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已经人满为患,郭德纲还会不会收“龙腾四海”科徒弟?
如果郭德纲能够把德云社彻底娱乐化,以后的学员都打造成像张云雷孟鹤堂秦霄贤这种流量偶像,并且能够确保走红的周期,有一套稳定的运营模式。那么别说龙腾四海四科,就算再加八科也没问题。
国内的乐华、天娱、华研国际等行业巨头都在做量产艺人的生意,也有固定的资本跟顶级平台,在公关能力方面也是一流,粉丝管理跟运营也是专业水平,一点不输给日韩。
但是要转型成专业的娱乐公司,德云社的家族管理模式就会被打破,因为要形成完整的利益链条,那么大量资本就会入驻德云社,分走蛋糕的大头。而且更专业的艺人培训团队,会对艺人的包装跟人设打造更加完整,但也会打破郭德纲一言堂的格局。
另外专业经纪公司不需要一个宇宙大宗师高高在上,德云社未来一旦要走纯流量路线,郭德纲就只能是一个跟其他徒弟平等竞争的艺人,撑死了地位高一点算队长级别,绝不可能是现在这种宇宙中心,连阳光空气都要向他臣服。对于资本而言,没有什么高高在上的大宗师,只有能赚钱的工具,以及不能赚钱的废物而已。
郭德纲作为创始人,自然可以跟家族得到一些股份,但要独享所有话语权,并且想当然的去操控资本的流向,那就不可能实现了。
也只有把娱乐圈专业资本放进来,才可以维系德云社将来的发展,否则继续这种落后又封闭的家族式管理,以及隔三差五的弄一些沙雕公关案例,这份虚假繁荣破碎也不会太遥远了。
德云社现在是一多半已经跟相声无关了,但依然是过饱和状态。郭德纲八十几个徒弟,外加其他演员几百号人,真正有能力养活自己的一半不到。而在娱乐圈也排的上线的演员还不够两位数,大部分的都是在强吃粉圈福利罢了,而德云社对于粉圈的运营非常外行,散粉多不说,氪金能力又高度不平衡(张云雷占了一半多)。年轻演员光靠小剧场和商演根本无法出圈,只能搭着郭德纲岳云鹏等老人的余热勉强维系,综艺影视资源也被高不成低不就,主要原因还是郭德纲家族什么都想吃大份儿,无法引进更多资本,所以格局一直打不开。
相声早就不是德云社的主要营业领域了,李菁之前就说过,相声市场一直就很小,全国能够养活几百个相声艺人已经很勉强,现在凭空冒出来几千个,那么多出去的那些都不是在相声行业抢蛋糕,而是打着相声人设进军娱乐圈罢了。
那群成天嚷嚷着自己拯救了相声行业的德云社粉丝,基本都是只知道追星,连相声是何物都不知道的外行,他们从来也没踏入过相声领域半步,将来德云社的热度一降,这些人也只会换个地儿追星而已。而相声受众依然是之前那一拨,并且在原来的范围内继续传承,既不会因为德云社而扩大,更不会因为德云社衰落而散去。
所谓的相声虚假繁荣,更大程度就是德云社虚假繁荣而已,跟相声无关。
更要命的,郭德纲乃至于全德云社现在都处在一个吃老本,业务一滑千里的状态,之前四科徒弟郭德纲教过的两只手数得过来,大部分都是斗笑社才第一次跟郭德纲对话。而剩下四科照样也会是这种模式,而且筛选出来的力捧对象也越来越远离相声。估计到了龙腾四海的学员,挑出来的人才都是大褂男模了,相声连标签都贴不上。
借用郭德纲师父金文声的名言:现在我们这行出了些坏人,把收徒弟当买卖,管徒弟要拜师费,五千一万的都有,而且一次收一二十个,你这是收徒弟,还是卖爹呢?
德云社已经人满为患,郭德纲还会不会收“龙腾四海”科徒弟?
郭德纲的宏图大业还没完成,不可能不招!
