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马志明的艺术地位?

艺术地位不用看人气跟网络数据吧,否则相声界前十都在德云神社,少马爷还比不过九字科的小年轻呢,这个话题也不用聊了。

既然聊艺术跟地位,那就的从相声艺术本身,以及行业地位来展开说。

马志明严格说在同行里面地位不算特别高,跟他父亲马三立比差了不少,这跟能耐大小无关,而是马志明的性格问题。

自古以来大才之人都傲气,尤其是能耐拔了尊的主儿,大多是瞧不上周围人的。少马爷也有点这意思,行事多多少少有些孤僻,不太有马三立那种大局观。跟同行怄气很容易上头,意气用事结果把人得罪掉。

比如跟谢天顺裂穴,少马爷就敢当着镜头说老谢爷为了评级跟他闹翻。说实话两人私下的矛盾如果压一压,完全有机会和解,您这倒好直接公之于众,不给对方留余地,也把自己退路锁死,那样只会敌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

跟杨少华也是如此,两人不合作就不合作吧,非要对着镜头说杨少华年龄太大,害怕捧哏比自己走得早,所以要换个年轻的。这相声行业的人本来就没人话,个顶个又喜欢往最坏了解读,您这么一通嘀咕,人家不说您诅咒老杨头吗?该得罪的直接得罪,不该得罪的也得罪了。

至于跟李伯祥的那些事儿,已经是相声界的笑谈,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当然摆到场面上,少马爷终归是马氏相声的传人,马三立长子,也不会对他有太多非议。但您这刺儿头的性格,谁见着都怕三分,那也等于丢了人缘。

所以网上总有那些少马爷这样那样的传闻,你可以当成是同行乱嚼舌根,但为什么马三立就没人乱说这些个破事儿呢,这就是眼界格局的差距带来的人格魅力差距。

少马终归是少,跟马三立还是差了太多。

少马爷这种性格,可能也跟他早年经历有关,马三立被打成右派下放,少马爷作为一家长子跟着,在那个黑暗的时期,他肯定受了不少委屈,也对外界积攒了很多恶意跟怨恨。而马三立把这种负面情绪消解成了艺术,在舞台上释放出来。而少马爷没有这种境界,再加上后来《纠纷》大火,又给他惹出一堆事情,所以他也就越来越孤傲,但这份孤傲之中,带出来的是一种不自信跟不安全感。

所以要给这样一个有才气但又不好相处的人定一个历史地位,估计会有不少同行故意挖坑吧。再加上跟马三立的海纳百川比起来,少马爷确实太实在,即使昧着良心也不可能说他有多伟大。

地位可能有争议,但少马爷的艺术水准,把死的活的都算上,他也是最高一档的,这个争议声音会小很多。

少马爷的艺术风格就是“打相不打空”,跟德云社现在24K纯空子恰恰相反,少马爷的相声对于相声观众来说,实在是一桌子山珍海味,吃到撑死都不嫌多。

说学逗唱四门功课打分,如果郭德纲巅峰时期有85分平均分,那么少马爷巅峰时候就有95以上。

马氏相声的说功都是一绝,擅长慢工出细活,通过剧情来立稳人物,包袱拥有很长的持久力,让你笑过之后意犹未尽。同样的《大保镖》,在世的相声演员打包,也说不到少马爷八成的水准。他对于那种小人物的演绎,堪称神来之笔,我听了太多遍现在有点魔怔,无论谁说这趟活,我脑子里都浮现的是少马爷在捏粽子。他那几段小贯口不要太完美,气口顺毫无间断感,听下来之后耳朵里全是冰淇淋。另外少马爷的《报菜名》也是顶了满格的存在,贯口的传世教材,节奏好到极致。反面教材就是郭德纲版本,你听着累,也替郭班主累,三分之一下来你就想求他别背了心痛我角儿。

学,白派京韵大鼓,已经到了可以跟闫秋霞同台,而且没有半点落下风的程度,孟夏园林~~~再有就是王派快板,谢派单弦,这些都是有正经传授,而且达到专业级别的。戏曲方面坐过科,勾上脸可以唱全本。虽然嗓子方面有缺陷,但少马爷懂得扬长避短,不卖弄高门大嗓(比如郭班主的叫小番以及所有戏曲唱段),往韵味方面走,让观众可以细品滋味。

逗,马氏相声的说跟逗都是配套的,不说太多,光是《纠纷》《五味俱全》这两个传世之作,换了少马爷没人能说出彩。具体可以去听德云社小剧场,老谢爷晚年跟郑好合作过《五味俱全》,听完记得洗耳朵,然后再去跪着听少马爷的原版。

