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爱听《惊雷》的都是些什么人?
喜欢喊麦的,大部分都喜欢《惊雷》,这属于网络圈子文化,并不是大众认知的娱乐衍生品,所以没在这个圈子的人,基本get不到《惊雷》的美感在哪里。
当然,喜欢这首歌的人也不知道有什么美感,就跟所以喊麦一样,就是听一股子劲头,说白了就是找high点,找得到的人就会喜欢这首破歌。
没错,这就是一首破歌,不但没旋律没节奏,歌词还乱七八糟,既不是rap,也不是数来宝,纯粹一个十三不靠的垃圾。
杨坤对《惊雷》的评价,基本上所有正常音乐人的心声,像他那种有正经音乐训练的人,听喊麦就是噪音。估计街边的野猫打架,都比《惊雷》听着像一首歌。
而这么垃圾的一首歌,竟然还是抄袭的。
今天上午,原创歌手成学迅在直播间表示这首歌的原作者并不是六道,《惊雷》的编曲是直接盗用的自己原唱歌曲《姑娘跟我走DJ》的伴奏,而《惊雷》却直接拿去用还标注是自己的原创。
成学迅还将《惊雷》跟《姑娘跟我走DJ》的配乐进行了对比,确实是一模一样。
成学迅表示自己已经联系了mc六道,要求其下架并道歉,结果mc六道的回复是“管你什么事”“蹭热度”等,不但舔着脸不承认,还自以为多红似的,别人指出抄袭就是蹭他热度。
所以成学迅才决定吧这事情公之于众,想要通过网民的舆论,得到一个公正的结果。
但迄今为止mc六道也没有回应,而且网上的《惊雷》还是赫然写着“mc六道作词作曲”。
现在网络上抄袭成风,段子音乐,就连每天发在头条的自媒体文章,也有勤劳的小蜜蜂天天搬运,而且抄袭了还标注原创的也遍地开花。对于抄袭笔者是深恶痛绝,希望核实无误后严肃处理,只有加大力度打击抄袭者,才能让广大原创者保持创作热情。
这位MC六道也是倒霉,刚刚跟杨坤怼上,得到大量热度的时候,就被人锤出抄袭,说明当网红也得有一定实力才行,光靠抄袭很容易就翻车了。
请问爱听《惊雷》的都是些什么人?
最近一段时间,一场突如其来的“撕x”使得沉寂已久的喊麦圈又出现在了大众眼前。
要说杨坤与“六道”的“对擂”为吃瓜群众贡献了不少茶余饭后的谈资,借此机会“六道”知名度一下子飙升了不少。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杨坤老师直播的时候有粉丝要他来一首《惊雷》助兴。哪知道这一句话引发了后来的“骂战”。
杨坤是拒绝的,当场表示那天听了《惊雷》,然后真的被惊到了。
并且开启了diss三连。
“要歌没歌,要旋律没旋律”
“太难听知道吧”
“神马东西”
要知道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那是贼快,这边杨坤刚吐糟完,那边《惊雷》的所谓作者“六道”就跳了出来。
无缘无故遭遇躺枪的六道选择了还击。
开头先带了个高帽,不得不说他的话有点道理。音乐确实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人喜欢《惊雷》自然是从里面得到了一些东西。
至于是不是“快乐”就不得而知咯。
只不过最后一句话着实有点飘,六道称“《惊雷》比杨坤的任何一首歌都火”
这就过分了。
作为业界的前辈,杨坤不论是资历或是实力都是拿得出手的,反观“六道”只是喊麦圈的主播,这口气撑破天了。
是梁静茹给你的《勇气》吗?
话说前些年风靡喊麦圈的《一人我饮酒醉》都销声匿迹了,且行且珍惜吧。
再回看杨坤吐糟《惊雷》的话。知名音乐人也评价称《惊雷》确实不算个歌……
并且都不值得被评价!扎心了,老铁!
吃瓜吃了半拉才发觉根本没听过《惊雷》,随即听了一下……
结果,这确实是“惊雷”。
歌词乱七八糟,生拼硬凑,不知所云;旋律?那是什么鬼?整个就是动次打次……这一下给不二惊的……
随手又翻了一下评论,榜首的评论是这样的。发觉大多数网友都比较清醒,不二就放心了。
相对于他人的含蓄,知名音乐人郑钧的评论可谓是一针见血,撕开了现在所谓的“流行音乐”的假象。
在某节目中直言现在排行榜基本听不下去,排行榜的公信力早就崩塌了,完全被流量左右。
更是语出惊人,表示那些个歌就是S!
简直是很耿直了!
不说了,听下《惊雷》提提神儿,干活去~
请问爱听《惊雷》的都是些什么人?
去年年初,著名摇滚歌手郑钧接受主持人华少采访,在谈到如今的乐坛现状时,他直接发飙怒怼:“现在音乐排行榜里的歌,10首有9首真的听不下去”,郑钧甚至直言“这就是屎啊!”。
02
01
自杨坤开播以来,就不断有人在直播间刷屏,起哄让他唱《惊雷》。这似乎已经是直播平台一些网友的共识,每次有歌手艺人直播的时候,这些人总不忘去刷屏,让对方演唱《惊雷》,仿佛这是一首谁都不能错过的经典。
这让本来不打算回应的杨坤,被逼得完全没办法忽视。
这几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热闹、肤浅、带感的一些口水歌大力追捧,却越来越少人愿意去静下心来去欣赏一些更有深度的音乐作品。
粉丝们不遗余力拉人刷票,花钱买单,硬是把爱豆的作品顶上了榜首;而《惊雷》的原唱作为一个年轻后辈,也不忘挖苦杨坤“我的作品比你任何一个作品都要火”。只以肤浅的人气、热度来定好坏,根本不去深究作品的深度和美感。
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杨坤批评《惊雷》后,会引来这么多的挖苦质疑,包括原唱MC六道也一样,在这些人看来,杨坤的音乐作品根本不值一提,喊麦是天下第一,杨坤这些老古董的音乐早就已经过气。
什么时候开始,有些年轻人变得如此无知,艺术审美变得如此糟糕了?
朴树写十首歌出一张专辑差不多花费10年时间,而那些逻辑不同、毫无深度可言的口水歌却只需要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十年前乐坛还是百家争鸣,十年后却只剩糟粕,难怪朴树已经看不懂现在的审美了。
以前不明白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听老歌,现在算是明白了。
《惊雷》事件的发酵只是一个缩影,这里面可窥见很多人对这些糟粕早已经忍无可忍,也暴露不少人对这些顺口溜和口水歌的极度狂热。
过往我们总说现在年轻人的欣赏水平已经得到很大的提升,然而从这次的事件看来,要提高部分年轻人的艺术审美,实在是任重而道远。
请问爱听《惊雷》的都是些什么人?
农村老倒子,鉴定完毕
请问爱听《惊雷》的都是些什么人?
爱听《惊雷的》可能是爱听喊麦的人,其实大多数人听惊雷不是爱听,只是看看这个梗是什么?绝大多数人是跟风。
请问爱听《惊雷》的都是些什么人?
精神小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