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似锦早餐要吃一大碗面和两个包子才能吃饱,她这个“吃货”人设是不是太假了?

房似锦平常早餐都是吃的双份早餐,有次徐姑姑早上给她煮了一大碗面,结果房似锦吃完面又去早餐店买了一份早餐。现实中真有这么能吃的女生吗?房似锦这个“吃货”的设定是不是太假了?

房似锦并不是立“吃货”人设,演房似锦的演员叫孙俪,又不叫迪丽热巴,吃货人设拿来有毛用。

这个叫做吃货人设

而孙娘娘这个镜头处理,其实是想表现“角色有过长期饥饿的经历,所以对食物的需求量大”,但这里的处理其实非常失败,可见孙娘娘所谓的敬业,也只是点到为止。

孙俪在这个片段挑战的食物,是四个包子两杯豆浆,也就是朱闪闪说的“两份早点”。我也不知道那条法律规定“两个包子+一杯豆浆=一份早点”,我们这里都是吃饱了算一份。

孙娘娘直接用一镜到底展示的,是喝了两杯豆浆,她这种杯子撑死了就三百毫升左右,两杯也就600cc,一瓶百事可乐的分量。喝完600cc豆浆,娘娘第一杯是一口气吸干,第二杯换了一口气,这只能说明娘娘肺活量比较一般,换成我的话,带气泡的可乐我也能一口闷600cc,这种豆浆我是直接往胃里面倒,吸管多么矫情。

之后孙俪吃包子,其实只有两个镜头,一个镜头啃了两口,另一个镜头啃了三口。从镜头来看,其实她一共只吃了一个包子,而且娘娘根本没咬到肉,就把皮啃了几口凑合过了。就这点食量,她也配自称吃货?人家于谦两个馒头一起往嘴里扔,一起进胃里,还谁都碰不到谁。不说于谦,我认识那些真正的吃货不但能一口气吃四个包子两杯豆浆,还能把孙俪一起吃了。

更重要的,有哪个吃早餐先喝稀的再吃干的,房似锦是喉咙里面堵了东西,要先用水冲进胃里,才可以继续下干的吗?

至于孙俪吃的那碗面条,农村喂鸡都比这个量大好吧。

不过跳出对这些镜头处理的不满,光从房似锦这个角色设定来说,她饭量比一般人大是可以理解的,一来因为童年的饥饿记忆,可能让她患上了神经性贪食症,对食物有异于常人的渴求。

另外电视剧多次出现同样的场景,就是静宜门店其他员工包括徐文昌都在吃盒饭的时候,房似锦永远都在外边跑业务。也就是说房似锦的体力消耗是非常大的,她的饮食也并不规律,每天早上去门店签了到,在电脑前处理了一会儿文件,立刻就会出去跑业务,而且基本上一跑就是一天,所以早餐尽量多吃一点,是提前储备热量。而在这种巨大的体力消耗下,她对于面食摄取量比较大,这就很合理了,因为吃其他营养餐无法补充能量。

所以,房似锦并不是吃货人设,而是角色需要这种吃法,看起来很牛叉,其实还是有合理之处的。

房似锦早餐要吃一大碗面和两个包子才能吃饱,她这个“吃货”人设是不是太假了?

房似锦的出场方式很特别,她刚到上海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租了一套凶宅,紧接着又卖出去了一套十多年无人问津的跑到房,她告诉徐姑姑,她什么都不怕,就怕饿!

她吃早餐的方式成了店里的一道风景,所有的同事都在围观:一口气一杯豆浆,两口一个包子,而且每次都是吃两个人的分量。

——店里的同事都很好奇,她为什么那么能吃;她这么能吃,谁敢娶她。

——徐姑姑看到她吃面后,也说她吃饭的方式和其他女孩子不同,她的吃相看起来很香,让他这个厨师很有成就感。

房似锦怕饿不是人设,而是从小就被饿怕了!

