一天到晚的,你说你混成这样一天到晚一个正形都没有,你瞧瞧人家开车的买大楼房的,你看看你,你一无所有,你脚下的地在走,你身边的水在流,你的手在颤抖,你心中的泪在流。

于:你爸爸姓崔?

郭:你爸爸叫健!

片段二,做人要多往上看,少往下看。

郭:我劝过他,我说大爷您别,别这样。管我?你管我?我是道儿上的,以后你有事大爷给你平。我这一辈子活开了,我这样很快乐。知道吗,你别老往上看,有事往下看。

于:怎么往下看啊?

郭:往下看你会活得很快乐。我想了想,他说的有道理。人活着就是这样,你老往上看,你好不了,非死不可,往下瞧。你做买卖你赔钱了?那还有跳楼的呢。跟他比你很快乐。对不对?

于:我没跳楼。

郭:你这生一闺女你恨得慌,那还有没孩子的呢。

于:噢,对对对。

郭:你这失业了,那还有失身的呢。

于:这没可比性知道吗......

郭:你媳妇不要你了,她也没要我呀。

于:去!跟你有什么关系呀。

片段三,嫂子前列腺犯了

于:我能有什么事求你?

郭:你万事不求人?你家就没事?我给你举个例子吧,哎,你们家什么事儿呢?嫂子吧,嫂子不舒服。你媳妇儿,前列腺犯了。跟王大爷一样啊。

于:哪儿有王大爷啊?

郭:解不出手来。

于:得得得,没有啊,女的没有这病。

片段四,来一两啤酒庆祝成立社团。

郭:一人来一两,一人来一两,哎呀,玩命的吃,庆祝一下啊,成立了嘛。来,来碗拉面。酒足饭饱,这肚子吃得就跟下午五点半的马甸似的。撑死我了,高兴,一走,哎,我手机哪去了?呵,我都黑社会了还有人偷我?打一电话,哎,通了。一般偷手机的不敢开啊,偷完就关了。我这个他开着呢。哎,我手机在你那儿呢?啊,在我这儿呢。呵,还敢跟我这样说话?你跟哪儿呢?你40分钟你上清河找我来。我我怕你?我有队伍的人。把车摇过来,来,拄上拐,你,蹬自行车驮着我,走,清河平事儿去!孩子蹬着我,坐后边搂着腰,后边还跟一拄拐的,还一摇轮椅的。

于:黑社会太惨了!

片段五、海鲜城嗑瓜子

郭:老板来了,哟,您是?黑社会的,收保护费来了。奥,您好,以后您多关照!那不要紧的,今儿不能白来啊,我得吃你。您看看您喜欢吃什么?我喜欢吃什么,你也没有别的,我就喜欢吃这带壳的。好,给抓把瓜子儿。

片段六,人干点好事总想让鬼神知道,干点坏事总以为鬼神不知道。我们太让鬼为难啦。

片段七,看过电影《古惑仔》吗?看过吧?对对,我们就一块的。香港那黑社会洪兴社知道吗?我就洪兴的。不过我们不是总部,我们是分社的。我牛栏山的。

每次听感受都不一样,里边的内容很多都是讽刺社会看清人性的。在看清人性的同时还能叫人乐,这个就是寓教于乐,不要把观众当学生,说相声不是为了教育人。如果说相声的都去教育人了,还要学校干什么?

《我是黑社会》是郭老师2005年“我”字相声系列的代表作之一,里边的《我要反三俗》《我要上春晚》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建议大家都可以听一听,晚上睡觉质量会更高,这是真的。

听过哪些相声作品惊为神作?

冯巩个牛群的《小偷公司》,里面最著名的几句台词:1、我们公司有一副对联特别反映这个问题,上联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是: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2、结尾处牛群的一句“官僚主义害死人那”。

听过哪些相声作品惊为神作?

什么叫“惊为神作”?

