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侯宝林可以排第一吗?
朱绍文算是相声这个门派的开山鼻祖,他创立了十几门基本功,并且从他这里开始了相声谱系的传承,并且一直延续到了郭德纲等第八代艺人(后面的不算)。
马季算是电视相声的集大成者,他用传统相声的技法,结合时事热点,创作了几百段适合电视节奏的相声作品,还培养了姜昆冯巩等一大批主旋律相声艺人,见证了相声在电视晚会等主要媒体阵地的巅峰。
而侯宝林就是他们之间的一个过度者,他既传承了朱绍文等老派相声艺人的规矩、技能、表演模式,又在这个基础上迎合新中国的需要,让相声变成了重要的文化宣传工具。
当时孙玉奎、刘德智、侯宝林、侯一尘、高德亮、罗荣寿、高凤山、佟大方、全长保、常宝霆、于世德等十一名发起成立“相声改进小组”,在老舍先生的帮助下,相声改进组将传统相声去低俗化,把里面不合时宜的包袱,以及一些纯感官刺激的表演去掉,净化了大量传统段子,还创作了很多符合新时代风貌的新作品,得到中央的高度认可。
虽然现在的年轻相声观众喜欢讽刺歌颂型相声,认为那是溜须拍马的作品。但在相声登堂入室的时代,把相声赋予歌颂时代、迎合主旋律的内核,这是有着决定性意义的。用相声从业者的话来说,如果没有侯宝林和相声改进小组,相声现在只会跟二人转一样,成为被提防和打压的对象。
眼下所谓的雅俗之争也是一样,假如相声一直就是撂地的手艺,没有被赋予宣传功能,也没有被创作出来那些歌颂型段子,那它根本也不会有发扬光大的机会。一种艺术形式只有被高层认可和接受,它才能在创作和表演上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假如你连歌颂的资格都没有,那你就更不可能去讽刺和贬低任何事情。只有开通了歌颂的功能,你才有资格用“角色塑造”去讽刺去贬低,同时规避很多可能的指责。这一切的发挥空间,都跟侯宝林的努力分不开,因为大家都在改进在创新,但只有侯宝林的作品拥有最深厚的群众基础,流传也是最为广远。这跟侯先生的个人魅力,以及超高的艺术造诣密切相关。
尽管侯宝林在基本功上,被很多同行所诟病“说”不够出彩,但他将各路学唱发挥到了极致,凭着优雅的气质和潇洒的台风,征服了当时的观众,并且用自己的所学所知推进了相声的改进和净化工作,为数以万计的从业者铺平了通往主旋律的大道。所以在对于相声行业的贡献上来说,侯宝林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相声界,侯宝林可以排第一吗?
侯耀文生前,曾捅下篓子,就是不认马季是相声界“大师”。相声界江湖气息特重,大概是现有中国行业中最讲尊卑“辈分”的,侯耀文敢这么开腔就是“僭越逾制”,所以要被同行骂“没有资格”。
侯耀文公开说,相声圈要当“老大”,起码足够过5个标准:1,得是表演权威;2,得能写出经典剧本;3,必须有理论成果,通俗点就是得著书立说;4,得是公认的教育家;5,得是评论家,业界一旦风气不对,能适时引导过来。这五大要求,不消说,明眼人一看,即知这是为他老子侯宝林量身定制的。据说,侯宝林教育儿女,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别忘了你们吃的每一粒米穿的每一布丝儿都是相声给的”,侯耀文还真是时刻不忘“本”。
侯耀文不惜得罪同行,目的在哪,当然是维持侯先生业界“第一把交椅”的位置永远屹立不倒。尽管他老爷子都去世10多年了。
侯耀文甘冒不韪,出来比划,当然有那么一点私心。但公平地讲,侯耀文这些话又是立得住的。侯老名言,“曲艺是个金饭碗,你一辈子也吃不完”,其实几代都吃不完。
侯宝林之能,能在是全方位的。中国有相声这宗曲艺以来,也的确只有侯宝林一身兼具这些条件,是一代宗师级。所谓“宗师”,不一定就是专业能力最好的,但必然是地位最高的。马三立排资论辈,还是侯宝林的“师叔”,到了1980年代,两人碰在一块吃饭,侯宝林还得毕恭毕敬手捧最先上的两道菜拿到马三立那厢桌上,自称不敢“坏了规矩”;
论“专业能力”,马三立也不一定就得“甘拜下风”输他一着了,年纪轻轻就以“相声秀才”蜚声于梨园行,但没办法,侯宝林后来居上众望所归上头钦点,各个方面的地位都不是马三立可及的。所以,1983年8月某一天,侯宝林专程到天津看望马三立,马三立有受宠若惊状,赶忙招呼合影,题字留念。侯宝林在业界头把交椅的地位,是上下公认的,谁也撼动不了。郭德纲再能,能撼动整个相声界,也动不了侯宝林座位的纹丝。
他们圈内有这么一句话,“没有侯宝林,哪来相声”。这话的意思,当然不是说侯宝林就是相声开山鼻祖了,而是说他的贡献当代无人可及:1,当初,相声以“荤口小技”、民间杂耍流行于街头,“低俗”程度比之三人转只有过之而无不及,本属于清灭对象,是侯宝林靠“文明相声”拯救了这个行当;2,人家侯宝林不仅将相声从“地摊儿物”提升为“正宗文化”,而且依靠他的人脉、影响力(他的邻居名字都能吓到人),将相声的身份整的高大上,一点不亚于京剧昆曲了,从而登上晚会、央视等大雅之堂。有资料证实,当年湘潭先生亲自圈定10个人落实政策,侯宝林是其中之一。这威望谁能比肩?
