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结束了,姑姑跟房似锦创办了城家公寓大家认为能成功吗?
如果《安家》要拍第二部,那么城家公寓前期会失败,在翟云霄和张乘乘、潘贵雨等人的联手反扑下,城家公寓面临破产清算的风险,但在徐文昌跟房似锦的圣母光环下,团队成员用爱发电,最后力挽狂澜,把城家公寓保留下来,而且还拉到了一笔巨额风投,投资人是徐文昌的亲生父亲徐无道。第一部出场的徐有道是徐文昌亲生父亲的孪生兄弟,他给城家公寓投入了启动资金,而徐无道直接给城家公寓增资十倍,把周围一块地都盘了下来,做了一个城家广场,里面有学生公寓、购物超市、高级会所、健身中心、德云社分部等。
徐文昌房似锦等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等到了爸爸的投资救急,所以安家第二部名字叫《安家之爸爸回来了》。
说正经的,其实徐文昌这个城家公寓的项目,只能活在电视剧剧情中,让观众看着这帮高颜值有拼劲儿的年轻人如何走上激荡人生的旅程。
放到现实中,这种项目比较适合做资本游戏,找一堆阚文涛这种土鳖大款参与投资,但阚文涛是合伙人,其他跟风的大款是韭菜,徐文昌主要负责制作PPT和演讲,阚文涛帮着站台,并且找一堆托儿抢着买城家公寓的“原始股”。
第一批资金到账后,徐文昌开始圈地,工程队入驻,各种媒体报道跟进,再请一堆经济学家精英公知意见领袖之类的站台,他们口风一致的说“城家公寓是租房市场的革新者,这种群租+社交楼盘将会是未来地产市场的风向标,所有新开发的商务楼都会围绕城家公寓涌现,形成无数个工作生活一体化的社区,直到覆盖所有一线城市~~”
反正就是牛皮有多大吹多大,之后到各个老年人集中的社区,发行“城家公寓基金项目”,年化率百分之一百五,如果你能拉一个下线,年化率上浮百分之五十,以此类推,以此吸引老年人大量购买,直到源源不断的韭菜们入库。
等到资金池已经满负荷到溢出之后,徐文昌房似锦携款逃到美国,改名换姓过上新的人生。
说白了,这种童话一样的项目,每天都有很多人拿着PPT到处找傻缺大款,一通口水飞溅的鸡汤演讲,唬得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大款哈喇子流一地,然后让保安把这些骗子轰出去。
如果钱真的这么好赚,劳资早就比尔盖茨第二了,还等你这个下岗中介来忽悠啊。
别的不说,就徐文昌给施工方讲解城家公寓设计风格的时候,满嘴都是鸡汤,各种形容词,没有一个要求是具体的。这种甲方往往自大而且讨人厌,说话浮夸满脑子都是翔,对专业一点不懂,只知道撒狗血说梦想,实操能力几乎为零。
光凭这点,城家公寓多半就是烂尾工程,不可能成功的。
《安家》结束了,姑姑跟房似锦创办了城家公寓大家认为能成功吗?
你看市面上有几个成功的例子吗?我所在的城市好像没有,首先想法是好的,但是很难操作。他的创办初衷是什么?为了给年轻人提供好的,便宜的住的地方,所以关键是要便宜,但实际上它会便宜吗?炒作那么多概念,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赚钱啊,就像是旅店。
算一下成本,租金一千万,这还是在翟云霄提价后的价,乱七八糟加一起初始投资两千万,徐文昌说的。寸土寸金的上海市中心,这个价钱说明这栋楼不太大,没多少房间。养这么多人,人吃马喂得,每年需要赚多少钱?原先那个老板房租减半,那五百万入股,以前是轻轻松松到手一千万,他入股后每年所得不能少于这个数。其他股东的股比不太清楚,但是除了王子健少点其他人差不多,刨去五百万剩一千五百万三个人分摊,大约大楼老板占五分之二,其他三个每人五分之一(大约估计的)。也就是每年最少赚两千五百万,头两年还不一定赚钱,所以以后还得把这几年补上,否则大楼老板入股图什么?所以以后每年的收入大约在三千万左右。
那么就算算吧,看剧情房租普遍在一万一个月,合租每人五千,也就是在他那租房,每人每月四五千元,广安大厦能有多少户?一百多户?一户一个月租一万,才一百多万,一年才不到两千万,这几个去创业不的赔死?涨租金行不行?两万一个月,那还有人去吗?
《安家》结束了,姑姑跟房似锦创办了城家公寓大家认为能成功吗?
