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哪些人是从小跟郭德纲长大的?
郭德纲常说:XXX你不是我生的,但你是我养的。
XXX打小跟着我长起来,十几岁就在我家吃饭,现在吃成这样了。
等等诸多版本,基本上都是一种立人设的生意口,一方面让观众感到两人关系近,另一方面建立自己家长的预设形象,以备将来这人离开了,粉丝会产生“儿子背叛父亲”的厌恶感。
其实稍微有脑子的人,自己上网查一下德云社这些所谓“儿徒”“爱徒”的履历,就知道他们到底是谁养大的,跟郭德纲有多少恩怨情仇。
何云伟,1981年生人,加入德云社的时候21岁,而且何云伟是北京人,平时都住自己家里,再加上带艺投师,还是京城小名票,郭德纲连学费都不敢收他的(要收人家也不给)。当然偶尔可能去郭德纲家吃过饭,所以才有“师娘的鱼汤”这个典故,但你总不能说吃你几顿饭喝你几碗鱼汤,就变成你养大的吧。
曹云金算是跟郭德纲最久的一个了,跟何云伟前后脚加入德云社,高中没毕业16岁就来了北京。而他也确实跟着郭德纲吃住很长一段时间,大约五六年的时间,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倒是可以算郭德纲看着长起来的。
问题是,曹云金跟郭德纲吃住都交了钱的,而且还交了3000元拜师费,每年8000元学费,每月500住宿费500伙食费,还因为交不出钱被郭德纲赶出来过,后来被何云伟收留才渡过难关。
这玩意儿只要扯上钱,那么亲密程度直接就变味了,我付钱你教学,我付钱你管我吃住,这好像不存在什么恩赐和父爱了。世界上哪个父亲会让十几岁孩子给他打工,还每月缴纳生活费住宿费,这就是老板+房东+餐饮老板嘛,如果这种交易行为都能扯上父爱,那我们每天逛菜市场都能认一堆父母了。
潘云侠张云雷2003年进北京,跟王惠沾亲戚,所以郭德纲王惠两口子对孩子也非常诚恳,告诉他们进北京学影视表演,然后学了相声。潘云侠被忽悠交了5000元拜师费,张云雷未知,但两人跟曹云金住一屋,却没有缴纳伙食费住宿费,可见亲戚的孩子就是特权多,在购买父爱的开销上也更节省。
不过两人在两年以后都退出了,潘云侠彻底告别了相声舞台,张云雷则跑出去当社会小青年,一直到2010年才正式回归。两年时间孩子能成长多少不好说,反正退出的时候几家人闹得不太愉快。
当然现在张云雷回归,而且发展得还特别好,所以围绕他的人设打造就多了很多,比如几岁就跟着表姐学艺,八岁就已经邂逅了自己未来的姐夫,并且拜师入门。后来2016年磊磊南京南站惊天一跳,被郭先生救了回来,所以救命之恩如同再造,所以磊磊也就喊郭先生爸爸,也就算他养大的了。
少东家郭麒麟,生于1996年,当时郭先生三次进京,正在为了将来变成一条龙而挣扎,跟前妻也就是郭麒麟母亲感情破裂,所以孩子跟他不太见得着面。后来两人离婚,郭先生也跟王惠成就了万世神仙眷侣,直到2007年郭麒麟才北上投靠父亲,两人见面还透着一点生疏,后来才慢慢通过人设补完计划,变成了如今的娱乐圈模范父子。
郭麒麟成长到懂事期间,郭德纲影响应该是很小的,后来投身职场,郭德纲对他影响才正式开始,比如怎么营销怎么炒作怎么立人设怎么让人以为你情商高等,这些神技能都是父亲教的,所以虽然郭麒麟不是跟着郭德纲长大,却是父亲赏饭的。
剩下那些阿猫阿狗,基本上都是打工者身份加入的德云社,也扯不到什么跟着养大了。岳云鹏孔云龙栾云平这些都是成年人加入,在德云社不同分工,后来都混整了而已。烧饼是父亲卖了房从东北来北京学手艺,而且他也不是跟着郭德纲住,平时都是跟父母住的,只不过后来人设需要(主要是为了怼曹云金),所以烧饼变成了吃喝拉撒都是郭德纲负责,也成了他坚守至今的“儿徒”。
陶阳呢,加入德云社的时候已经十岁,但他是父亲母亲一起都打包在德云社工作,而且他的人设中,前十年都是活在地狱里,被前一任师父当赚钱工具,直到遇到郭德纲才重获新生。而且这个人设陶阳父母也不反对,所以陶阳去掉前面黑暗的十年,后来开始重生的话,那他就真的算是郭德纲看着长大的,而且就他这么一个孤例。
德云社哪些人是从小跟郭德纲长大的?