题主说的人满为患,应该是单看数量得出的结论吧。像德云社400多人,在国内看,已经是非常大的体量了。其实是连同综合、维护、服务等人员都计算在内了。真正参加演出的也就200来人。
现在郭德纲广纳英才,相声园子里几十年的大佬刘春山、杨进明都请来了,甚至有传言刘伟洲也在沟通中。这明显不是人满为患的迹象啊。反而有点人员不足的感觉。
这么大的动作,很容易被理解成在为分社做准备。毕竟小辈的人才要出头,得有场子去。也得有几个老人把持着。这样多少才会稳当一些。这应该是和老郭自身最接近的想法。
现在郭德纲九字科的徒弟(张九龄王九龙为代表)开始上电视节目了,这也就预示着霄字科出头的日子不远了。众徒弟中,郭德纲给每个人的定位不同,他们自我的追求也不同,发展现在也都各有起色。云鹤九霄,整体看下来很少有不知名的了。所以龙腾四海这四科,肯定要收,而且还会很迫切。
近两年德云社的发展十分迅速,老郭之前的人才储备已经有点吃力了。新人可不是三年两载就能轻易上位的。越早的人才储备,越对德云社未来的发展有利。
所以综上所述,云鹤九霄,龙腾四海不仅是张文顺先生留给郭德纲的八字自愿,也是德云社相声演员的主要组成部分。龙腾四海,会一如既往的收到郭德纲的麾下,将来更会成为德云社的铮铮铁骨。
德云社已经人满为患,郭德纲还会不会收“龙腾四海”科徒弟?
现在德云社中坚力量渐露头角的都是鹤字科和九字科的徒弟。
拿第一次上《笑傲江湖》的张九龄来说,他是老郭今天要捧的小角儿,在节目上老郭介绍,张九龄来德云社已经十三年了。
他是跟着鹤字科一起学习的,但是因为当时年纪小,后来是跟着九字科一起拜的师。
我们拿张九龄加入德云社到渐露头角的时间作为一个参考,大概一个学员,从进入德云社到演出有点成绩,大概是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的。
对比一下其他德云社的成员来说,十年的时间并不夸张,很多默默无闻的徒弟甚至是十多年之前就进入德云社的大有人在。
现在龙字科的学员还没有开始招生,今年还会不会招生已经很难保证了,即便明年开始招收龙字科,等他们崭露头角也是十年之后了。
说实话,十年的时间会发生多少事情谁都很难保证。按着一个普通公司的人员流动来说,郭德纲未来收的徒弟作为人才补充,也并不会有人满为患的感觉。
一般,郭德纲一个字科收的徒弟数在三十到四十不等。两两一组,互为捧逗的,每一科学员里面只产生十五到二十组演员。
其实,学相声的成材率并不算高,每个字科有二十组互为搭档的组合,这二十组演员需要四年的培养时间,因为一般一个字科都是收两批。
两年招生一次,一个字科收两批,这相当于一个字科收完需要四年。四个字科需要十六年。
“龙腾四海”这几科基本上相当于德云社未来二十年内的招生计划。到那个时候,郭德纲六十多岁了,到了退休的年龄了。到了那个时候过得更不再收徒岁数也正好。这二十年间,每隔两年收的徒弟只能补充五六组相声搭档,对德云社的人力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增长。
如果这期间没有人员流失,这十来个人随便在某个一、二线城市开个分社就消化掉了。
而德云社未来的野心或者说蓝图是很宏伟的。不光是郭德纲的徒弟,还有郭德纲的徒孙,总之人才是只会越来越多。版图越画越大。
德云社已经人满为患,郭德纲还会不会收“龙腾四海”科徒弟?
说起相声界的老大,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郭德纲,郭德纲在相声界可是有着很大的名气,而且由他一手创建的德云社现在也是如日中天,想必郭老师当年创办德云社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德云社会有今天的成就吧!
现在的德云社将近有400人左右,目前光是正式演出团队就有8个,每个团队的演员有14-18人,算起来能正式演出的演员有160人左右,而剩余的240个人他们分别是不在演出队演出的大角与几十个还在锻炼的小孩,还有其德云社的幕后人员和正在学艺的培训班学员等等,这些加起来才有400人!
