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于谦是当今相声界最牛的捧哏,他到底厉害在哪儿呢?

于谦在当今相声界只能算最适合郭德纲的捧哏,如果要论捧哏能力,于谦前十都排不进去。

不说远了,德云社高峰就不比于谦差,孙越比于谦也只强不弱,这两人输给于谦的只是人气而已。

先说孙越吧,孙越偶尔会给观众一种一惊一乍的感觉,也就是岳云鹏本来细声细气的抖包袱,孙越翻的时候突然高门大嗓,不如于谦的和风细雨那么舒服。

但这并不是孙越的问题,而是岳云鹏的问题。岳云鹏的相声基本功属于票友跟专业演员之间,他的风格并不是传统逗哏,活儿使得非常散,垫话极其啰嗦,而且岳云鹏经常会在无限拉长的垫话中,忘记怎么入活,这在德云社青年演员中非常普遍。

如果是于谦这种和风细雨的量活,岳云鹏根本拉不回来,只会越来越放飞自我。比如岳云鹏跟于谦合作的《买吊票》,这场活两人演了接近四十分钟。于谦根本拦不住岳云鹏放飞,或者说于谦不习惯岳云鹏的风格,所以没能很好的把他拽住。

而孙越跟岳云鹏使这趟活,只用22分钟左右,于谦跟郭德纲郭麒麟演,同样也是二十几分钟完事。

说白了,岳云鹏这种人,需要一个人强行往回揣,否则你不知道他能把垫话使到地球哪一端去。相反的案例就是史爱东,史爱东是量活力度太猛,岳云鹏经常被他怼得忘词,这又属于火候过了。

孙越则是刚刚好,还有例子就是孙越于谦跟郭德纲合作群口,效果也很明显,孙越在平衡三人台词时做的非常好,既能让包袱响,也能不撞词儿。孙越是最现在德云社捧哏能力接近王玥波的人,毕竟两人都是马贵荣教出来的。

而高峰稍微弱于孙越,主要是他不全职捧哏,一直在捧逗之间互换。所以高峰在跟于谦郭德纲说群口的时候,经常会跟于谦撞词,而郭德纲这时候不但不往回拉,反而往里面参合,弄得台上蛤蟆吵坑一样热闹。

撞词儿之后,通常是高峰收得很快,于谦继续输出,郭德纲继续高强度搅和,高峰这时候只能找气口插一句,所以在这三人群口的时候,高峰经常词儿最少。这不是高峰抢不过,而是他群口必须收着,郭德纲常态就是乱抢话,于谦跟郭德纲的节奏惯了,也只能跟着郭德纲的话头走,于是只能是高峰收着。

这不是说明高峰差,恰恰是他最懂得如何让台上保持平衡,这就是功夫。

而于谦作为捧哏,最大的问题也在于此,他对于跟郭德纲合作的太默契,而且这种默契的前提是不对词儿,大量现挂植入,甚至有些包袱靠本能都能翻。这就让于谦在跟其他人量活的时候,容易出现两人不在一个频道的情况。或者就是于谦在给对方递词儿的时候,让人觉得这种话只有郭德纲接得住,于是舞台平衡感就不好了。

举个例子于谦跟侯耀文合作的《河南戏》,于谦跟石富宽的差距就看出来了,于谦还是典型的一句一接,时不时抖一个包袱返过去。侯耀文其实不习惯这种风格,所以偶尔会出活,当然两人本来也没默契,而且这不是一块完整的活,而是N多段拼出来的现挂大乱炖,所以弄成这样很正常。

但石富宽给郭德纲量活,效果就好很多,当然习惯了郭德纲于谦的风格,会觉得石富宽捧得很闷,一板一眼没有反杀包袱等。但从捧哏的规矩来说,石富宽才是教材级,符合寿老说的捧哏四大要诀“瞪、谝、踹、卖”,而于谦按照老规矩衡量基本上就是错误示范合集。

于谦当年就是因为天赋太差,直接被相声大专班老师劝退了,可见按照老艺人标准,于谦就是不行。而后来跟郭德纲搭档的火爆,其实是建立在郭德纲本身也反常规的基础上,两人频道刚好匹配而已。

而于谦为什么总在强调“郭德纲不说相声了,他也肯定离开这行”,这不是很多人臆想的于谦爱上郭德纲,没他就不想独生等。而是于谦对于自己的短板门儿清,换个搭档他效果就会掉一多半,而且于谦不会愿意花太多时间去专营如何成为一个更万能的捧哏,他的兴趣点基本都在玩上,所以你也不会看到一个捧哏巨匠于谦的诞生,他注定就是郭德纲身边的相声皇后。

所以于谦并不是历史最强的捧哏,而是最适合郭德纲的捧哏。历史最强这个位置,赵佩茹坐在上面,估计近一百年也没人拉得下来怹。

很多人都认为于谦是当今相声界最牛的捧哏,他到底厉害在哪儿呢?