老郭说的都是真的!现在最红的儿徒就是张云雷了!2001年,9岁的张云雷住进郭德纲家,他是王慧的表弟。这种遵循旧式培养方法,从小与师父在一个屋檐下同吃同住的徒弟,叫儿徒,郭德纲家里同时住着好几个。接下来的4年,张云雷的每天大致是这样开始的:大清早起床跟着师父去河边喊嗓子,回来之后,给他点上一根熏香沏好茶,然后他就沙发上一坐和几个小伙伴侃大山。郭德纲喜欢在家里焚香,点香的工作也交给小徒弟,以这种老派风格生存于现代社会,张云雷一点不感到奇怪,他完全融入了,当年的经历在他身上留下痕迹。人家90后出去都喝饮料,张云雷永远是拎一个茶杯。
当时郭德纲在北京尚未落稳脚跟,还要租房住,自己糊口艰难还要带徒弟,为什么要做这样经济上毫不划算的事情?就是因为太爱相声了,想有一些传承!
儿徒们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背诵报菜名、地理图等基本功还要不断的学习传统段子。张云雷专攻太平歌词,那时没有电脑网络和相关书籍,郭德纲把每段唱词录在复读机里,供徒弟模仿。
孔云龙曾经说过,张云雷曾挨过郭德纲的揍,没见师父生气时打过其他徒弟,反而是开玩笑的时候会往腿上捶,特别用力还不能躲。但对于徒弟们来说,师父郭德纲最可怕的状态不是动手而是不理人,沉默会让他们有一种特别的压力感,那是郭德纲的方法。打是亲骂是爱,郭德纲对他们都非常严厉,才让现在云字辈的徒弟基本功都非常扎实!
许多早期入门的徒弟都在郭德纲家住宿,2006年,郭德纲在大兴租下一个大院,孔云龙、岳云鹏、烧饼等人全部住进来管吃管住,李云杰、栾云平有时也经常住在这里。郭德纲不会开车,但郭德纲专门买了辆金杯面包车,演出、买米买面、买油买菜,都靠这车运输。每天最少七八张嘴吃饭,徒弟经常帮忙打扫卫生,为满足更多徒弟留宿,家里始终保有放着上下铺的客房。春节时候,一些外地的徒弟也不回家,跟师父一起过年。师娘王惠喜欢和徒弟打成一片,有时她会带着大家出去唱歌,他们经常拿着摄像机拍小品玩,关系处的都非常好,郭德纲从不参与,没事就是在家听曲听戏听段子,有时写写画画创作一些段子。
郭德纲的徒弟们入门大多是白纸一张,这就是德云社的故事最动人的地方,赵云侠以前是个搓澡的、岳云鹏孔云龙以前是饭店打杂的,没有人关心你是谁、从哪里来、你的相貌、学历和身材,德云社有很多体重超标、外形平庸的学员大概就因为此,最重要的是你在台上的活怎么样?你能变成什么样的人!对于任何一个存在竞争的地方来说,这已经足够纯粹了!
(早期作为背景的小角色,现在成为了大明星)
现在郭德纲提起儿徒都是一脸欣慰,个个都能独当一面,张云雷、岳云鹏、烧饼等人越来越好,陶阳也是越来越稳,郭德纲对其寄以厚望,未来无限可期!儿徒们一个个长大,郭德纲容貌和气质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
德云社哪些人是从小跟郭德纲长大的?