这些人当中,还出现了像龙腾四海科这样的人才,论这样的德云社怎么能不优秀呢?我觉得郭德纲如果有需要,还会继续收徒弟,不会因为徒弟多就不收徒了!
为什么我会觉得郭德纲会继续收徒呢?首先郭德纲是一个爱惜人才的人,就比如岳云鹏,就算是一个笨马也能被他弄成千里宝马!其次就是德云社的演员在前台表演的相声组合并不是很多,虽然德云社有400人,但真正能上台的就少之又少了!
人多但并不代表有名气的就多,出名的也就那几个,岳云鹏、张九龄、张云雷、孙越等等,其背后还有很多上不了台面的,所以郭德纲还是会收徒弟的,他也要为自己今后的人才生涯做一些准备!
只要是人才,我相信郭德纲肯定会一概收纳的!
德云社已经人满为患,郭德纲还会不会收“龙腾四海”科徒弟?
作为一个资深的相声爱好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大家都知道,如今的德云社可以说是兵强马壮、如日中天,徒弟学员加起来足足有四五百人之多,可以说郭德纲为相声这个行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真的是功不可没的。虽然题主说说,德云社已经人满为患,但是个人认为,正如郭德纲所言,相声目前只能称的上是“虚假繁荣”,相声这种艺术形式在舞台上没有小品那样的表现力和张力,如果没有郭德纲这样出色的角儿相声可能很快就会被淘汰。说相声的比听相声的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今因为有了郭德纲,有了德云社的存在,相声也只能说和小品等演出形式平分秋色,也并没有达到空前的盛世。
虽然说德云社的演出非常火爆,门票分分钟就售罄,但是真的还是缺少能像郭德纲这样的角儿,把相声从新包装和定位,符合现代大众的口味,到达永不衰败的境地。当然,公式相声这个思路也是一种,只是感觉不能被大众接受。郭德纲肯定是会继续培养徒弟的,虽然说如今的相声市场明星已经饱和,但是郭德纲还有更高的目标,比如:天津没有德云社分社。有更多的人喜爱相声,从事相声这个行业,相声就会有更多的竞争,行业也才能繁荣。
好啦,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德云社已经人满为患,郭德纲还会不会收“龙腾四海”科徒弟?
说德云社人满为患的,大概不了解德云社的发展前景吧,现在德云社在山东已经建立分社,而且这个分社不得了,山东德云文化广场(济南德云社)位于山大路和花园路交界口东北角!看项目简介上,占地面积不小,并且建设德云综合演艺中心、德云红事会宴会厅、客房、电影院以及自持商业…简直就是一个娱乐中心,这个自然需要很多人来常驻。
另外德云社现在又要重启天津分社,大家都知道,天津作为郭老师的家乡,他一直有想法要把德云社开在天津,早在2009年的时候,在八一礼堂郭德纲在天津开过德云社的分社,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关门。马季徒弟王谦祥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有名的相声演员都在北京,有能耐的都在天津。常去茶馆听相声的天津人,不是行家也是半个行家,没有真功夫压不住台,当年德云社能叫座的演员也就只有郭德纲和于谦,可他们不可能丢下北京的买卖去天津演出,单靠郭德纲的徒弟撑场面当然难以为继。年初的时候,天津的杨仪曾经在自媒体上说到要去德云社说相声,这个可能就是德云社在天津开分社的一个契机,之前因为在天津没有拜码头的缘故,现在有了杨仪的撑腰,德云社在天津肯定能长久办下去。
如今的德云社看上去人才济济,但是真正能拿出来单独卖票能养活一帮人的其实也就是郭德纲于谦,岳云鹏孙越,张云雷杨九郎。像孟鹤堂和张鹤伦还不能完全独当一面,所以德云社为了以后的发展,郭德纲还会继续收徒,但他现在收徒,也像郭老师之前说的,龙字科将会是最后一波大面积招生,以后收的徒弟可能都是带艺收徒的,或者是遇到一个好苗子自己独自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