唱,太平歌词少马爷不是最好,但肯定是一等一的,要韵味有韵味,要鼻音有鼻音。即使是歪唱,少马爷也是乱中有序,包袱也自然而生。反观德云社的歪唱太平歌词,全都是乱得一塌糊涂,从庄公闲游之后就没一句人话,各种浮夸狗血不堪入耳。

而逗哏演员帅拐卖坏,少马爷也一样不落下,模样正气场强,带着一丝邪气,偶尔犯狗糊你一脸,相声史上也很难找到四样风格占齐的,这也是管虎上赶着求少马爷客串黑《匹夫》的原因所在了。

才气满格不说,少马爷玩新也没问题,传统跟流行结合毫无违和感,不信你去问发福之前的张惠妹。

综上,少马爷是艺术跟才气并重的天才型艺人,缺点是性格太傲太直,容易得罪人,但瑕不掩瑜,他还是相声界最顶峰的那一批大师。

如何评价马志明的艺术地位?

一、马三立 & 马志明:哪些人的相声能算『马派』?

『马派』这个词汇在众多马迷的嘴里流传已久,然而马志明却矢口否认,说只是『马氏』相声。马志明的这个界限划得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格局小一些没关系,但是很稳健,站得住脚。

从历史的角度看,马三立几乎没有一个亲传的弟子,从拜师最早的阎笑儒,到入门最晚的李文华。门下众徒,各有各的风格,可惜没有一个,是走马三立那种『小巧』的路数。

与众徒弟不同,马志明得到了他父亲的亲传。可是马志明在舞台上以『小马三立』的形象出现过吗?严格意义上说,也出现过,但是很遗憾,不成功。

大扇子里有马黄《卖挂票》,某年天视春晚有马谢《三节会》,这两段是马志明宗着马三立演下来的,效果呢,差强人意,使不过他爸爸,看着就不贴身。差距出在哪儿呢?出在『学』字上:马志明跟马三立比,立人物的能力相差一大截。

《卖五器》、《文章会》、《拴娃娃》、《夸住宅》、《白事会》等段,父子皆有,但韵味大相径庭。尤以两个贯口活《白事会》《夸住宅》为甚。马三立『形散意连』的重要特点在马志明身上几乎看不到。马三立白事会里的伦理哏、夸住宅的罚钱和暗八扇,马志明全都没有演,可能是他自己也没有什么自信吧,呵呵。

连马三立亲生+亲传的马志明都不像马三立,难道说『马派』相声就没有继承人了吗?万幸,还有。赵心敏宗马三立,马志明是公开认可的。年轻演员里,高峰也是在宗马三立的路数,架子小,包袱巧,重细节,立人物。

至于马志明提到的『马氏』相声,大家觉得马六甲和马小川谁能传承下去呢?一个长孙,一个嫡孙,见仁见智了。

二、马志明 & 其他演员:有多少人能与马志明比肩呢?

解放前有『五档相声』的提法:

张寿臣、侯一尘一档;马三立、刘宝瑞一档;常宝堃、赵佩如一档;侯宝林、郭启儒一档;戴少甫、于俊波一档。(薛宝琨《天津相声史话》)

可以说这些个演员都是当时与马三立艺术地位不分高下的。

那么,有多少演员能与马志明的艺术地位不分高下呢?

1、说。先明确一个事,说不仅仅是看贯口,故事情节的叙述,包袱里的铺垫,完全靠说。侯宝林刘宝瑞等大神级人物尽管也是宝字辈但姑且不提,与马志明同时代的演员中,田立禾、魏文亮、姜宝林、李伯祥四兄弟的说功几乎每人都不差,常宝霆、高英培什么的就更不用提了。如果说赵振铎、王世臣、马季、杨振华的说功比马志明差很多,恐怕也不客观吧。

有人说到报菜名里贯口的处理,李伯祥如何如何不如马志明,这个真的很难同意。两人风格相异,路数不同,一个至刚,一个至柔,一个快而不乱,一个慢而不断,如何断出高下分明的?把李伯祥的菜单子描述成郭德纲版一样的烂,这不是客观的评判。当然,马志明的报菜名里加入了人物的塑造,这个也是值得肯定的。