从小她的家庭就不富裕,而她自己还是父母最不喜欢的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差点被自己的亲生母亲扔到井里。后来虽然勉强把她留下了,她却成了家里所有人的出气筒,谁不开心了,都可以随时揍她一顿。

就因为这样,房似锦不但练就了一身察言观色的本领,还练就了一身长跑的本事,有一次,她母亲要打她,她一口气跑出去十多里地。

在社区组织的长跑比赛中得了冠军,她说别人跑步是锻炼,而她是逃命,所以她一定会赢。

而饿则是房似锦小时候最常遇到的事情,家里有人不开心了,她就往外跑,她从家里跑出去后去哪里吃饭?即便是家里的人心情都不错,在食物有限的情况下,她这个受气包分到的肯定是最小的那一份;在食物很少的情况下,她压根什么都分不到。

可以猜到,房似锦的童年一定是和饥饿相伴。

好不容易挨到上高中、上大学,可以不经常回家。可是,学费和生活费都是她自己挣来的,挣不到钱的时候,她肯定就只能饿肚子了。

工作之后,她才真正意义上,能够填饱肚子,所以在每次买到食物之后,她都尽可能快的吃到自己的肚子里。因为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习惯,一种让人心疼的习惯。

没有经历过饥饿的人不会明白食物的重要性,就因为房似锦从小没有吃饱过,所以每次吃饭,她都是全身心的投入。

好在,工作后的房似锦很优秀,不但总部的翟总很欣赏她,就连上海门店的徐姑姑也慢慢地被她的直率所吸引,渐渐的开始喜欢她。

重点是,徐姑姑是一个出色的厨师,吃货配厨师可算是天作之合,房似锦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房似锦不怕吃苦、不怕露宿街头、不怕凶宅,就怕饿。所以说,“吃货”人设对于房似锦来说,很真实。

房似锦早餐要吃一大碗面和两个包子才能吃饱,她这个“吃货”人设是不是太假了?

房似锦能吃的设定一点都不假,这个人物不是个典型意义上的吃货。吃货以吃为乐趣,房似锦吃得多,完全是为了生存,没有乐趣可言。

挨过饿的人,吃下的每一口少食物,不是享受,而是性命。

房似锦每顿早餐都能吃下两个人的量,这和她的成长经历有关

房似锦原名房四井,是老房家的四女儿。她从小就是家里的夹心饼干,房家人口众多,三个姐姐和父母随时都会拿房似锦出气。

房似锦为了少挨打,不仅练出了看人眼色的本事,还能一口气狂奔十几公里。

房似锦活得艰难,小时候要吃顿饱饭都不容易,全靠爷爷接济才能坚持读书。

毕业后,房似锦一面受着母亲的盘剥,一面还要经历职场菜鸟们都要经历的缺钱阶段。用她的话说,有时两天才能吃一顿饭。

在房似锦的潜意识里,她吃了上顿就可能没有下顿,那这一顿她就要努力多吃些,好攒下体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多吃的惯性。

房似锦的工作体力消耗巨大,早饭吃的少,维持不住她一天的能量消耗

作为房产中介,房似锦的工作经常需要带着客户去看房。

遇到有电梯的房子还好,如果没有电梯,那么房似锦就只能走楼梯,有时还要来来回回走上好多遍,这干的可都是体力活。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建筑工人,体型很瘦,但吃的很多,就是因为他们的体力消耗巨大,吃进去的食物都被消化了,才不长肉。

房似锦不是易胖体质,她也不担心吃多了会影响身材,多吃些能补充体力,何乐而不为?

房似锦经常因为忙碌吃不上午餐和晚餐,早餐是她最重要的一顿

在房似锦和徐文昌合租同一个房子之前,那剧中基本看不到房似锦吃晚饭的情节。

当然,房似锦吃午饭的情节也几乎没有。因为房似锦一整天都不是在接待客户,就是在带客户看房,来不及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

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当然要多吃一些,房似锦饭量大可以理解。

如果哪位朋友还不相信这种人物设定,可以试试做做轻断食运动,拿出一两天的时间尝试下就好,保证你第三天你也能像房似锦一样吃饭。

所以这人设一点都不夸张。

本文由萌萌小笑笑原创首发于悟空问答。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娱乐资讯,请关注我哦!

房似锦早餐要吃一大碗面和两个包子才能吃饱,她这个“吃货”人设是不是太假了?

先说结论,不假,反而很真实。

细心的朋友应该发现了,《安家》这部剧几乎每集都有吃饭的场景出现。而女主房似锦更是堪称剧中的“吃霸”,早餐大口喝完两杯豆浆,还要继续吃四个包子,这顿操作不仅惊呆了门店的其他人,也让我们质疑,导演安排女主吃相这么难看真的好吗?