第一,你可能之前没听过类似的相声,这段相声的新颖程度让你惊奇不已。

第二,你可能之前听过类似的相声,但这段相声的表现力之强让你赞叹不已。

第三,这段相声你会听很多遍都不腻烦。

优秀的相声作品有很多,但大部分相声都可以用优秀、精彩或者凑合、还行来形容,能让笔者产生“神作”之感的并不算太多,谨列出六段来以供参考:

一、郭荣起,朱相臣/张振圻/马志存《打牌论》

这段相声创作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曾在北京天津一带轰动一时,解放后也说了几十年,可谓是经典流传经久不息。

这段相声改编自《赌论》,但比《赌论》结构更为集中,节奏更快,其正活是描写两个人,一个是打麻将的赌徒,另一个是玩“斗十和”的家庭妇女,郭荣起将这两个人的心理、语言、动作、表情描绘得淋漓尽致。据说郭荣起为了创作这段相声深入麻将社和老太太群体里观察了很多天,有时候带着水萝卜当礼物,就为了能蹲在老太天跟前看她们打牌听她们说话。

笔者第一次听到这段相声时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行云流水如入化境”,

二、侯宝林、郭启儒《三棒鼓》

侯宝林传世的经典作品有很多,比如《空城计》《关公战秦琼》之类都无比经典,但笔者对侯大师的作品能有“惊为神作”感觉的则是不那么知名的《三棒鼓》,不过虽然该段相声名气不算太大,也被侯大师列入个人最满意的七段作品之中。

《三棒鼓》也是改编作品,原型是《学评戏》,在《三棒鼓》中有两个地方值得一提,一个是保留了比较早期状态的评戏唱段,比方说花莲舫的《刘公案》和老白玉霜的《玉堂春》选段,还有两个大妈听的《老妈开磅》。

另外一个则是侯宝林学老太太和零打钱的人,如果说学天津老太太最好的是郭荣起,学北京老太太最好的就是侯宝林。这段零打钱的人和老太太之间的对话切换自如画面感十足,不用看相声TV你都能感觉到那个尴尬的场面,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段子。

笔者对这段相声的评价是“惟妙惟肖身临其境”。

三、马志明、谢天顺《纠纷》

《纠纷》是马志明自己在派出所办事时偶尔看到的一件小事改编而来,这段相声本身几乎没有包袱,就是描述两个人从纠纷的展开到化解的过程,说单口相声吧也不像,但谢天顺还确实没几句词,是一个比较另类的相声作品。

这段相声妙就妙在马志明的台词毫无破绽,和侯宝林《三棒鼓》类似,你不用看画面,光听相声就能看到三个人丁文元、王德成和派出所民警置身在你面前,除了派出所民警是马志明的本声之外,丁文元和王德成都是他用嗓子演绎出来的。

笔者对这段相声的评价是“个性鲜明过耳不忘”。

四、李金斗、陈涌泉《武松打虎》

这是李金斗和陈涌泉的成名作,凭借该段相声他们斩获了一系列奖项,相声作者是廉春明,排练过程中又得到京剧名家李万春的指点,因此该段相声一经问世就火了。

《武松打虎》强在表演内容的丰富上,中间有纯正的京剧,有搞笑的调侃,有时代的现实还有辛辣的讽刺。

李金斗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首先说他在其中是一赶四,一个人饰演四个角色。此外,他不光有唱段抖包袱,还有精彩的动作戏,该段相声唯一的遗憾是你不能光听还得看,这也是新时代电视相声的特点。

笔者对这段相声的评价是“新老合璧多彩绚丽”。

五、姜昆、唐杰忠《虎口遐想》

不管多少人诟病姜昆,但姜昆确实在相声上有独树一帜的贡献,电视相声不是从姜昆开始的,但奠定电视相声标杆和风格的则是姜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虎口遐想》。