从小学艺的在相声界称之为儿徒,郭德纲对这些儿徒都十分用心的培养,可是徒弟们却各有各的特点。有的顽皮、有的乖巧、有的有才、有的争气。这些人都有谁呢?
最顽皮的儿徒——烧饼
烧饼大名朱云峰,2004年13岁的烧饼来到德云社跟随郭德纲学艺。烧饼的学艺过程还是比较传统的,他一边打杂一边学艺。据郭德纲说烧饼最是讨人嫌,狗见了都烦他。曾经还因为吃不饱而偷狗粮吃,遭到过狗的围攻。弄坏过德云社的楼梯扶手,搞坏过舞台的烟雾机,绝对是郭德纲儿徒中最顽皮的一个!
最乖巧的儿徒——张云雷
张云雷是11岁时拜师郭德纲的,从小郭德纲把儿子交给于谦培养,而自己却把张云雷当做儿子一样管教。张云雷对郭德纲也是最为听话,郭德纲说什么他听什么。在《欢乐喜剧人》舞台上,还能够看到张云雷时不时的偷看郭德纲的脸色。
最有才的儿徒——陶阳
陶阳被称为京剧神童,从小就对京剧有着超人的天赋。小时候获得过不少的奖项,多次登上央视的舞台。2007年认识郭德纲,2009年正式收为徒弟,起名陶云圣。郭德纲对陶阳特别重视,曾经说过“13岁的陶阳是我唯一的朋友”。
最争气的儿徒——岳云鹏
严格说来,岳云鹏不能算事儿徒了。可是他拜师的时候年岁也不算大,并且跟随老郭比较早。岳云鹏在德云社里,绝对是属于那种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形象,多少次的中层会议都建议开除他。可是郭德纲的妻子王惠对小岳岳非常好,坚决不肯开除。现在看来,小岳岳绝对争气,已经成为了德云社弟子里面最火的一个。
有人说还有曹云金、何云伟也算是儿徒呀,他们现在只能算是叛徒了,就不多说他们了。
我是雨天论娱乐,欢迎点赞关注!
德云社哪些人是从小跟郭德纲长大的?
这个问题涉及到“儿徒”。
徒弟分两种,一种是儿徒,一种是学徒。儿徒是从小在家吃住,跟师父一起长大的,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学徒是不在家吃住,就是跟师父学艺。
从小接受传艺和修德,儿徒们得到的培养教育肯定比一般学徒要丰富。从小对儿徒们疼爱,但是要求也很严,尤其练功。
担心儿徒们成功后“膨胀”,师父告诉观众:不要过分地去捧他们。他希望徒弟们都能稳稳当当的红很久,都能成“角儿”。这是从小的教育,也是一生的教育——“你永远没有你想想的那么厉害。”这是师父对徒弟们真正的爱!
从郭德纲口中说出来的,从小就在身边长大,“不是我生的,却是我养大的”孩子有:陶阳陶云圣、小辫儿张云雷、烧饼朱云峰。岳云鹏、曹云金也被称“儿徒,虽然他们当时十几岁了,但是也是吃住在师父家,跟师父一起长大。(曹后来离开,师徒关系客观存在,跟德云社没关系了。也是师父当年的心血。)
1、陶阳最初是认的“干儿子”,后来收徒的。一般情况下,郭德纲的儿子,是于谦的徒弟。郭德纲的徒弟,是于谦的干儿子。反过来也是,于谦的儿子是郭德纲的徒弟,于谦的徒弟是郭德纲的干儿子。只有陶阳例外,先收义子后收徒。
陶阳原来是“京剧神童”,非常聪明,人见人爱。多次上春晚,很多国家领导人点他的节目。郭德纲在节目中见到陶阳唱京剧,喜欢的不得了,就说认义子。
陶阳也是非同寻常的有灵性。关于“京剧神童”和男孩子嗓子“倒仓”(变声期)的事,一说就懂,一点就透。“如果倒仓后还能唱京剧,那就继续唱,如果嗓子不行了,那就说相声。”陶阳听了师父的话,先认了义父。后来就在师傅家吃住学艺、真正“拜师”。
现在看陶阳小时候的视频,那嗓子,透亮!那唱腔,那步法神态,有范儿!现在长大了,嗓子不如以前,但是韵味增加了。
孩子聪明,思想和心理上引导的好,也不是那“忘本”的孩子,德行不出偏差,好好发展,日后必成大器!