房似锦和苏明玉一样,吃饱饭是获取安全感的方式之一

首先我们要知道,房似锦出生在怎样一个家庭中。有些朋友应该已经看到潘桂雨,也就是房似锦妈妈的出场。张口就跟自己的女儿要100万,还口口声声说让女儿等死,而随后根据房似锦的回忆描述,我们也知道了她的原生家庭很贫穷,并且母亲对她很吝啬,甚至有好几次都逼她辍学去打工,是典型的封建农村妇女形象。

这样的母亲不禁让哈欠想到了去年的热播剧《都挺好》。苏明玉也从小被母亲虐待,经常离家出走,自己上大学的梦想也因为母亲不支持而告终。不同的是苏明玉的原生家庭没房似锦那么贫穷,但同样畸形。

也正因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苏明玉长大后即使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大公司的总经理,走上了人生巅峰,但依然没有安全感,经常自己玩拼积木或者躺在浴缸里睡觉。这种方式是她获取安全感的方式之一,如果后来没遇到石天冬,恐怕会继续这样下去。

导演安排苏明玉这样,也是为了让我们感受到她的痛苦。反之亦然,房似锦吃完徐文昌做的面,到店后依然买一份早餐,这样看起来有些做作的吃货形象,也是在反向让我们感受到她的不幸。

因为从小家中太过贫穷,母亲又偏袒弟弟,所以想吃饱饭都很难。而长大来到上海这个城市无依无靠,更是无助,所以只能靠吃饱饭来让自己有力气在外拼搏。

体现房似锦的彪悍性格

要问《安家》的头号爷们是谁,房似锦肯定是当仁不让的第一名。

让我们来捋捋她一路走来的历程。为生活所迫独自来到上海,窘困到没地住的时候遇到了素不相识的徐文昌,就敢跟着他走,还接受了对方给自己找的房子,不得不说胆子够大。

而之后根据房似锦的描述,她在开第一单时就又跟着看起来凶神恶煞的社会大哥去取钱,还为了寻找房源连续3次爬28层楼梯,简直彪悍到让徐姑姑汗颜。

当然,在她来到门店后,做出的一系列事也让人瞠目结舌。跑步比马拉松运动员还猛、公然去揭物业经理的短导致人家打架住院、独自一人住凶宅、演戏逼走张乘乘......

可以说,正是这些看似女生不会做的事让房似锦这个人物变得饱满而真实了起来,与之相比,早餐喝两杯豆浆、吃4个包子当然也是小意思。

房似锦早餐要吃一大碗面和两个包子才能吃饱,她这个“吃货”人设是不是太假了?

《安家》里的房似锦一角,并不是“吃货”的人设,但她的饭量确实不小,特别是作为女生,已经属于“能吃之人”了。有时,房似锦能吃掉“双份早餐”;有时,她一天之中可能只有早餐,最多晚上在家加班的时候,再吃个小面包。

其实,房似锦之所以“能吃”,完全是配合编剧和导演来塑造人物,为的是突出房似锦在成长与工作中的与众不同。大家想想看,销售精英是怎么炼成的?除了自身的销售天赋外,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付出了比常人多出许多倍的努力。那么这努力之中,就有特别值钱的时间,比如吃饭时间。

所以,觉得一天完全不够用的销售精英房似锦,有时真的把吃饭的时间都用来工作了。这种情况未必发生在上海店,也许早在北京店时就养成了。于是,我们看到房似锦“赶上”一顿饭,就一定要吃瓷实,因为一旦忙起来,下顿饭不一定什么时候来,也许就没有了呢。

此外,房似锦之所以“两顿并一顿”地吃,与她的成长经历也有关。在最近的剧情中,我们发现房似锦的成长经历并不快乐,甚至是有些苦涩。原生家庭对她不待见,只有爷爷和弟弟把她当亲人,不必仔细想就知道:房似锦的童年、少年生活,一定过得很艰辛。

由此看,有时间吃的时候,就多吃一些,下一顿也许没那么丰富……这就是特别的生活经历赋予房似锦的生活意识和习惯。虽然只是猜测,但我相信《安家》的人物塑造,不会简单到只是把房似锦定位成一个“吃货”。

房似锦早餐要吃一大碗面和两个包子才能吃饱,她这个“吃货”人设是不是太假了?

不仅不假,而且还很真实。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吃货”这个人设在圈里越来越流行,很多女明星都借此来获得好感。可吃货就仅仅是能吃吗?

别人吃东西是为了满足嘴巴,而房似锦吃东西却是为了温饱,为了身体需求。小时候,她是全家公认的“出气筒”,姐姐不疼妈妈不爱,能吃上饭就已经实属不易。长大后,她一个人在外独闯,开不了单的时候,连房租都付不起,更别说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了。

以前吃不上东西,现在有了更好的条件,她自然也会珍惜生活爱惜自己。按时吃早餐、按时休息,可变不了的却是一口喝豆浆、两口吞包子的习惯,这是贫穷、饥饿的烙印,跟吃货没有太大的关系,更不存在过分一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