《虎口遐想》的作者是梁左和姜昆,其原型取自梁左的小说《虎口余生》,在这个小说基础上姜昆将其变成相声语言形成《虎口遐想》。

《虎口遐想》在内容上是偏荒诞的,采用的是主题是“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过的但并非绝对不会发生的事”,不过那是在八十年代没发生的事情,近几十年来游客拿自己喂老虎的事情还真发生过好几次。

这段相声强就强在节奏极快的同时包袱全都跟得上,几乎是一句一个包袱,让你耳不暇接,刚刚还在为上一个包袱会心一笑马上下一包袱又出来了,因此现场可以形成连续的爆笑,效果极好。笔者第一次听的时候真的是傻掉了,只顾跟着笑都来不及思考,就感觉跟第一次吃自助餐一样,哎呀,怎么那么多好吃的,这不是梦吧。

可以说,《虎口遐想》为之后的电视相声发展树立了一个极高的标杆,能达到该相声水准的作品并不多,同样是梁左、姜昆、唐杰忠合作的《电梯奇遇》也有类似的效果,梁左写给牛群冯巩的《小偷公司》也类似。

笔者对这段相声的评价是“全程高能无人可及”。

六、郭德纲、于谦《西征梦》

《西征梦》改编自传统相声《得胜图》,最早叫《堆儿兵做梦》,后来张寿臣改编成《打白朗》,这也是传统相声中改编比较成熟的一段作品。

郭德纲在2004-2005年成名时的代表作就是《西征梦》,这也是他当年成名的法宝,那就是改编传统相声,融入新时代的玩意儿。笔者当年第一次听到这段相声时立刻被吸引住了,原来相声还能这么说?!

《西征梦》在结构上和《得胜图》是一样的,郭德纲将其内容更加荒诞化,达到了“无厘头”的效果,这也是该作品能够迅速俘获大批新老相声迷的魅力所在,老听户能听到里面的传统相声味道,新相声迷能够听到新时代的搞笑方式。郭德纲后来的相声作品也有不少,但不少都在模仿《西征梦》,也没有哪段在艺术上能超过《西征梦》。

笔者对这段相声的评价是“古为今用时代潮流”。

当然,各花入个眼,以上六段相声仅仅是笔者心目中惊为神作的作品,确实是第一次听就有耳目一新之感的好相声,每个人听相声习惯不同,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听好相声。

听过哪些相声作品惊为神作?

这个太多了,郭德纲早期的相声基本上都能让人笑不拢嘴!网上流传着一句话,郭德纲说相声的视频清晰度越低经典度越高!而这些相声不知道为什么老郭现在也很少说了,他的徒弟可能是驾驭不了,也很少有人说!

像最早的你字系列:你要锻炼、你要折腾、你要高雅等等。

还有我字系列:我是黑社会、我要玩儿网游、我要闹绯闻等等。

还有老郭根据传统节目改编创新的如:西征梦、梦中婚、夜行记、大上寿、红事会、白事会等等。当时老郭的创作力,可以说是极速!几乎场场都有新作品!

但是在这些里头,真正最好的应该还是跟张文顺老先生说的《相声五十年之现状》,这段相声未来绝对是在相声史有浓重一笔的!这段活里,老郭在密集的包袱里,普及了相声从无到有的发展兴衰历程!而且这段相声老郭只有跟张文顺老爷子说,才是那个味道!即使跟几十年的亲密搭档于谦于大爷说都达不到那个效果和韵味!

有心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这段相声的经典之处多不胜数!可以说是一段教科书一般的标杆型节目!

听过哪些相声作品惊为神作?

能被称为神作的相声作品,首选马三立、赵佩茹、郭荣启的扒马褂,珠联璧合,绝对的神作,其次,侯宝林、刘宝瑞、高凤山的卖马,三个人的合作堪称绝配,对比之后的德云社版的就能看出来差距。第三马志明黄族民的大保镖,太经典了,十三拍,双飞燕,大段的贯口,更可贵的是一点不乱,节奏非常好,没有一个字的废话,更是去掉了好多不必要的包袱,显得这个作品短小精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