现在师父又专门为他成立了“麒麟社”,请京剧名家“麒麟童”等老艺术家和京剧票友们参加教育、指点和同台演出。
每次有机会演出,陶阳也都拉着郭麒麟同唱。可见这个孩子确实挺懂事。将来“麒麟社”势必要带出来一队“京剧演员”或者“京剧+相声”演员。(陶阳父母也被郭德纲接到德云社安排了工作。)
2、小辫儿张云雷。原名张磊,艺名排“云”字辈,郭德纲早期徒弟。七、八岁就跟着郭德纲学唱太平歌词,大鼓,梆子等。开始跟着郭夫人王慧——张云雷表姐。当时王慧演出很多,出名很早。后来跟郭德纲学相声的很多基本功。被誉为“太平歌词老艺术家”,“德云社曲库”等等很多头衔。
很多后来德云社的学员都是跟着张云雷早期的“太平歌词”视频学唱的。客观上也起到了“半个教员”的作用。
所以张云雷圈内人缘好,一方面是自己可爱,同时也是专业上受人尊重和敬佩。“未见其面,先闻其声”、“未见其面,先闻其道”,这也有受教于人,“先入为主”的“师生缘”。
10岁拜师,12岁登台。后来嗓子“倒仓”离开几年。嗓子好了以后又回到德云社。小时候家里娇惯他,脑后给他留个长长的小辫子,得名“小辫儿”。曾经出场“倒二”,师父是最后,言称“没有人能接得住他”。可见自己的功底和师傅的疼爱。
2016年8月22日晚,南京演出结束因多喝点酒,去南京高铁站送朋友,从十几米高的送了平台坠落,“一跳而红”。惊天一跳,牵动无数观众和粉丝的心。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险些丧命和失去登上舞台的机会。好在上天眷顾,伤好后再登台,台风稳健了许多,心态沉静许多。观众和粉丝们更喜欢他了!一曲北京小曲《探清水河》,春节前后又红遍“抖音”!
3、烧饼朱云峰:长的丑、出奇的淘气。郭德纲称“站院里把狗吓一跳”。淘气闯祸小时候几乎天天有周边邻居们去找,德云社“中层干部”经常跟郭德纲说“开除他得了”。但是烧饼父母是明白人,一有事了,被请来德云社,把孩子说一顿,烧饼就消停几天。
现在烧饼也被带的逐渐知道台上台下的分别了,不到上台演出,还参加一些电视节目。“原来演出不敢让他上台,什么都敢说。”只有台上换灯泡时让他上台“填空”,灯亮了他就下去。前两年也结婚了,师傅感叹“我的饼儿长大了”。
4、对岳云鹏也称“儿徒”。虽然当时十几岁了,但也是吃住在师父家,像儿子一样对待。岳云鹏曾经被师兄弟们“反应”吃的多,什么都不会,也都被“中层干部”要求“劝退”。后来师父说:“这个孩子就是给我扫一辈子地,我也愿意要他。”后来人们就不再说了。
师父就是看中了小岳岳的孝顺、厚道、实在。有什么想法就会跟师傅直接说。小岳岳观众们都很喜欢他,就是因为他的踏实,质朴,逗乐。
农村出来的苦孩子,赚钱都给父母、兄弟姐妹们花,自己就留一小部分。父母生病住院师父也都出钱管着。小岳岳父亲去世前几年,跟他说:咱们盖个房吧。小岳岳就出钱给家里盖房,花了几十万。后来感觉到,这是父亲对小儿子小岳弟弟的照顾,老伴儿跟小儿子一起生活,也生活的方便些。
岳岳母亲有病住院,当时师傅给出钱、找医生,在北京手术的。现在小岳岳赚钱也多半给家里亲人花。
有孝心、顾亲情的孩子,德行上错不了。所以一朝“开窍”,就不得了!“受命于危难之际”,他为师父、为德云社撑起了一片天,师父也为他铺开了开满鲜花与掌声的成功之路!小岳岳和张云雷等人的成功应该感谢离开的、师父当年的心血们,给他和后来的师兄弟们腾出来舞台和机会了。曹云金也是“儿徒”。只是后来关键时刻的出走,实在令人痛心和不愿评价。曹云金也是“儿徒”,虽说师徒关系不能抹杀,互相也都承认,但他跟德云社已经没有关系了。在师傅家吃住三年,“来时十几岁,戴着棒球帽,背着双肩包,唱着流行歌曲来的。”学有所成,师父带着他参加各种活动,捧红他。后来在师父和德云社的困难时期出走,类同“釜底抽薪”。“逢难变节”,招黑无数。就老郭的心血和他学到的“真传”,愧对了师父的心血,愧对了曾经喜欢看他演出的观众。原本挺好的孩子,如果一直好好学习和演出,不曾“膨胀”,今天他会怎么样呢?也希望他好自珍重,自求多福,好好发展吧!