有一篇文章写侯宝林,题目是《从江湖到江山》,这6个字就能说清所有理由了。1982年,侯宝林和几位教授合写《相声溯源》,开篇就道,“相声,是旧社会“生”,新社会里“长”的”,这个“长”,他是掌门人。
旧时代,相声从业者的地位非常低,可以说最低那一层。所谓“戏子”嘛,都是家里穷养不起才送到戏班子的,都得签一张“卖身契”,声明“投河溺井死走逃亡都和师傅无干”。
在天桥,说评书,唱大鼓,是卖艺为生的街头杂耍。侯宝林5岁被卖走,此后终生未见过父母,学艺三年的全部“收入”所得,就是一身衣服和一双袜子,就是到处流浪,妓院都呆了好几年,自称“和要饭的一样”。21岁,他跑沈阳卖艺,结果咋样?同在一块卖艺的乔某,直接被灌了凉水,然后让人站在肚皮上踩,直到踩崩了,然后随便扔到厕所边刨坑埋了。吓得侯宝林赶紧回津。
晚年的侯宝林,接受采访时,自己也说过,等到1940年代他都在天津走红了,手头有点积蓄了,不愿再这么灰头土脸了,第一次蓄起了分头,穿上了西装。出门,邂逅同行,人家竟还是一声呸,直接嘲讽道,“嗬!说相声的都穿西装-人啦!”——这“人啦”,在天津话里人模狗样的意思。当时的相声艺人的地位,就是这么低等。
所以,现在有人搞“相声史”,说是担心被当“低俗玩意”被扫灭,侯宝林不得已才倡导改良,弄出“文明相声”这一款的,这说话实际不对。在建国前,侯宝林就是极有主动意识的改革派了,现在有文字、照片及记录等证据可查,据说连录音都有。只因为,侯宝林经历过太多,不愿意丑化自我。
早年,他就读过英国名著《牛虻》,这个书对他精神冲击很大。他和人说过感受,“主人公痛苦着身心还要充当马戏团小丑逗人们发笑,这是怎样残酷和无法忍受的践踏及扭曲啊”。
前些年,侯宝林女儿侯鑫出了一部乃父的传记,里面提到一则故事,很能说明“隐情”:
1990年代初,他受邀到南开大学作学术报告,期间校长提议给学生来一段,侯宝林当即变色,“我是来讲座的,听相声你们该去剧场买票”,弄得那校长当场难堪。有人就说,“侯宝林的自尊几乎到了有些过敏的程度”。 北大出身薛宝琨,是侯宝林的弟子,他就说过恩师是何许人也:“在任何一个群落里,他从不耍活宝 ,也不逗你玩,他的精神和灵魂世界不仅是严肃的,甚而是伤感的”。这是另一面的侯宝林,是更真实的存在。
所谓“宗师”,必须人品也跟得上,君子剑岳不群人设一崩,华山立马四分五裂,道理就是如此。这方面,侯宝林也堪称德高望重。至于一些旧社会“三教九流”者的遗习,他当然也有,但没必要苛察。人,是看大节的。南开那样的事,郭德纲也是心服口服的。那个场面,他做不来,更没有那种意识。其余不论,你说你才带几个徒弟啊,才成名多少年啊,手下就得纷纷写“谢本师”贴了,这是继侯宝林之后,扛起大旗做“老大”的资质与德行么?凡事一比较,更见真章与门道。
如今的相声界,表面繁荣,辈分井然分明,其实早就群龙无首,谁也不服谁。最主要的原因,哪里是缺乏能人,又哪里没谁足堪技压群雄,不正是没人可如侯宝林一样,在道德文章上也可以服众么!郭德纲之后,还会有很多郭德纲;侯宝林一去,倒真是“将军一去大树飘零”了,这才是中国相声界最严重的问题。
相声界,侯宝林可以排第一吗?