2、学。在学唱这方面,马志明倒是走过一些脑子。年轻时打炮活是《汾河湾》,想必嗓筒子不会差,学个大鼓单弦什么的资料也不少,水平也是不错。但是真正说到多拔尊的程度,这个就值得一犹豫了。公认的学唱能手是侯宝林,侯亲传的马季着实也不差,据说是模仿师父可以到乱真的程度;天津的刘文亨,学唱能力得到过侯宝林的认可;魏氏姐弟,水平更不必赘述;侯耀文学麒派学花脸均是不错,还有歌柳;李伯祥年轻时擅使《卖布头》,也是一条好嗓子;还有常宝霆、常贵德、师胜杰、王谦祥……不数了,太多了。

反倒是马志明,在《乌盆记》里的演出显得调门非常的低……

3、逗。狭义的逗,是指包袱的尺寸,快慢句高矮音。上古大神不提,个中翘楚除马志明之外最推崇的是常宝霆白全福,火爆炽烈而不狗血。其他,高速的喜欢高英培范振钰,李伯祥杜国芝,低速的喜欢侯耀文石富宽,苏文茂朱相臣。提一句,马志明能与这些对比肩,前提是与谢天顺搭档,这样俩人才能踹得起来。

4、唱。董先生说『太平歌词,少马爷的太平歌词不是最好的,但能算第一梯队。』个人表示同意。但是从《歪唱》中辨别太平歌词的水平高低这种评判方法不敢苟同。同时,太平歌词最好的我不认同刘文步,刘的嗓音已经偏嘶哑,网上有他的单刀会,可以一听,尤其是后半部分。太平歌词个人推崇佟守本和尹笑声。故去的大师中,侯宝林的太平歌词应是无人能敌。至于郭德纲、岳云鹏、张云雷一枝,唱得实在是令人呵呵。

其实马志明擅唱更体现在快板上,感觉马志明反倒是王派快板的最佳继承人。这个不细说了。

综上,与马志明艺术地位并驾齐驱的艺术家这么看可是不少。

三、马志明 & 现任与前任的搭档们:谁最适合马志明?

马三立一辈子经历过不少搭档,留下资料最多的就有张庆森、赵佩如、王凤山三位。大多数人都在推崇王凤山是马三立最佳搭档,这个看法我不反对。也许马三立真的和王凤山搭档最舒服,但是具体到节目质量上,还得说是马三立赵佩如。

风闻,马三立赵佩如私下关系一般,不知是否是因为抗战八年中间这段的原由。常宝堃牺牲后,赵佩如与马三立搭档,留下不少传世资料。改革开放后再于快板名家王凤山合作,誉其曰:『他不搅和。』

同理,马志明和什么样的搭档在一起才合适呢?

我还是觉得,马黄这对师徒搭档确实合适,黄大多数时候也是『不搅和』,马志明最终能得如此搭档,也算是一桩『上天好事』。

但是如果说黄族民的水平比谢天顺高,则是过于想当然了。

《纠纷》有两版,其中一版是马志明的单口,可以与对口版本参照收听,这就是谢天顺的价值。

《卖五器》有两版,其中一版是黄族民捧哏、颠三倒四垫话入的,可以与马谢版参照收听,黄谢高下立分。

如果《五味俱全》是黄族民捧哏会怎样?如果《自食其果》是黄族民捧哏会怎样?……可以想象,马志明早期的风格并不适合黄族民。换句话说,马志明为了黄族民,改变了自己的风格。

马三立临终前还曾说,如果病好了还想使十点钟,让黄族民给站。可以设想一下,马三立黄族民的十点钟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效果?虽然永远不可能实现了。

反观谢天顺,离开了马志明,后面是刘俊杰。刘俊杰的《挑毛病》两个版本,谢天顺一版赵炎一版,可以参照收听;刘俊杰的《串调》两个版本,谢天顺一版唐杰忠一版,可以参照收听。郭德纲的《托妻献子》,也曾与谢天顺合作,虽然二人严重缺乏排练,但是比照于谦的版本听一听,仍有不少可取之处;同样是少逗老捧,张文顺怕是出不来谢天顺的筋劲儿了。

当然,听过刘西雨谢天顺版的《托妻献子》的,才知道谢天顺有多惊为天人。

如何评价马志明的艺术地位?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标题叫《马志明——当今相声界的扫地僧》,至今我仍坚持这样的看法。

马志明,人称少马或少马爷,1945年5月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宝字辈相声演员,马氏相声传人,国家一级演员。我之所以说马志明是当今相声界的扫地僧是基于以下理由;