别人就不多说了。可以说,凡是从小跟师父一起长大的,该学的本事学到手,适当的时间到了,师父都能给你铺路搭桥捧红你。只要德行不出偏差,肯定前途是光明的。
成功=个人努力+贵人相助+一个时机(点火引爆)!
从多年的经历和现实看,郭德纲无愧于“师父”的称谓,无愧于每一位好好做人、好好做艺的徒弟。同时也相信能够看到德云社的未来:
德云社分社遍地开花,徒弟个个独当一面。人人永远尊重“衣食父母”、尊重师父和同门、同行。把传统相声和传统曲艺种类都能尽量的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知道和听到传统相声、京评梆曲……
同时祝愿相声界的明天能够精诚团结,和睦相处,恢复曾经的“全国相声一家亲”的局面!
德云社哪些人是从小跟郭德纲长大的?
嗯,这个问题提得不错,具有归纳意义。郭德纲常说徒弟分三类,第一类就是儿徒,从小跟到大,跟亲儿子一样养着并传授手艺和生存本领,情同父子。德云社演员中,比较有名且从小(以10岁以内为界限吧)就到郭德纲身边学艺的,大概有以下几位,我们一一聊聊。有漏掉的敬请补充指正。
张云雷,江湖称号“二爷”、“小辫儿”,9岁就到北京跟郭德纲学艺,11岁正式拜师。早期上台表演时留着小马尾辫(故有小辫儿昵称),又因在郭德纲徒弟中排行第二,故又称二爷,风格走“骚浪”路线,擅长太平歌词、莲花落、评戏、小曲小调,常被郭德纲调侃为“硕果仅存的年轻老艺术家”。
小辫儿在2016年发生了南京南站“十米无水跳台”事故后,康复上台表演风格基本全变了,显得更加稳重成熟了,没有了此前“骚”劲。诚如郭德纲所说:张云雷大难不死,必会大火。果不其然,小辫儿凭借一首《探清水河》红遍了大江南北,圈粉无数,现在是德云社当之无愧的“票房第三”。目前小辫儿是德云八队队长,搭档是杨九郎,他的粉丝官宣为“二奶奶”。
陶阳,相声艺名陶云圣,“京剧神童”,2007年年仅9岁的陶阳就在天津认识了郭德纲,并随后认郭德纲为干爹,2009年正式拜师郭德纲并开始学习、表演相声。陶阳天资聪慧,京剧是其强项,小小年纪就斩获了无数奖项。相声说得一般,主要还是以唱为主,看他小时候在舞台上唱《照花台》时,一开唱台下观众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很受喜欢。
当然喜欢他的不止观众,郭德纲更是将其视为“掌上明珠”,精心呵护、栽培。曾说:“13岁的陶阳是我唯一的朋友”,可见是真捧这位儿徒。郭德纲甚至还将陶阳送去系统性学习麒派京剧,还专门成立了“麒麟剧社”。有些可惜的是,长大“倒仓”后陶阳音色明显比小时候弱了些,临场反应好像也比小时候慢半拍了。
烧饼,原名朱建峰,艺人朱云峰,不过观众更加熟悉他的小名。烧饼早期随来宝刚学快板,2004年烧饼拜师郭德纲,这时已经十二岁,不太符合前面说的“10岁以内”的标准,姑且算是吧。
相比岳云鹏、张云雷、孟鹤堂等,烧饼虽然也是得到郭德纲的力捧,但一直不温不火,这点估计和他的表演风格有关。有的观众觉得他太“虎”,吐字不清,段子也不搞笑。
德云社哪些人是从小跟郭德纲长大的?