相声观众不一定都喜欢郭德纲,但无人可以抵挡谦的魅力,这就是于谦的厉害之处;因此,于谦有了“捧哏第一人”“最牛捧哏”“相声皇后”等各种荣誉称号,但是于谦的捧哏到底怎么个厉害法,大多数人只是人云亦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今天,我们就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于谦的捧哏实力。

甘当绿叶,心态平和

当一个相声演员在选择成为捧哏的那一刻起,就应该明白自己的定位是绿叶,搭档才是红花;无论在舞台上还是在舞台下,都是配角,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

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做起来很难。相声自诞生以来,捧逗利益之争就从来没有停过,因此裂穴者也大有人在,比如奇志和大兵、何云伟与李菁、赵伟洲和杨少华、马志明与杨少华等等。要么是捧哏不甘于人后,要么是逗哏不满被抢了风头。

于谦这些年看着郭德纲从一个在小剧场混饭吃的小演员,一步步成长为相声界的最大腕儿,人气飙升,财富剧增,地位也扶摇直上九万里。于谦面对搭档身份的剧烈变化,一直保持平稳的心态,在舞台上一如既往的逆来顺受,任凭郭德纲如何调侃,从来没生气过;在生活中,一如既往的低调谦和,只要和郭德纲同时出现,一定是跟在郭德纲侧后方。

当然了,郭德纲也没有亏待于谦,无论是在金钱上还是地位上,都对得起于谦的付出。

懂得取舍,知道进退

很多捧哏演员非常享受在舞台上翻包袱的快感,但是并不考虑这个包袱对于整段节目的必要性,只是为了翻包袱而翻包袱,这就是典型的不懂得取舍。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看郭德纲、于谦和高峰同台,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包袱,只要于谦翻了肯定是炸裂般的效果,但是于谦从来都不翻,高峰也不翻,我百思不得其解。大意是郭德纲介绍于谦说比他大四岁,但是他们仨是同班同学,言下之意是于谦蹲了四年班;但是高峰也在场呢,他比郭德纲小十岁,其实于谦和高峰都可以翻这个包袱,说他蹲了十年班,可是这段子翻来覆去演了无数次,这两人从来没有翻过这个包袱。

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我都能看出来,于谦有无数次可以在台上占郭德纲便宜,为自己扳回一城的包袱,但是于谦从来都是只翻必要的包袱。

所谓必要的包袱,就是翻了以后既能对整个节目有帮助,又能够维护逗哏演员在舞台上的权威性和主导地位。比如刚刚提到的那个包袱,如果于谦说郭德纲蹲了十年班,那观众瞬间就出戏了,显得不真实,节目就被打断了,效果肯定受影响。

德云社的捧哏演员杨九郎也很有前途,但是他和于谦相比,最大的差距就在这一点,翻了不少没有必要的包袱。

反应灵敏,控场一流

捧哏演员之所以被业内叫做“量活”,就是因为其有大局观,懂得在时间段说什么样的话来推动节目的发展,烘托节目效果。

郭德纲的很多包袱的皮都薄,基本没有什么门槛,对观众的友好度较高,但是难保有不常听相声的人,或者是因文化、地域等方面的差异,一时间会反应不过来的包袱,就需要于谦适当的做一下解释,这是于谦的重要作用之一。

有很多捧哏演员在逗哏甩完包袱以后,立马就做解释,不留给观众反应的时间;要知道自己慢慢品味出来的笑点,远比别人告诉你的要好笑的多,所以于谦一般都是等观众笑的差不多了再解释一下,让观众自己品味,最后再通过解释照顾一下没有理解的观众,这就是传说中的尺寸问题。

德云社的捧哏曹鹤阳经常被吐槽的一点就是这一点,翻包袱的节奏太快,嘴巴又碎;如果能把节奏放慢一点,那绝对前途无量。

演技在线,实力懵逼

相声演员也是演员,演技好对相声表演的帮助也是很大的。在相声舞台上,于谦绝大部分时间扮演的都是一个大傻子,被郭德纲耍的团团转还开心的帮人数钱呢,全场观众都看出来他被老婆绿了,孩子是别人的,父母也被坑了,一家人都损的不成样,只有他一个人傻乎乎的好像什么都不知道。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是假的,但是于谦傻乎乎的样子特别入戏,所以我用“实力懵逼”这个词来形容他,人家那个“懵逼”的状态是实打实用演技展示出来的,在无形之中就将相声的效果提升了一个层次。

德云社的捧哏郎鹤炎也极具实力,但是他和于谦相比,差距就在这一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观看他演出的时候注意一下他的演技。

很多人都认为于谦是当今相声界最牛的捧哏,他到底厉害在哪儿呢?