根据剧情的发展来看,城家公寓自然是能够办成功的。
城家公寓的诞生,可以说是经过众人特别是徐文昌千辛万苦的努力才换来的。徐文昌等原静宜门店的同事们,也不同意城家公寓发展不起来。
翟云霄的人品,我们在前面的剧集中已经见识到了。为了自己长租房项目的试点早日运作起来,对广安大厦的租户使的手段让广安大厦的老板都看不过去,认为翟做人太狠了,最后拒绝和安家天下合作。
广安大厦老板和徐文昌的见了一面后,两人佛系的性格很快惺惺相惜,大老板不仅同意把大厦租给徐文昌来创业,而且租金减半,而且还愿意参股成为合伙人。惊喜来得是不是太突然了。徐文昌有广安大厦老板的支持,城家公寓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半。
徐文昌不是一个现实的人,但却是最懂得人性的。了解白领收入高却压力大。所以城家公寓在开始设计之初,定位的就是一个多元化的公寓,集餐饮、影院、健身于一体。一站式解决公寓住房的衣食住行的问题。对很多工作忙碌的白领来说,的确是一个理想的居家之所。
徐文昌的佛系和房似锦的实干,这个项目成功的概率已经是十有八九了。徐文昌一不小心,就带着静宜门店的大伙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但是,这种美好只是存在于电视中,现实中如果这种在此,那真是冰火两重天了。
租下一栋大厦,下面餐饮、影院、健身等不可能是自己经营,都需要去招商。当然,如果是自己经营,招商基本上就省了。现实中这部分应该都会外包出去,如果自己经营,精力太分散了,且会管理混乱。上百间公寓的装修和家居设备的购买,不会是一笔小费用。租金和装修费是前期投入最大的部分。
前期工作做好后,然后开始出租,出租后的公寓的维护又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且这种费用是一直都有的。但租金的收取,就按半年交一次计算吧,一间房一年的收入放到投入里面,只是九牛一毛。况且一个租客不可能在这住一辈子,肯定会有一些流动性,有流动性就会有房间空出来,平均到每间公寓基本上一年有一个月左右的空闲时间。看似不经意,却是严重考验投资人的资金链。
当然,如果运气好,被资本看中,能融资也不错。
徐文昌第一次创业,就选择这种重资本且回报率超长的项目,从投资的角度,实在风险太大、不够理智。跟着徐文昌一起的静宜门店的伙伴们,能吃上饭就谢天谢地了。
当然,剧中徐文昌不仅自己是一个富二代,而且两个合伙人分别是不差钱的阚老板和广安大厦的老板,而且两个大老板都是很看好这个项目。有这两个老板做后盾,撑个一两年后去融资,用市场的钱来寻求发展,也不是不可能。
但如果没有这个后续资金的支持,现实中很可能就是投资人欠一屁股帐,然后灰溜溜的关门大吉了。
《安家》结束了,姑姑跟房似锦创办了城家公寓大家认为能成功吗?
热播的《安家》终于迎来了大结局,静宜店的所有员工不仅团聚在徐文昌和房似锦创立的新公司,大家还跟着徐文昌做了一单大生意……那就是城家公寓。
话说城家公寓的创意真心不错,基本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在北上广深等城市租房的现状和趋势。只是,这一次徐文昌和房似锦的投入真的很大,确切地说,投资人方面还要加上阚文涛和王子建,但投资依然不小,剧情说达到了两千万……
有网友还为徐文昌的城家公寓项目算了一笔账,咱们一起看看这大项目是否盈利?城家公寓的年租金是一千万,但光租下来还做不成公寓,要对原有房子进行设计、规划、装修,必须要有洗衣房、电影院、咖啡厅等,让年轻人觉得这里既能住又能社交,这笔费用经过徐文昌的估算,大概在一千万。
如此一来,加上人员工资成本,城家公寓第一年就是两千多万的投资。第二年虽然少了一千万投资,但成本也在一千五百万左右。下面,咱们再看看城家公寓投入市场后的营收情况。
城家公寓大概有一百间公寓,全部租出去完全不是问题,那每一间的月租金是多少呢?《安家》到最后也没说,那咱们就按照朱闪闪给大学生介绍房子时的分摊价格五千元一个月为例,一百间公寓一年下来就是六百万,与投资相去甚远。总不能每间公寓月租金一万吧?就算是一万,每年租金收入才一千二百万,依然无法盈利……
但电视剧就是电视剧,编剧为了方便,弄出几个大概的数字,广安大厦也是象征性的场景,不可能完全计算准确。此处的城家公寓代表着徐文昌、房似锦等人已经迈向了成功……
《安家》结束了,姑姑跟房似锦创办了城家公寓大家认为能成功吗?
续集
《安家》结束了,姑姑跟房似锦创办了城家公寓大家认为能成功吗?
城家公寓,一定成功!
1.徐姑姑是房产公司门店经理,是个老好人。经营策略非常人性化,对员工就像一家人 。连发布总公司精神,每日计划的严肃晨会搞成集体演唱会。“销售明星”王子建,“老油条”谢亭丰,“吉祥物”朱闪闪,“985”每一个都个性十足,却都听姑姑的。对顾客相处的都像亲人一样,卖包子的严叔严婶,开酒吧的瓜哥,把狗狗🐶放到门店,去买菜的阿姨,看孩子写作业,代收快递。把辖区内的顾客处的很好,等到这些人有关于房子🏠需要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徐姑姑。
2.房似锦是个雷厉风行的姑娘,她做事讲究效率,更熟悉顾客的需要。“每一个房子🏠都有适合他的主人。凶杀房,跑道房,一卖,二卖,都完成的漂亮。有他们两个强强联合,再加上徐姑姑特有的“老洋房”生意,强大的人际网,在他们熟悉的城市里,生意绝对风生水起。
我是爱追剧的阿墨,关注我!一起追剧,一起聊剧![害羞][害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