侯宝林是最出色的相声大师,这点无可否认,但绝不能说是第一,相声界有句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侯大师只有说是那个时代的一流大师,与他最起码不差一丝的就有刘宝瑞,马三立,郭起儒,张寿臣,小磨菇等人。
每个相声演员都有他的特点,侯大师的柳活绝对一流,但单口就不如刘宝瑞,马三立,他们那个时代,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吧!他们都是一流的大师,没有人能排出一,二三来,只有说有的人欣赏水平不一样,所以有他自己的高低,但按相声艺术成就来说,他们都是共同的大师。
相声界,侯宝林可以排第一吗?
魔力侠曹操先生:相声界有相声泰斗马三立;一代宗师侯宝林以及相声大师刘宝瑞和马季.杨振华.高英培.马志明.杨少华诸多的相声著名的艺朮家。个人认为,在老一代的艺术家当中,说出个谁第一谁第二来,做为一个业外人真你说不出个所以然來。只能以所見和听到的喜欢是那一位或爱听他的相声罢了。首先说,听到马老先生的少一些,但是马老的逗你玩,能使您我终生难忘,应算经典吧。可見马老对市民生活的洞察能力多么的深刻;关于侯老先生同马老一样观察生活的能力也非常了得呀!记得侯老曾讲啊!你们说交际花在吸烟时为什么不前揍对火呢?学员都无言以对。‘告诉你们她知道你们不会拿火柴燒到她呀!’再,观众们都喜欢听侯老的《戏剧杂谈》.《戏刷与方言》等等,老先生对不同的老戏曲家们,各自的流派的不尽相同的唱腔特点,侯老学唱的腔调韵味的特点声如戏曲家本人。相声界尽管有嗓子好也学唱戏曲的,若论唱功的味道,恐怕还有些差距的。限于文字,只能说马老与侯老的表演风格与段子有所不同罢了。总之,以上诸位各自都有不同的表演风格。但是,艺朮家对相声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是为观众服务的目标是一致的。如有不妥,请先生指导。谢谢邀谈。
相声界,侯宝林可以排第一吗?
不请自来,请勿见怪。首先我想说明一点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他不是竞技类的比赛项目永远不可能有一个让全国人民都认同的全国总冠军。每个人的好恶是不一样的,所以谁是第一很难说。具体到侯宝林老先生。他对象生贡献不小,在解放前能够在茶馆堂会攒底的相声演员除他以外很少见到,奠定了相声的江湖地位,居功至伟。解放后的侯宝林带头改革抛弃糟粕,改良相声,这是政治资源,最最关键的是他有一个学生叫马季,马季的徒子徒孙放在今天,都还是相声界的政治舵手姜昆,冯巩,唐爱国,都是曲协举足轻重的大人物,所以作为马季的老师,这些人的师爷,自然是被高高的捧到了神龛上供奉了起来。也许这个时候还有人会说侯耀文也是很不错的相声演员,这点我承认,但我个人觉得侯耀文之所以名气这么大,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得益于侯宝林的庇护较多,后来侯耀文先生才慢慢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可以说也许没有侯宝林侯耀文未必能够成功也未可知。当然这只是猜测,一家之言。再回到刚才的问题,相声不是体育,不能比较,听众各有各的喜好,任何排名只能引起更多的争论,最多只会是一地鸡毛。一家之言,不喜勿喷。谢谢
相声界,侯宝林可以排第一吗?
不行,侯宝林,的贡献,是将相声从市民艺术移到殿堂艺术,这个贡献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无论从艺术修养和德艺双馨这些方面,侯宝林当不了第一。马三立是泰斗,侯宝林只能是大师。因为马三立从艺术是几无人能及,可贵的是,德艺双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