一、他根正苗红,出生于相声世家

马志明的爷爷是相声八德之一的马德䘵;父亲马三立是中国相声界的泰山北斗似人物,相信大家都知,这里不用赘述;堂哥马桂元是相声“万人迷"李德钖的得意高徒,二十多岁便名噪一时,可惜英年早逝;大师兄是一代大师侯宝林,马志明由侯宝林带拉师弟,拜在已故相声名家朱阔泉门下,可以说马志明在相声界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在他的家中,那真是谈笑无鸿儒,往来皆相声。而父亲马三立、大哥马桂元,更是在其相声水平的提升中起了重要作用。马志明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从小便潜移默化,就像熟背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一样,马志明是在相声的氛围中熏出来的,从小就打下了坚实的功底。

二、他功底深厚,没有短板,艺术水平够高

1957年,12岁的马志明自作主张考进了天津市戏曲学校,先是学丑,后学小花脸,毕业后演武花脸和小花脸的文戏。后来,马志明在武打翻跟头中,腰部受伤,便改行学相声,1962年调到天津曲艺团跟马三立学。1965年,同在天津曲艺团工作的马三立和儿子马志明被打为“现行反革命”,1970年到1977年,马氏父子被下放到天津南郊。这一段时间朝夕相处,马三立对他自然是倾囊相授。马志明的相声深得其父马三立大师真传。

马志明功底深厚,说学逗唱俱佳。其相声具有自然、亲切、隽永、睿智、幽默的艺术风格,台风扎实,雅俗共赏。1986年、1987年,马志明两次参加相声大赛,皆铩羽而归。仅得了个逗哏三等奖。尽管少马没获过大奖,但其水平在天津那是公认的,他创作并表演的《纠纷》、《夜来麻将声》、《五味大全》绝对是相声中的经典,而他表演的传统相声《大保镖》在相声界也是评价最高的。

相对来说,马三立在说、逗方面独树一帜,几乎没有人敢与之媲美,但受限于嗓音,学、唱方面似有不足。而马志明不但得到了父亲说和逗方面的真传,4年的学戏生涯使他的学、唱水平也颇有造诣。带拉他的侯宝林大师也专门嘱咐其要发挥这方面的长处,结果造成马志明说、学、逗、唱四门功课无一不精。

三、他为人低调,性格孤傲,很少参与业界是非。

家庭的影响、年轻时的经历和严酷的斗争环境使马志明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性格,他既为人低调,又性格高傲。低调到很少参与到相声的是是非非中,但对相声界的传统陋习却颇看不上眼,对于门派、摆枝、师承等并不上心,他拒绝承认父亲等指定的徒弟。他有些恃才傲物,瞧不上很多同行,在电视访谈中,他是实话实话,但也可以说是得罪了不少人。他有时意气用事,比如,听说某人说救了他的命他直接打电话与人对质,先后与谢天顺、杨少华裂穴,为了替父报仇报复李伯祥等等,显得格局还不够大,情商不够高,有些睚眦必报的意思,在行内尽管活很好,但威信并不算高,水平虽然高,但在全国的影响却不算大,影响力主要在天津。

四、他的辈分足够高。

马志明是正儿八经的宝字辈,是侯宝林大师的代拉师弟,他比李金斗大2岁,比姜昆大5岁,但论起来,他却是姜昆和李金斗的师爷辈。目前的相声艺人中,马志明是辈分最高的人之一,郭德纲?郭德纲在马志明面前一样是孙子。另外,马志明也是全国仅存的两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声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另一个是姜昆(还有一个常宝霆已去世)。马季说马志明是“相声界的百科全书”。也有人说过:“马三立是逝去的张三丰,马志明是活着的风清扬”,我倒以为说马志明是相声界的扫地僧更为到位。

想想《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扫地僧在少林几十年如一日,七十二绝技滚瓜烂熟融会贯通;扫地僧在少林默默无闻,只是个打扫卫生的老和尚,平时不闻寺内大小事,无特殊情况不掺乎江湖恩怨;扫地僧在少林寺辈分最高,方丈不过其师侄等等。对照上文4点,如果说目前相声界有扫地僧的话,是也只能是马志明。

图片来自网络

如何评价马志明的艺术地位?

我是十分看好少马爷的艺术水平的,我觉得其艺术水平(不是艺术地位)可以比肩大师侯宝林,比其父要高。无论基本功力、舞台风格、传统表演、现代段子都表现相当水准。是比较全面掌握相声艺术表演精髓,而马季、马三立等其他著名相声演员都是有一个强项,而没有少马爷全面。可惜的是空有一身本事,但由于相声界恩怨,一直没有发挥之地。尤其近几年,趟郭德纲这潭浑水,又是发木头又是找传人,与广大相声界裂痕越来越大,真为少马爷可惜。

如何评价马志明的艺术地位?

德高望重相声大师

如何评价马志明的艺术地位?

独成一派,表演到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