于谦厉害在哪?用户说好才是真的好。

想当初,郭德纲刚收货,就给五星评价,“让我特别满意”,“挑不出毛病”,“太是说相声的了”,“不好找您这样的”。使用一段时间后又追评,“会慢慢往里加东西”,系指于谦对捧哏艺术新贡献——神回复。

这通连环赞把于老师夸得脸红一阵,白一阵的。

咱本着外行看热闹原则,说几处于谦厉害的地方。

有功底

北京市戏曲学校相声班毕业,赵世忠、王世臣等名家指点,拜师石富宽。名门正派,履历完整,嫡出相声演员。北京电影学院进修,京剧,京韵大鼓等艺术会的不少,摇滚老炮形象深入人心,又是一堆加分项。但说于老师有功底,还不只这些,主要说的台上表现,那捧哏的尺寸、火候都是极致上乘的。印象深的比如《红事会》的垫话。…… “拦您一句,我爸爸不是说相声的。”“对,你爸爸是听相声的”一段。一递一句,不疾不徐,天衣无缝。列位有兴趣的可以搜下听。

会作戏

《老师好》,澳门国际电影节影帝,这还了得吗。在相声舞台上,他表演也极其生动,行话说是脸上有买卖。今年捧黑衣人孔云龙的《扒马褂》,这种刨活式表现形式,很少见,其实最吃劲的是于老师。他在台上又急眼、又擦汗,让效果炸裂。演的真好,看出疼三哥来了。

接茬快

于老师的智商应该很高。都说老郭八核脑袋,我看于起码得七核。众所周知,郭、于二人是没固定台词的。老郭说新段子,也是拿块烟盒大的纸片,跟于老师提前说下大纲,然后就上台演。这在相声行内是罕见的。这种表演方式,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语言生动、不刻板。但对于老师现场反应要求极高,也反映出郭对于艺术水平的绝对信赖。于老师也展示高段位水平,郭的话出来,从没有掉地上接不住的情况。话说回来,不太理解为什么这么难为自己,也许是为了保持剧场表演重复节目的新鲜感?我听过不同版本的《白事会》,明显能听到于老师捧哏台词的变化,一次比一次成熟、效果好。

神回复

前文说到郭使用于一段时间后,才夸“会慢慢往里加东西”也就是“神回复”。说明于老师不象今天的捧哏新人们,把怼逗哏当追求。他是在规规矩矩、漂漂亮亮、从容地完成捧哏任务的基础上,稍晚些才开始慢慢追求更高效果、更新效果的。而且他不是怼老郭,而是帮老郭发挥得更好,倒是郭给于不少考验,而于总能把握机会把包袱翻的更响。说说早期为数不多的,于把老郭都逗笑场的一段。大概是《夸住宅》吧。郭“我有个外号,善(骟)人!”一段,郭重复“善人”,于老师施展渐进式捧法, “这是您名字还是工作啊”、“刚下的刀”、“养些日子再出来吧”。在观众们爆笑中,郭也情不自禁笑场了。于老师炸场式的“神回复”,网上很多,不多列举。

今天好日子,给于老师道喜,生日快乐!

很多人都认为于谦是当今相声界最牛的捧哏,他到底厉害在哪儿呢?

若论捧哏,谦儿哥可算不上最牛的。有些包袱压根缝不上,听着干着急,皇后牛在心中有数。不争不抢,不紧不慢,不闻不问 ,不离不弃。以班主的德行,众徒弟的出位言行,德云社能走到现在,和谦儿哥的朋友圈有莫大的关系。要论生活事业中的捧哏于大爷绝对是最牛的!

很多人都认为于谦是当今相声界最牛的捧哏,他到底厉害在哪儿呢?

于谦能够成为当今相声界最牛的捧哏,他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的搭档叫郭德纲。

就像于谦说的那样,如果不是因为郭德纲,现在的于谦可能已经不说相声了。

如果于谦不说相声,那他到现在能获得的最高成就可能就是在某60亿票房的电影里面扮演过一个配角这么一件光辉事迹。

于谦的相声成就依赖于郭德纲,但并不是说,于谦的相声成就是郭德纲给的。

两个人互为搭档,是相互成就的关系。

就像郭德纲说的那样,跟于谦合作,就是舒服。我相信他,甩什么包袱他都能接住。

于谦功底不错,但如果不是跟郭德纲合作,我相信他会很累,老想着这句怎么捧怎么翻他是不是说错了之类的事情。但是跟郭德纲合作,完全什么都不用想,靠着潜意识随便聊天都可以。不管郭德纲说什么我都认下就行了,他相信老郭在后面一定可以把说过的话全都变成包袱抖出来。

郭德纲也同样,跟于谦合作他最放心,不管说什么于谦都给兜着,没有比于谦这么还认哏的演员了,说你老婆孩子什么都不孬,这也是郭德纲觉得跟于谦合作比较舒服的地方。

也是于谦作为捧哏的一个优点。

于谦和他的师父一样,不抢戏。

石富宽的人生格言就是“做一辈子绿叶。”在相声舞台上,于谦就是这么一个绿叶。

我相信,找到合适的搭档是相声演员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这个大爷,有点可爱。

很多人都认为于谦是当今相声界最牛的捧哏,他到底厉害在哪儿呢?

于谦最厉害的就是,他能与观众同步,很多年轻捧哏反应“太快”,其实就是词儿太熟,迫不及待地翻包袱,但是观众差了那么一拍反应的时间,就是不到火候

于谦的捧哏非常照顾观众,在翻包袱前,他表演的是之前对逗哏台词儿一无所知同观众一样,哪怕这词儿早就烂熟于心

同周星驰合作过的演员,基本会提到一个点,那就是星爷的节奏太好了

于谦捧哏也一样,厉害就厉害在节奏好,非常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