天下第一大相声帮帮主郭德纲常说,徒弟分三种,第一种是儿徒,就是从小在跟前长大,跟亲儿子一样养着并传授手艺和生存本领,情同父子;第二种就是师徒,长大以后拜师学艺;第三种就是“叛徒”,都有谁呢?慢慢琢磨吧。今天重点是聊聊儿徒。
张云雷,江湖称号很多,“小辫儿”、“二爷”、“老舅”等等,九岁就到北京跟郭德纲学艺,十一岁正式拜师。早期上台表演时留着小马尾辫(故有小辫儿昵称),又因在郭德纲徒弟中排行第二,故又称“二爷”。
早期,张云雷舞台风格走“骚浪”路线,擅长太平歌词、莲花落、评书、小曲小调等传统“学唱”,常被郭德纲调侃为“硕果仅存的年轻老艺术家”。2016年南京南站张云雷“十米无水跳台”事件后,康复上台表演风格基本全变了,显得更加稳重成熟了,没有了此前“骚”劲。
如同郭德纲说话:张云雷大难不死、必会大红。果不其然,张云雷凭借帅气和才情,以一首《探清水河》为突破口,瞬间红遍大江南北,圈粉无数,现在是德云社当之无愧的“票房第三”。
陶阳,相声艺名陶云圣,“京剧神童”,小小年纪就极具京剧天赋,获得过无数京剧类奖项,2008年年仅十岁就登陆春晚舞台,与京剧名家于魁智,李胜素同台献技。
在九岁时,即2007年陶阳在天津结识了郭德纲,并认其为干爹,从此加入德云社大家庭。两年后拜郭德纲为相声门师父,学习、表演相声等传统曲艺。当然,舞台上陶阳相声说得还是一般,主要还是以唱为主,毕竟这才是他的强项。小时候在舞台上唱《照花台》时,一开唱台下观众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很受喜欢。
郭德纲对他更是疼爱有加,精心呵护、栽培,除了传授相声艺术外,还将陶阳送去系统性学习麒派京剧,又专门成立了“麒麟剧社”。有些可惜的是,长大“倒仓”后陶阳音色明显比小时候弱了些,临场反应好像也比小时候慢半拍了。
朱建峰,艺名朱云峰,小名烧饼。相比于艺名或原名,大家恐怕都记住了“烧饼”这个具有解饿功能的江湖称号。烧饼早期随来宝刚学快板,2004年烧饼拜师郭德纲,这时已经十二岁。
郭德纲对烧饼也是非常宠爱,多次想捧红他,包括《笑傲江湖》等综艺选秀节目都上了,可惜至今不温不火,相比岳云鹏、张云雷、陶阳、孟鹤堂等师兄弟,烧饼名气低了很多。这也许和他“毛躁”性格、吐字不太清晰以及表演风格不被观众接受有关吧。
除了上述三人之外,至今仍在德云社的郭德纲的徒弟中,有的是大学毕业才拜师学艺的(如栾云平),有的则是成年了才加入德云社(如岳云鹏),都不算“儿徒”。至于少帮主郭麒麟,他师父是于谦老师,是郭德纲儿子但不算“儿徒”。
于谦老师的公子,虽说是郭德纲徒弟,不算“从小就在跟前长大的”,姑且不算“儿徒”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